石羊花卉
① 宋太祖的永昌陵的基本概况是什么
宋太祖的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永昌陵陵台底边长48至55米,高14.8米。陵园东西231.6米、南北235米四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址宽约18米,四门外各置一对石狮。陵园南门与乳台间距142.5米,乳台与鹊台相距155米。二乳台东西间距50米,二鹊台东西间距54米。陵园南门与乳台间是神道,神道东西间距45米,对称列置各种石象生,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陵园四门外有石狮,南门石狮北有武士,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
华表高5.8米,宽1米,下为方形基座,上置莲花形柱础。柱身为八菱形,由下向上逐渐收杀,柱顶为仰覆莲间以宝珠上加合瓣莲花结顶。
柱身菱面雕刻为减地和单线阴刻两种,画面内容有云龙纹、长颈宝瓶和卷草花卉等。在巩义松龄的华表中,永昌陵华表雕刻最佳,构图精美,线条流畅。石象长2.55米、宽1.1米、高2.15米,驯象人高2.23米、宽0.79米、后0.56米。石象身躯庞大,造型雄伟,身披华丽的锦绣,背置莲花座,象鼻拖地,面饰辔勒。象取立姿,腹下镂空。驯象人头戴包头巾,身着袍服,腰束方块玉带饰物,双手拱于胸前,执驯象物。
瑞禽高2.2米、长1.73米、宽0.63米。整体似圭形,浮雕层叠山峰,两侧和顶端未雕出山峰纹。西列瑞禽石雕中浮雕出一只马首、龙身、鹰爪、凤翅、雀尾的怪禽。东列瑞禽是巩义市宋陵现存14件瑞禽中唯一的一件刻羊首的,其余均为马首。
角端高2米、长2米、宽0.8米。角端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其形象为独角,前唇特长,或卷或伸,四足如狮,两肋雕有双翼。石马高2.1米、长1.8米、宽0.74米。控马官高2.7米,胸宽0.7米、厚0.5米。石马马身上雕饰出鞍、鞯、镫、缰、羁、铃等马饰。控马官头戴幞巾,身着长袍,手执杖或缰。
石虎高1.7米、长1.3米、宽0.55米。身躯庞大,雕刻细致,造型逼真。石羊高1.6米、长1.2米、宽0.5米。造型浑实,通体素面。
“藩使”高约3米,胸宽0.85米、厚0.68米。宋代文官以宰相为首,武官以枢密使为首,上朝排列次序文官在武官之上,因而陵墓石刻中文臣像居北、武臣像位南。
石象中的文、武臣服饰相同,其区别仅在文臣执笏板、武臣拄长剑。文武臣头戴三梁或五梁冠,身穿长袍,腰系方块玉带。陵园四门外各有一对石狮。石狮左牡右牝,牡狮卷鬣,牝狮披鬣。南门外二狮为行狮、立姿,相顾对视,高1.9米、长3.08米、宽0.82米。东、西、北门石狮皆蹲踞昂首,高1.58至2.05米,长1.7米,宽0.7至0.9米。
镇门武士一对,位于陵园南门之外、石狮之北,高约4米,肩宽1.1米、厚0.7米。武士像高大、勇猛,头戴盔,身穿盔甲,手执兵器。
宫人两对,分别位于南门内、陵台前。宫人高约3米,肩宽0.57米,厚0.4米,戴幞头,穿窄袖长袍,面部清秀,像是宫女。
② 成都23路公交车路线 几分钟一班
得15到20分钟一趟车,运行密集时是15分钟左右一班,其他时间基本都在20分钟以上一班车。
成都23路 市区线路
金沙公交站--三圣乡花卉市场
首末班:06:30-19:30
无人售票 主动刷卡 无卡投币 高档车2元 成都公交集团东星公司
途经站点:金沙公交站 → 新文化宫站 → 光华大道口站 → 青羊大道家园路口站 → 青羊大道草金路口站 → 龙爪村站 → 龙欣路站 → 云影路站 → 云霞路站 → 云霞路武侯大道口站 → 双丰路站 → 盛世小区站 → 太平盛世站 → 盛世路东站 → 长益路西站 → 长益路站 → 九兴大道站 → 九兴大道创业路口站 → 紫荆西路创业路口站 → 紫荆西路西站 → 神仙树南路站 → 机场路石羊路口站 → 火车南站西路中 → 火车南站西路 → 火车南站 → 火车南站东路 → 火车南站东路东 → 高攀路口站 → 高攀东路站 → 高攀东路琉璃路口站 → 红砖桥站 → 琉璃一街站 → 琉三路口站 → 城东客运中心站 → 三环路娇子立交桥东站 → 幸福梅林站 → 三圣乡政府站 → 三圣乡花卉市场站 → 三圣乡花卉市场公交站 (共39站)
③ 花城指哪一个城市
花城指的是广州
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汉代的广州,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已引入海外各种花卉,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著名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这时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种植已很普遍,并开始出现花卉的买卖市场,当时广州卖花姑娘以彩绳穿起各种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游人。清代中叶,广州已形成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广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广州“花城”的美誉名副其实,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仅广州独有。花市至今仍延绵不绝,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广州的迎春花市越办越大,已分别在8个市属区举行,形成了花街总长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街的壮观景象
④ 团结镇到石羊场公交车站怎么走
第1种方案(约52站)在 团结公交站 坐 362路 到 九里堤公交站 换乘 93A路/93路 到 石羊场公交站第2种方案(约52站)在 团结公交站 坐 362路 到 青杠一队/成都花卉博览园/沙西线南 换乘 93路 到 石羊场公交站第3种方案(约56站)在 团结公交站 坐 310路 到 土桥/金泉路/金牛宾馆/跃进村 换乘 100路 到 石羊场公交站
⑤ 如何从成都茶店子到安岳石羊
建议您乘坐班车出行,成都到安岳石羊的班车,可以在茶店子客运站和昭觉寺汽车站坐车。
成都茶店子客运站 ,安岳石羊, 发车时间:6点55 8点05 11点40 13点50(每天4班) 票价:63元
成都昭觉寺汽车站 ,安岳石羊, 发车时间:13点(每天1班) 票价:62元
⑥ 云南旅游
云南值得去旅游,看看以下的“最”,你一定会陶醉:
海拔最高的地方 卡瓦格博蜂
海拔最低的地方 河口县
火山最多的地方 腾冲火山群
最长的河流 金沙江
最长的峡谷 怒江峡谷
最大的高原湖泊 滇池
最深的湖泊 抚仙湖
最秀丽的湖泊 宁蒗泸沽湖
最有名的温泉 安宁温泉
最可怕的泉水 哑泉
毒气最大的气泉 扯雀塘
温度最高的泉水 103℃的热泉
最怪的泉 红河岸边一清泉
中国热泉最集中的地方 腾冲热海
最大的天坑 沾益天坑
自然景观之最
世界上最真实的香格里拉所在地 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
世界最著名的石林景观 昆明石林
最有名的土林 元谋土林
最奇特的沙林 陆良彩色沙林
最秀丽的山水景观 罗平小三峡
最壮丽的奇观 三江并流
瀑布最多的地方 大关
中国最集中的瀑布群 九龙河瀑布群
最神奇的景观 白水台
最有名的雪山 丽江玉龙雪山
最好玩的雪山 轿子雪山
世界最窄的峡谷 虎跳峡
最壮丽的长江景观 长江第一湾
中国最有特色的溶洞 燕子洞
最多样性的溶洞 阿庐古洞
规模最大的溶洞 九乡溶洞
最有亚热带特色的旅游点 大盈江至瑞丽江景区
最有名的梯田景观 元阳梯田
中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公园
最有名的山水田园风光 普者黑
人文景观之最
园艺花卉品种最多的公园 昆明世博园
最有名的石窟 西山龙门石窟
最有名的长联 大观楼长联
罗汉最多的寺 筇竹寺
中国最大的铜铸殿 金殿
最有民族特色的城市 大理古城
最古老的古集市 剑川寺登街
最精美的古民居群 建水团山村古民居群
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 丽江古城
中国最高的偶数古塔 大理千寻塔
最奇特的塔 树包塔
世界对联最多的公园 秀山公园
最具宫殿建筑特色的公园 狮山公园
最早的石窟 石钟山石窟
最有名的南传佛教建筑塔 曼飞龙白塔
最有名的楼 五凤楼
最有名的亭 景真八角亭
最大的藏传佛教寺 松赞林寺
最大的孔庙 建水孔庙
最大的道教胜地 巍宝山
最著名的佛教名山 鸡足山
最古老的崖画 沧源崖画
最大的浮雕 《爨史》浮雕
世界最大的罗盘 珠源罗盘
最典型的土司府 哀牢山土司府
世界“闹鬼”时间最长的地方 陆良战马坡
化石之最
中国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 元谋人之齿
世界最早的人类始祖化石 云南虫化石
中国最古老的猿化石 禄丰腊玛古猿化石
世界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 禄丰
中国最早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 头甲鱼化石
金属文物之最
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 滇王之印
世界最古老的铜鼓 万家坝铜鼓
中国最大的铁桂 南诏铁桂
最大的铜钟 金殿铜钟
最大的孔子锕像 石羊文庙孔子铜像
最大的铜像 永国寺铜佛像
中国最早的铜棺 石头山铜棺
世界最大最重的古币 嘉靖通宝
世界最大的笑佛 弥勒佛
碑碣文物之最
最早的碑刻 《爨龙颜碑》
最著名的碑碣 《南诏德化碑》
最著名的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中国创建最早的县级青铜器博物馆 江川县青铜器博物馆
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
中国最早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最独特的宗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
世界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 东巴文
最古老的音乐 纳西古乐
中国最大的玉佛 保山玉卧佛
世界最好的木雕隔予门 通海隔子门
少数民族风情之最
少数民族之最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 云南民族村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彝族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独龙族
中国最怪的村 蜂岩洞村
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 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白族三月街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 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舞会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最有名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最有名的斗牛节 苗族斗牛会
中国最长的宴席 红河长街宴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 基诺族的成人礼
最猎奇的民族节日 摸奶节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 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 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 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 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 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最古老的婚姻习俗 阿夏婚
最奇特的婚俗 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 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 设宴请客
最有趣的离婚证书 木片
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 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 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 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 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 基诺族
最有趣的习俗 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 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 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 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 纳西族
世界最怪的女人脚 尖脚
动植物之最
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园 昆明动物园
海鸥最多的地方 翠湖公园
世界蝴蝶最奇特的地方 大理蝴蝶泉
中国最早的大象表演队 云南民族村大象表演队
世界最奇怪的蜥 飞蜥
世界最晚发现的鹤类 黑劲鹤
最“钟情”的鸟 犀鸟
最漂亮的鸟 绿孔雀
“杂技技艺最高”的动物 长臂猿
最奇特的捕鱼法 支竹笼
最具“团结协作精神”的动物 猿猴
候鸟过路最多的山 鸟吊山
最有名的醉鱼景观 杜鹃醉鱼
最奇特的鱼 神鱼
植物之最
中国最早创建的热带植物园 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
世界茶花开得最多的树 玉峰寺万朵茶花树
色彩最多的花 变色花
最高的树 望天树
砍头不死的树 铁力木
世界最轻的树 轻木
世界最重的树 紫油木树
世界最毒的树 见血封喉树
最大的浮莲 勐仑王莲
价格最昂贵的草 黑节草
世界最昂贵的医用树种 红豆杉
生长最快的树 奇迹树
中国最大的树 独树成林
世界最古老的茶树 凤庆古茶树王
世界最长寿的植物 龙血树
世界最大的杜鹃花树 杜鹃花树王
世界最绝妙的“会听音乐”的植物 跳舞草
最能预测地震的植物 含羞草
世界体积最大的竹子 勐混乡竹王
世界最珍贵的树种 华盖木
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 昆明斗南花卉
旅游消费品之最
风味食品之最
最有名的高级风味菜 云南汽锅鸡
最著名的风味小吃 过桥米线
文化内涵最深的餐厅 金石印食府
房价最高的酒店 丽江悦榕酒店
最香的咖啡 潞江小粒咖啡
最优质的大米 八宝米,遮放米
最有名的梨 宝珠梨
最昂贵的菌 竹荪
最有名的火腿 宣威火腿
最有名的茶叶 普洱茶
名贵药材之最
最昂贵的野生药材 冬虫夏草
最著名的药材 三七
最有名的中成药 云南白药
工艺美术品之最
最有名的铜制工艺品 斑铜工艺品
最著名的锡制工艺品 个旧锡制工艺品
最有名的石浮雕 大理石浮雕
最好的围棋子 永昌棋子
最有名的民族手工艺品 傣族“筒帕”
最有名的国际画家 徐建德
旅游交通之最
世界最高的桥 红河大桥
世界最高的树冠天桥 勐腊树冠天桥
修建最早的高等级公路 安石公路
最长的公路桥 拉户练大桥
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拱桥 双龙桥
世界最早的铁索桥 霁虹桥
最惊险的桥 溜索桥
最古老的道路 五尺道
最古老的国际通道 蜀身毒道
修筑最早的国际铁路 昆明至河内的米轨铁路
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 水富港
最长的国际水运航道 云泰航道
修建最早的机场 巫家坝机场
开通最早的国际航线 昆明至缅甸仰光航线
最长的国际航线 昆新航线
⑦ 济南的历史,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古迹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西北约400米处。遗址呈缓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1987年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章丘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窑场取土,遗址已被破坏约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时代分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这次发掘较为重要的收获是清理了两座后李文化的房址。此外,文物普查时还在遗址上采集有商周时期的遗物。�
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汉代的遗存。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武原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东西约430米,南北约530米,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台地现存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350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为重点保护区。1928年春,吴金鼎在山东考古调查时发现。1930年11月和次年10月,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先后两次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5600平方米。上层为周至汉代几个不同时期的遗存,下层是首次发现的一种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因陶器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实,颜色较纯正,与已知的以红陶和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仰韶文化有显著的区别,被称为"黑陶文化"。又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遂正式以"龙山文化"命名。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东西390米、南北450米、墙基厚约10米的城墙遗址。1989~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 4个月的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分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岳石文化时期和周代的3个城址。龙山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东南西三面城垣比较完整,北面城垣弯曲并向北外凸,城垣拐角呈弧形。城内东西宽约430米,南北最长约53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残存的城墙深埋于地表以下2.5~5米,残厚8~13米。城墙大部分挖有基槽,有的部位在沟濠块土上夯筑起墙。城墙夯土结构有两种,一种用石块夯筑,一种用单棍夯筑,反映出夯筑技术的发展过程。城垣有的部位因晚期取土筑城被局部破坏,四面墙基完整地保存于地下。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可能已超出单纯防御动物侵害作用的范畴。岳石文化城址平面与龙山文化城址基本一致,城内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都在龙山文化城垣以内夯筑,北面则筑在龙山文化城墙之上,也有早晚之分。城垣夯筑规整,厚8~12米,夯土坚硬,采用成束棍夯筑,夯窝密集清晰,使用夹板挡土的夯筑技术已与商周时期无大区别。周代城垣筑在岳石文化城垣的内侧或叠压其上,已残存无几。此次勘查还在遗址中找到了1931年发掘的4条探沟的坑位,并重新挖出了4号探沟。发掘者认为,当年确认的龙山文化的黑陶堆积,应是岳石文化堆积;龙山文化城址,应是岳石文化城址,即夏代城址。城子崖遗址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和发掘的第一处原始社会遗址,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认识和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倾,中间有一条东南斜向西北的自然沟壑,俗称蝎子沟,将遗址分作两部分,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探得文化层厚约2米,最深处4米。自1935年遗址发现至80年代间历经多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房址12座,水井8眼,墓葬42座。出土陶、石、骨、蚌、铜器等700余件。陶器有高裆锥足鬲、矮足鬲、圜底尊、大口尊、假腹豆等,还发现釉陶和刻纹白陶;石器有斧、锛、刀、镰等;骨器有镞、笄、匕等;还有卜骨和卜甲,但未见刻辞;铜器为镞、针、锯等小件器物。有的墓葬有殉狗,这种葬俗同郑州二里岗、安阳的商代墓葬相同。出土和收集的器物,与安阳殷墟殷代典型器物没有区别,也有一些与郑州二里岗上层出土器物近似。该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商代中期中原地区商文化向东推进最远的据点,对于商文化及商代夷商关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屯遗址
【小屯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周时期遗址。位于济南城西南长清县归德镇小屯村东、前平村西南的濒河高地上。遗址现存范围,西部高地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东部高地东西约150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1957年小屯水库修筑过程中,在东部高地发现青铜器70余件。1961年冬,修建水库溢洪道时,在东部高地南端又发现青铜器20余件。两次共获99件,此外,还发现陶器和石器等。除少数小件时代稍晚外,均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所常见。该遗址对研究商代历史、山东古国史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东平陵故城
【东平陵故城】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济南国、济南郡、平陵县治所遗址。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遗址边长约1900米,略呈方形,总面积360余万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见残存的夯土城墙,宽10~30米,高1~4米,地下保留的墙基宽40米,发现了4座城门遗迹。城内地貌南高北低,地面到处可见砖、瓦和陶器残片。遗址中部西侧300~400米的范围内残留着大量铁渣、矿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烧土,为当时的冶铁遗址。南面为陶窑群。东部偏北处发现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和铺砖、石的路面,为当时的殿堂遗址。历年采集的遗物有陶、铁、铜、石器和钱币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洼村民在东墙附近发现1座古墓,出土5件青铜器。�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长清县孝里镇孝堂山(原名巫山)顶。东汉章帝、和帝时期(76~105)的墓地祠堂。旧讹传为西汉孝子郭巨墓祠,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祠主待考。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祠堂为石结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坐北朝南,面阔4.14米,进深2.5米,高2.64米。祠堂内外壁画,有历代留下的大量刻字和墨书题记,最早的一条为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西山墙外,刻有北齐武平元年(570)《东王感孝颂》。祠内东、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刻36组画像。主要内容是与祠主经历和生活有关的车骑出行、庖厨饮宴、狩猎、百戏等图像。雕刻技法以阴线刻为主,少数图像兼用凹面刻,线条洗练,形象简朴生动,是汉画像中少有的精品。�
黄石崖石窟造像
【黄石崖石窟造像】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南,罗袁寺顶山阴。此山海拔350米,造像分布在距山脚500米处的悬崖平台上,因岩石呈黄色,故称黄石崖造像。造像范围长40米,呈一字形排列,造像区域最高高度5米,最低高度70厘米。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523)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全部造像集中在天然石窟及左、右崖壁上。洞窟内造像32尊,立式8尊,坐式17尊,飞天7个。最高者156厘米,最矮者11厘米。洞外造像68尊,其中飞天9尊。最高者78厘米,最矮者7厘米。造像服饰着敷搭双肩袈裟外衣,跣足。衣纹多用直平阶梯式刻法,刀法纯熟洗练,均为高浮雕。此处尚有北魏至明代题记8则,北魏正光四年(523)、孝昌二年(526)、孝昌三年(527)、建义元年(528)和东魏元象二年(539)、兴和二年(540)造像题记6则,北宋宣和三年(1121)及明天启元年(1621)2则。黄石崖造像为济南最早的石窟群,是研究山东佛教的重要史料。造像头大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道贵墓
【道贵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墓葬。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马家庄南(现山东省冶金宾馆楼下)。1984年由济南市博物馆清理发掘。道贵(500~569),南阳人,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迁居历城,北齐皇建二年(561)诏授祝阿县(治所在今济南市西郊古城村)令,卒于任内。墓室朝南,为青页岩石砌筑单室墓,有墓道、甬道和墓室。墓室平面呈圆角梯形,南北长3.4米,北壁宽2.8米,南壁宽3.3米,高3.2米。门墙、墓室壁抹白灰,彩绘壁画。甬道南口以墨线勾绘白虎,室顶绘日、月、北斗、南斗等天象图;北壁绘九扇屏风,屏面中为墓主凭几端坐,左右各有一奏事吏及山峦、流云;南壁绘二门卫武士;东壁绘两执仗仪卫和备骑图;西壁绘车舆一辆,车后有墓主夫人及二侍女。人物形象部分以赭色起稿,部分是趁白灰面未干之际用细棒勾轮廓后再以墨线勾勒,再涂以赭石、朱膘等色。随葬品有陶盘、瓷壶、青瓷碗等10余件。墓志一合,盖素面,据志文载,墓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
四门塔
【四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青龙山小坡上。方形单层石塔。因其东、南、西、北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故称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亭阁式石塔,每边宽7.4米,通高15.04米。塔墙全部用雕刻有浅席纹的大块青石砌成。塔外檐用石块叠涩出五层,其挑出之石层略有增大。塔顶是用23行青石板层层向内收叠,构成四角攒尖的锥尖屋顶,上置石刻塔刹。顶中下面是一个须弥座(又称露盘),须弥座四角置山华焦叶形石座,正中安放五重相轮,相轮上置宝珠以构成整个塔刹。塔内室中心砌硕大的四方形塔心柱,四周有廊环绕。塔内室顶部是用16根三角形石梁塔接于塔心柱与塔外墙之上,三角形石梁上置石拱板,以构成塔室,支撑上层的屋顶。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尊用整块石灰岩雕刻成的弥陀佛像,皆螺髻,盘膝端坐。有的双手叠置腹前,作禅定姿态,有的一手抚于膝上,一手扬起,似在娓娓说法。衣纹用平直刀法刻出规则的皱褶,刻工精细,技法娴熟。在南面佛座束腰处有造像题记:"东武定二年……杨显叔造像四躯……"原石佚失,现存题记是根据原拓片摹刻的。1972年对此塔进行大修时,在塔内顶的石拱板反面,发现刻有"大业七年造"的题字。�
灵岩寺
【灵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晋代开始即有佛事活动,传说僧朗曾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最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十道图》中,把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誉为"域内四绝"。宋代济南府从事卞育赞道:"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明代学士王世贞则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胜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清乾隆帝在灵岩寺建有行宫,巡视江南时曾8次驻跸灵岩,饱览灵岩风光。现存殿阁、佛塔、墓塔林和方山之上证明功德龛。坐北面南,依山而建,沿山门内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般若殿、御书阁等。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形制,但保留了不少宋代构件。另有各种碑刻题记,散存于山上窟龛和殿宇院壁,共计420余宗(件)。内有唐李邕撰书《灵岩寺碑颂并序》及浮雕造像、经文,北宋蔡卞《圆通经》碑及金、元、明、清各代的铭记题刻等。�
兴国禅寺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创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1),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627~650),经扩建,改称"兴国禅寺"。院内植银杏、红枫、翠柏、椿树。寺门朝西,上额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门两侧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寺分东西两院,西院北侧有殿堂三楹,向东又有殿堂三间,东山墙嵌赵朴初题写的"齐鲁青来"石刻;西山墙嵌佛经禅语;中间北墙嵌董必武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烟九点》七绝碑刻;南侧是千佛崖。东院南侧是观音堂,东侧为大雄宝殿。整个寺院殿宇亭廊错落,苍松翠柏枝繁叶茂,香烟缭绕。�
房彦谦墓
【房彦谦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墓葬。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西彩石村北1公里处赵山之阳。房彦谦,字孝冲,临淄人。北齐为齐州主簿。隋开皇中,擢授承奉郎,迁监察御史、长葛令,授都州司马。隋炀帝即位,去官隐居,后征授司隶刺史,出为泾阳令。大业十年(614)卒于官。因系唐太宗宰相房玄龄之父,追赠徐州都督、临淄郡公。墓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约50米。封土高5米,直径17米,墓前有《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一通,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高3.9米、宽1.35米、厚0.4米。碑首呈拱形顶,两侧各有三螭龙,碑额篆书"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9字,碑趺方形,现已湮埋于地下。碑文阴刻楷书34行,满行75字,共计2500余字,刻于唐贞观五年(631)三月二日,为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书法谨严浑古,苍劲秀丽,是山东省内仅有的初唐书法石刻珍品。另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及清同治年间章丘知县蒋庆第书《记事碑》一通。�
千佛崖石窟造像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称"神通寺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东北白虎山腰。约在唐初开凿,高宗时达到最盛期,至睿宗时已近尾声。南北总长65米,原有大小造像220尊,现存210尊。造像题记43则,其中有纪年者10则,包括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5个年号,另有5则是后人的题名或重修题记。造像主要集中在千佛崖的南半部,多为坐佛。南端第一窟,是南平长公主显庆二年(657)造像窟。往北依次有两大窟,为显庆三年(658)和贞观十八年(644)造像窟。中部悬崖,有一群体造像,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共35尊。北部造像稀疏,最后是两座大窟。南面大窟迎门两尊大佛像,北边像高2.8米,南边像高2.65米,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福所造。北端最后大窟,造像6尊,正中大佛高2.65米。�
九顶塔
【九顶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塔寺内。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塔为砖筑八角单层亭阁式。其顶有9座小塔,因此得名。通高13.3米,底边长1.9米。塔身单层呈八角内弧形,其正中有一条明显的分隔线,上半部磨砖对缝,下半部砌筑粗糙。塔身南面上部辟拱形券门,门内有一塔室,室内原置一佛二弟子造像,现已无。室内顶为方叠涩状,室内墙四壁有残存壁画,已辨认不清。塔身上面的塔檐是用磨好的砖叠涩挑出17层,檐上又叠涩收进16层,形成八角形平顶,其檐部每边向内作弧形凹入,出檐线条柔美。平顶上再筑9座三层密檐式方形小塔,均建在仰莲基座上,九塔正中一个较大,其余8个小塔环绕排列在主塔棱角线上。9个小方塔均向外辟门。整个塔构思奇特,造型优美,是罕见的古代建筑艺术杰作。�
龙虎塔
【龙虎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南金舆谷西北白虎山坡下。因其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建于唐宋时期。形制属亭阁式塔,平面呈方形,高12.2米。塔基和塔身为石建,塔顶为砖砌,塔基座特别高大,有三层须弥座。塔身由四块石板筑成,每面各辟尖拱状火焰形券门,门外两侧和上部刻有金刚、罗汉、神兽、菩萨、龙虎、伎乐人、飞天、莲花卷云等精美的高浮雕图案,气势飞动,华丽壮观。塔身中有塔心室,内有方形塔心柱,下为方形覆莲座,上每面各一佛龛,龛额刻飞天及忍冬花卉。龛内四个佛像均肉髻,面相端庄。塔顶为砖筑重檐,檐下各出二挑砖华拱,檐头为砖刻椽子。塔檐顶上由砖砌斗八形式组成平座,平座上置塔刹,塔刹由复钵、相轮、宝顶组成。�
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平阴县翠屏山(又名水山)顶的玉皇阁院内。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从营造形制及造像雕刻特点看,当为明代所建。为石砌八角13层密檐式,通高20米,基座高约1米,每边阔2.3米,塔身向上逐层收分,顶成锥形,上置铁刹。塔每层各面均作尖拱形佛龛,龛内置莲花座,上置佛像,原有104尊,现存98尊。二层塔壁嵌有嘉靖元年《平阴县水山宝峰寺多宝佛塔碑记》两方。�
大佛寺造像
【大佛寺造像】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凿刻。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乡老庄村北青铜山阳悬崖上。是山东地区现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躯。坐北朝南,窟平面呈方形,平顶,宽5.4米,深5.1米,高9.25米。主佛形体高大 ,高9.05米,占据窟中主要位置。在主佛四周窟壁上尚有唐天宝年间题记一则,造像数尊。东侧有菩萨、罗汉各一,菩萨高2.2米,罗汉高1.8米。明嘉靖十五年(1536)及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拱门,后圮。1989年新增建石券门加以保护。�
历下亭
【历下亭】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古历亭,以临近历山(千佛山)而得名。位于济南大明湖中的方形岛上。最早名"客亭",在五龙潭附近,即唐代杜甫陪李邕宴饮处。后亭址多有变迁。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济南知府李兴祖将亭移至湖心岛,东西护以廊庑,左竖绰楔,右置闲房,后列李杜诗廊。后经雍正、乾隆、道光、咸丰等历代增修改建,始成现存之布局规模。主亭中立,附以前门、游廊、名士轩、四面亭等。主亭平面呈八角形,基座边阔4米,通高9米,全木结构,重檐攒尖顶,檐下南向悬乾隆御笔"历下亭"朱地金字木匾。名士轩乃袭用宋代旧称,居主亭之后,轩内西壁嵌线描石刻李邕、杜甫画像,东壁嵌清何绍基书《历下亭诗碑》。前门正对主亭,门框嵌何绍基手书"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楹联,门厅高悬"海右古亭"楷书木匾。门外西侧四柱碑亭,内立乾隆御题诗碑。�
唐槐亭
【唐槐亭】位于千佛山西盘道旁。近亭有一古槐,相传唐代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人称"秦琼拴马槐"。树干半枯,后于空心中生一幼树,又称"母抱子槐"。亭以树名。这里原为纪念曾巩的曾公祠,祠前明正统年间曾立碑,对该祠作详细记载。历经沧桑,此碑已不知去向,人们便将曾公祠误认为秦琼庙。1949年前,该建筑已圮。1957年在此废墟上建"唐槐亭",书法家舒同题匾。亭为四面八柱,攒尖宝顶,造型精美,玲珑剔透。亭中置石几石凳,周围以坐栏。地当山腰风口,清凉宜人。亭周花木丛生。�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小学院内。创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现存建筑物为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历明、清、民国各代均有重修或增修。现存有照壁、大成门、泮池及大成殿等建筑物,均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南北总长247米,最宽处66米。�
济南(清真)南大寺
【济南(清真)南大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礼拜寺街。俗称礼拜寺。始建于元代。旧寺原在历山西南,元代迁泺源门西,明宣德年间(1426~1436))迁于此。寺坐西面东,占地6630余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两侧附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等,左右对称,成二进四合院。寺内匾额众多,其中明代横匾一方,清代七方。另有碑刻多通,其中《来复铭》碑,大字遒劲,乃该寺创建初期遗物。�
张养浩墓
【张养浩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墓葬。位于济南市郊区北园镇张公坟庄东侧。张养浩是元代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的名臣和散曲作家,居济南旧城东北5公里之云庄(今张公坟庄)。墓封土高1.9米。同墓地另有张养浩亲属墓葬4座,明清墓碑4通,石雕雄狮一对,占地约2000平方米。�
北极阁
【北极阁】又名真武庙、北极庙。位于济南市大明湖北岸。是一高峻的道教庙宇,建于高台之上,坐北朝南。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由前后两殿、钟鼓二楼、东西配房组成。前殿为正殿,内塑真武及其部下神将19尊。后殿(又名启圣殿)塑真武父母像,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增建。真武原名玄武,它同青龙、白虎、朱雀(朱鸟)合称古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殿正中真武像,高2.5米,上悬"位极天枢"匾,下有金童、玉女和火、龟、水、蛇四将塑像。东西两侧各塑6尊神像。造型神态自然,栩栩如生。这批造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当时发现造像内有丝绸做的内脏、铜镜纽上系丝绸,上书"大元国济南路……"等题字。现殿内造像均为80年代恢复。殿前设东西小厅,可供游人休息。凭栏远眺群山连绵,近看楼阁烟树,景色极佳。�
五峰山
【五峰山】位于济南城西南25公里处长清县境内。因有群仙、志仙、会仙、望仙、聚仙五峰而得名。主峰海拔395米。五峰连环错列,蓊郁苍翠,绿树荫中,宫、观、亭、台交相辉映,风景绝佳。世人将其与泰山、方山(灵岩)并称"三山"。金泰和年间(1201~1208),全真教道士在志仙峰上创建洞真观,元代封为"护国神虚宫"。明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为其母建九莲菩萨殿等,赐封为"保国隆寿宫",五峰山道观达到极盛,分为北之洞真观、南之玄都观(系明德王陵园)两观。清顺治年间遭兵燹而渐衰败。现存古建筑有洞真观木牌坊、敕建隆寿宫石坊、迎恩阁石门和玉皇殿、青帝宫、真武庙、三青殿、吕祖庙、九莲殿废墟以及玄都观八字墙、墓门等遗存,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有莲花、隐仙、栖真、崇元等古洞多处。莲花洞位于聚仙峰峭壁间,深丈余,高、宽均3米余,弧顶,中间雕刻彩绘莲花平棋藻井装饰,洞内外石壁雕凿东魏至隋代大小造像300余尊和题记多则,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峰山碑碣林立,古木参天。生长于洞真观内的13株古柏,树龄数百年,称"十三太保",枝干虬劲,苍翠可爱。玉皇殿后的一株银杏树,高30余米,胸围6.5米,植于建观之初,现仍枝繁叶茂。�
汇波楼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公园东北隅。建于元初,因楼建在汇波桥(亦称北水门)上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楼毁,重建于1981年,为混凝土结构,面阔七间二层,翼角悬山,丹柱绿瓦,吻兽栩栩如生,风铃铿锵扬韵。四周白杨簇拥,如众星捧月。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汇波楼"于其上。登楼可南望历山、玉函等名山,北观华山、鹊山、药山诸景,仰视碧空晴云,下临明湖清波,绿荷丛中画舫争渡,涵光倒影直视无碍。至若晴天或傍晚登楼之上,可尽览绮丽景色。夕阳湖光交相辉映,晚霞铺染,柔波神迷,上下天光承接一体,置此妙境,令人舍忧弃烦。古时济南八景之一的"汇波晚照",即谓此景。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题"汇波晚照"匾额于楼上。�
万竹园
【万竹园】位于趵突泉西邻。面积1.4公顷。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洛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占有,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现状。该园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对比、衬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墙、廊、溪、桥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叠叠的院落。园内计有13个庭院,186间房舍,分东、西、南三套。东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两套连在一起,南套为两小院。各院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榭,参差错落。东套迎门假山,玲珑剔透,蔓条披拂,松柏茏荫。园内修竹千杆,花木扶疏、翠草如茵,生机盎然,并有"望水"、"东高"、"白云"等泉,泉水潺潺,绕屋穿廊。房舍梁柱额枋、石栏、石礅、门楣、墙面等处,各种雕刻精美逼真。现园中有国画家李苦禅纪念馆。�
齐烟九点坊
【齐烟九点坊】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知县叶圭书建。原为木质,1985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为叶圭书所题,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看齐州九点烟"的佳句。济南古为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由东向西,依次为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九山山势各异,云雾润蒸,岚烟缭绕,形成烟景,故称"齐烟九点"。坊后匾额书"仰观俯察",集自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此处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仰可视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
尚志堂
【尚志堂】位于趵突泉东北部。为原尚志书院的一个院落。尚志堂院,南北各有厅房三间,东西曲廊相围,院外小溪沿屋穿廊,敞中有蔽,闹中存静,成为整个院落的特色。北厅为主体建筑,背后修竹、芭蕉相映生趣;泉水穿竹林而过,与两边泉池相通。西廊泉水岸边冬青绿篱可人,廊上翠柳披拂,巧成绿荫柳廊的景致。东廊北端有山石小景,上缀花木,廊临清池,蓄有锦鱼。滨水长廊,下设坐栏供游人小憩、观景。院内东西向小溪的北侧有一奇石,名"待月峰",为宋代所遗。石瘦细长,多有空窍,形似弯月。夜深月朗,清光透过洞穴一泄地上,形异多变,有诗赞其"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具在此石中"。满院浓荫叠翠,冬夏常青,花招四季。其中玉兰花犹惹人眼,每到春日,红白花绽放,大如雪莲,清香四溢,因此又称"玉兰院"。�
卧虎山风景区
【卧虎山风景区】位于济南城南山区仲宫镇西4公里处。卧虎山水库汇锦绣、锦阳、锦云三川之水于卧虎山和黄花山之间,坝长985米,高37米,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水库平静、晶莹的湖面,映出周围群山的清影,妩媚可爱。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渺,清澈蔚蓝。北岸卧虎山仿佛一头
⑧ 什么时候去石象湖玩最合适,怎样才最省钱
石象湖门票50元预定价45元
石象湖半票25元
1、取票方式:景区售票处
3、门票说明: (不接受当天预定)
①儿童身高1.2米以下,军残免票
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小学生,军人,残疾人,凭证件够半票
②到景区拍摄婚纱摄影照片的游客不享受预定优惠价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新南门汽车站问讯电话:028-85433609)每天有往返石象湖的班车,单程车票21元。自驾车从成都经成雅高速路到石象湖,仅需40分钟;川东、川北的游客可以选择上三环或者绕城高速上成雅,雅安方向游客直接上成雅高速即可。
成都石象湖地址:成都市蒲江县石象湖(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成都石象湖自驾车路线:
由于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石象湖出口,在前不久更换道路指示牌时,更换成了现在的“蒲江服务站”,导致很多自驾车游客错过出口,对此石象湖景区特别提示大家:前往石象湖景区,在过了蒲江出口后,在下一个出口,也就是路牌指示的“蒲江服务站”处,请右转进入服务区,从而驶入石象湖出口。同时,针对此情况,石象湖景区已经在出口处放置了指示牌,请各位自驾车驾驶员注意。
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出口,也不要着急,请不要在高速路上逆行,请继续前行约5公里,有一个出口,你可在那个出口出站后然后再返回。
成都石象湖乘车路线:
市区新南门有高速直达石象湖景区的班车,当然你在双流的话,不建议你去新南门乘车,你可以在石羊场汽车站或是双流客运中心乘到蒲江的汽车,当然,石羊场到蒲江的汽车要多一些,你也可以在大件一、石象湖是一座仙境般的水上迷宫石象湖的美,首先美在湖光山色。
石象湖因湖边有一个纪念三国名将严颜的石象寺而得名。湖的特点是,小巧玲珑,湖水清澈,800亩湖面港湾甚多,曲折幽深,有九沟十八岔,岔岔十八沟,神秘莫测,韵味独特。游人荡舟去,多不识归途,恰似一个天然的“水上迷宫。”石象湖座落在万亩原始森林之中,隐蔽在绿荫花丛之下,坐上乌篷船,泛舟其间,如临仙境,如入画图,山从水中沐浴出,花临碧水对称开,人在船上坐,云影水下游,波光鳞鳞,轻歌悠悠,朝看薄雾笼青翠,暮听归鸟声啾啾,享之不尽,受之无穷。
二、石象湖是第一个将原生态环境和花卉有机相融的精品景区
游人一走进石象湖生态风景区,就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石象湖万花成海,这些花不是种在大棚下,不是种在花盆中,而是种在树丛和草坪中,石象湖的花卉完全在自然环境中自花山然生长,这是一种与城市花展和大棚切花生产迥然不同的花卉种植方式。因为石象湖种花有两大基本理念,一是:花的表演舞台原本在大自然,一朵花,只有让她重返她们祖祖辈辈曾经生长了千百万年的原野和山川,生长在优良的原生态环境中,才能自由生长完好发育,才能在人类的面前展示最完全最纯真美丽和神韵;二是:让游客置身自然,在至纯山水间享受到规模宏大、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纤尘不染的鲜花盛宴。石象湖的树木森林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所造,石象湖的花是在自然界盛开的,石象湖完全将原生态环境与花卉有机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走进石象湖,就是走进大自然,可切身感受到人与花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三、石象湖是一个独特的天然野生“植物王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课堂。
四川省和成都市在选择“植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教育基地时,经过市民广泛投票评选和专家反复考察论证,最后下发文件授牌石象湖生态风景区为“四川省环境教基地”和“成都市环保教育基地”。有人问,四川树木森林有的是,为什么偏偏选中石象湖生态风景区而未选其他地方呢?为什么呢?因为石象湖的植物和四川其他地区的植物相比,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性、可读性和环保实践教育性。
植物丰富石象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物生长繁殖条件好,植物的科属丰富,种类有3000多个,其中知名挂牌的有420多种。其特点是:
1、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在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使地球上的植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时,这里的植物幸免于难,很多古老的植物保留了下来。如桫椤、海金沙、芒萁等。
2、群落层次分明。在森林中可非常清楚地看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的科学分布。是一本天然的“植物多样性研究”教材。
3、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有很多植物的根、干、叶及花果具有药用、食用、工业用料、遗传基因变异优势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处处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如革叶猕猴桃、罗浮柿、野荔枝、茯苓树等。
在石象湖万亩原始森林中,数量最大的是马尾松。由于这里的马尾松是梢长、树直、不生虫的优良品种,早在上一世纪,就被选定为“全国马尾松种源基地”。松是天然氧吧的主要制造者,一般森林中有负氧离子有(空气维生素)2万个左右,松林中的负氧离子是一般森林的两倍。特别是春天的松花飘飞在空气中,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命元素。松能放出24种有机杀菌物质,是净化空气的高手。所以科学家把马尾松定为最佳健身植物。
4、具有最佳亲和性。石象湖的植物的生长环境都在浅丘平台之上,人们不需登山劳累就可亲近这些植物,而且面积大,是一个天生的自然知识课堂。
5、是环保社会实践的典范。石象湖从开发到营运,环保工作都搞得出色、实在,人们在这里通过了解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许多创新型的活动,可学到风景区与周边社区合作共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许多社会实践知识和经验。
四、石象湖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天香世界
到自然界去看山野岩畔自生自长的山野之花,看看她们不点胭脂自然红的天生美,闻闻它不洒露汁自然香的天然味,才是真正的醉美享受。这种享受欲望到石象湖就可如愿以赏。石象湖的花,木本、草本、藤类均有,种类繁多,色彩绚丽,漫山遍野,不计其数。杜鹃花、木兰花、山茶花、油茶花、四照花,龙虾花、野百合、中国旌节花,木荷花、灯台花、玉叶金花等数百种常见野生花卉生长在山间岩畔,林下水边,奇香扑鼻,造型独特,一年四季,千姿百态,楚楚动人,风韵翩翩。这些在自然天成的花海中的花儿们处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和谐的享受,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一个令人陶醉的山花世界给人以启迪,将把你的思维反璞归真,把你的人生理念升华。
五、石象湖是一个展现异国风情的伊甸乐园
一走进石象湖,四个百亩大草原奔来眼底,使人感到好象一下走进了异国他乡一样。草原处在万亩林海的浓荫翠围之中,在这些广袤的缓坡地上生长着从丹麦进口的高羊茅草,终年翠绿厚甸,游人可自由进入,随意接触,和美可亲。
石象湖自2002年开园以来,每年从荷兰等欧美国家引进上千万株世界各类品种繁多的名贵花卉,种植在树林中和花海赛艳的草坪上,春天举办亚洲最大规模的郁金香旅游节,无数的洋花给人以不是欧洲胜似欧洲、“欧洲的春天就在身边”的感受。秋天举办百合花旅游节,把人带进了童话世界,演绎出种种百合情怀,使成千上万游客在原生态环境中观花赏景,从而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和深刻理解新的生活方式对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的真正意义。
石象湖最能释放浪漫情怀的是地方是象山锦野闻香的百亩玫瑰园。每年5至6月,是石象湖玫瑰花争香吐艳的盛开时节。玫瑰是“爱神的圣花”,“爱情之花”,游人在玫瑰园里,可看到美丽少女扮成的“玫瑰皇后”、“玫瑰仙子”的风韵,可看到对对情侣在依偎留影,大人的微笑,小孩的嬉戏,一切人间的真情、友情在这里都可升华到新的境地。
六、石象湖浸润着两千年佛教文化、三千书院经义
前面讲过,石象湖因石象寺而得名。石象寺是东汉末年为纪念三国名将严颜而修建的,与众不同的是,这里既有以慈悲为怀的佛教文化,又有以严颜厌战争求和平的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文化,二者的有机融合给游客以人生新的启迪。
在石象湖的象山古镇有个象山书院,是南宋大文学家、大教育家魏了翁授徒育才的地方。在这里,人们从魏了翁使中国三千年经义重明的史实中可更加了解到华夏文明的悠久、伟大。 总之,石象湖是在一个原生态型的花花世界中的迷宫幽湖,是一个观光度假,观花赏景,休闲娱乐,养生健体、活跃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地方。除了乘船光之外,热气球高空览景、草原射箭、弹跳飞人、溜索观景、楼台品茶、会议住宿、篝火晚会等,应有尽有,价格合理,优质服务。森林沐浴、婚纱摄影、艺术写生、考古寻幽、湖上对歌,临湖抚琴、观看民间艺术表演、跳锅庄舞等,免费参与,各得其乐!
⑨ 古代的3孔指的是什么
孔庙(至圣庙)孔林(至圣林)孔府(衍圣公府)
孔庙 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孔林 山东省曲阜市城北一公里
孔府 山东省曲阜市东华门大街1号 孔庙东侧
东经116°58’30”----北纬35°36’42”
孔于是中国古代一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十九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也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表达对他的推崇和对儒家思想的尊奉,在他的故乡曲阜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孔林、孔府。它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
孔子去世的次年(公元前478年),故居就被改作庙宇,陈放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人们按时进行祭祀。汉代时,祭祀孔子列入国家祀典,孔庙由国家进行维修。经多次扩建,唐代己初具规模,有庙门、正殿、两庑、寝殿等建筑。宋天禧五年(1021年)扩大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庭廊庑316间。金明昌五年(1194年)重修,厅堂簧舍门庑增至400余间。明代经永乐、成化、弘治三朝扩建,奠定了现有规模。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城北一公里处的泅河南岸,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于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汉代以来,孔子墓地一直受到国家保护,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扩至12000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扩至2000000平方米,并建围墙8公里。
孔府是孔子嫡长孙的衙署,位于孔庙的东侧。历代王朝尊崇孔子的同时,泽及后代,对其嫡长孙屡加赐官晋爵。公元前195年,九代孙孔腾被封为奉祀君以奉祀孔子,以后代代沿袭。宋至和二年(1055年)四十六代孙被改封为衍圣公,一直延续到七十七代,成为中国历史最久的贵族世家(见附表6)。孔子嫡长孙一直依庙而居,明洪武十年(1377年)创建独立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扩建。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560余间,占地70000多平方米。
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二)概 况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历时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孔庙、孔林、孔府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多间金、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规制和特点;1000多件汉画像石、孔子圣迹图、石仪、龙柱等反映了石刻艺术的变化和发展;5000我多块西汉以来的历代碑刻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10余万座历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的活文物。10余万件馆藏文物中,以元明衣冠、孔子画像、衍圣公及夫人肖像,祭祀礼器最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中国罕有的传世同类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服饰、纺织艺术具有重要价值。30万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是中国为丰富的私家档案,是研究明清历史尤其是经济史的重要资料。
孔庙、孔林、孔府既是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标志,也是研究中国 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
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 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有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 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 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 西两民,分别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长度依次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式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大成殿、寝殿、奎文阉、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根据需要,每间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长不一,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将厢栱、万栱、瓜栱加长,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同一柱头科两边栱长悬殊,这是孔庙建筑的独特做法。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 、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孔庙碑刻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孔庙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汉画像石有90余块,题材丰富广泛,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线刻有减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线地;浮雕有深有浅,有光面,有糙面。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明清雕镑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减地平镌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减地平镌图案多为小幅云龙、凤凰牡丹,清雍正七年刻,崇圣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构图优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遗物。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龙柱;大成殴前檐十柱,每柱高达六米,最为高大,崇圣祠二柱龙姿矫健,云形活泼,水平最高。另外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石陛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圣迹因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扬州杨芝作画、苏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较早的大型连环画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未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于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
孔林的总体布局虽然不是一时形成的,但布局很成功。林门以长达1266米的神道与北城门相连,神道平直如矢,两侧桧柏夹侍,庄严肃穆。进入大林门,高大的围墙将大林门与二林门之间围成一个封闭的纵深空间,挺拔的桧柏,夹峙的红墙间辟出一条狭长的甫道,将人的视线引向高耸的二门城楼。过二林门,古木森森—,芳草如茵,流水潺潺,竟是一片天然野趣,使人精神为之一爽。折而向西,过洙水桥;沿轴线前行,登墓门,穿甬道,过享殿,入墓园,一代伟人长眠在抔土之中。使人倍感亲切,低回徘徊,不忍离去。孔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地面上还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4000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千件。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孔子嫡孙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格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建筑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成三路布局。中路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东路一贯堂为次子所居,居中为尊。体现了宗子的尊贵地位和宗子与非宗子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中路官衙、内宅界限分明,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轴线上。正房与厢房,中门与边门,体现了主人与下人的尊卑差别。建筑物的名字也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家、好学重教传统的态度。
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
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
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