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网文

花卉网文

发布时间: 2022-05-13 18:18:26

A. 紫金花是一种什么花

有客人问,何为“紫金花”?
我自豪地回答:最近有流行网文叫“有一种蓝叫金昌内蓝”,紧接着容就有了“有一种紫叫金昌紫”、“有一种花叫金昌紫金花”。这里的紫金花并非香港的市花紫荆花。后者是一种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前者并非某一种具体的花卉,而是金昌紫金花卉的总称。这里的“紫”是指以薰衣草、马鞭草、鼠尾草为主的紫色花卉和树木,“金”指金昌市,同时指以向日葵等金色花卉为主的花卉。这是本届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针对金昌市未来资源日渐枯竭的形势,提出并打造金昌的花海,通过旅游文化产业调整金昌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所以,金昌的花海里所有的花都统称为“紫金花”。

这是发表在2015年7月23日《甘肃日报》上《有一种花叫金昌紫金花》里面的一段。作者是著名作家陈玉福先生。阅读地址:1号作家陈玉福新浪博客。

B. 荷花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 形状是什么样的 气味是什么 花朵大小 雄蕊 雌蕊 花萼数目还有鸡冠花

荷花的花瓣有六种颜色。常见的白色和粉红色的,还有白粉色,浅紫色,另外还有专一种红色里带有属朱砂色、那种颜色很鲜艳的红色花瓣的荷花,还有一种花瓣尖上粉红、花瓣根浅绿色的荷花。荷花花瓣的形状像船,两头儿没那么尖。气味是一种闷闷的香味。花朵大的有如盛汤的海碗那么大,大概直径25厘米吧,小的花朵也有10厘米左右吧。荷花的中心就是莲蓬,莲蓬的周围是许多许多白色的雄蕊、黄色的花药,莲子就长在莲蓬里。花杆也就是花柄和叶柄都是长长的、有刺儿,柄下连着的茎,就是我们吃的藕。 提这个问题的人,可能眼睛不好。不知我的描述准不准。 鸡冠花的形状就像人的手掌和手背似的,肉质的,花的上部像鸡冠,所以得名--鸡冠花。花的颜色也多:红的、紫红的、黄色的。花籽很小很小,是黑亮的。鸡冠花没有什么气味。

C. 哪些花卉适合在水里种植 在水里种植哪些花卉好

适合在水里种植的花卉有,水仙、荷花、睡莲、水生鸢尾、唐菖蒲、水葱等。它们在水中生长的才好。

D. 牡丹为什么叫花魁

牡丹与梅 中国花魁的曲折之路(zt)
Greatcold
0位粉丝
1楼

牡丹与梅 中国花魁的曲折之路
2006-02-07 15:01:25 南方社区
编者按:其实事情要回到2005年7月22日,当时62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联合签名发出倡议,呼吁尽快确定中国的国花,并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的建议。这个消息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七成网民投票呼吁马上确定国花。在随后SOHU网发起的网上调查中,截至下午2时,有7084人发表了意见。69.14%的投票者认为“中国应该马上确定国花”;而在“中意的国花”调查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别高达41.42%和36.39%。

国花之争,由来已久。这条消息再次引起网友强烈反响,支持率最高的梅花和牡丹之间该如何取舍?它们各自代表了怎样的内在精神?谁又能成为中国理念的代言人?这些争论的焦点大概都源于“梅”与“牡丹”背后的理念冲突。与其问谁能成为中国的花魁,不如问究竟是哪种理念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的主流。

国花历史 谁才能代表中国理念?

☆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栽培牡丹,唐代牡丹更是被誉为万花之王。到了清朝,慈禧“垂帘听政”时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 1929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与教育部联合通令全国,宣告以梅花为国花。

☆ l981年秋冬之际,—些著名的植物学家大力支持,倡议全国开展国花问题的讨论。l982年《植物杂志》受中国植物学会的委托开展了评选我国国花的讨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作了宣传介绍,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两次国花评选,一次是梅花夺魁,牡丹居亚,另一次则是牡丹称王,梅花位次。

☆ 1988年发布的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和约》十周年纪念邮票,一枚的图案是日本的国花樱花,另一枚上面是中国的牡丹。

☆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了题为“让国花尽早诞生”的讲话。牡丹和梅花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后来评选小组组织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投票,结果牡丹以18票获胜。

☆ 近来国内花卉界提出三种国花评选方案:“一国一花”,国花为牡丹;“一国四花”,牡丹称国花,另设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名花;“一国两花”,牡丹、梅花为国花,由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提出。

评选花魁 三大条件和四大意义

1994年9月2日中国花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开展评选国花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作的题为“让国花尽早涎生”的讲话中指出了通过评选国花的意义:

(1)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通过歌颂祖国的花草树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花卉,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鼓舞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事业中。花卉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花卉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花卉在我国农业中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产业,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长达3000年之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花卉事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一项新兴产业;花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改善了,精神面貌也就大不一样。

(4)普及花卉知识,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提倡爱花、养花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我国素有爱花、养花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评选国花,要让人们对花卉有更多了解,培养爱花、养花兴趣,推动花卉进入干家万户。

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议案,批转农业部办理,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中国花协即在全国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选国花活动。成立了国花评选领导小组,经专家小组讨论确定了我国国花评选条件为:

2006-3-8 15:37 回复

Greatcold
0位粉丝
2楼

(1)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

(3)用途广泛,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谁占花魁 梅与牡丹的激烈争夺

中国的国花为什么定不下,外媒文章分析,可能是牡丹、梅花所代表的文化差别所致。支持牡丹、梅花、菊花或其他任何一种花卉的人,总能够从中找到其所代表的内在精神。除此之外,经济利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诗文中的梅与牡丹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牡丹》)

☆ 一枝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卢照邻《梅花落》)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白居易《秦中吟》之十《买花》)

☆ 吴王醉处十余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为君惆怅又黄昏。(罗隐《梅花》)

☆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梅花:德性与气节的代言人

梅花自古就被赋予德的品性,民间流传着许多吉祥、喜庆的相关习俗。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

☆ 鲁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 明·王圻《三才图会》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

☆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以下取自网文《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 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2006-3-8 15:37 回复

Greatcold
0位粉丝
3楼

☆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 君子、隐士、处子玉女,梅花的这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罹,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下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傲的心灵境界。

牡丹:国花之争关系产业经济利益

☆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的独特魅力,自古以来,便被尊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成为中国的“国花”。

☆ 牡丹初无名,混称芍药。直到秦汉时始从芍药中分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繁荣起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牡丹有“富贵花”“百两金”之称。寓意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现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已行程牡丹种植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第七届牡丹观赏节在巢湖市召开时,巢湖市市长夏望平就指出:“它(牡丹观赏节)的宗旨在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科技唱戏。”

☆ 为什么对于哪种花能够入选国花大家如此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于花、花文化的热爱,还有其他利益的考虑。一旦一种花得到“国花”的尊贵称号,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各方观点

☆ 牡丹和梅花,彼此还有一种文化意味上的分别。牡丹是大众化的,是普罗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相对于牡丹的群体欣赏口味,观赏梅花更多是一种个体的审美体验,因为它历来被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所把持。无疑,梅花及其象征的精神,是由历代知识分子总结赋予的。时乖命蹇的时候,他们以梅花自我期许,并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鹤子”。普罗大众在勤苦劳作之余,可怜而有限的感官之娱,必然指向色彩浓烈喜庆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之“瘦”,却可能无法激起甚至无暇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选自李方《国花中的牡丹梅花之争》)

☆ 如今,中国尚未决定现代意义的国花,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抑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中国有关方面为此犹豫不决。牡丹象征着雍容华贵,与目前国家经济现状和政府所宣传的“节俭”不甚相符;梅花象征着坚忍内敛,与开放性的国家政策稍有出入。国花无法确定的背后似乎是上述理念冲突在起作用。(朝鲜日报《中国国花为什么定不下来?》)

E. 网文草喜欢酸性土还是碱性土

网纹草喜欢酸性土,微酸,以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为最好,这样的土壤种植的网纹草叶片健壮,色泽亮丽,植株健康。

F. 耐寒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及矮小的灌木花卉的种类和种植技术;

1、耐寒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宿根花卉 种植技术=春季水肥要跟上 夏季保水除草观花 秋季剪除地上部分枯叶冬季不用保护可以自然越冬 来年继续发芽生长 例如=天人菊 草类等 2、小灌木=杜鹃 茶梅 月季 丁香 连翘 女贞 迎春 绣线菊等等 一丛生长的木质植物都是这一类了 春夏秋都有开花的 有红 黄 白 粉等色

G. 花草树木的名称大全,求~~

  1. 花:梅花. 水仙. 迎春. 报春. 瑞香. 山茶. 白玉兰. 紫玉兰. 琼花. 君子兰. 海棠. 牡丹. 芍药. 丁香. 杜鹃. 西洋杜鹃. 樱花. 含笑. 玫瑰. 紫荆. 棣棠. 锦带花. 连翘. 云南黄馨. 金雀花. 仙客来. 蝴蝶兰. 石斛. 风信子. 郁金香. 鸢尾. 马蹄莲. 金盏菊. 文殊兰. 百枝莲. 四季海棠. 吊钟海棠. 竹节海棠. 天竺葵.

  2. 树木:珊瑚树、银杏、栎类、臭椿、木荷、冬青、悬铃木、女贞、大叶黄扬、落叶松、黑荆树、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南亚松、油松、红松、黑胡桃、柠檬、悬铃木、蒲桃、珙桐、木棉、爪哇木棉、洋紫荆、羊蹄甲、雨树、合欢、龙牙花、刺桐、广玉兰、苏铁、紫薇

H. 《镜花缘》读后感

《镜花缘》读后感(一):镜里看花一世缘——[清]李汝珍《镜花缘》
书籍信息:
《镜花缘》,作者:【清】李汝珍(约1763-1830),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2017年8月第1次印刷,519千字,封面绘画:李光珍,内文绘画:梁昌正。
之所以特别列出封面和内文的画师,是因为我从前也看过其他版本的《镜花缘》,并没有见过配彩图的,但这一版首页的绘画长卷却深得我心,是很漂亮的和风。为这彩绘,入手也觉得很值得的。
我初次知道镜花缘,是在小时候去哥哥家玩,哥哥有本《镜花缘》小人书,画的是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到海外游历,在两面国揭开两面人后面的头巾,看见了他们背后的狰狞面孔。看到唐敖往高处蹿了数丈,当时不知道前面有他吃了蹑空草的情节,还以为他是武林高手。当时看小人书时就觉得非常好看,可惜哥哥只有一本,故事就没有看全,一直引以为憾。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看见了《镜花缘》小说,就马上借回宿舍,一口气读完了。时间一长,对前面唐敖出海游历印象深刻,后面的情节便记不清了。此次再与《镜花缘》相逢,入手一册,也算是我与此书的夙缘。
本书共一百回,前四十回和后六十回,内容虽有联系,却有很大的不同。
前四十回,才子唐敖官场失意,随出海做生意的妹夫林之洋游历海外,后六十回,唐敖之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转世,后改名唐闺臣)出海寻亲,与其他花仙转世的才女们相遇,并共同参加武则天举办的女子考试之事。前四十回,由于角色人数较少,游历主线清晰,读起来还比较容易,后六十回,百花出场,人物繁杂,众才女相聚言欢饮酒行令,琴棋书画各展才华,难免令读者眼花缭乱。岂止是才女相聚,分明是作者炫学。作者欲刻画才女,倘若自己腹中欠缺才华,这文章是万万写不出来的。作者不吝笔墨,极力描写各才女之才华,如身在百花丛中观百花齐放。
我曾在其他版本《镜花缘》卷首见到胡适的文章,胡适很推崇这本书,尤其赞赏女儿国一段描写,因其表达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镜花缘提倡女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实属难能可贵。前四十回借海外游历讽喻世情,笔法谐谑,入木三分,此为文学评论界共识,在此就不多说了。此次我特地细读了后六十回纷繁杂乱的百花相会之章,其实在后六十回作者也借书中人物之口,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议论和讽喻。如红红、亭亭在黑齿国女子考试中被一些关系户挤下来而名落孙山,唐闺臣劝其到唐朝参加女子考试,红红、亭亭也担心唐朝的考试是否也存在着不公平、找关系的现象。还有一处情节讲医治小儿惊风,李汝珍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惊风起源不同,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使用同一种药物医治,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可以说,镜花缘是一本作者借故事阐述自己观点的书。有些中国古典文学,作者意图往往较为隐晦,但李汝珍借此书阐述观点的目的非常明显,有关论战、观点的篇幅几乎多于情节。但有观点并不等于说教,作者借鲜活的情节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得畅快淋漓,读之令人解颐,并无枯燥之感。
此书大力提倡女权,在当时不啻惊世骇俗,但作者难免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对女权的提倡还是不够彻底。本书的九十几回讲一群将领征讨女帝武则天,连破武氏把守的四关,后来扶中宗上位,武则天退位为太后。百花中有一些女子为破阵玉殒香消,还有一些因为夫君战死而殉身相从。因其有女子殉夫情节,所以我觉得作者女权思想还是不够彻底解放。不过时代不同,以现代观点作标准要求生活在清代的作者,未免太过苛求,作者见解独到、议论精辟,已经走在时代前列,不少现代作者亦难望项背。
另外,作者写女子参加考试,赞扬女子的才华,而对女帝武则天持反对态度,如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小说最后中宗继位,武则天退位,又似乎为观点自相矛盾之处。然而我以为,这是小说时代背景的局限,并非作者反对女子称帝、从政,不然,作者又何以令牡丹转世的阴若花回归女儿国做皇帝,并且有三位女子随之做了女儿国的大臣?破武氏四关的一段战场描写,风格与封神演义类似,失陷在阵中的将领,亦是失陷在酒色财气之内,仍然讽刺的是人心的贪婪与欲望。作者身在清朝,女主名字改为“唐闺臣,意为仍是唐朝闺中之臣,我想作者也许是在隐喻反对清朝统治吧,毕竟清朝文字狱厉害,不能写得太明显。
此书作为文学作品,其效果可以用本书最后一页的一段话来作结:作者之友有忧思之疾,读此书时而解颐,时而喷饭,不久即愈。敢情这书能治抑郁症啊?心情不太好的朋友们都可以看看。然后作者还有伏笔,暗示这本书没完,还有下文,说只写了一半,朋友就催他将这一百回先印出来,说他写稿太慢,等全都写完,指不定要到什么时候,写多少先印多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听说哪本书是镜花缘的续集了。而且镜花缘里一百位女子,也只是交待了一小部分的结局,一大半却还没有交代。不过未写出来的那部分似乎也不是那些女子的结局,而是武则天作太后时第二次开女科考试的事情了。要说没烂尾,有些女子的结局没交代,作者本人都说还没写完;要说烂尾吧,也不对,因为女主百花仙子已经了却尘缘,与剑侠颜紫绡弃世修行去了。所以,我猜是这部作品实际上已经完成,只是爱开玩笑的作者在结尾吹了个牛。
我疑惑了很久这本书为什么叫《镜花缘》,取的自然是水月镜花之意,但是我读了很久并没有觉得书里讲水月镜花。后来一想,大概是唐敖和唐闺臣父女都弃世修仙去了,所以尘世间种种富贵、种种磨难,如同镜花一般,虚无缥缈。如有续文,说不定会叫《水月缘》呢。
另外,发现作者对名字里带紫的女子很偏爱呢,颜紫绡、燕紫琼、宋紫菱都是女中剑侠,英姿飒爽,来无影去无踪。
李汝珍花费三十年心血,方写了五十二万字,装印成书,已算是极厚实的一本著作。当今网文,作者为了保持人气,动辄日更万字,速度虽快,其质量就很难说了。天下文章,能流传于世,莫不是消耗作者的大量才华与心血,方可写成。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此句令人一叹。

I. 安徒生简介

J. 苏轼笔下的海棠很有特点,你还读过哪些花卉的名句古诗写出一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热点内容
插花主要花材 发布:2025-10-05 12:37:41 浏览:233
三角插花叶子 发布:2025-10-05 12:35:29 浏览:601
花艺中树枝 发布:2025-10-05 12:23:58 浏览:152
海棠湾奇瓦颂 发布:2025-10-05 12:14:30 浏览:238
菏泽牡丹茶 发布:2025-10-05 12:12:20 浏览:635
荷花言什么志 发布:2025-10-05 12:11:43 浏览:821
木兰花生粥 发布:2025-10-05 11:58:11 浏览:52
海棠纹身素材 发布:2025-10-05 11:58:07 浏览:789
黑之宣言樱花 发布:2025-10-05 11:45:08 浏览:773
四季丁香树 发布:2025-10-05 11:32:02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