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雪叶兰
① 小叶兰的繁殖是不是可以扦插
叶兰是可以进行无性繁殖的,所以小叶兰是可以扦插种植的。
长叶兰的生长习性:长叶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长叶兰的养殖方法:
1、上盆:长叶兰上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
2、栽植:长叶兰种植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
3、浇水: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
4、施肥: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
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
5、修剪:长叶兰发芽时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剪去过长、过密的枝条和部分老枝,其节处会萌发许多新枝,使株形更加饱满。由于千叶草生长较快,栽培中应经常整形,及时剪除影响株形的枝条,以保持美观。
② 莎叶兰的繁殖方式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
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2-3年后方可换人紫砂盆或瓷盆。兰花种植(在盆中)的方法与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种兰花,翻种移盆必须洗根。方法足将根浸入清水中,用旧牙刷或毛笔轻轻洗刷,切勿用力过大伤根;用剪刀将残叶、黄叶、断裂根、发黑腐烂根剪去,注意勿伤幼芽。然后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待根部发白并显细小皱纹柔软时,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
准备好兰盆及植料后,将兰株倒拿(根在上,叶在下)放于水龙头下以慢水冲洗,但水压切忌过强,以免伤兰根及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兰头,小指抵住盆缘,用竹筷将根固定,当放入盆内时,尽量不要让根接触到盆壁。将豆粒大的混合石砾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处。然后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处,填实和尽量不要留下空间。将竹筷拔出,并摇实盆中植料。填实植料后,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缘1.5厘米处。最后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将假鳞茎全部埋入土中为度,然后充分摇实。用压土工具轻压植料,并将表面弄平。种植完毕后,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为好。
方法二
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须用穿孔尼龙纱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内铺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养土,厚3-5厘米,然后放入兰草。上盆时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卷曲。种植名种兰草时一定要将老草靠边,新草放在中心,这样再发新草就有余地。种植时,左手握持兰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贯入叶心),再将兰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后边加土边摇盆,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将茎部四周的泥土按紧,最后使盆面略显馒头状(即中间四周略低)。上面铺覆一层青苔或细石子,这样盆土不易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上完盆,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水量要充足。最后将兰盆放置阴处。一个月内不宜直接晒太阳,并控制浇水,不宜太湿,以后放置地点宣选择在半阴半阳、通风透气,早上照到太阳的地方。 浇水在兰花生长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则盆兰生长不良,兰花需八分干、二分湿。浇水应本着“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红砖粒、浮水石等硬质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强的植料,则可两三天供水1次。浇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进 行,切忌在中午浇水和当头倾注。应以清洁无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为好。兰花烂根,叶面出现黑点,叶芽腐烂等病态,多与供水不当有关。
花卉植物栽种后,第一次浇水被称为“定根水”。定根水必须浇足浇透。一般上盆后要连续浇水两次,第一次浇水,见水从盆底孔流出后,再重浇一次。选择适宜的浇水方法。通常采用喷浇法,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冲洗叶面灰尘。但对于叶片有绒毛或正在开花的花卉,不宜喷浇,而应将整个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渗水,使盆土湿润。注意水温。如果水温与土壤温度相差较大(超过6℃),冬季先将水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或稍加温水,使水温升到15℃左右再浇花;夏季应避免在烈日暴晒下和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时间。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以后是浇花的最适宜时间。 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尽量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并严格控制浓度,叶艺苗要控制叶绿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锰、镁的肥料(如钙镁磷肥等),因为锰、镁元素能加速叶绿素的合成对花艺兰,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适量增施氮肥。
以叶面喷肥为主,叶面喷肥既可通过兰叶吸收补充兰株的营养,又不会使肥接触根部引起肥害,对兰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长发育期,坚持10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完全可以养好兰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氢钾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芦荟液。因为芦荟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二十多种矿物质,可满足兰花所需要的养分,且芦荟里含有遥芦荟酊几乎可杀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后无需再施农药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兰花在发育生长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对生长旺盛的健壮兰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机物为主。天然有机肥营养元素比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对植物没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质板结,且化肥大多为酸性,长期施用,会造成基质过酸,引起病害。
③ 花卉龙雪兰叶干尖是什么原因
多肉植物龙舌兰。买下后翻盆检查一下,剪去烂根、过长的根、干叶,晾一下,再种上,先不要浇水,过两天再浇。放阳光充足处。
龙雪兰中间叶子爱变黄,下边的叶子容易渐枯萎,教你怎么治
首先,看看是不是水的问题,有可能是浇水太勤,导致根部腐烂了。还有,一般植物喜欢湿润的空气,但是常浇水又会导致根部腐烂。所以建议:
1、先把盆土换一下,然后把腐烂的根系剪掉。记住啊...剪腐根之前,先把剪刀在肥皂水里消一下毒。最好在土里加珍珠岩(就是白色的炮沫一般,我们电视机箱子里的支撑,把它弄成小颗粒就是了),这样可以改善土里环境,使土质疏松根能呼吸。
2、浇水。一般我们家养的盆景花卉,都是被浇死的,根长期在水的浸泡下就会腐烂。所以在3--5月份花草的旺长期可3-4天浇一次水,平时一个星期浇一次水。到了冬天是休眠期,要一个月浇一次水,一次浇透。另外,还要破除土表层的板结。此外,要用喷雾器对叶面喷水,保持湿润。自来水要放1-2天才可使用的,不要对叶心喷水,以免积水,导致腐烂。
④ 举出常见的四种兰科花卉,并说明它们的园林用途,谢谢各位啦!
建兰 建兰植株雄健,根粗且长。适宜用五筒以上的兰盆栽植,每盆苗数稍回多,置于林间、庭答园或厅堂,花繁叶茂,气魄很大,也可用较大的高腰签筒盆栽植数苗,长时苍绿峭拔,很有神采。花开盛夏,凉风吹送兰香,使人倍感清幽。 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株形丰满,叶色翠绿,花形优美腊质,是高档的冬春季节日用花。 蝴蝶兰 蝴蝶兰是单茎性附生兰,茎短,叶大,花茎一至数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其花姿优美,颜色华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墨兰现已成为我国较为热门的国兰之一。在台湾已进入千家万户,用它装点室内环境和作为馈赠亲朋的主要礼仪盆花。花枝也用于插花观赏,若以墨兰为主材,配上杜鹃、麻叶绣球、紫珠、八仙花、糠稷,能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
⑤ 兰花雪美人属于什么品种
套叶兰属于蕙兰一类的兰花!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一苗长成以后很难倒苗,每年草心里不断的长出新叶!因此也有人叫它多叶兰!大花型,幽香扑鼻!常一箭多花!
⑥ 花的名称大全
中华石杉 皱边石杉 蛇足石杉 扁枝石松 地刷子石松 石子藤石松 灯笼石松 石松 薄叶卷柏 深绿卷柏 兖州卷柏 江南卷柏 伏地卷柏 垫状卷柏 卷柏 翠云草 问荆 笔管草 密枝问荆 木贼 节节草 瓶尔小草 阴地蕨 绒毛阴地蕨 莲座蕨 紫萁 华南紫萁 瘤足蕨 海金沙 芒萁 铁芒萁 里白 光里白 华东膜蕨 蕗蕨 碗蕨 岩姬蕨 稀子蕨 凌齿蕨 乌韮 骨碎补 肾蕨 阴石蕨 凤尾蕨 刺齿半边旗 毛轴蕨 溪边凤尾蕨 井栏边草 半边旗 蜈蚣草 银灰粉背蕨 粉背蕨 毛轴碎米蕨 野雉尾金粉蕨 栗柄金粉蕨 铁线蕨 团羽铁线蕨 白背铁线蕨 扇叶铁线蕨 灰背铁线蕨 凤丫蕨 普通凤丫蕨 水蕨 蹄盖蕨 中华短肠蕨 单叶双盖蕨 虎尾铁角蕨 狗脊蕨 单芽狗脊蕨 叶耳岩蕨 水龙骨 抱石莲 两色瓦韦 黄瓦韦 扭瓦韦 粤瓦韦 光石韦 石韦 鹅掌金星 柳叶剑蕨 书带蕨 四叶苹 槐叶苹 满江红 苏铁 银杏 雪松 华山松 马尾松 武陵松 黑松 金钱松 柳杉 本地杉 水松 柏 刺柏 扁柏 圆柏 龙柏 罗汉松 竹柏 三尖杉 蓖子三尖杉 粗榧 红豆杉 穗花杉 南方红豆杉 榧树 三白草 戢菜 山蒟 爬山香 毛蒟 石南藤 宽叶金粟兰 万年柏 及己 草珊瑚 响叶杨 垂柳 银叶柳 皂柳 毛杨梅 杨梅 山核桃 黄杞 野核桃 化香树 枫杨 千金榆 川榛 锥栗 板栗 茅栗 甜槠 红锥 苦槠栲 钩栲 白皮柯 柯树 麻栎 槲栎 白栎 小叶青棡 短柄抱栎 高山栎 栓皮栎 紫弹朴 朴树 四蕊朴 青檀 光叶山黄麻 山油麻 榔榆 榆钱树榉树 小构树 构树 穿破石 柘树 绿叶冠毛榕 异叶榕 珍珠莲 爬藤榕 地瓜榕 变叶榕嵂草 桑白皮 鸡桑 华桑 蒙桑 水麻 苎麻 江南楼梯草 赤东使者 多序楼梯草 大蝎子草 糯米团 珠芽艾麻 毛花点草 紫麻 短叶赤车 棱枝泠水花 石油菜 隆脉泠水花 大叶泠水花 波缘泠水花 矮泠水花 石筋草 中南泠水花 雾水葛 裂叶寻麻 宽叶寻麻 齿叶寻麻 银桦 青皮树 檀梨 百蕊草 油茶桑寄生 栗寄生 椆树桑寄生 北桑寄生 灰毛桑寄生 扁枝槲寄生 槲寄生 马兜铃(青木香) 寻骨风 圆叶细辛 双叶细辛 杜衡 大叶马蹄香 长毛细辛 粗穗蛇菰 红冬蛇菰 鹿仙草(文王一枝笔) 九龙盘 蓼子七 荞麦三七 花荞 苦荞麦 葫芦叶蓼 扁蓄 头花蓼 火炭母草 红药子(朱砂七) 蓼子草 虎杖 毛血藤 稀花蓼 水蓼 蚕茧草 愉悦蓼 酸模叶蓼 何首乌 猪蓼子草 荭草花 杠板归 桃叶蓼 血当归 中华赤胫散 廊荫 雀翅 水麻药 支柱蓼 粘毛蓼 波叶大黄 酸模 皱叶大黄(牛耳大黄) 齿果酸模 羊蹄(土大黄) 红筋大黄 牛耳酸模 钝叶酸模 地肤子 土荆介 灰藿 地肤苗 波菜 土牛膝 怀牛膝 柳叶牛膝 喜旱莲子草 节节花(虾钳草) 尾穗苋 野苋菜 繁穗苋 刺苋 青葙子 鸡冠花 千日红 紫茉莉 商陆 粟米草 马齿苋 锥花土人参 无心菜(鹅不食草)簇生卷耳 白牛膝 石竹 瞿麦 鹅肠草 太子参 漆姑草 麦瓶草 坚硬女娄菜雀舌草 滋草 石生繁蒌 王不留行 莲藕 金鱼藻 连香树 川鄂乌头 瓜叶乌头 花葶乌头 高叶乌头 类叶升麻 银莲花 鹅掌草 打破碗碗花 大火草 裂叶星果草 金龟草 升麻 白木通 钝齿铁线莲 粗齿铁线莲 蓑衣藤 威灵仙 山木通 铁线莲 小蓑衣 单叶铁线莲 大叶铁线莲 毛蕊铁线莲 锈毛铁线莲 绣球藤(花木通) 五叶铁线莲 尾叶铁线莲 黄莲还亮草 大花还亮草 芍药 草芍药 牡丹 自扣草 小回回蒜 毛莨 石龙芮 扬子毛莨 猫爪草 天葵子 尖叶唐松草 木通 三叶木通 猫儿屎 五月瓜 鹰爪枫 大血藤 串果藤 野木瓜 土黄莲 乐桂小蘖 刺黄莲 刺黑珠 芒刺小蘖 红毛七 红八角莲 鬼臼 湖南淫羊藿 三枝九叶草 阔叶十大功劳 小果十大功劳 十大功劳 华南十大功劳 南天竹 木防己 毛叶轮环藤 良藤 秤钩风 青风藤 蝙蝠葛 防己 金钱吊乌龟 千金藤 石蟾蜍 金果榄 宽筋藤 红茴香 异形叶五味子 泠饭团 鹅掌楸 天目木兰 黄山木兰 山玉兰
⑦ 花卉心叶兰的养护
生长习性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阴湿,耐贫瘠,不耐寒,极为耐阴,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园林用途:是室内盆栽和插花艺术中极好的观叶和造型材料。可在居室美化环境。
叶兰,栽培,养护
1)浇水
叶兰喜欢生长在潮湿、甚至有浓雾的环境下,尤其在开花后,植株需要大量的水分,以供子球成熟所需,然而,一般买到的球茎,多因环境不当而无法充实子球,因此只须在花芽生长期间,给予足够的水分即可。夏秋干燥时,要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叶兰喜土壤湿润,但是应该避免盆土渍水,否则容易烂根。 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 面喷水增湿,以利萌芽抽长新叶;秋末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
2)繁殖培育:
叶兰通常采用分株繁殖。在春季新叶未萌发时结合换盆进行,从旧盆中倒出植株,去掉部分旧土,露出根系和匍匐茎,剪除老根及枯黄叶片,用利刀分成数丛,分成2片-3片叶一丛栽植。每丛要多带些新芽,以使植株及早长成满盆。栽时注意扶正叶片,种时深度以地下茎上略覆层土即可,以方便新叶萌发。浇足水,放半阴处养护。以后保持盆土湿润,约半个月后即可服盆。
3)盆土:
叶兰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 砂质壤土为好。盆栽通常选用疏松、肥沃的沙土混合而成。一般用园土2份,腐叶土1分,厩肥和砻糠灰各0.5份,均匀拌和即可。也可用腐叶土、泥炭土、细沙土加少量基肥配制成混合土。
4)温度:
叶兰喜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生育需求特殊的台湾叶兰,夏季时需要冷凉的气候,约在10~25℃间;而冬季则不能下雪,生长适温约在1~lO℃左右。因此在台湾省的平地,因春夏季的温度太高而不适叶兰生长,故叶兰是非常典型的亚热带高山植物。
5)日照:
性喜湿润温暖的环境,忌干燥空气和直射阳光,较耐寒,在明亮的室内,叶兰可以常年生长而不影响观赏,春末可搬至室外半荫处,秋末再搬回室内。不能放在直射阳光下,短时间的日光曝晒也可能造成灼伤,叶片枯焦,降低观赏价值。在极荫蔽处可以维持几个月而不死亡。
⑧ 杭州发现罕见幽灵草,你还知道哪些罕见的植物
水晶兰,雪莲,灵芝,等等,这些都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植物,而且它们的营养价值都非常高,是非常好的一种中草药,对人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帮助,等等。
⑨ 迎一兰花卉知识
兰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1]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1]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1]
植物学史编辑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2]
形态特征编辑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3]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4]
兰花的特殊构造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图)
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与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内外两轮,其中内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一)
多数兰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转180°。(图二)
假设子房不扭转,兰花就是这样子的。(图三)
有花粉团: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图四)
有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花授粉。(图五)
有蕊喙:兰花的柱关和花药之间有一个舌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片),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图五)[4]
生长习性编辑
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品种分类编辑
兰花(29种)
图片
分布区域
纹瓣兰
纹瓣兰(学名:Cymbidium aloifolium):
产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从斯里兰卡北至尼泊尔,东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5]
硬叶兰
硬叶兰(学名:Cymbidium bicolor):
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6]
垂花兰
垂花兰(学名:Cymbidium cochleare):
产中国台湾(台北、高雄)。生于阴湿密林中树上,海拔300-1 000米。锡金、印度也有分布。[7]
莎叶兰
莎叶兰(学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麻栗坡、屏边)。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缝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也有分布。
冬凤兰
冬凤兰(学名:Cymbidium dayanum):
产福中国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锡金、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落叶兰
落叶兰(学名:Cymbidium defoliatum):
产中国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境不详。本种在西南诸省区常见栽培,据报告浙江也有发现。[8]
独占春
独占春(学名:Cymbidium eburneum):
产中国海南(崖州、昌江)、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详。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莎草兰
莎草兰(学名:Cymbidium elegans):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9]
建兰
建兰(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
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10]
长叶兰
长叶兰(学名:Cymbidium erythraeum):
产自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脱)。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11]
蕙兰
蕙兰(学名:Cymbidium faberi):
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于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海拔700-3000米。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兰
多花兰(学名:Cymbidium floribunm):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兰
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产自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与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据报告印度东北部也曾发现,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虎头兰
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产中国广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兰
美花兰(学名:Cymbidium insigne):
产中国海南(定安、琼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岩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与泰国也有分布。
黄蝉兰
黄蝉兰(学名:Cymbidium iridioides):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乔木上或岩石上,也见于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寒兰
寒兰(学名:Cymbidium kanran):
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蔽、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兰
兔耳兰(学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产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
碧玉兰
碧玉兰(学名:Cymbidium lowianum):
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盈江、龙陵、沧源、绿春、勐腊、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
大根兰
大根兰(学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北部(东川)。生于河边林下、马尾松林缘或开旷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兰
大雪兰(学名:Cymbidium mastersii):
产中国云南西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锡金、印度、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珍珠矮
珍珠矮(学名:Cymbidium nanulum):
产自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详。此种模式标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库)。在南方民间已广为栽培。
邱北冬蕙兰
邱北冬蕙兰(学名:Cymbidium qiubeiense):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兰
墨兰(学名:Cymbidium sinense):
产中国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海拔300-2000米。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果香兰
果香兰(学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详,海拔700-1100米。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种植物民间有栽培,国内一些植物园也偶见栽培。
斑舌兰
斑舌兰(学名:Cymbidium tigrinum):
产云南西部。生境不详。印度东北部与缅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头兰
西藏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tracyanum):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册亨)、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大树干上或树权上,也见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文山红柱兰
文山红柱兰(学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产中国云南东南部(马关、文山)。生于林中树上,海拔不详。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头兰
滇南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种甚近虎头兰(C. hookerianum),但叶较宽,蕊柱较短,萼片与花瓣上有不甚明显的红褐色纵脉,可以区别。但上述特征与黄蝉兰(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认为本种可能是它与虎头兰之间的杂种。
[3]
分布范围编辑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因而兰花资源非常丰富,全国都有分布,但从数量分布上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兰花在中国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江苏、安徽、河南等;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广东、福建、台湾等。[12]
繁殖方式编辑
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干。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cm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播种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
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术编辑
分盆
满盆以后进行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秋兰),或10至11月中旬(夏兰、春兰)进行为宜。分盆时,盆土要干燥些。如是湿泥,则操作不便,容易使根折断受伤。母株翻出后,轻轻除去泥块,按自然株分揩,修剪败根残叶,注意不可触伤叶芽和肉质根。然后用净水将根部洗干净,放荫凉处,待根色发白,呈干燥状时,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气渐湿,还须先在阳光下曝晒10分钟左右,有利兰花生长。[13]
上盆
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须植于瓦盆,2~3年后方可换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盖以蚌壳、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馒头状,约占容量1/3。上加培养土约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将兰放入盆中,将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细土至距盆2~3厘米处为止,将兰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鳞茎上端与土面平齐为准,不可过浅或过深。轻压盆土,使土与根紧密接触,再用手指沿盆周围压实,以免浇水时造成空洞。最上层若敷一层青苔或碎瓦片,浇水不容易造成板结,并可减少水分蒸发。第一次浇水采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后将盆兰放于荫处约半月至1个月。这段时间须控制浇水,不可太湿。以后放置于半荫半阳,透风透气,早上能照到太阳处。盆台要高1米左右,不能摆在平台上,以防蚂蚁和蚯蚓从盆底孔中进入,影响兰花生长。培养土可用山上第一层山坡土,或用细沙与壤土3:7加腐殖质堆肥30%拌匀。培养土都要经过筛经消毒处理后使用。[13]
施肥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兰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开花。如夏肥太多,则秋叶偏旺,常致明春报叶开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则影响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叶子太肥,使叶与花的生长营养失调,就会发生不开花或少开花的现象。一般来说,叶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几次。春分秋分和花谢后20天左右,都是比较恰当的时节。施肥时间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时每隔20天喷雾磷酸二氢钾1次,促使孕蕾开花。视叶色施肥,是较妥当的办法,叶显黄而薄是缺肥,应追肥,黑而叶尖发焦是肥过多,应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经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粪尿。[13]
浇水
实践证明,兰花八分干,二分湿最好,花期与抽生叶芽期,浇水要少些。梅雨季节应搬回室内,或搭棚遮雨。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浇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浇水量可以酌增。干旱季节,每天傍晚喷雾。喷时要向上喷,则雾点细匀,使叶面湿润,地面潮湿,增加空气湿度。有时一日最好喷数次,浇水要从盆边浇水,不可当头倾注,不可中午浇。冬季浇水虽可大减,但不是不浇,注意不能让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浇水致使叶片叶鞘沿湿,待晒干后搬入室内,以免发生腐烂。总之,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为原则。用水以雨水、泉水为好,各种用水均应先取来积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淀,水温正常,使自来水中氯气逸尽,然后再浇。[13]
光照
光照是形成花芽的重要因素。兰花虽然喜凉,但如果常年放在隐蔽处,也很少开花。艺兰者早就发现,山之阴兰叶长而花稀,山之阳兰叶短而花多。因此栽培兰花必须注意光照问题。在春夏季节,兰花最好用芦帘遮荫,或放置于室内朝东朝南通风的窗口。帘下兰花宜每半月转盆1次,使兰花四面受光,有利于植株均衡生长。到了秋凉时,应将盆兰从荫蔽处移出,让它晒上午半天的太阳,但要注意秋不干。冷天放室内南窗下越冬,但不必过暖,最好加盖塑料薄膜罩,以保持叶面适当湿度。至于防治病虫害,如发生褐锈病、白绢病,用0.5%石硫合剂治疗。如有蚁巢,则可将盆浸于水中驱之。[13]
场所
兰花放置的场所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兰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荫蔽处),冬季则放在室内。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旷,空气湿润。室内要有充足的光线,最好朝南。这样,有利兰花生长。兰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蔽荫
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阳光促进其生长。4月下旬以后要适当遮荫。夏兰、秋兰中直立性叶的品种最好放在荫蔽处的南面,使其适当多受阳光;垂叶性的秋兰和春兰,每天以受两小时的光照为好。从6月开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荫,如用芦帘可以用密帘或两层稀帘。10月以后天气转凉,阳光较弱,可推迟蔽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蔽荫工作。
防雨
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在霉雨季节,特别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阵雨。如下雨时间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应多浇水,使盆内热气排出,否则会使兰花损伤,甚至烂根枯死。如果阵雨后接着又出太阳,需及时蔽荫,以免地上热气上升影响兰花生长。雨水多的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的阶段,如盆土太温会引起叶芽生长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时,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调节盆土湿度。
主要价值编辑
观赏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置几盆兰花,点缀室内,顿觉生意盎然,花开之日,清香阵阵,会使你感到生机勃勃,心旷神怡。[14]
食用
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15]
药用
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15]
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植物文化编辑
市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花。[16]
诗文
《孔子家语·六本》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颂蕙芷的成语。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
《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
《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加兰 。
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
晋 陶渊明《饮酒》
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唐 李白: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唐 崔涂《幽兰》
唐颜师古《幽兰赋》
宋 向子湮 泳石斛兰《浣溪沙》
元 余同麓《咏兰》
明朱熹《兰涧》
明张羽 《着色兰》
明孙克弘 《兰花》
明 徐渭《兰》
明 陈汝言《兰》
清 刘灏《广群芳谱》
清郑板桥《折枝兰》
清康熙《咏幽兰》
清 秋瑾《兰花》
朱德《咏兰》
潘天寿《题兰石图》诗
⑩ 如何区分兰花种类。
春兰: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叶狭带形,4-6枚集生,花单生,少数2朵。其缘有细齿,假鳞茎很小,常包存于叶茎之内,花单生,偶有2朵,莛直立而短,苞片很长,常超出子房既花柄部分。花色绿色;红绿色为主,花极香,花形多变,品种极多,主要变种有春兰,雪兰,线叶春兰。花期1-3月。
蕙兰:假鳞茎不明显,叶脉透明,晶亮。叶直立性强。株叶5-9枚,长25-80cm 宽1cm 叶齿粗,叶茎对折,断面呈V字形,花莛直立但稍有浪曲,多为出架,莛多花。常为5-18朵。花黄绿色,极香。花瓣小于萼片,唇瓣三裂不明显,中裂片长椭圆 形,有许多透明小乳突桩毛。主要变种有原变种惠兰,峨眉春惠,送春,花期在3-5月。冬兰或寒兰冬10—12月以及次年元月份开花;
莲瓣;亦称小雪兰,曾隶属春兰,叶狭长而弓曲,叶宽0.4-0.8cm 长30-50cm 叶中段跟叶基、叶尖端一样粗细。叶数较多:6-9片,花期在1-3月,花3-5朵,以白色为主,略带红黄,藕色脉纹明显。花瓣较薄。萼片形明显不同,萼片为三角披针形。
春剑;曾隶属春兰。叶片直立性强5-7片,边缘具锯齿,花茎直立,花2-7朵,高20-30厘米,黄绿色,紫红色,其变种有春剑原变种,软叶春剑,朱砂兰,通海春剑,花期1-3月。
建兰:也称四季兰。长根粗如筷子,常有分枝,假鳞茎微扁圆形,株形3-6枚丛生,长25-50cm 宽1.2-2.3cm 带形叶(线状披针形),中段增宽而平展,先端顺尖或钝尖,主脉居中,明显后凸,叶齿极细而不明显,端部叶齿有锐利感。叶薄革质,叶色黄绿色,富光泽,叶背相对较粗糙无光泽。
花莛从假鳞茎基部叶鞘内侧生出,形圆,直立,色淡,绿白,长25-40cm ,多与叶丛面等高。不少品种花莛能高出叶丛面。苞片长约等于叶柄长的三分之一强。苞片基部有蜜腺。花径4-6cm。含苞时,唇瓣一侧朝上,开放时,扭转180°,成直立壮,芳香浓烈。
野生花多为黄绿色或乳白、浅黄色,披挂紫红脉纹和洒红斑,萼片长狭,矩圆披针形,平展;侧萼略短于中萼,为小落肩花形,花瓣,椭圆披针形,约萼片的1/3长,前伸合抱。中裂片,端钝反卷,主要变种有建兰原变种,素心建兰四季兰每年开花2-3次,花期6-12月。
寒兰:根略比建兰细而有分枝,假鳞茎长椭圆形集生成从。叶鞘长而薄,成苗后张离,叶脚高。叶柄环明显。株叶3-7枚成从。直立性强,长 30-80cm 宽0.8-1.6cm 。宽叶种长60-110cm 宽1.5-2.2cm 叶狭带形,叶基特别狭小,多数叶端披拂下垂,薄革质,色深,叶片平展而光亮,叶背粗糙,叶脉明显,并向叶背突起,中脉和侧脉沟明显,先端渐尖或长尖,叶端之细叶齿,较锐利。新苗叶中脉两侧白亮,占叶宽的三分之一,犹如中透缟艺状,其双侧的绿色部分有明显龙骨节状的隐性绿色斑纹,这样独有特征其他兰所没有的,是鉴别寒兰的依据。
因花期跟春,惠,建等花期交错自然杂交,变异极多,可分为春寒兰,夏寒兰,秋寒兰,苏芦寒兰,色型可分青寒兰,紫寒兰,青紫寒兰,红寒兰。
墨兰;又名报岁兰,根粗而长,假鳞茎椭圆形,株叶3-5枚从生。剑形,端部向外斜展或弧垂,长45-80cm 宽2.7-5.0cm 叶缘微后卷,端缘有细叶齿,叶薄革质,叶面浓绿而富有光泽,叶背相对较粗糙。花序直立,花5-17有褐红色,黄绿色,白绿色,花期9月到来年3月主要变种有墨兰原变种,秋墨,彩边墨兰。
豆瓣兰叶4-6片丛生,线型,花葶直立约12-18cm,每葶着花1-2朵,花期11月底至翌年3月。
送春:送春系蕙兰的变种,叶多可达十八枚左右,常开出数箭花。
台兰:台兰又名蜜蜂兰,花高15-30cm,有花15-40朵,花期4-6月。
套叶兰:叶长40~60cm,宽0.8~1.5cm,花莛直立稍有弯曲,高约40cm,莛花5~9朵,花期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