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花卉艺术
A. 盆景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创作观念,独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B. 盆景与插花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盆景与插花有区别。主要区别有,性质不同、用材不同、工艺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盆景
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
二、用材不同
1、盆景
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 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2、插花
主要是鲜花。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
三、工艺不同
1、盆景
①、树桩盆景
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
②、山水盆景
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
2、插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C. 花卉盆景是什么
很多人花友已经有着多年养花经验,但是你要问他盆景和盆栽有什么区别,他们可能还真的答不上来。盆景和盆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要想知道两者区别,了解它们的含义是必要的。盆栽,把植物种植在盆器里则为盆栽。盆景,是一种景,组成了一幅画,它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它是由植物、土壤、水和需要装饰的石头等等组合而成。盆景是由盆栽发展而来的。大自然某一处景观浓缩在一个盆器里,这就是盆景。
以上所述是它们的含义的区别,现在来说说具体的区别。先从它们的造型来讲一下。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盆栽是不存在造型这个说法的,它只是将原本的植物栽入盆中就好了,而盆景就不同了,它会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制作成各种艺术造型来,供人们观赏。然后来说一下用盆上的区别,盆栽用的盆是比较简单的,圆形或者方形的盆,材质是最为普通的泥瓦或者是塑料等。而盆景,则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盆,形状也是更加多样性的,比盆栽会多加了椭圆形和长方形等,材质上也是选择了更加高端的,如紫砂陶瓷和彩釉等。
再来说一下,盆景和盆栽最为重要的区别可能就是它的布局了。盆栽只是简单的将植物从自然搬运到盆中,这样一个栽种的过程。然而盆景就大不一样了。它是比较考究的,对于每一株植物的摆放与每一颗装饰的石子等,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的考虑是富含艺术性的,是更具有观赏价值的。
而盆景和盆栽,它们在栽种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盆栽的栽种很简单,只要植物活着就行。但是盆景的栽种就不能这么漫不经心了,它是饱含匠心的。它会需要考虑到很多专业的知识。比如如何提高存活率,怎样才更有观赏价值?什么时间浇水施肥等等。比起栽种盆栽,盆景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它需要将细心与耐心完美融合,缺一不可。盆景的修剪也是很重要的,盆栽则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由生长就行,如果是盆景的修剪,它可能需要考虑自身的生长情况和外在的环境因素
D. 可以做盆景的植物都有哪些
1、苏铁,一般具有露根、干老、矮株、绿叶等观赏特点。
(4)盆景花卉艺术扩展阅读:
日本海棠,又名倭海棠,日本木瓜。其花与贴梗海棠极相似,只是叶稍薄。其干多丛生,多分枝,枝上有疣状物突起,枝上有细刺。
花色有大红和粉红色,花期3月至4月。每簇花由数朵组成,紧贴在枝上,艳丽妩媚。花后结球形果实,黄色,果径约4厘米。可植于庭院、路边、坡地,也常作盆栽,置阳台、室内观赏。
其特点为复色,为稀有自然变异品种。一株同时开出大红、粉红、纯百或白色花中加以红线、红瓣、红边等;花繁,此花老枝、老干和当年生枝均着花,且每年着数朵,盛开时繁花似锦,极为美观,是春节观赏的佳品。
树型优美,此花多横生枝,耐修剪,易于成型,是制作花卉盆景的极好树种; 花期长 ,用简易温室春节前可以开花,花期2个月。
露天栽培黄河流域春分前后盛开,是公园、庭院绿化的高档花木。栽培粗放,适宜全国各地气候和土壤。能耐低温-32摄氏度,高温42摄氏度。
网络-日本海棠
E. 现在中国盆景艺术和日本盆栽艺术有哪些差距呢
第一,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需要绘画理论的的指导。
中国盆景艺术被称为“立体的画”,它以中国画的画理为指导,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
备”,树桩盆景注意枝干的走势,线条的分布。比如干枝绵延弯曲,表现出其柔美;干枝呈半圆弧状,表现其饱和丰满;树干直立,表现其挺拔俊俏;先弯曲后直立,表现其不畏挫折,乐观向上;树枝斜出,表现出其所具有的动势;树枝横出,显示出其宽广豁达。这些线条通过线形的曲直、长短、软硬,淋漓地表现出盆景艺术的力的韵律,利用某些和谐对称的图形来表现中国盆景艺术的图案装饰风格,另外盆景艺术运用疏与密,虚与实,繁与简,收与放,藏与露,粗与细以及动与静等等画理来布置,注意作品的比例和谐。
山水盆景则沿用绘画中的“三远法”,一是看盆景是不是自山下仰望山巅,高峰林立,远而且高,这种表现手法突出了山川雄伟、壮丽;二是自山前向山后望去,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显示盆景的深远;三是自近山望远山,飘飘渺渺,给鉴赏者空阔无边之感。
在日本,盆景艺术早期以《芥子园画传》为指导,后又吸收许多西洋画画理加以补充。
第二,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自然美。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人们无时无刻不与自然打交道,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大自然的美,而大自然总是赋予人类无限美的资源,自古无数的名家无不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激发出创作热情,为后人留下各种经典的作品。“师法自然”成为盆景艺术的创作原则。自然界为盆景艺术家创造了师法的对象,同时自身也是盆景艺术要模仿与表现的内容,盆景艺术始终离不开自然美。
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眼中看到的普遍意义所认为的美感,比如自然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会给人极美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不觉陶醉于其中。另一种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丑”,在自然界中,由于气候、土壤、虫蛀、人毁等种种原因能勉强成活下来的那些植物,它的姿态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也许会千疮百孔,也许会断枝残臂,甚至有的会枯枝纵横,但是它们给人们展示的是另一种美感,一种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比第一种美感更加可贵,给人们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着人们不断与自然界抗争。
因而盆景艺术也就形成了这两种美感,创作者选材也就有了更多丰富资源,这种自然的美感是不分国界的,日本盆景艺术同样以自然美为基础。
第三,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艺术美。
大自然虽然为盆景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与条件,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瑕疵,甚至丑陋的东西,毕竟留有缺憾,而且这些不足与缺憾是自身弥补不了的,需要盆景艺术家来修补,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于艺术本质这样阐述:“美学的第一个和主要的问题是艺术的定义,什么叫做艺术?本质是什么?……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的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加以改造。”中外盆景创作者正是如此创作,将盆景的自然美,野趣意蕴突出呈现出来。
正如著名画家张璨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创作者既要模仿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又要将自己对的感受融入作品,这虽是画论,但同样适用于中日盆景艺术。这一理论道出了盆景艺术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盆景艺术家必须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盆景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盆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了。
第四,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意境美。
如果说盆景艺术的自然美是形式的话,盆景艺术的艺术美就是内容,而盆景艺术的意境美就是更深一层的内容。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是盆景艺术的灵魂,是创作者创作作品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同时也是中日盆景创作者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意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对于艺术的意境,宗白华先生阐述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对于盆景艺术的意境,根据上面对意境的描述,可址认为盆景艺术的意境就是盆景艺术家主观的审美意识与客观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构成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深层情境,其中景只是表达情的形式,情通过景表达出来。
盆景艺术家通过树桩或山水等材料这些物质媒介,将自己的艺术素质,个人审美意识,性情风格融入进去,造就出景情结合的盆景,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意境,也就是盆景艺术和所有盆景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诗情画意。如果一盆岭南盆景艺术作品只是照搬自然界的景物,刻板的去模仿,那就没有艺术可谈了,只有融入创作者的构思、想像、妙悟等艺术思维才可能成为艺术品,就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的客观描绘,象一照像机的摄影。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
因此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极大程度的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与社会阅历。中国的创作者根据他所处的地域,民族,时代培育的盆景作品与日本的创作者培育的作品虽都追求意境,但是意境是有很大差异性的,这也是中日盆景艺术的截然不同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盆景艺术虽与日本盆景艺术有着相似性,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却存在着差异,由于两国的地域、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等等的差异,盆景艺术在树种、造型等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如我国盆景艺术创作中最忌讳的三角形和对称图形,在日本则被广泛采用,而且受到推崇。另外,近年来日本盆景艺术摒弃了我国盆景艺术中怪异、玄学的东西,加入了本国民族的精神,使得差异性更加突出出来。
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
盆景艺术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发挥着巨大的艺术效应,无论是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还是生态效应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从而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广泛交流。盆景艺术成本微薄,所用材料均为取之不尽的树桩山石,极为廉价,然而它所创造得价值却很难估计。经济效益巨大,甚至某些工业品和农产品都难以比拟。因而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这一产业,积极发展,用以活跃经济,增加收入。尤其是近年来,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大的盆景生产国竞争激烈,在国际上的影响深刻,受到瞩目。因此两国都极为重视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使它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在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各种有利政策鼓励盆景艺术的发展,组织各地盆景协会的成立,多种形式的盆景博览会及盆景艺术展览,使创作者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大大提高了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盆景艺术创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不断有精品出口海外,受到海外欢迎。目前,盆景已经成为我国花卉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上打开了销路。国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青睐盆景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无数盆景佳作和盆景艺术家,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的有力竞争对手,日本盆景艺术同样蓬勃发展,在欧美,日本的盆景艺术极受欢迎,发展势头强劲。日本政府重视盆景艺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丰富盆景艺术的栽培技术和培育方法,盆景工具和盆景材料均有很大改进。
我国盆景创作者应该了解日本的盆景艺术发展水平,积极学习他的栽培技艺与管理方法,吸收其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
F. 论插花艺术与盆景艺术是否有相通之处
插花艺术浅谈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和装点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叶、花、果作为素材,插在花瓶、花盘、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达到给家庭带来一种情趣和温馨,使人观赏后起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与盆景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花卉不带根,没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则十余日,半个月,少则一至两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据不同季节,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时欣赏和品味到插花艺术之美。
学会插花并不难,但要学得精并不容易。初学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选择和处理,造型和搭配,先从简单易学开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图片作参考。与此同时,还应学些有关花卉、绘画、文学等方面有关知识,提高和丰富艺术修养。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再去学习高难度的插花艺术。
插花的种类,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1.鲜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艳丽,清新真实,适用于家庭客厅、卧室、书房等,其缺点是保养时间短。2.干花插花,所选用的花材是经过脱水,加工后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还可修饰染色,经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3.人造插花,即各种绢花、绦纶花、水晶花、塑料花等,仿真性很强,品种较多齐全,使用时间较长,还可清洗扫尘,缺点是生命力的真实感差。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浅谈盆景艺术
盆景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它主要是应用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别致的花盆,栽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制盆石而成的艺术观赏品。我国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风格各异,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岭南派、苏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仿效大自然的风姿神彩、秀山丽水,于方寸盆间,尽显大自然物气变换,树木荣枯的四时景观,让人从中感悟无穷。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以盆景点缀生活,陶治情操。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起源初唐,发展于宋代,兴感于明清。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盆景和花卉业又进入了新的兴旺时期,我市曾举行过多次盆景展,档次一次比一次高,让参观者赏心悦目,亲身体会到不是自然胜自然的景地。现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亲近自然,于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显得富有生机。
盆景依其材料和制作不同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泛指观赏植物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短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的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和艺术要求,通过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术加工和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有的苍劲古朴,老干扎枝;有的枝叶扶疏,横条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耸挺拔。桩景的类型有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提根式、丛林式、寄植式等。采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广州和本地地区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树、榆树、六月雪等为桩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畅。其手法称“岭南盆景”。而杨州一带多用黄杨、桧柏、五针松、雪松、榔榆等经人工剪扎,寸枝三弯,层次分明,称“苏派盆景”。四川的金弹子、银杏、紫薇、红果等植物,悬根露爪,古奇雅致,称“川派盆景”。广西的“云盆树桩”等野趣横生别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称水石盆景,是将山石经过雕琢、腐蚀、拼接等艺术和技术处理,布设于雅致的浅盆之中,缀以亭榭、舟桥、配植小树、苔藓,构成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观。山石材料一类是质地坚硬、不吸水分、难长苔藓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钟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龙璧石。另一类是质地较为疏松易吸水分,能长苔藓的软石,如鸡骨石、芦管石、浮石、砂积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叠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质、纹、形、色不同,运用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方法各异。因此其表现的主题和所具的风格各有所长。钟乳石盆景着重表现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积石盆景再现“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的壮丽奇观。山水盆景,小巧精致,意境深远。
盆景艺术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染,是自然风景缩影。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顺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工。盆景艺术以诗情画意见胜。人们把盆景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如果我们工作之余培养制作一、二盆树桩盆景或山水盆景,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处。
浅谈盆景意境
“诗情画意凝佳境,巧夺天工胜自然。”诗情画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观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对盆景“美”的赞誉。美在何处?唯一的表现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从何来?盆景的意境是来自大自然丰富秀丽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加工,更加超越自然,胜过自然,升华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审美鉴赏的中心。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锦秀盆间吃,古朴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涵养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诗情画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性,常借鉴古人和近人的名画,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以及他自己的创作“归樵图”、“听松图”、“散牧图”、“枫林雅集图”、“观瀑图”等。如唐寅的“焦石图”盆景,反以两棵抑制生长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浅盆栽植,布景简洁,意蕴丰富,给人以清凉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抚琴,旁边配一小件仙鹤及点石,“使人联想到诗人林和清的梅妻鹤子,又或许抚琴者正弹着一首梅花三弄。这些盆景的制作,取材以植物为主体,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结合,颇富诗情画意,就能充分体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盆景艺术和盆景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表现。绝非主观“营造”,而是以景结情的结果。“以景结情”也是创造意境的最重要的过程。仅此树桩盆景而论,取材于老干虬枝,蝇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态,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象的结合统一。如单株式、丛林式、悬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结情”的创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苏盆展中见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叠石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当的茂密小树,气势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现祖国的锦秀山河,该多伟大、美丽!油然而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届江苏盆展,所见一盆老干虬枝的雀梅树桩盆景,主干老气横秋,横卧盆中,枝繁叶茂,翠盖葱葱。景名为“静卧芳园不再武”。“静”与“武”取其园主夫妇的名字,园主人毕生精力追求盆景,当到退休之年,专心致志于盆景艺术,不再为琐事争衡,以娱晚年,寓意言志,颇有意境。 树桩盆景枝干的处理也大有讲究,江苏盆景多以剪扎结合,云片造型为主,而云片的由来,历史悠久,又以扬派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调意境。在技艺的要求方面,云片的造型,以扬派来说,要求平稳、严整,精扎细剪“一寸三弯”的技法,要求较严,在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师朱保强和已故盆景大师扬州的万观堂、泰州的王寿山,他们的作品都有较高的意境,绝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叹为观心。但也有人认为云片造型,似乎太为呆板,以我个人管见,云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宗出“四王”的传统,云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韵的,如云片的分布,高低错落,有显有藏,云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这也就是根据山水树石的画理,“晴树平整”、“雨树下垂”、“风树偏斜”、“雪树空白”的原理,表现盆景的动势,能从云林深渺中领略千姿百态之风采,这就是追求意境。这里并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国盆景的流派,丰富多采,兼容并蓄。如岭南树桩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为借鉴,可谓是大自然的缩影。近年来苏州的盆景艺术除传统风格外,更有所创新,以抽象的手法,制作盆景,给人以遐想。如戏曲盆景“魂断牡丹亭”的处理,仅以一个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两棵古木,略配点石,能呈现出一座大花园的荒凉境界,从杜丽娘的伤春,到梦境幽会,化情思为景物。真可谓“则见风月暗消磨,倚逗着断垣低垛”表现出幻境中虚实相映的情趣。 总之,盆景的制作,既要有充分的艺术修养、思考、功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又要有灵巧的手法,能够入画,才有意境,方为上品。
G. 十八种最适宜室内盆景花卉
君子兰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观赏花卉,株形端庄优美,叶片苍翠挺拔,花大色艳,果实红亮,叶花果并美,有一季观花、三季观果、四季观叶之称,宜盆栽室内摆设,也是布置会场、装饰宾馆环境的理想盆花,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和药用价值;
仙人掌还是吸附灰尘的高手,室内放置一个仙人掌,特别是水培仙人掌(因为水培仙人掌更清洁环保),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绿萝为天南星科麒麟叶属植物,绿萝茎秆细软,叶片娇秀,赏心悦目。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极强的空气净化功能,有绿色净化器的美名,能在新陈代谢中将甲醛转化成糖或氨基酸等物质,也可以分解由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且还可以吸收;
发财树为木棉科瓜栗属小乔木,株形美观,茎干叶片全年青翠,是十分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幼苗枝条柔软,耐修剪,可加工成各种艺术造型的桩景和盆景,在南方常作行道树和风景树;
富贵竹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为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观叶植物,一般多用于家庭瓶插或盆栽护养;
棕竹为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因为耐阴、耐湿、喜散射光,可长期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摆放,即使连续3个月在暗处见不到阳光,也能正常生长,并能保持其浓绿的叶色;
文竹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以盆栽观叶为主,清新淡雅,布置书房更显书卷气息。枝叶纤细,挺拔秀丽,疏密青翠,姿态潇洒,是良好的切花、花束、花篮的陪衬材料;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颇受大众喜爱。芦荟是集食用、药用、美容、观赏于一身植物新星,其泌出物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和日化中,在中国民间就被作为美容、护发和治疗皮肤疾病的天然药物;
龟背竹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攀援灌木,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客室和窗台,较为普遍;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颇受大众喜爱;
吊兰为百合科吊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养殖容易,适应性强,最为传统的居室垂挂植物之一;
鸭脚木为五加科鹅掌柴属常绿灌木,大型盆栽植物,适用于宾馆大厅、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博物馆展厅摆放,盆栽布置客室、书房和卧室,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能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
铁线蕨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多年生草本,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而名铁线蕨,也是钙质土的指示物,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喜阴,适应性强,栽培容易,适合室内常年盆栽观赏,小盆栽可置于案头、茶几上,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阴房间的窗台、过道或客厅;
银皇后为天南星科广东万年青属植物,叶色美丽,特别耐阴,有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在厅室点缀盆栽,会感到明亮舒适,目前剪叶插花休闲或装饰室外环境已属时尚;
白掌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翠绿叶片,佛焰苞白色,非常清新幽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可以过滤室内废气,对氨气、丙酮、苯和甲醛都有一定的清洁功效;
非洲茉莉为马钱科灰莉属常绿(攀援)灌木或小乔木,与木樨科的茉莉相似之处仅仅是叶片对生、花有香味,由于灰莉木的谐音与茉莉相似,也为了使名字好听,便于销售,所以花商给它起了个新名字“非洲茉莉”,分布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等国,其丰满的株形再加上碧绿青翠的革质叶,甚是讨人喜欢,是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
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作为观赏植物时则称其为“滴水观音”,这是因为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会从它阔大的叶片上往下滴水,而且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绿色佛焰苞,开展成舟型,如同观音座像,滴水观音的独特作用是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灰尘,这一特性与很多有毒的花卉是相同的,能够改善家居环境,净化家居的空气,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绿萝生命力极强,吸收有害物质也很强,可以帮助不经常开窗的房间改善空气质量。
H. 花卉盆景的制作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家庭花卉盆景制作方法
盆栽是温室花卉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便于控制各种生活条件,有利于花卉的促控栽培。还便于搬移,既可陈设于室内,又可布置于庭院。盆栽容易抑制花卉的营养生长,促进植物的发育。
I. 适合制作盆景的梅花品种有哪些
梅花盆景艺术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盆景艺术,它不仅要求能观花,更要求能赏形。那么,它到底有何讲究?哪些品种适合制作盆景呢?
疏影横斜之梅,适作盆景。其枝生方向应以横生为上,斜出为次,直上为下。梅枝生长方向依品种不同而不同,有的品种如‘白须朱砂’,多横生或斜出;有的品种如‘桃红台阁’多直上。并要求此品种少生枝刺,最好不生枝刺。枝刺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耗费营养。野生或粗管的梅树上多生枝刺,而经栽培驯化精管的梅上生刺较少。还要求此品种较易着花,因为盆养比地养较难着花。若花太繁可适当疏去一些,以增其神韵。此外,就是要求此品种年生长量适中,因为长势太强的品种,不仅不易控制姿形,而且韵味也低,太弱的品种又太娇贵而不易培养。
我国梅花品种极其丰富,其中有很多适合制作盆景。例如直枝梅中宫粉型的‘凝馨’、‘粉妆台阁’、‘龙潭粉’以及绿萼型的‘二绿萼’、‘小绿萼’、‘米单绿’等均适合制作盆景;朱砂型的‘白须朱砂’、‘小红朱砂’和玉蝶型的‘三轮玉蝶’、‘青芝玉蝶’、‘素白台阁’等也适合制作盆景,其中‘白须朱砂’尤为适合。在武汉磨山梅园,其大树的自然树态宛如天成。除此之外,垂枝梅和龙游梅也极适合制作盆景。垂枝梅的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一种优美的伞形树态,龙游梅的枝条自然扭曲,好似虬龙,苍劲古朴。
J. 盆景的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个人认为从形式上向两头发展,即大型盆景和微形盆景.从用材来看偏向果蔬盆景和花卉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