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诗歌对艺术插花的影响

诗歌对艺术插花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2-05-02 13:36:32

⑴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展望!!!!

我国插花历史,现状及其展望
作者:不详 上传:yeguiren 来源:网易行业 2005-12-10 03:54

一、中国插花的历史介绍: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表现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与虔诚,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公:元6世纪北周时的观音像(现存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手持一瓶花,枝叶与容器比例协调,这也是有关插花艺术的最早标本。《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富丽堂皇,永不凋谢。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牡丹在唐代处于国花的地位,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从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对后世影响颇大。

宋代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如边文进《十全厅堂瓶花》,十种花材,十全十美,又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如邹一桂的写景式盘花,花材有竹、棕榈,配以太湖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颇富自然之趣。谐音式插花如马诒所绘作品《前程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李子为花材取其谐音为主题。

二、近,现代中国插花发展情况介绍:

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又因国民经济的持续衰落,必然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这种局面延续近百年,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复苏。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断层,使中国插花艺术停滞、衰落10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和普及较早的当数广州、上海和北京。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已有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而且有20个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至今已多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插花活动。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插花大赛,1992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全国第三届插花大赛。以后的大赛将由各省、市、自治区轮流申办举行。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城市,都曾与国外插花界朋友或组织,进行过观摩展览、表演、讲学、研讨等多种学术活动。还有近期02年在上海举办的“花之韵”国际插花展是上海最高级别的插花盛会,从199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插花艺术的“传道者”。通过这些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结语:

通过对《插花艺术》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插花和插花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感觉作为一门与植物联系的艺术与我的园林专业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对我更一步加深我对园林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我可以将插花艺术的方法合适地运用到植物造景设计中去,相信可以创造更为人性的舒适的生态景观空间来。

⑵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那传统的插花风格有何特点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插花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酷爱自然,钟情于山水和花鸟,给它们赋予别样的意趣。 我们也是对鲜花的欣赏和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盆上有五瓣、四瓣花纹, 连绵不断, 富于装饰性。这是当时人们对野生的蔷薇、菊花之类花卉仔细观赏或栽植后才创作出来的图案, 也含有祈求丰收之义。有的考古学家认为, 这种以花卉的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 与以龙纹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南北结合,便是花(华) 与龙的结合, 合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身。这即是今日我们所说的“华夏”子孙说法的来源。因为“华”是花字的古写。

在这一时期,爱花之风盛行一时, 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佛前供花仍以荷花( 莲花) 为主, 朴素简洁, 大体上为三枝错落插制。宫廷和民间插花用花的种类也日趋丰富, 常以牡丹为主, 配置较为考究, 如牡丹只能配以梅、兰、荷花等, 而且对花材赋予个性、格调、品性和思想内涵。宫廷插花对插花所用的工具、容器、水、摆放的场合、欣赏的方式等提出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唐中期插花艺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并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对日本花道的产生及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⑶ 中国经典诗词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影响

首先,古诗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古以来的思想发祥,中国人欣赏什么,厌恶什么,都可以从古诗中看到渊源。比如《诗经》中描写美人所展示的审美倾向,比如《离骚》中对谄媚小人的厌恶。比如看到落花枯叶,会伤春悲秋。这些都是深植于中国人学业的一种本能倾向。所以现代作家中还是有很多人还是以一种传统的纯粹文人的姿态在写作,比如汪曾祺,比如林清玄。
在从写作的方法上来说。诗歌善用意象,讲求虚实结合,在写作艺术上言有尽而意无穷,会采用一些留白的手法。并且诗歌着重抒情,现代一些散文诗歌在抒情手法上有所借鉴。诗歌多用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现代依然传习。诗歌讲究对仗,现代文中会采用总题之下,几条线索并立的手法。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是议论文的写法指导。诗歌的充分想象力的运用,也为后世的写作打开了门路。
另外,从文学的发展来看,诗歌是最初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就分为诗经这样的写实派,和离骚这样的浪漫派,之后写实派还有乐府的辉煌,杜甫的经典,浪漫派还有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豪迈。到了近现代还有这主要两个派别的争论,是为人生而写作,还是为艺术而写作。

⑷ 有关插花艺术方面(追加100)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2005-2-23[来源] 园林在线 [作者] 陈平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花艺设计兼顾生意和风格--访日本花艺师?本伸也
〔 作者:何小唐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 浏览:341 时间:2005-3-29 录入: 〕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花艺活动中,日本花艺师?本伸也设计的居室花艺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无论是小巧的电话托架,还是废弃的可乐瓶、老旧的衣箱,在他的巧妙构思下,都与鲜花形成了默契的搭配,成为可爱的装饰品。?本伸也,这位来自日本的花艺设计师带着他那充满自然灵趣的花艺走进了北京花艺界。

融会东西的花艺风格

?本伸也从事花艺工作有10多年了。起初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爱上了插花艺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花艺世界。他在日本花艺界学习、工作了差不多7年。但自然、活泼的性格使他对西方花艺更加情有独钟。于是,他离开家乡去了德国、荷兰、瑞士,在那里边学习边工作了3年,掌握了欧式花艺的技巧。在德国期间,他和一位北京女孩喜结良缘。两年前,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创办了植叶设计室,开始了他在北京的花艺事业。

目前,?本伸也设计室的主要客户是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但他认为,中国顾客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融会学习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本伸也,非常明白不同文化背景对花艺的不同审美需要。他说,中国插花喜欢比较热烈的色彩,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红色、黄色等是经常用到的颜色;而日本人则喜欢清淡的色彩,插花用色以浅色为主;德国等欧洲国家对花艺色彩的运用则介于中、日之间,由强渐弱的同色系变化感很强。崇尚自然的?本伸也,在花艺设计上更偏向欧式风格。

?本伸也认为,插花其实是一个人与花交流的过程。花也有不同的性格,例如,有的花能让人体会到热情,有的则展现出浪漫的风韵。花艺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花艺作品,把花的性格展现给大家。?本伸也在插花时很尊重花的自然形态,他说,郁金香的茎比花还要美,那么插花时就可以通过对花茎的展示来衬托花的美丽。

商业与花艺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商业花艺师,?本伸也认为,除了追求作品之美,使消费者欣赏并愿意购买也很重要。

?本伸也认为,作为花艺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是一方面,但同时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有些前卫的花艺作品摆放在花店里,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被消费者接受,但消费者每次来到店里时,花艺师都可以向他们介绍、推荐。时间长了,这些作品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花店里的花艺师需要坚持不懈地插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怕浪费花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作品。

经常有客人打电话到设计室来订花。一般来说,客人会有些基本的想法,如:想用什么颜色的花,大致需要什么样子等等。?本伸也总要问得很仔细,在了解客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这样一来,尽管在插花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当花送到客人手中时,客人还是会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客人还逐渐接受了设计师的风格。如此一来,生意和花艺师的个人风格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兼顾的。

启发思想是一种学习

植叶设计室有时也开设插花课程。?本伸也说,虽然是在讲授插花技术,但对于那些有插花基础的学员,他其实更希望和他们进行一些设计想法上的交流。?本伸也认为,花店的花艺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插花技术,如果想插一件和别人相同的作品,那只是简单的模仿。作为花店的花艺师,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新颖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习、重复技术。因此,他更愿意和花艺师们交流设计上的想法和思路。在他的插花课上,?本伸也不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动脑筋、自己想,创作自己的作品。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很出色,对身为老师的他也有不少启发。

?本伸也说,花店店员如果想学插花技术,平时在店里多看师傅们插花就可以,但设计想法是要通过和师傅们交流、学习才能明白的。他在德国学习时,老师经常准备很多种花,让学生随自己的喜好来插,然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比较快。但是在中国或日本的插花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像力。“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学生模仿,也不可能插出和老师一样的作品。启发思路,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他的观点。

图为?本伸也设计的家庭居室花。看得出来吗?粉色的花瓶外饰其实是用毛巾做成的。

⑸ 论述插花艺术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插花艺术具有美化生活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插花艺术具有传递情感,增进友谊的作用;插花艺术具有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品位的作用;插花艺术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⑹ 诗歌式的开场白,包含建国60周年和插花艺术的融合

举国同庆六十年腾飞华夏
插花献艺千百朵锦盛奇葩

⑺ 插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插花艺术可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1、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专丧等场合具有特属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2、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7)诗歌对艺术插花的影响扩展阅读:

插花的艺术风格:

1、西方式插花,也称欧式插花,它的特点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块面和群体的艺术魅力,作品简洁、大方、凝练,构图多以对称式、均齐式出现,色彩艳丽浓厚,花材种类多,用量大,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

2、东方式插花,以我国和日本为代表。选用花材简练,以姿为美,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形态和所表达的意境美,并注重季节的感受,以线条的造型为主,多为平衡式构图,以姿态的奇特、优美而取胜。

3、自由式插花,东西方式插花的结合,受当今世界各国出现的各种派别如写实派、抽象派、未来派等等派别的影响,选材、构思、造型更加广泛自由。特别强调装饰性、特殊性,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⑻ 如何通过中式插花体现节气特点、插花与诗词的结合

您好,中式来插花一般自都包含有强烈的国风氛围,根据时节选择花材,体现节气特点.
例如常见的中式插花点缀 梅兰竹菊,就能很好的体现中式插花氛围
从造型上,中式插花一般以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为主。
于诗词的结合就要看你选择的哪句古诗词了,一般已经描写或者直接诗词里就带有花名的,会很好的联想结合到一起
望采纳

⑼ 诗词、文学等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是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综合体,支撑造园思想的思想感情、意境情境,与诗歌文学同源,都讲求布局意境,诗情画意。古人寄情山水,本来就是为了怡情赏心,寻找诗歌文学的灵感,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发挥至文字,如李白;后来逐渐发展为私人建筑园林,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感悟运用于造园,如王维的辋川别墅,《辋川集》中一景一咏,诗人独具匠心地构建了景物,又因景而生情,写出绝妙的诗篇,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也是园林中有诗歌,诗歌中有园林。清代钱泳也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文”,造一座园林,跟写一篇诗词文章相似,都要立意、构思、布局、都要表现出独特的意境,造园高手,能将自己心中的诗情画意乃至音乐,都用花木池沼,亭台楼阁表现出来,游人身临其境,如入画卷,如会诗篇,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是以诗文造园的,没有研究过古文诗歌,是体会不到中国古典园林妙处的。

⑽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

弘扬和普及中国传统插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宣传、引导、生产、消费等多个方面,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对花艺界同仁来讲,既义不容辞,又任重道远。怎么办?从对插花花艺事业热爱和负责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拟定解决问题的决策,从管理学角度来讲,选择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我们要针对问题选原因,针对原因选目标,针对目标选途径,针对途径选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宣传教育是基础 :
邓小平曾讲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插花的普及和弘扬同样也涉及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操作)、继续教育(关注的是良好心态的塑造、价值理念的提升、技能知识的更新)和基础教育(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基本的原理、定义、概念、方式、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四个层面。就目前我国插花艺术教现状而言,只要极少数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涉及插花艺术的教学,而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几乎是空白。普及、弘扬和推广只能是纸上谈兵。正如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资深插花花艺大师王莲英教授呼吁的那样:“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应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同样,宣传工作的也明显滞后,只有在少数的专业刊物上偶尔有介绍,除网络外的大众媒体上很少有宣传或报道。因此,加大各个层面的教育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并喜欢和热爱插花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项课题。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因其具备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被世人所推崇和青睐。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六个阶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现了插花的雏形,此阶段为插花的萌芽阶段。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1年)为初级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为普及兴旺发展阶段。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为繁荣昌盛阶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为鼎盛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为停滞阶段。在过去的1700多年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990年10月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插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1990年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览开始到2008年第八届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止,近20年来,我国插花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复苏和发展、提高和繁荣的不同时期,现已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热点内容
盆栽挂条 发布:2025-10-02 05:03:38 浏览:640
全光照盆景 发布:2025-10-02 04:59:28 浏览:465
牡丹花气味 发布:2025-10-02 04:57:16 浏览:817
怎么申请驾驶证牡丹卡 发布:2025-10-02 04:39:41 浏览:116
澧县玫瑰园 发布:2025-10-02 04:39:35 浏览:300
做荷花花篮 发布:2025-10-02 04:37:33 浏览:630
大天使茶花 发布:2025-10-02 04:37:33 浏览:258
绿莲花语 发布:2025-10-02 04:28:15 浏览:436
什么是花艺技能 发布:2025-10-02 04:27:25 浏览:451
茶花2年苗 发布:2025-10-02 04:24:32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