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靛花的花语

靛花的花语

发布时间: 2022-05-02 15:03:42

1. 青黛的花语

青春靓丽,婷婷玉立。

靛花即青黛。中药名。将蓝草浸沤搅起的浮沫掠出阴干即成。可入药,多作解热、消毒、杀虫等剂。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靛花即青黛。中药名。将蓝草浸沤搅起的浮沫掠出阴干即成。可入药,多作解热、消毒、杀虫等剂。

2. 谁知道青钢花是什么

是青黛吧。
青黛又称靛花,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等,系大青叶等经过浸泡,腌渍,添加适量石灰等工序后的水上泡沫干粉。
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具体功效另见其他书籍。

3. 什么是蓝草

蓝草为可制取靛青的植物,可以制造靛蓝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种植物的统称,跟花卉兰草不可混淆,二者外观、科属、成分、名称完全不同。其实蓝、蓝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间一般都统称其为蓝靛。

靛蓝色泽浓艳,亮丽而不妩媚,凝重而不失自信,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蓝朴素优雅的丰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用蓝草染就的天然植物纤维织物及制成品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成为时尚流行的一个重要部分。

(3)靛花的花语扩展阅读:

蓝草性喜潮湿略有阳光之处,染色使用部位是叶片,在日本也叫做阿波蓝、吴蓝。繁殖方法可使用种子於三月底四月初播种即可,也可以使用蓼蓝的茎直接播插於土壤的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收以十一月开花部位已经变成褐黑色时为佳,采收後要晒乾,并置於树胶袋中,然後放在冰箱中冷藏至隔年春使用。在采摘叶片後,新叶片会由茎节处,再冒出新芽。

因此可大量繁殖於培养土的盆栽中,使用完后,亦可使用茎部繁殖。但是要注意施肥,没有施肥的话,叶片会逐渐变小。

4. 青黛可以形容天吗

可以形容颜色。

1、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晋王羲之《杂帖五》:“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

《隋书·西域传·漕国》:“土多稻、粟、豆、麦;……朱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青黛》﹝集解﹞引马志曰:“青黛从 波斯国 来。今以 太原 并 庐陵 、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

青黛,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中药材。

2、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

唐李白《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

3、借指眉头。

《燕山外史》卷二:“由是 姑 ( 李爱姑 )也蔷薇架畔,青黛将颦,薜荔墙边,红花欲悴。”

4、雨后草木青黑的颜色。

有《春山问友》诗:“二月春雨和春泥,半山青黛半山稀。”

5. 青黛是什么药

【药名】:青黛

【处方名】:青黛、漂黛粉、飞青黛

【别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马蓝、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青黛-原状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6. 青黛是什么

青黛是一种中药名。青黛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青黛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等地。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其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6)靛花的花语扩展阅读:

青黛粉含青黛提取物,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马蓝、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青黛粉除了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等作用外,还具有美容功效。将绿豆、青黛粉、梅片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洗净脸后将混合的敷料涂于脸上,等到干掉就可以洗掉,可美白去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黛粉

7. 有关蓝靛花的详细资料

蓝靛
(《纲目》)

【异名】蓝淀(《本草拾遗》),青靛(《普济方》),靛青(《邓子禹家抄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时之沉淀物。

【性味】①《本草拾遗》:"寒。" ②《纲目》:"辛苦,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

①《本草拾遗》:"敷热疮,解诸毒,滓敷小儿秃疮热肿。"

②《纲目》:"止血,杀虫,治噎膈。"

③《东医宝鉴》:"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兼解诸毒及小儿丹热,功同青黛。"

【用法与用量】外用:调敷。内服:水调或入丸剂。

【选方】①治时气热毒,心神烦躁,狂乱欲走:蓝靛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调分匀,顿服之。(《圣惠方》)

②治小儿丹:蓝淀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③治急疳蚀鼻口数日尽欲死:蓝淀涂所蚀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千金翼方》)

④治误食水蛭:酒及土蓝靛绞汁,空心服。(《普济方》)

⑤治时行天泡疮:靛青,和甘草末、猪胆汁调敷。(《邓子禹家抄方》)

⑥治小儿腹内疳虫癖积:靛青一两,白牵牛子末三钱,和入靛青内,丸粟米大,每服五分,白汤下。(《邓子禹家抄方》)

【名家论述】①《纲目》:"淀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

②《本草汇言》:"蓝淀,解热毒,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古方有谓能止血者,乃金疮跌扑,伤损皮肉出血也,一敷即止,时人误认止血,投入吐衄血证服食药中,内有石灰,虽凉而燥,何堪入口,误食反致燥毒入咽,转加骚动血藏,蒙害者多,审之慎之。"

③《本草述》:"按蓝之能解毒,据方书中以板蓝根治中风,又大头疫病之痛,又治虫毒。乃蓝汁亦概谓其能解毒,且犹不土此也。时珍曰,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爽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取其杀虫降火耳。若然,如蓝靛之由石灰合成者。时珍谓其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矣。第卢氏切切致戒于石灰之为害,谓不如直用蓝汁,是亦非过慎也。愚意当酌用之,如止于解内热之毒,则板蓝根与蓝汁俱得效,若外敷则靛亦可用,并其脚不去可也。至于内服,用之散郁火,则靛花直当去其脚净,不唯防其有害,且取其轻清之气,不为浊气所累也。"

④《本草正义》:"篮淀,苦寒之性,解毒清热亦同蓝草,但加之石灰,则止血消肿杀虫之力尤胜。陈藏器谓其解诸毒,敷热疮,秃疮,热肿;濒湖谓能治噎膈,即石灰重坠,故能破坚积,消瘀血,且能杀虫也(噎膈有湿热生虫一证)。凡外疡热毒,疔疮痈肿及湿疮奇痒者,用作敷药皆佳。"

蓝靛是一种染料。也叫靛青,即“青出于蓝”的那个“青”,是从蓼蓝(菘蓝)中提炼的。现在也指其它同色染料。
用极淡的蓝染料洗白布,会让人觉得更白

8. 蓝露长什么样

中药材蓝露又称作“青黛”;也有地区称作:靛花;靛沫花;青蛤粉;青缸花;淀花; 中药青黛为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石灰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蓝露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温病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丹毒;痄;疮肿;蛇虫咬伤。
1.马蓝,多年生草本,高30-1750px。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100px;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375px,宽4-200px;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35px,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137.5px,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50px。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生于山地、林缘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2.蓼蓝,一年生草本,高50-2000px。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200px,宽1.5-137.5px,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野生于旷野或水沟边。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
3.菘蓝,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 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2.5毫米;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顶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 垂。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

9. 古代人对双眉非常看重,认为双眉是什么

女性修眉饰黛在我国历史弥久。古人对于双眉甚为看重。《春秋元命苞》曰:

“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

“摄提”,是北天的星名,共六颗,左右各三,均呈鼎足,分别名左摄提和右摄提。它们从两侧拱卫被称为“天王帝廷”的明亮的大角星,故在诸星中地位不同一般。以双眉比之,可见重视。

从审美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女性明眸秀眉的魅力,并对两者间相互衬映的美及其在整体形象中的重要性有着透彻的理解。在《诗经》中就歌吟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的千古绝唱来。

但是,眉眼之所以受到古今人们的格外注重,主要是因其在实际生活中传递思想、交流情感方面出色的能力。我们可以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词语,如喜上眉梢、眉开眼笑、扬眉吐气、眉飞色舞、横眉怒目、柳眉倒竖、愁眉不展、愁眉紧蹙、低眉垂眼、等等之类,不一而足。

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画眉形大多纤细弯曲,较少长短深浅的变化,不免单调。然这类眉式能够突出女性柔美妩媚的特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就画着“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生就“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因而迷倒贾宝玉以及后来之人吗?

总结:对古代女性而言,千百年来,在封建礼教的严厉束缚下,她们无法舒畅言行以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异性的情爱),而常常更多地代以“眉听目语”。眉目作为最活跃,最有神采的表情区,事实上成为她们意念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途径和特殊工具。因此,她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着意于眉毛的修饰。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汉族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汉族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汉族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汉族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汉族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汉族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10. 青黛比喻什么

青黛比喻女性的眉毛。

黛,《说文解字》作“鰧”,本义是画眉也,后逐渐演变成为饰眉材料的专用名词。实际上,如同作胭脂者可以有各类不同的质材一样,古来用以为黛的既有矿物,亦有植物。

植物类的黛称为青黛,也名靛花,青蛤粉,是名为“蓝”(包括蓼蓝、菘蓝、马蓝、木蓝)的植物所提取的色素,色青黑,我国很早就用蓝类植物作染料。除了自己出产外,古代还有进口的优质青黛,即波斯青黛,女性用青黛饰眉风习汉已有之。



古代的眉毛式样

先秦时期的眉式,虽宽窄、曲直略有不同,但一般是长眉。

汉代风行的眉式,主要也是长眉。汉武帝时的“八字眉”,眉头上抬,眉梢下压,状若“八”字,其实也是一种长眉。

魏武帝时创制的“仙蛾妆”,眉头相连,一画连心细长,这种样式直至齐梁间风行不衰。与此同时,阔眉也受到欢迎。

唐人爱浓妆,画眉多尚阔。初唐眉式浓阔且长,在画法上,龙尾云根、狭叶宽帚,变化多端,有的尖头阔尾,有的两头细锐;有的弓背柔顺,有的眉腰反曲,或眉头相聚,或眉尾分梢,异彩各呈。

宋代女性眉式,大至承唐、五代余风,并渐趋清秀。“横烟”、“却月”、“倒晕”三种眉式皆出自唐代。“倒晕眉”是一种画成宽阔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深及浅,逐渐向外晕染,直至黛色消失。

元代,蒙古族其装束异于汉族女性,一般画有细长平直“一”字眉。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画眉形大多纤细弯曲,较少长短深浅的变化,不免单调。然这类眉式能够突出女性柔美妩媚的特点。

热点内容
盆栽挂条 发布:2025-10-02 05:03:38 浏览:640
全光照盆景 发布:2025-10-02 04:59:28 浏览:465
牡丹花气味 发布:2025-10-02 04:57:16 浏览:817
怎么申请驾驶证牡丹卡 发布:2025-10-02 04:39:41 浏览:116
澧县玫瑰园 发布:2025-10-02 04:39:35 浏览:300
做荷花花篮 发布:2025-10-02 04:37:33 浏览:630
大天使茶花 发布:2025-10-02 04:37:33 浏览:258
绿莲花语 发布:2025-10-02 04:28:15 浏览:436
什么是花艺技能 发布:2025-10-02 04:27:25 浏览:451
茶花2年苗 发布:2025-10-02 04:24:32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