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插花
1. 阳江有种植培训机构吗
有。
新东方培训学校可以培训,有园艺,养花,插花等培训。初级花卉园艺工知识要求,了解种植花卉、草坪的意义及花卉园艺工的工作内容。
2. 阳江市阳西县民俗文化
阳西婚嫁风俗
阳西人的婚嫁仪式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既隆重又繁琐,夹杂许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阳西人的婚嫁总的来说是封建婚姻礼制,解放后有较大的变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汉民俗婚嫁基本礼仪,而且满带阳西特色。
阳西过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男十八、女十六),由双方家长请媒人(俗称媒婆)代为物色配偶,媒人按“门当户对”选取对象,向双方家长介绍男女的年龄、品行、家庭状况,如果双方家长同意,便将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称年庚)分别写红纸上,由媒人送给对方,然后双方各请术士(俗称算命先生)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问卜,如无相冲,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时间如没不吉利事情发生,双方家长便可正式会面,互提婚嫁条件、商定聘金、礼饼、食物和嫁妆等,订立婚约,择定吉日,举行文定仪式。这一阶段全由双方家长作主。双方儿女未见一面。
封建社会末期,一些开明家长,在定婚之前,会让双方男女见上一面,会面地点由双方商定,俗称“相睇”,如双方见过无意见,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女方接受了聘礼,便被视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选。
男方选定婚娶日期后,通知女方,派人把写着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里,俗称送“日子单”。女方接下后,各自向亲友发出婚筵请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请“喃呒先生”为新娘脱俗,晚上设筵招待亲友,俗称入厨。
到迎亲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来彩礼,彩礼多少,视男方贫富而定。女方则在此之前准备嫁妆。结婚当日,男方迎亲队伍先放爆竹志庆,再由媒人坐青衣轿引路,堂信手持红柬礼盒随后,跟着是迎娶新娘的花轿,随后是吹打手仪仗队,女家设筵招待迎亲队伍。饭后,新娘行出乘轿与迎亲队伍返回男家。
阳西女子出嫁这天,要做很多礼节。一要梳妆,二要开面,三要人喂饭,四要人送出。送出时,要由母亲撒米,边撒边念些祝福语。女子行出时,不许脚踏门槛,不许回头望父兄,还要放出哭声,才表吉利。
晚上男家设宴款待宾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挂红,由伴郎陪着门口恭候。迎亲队伍回来,放过鞭炮,新郎在门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纸扇,等新娘经过时,轻轻在新娘头上敲三下,意思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日后要听男人管教。新娘进屋后,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开,一一验看,并双手迎上头顶,让众亲友过目。
晚宴设圆台,选八个命相好的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吃饭,俗称陪圆台。吃饭中间,新娘由伴娘陪着,一一给男方长辈敬茶行礼。长辈喝茶后,要给新娘敬茶钱,以示对新人的关心爱护。饭后,新娘回房,厨工收拾碗筷,设席打堂枚。打堂枚的人分两边,一边替新郎新娘说唱,一边向新郎新娘提问,内容涉古今中外,伦理道德,爱情生活等等,堂枚一直打到深夜方止。
新郎新娘成婚当晚,还要被人拥着进行闹洞房,闹洞房节目繁多,礼节重重,但不管闹洞房人怎样打闹,新郎新娘都要听话顺从,不得闹情绪。直到闹洞房人离去,一天的婚礼仪式才告结束。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登堂拜祖,捧茶跪拜翁姑,亲戚是日离场,俗称散厨。满三朝,新娘归省父母,俗称三朝回面。新娘归来要在日落以前,由女家送礼饼,给男方分发贺礼亲友。女家出嫁,遇上第一个节日,女家要做粽子送给男家,俗称送头节;遇上第一个年晚,也要做饼送男家,俗称送头年。送过头年头节.以后再看情况而定,一般女家要给男家送饼好几次。旧社会穷苦人家,嫁女愁的就是这送饼,女儿回来一次,父母就要愁虑一次,所以旧社会阳西称嫁女儿为“寒路风”,意思是给父母制造麻烦,得不偿失。
旧时阳西女子出嫁前,不许随便外出,要待在家中,邀集一班姐妹,收集哭嫁歌,以哭声作歌词,以表达离开父母亲人的难舍情怀。哭嫁有多种形式,有自哭自叹,有对答式。渔家女出嫁前,要另住一条小船,在船中哭嫁,她们唱的是咸水歌,有月亮的夜晚,静坐岸边,听渔家女哭嫁,是当地人一种享乐,听的人忍不住,还可以把咸水歌唱过去,那边待嫁人接了,还过来,当时还倒挺热闹的。
旧社会阳西婚嫁风俗这里只能大略说个梗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阳西本身,各地的婚嫁风俗并不尽相同,一些地方甚至差异很大,这里不一一枚举。
阳 西 生 育 俗
怀孕 阳西妇女怀孕,俗称“有身孕”。“有生孕”的妇女,不要踏别家的门槛,不能随便抱别人的孩子,认为抱了是“争花”,会使小孩夜卧不宁。
坐月子 妇女产后一个月内,叫坐月子,生孩子不能在娘家,孩子哭声不能让娘家的人听到,听到就认为不吉利。孩子出生,第一个不知情走进本家的人,阳西风俗认为该婴孩脾气品格就会像这个人,俗称“踏后某某”。坐月子期间,产妇要裹罗帕,吃糖姜鸡,不要沾生水,夫妇不能同床,不论产妇或其丈夫,不能随便到别家串门子。迷信说法,是生孩子有“刹气”,会把别家神祗跑;若养着小鹅小鸡,见了“生人畏”会发瘟。
洗三朝 婴孩生下三天,要请有经验的妇女替婴孩洗澡,名曰洗三朝。同时这天要给婴儿取名,叫“三朝安名”,即人的乳名,名安好,即做菜在祖宗牌位前上供,向祖宗报喜添丁。
逻更 婴孩生下第九天,产妇娘家带来糯米、红糖、鸡、酒等看望产妇婴孩,俗称“逻更”。“逻更”后做外婆的要给婴孩准备帽鞋衣服,准备孩子满月时送去。
满月 婴孩出生一个月后,要给婴孩请满月酒,旧时人重男轻女,若是头生男,家庭经济又不错的,满月酒会十分隆重。如果是女的,且家庭经济又不怎么好,满月时就只请外婆过来过过形式。来饮满月酒的人,一般要给婴孩带礼物,饮酒还要讲一些吉利话,以示庆贺。
百日 婴儿出生百日,又称百逻,要给婴儿吃盐,俗称“吃味”。这天,父母给婴儿买来猪肠、猪肚、猪腰、猪肝,煮粥喂婴儿。俗称“补肚”。或吃“猪八件”。旧时人看法,小孩“补肚”后,消化力强,日后身体强壮。
周岁 孩子出生周岁,阳西人惯拿来书本、笔、刀剪、脂粉、赌具等,让孩子伸手去抓,称“抓周”,若抓笔,就预示孩子将来做文官,抓刀剪,将来就当武将,若抓脂粉,将来可能会成花花公子,倘若抓赌具,父母捏把汗,担心孩子将来会成败家仔。
阳西建屋入火风俗
旧时阳西人建屋,诸多讲究,忌讳甚多,差不多每事必卜,问过菩萨之后,方可行事。
首先,建屋要拣日子,要定于某个时辰行墙,某某日升大梁,某月某日进火。主家定好日子后,第一要请师公“旺屋地”,听说,旺过后的屋地,等于是阴间进行了一次房产登记,证明某月某日某某买下了这块地皮,交了阴司纸钱,日后众鬼不得侵犯。第二是请泥瓦匠行墙,行墙前还有一个小前奏:泥瓦匠拉好线后,要请堪舆先生用罗经定屋向,定好屋向,泥瓦匠在屋角立三仙公神位。据说,立三仙公,可保建屋其间不出意外。行墙这天,泥匠要挖好屋地沟,俗名叫“掘地牛”,“地牛”掘好后,按日子单时辰,房屋四角立四个泥瓦匠,各人择好一块奠基石,时辰到,主家烧爆竹,各人在地上摆三个钱子,撒上谷米,唱句诺:“财丁贵”把石放进沟底,算行了奠基仪式,以后这块石再不许翻动。墙砌上后,是过门头,多数人与上梁一起进行,过门头在门头上方,放七个铜钱,摆成序斗形状,“屏斗”一定要往里序,不能向外,这工作由泥瓦匠做,主家不放心,会去检查。升梁必在半夜,木匠事前把梁整好,涂红漆的叫红梁,不涂色的叫吉梁,绝大部分人都是做红梁。升梁前,由木匠师傅用新毛巾把梁拭一遍,俗叫抹梁,木匠师傅边抹边唱:抹梁头,越做越风流;抹梁中,越做越轻松;抹梁尾,越做越欢喜……总之,是说一番祝福的话,一些木匠师傅,会唱一条很长的歌。抹好梁,主人父子或兄弟一人一头,将梁交给泥瓦匠,一级一级送上去,中途不能让梁掉下地,每升一级,接的人要高叫一声:“高升”,梁放到预定位置后,梁两边要放钱子,一边三个,摆成品字形,也是口向屋内,还要撒些谷米,然后上好梁布,贴利事钱,挂两个竹筛,一个写日,一个写月,升好梁不能露太久,要在当天盖上瓦,说是以免被邪气冲了,屋盖好后,要搞进火。进火前要将屋里所有东西搬出去,泥瓦匠关上门,到了进火时辰,再由泥瓦匠打开,泥瓦匠在前引路,带屋主人家进火,主家男人举火把,女人提灯笼,跟着泥瓦匠后面,先前厅后尾厅,先右房后左房,依次绕一周。屋主人后面,是担担的人,一共分七担,一担谷米,二担衣服被铺,三担是三鸟六畜,四担是油盐酱醋,五是砧板薄刀,六担是水,七担是柴,依次而进。最后到厨房,男人把火把放进灶膛,主家开始煮糖丸,第二天一早,请通村人吃糖丸。主家贴新对,祭神、摆酒,一直闹到日下西斜,才铺床睡觉。
这是一般规矩,其中还有很多零碎枝节,让人防不胜防。比如建屋期间,女人不准头发散乱向对新屋;泥瓦匠不准跨红梁,红梁不准钉钉,进火要讲好话,泥瓦匠的工具要检点好,不能埋在主人家里,埋了会变蛇变蟾蛛等等。屋建好后,若主人住不遂心,说进了邪,还要前后在大厅去三排瓦,重新涂梁去积。随着社会文明提高,经济发展,人们去旧俗,树新风。阳西建房风俗已大为改变。
3. 阳江这一带开一家花店大概需要投资多少钱最近很茫然不知道要从事什么行业。突然的想开一家花店。
现在开花店的话你可以先去学习花艺技能啊。最近在考察深圳的一家莎莎回插花的学院,好像还不错。答我现在是在惠州的。 我上个周去她们学院看了下,好像气氛不错。她们教室都坐满了。不过说团报有优惠的。要不我们可以一起去啊。 这样可以优惠的,呵呵。你什么时候先过去试听一下,我都试听过了。 就想找个人一起去学习省点钱。哈哈。
4. 阳江春节习俗及时间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较长,实际时间从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起至正月十回六日止。其中答包括:送灶神、扫屋尘、贴春联、吃团年饭、蹢噩神、行大运、封“插花”等。
春节,阳江民间称为新年,过新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4)阳江市插花扩展阅读:
具体年前习俗:
1、祭灶
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2、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参考资料:网络_春节习俗
5. 阳江市阳西县民俗文化(300字)
阳西婚嫁风俗
阳西人的婚嫁仪式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既隆重又繁琐,夹杂许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阳西人的婚嫁总的来说是封建婚姻礼制,解放后有较大的变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汉民俗婚嫁基本礼仪,而且满带阳西特色。
阳西过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男十八、女十六),由双方家长请媒人(俗称媒婆)代为物色配偶,媒人按“门当户对”选取对象,向双方家长介绍男女的年龄、品行、家庭状况,如果双方家长同意,便将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称年庚)分别写红纸上,由媒人送给对方,然后双方各请术士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问卜,如无相冲,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时间如没不吉利事情发生,双方家长便可正式会面,互提婚嫁条件、商定聘金、礼饼、食物和嫁妆等,订立婚约,择定吉日,举行文定仪式。这一阶段全由双方家长作主。双方儿女未见一面。
封建社会末期,一些开明家长,在定婚之前,会让双方男女见上一面,会面地点由双方商定,俗称“相睇”,如双方见过无意见,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女方接受了聘礼,便被视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选。
男方选定婚娶日期后,通知女方,派人把写着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里,俗称送“日子单”。女方接下后,各自向亲友发出婚筵请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请“喃呒先生”为新娘脱俗,晚上设筵招待亲友,俗称入厨。
到迎亲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来彩礼,彩礼多少,视男方贫富而定。女方则在此之前准备嫁妆。结婚当日,男方迎亲队伍先放爆竹志庆,再由媒人坐青衣轿引路,堂信手持红柬礼盒随后,跟着是迎娶新娘的花轿,随后是吹打手仪仗队,女家设筵招待迎亲队伍。饭后,新娘行出乘轿与迎亲队伍返回男家。
阳西女子出嫁这天,要做很多礼节。一要梳妆,二要开面,三要人喂饭,四要人送出。送出时,要由母亲撒米,边撒边念些祝福语。女子行出时,不许脚踏门槛,不许回头望父兄,还要放出哭声,才表吉利。
晚上男家设宴款待宾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挂红,由伴郎陪着门口恭候。迎亲队伍回来,放过鞭炮,新郎在门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纸扇,等新娘经过时,轻轻在新娘头上敲三下,意思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日后要听男人管教。新娘进屋后,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开,一一验看,并双手迎上头顶,让众亲友过目。
晚宴设圆台,选八个命相好的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吃饭,俗称陪圆台。吃饭中间,新娘由伴娘陪着,一一给男方长辈敬茶行礼。长辈喝茶后,要给新娘敬茶钱,以示对新人的关心爱护。饭后,新娘回房,厨工收拾碗筷,设席打堂枚。打堂枚的人分两边,一边替新郎新娘说唱,一边向新郎新娘提问,内容涉古今中外,伦理道德,爱情生活等等,堂枚一直打到深夜方止。
新郎新娘成婚当晚,还要被人拥着进行闹洞房,闹洞房节目繁多,礼节重重,但不管闹洞房人怎样打闹,新郎新娘都要听话顺从,不得闹情绪。直到闹洞房人离去,一天的婚礼仪式才告结束。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登堂拜祖,捧茶跪拜翁姑,亲戚是日离场,俗称散厨。满三朝,新娘归省父母,俗称三朝回面。新娘归来要在日落以前,由女家送礼饼,给男方分发贺礼亲友。女家出嫁,遇上第一个节日,女家要做粽子送给男家,俗称送头节;遇上第一个年晚,也要做饼送男家,俗称送头年。送过头年头节.以后再看情况而定,一般女家要给男家送饼好几次。旧社会穷苦人家,嫁女愁的就是这送饼,女儿回来一次,父母就要愁虑一次,所以旧社会阳西称嫁女儿为“寒路风”,意思是给父母制造麻烦,得不偿失。
旧时阳西女子出嫁前,不许随便外出,要待在家中,邀集一班姐妹,收集哭嫁歌,以哭声作歌词,以表达离开父母亲人的难舍情怀。哭嫁有多种形式,有自哭自叹,有对答式。渔家女出嫁前,要另住一条小船,在船中哭嫁,她们唱的是咸水歌,有月亮的夜晚,静坐岸边,听渔家女哭嫁,是当地人一种享乐,听的人忍不住,还可以把咸水歌唱过去,那边待嫁人接了,还过来,当时还倒挺热闹的。
旧社会阳西婚嫁风俗这里只能大略说个梗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阳西本身,各地的婚嫁风俗并不尽相同,一些地方甚至差异很大,这里不一一枚举。
6. 阳江过年风俗是怎么样的
阳江过年风俗如下:
1、贴春联
在阳江,普及千家万户的对联就是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而且现在大家都喜欢手写的对联。每年除夕,万户挥春贴对联,喜庆吉祥,把门庭装得红红火火,每对春联都表达每个家庭的祝愿。
2、吃团年饭
杀鸡宰鹅祭祖、吃团圆饭,又叫团年饭。阳江人的团圆饭主要的菜式都是以鸡鹅鱼为主菜的,丰盛的年菜美食摆了满满的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各种各样的菜式,都各具美好的寓意。
3、蹢噩神
“蹢(赶)噩神” 又叫“斥噩神”,我们阳江人都会念成“的鹤神”。寓意就是赶走不好的东西,预示美好的一年开始,来一个开门大吉。一家人守岁到深夜凌晨,家家开始烧炮竹“蹢噩神”迎新岁。县城里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放鞭炮,哪里放鞭炮,就赶去哪里看看有没有未有燃响的,呛得眼泪直流也不在乎。
4、行大运
为了讨吉利和祈求好运到来,大年初一阳江人会有个特色活动——“行大运”,在周围绕大一圈,称“行大运”,以示新一年行好运。
5、封“插花”
长辈会事先用红纸包好的钱(叫“插花”)“封”给晚辈,小至出世婴儿,大至未婚男女,均有领“插花”的资格。这些“插花钱”又叫“扎年钱”(“扎”,“砸”的意思,也即压岁钱)。
7. 阳江春节的习俗有那些
阳江春节的习俗包括:送灶神、扫屋尘、贴春联、吃团年饭、镝噩神、行大运、封"插花”等。
阳江春节节日时间较长,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上起,至正月十六止。新年前这段时间统称“埋年二十几”(埋,接近之意)。
十二月二十二叫送灶神日。这天要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净手焚香把灶君送上天,为了防止灶君上天诉说家中今年的丑事,祭灶常供上些用糯米做的糕点,为的是把灶君的嘴粘住。传说灶君此一去要到年初一黎明前才回来。
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晚”。家家户户开始清洁屋宇,意为把旧的、污秽的东西驱除出去,干干净净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这天,家庭主妇把早已准备好的竹枝或甘蔗尾叶绑扎在长竹竿上,打扫房屋里的灰尘,这叫“扫屋尘”。取竹枝扎帚寓意长寿;蔗叶则寓意“一年甜到尾”。同时,还要把家具、碗碟通通洗刷干净。
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家家开始浸米舂粉。从前,农村有碓的人家不多,通常要排队轮流把粉舂好。冬末天气干燥,用簸箕把粉放在屋外晾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