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乾隆年花卉

乾隆年花卉

发布时间: 2022-05-14 05:14:39

Ⅰ 请问老师我的这款乾隆年间的花盆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

花卉瓷花盆,底款是篆书大清乾隆年制,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真品有收藏价值的。

Ⅱ 乾隆年间的花瓶有几种

2种,葫芦瓶徕自臫头唐以来因筿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

专场最耀眼的拍品当属青花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这件精美的瓷器品相完美,工艺精湛,以红彩绘龙纹、八宝纹,是乾隆官窑瓷器造作杰出代表,在市场中尤为少见。

此品起拍价为1200万元,举牌迭起,各藏家出价交替领跑,价位迅速攀升。当价位喊至5700万元时,一位后场藏家“杀出”,以志在必得的气势,一路争先,经过50万元为阶梯的十余回加价后,价位已突破7000万元。历时近半小时后,这位藏家最终以8344万元竞得珍品,这一成交价也创下了国内瓷器拍卖最高纪录。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已六十六岁的唐英接到乾隆帝的旨意,负责烧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英广泛派遣得力助手去哥窑、汝窑、钧窑、定窑、龙泉窑、湘湖窑等全国各大名窑搜罗配方或瓷片标本,或者仔细研究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述,然后反复研制、试验,烧制成功。

Ⅲ 乾隆花卉粉彩梅瓶底足和口沿有没有白釉的

一般都有釉。喜欢或需要老瓷器吗。不贵,老普。学习标本可以。

Ⅳ 康熙乾隆年制的青花瓷盘价格是多少

看图才能估价,如是真品,且品相较好,市场价格范围在3000-6000 RMB。

相关资料如下: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用瓷,并实行宫搭民烧的办法。

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从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青花最引人注目的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属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Ⅳ 中国水仙的简介

园艺分类: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产地:中国、日本及南欧等地
花色:白、黄和乳白
花期:十二月至翌年三月
中国水仙漳州水仙花以其球茎头大,花香馥郁,雕刻造型独特而享誉中外,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国际公认的名贵花卉,被衔为“福建省省花”“漳州市市花”。
地下鳞茎卵球形,叶从鳞茎顶部丛出,狭长,剑状,具平行脉,时尾稍钝,被有白粉,12月至翌年1月开花,花茎从叶丛中抽出,中空成管状,高15~50厘米或更高;,伞房花序,着生于茎顶,外有苞状膜质紧覆着,花数约五朵至七朵,最多可达十六朵。中国水仙可分为单瓣与复瓣花两种。单瓣花品种称为“金盏银台”、“百叶水仙”,花瓣为纯白色,但其中心托出一个金黄色杯状副冠,清奇美观,香味浓郁。复瓣花品种称为“玉玲珑”,香味稍逊于“金盏银台”。
我国江南一带,冬季不加防寒措施,亦可露地越冬。喜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福建漳州因气候土质适宜,故盛产水仙。
水仙的严重虫害是刺足根螨,它繁殖快,为青期长,因此在种植前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浸球半小时;水仙的主要病害是大褐斑病,自3月份开始,每10天用百菌清喷1次,可抑制其蔓延。 (1)起源
根据我们考证,最早记载水仙传入我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当时在高季兴南平国所辖的江陵任职,江陵相当于今湖北荆州。因此我们大致可以肯定,中国水仙的确是由外国传入的,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屈原行吟泽畔的形象与希腊传说中那喀索斯(Narcissus)这一水边自恋的神灵颇有几份神似,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遂以水仙这一楚国故里对屈原的乡土称呼来替代这一西洋的神异命名。这应该就是水仙这一中文名称的来源。
(2)宋元时期的分布
水仙传入荆州后,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种植传播开来,此后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黄庭坚称赞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到了南宋,水仙的传播就更为广泛,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了水仙的踪迹。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闽、浙沿海地区,这在南宋的诸种方志中都有记载。水仙的商品生产也在这一带兴盛起来,如南宋刘学箕《水仙说》记载建阳(今属福建省南平市)园户所植水仙“若葱若薤,绵亘畴陌”。
南宋闽、浙沿海地区水仙种植的兴起,有着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南沿海是海外贸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从海外获得外来物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适宜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种植,而两浙、闽北邻近当时的京城临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人口的重心地区,又有利于这一观赏消费性物种商品生产的发展。这一生产种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后我国水仙种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应的产业传统。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续了南宋的状况,查阅《宋元方志丛刊》中元代方志,《(大德)昌国州图志》(治今浙江舟山市)著录当地的物产,花类中便有水仙。文学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元代,无论是以水仙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其作者生活区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苏、浙、闽一带,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点。
(3)明清与民国间的分布
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浙、闽、鄂、湘外,皖、赣、黔、川、滇、桂、琼等地志乘中都有了关于水仙的记载。如《(嘉靖)广德州志》(今属安徽宣城市)、《(嘉靖)南安府志》(治今江西省大庾县)、《(嘉靖)普安州志》(治今贵州省盘县)、《(嘉靖)洪雅县志》(今属四川眉山市)、《(万历)雷州府志》、《(康熙)云南府志》、《(乾隆)广西府志》物产中都著录有水仙。
江苏南部的水仙种植有了明显的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产地,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嘉靖王世懋《学圃杂疏》称“凡花重台者为贵,水仙以单瓣者为贵。出嘉定短叶高花,最佳种”。万历于若瀛《金陵花品咏》水仙序也说“水仙江南处处有之,惟吴中嘉定种为最,花簇叶上,他种则隐叶内”,都是说产于嘉定(即嘉定县,明代属苏州府,今属上海市)的水仙单瓣、短叶、高花,品种优质。万历周文华《汝南圃史》“吴中水仙唯嘉定、上海、江阴诸邑最盛”,也可印证。除以上所说几个盛产水仙的地区外,吴县(今江苏苏州)也出产水仙,该县水仙主要出自“光福(引者按:今吴中区光福镇)沿太湖处”。查阅明代苏州方志,《(正德)姑苏志》、《(嘉靖)吴江县志》、《(嘉靖)太仓州志》物产中也都著录有水仙。种种迹象表明,明代嘉靖以来,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种植的中心地区,影响很大。此外,杭州海宁县钱山也以出产水仙著称,曹学佺《杭州府志胜》载“钱山,产水仙花”。明末北京还出现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贸易,崇祯刘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说明了明代水仙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市场化的发展。
苏州水仙种植兴盛,声名远播,在清代进一步市场化,销往广东,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乾隆毕沅《水仙》诗注:“邓尉山(引者按:位于今吴中区光福镇)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种水仙为业。”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载“水仙头,(引者按:鳞茎)秋尽从吴门而至,……隔岁则不再花,必岁岁买之”。乾隆张九钺《沁园春·耿湘门以水仙见贻》注:“水仙自吴门或飘海或度岭来羊城。”说的都是苏州水仙贸易到广东的情形。而此时金陵(今江苏南京)的水仙也开始兴盛。清初李渔《闲情偶寄》:“金陵水仙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于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权,欲其早则早,命之迟则迟。……买就之时给盆与石而使之种”,说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康熙中后期,水仙种植的重心再次转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异军突起。福建是我国水仙的传统产地,南宋时建阳一线即以盛产水仙著称,明代《(弘治)八闽通志》福宁府、福州府、泉州府物产志中都有水仙的著录,但漳州府并没有著录水仙。我们查阅现存其它明代漳州府及其所辖县志,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龙溪县志》(1535年刊本)、《(万历)漳州府志》(1573年刊本和1613年刊本)、《(崇祯)海澄县志》(1633年刊本),物产志中都未著录水仙。明末龙溪县学士陈正学在《灌园草木识》中说“漳南冬暖,(水仙花)多不作花”,或许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这说明明代漳州有水仙种植,但并不突出。康熙前期,漳州各地的水仙还主要来自江南,《(康熙)漳浦县志》(39年刊本)称“水仙花,土产者亦能着花,然自江南来者特盛”
从康熙中后期开始,漳州府龙溪县水仙开始一枝独秀,产生影响。《(康熙)龙溪县志》(56年刊本)“水仙,岁暮家家互种,土产不给,鬻于苏州”。是说龙溪县水仙种植销售比较兴旺,供不应求。康熙末雍正初出使台湾的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写道:“广东市上标写台湾水仙花头,其实非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苏州种不及漳州肥大”,可见至迟康熙末年,漳州水仙开始外销,与苏州水仙相媲美,并且形成特色品种,以“鳞茎肥大”著称。到乾隆年间,漳州水仙已超过苏州,《(乾隆)龙溪县志》(27年刊本):“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说明龙溪水仙开始返销长期以水仙著称的吴越地区。漳州与苏州一起,成了当时最著名的水仙产地,并且有过之无不及。乾隆以来,与漳州府相邻的泉州府各县以及台湾、广东等地每年都从漳州贩购水仙花头。如泉州府属的马巷厅,《(乾隆)马巷厅志》载“水仙花……不留种,花时取诸漳郡”,台湾《(光绪)恒春县志》记载“水仙皆产自闽漳州,他处不能种焉,故只供玩一春”。乾隆以后,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从光绪年间开始,漳州水仙不仅经销国内,还自厦门出口远销至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由此漳州成了国内最著名的水仙产地。宣统三年(1912)厦门海关税务司巴尔称:“水仙球茎种植于两山靠近漳州城的南门,当地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水仙球茎贸易。”(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
民国时期,漳州水仙驰名中外,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内销京、津、沪、粤等各大都市,外销欧、美、日、东南亚等国。1928年《申报》载:“水仙花之产地散在于漳州府之南门外、日桥附近五里之地黄山诸乡社,一年平均可产三百五十万个,达十万元之谱,其产额最多者为新塘,及蔡均两地方,年各有两万元之产额。次为大梅溪,年约一万元。其它多者六千元,少者一千元。”国内远在东北辽阳府海城县(治今辽宁省海城市)的水仙就购自福建。国外欧美地区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每到花季人们都争先购买漳州水仙,成为了当时的时尚。由此漳州水仙出口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民国六年,输出欧美总值最高达735200元。新中国成立后,水仙生产有了大幅度增加,漳州水仙继续出口到欧美、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出口换汇的重要产品。
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汉、北京、西安和云南、四川等省也见有栽培报道。野生水仙主要分布在闽、浙沿海诸岛。 (详参程杰、程宇静《论中国水仙文化》,《盐城师范学院学院》,2015年第1期。) 中国水仙别名雅蒜、凌波仙子、天葱等。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颁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以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
石蒜科水仙属。地下鳞茎卵球形,叶从鳞茎顶部丛出,狭长,剑状,具平行脉,时尾稍钝,被有白粉,12月至翌年1月开花,花茎高15~25厘米,有总苞,伞形花序上着生数朵小花。
水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肥大,呈球状,外披棕褐色皮膜,茎基部生有白色肉质根。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Ⅵ 大清乾隆年制轧道粉彩花卉盘一对(直径:13cm,日本回流)求真伪,求价格

是你家祖传的。还是买到的

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缠枝莲花卉玉壶春瓶 评论真假

青花缠枝莲花卉玉壶春瓶 ,底款是朱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Ⅷ 乾龙清花笔筒有多少品种

乾隆一朝(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太平盛世”。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当时的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乾隆帝素好风雅,艺术造诣很深,对瓷器尤为喜好,亲自过问干预瓷器生产,对造型、釉色、纹饰都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也为当时烧造的瓷器取各类雅致的名称,许多内廷稿样往往经过他的认可方可烧造,并直接委派督陶官督造,这些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有大量翔实的记载。乾隆帝的审美情趣,对当时的瓷业生产、风格变化具有很大影响。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宏大,乾隆二十年以前在督陶官唐英及七品库掌老格的管理下,不遗余力,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经过仔细筛选,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乾隆朝主要烧造青花、粉彩、斗彩及单色釉瓷器,而青花仍是当时生产的主流。乾隆清花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提高,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综合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方面。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胎体洁白细腻,无杂质,瓷质坚硬,瓷化程度强,这是由于窑的烧成温度和窑具耐火度的提高,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多数器物为釉底,个别底部釉面不平整,俗称“波浪釉”。

二、青料方面。乾隆年间的官窑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即产自浙江绍兴、金华,也有少量是采用云南的珠明料。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刻意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艳丽明快,蓝色纯正鲜艳,极少使用分水,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总体数量不多。民窑青花也有粗细之分,色调有深浅不一现象,有的深沉,有的蓝中泛灰。 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最多。

三、造型方面。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的传统式样,也有一些是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代青铜、金银器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及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创意上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自然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品种、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数量最多,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漏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尖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细腻圆滑。 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撇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圈足;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几式;印泥盒有梅花式、椭圆形、圆形、方形、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平顶,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长方笔插。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瓶类: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基本为宫廷观赏陈设用器。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唇口和撇口两种)、直颈瓶、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式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六连平、七空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即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始见于明代万历朝,乾隆朝流行,其造型多为大型琢器的缩样,背后有一坡形孔,常挂在养心殿内的三希堂)、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五孔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加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尺寸大,浑圆饱满,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而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莲瓣纹鸡心碗,青花描金缠枝苜蓿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把莲纹盘、青花几何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松竹梅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藏传佛教也对当时瓷器烧造具有一定的影响,高足盘、高足碗、烛台、贲巴壶、藏草瓶、僧帽壶等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器物大量出现。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质感上和色感上尽量追求与原物相似,有的韵味不够,多数是书写本朝年款,在数量和制作水平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精细。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带托爵杯、盉壶、盖豆、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创新式样有双连瓶、三孔葫芦瓶、活环葫芦瓶、镂空转心瓶、镂空转心渣斗、海棠式龙耳扁壶、四联瓶等。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盅、高足盅、杯、双耳方杯、荷花式杯、海棠式杯、搬指(拉弓射箭工具)、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油灯、烛台、茶船、筒炉、四足炉、出戟方炉、双半圆几、钵缸、大鱼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别出心裁,推陈出新,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比例准确,不变形,小件器皿制作上有富有新意,由于宫中需求量大,大件器皿数量增多,超越雍正,端庄古朴,厚重粗犷,华贵典雅。

四、纹饰方面。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上一部分延续雍正朝清淡雅致的风格,中期开始,装饰逐渐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乾隆官窑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云凤、八宝纹大量出现,占有很大比重。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一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暗八仙(即八仙各自手中所持的宝物,有葫芦、扇子、长笛、宝剑、玉板、荷花、花篮、鱼鼓)、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莲托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民窑青花多数是日用瓷,主要面向平民百姓,绘画简练奔放,自由洒脱,有山水图、福禄寿三星图、秋江独钓、五子登科、进宝图及各种植物花卉,通景、开光手法较多见,开光按照器型特征设计,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仿古铜器纹饰有一种严整、狞厉、神秘的气氛,常见画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大件琢器上。

人物纹吸收西洋画法,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高士、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搂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外销瓷生产以民窑为代表,多数传入欧洲市场,即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图案,也有充满异国情调的西洋仕女,贵族徽章、个人印记和人物画像。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博采众长,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构图完美,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主题鲜明,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也经常出现。

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平安或祝福美好、寓意延年的纹饰,如牡丹寓意富贵,牡丹海棠代表富贵满堂,石榴寓意多子,蝙蝠与“福”通,蝙蝠和葫芦,寓意“百福”、“百禄”,鱼与“余”通,表示富足有余、年年有余,鹌鹑表示平安,喜鹊表示喜庆,松鹤表示长寿,鹭鸶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写“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乾隆皇帝嗜古好文,出现的咏物抒情的诗词非常多,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多次御旨当时督陶官唐英将御题诗烧制在瓷器上,比较典型的是三清诗盖碗,民国郭宝昌写的《清高宗咏瓷诗录》一书中即有200首,而传世的御题诗有上万首。盛世收藏网 www.sssc.cn

五、.款识方面。乾隆官窑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没有双圈,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六字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窑青花一部分写赞颂款,也有写干支纪年款,另一部分不写款,少数写本朝款的字体不太整齐,个别歪歪斜斜。

仿明代款识不多,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都是写楷书。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谵宁堂”、“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 定轩”、“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是楷书,多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的底足。

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征,这里挑选一些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代表性器物,简要介绍和分析。

Ⅸ 乾隆年制和田玉花卉缠枝八卦图大玉碗收藏价值多少

条件是真的,1千万之内有的还是保守,不是有钱人就可以玩的起,要身价几千万上亿的人才行。这个洗子一般人都买不起。

Ⅹ 如何鉴定大清乾隆年制的花瓶的真假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在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属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热点内容
腿部玫瑰糠疹 发布:2025-10-05 15:51:55 浏览:884
红月兰花介绍 发布:2025-10-05 15:51:55 浏览:162
传统正味兰花 发布:2025-10-05 15:50:20 浏览:136
梅花镇政府 发布:2025-10-05 15:42:30 浏览:10
西兰花的姐妹 发布:2025-10-05 15:37:24 浏览:544
赛外樱花 发布:2025-10-05 15:22:49 浏览:303
女尊之异世百合txt 发布:2025-10-05 15:16:11 浏览:322
花卉装饰课 发布:2025-10-05 15:06:09 浏览:647
玫瑰花蜂蜜怎么做 发布:2025-10-05 15:00:32 浏览:275
樱花木头 发布:2025-10-05 15:00:24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