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插花
1. 刚到蒙城,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景点什么
九顶灵山寺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县城西北16公里小涧镇狼山山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十三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
蒙城县双公庙
庄子祠
1995年6月,蒙城在明代庄子祠旧址上重建庄子祠。2008年后,该县增设了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庄子草堂、庄子养生院、五五池、逍遥池等新景观。全祠占地52亩,由仿汉代祠堂建筑群和东西万树园等景观构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 亳州周边游旅游去哪好
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
天静宫
江宁会馆,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古泉路中段,清代南京药材商人集资兴建,具有祭祀神灵、祈福求财,交流信息、商务活动,方便起居、娱乐休闲三大功能。
3. 安徽亳州蒙城的有个塔,那个塔叫什么啊有多少层
叫万佛塔 由于塔外壁镶嵌众多小佛像而得名 又名插花塔
俗称“蒙城砖塔”,还名慈氏内寺塔。13层
初建于唐代容或宋代。因塔内外遍嵌彩釉陶佛8000余尊,故名。塔系水磨青砖砌造,塔高37.76米,共十三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下巧砌莲瓣,斗拱和花窗,每层设壶门式对称拱门,四面塔内梯道曲转,逐层各异。顶端置五重相轮,重逾千斤。塔底地宫内现仍存清代佛雕。塔曾立于慈氏寺内,寺已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氏寺旧址即旁边的小学,现在的蒙城三小 文革时期寺被毁 佛像搬走砸掉 改成小学 哎╮(╯▽╰)╭
13层 实际只能爬到第10层左右 说不定现在只到9层 因为越往上空间越小 胖的人、成年人可能就挤不进去了
八角形的平面每个点都悬有一个风铃 前几年站在塔下还能听见风吹过后的铃声 现在毁得毁 掉得掉 所剩无几了
以前塔顶还有一个大圆盘 被雷劈下来了
抗日期间 塔附近发生过激烈交火 不知道是日军还是国民军以塔为掩护 一层佛像附近还能找到枪眼 (我小时候可是找到过的) 佛像也被驻地日军挖去不少
近年来也成为了一个自杀场所 哎╮(╯▽╰)╭
4. 蒙城的万佛塔距现在有多少年
蒙城万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因版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权近万躯而得名。塔内现存两块建塔的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的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到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和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它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5. 晚上阜阳市区到插花镇上怎么去
你坐公交到地来铁局。23、源25、13、28、36路都能到。到了站之后在地铁局门口对面有去利辛的班车,一般晚上也有。坐那个就可以了。有时候白天晚上也都有黑车或者出租车在那拉人去利辛或者蒙城的。你说去插花,一般都会带。
6. 蒙城有什么好玩的啊
陆将军府 县城东南60里立仓镇陆瓦房村 为陕西督军陆建章将军府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枫公园 县城东北30里板桥镇 公园建于1999年,占地300余亩。为纪念新四军将军彭雪枫曾率部于此抗击日军,故名雪枫公园。 移村银杏树和母集银杏树 县城东50里移村乡政府所在地东约3华里 俗名移村白果树。原两棵,据说为雌雄之分,被烧毁一棵。现有的一棵约100余年,树干17围,覆盖数亩,根露地表,伸展逾丈 县城西20里涡河南岸 俗名母集白果树,约700年。枝叶繁茂,覆盖数亩,十分壮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锁山 县城西北地区25公里小涧镇东侧 双锁山旁依涡河,南北走向,延绵约十华里。北有狼山,南有黄柏山、尖山,可谓群山环抱。五代时,当地女英雄刘金定以此山立寨护乡,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在此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为防线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迹较多,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红城遗址等。县人大常委会已于1989年通过决议将之列为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计划。 山桑古城 县城北40里,即现在的坛城所在 殷商古都,西汉称山桑,自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至南北朝,县治均设此地,共约2000余年,旧城共分内、中、外三城,外城总面积56.32平方公里,中城近2平方公里,城址清晰,四门八关,里城(又皇城)依北冢山而建,面积25公顷。 漆园旧址 县城东北涡河北岸姜楼村一带 战国时庄子作漆园吏,此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县城老大街中心地段 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吴一鸾建,清顺治九年重修,民国4年县知事汪篪题横匾两幅,北曰"漆园屏障",南曰"满城如画"。 文庙(又称圣人殿 老县城中心 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东西廊房各七间。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士 万佛塔 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在上级文物部门支持下,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茸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是我省著名的宋塔,1964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十五里上天梯 陈仙桥南岸大柳树 传说八仙由此经过,见王店善良的童养媳林英受婆母虐待,渡其从此处登云而去。当地有很多传说。 既是现在的陈桥 嵇康亭 嵇康亭,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门内,是蒙城人为纪念嵇康而修建的古亭,现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万佛塔的历史背景
万佛塔公园内建有水榭亭台,占地50亩。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年),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葺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著名的宋塔。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3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来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且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塔内当下存两块建塔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至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与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十年左右。万佛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是很大,但是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比较完整。其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作品,是一处重要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记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朝时建。”据传,塔内曾经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其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十分优美,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8. 安徽阜阳市有多少个镇啊
截至2019年9月,安徽阜阳市有117个镇,分别是:
一、颍州区(8个镇)
程集镇、王店镇、西湖镇、三合镇、袁集镇、九龙镇、三十里铺镇、三塔集镇
二、颍东区(7个镇)
插花镇、袁寨镇、枣庄镇、老庙镇、正午镇、杨楼孜镇、新乌江镇
三、颍泉区(4个镇)
伍明镇、闻集镇、行流镇、宁老庄镇
四、临泉县(21个镇)
杨桥镇、鲖城镇、谭棚镇、单桥镇、滑集镇、宋集镇、吕寨镇、瓦店镇、姜寨镇、关庙镇、杨小街镇、庙岔镇、黄岭镇、老集镇、韦寨镇、迎仙镇、长官镇、陈集镇、艾亭镇、白庙镇、张新镇
五、太和县(24个镇)
城关镇、旧县镇、税镇镇、皮条孙镇、原墙镇、倪邱镇、李兴镇、大新镇、肖口镇、关集镇、三塔镇、双浮镇、蔡庙镇、三堂镇、苗老集镇、赵庙镇、宫集镇、坟台镇、洪山镇、清浅镇、五星镇、高庙镇、桑营镇、大庙集镇
六、阜南县(21个镇)
鹿城镇、洪河桥镇、王家坝镇、鹿城镇、方集镇、中岗镇、柴集镇、新村镇、柳沟镇、朱寨镇、王化镇、赵集镇、田集镇、苗集镇、黄岗镇、焦陂镇、张寨镇、会龙镇、曹集镇、王堰镇、地城镇
七、颍上县(21个镇)
慎城镇、谢桥镇、南照镇、杨湖镇、江口镇、润河镇、新集镇、鲁口镇、耿棚镇、半岗镇、王岗镇、夏桥镇、陈桥镇、黄桥镇、红星镇、迪沟镇、江店孜镇、八里河镇、西三十铺镇、十八里铺镇、六十铺镇
八、界首市(11个镇)
光武镇、泉阳镇、芦村镇、新马集镇、大黄镇、田营镇、陶庙镇、王集镇、砖集镇、顾集镇、舒庄镇
(8)蒙城插花扩展阅读
阜阳市的历史沿革:
阜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
秦代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三国魏置阴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销,建界首县。阜阳地区其它县区划未变。1964年10月,建立利辛县。其辖地包括由阜阳县划出的4个区,由蒙城县划出的1个区,由涡阳县划出的3个区和由凤台县划出的2个区。
1977年1月,凤台县从阜阳地区划出,归属淮南市。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县级亳州市。1992年12月撤阜阳县、阜阳市,重新组建县级阜阳市;1996年1月,撤消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
9. 安徽蒙城有谁知道那有好玩的吗
陆将军府 县城东南60里立仓镇陆瓦房村 为陕西督军陆建章将军府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枫公园 县城东北30里板桥镇 公园建于1999年,占地300余亩。为纪念新四军将军彭雪枫曾率部于此抗击日军,故名雪枫公园。 移村银杏树和母集银杏树 县城东50里移村乡政府所在地东约3华里 俗名移村白果树。原两棵,据说为雌雄之分,被烧毁一棵。现有的一棵约100余年,树干17围,覆盖数亩,根露地表,伸展逾丈 县城西20里涡河南岸 俗名母集白果树,约700年。枝叶繁茂,覆盖数亩,十分壮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锁山 县城西北地区25公里小涧镇东侧 双锁山旁依涡河,南北走向,延绵约十华里。北有狼山,南有黄柏山、尖山,可谓群山环抱。五代时,当地女英雄刘金定以此山立寨护乡,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在此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为防线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迹较多,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红城遗址等。县人大常委会已于1989年通过决议将之列为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计划。 山桑古城 县城北40里,即现在的坛城所在 殷商古都,西汉称山桑,自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至南北朝,县治均设此地,共约2000余年,旧城共分内、中、外三城,外城总面积56.32平方公里,中城近2平方公里,城址清晰,四门八关,里城(又皇城)依北冢山而建,面积25公顷。 漆园旧址 县城东北涡河北岸姜楼村一带 战国时庄子作漆园吏,此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县城老大街中心地段 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吴一鸾建,清顺治九年重修,民国4年县知事汪篪题横匾两幅,北曰"漆园屏障",南曰"满城如画"。 文庙(又称圣人殿 老县城中心 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东西廊房各七间。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士 万佛塔 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在上级文物部门支持下,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茸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是我省著名的宋塔,1964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十五里上天梯 陈仙桥南岸大柳树 传说八仙由此经过,见王店善良的童养媳林英受婆母虐待,渡其从此处登云而去。当地有很多传说。 既是现在的陈桥 嵇康亭 嵇康亭,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门内,是蒙城人为纪念嵇康而修建的古亭,现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从泗阳怎么坐车去蒙城
每天从淮安有一班车发往安徽阜阳,途径泗阳二桥----泗洪---泗县---宿县---灵璧---蒙城---插花---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