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头上插花
① 泉州大街上六七十岁的女性老人头上带花是为什么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分析,福建有三女,虽然是汉族,但是装扮比较特殊,莆田湄洲女,泉州惠安女,泉州浔埔女,是当地地域特色的装饰打扮。
② 古代人有的时候会在头上插花,插草,这代表什么意思
插草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草市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等城市之外,所以市场周围遍地皆野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
那时的古人大多不识字,不会像现今这样标注他们的商品要卖多少钱,而且,不同村落的语言也不同,为了避免在讨价还价中产生误会,就以野草的数量来代表要卖的价格。比如:一堆青菜上插一根野草,就代表这堆青菜的价格是一文钱。若是两文钱,就卖两文钱。
这种习俗发展到后来,就演变出自卖者在自己的头发上插一跟野草,表示自己不值钱,只求有人买下他就可以了。
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佩戴鲜花的习俗,到了唐代,开始在妇人之间流行簪花之风,但这只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而已。从宋朝开始,男人簪花除了代表着这人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外,也暗含着“才俊”的含义。
《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过这样一件趣事。相传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的官署后花园中种着一种名叫“金带围”的芍药。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王珪、王安石两个人同在大理寺供职,便应韩琦之邀一同去其府邸赏花。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恰逢诸司使身体不适,便临时邀请原本路过扬州的陈升之参加。陈升之与其他二位同在大理寺任职,也可谓是同僚一同饮酒赏花。赏花之余,韩琦突发雅兴剪下了四朵金带围,给大伙儿一一戴上。
无巧不成书,往后的三十年间,这曾经头戴金带围的四位好友竟先后做了宰相,自此“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不仅如此,“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听完这个故事还特地以此为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男子簪花的故事也成了佳话。
③ 坟墓头上为什么要插花
风俗不一样吧,最给人看的
④ 宋朝男人为什么都喜欢在头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来人最为时尚的装饰。自
在宋朝,男女都爱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风。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门会友时,常会在帽后面的折角处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苏轼也爱戴花。宋词中常有花被风吹掉之类的诗句。甚至每逢重大节庆,皇帝都要赐花给臣僚。历史记载,宋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制定规则,他赐给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
细读《水浒传》会发现梁山好汉也是“花团锦簇”: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
⑤ 宋代苏轼曾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这句话包含了什么美学思想
出自宋代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译文
人老了,还把鲜花戴在头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儿应该为自己在我头上而害羞。
赏花醉归引得路人哄笑,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都把帘卷上,走出门来观看。
注释
吉祥寺:寺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簪(zān)花:在头上插花、戴花。
羞:难为情。
扶:搀扶。
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
半上钩:帘子全部卷起来。
创作背景
宋熙宁五年(1071年)五月二十三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跟随知州沈立去吉祥寺僧人守璘的花园中集会赏牡丹,赏花第二天沈大人向众人展出十卷《牡丹亭》,苏轼看到赏花画面的壮观、恢弘的书籍以及与诸位市民一同游玩的快乐有感而写下这首《吉祥寺赏牡丹》。
赏析
此诗即是当时记实之作,表现了观赏牡丹的热烈场面和诗人簪花的情趣。
第一、二两句是写诗人簪花之趣。虽说当时礼俗士大夫集会时可以簪花,但老人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终觉有些不好意思。为了突出这种心态,作者掀起一道波澜,“花应羞上老人头”,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而事实是,不管花愿意与否,还是上了老人的头,增添了不少情趣。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趣,语妙天下。同时说明包括诗人在内的官吏最终还是乐于在百姓面前亮相的。花活了,人更活。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官民距离,更有意义。
第三、四两句是写诗人醉归而路人嗤笑的场景。这里诗人恰当地用了杜牧之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里街市上的老百姓把帘卷上,走出门来观看这支浩荡的插花队伍的经过,只需要点出这一点,当时盛况就好像在眼前。于是,官民同乐的主题也就圆满地表现出来了。诗人之所以在珠帘上钩时用“半”字,是因为作诗需要留有余地,给读者以想像空间,说全上钩,而诗贵活。
前后联均暗用前人句意,用得贴切灵活,不着痕迹,如同已出。“人”、“花”、“老”、“羞”四字有意重复使用,更使诗的音节回环往复,有助于
这首诗运用夸张、拟人修辞手法并且连用几个动词,有利于渲染出一种喜剧情调氛围,体现了诗人极高的文学造诣。表现出诗人超矿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在这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我们不难领略到诗人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⑥ 萧红在祖父头上插花,是哪篇文章
是《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二节。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最后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萧红都大笑。
⑦ 古代男子头上戴花吗﹖
古代年轻男子遇上年节、喜庆和高兴事,常有戴花的。至少在唐宋时男子戴花。
我们都知道古代进士及第前三甲为状元、榜眼、探花,而在唐代,探花并不专指进士及第第三名,唐代新科进士赴琼林宴时都要戴花,赴宴前挑选一两位年轻英俊的新进士去采花,称探花郎。
到了宋代,男子戴花的文字记述在诗词中俯首可拾。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皆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是苏轼被贬杭州时所作《吉祥寺赏牡丹》,记述自己和朋友赏花饮酒,喝得差不多了摘花戴在头上回家去,一路磕磕绊绊,路人都围观取笑,沿街的人家许多妇女也卷起珠帘看他。不管其情景可否当真,至少能说明男子戴花。虽然自称老人,当时苏轼其实并不老,只是他一惯喜欢以老自居。他写“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不过三十岁。
最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这是南宋抗金名士张元干在秦桧死后重新被朝廷起用时所作,虽然胡子都白了也无所谓,照样“插花又起舞”,因为高兴。
⑧ 插花节的彝族插花节
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
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洪水连天,淹没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两兄妹,他们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也不知漂到什么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了,露出了山头,树梢。这个葫芦落到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山头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啊!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现在葫芦细着腰,那是当年老鹰抓成的。耗子从地下钻出来,他听到葫芦里的声音,这是人种在里面。耗子啃着蜡,把蜡啃通了,葫芦里出现一股光芒。兄妹俩顺着光爬了出来。在荒凉的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了。
金龟老人来到兄妹面前说:“为了传人种,只有你们结为夫妻了。”兄妹俩回答说:“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吩咐说:“人种只有你们两人,你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很为难,哥哥想了一个注意,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问问天公地神,如果香烟升起来绕在一起,我们才能成亲。”结果,香烟升起来,真的绕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坚持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两人各在山头滚磨,如果两盘磨拢在一起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亲。”他们又按照这样办了,结果两盘磨不偏不倚合拢在一起。那是,妹妹仍旧不肯成亲。妹妹说:“我们在滚一次簸箕,如果两个簸箕不偏不歪,面对面合在一起,才能成亲。”结果两个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龟老人说:“你们还有什么可说,就成亲吧。”妹妹再试也没有用,又说道:“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 为证,怎么能够成亲。”金龟老人回答说:“这阵人烟已经灭绝,那里找人?你看那棵松树就是你的父亲,那棵万年青就是你的母亲,那边那棵梅树就是你们的媒人。你们就成亲吧。”兄妹俩再也坚持不住,为了传下人种,他们终于结成了夫妻。 过了十二个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个肉团。怎么办?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龟老人。这时金龟老人又出现了,他笑嘻嘻地前来向兄妹俩贺喜:“你们已经产下人种了。”说罢,抽出宝剑,一剑劈开肉团,出现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那一张包着人种的肉皮还流着血呢,金龟老人用剑一挑,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八。 五十个童男童女出生以后,妹妹一个人怎么哺育这些孩子呢?这时,飞禽走兽都来帮忙,它们把孩子一个个都领走了。我们彝族就是野马奶喂大的,所以我们彝族现在不吃马肉。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几十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是同一个父母的后代。 五十个童男童女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齐出发寻找。 他们遇到的第一件东西是土蜂,他们问道:“土蜂弟弟,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土蜂嗡嗡地飞来飞去,不理睬人,有一个人用树枝把它打下来,腰也断了。另一个人又把它拾起来,用马尾系好让它飞去。从此,土蜂成了细腰杆,见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树,他们问道:“松树爷爷,我们的爹娘那里去了?”松树不耐烦地回答:“我没有看见,什么爹娘,我肩膀倒下来就把他们压死了。”人们说:“好,等人丁兴旺起来,你长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树。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树。人们问道:“棕树哥哥,你看见我们的爹娘了吗?”棕树回答:“没看见,要是看见,就剥了他们的皮。”人们说:“哼,有一天人多起来,肯定要剥你的皮。”所以,现在每年都要剥一层棕树的皮。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棵罗汉杉,人们问道:“罗汉杉大哥,可见我们的爹娘?”罗汉杉回答说:“刚才还在这里乘凉呢!”人们高兴起来,爹娘找到了,人们感谢罗汉杉说:“谢谢你,将来你断了枝,被砍倒了,根还会再发起来。”因此,现在即使罗汉杉只剩下一点仍旧会再发芽。 人们又继续向前走,遇到一个小蜜蜂,人们问道:“小蜜蜂,你可看见我们的爹娘?”蜜蜂说:“刚从那个丫口过去。”人们高兴地说:“好心的蜜蜂,今后人们繁衍起来,你就同人们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说:“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还要给人上一点粮呢。”所以,现在每年人们要割一次蜂蜜。 人们追到水塘边,遇到一棵杨柳,问道:“杨柳姐姐,可见到我们的爹娘?”杨柳回答:“看见了,刚才还吃水。”人们兴奋地说:“好心的杨柳,你一定会有好结果,处处生根发芽。”从此,杨柳树十分好栽,怎么插都能活。 人们又不停脚的往前赶,可惜始终没有遇见他们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见了遍山红彤彤的马缨花,他们就在开满马缨花的地方定居下来。 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的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一齐跳舞,唱山歌,还要杀鸡煮肉庆贺,把,马缨花插到各处,这就是马缨花节的来历。 咪依鲁是昙华山区彝民崇敬的姑娘,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她的悲壮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昙华山出了个名叫咪依鲁的姑娘,她长得像鲜花一样美丽,她会唱很多彝家调子,她绣的花草鸟兽都活灵活现的。一天,她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恶狼,幸得青年猎人查列若及时赶到,打死了恶狼,救了羊群。咪依鲁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马缨花送给查列若。猎人接花后,又把这朵花插在咪依鲁头上。他们两人从此相爱了。
且说当时昙华山住着一个残暴的土司,他早对咪依鲁垂涎三尺,意欲霸占她,但遭到姑娘的拒绝。当他得知咪依鲁和查列若相爱后,更是气急败坏。于是、他设下毒计,让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园”谎称请来仙女教姑娘们织布绣花。实际上,姑娘一进入“天仙园”就会被他糟踏摧残。就在咪依鲁和查列若订亲这天,土司派人告诉她母亲:“天仙园”选中了咪依鲁,必须在三天之内送去。
咪依鲁知道后,她不愿出逃,连累父母亲。第三天——农历二月初八,她打定了主意,含泪告别了父母,从山上采来一朵白花戴在头上,便只身一人上“天仙园”去了。
到了“天仙园”,她悄悄摘下头上的白花,泡进酒杯里,然后端着酒杯对土司说:“老爷,为了你我恩爱到底,咱俩就一同喝干这碗花酒吧!”说完,咪依鲁自己先喝了两口,土司一听,高兴得骨头都酥了,乐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不一会,两人都被毒死了。原来,这种花含有剧毒。聪明的咪依鲁为了除掉残暴的土司,保护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踏,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从山上打猎回来,听说咪依鲁进了“天仙园”,怒火难按。他在自己身上绑了七把快刀,手持弓箭,朝“天仙园”冲去。土司的家丁见状吓得东躲西藏。查列若终于找到了死去的咪依鲁,他悲愤欲绝抱着她走出“天仙园”,来到昙华山。他边走边哭边呼唤着咪依鲁的名字。他哭干了泪水,两眼流出鲜血,鲜血一滴滴地把昙华山上的马缨花染红了。从此,昙华山春天开放的马缨花变成了血红色。
这天是二月初八,从此昙华山的彝家人就把这一天定为盛大的节日,以表示对咪依鲁的纪念。由于当日咪依鲁是头插鲜花为民除暴的,彝民便把这视为驱邪纳吉的象征,遂有了头插鲜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习俗。
插花节还是青年男女结交择偶的好机会。他们在对调子和跳舞中结识后,便成双成对地悄悄进入林中树下,互相插花和倾诉爱慕之情。不过,正如当地谚语说的“插花自由,爱花自愿”,如果姑娘看上了小伙子,就让他把花插在头上,并回插一朵花;倘若姑娘躲躲闪闪,不让插花,那是她还没拿定主意。这时,小伙子就该知趣
与相互祝福,把花插到头帕上不同,当姑娘回花给小伙子时,必须将花儿插到他的衣襟上。别的姑娘一看,知道他已经有了心上人,便不再追求他了。原来,插花还是彝族姑娘求爱择偶的标志呢。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区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缨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
节日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背上竹箩上山采花。只见满山是人,遍岭是歌。人们把采回来的鲜花插在门口、窗户和房子周围。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满鲜花,整个彝家山寨就像一个花的世界。这一天,人们还要给牛头上插上马缨花,用盐水给牛洗口,然后将牛赶上山,跟着牛群在马缨花树旁跳舞唱歌,尽情娱乐。汇集到这里的人们,都头载鲜花,并通过互相插花表示祝贺,以求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插花节这一天,家家都要杀鸡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荞面饼,沾着蜂蜜吃。各家邀客饮酒,共叙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随着一阵阵欢乐的芦笙声,人们开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围着篝火尽情地唱跳,上了年纪的人则蹲在大树下的火塘边,吸着辣烟,喝着包谷酒,吃着鲜美的煮羊肉,畅谈古今,表达他们节日的喜悦之情。
插花节也是青年们爱情的节日。这一天,许多钟情的男女以插花为订婚礼。小伙子把一朵朵鲜艳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头上,姑娘把一朵朵马缨花插在小伙子吹着的芦笙上,互相表示真挚的爱情。他们边插花边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飘荡在花间林下,充满诗情画意。
每年的这一天,彝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通通都会在大清早爬上昙华山,采来各种颜色的马缨花、杜鹃花和迎春花,然后聚集在草地上用采来的花搭起两道花门,花棚,并由巫师“毕摩”主持祭奠马缨花的仪式。
祭仪结束后,人们背着装满鲜花的竹篓回家去,开始了插花活动。他们先扛来梯子,把花枝插到屋檐、门楣和窗户框上,再往室内的床头、案桌、箱柜插上花儿。当地俗信认为,这天插了鲜花便能吉祥如意。于是,人们互相插花为贺:孩子向父母亲,年青人给老人的头帕插上红杜鹃,祝福健廉长寿;长者给晚辈和孩子头上插花,祝愿吉祥幸福……
村民们这天还要在村口寨门搭起插满鲜花的花牌坊,既用艳丽的花儿把村寨装饰得喜气洋洋,迎接进寨的宾客,又祝福村民团结,寨子安宁。对老农来说,他们当然不会忘记劳苦功高的耕牛、驮马和羊群。于是,他们以感激之情把花枝拴挂在牛角、马头和羊角上。有的人还给田间地头、果园树权以及路边桥头等各处都插挂鲜花,以祈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林茂粮丰,行旅平安。于是,每到这天,昙华山区村寨的里里外外,到处鲜花耀眼,喜气洋洋,令人赏心悦目。
节日的高潮是当天下午在昙华山坡上举行的插花会。方圆几百里的彝族群众穿过花门,聚集在大草坪上。他们人人身穿节日盛装,特别是那些年轻姑娘们,更是衣饰华丽:她们头系花头帕,身穿绣花镶边的左袄衣,腰束花围裙,脚登绣花鞋,再手持一两束鲜花,真是花团锦簇,分外喜人。
吹过开场号之后,一队彝族小伙子进场跳“耍花龙”,他们舞步豪迈,舞姿刚健,博得阵阵掌声。接着,一群男女青年进场。他们围成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签,姑娘们跳起了传统的插花舞……当剧团演出歌舞剧《咪依鲁》时,女主角一登场亮相,四周观众纷纷把花束抛入场地,欢呼雷动,向咪依鲁 (彝语称马缨花为咪依鲁,也称象马缨花一样美丽的姑娘为咪依鲁)表示诚挚的祝福和敬礼。
⑨ 梦见自己结婚长辈为我在头上插花是什么意思啊
梦见头上插抄花的梦境解袭释:
易遇到能彼此欣赏的异性知己,虽未擦出爱情火花,但这种超越爱情存在的友谊更让你感动不已;与人交往时还应注意言语,含蓄更易让人接受;聪明灵活的头脑让你在学习中如虎添翼,但奋力前冲同时,别忘了帮帮其他同学。
梦见头上插花的吉凶:
基础安泰,贵人相助,向上发展,易迅速达成目的,而得大成功发展,享洪福又长寿。【大吉昌】
⑩ 老人去世不久就到了第一个清明节,去上坟时在坟头插了花,好不好
老人去世不久,清明节可以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