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逆光花卉图

逆光花卉图

发布时间: 2022-04-30 03:41:51

① 中国花鸟图的起源

中国花鸟画的起源,按其“表现对象包括了自然界人以外的一切动植物”的定义对照,作为独立观赏的绘画,最早的恐怕是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和佚名者的《百马图卷》,以及韩滉的《五牛图卷》;最早纯表现花和鸟的,是唐代佚名的《花鸟图屏》。花鸟画后来的衍化,与山水画、人物画一样,大致分成了院体画、文人士大夫画和画工画三大脉流。而当代的花鸟画,正如马鸿增先生所说,在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其“审美内涵的发展而引发”了“艺术语言的演变”。然则,花鸟画家中从事这种转换和演变探索实践的,还只是少数先行者;我以为赵治平应是这少数中取得成功的一位,其成功大致表现在这几方面:
一、将工笔花鸟画推向真正的写实境界。
在解读赵治平花鸟画之前,我们有必要将中西方绘画在认识论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西方绘画发展自始至终把根基扎在写实上,认识表现对象首先和主要是重客观,西方人的写生是尊重客体,不仅重视观察被写生对象外像轮廓比例的准确性,还注重其内在结构的了解和研究,因而产生了艺用解剖学这门学科,还强调表现被描写对象因动作变化而带来的体形变化,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是客观的唯物论的反映论。传统的花鸟画,无论是院体画、文人画还是画工画,描写对象的“形”都主要是凭画家的主观印象,所以形的勾画准确的极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是唯心的。当然,传统花鸟画也以“六法”为理论依托,也强调“传移摹写”即写生,也强调师造化,然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在儒家学说的铸模中定型的,而儒家精神注重“内敛”,只重视既定标准,不重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对形的认识,往往还是师带徒的教学中受老师影响留在头脑里的现成印象。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和南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都是工笔花鸟,似乎比写意的重视写生,形也勾画得并不准,都显得机械呆板,是因为主观思维模式妨碍了对客体形状的正确认识。这与文人们对传统中国画理论的片面理解有关: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核心是“形、神”说。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认为论形似者的见解与儿童相近。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说:“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中国古代画家忽视造型的倾向可见一斑。岂不知,形之不准,神将焉附!中国绘画的“传神”,其实大都是画家的想当然,是虚幻的,即使是历史上“不朽”的人物画名作,如《八十七神仙卷》、《韩熙载夜宴图》、《汉宫春晓图》、《步辇图卷》等,画上人物,无一不是形严重不准,无一不是公式化的相貌,无一不是毫无表情、神态呆板,真难叫人真正看出和理解其“神”。西方绘画首先讲究的是形的准确和造型美,然后在这基础上追求刻画神态获得生命和灵魂,如达·芬奇的《蒙那丽莎》、《最后的晚餐》,列宾的《伊凡杀子》、《伏尔加牵夫》、《哥萨克酋长们答苏丹国王的信》,无不让人清晰、明确地感觉到画中每个人物的神色、思想、情态,由形到神,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大众都能理解和欣赏。
同是中国工笔花鸟,赵治平以工笔画的鸟,无论是白鹭、鹌鹑、还是火鸡、渔鹰,形的勾画非常准确,刻画非常细腻,非常逼真。赵治平往往在一幅画上画的同一种鸟,有十几只甚至几十只,有时尽管都似在静态中,每只都姿势不同而体形产生不同的变化。他勾画形的过硬功夫就是善于捕捉变化中的体形,都不仅非常准确,并且姿态生动自然。工笔花鸟是宋代翰林图画院的院画的延续,本身就是精雕细刻的画种,但赵治平对鸟刻画的高明,在刻画细腻的程度超过了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而却又能以巧妙的虚实处理脱开传统工笔花鸟的雕琢痕迹和动态的人为设计痕迹。他通过拜名师学得笔墨技法,按理说这种师承式的教与学,容易限制独创意识;然而他却没有受到这种限制,对形象观察、把握、描绘的能力,给人的感觉,是接受过西方式科学的美术教学的素描基本功严格训练。可见他没有受传统文化唯心的思维模式束缚,接受了科学的唯物的认识方法。
二、营造环境气氛 ,赋予工笔花鸟画背景真正的自然生机
传统工笔花鸟是工画鸟也工画花,大都是小景式的小品,即使画幅较大的反映的场面,也是小景格局,就狭义的花鸟画而言,鸟与花只是一种搭配,一种拼凑,犹如孔雀配牡丹或者玉兰、白鹤配苍松、荷花配翠鸟,不是自然界的真实生活景象。赵治平的工笔花鸟,是以工细刻画鸟类,以泼墨泼彩画“花”。其花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具体的花朵花枝花叶,而是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里一切风物。这种环境的特定性,是由某一种或几种植物组成的,是受季节、气候影响的独特的场景,不仅显得广阔,而且显得深远,能产生独特的气氛和宏大的气势。
赵治平花鸟画中环境气氛的营造,是利用肌理渗化效果,这种肌理效果布及整幅画面,墨色渗化的浓淡、形状、层次千变万化且完全是自然状态。运用肌理效果的画家当然不止赵治平一人,但各人运用大有高下之分。赵治平运用肌理效果,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不是盲目赶时髦,而是努力将不同的肌理效果,与自己在不同自然环境中获得过的相似体验和感受相吻合,相交融,通过画笔补充勾画出具体的物像而再现这种体验,神奇地演化成具体的自然环境和营造出特定而又浓烈的气氛。虽是从无为产生虚幻肌理效果开始,最终还是靠调动生活积累提炼、构思组合成作品。或许可以说,赵治平工笔花鸟画鸟与“花”的相融,正是由肌理效果触发了灵感的创造。他画中的肌理加工成的背景,看似中国画大写意的泼墨,其实本质是写实的——不是主观意念的写意,而是把客观环境气氛表达出来,画家的责任不是以主观去改造它替代它,而只能是从它本身发掘和发现常人发现不了却又能为常人理解、欣赏的精神面貌,才能有与观赏者感情交流和心灵呼应的可能性。这打破了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以空白表现背景的定势,审美心理从概念唯心转向直观唯物。
至此不妨回头再提赵治平画鸟形象的话题,他画鸟特别逼真是有秘诀的,就是画每只鸟时都在其身上见环境的印痕,犹如油画、摄影、影视中人在不同明暗、不同气氛中给人的不同感觉,就是将描写的形象与它的生存环境融为一体,完全超出传统工笔花鸟画那种花与鸟拼凑式或者搭配式的关系。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达到这种“融”的境界者,恐怕并不多见。
三、题材和主题体现的现代理念。
传统的花鸟画中对花与鸟的描绘,是仅供帝王、文人、士大夫玩赏或者作为饰物,大都将花与鸟作为吉兆的符号,什么“松龄鹤寿”,、什么牡丹“富贵图”,思想内容定型化公式化,没有创作的成分,带有原始图腾的品格;或者将花与鸟人格化借其作为躯体,附上文人个人思想情绪的“灵魂”;还有相当的并不追求有明确的思想内涵,只求小趣味而已。因而,画家的意识是花和鸟为人所属,为人所用,这源于人是其他自然生命的主宰的观念。 赵治平花鸟画的大主题是表现“大自然原始的生命形态”,表现他“热爱生命,热爱生命赖以生存的阳光、土地和雨露”,“……大自然和我们难分难解的关系,不仅是生活上的关联,而且成为精神上、情感上的组成部分。” 赵治平笔下的花与鸟, 与人则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的亲缘关系。这与现代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新的认识相一致。他的作品中的各种鸟,或在小憩,或在觅食,或在休眠,或在戏耍,或在翱翔,或在鸣叫……其所置身的环境中花卉草木,是经风晴雨露霜雪中的不同状态,无论鸟还是“花”,都在既受大自然哺育,又受大自然的考验。
赵治平工笔画作品中,较少只画一两只鸟,他的力作《乘春》和《南国风韵》以及《小雪》、《白露》等,都是画的群鸟,由此可以看出,画家对生命群体生存状态的深沉关切。我以为这正是他的工笔花鸟表现在题材、主题上的主要现代特征,也即现代品格。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生命群体和谐协调的生存状态,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坚韧、顽强。赵治平的工笔花鸟画中,再现的是一个个比真的自然景象更典型的真实景象。他是以画作表现对自然生命本真的彻悟,是以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这就赋予工笔花鸟全新的灵魂。

另外,充分开发色彩抒情的潜能,打破传统中国画颜料的色调局限,大胆使借鉴西画用复色表现艺术形象复杂微妙的色彩变化,用色彩表现本是西画中才注重的受光感和逆光感,强化和丰富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也是赵治平工笔花鸟吸收西方绘画营养成功的一些方面。
赵治平工笔花鸟艺术表现手法还有许多独到方面,譬如构图中突出繁与简、浓与淡、冷与暖的对比;譬如善于置形象于不同程度的朦胧状态营造朦胧美……这些都不再一一展开评说,本文着重观照的,是赵治平的工笔花鸟在“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和“艺术语言的演变”的实践。这种转换和演变,并不是微观的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更不是那种实际上无意义无价值的玩形式唬弄人,而是一种文化层面也是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的变革。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尤其是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自画的自赏、自娱、自艾或自我安慰的艺术,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平民都很难真正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从士大夫阶层转向市井平民的重大历史变革。这样的变革中国传统绘画就未有过。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难以与广大人民沟通。20世纪初吴昌硕将金石文字引入写意花鸟,依然是文人画的传统审美心理,变貌未变质,与大众审美无关。徐悲鸿引进西方审美观,在形式上以写实提炼形象准确科学的造型,在内容上热切关注和潜心表现平民生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备了与大众对话的完整语言体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次最重大最本质的革命;只惜对花鸟、山水未能真正起到催化作用。花鸟、山水依然一直停畄在文人画狭隘的境界,而且还缺少传统文人的学识和修养作基础。在新时期,当代花鸟画家的队伍里当然不乏力求创新、探索者,然而真正着力从文化审视角度作深层转换和演变者,积极寻找可与大众交流的绘画语言者,恐怕为数不多。
画家的绘画语言是要对观赏者表达的,我不赞成画家只管自己“创新”,评论家只顾“创造”新的“理论词汇”评说得玄而又玄,显示得“曲高和寡”,把观赏者推到云里雾里。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只有通过广大观赏者的审美活动体现。这种审美活动必须是心灵对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的感觉和领悟,而不是仅凭画家名气、聋子看笑般听别人玄乎的评说盲目迷信。绘画创作的深意和绘画理论的深度、高度,与通俗化、平民化应当是一致的。赵治平工笔花鸟的创作实践,追求以写实表现形象,以肌理效果的加工表现真实而又特定的自然景象,以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全新的认识和感情赋予作品全新的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具有了现代品格,都应当可与当代大众心灵沟通,较为成功地为工笔花鸟画寻找了新的生命之源。
其实赵治平传统笔墨技法可说是出色的,画大写意花鸟也堪称高手。大幅工笔画要费大写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工夫,他却是执着于艰辛的工笔画创作,这是因为他胸有远航的航标:“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球在变小,文化在交融”,“我们要用一种国际性的眼光对待一切”,“迎接世界上任何美的形式,来丰富我们的画面”。他的成功,是文化层面转换的成功,显然是宏观眼光把握下取得的。他这追求的,或许也是可以与世界各民族对话的艺术语言。

② 什么是逆光拍照

是拍照用光中的一种手段。

逆光拍照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

(1)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因为,背光一方面可以提高透明物体的色彩亮度和饱和度,使平坦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在平滑的光线下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更好的透明度,增加透光和提亮的效果。

(2)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背光的灯光阴影手段,将背光光线勾勒出红云、云海蒸腾、山村树木如墨,如果与雾、船、鸟等结合,衬托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彼此之间,它会引发深刻的视觉和精神。共鸣使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更高的意境和更强的魅力。

(3)能够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主体以简单的线条或一小块光出现在画面中。这种大光比和高对比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造型效果。

(4)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条件的不同,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饱和度高,背景色饱和度高。因此,整个画面由远到近,颜色由浅到强,由亮到暗,形成一种微妙的空间深度感。



(2)逆光花卉图扩展阅读:

逆光拍照的时段选择:

逆光拍照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深受摄影师的喜爱。要做好背光工作,抓好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就太阳作为光源而言,它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特别是在光强、角度和色温等方面,对背光摄影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熟悉不同灯光的特点,把握内在规律,把握拍摄时机,才能更加熟练地进行拍摄。拍摄不可盲目进行,要先搞清拍摄意图,再决定选用何种光线、构图等等。

③ 在瓷器上怎样分辨化工颜料与古代颜料

从胎体的光洁度、白度和透明度上鉴别。“7501
瓷”是特选江西抚州的一种
非常珍稀的优质高岭土做原料,这种高岭土今天已经非常稀少了,用此原料制成的
瓷器,呈半薄胎状,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逆光视之,器壁非常均
匀,成半透明状;以手指轻击,其声音清脆悦耳。而近几年的仿品无法找到这样高
质量的原料,所以胎釉显得粗糙,而且表面常常呈现深浅不均,或带有疵点,敲击
出来的声音有些发闷,逆光看时更可发现器壁薄厚不匀的现象。
四、从绘画技巧上鉴别。当年参加“7501
瓷”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
如王锡良、章鉴、张松茂、汪桂英、刘平等人,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
自己最纯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干由王锡良、戴荣华绘制,点花朵的洋红由刘平、
徐亚凤、舒惠娟承担,其余部分由章鉴、汪桂英等人绘制。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
润娇美,生动自然,枝干花朵浑然一体,认真欣赏找不出一点败笔。而仿制的“毛瓷”
颜色既不鲜亮,枝干配合也缺乏浑然一体的意境,有时还会出现画面的中断、颜色
的变态等现象。虽然有些仿品也不惜使用好的呈色剂,但由于“7501
瓷”中花朵的红
色使用的是以黄金作呈色剂的特殊颜料,难以寻找,且价格昂贵,制假者为牟利绝
不肯做如此大的投入,所以不管是梅花还是桃花,都显得暗淡无神,只要对照真品
的图录比较,真品就十分鲜明了。
五、从烧制工艺上来鉴别。“7501
瓷”入窑时,是装在特制的匣钵中隔火烧制的,
瓷胎的烧制温度要达到
1400°C。在高温下隔火烧制的瓷胎瓷化彻底,无论光洁度、
硬度、洁白度都能达到很高水平。而现代仿品都是用气窑无匣烧制,温度无法达到
1400°C。而且在升温速度、水气蒸发、有机物溢出等几个环节上,都与真“毛瓷”有
较大差距,所以不可能有真“毛瓷”那样的胎质,绘画、颜色也不可能有相得益彰的效
果。尤其明显的是,釉上彩的水点梅花器物,是在胎体烧成后在瓷胎上再绘制花卉,
然后二次入窑烧成的。在选择成品瓷胎时,凡胎上有薄厚不匀或其他瑕疵的,不可
能再将其绘上花卉图案,制成成品。因此,凡发现瓷胎有毛病的釉上彩瓷器,可以
一律定为伪品

④ 拍摄花卉时,怎么使背景变暗

如果不用PS,那只有采用暗的背景来拍摄。
因为花卉一般使用逆光拍摄比较好,这样暗的背景还是能找到的,再加上虚化背景的手法,一定行。

⑤ 牡丹花怎么拍好看如何构图光线要求什么时间段拍比较好

一.拍摄牡丹花的构图。
1.打破常规,找寻新奇角度。选择不同角度,就是要仔细观察牡丹花朵的形态,找出最适宜表现其美的“一面”。在哪个角度发现,就赶紧利在哪个角度把它拍摄下来,以免光线发生变化。拍摄牡丹可以选择:仰角、俯角,前、后、左、右的各个立面构图。如能找到非正常视线可以看到的角度,而且又能够展示被摄的一朵或者数朵牡丹花的美姿,容貌,那么,就容易出新、出彩。就能够拍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比较新奇的牡丹花卉图片。

2.经营画面、分配画面面积时应当突出主体。即:让被摄牡丹花朵占据画面较大的面积和重要位置,并且增强牡丹花朵的清晰度,其作为陪体的绿叶不能喧宾夺主。

3.表现牡丹的神态,宣扬其品德。在注重牡丹花神态、形体的塑造的同时,切不可摧残花朵!因为牡丹年长一尺,回缩七寸,而只有生长着的牡丹花最美。充分利用它的自然生长状态,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赋予它新的灵性,展示它在何种姿态下所具有的何种情感,描述它在何种体态下所要倾诉的什么话语,抑或张扬它在何种姿态下所表现的某种精神。努力使自己所拍摄的牡丹花卉作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希望、期盼和某种思想,展现出作者的个人风格,要让图片不但表现牡丹自身的雍荣华贵,而且能够表达出某种真、善、美的主题思想。

4.背景的选择和处理。背景的选择与处理主要是指掌握几种对比:例如明暗、虚实、色彩和大小多少的对比,等等。拍摄浅淡颜色的牡丹花卉,应选择深色的背景,反之亦然;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了突出主体而尽量虚化背景。方法是在拍摄这一株牡丹上的花朵时,而使用距离该株牡丹较远的另外一株牡丹的绿叶或者其它植物作为背景,并且采用较大的光圈拍摄;还有就是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背景纸(布),而人为的添加、变换不同颜色的背景。

二.拍摄牡丹花的用光。

拍摄牡丹花卉最好运用散射光,因为在散射光下拍摄出来的牡丹图片柔和鲜艳,光比理想,(但应清楚散射光也有方向性),其它常用的光线是前侧光和侧光,要慎用逆光,否则花朵的层次就会损失殆尽。拍摄时应当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对准被摄花卉主体测光。同时也要明白:角度不同光线的照射角度也会跟着变化,因此,应当在拍摄角度的位置处测光,改变位置一次就应当重新测光一次,并且必须以牡丹花朵本身的测光值确定曝光量,其背景和陪衬景物的测光值可以忽略不计。

三.拍摄花卉注意的问题。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段里,牡丹花的姿态是不一样的。一朵牡丹花从绽开到凋谢花期大约7天左右,根据天气的冷暖不同而有所提前或者推迟。一般来说,上午九、十点钟是拍摄牡丹花的最好时间段;阳光强烈和风力较大时,要注意遮阳、防风;拍摄时最好使用三脚架、快门线、反光板、偏光镜等摄影附件;根据拍摄牡丹花朵多少的不同设定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还可以注意采用多种技术、技法,如前期多次曝光等,倘若能够带上一位摄影助理则更好。

⑥ 如何能在满山的菜花地拍出好看的照片

拍照时要保持稳定,手机不要抖。 手机不像单反相机那么重和手柄便于掌握,所以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便是保持稳定。尽量使用双手持机、在拍摄时停留数秒,往往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稳定的图像。

⑦ 凌霄花是常见的室外观赏花卉,一般适用哪种房子

选好背景,用黑色或高调背景、蓝天、青砖黛瓦等反衬凌霄花的美。要选择清晨或者黄昏时段拍摄,此时,太阳斜射,角度适宜,光线柔和。雨后初晴,花叶带露,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拍出她努力向上,绽放的姿态。盛夏,那一丛绿意盎然,喷薄而出的凌霄花,点缀了炎炎夏日,雨后鲜艳欲滴,又另有一抹惊艳。拍摄植物或者花卉,注重画面的美感非常重要,要把花卉拍摄出美感,其实是对拍摄者审美意识、文化内涵、拍摄技术的考验。

⑧ 如何在逆光的情况下,拍出理想的照片

如何逆光拍摄风景?

在逆光的情况下如何拍摄风景?逆光拍摄即有一定难度又有其特出效果。好的逆光作品会有其独有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拍摄逆光风景

在逆光的情况下如何拍摄风景?逆光拍摄即有一定难度又有其特出效果。好的逆光作品会有其独有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拍摄逆光风景。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主体往往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而且反差大、变化多,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拍摄技巧和经验,就会造成摄影主体曝光不准确,显示不出逆光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因此拍摄者在拍摄逆光摄影作品时要能熟练运用、掌握以下技巧。

1. 曝光时要以拍摄主体的曝光量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日出或晚霞时就应以天空或太阳的曝光值为主要依据。

2. 逆光拍摄花卉、植物、人物、动物等轮廓清晰、质感透明的景物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曝光时以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

3. 拍摄剪影效果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

4. 由于逆光拍摄时,相机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影响。尽量使用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者调整拍摄角度以防止眩光产生。最常用的逆光拍摄效果有两种: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轮廓光”效果。以下就是在同一时间、地点、题材采用不同拍摄手法而产生截然不同效果的逆光照片。

剪影效果

剪影效果的拍摄较为简单,拍摄时以亮部的曝光为准即可,主要是为了体现环境特有的色调和气氛时采用的一种拍摄方式,如上图。

简洁背景有办法

风光摄影不但讲求主体的选择及安排,同时不能忽视背景的处理。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处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以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理想的背景应该力求简洁、纯净,视觉元素精炼,影调和谐统一。有经验的摄影师都善于调动各种手法,以达到背景的简洁,凡背景中可有可无、妨碍主体突出的元素均应减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改善背景的办法:

一是虚化法。

即采用较大的镜头光圈(如F2或F2.8),尽可能地缩小景深范围,将焦点落在主体上,使清晰主体之后的背景呈虚化状,从而收到以虚衬实的良好效果。

二是遮挡法。

即利用升腾的云烟、飘渺的白雾、树木枝叶,或山峰、墙体等物体的背阳面等,将背景掩藏起来,从而突出主体。

三是避让法。

即调整拍摄高度,或仰向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体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背景上;或俯向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获得简洁的背景。有时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杂乱的景物被排除在画面之外。

高调拍风光

高调,也称为亮调。通常把影调清淡的照片,称之为高调照片。高调照片中影调绝大部分为浅色,是由从浅灰到白的少数等级构成整个画面的色调。它一般比较简洁明朗,适宜表现以白色为基调的题材。高调照片虽以等级偏高的淡色调为主,但仍要求有丰富的层次,也不排斥小块深色暗调存在。由于大面积淡色调的衬托,小部分的深色暗调显得更突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拍摄高调效果风景照片时,要注意5点:第一,选取浅色调的景物,主体与陪体的色调尽量接近;第二,选用浅淡背景,利用白色或浅灰色调的背景能将深暗的主体衬托出来,这些浅淡的背景可以是雨雾、云烟,也可以是绵延的山、浩瀚的水;第三,采用正面光或漫射光照,这样能获得影像柔和、反差平淡的效果。晴天利用平射、直白的正面顺光,能获得无影的图像;阴雨天利用匀称、平和的漫射光或反射光,可以获得反差柔和的图像;第四,增加曝光量,应在正常测光值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增加0.5~1.5挡曝光,能将背景提亮;第五,要控制光比,光比控制在1∶2以内为宜,光比过大的结果要么使高光部分层次损失殆尽,要么使灰调部分变得深暗,从而失去高调照片应有的特性。
在自然风光摄影中,经常采用高调手法展现清秀空灵、辽阔浩远的秀丽美景。可以被利用的天然背景有很多,比如,在江南拍摄山水风景时,往往基于空白的理念,以简洁的构图,以偏概全的方法,突出主景,其余部分渐变为朦胧的远树淡水、雾雨烟岚。还有拍摄雪景,几近纯白的雪地就是谋求高调画面的绝好背景。在建筑风光摄影中,经常采用选取一角半边之景,或景物集中于一侧的方法,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幽思遐想的余地。还有,以天空为背景,采用仰角拍摄,曝光时以主体测光值为标准,天空因过曝而呈现一片纯白,整个画面的高调效果能得到良好表现。

低调拍风光

低调,也称为暗调。通常把影调浓重的照片,称之为低调照片。低调照片中的影调绝大部分为黑色和深灰色,是由从深灰到黑的少数等级构成,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一般适宜表现以深黑色为基调的题材,营造庄严、凝重、静穆的氛围,反映沧桑、沉稳的特性。低调照片虽大部分是深暗影调,也不排斥小面积的白色亮调。由于大面积暗调的衬托,小块的白色格外明显,形成视觉中心,使整个画面具有生气。

在拍摄低调效果风景照片时,要注意6点:第一,选择深色调的景物,陪体的色调也要比较深,并且与主体的低调相协调;第二,选用深暗背景,纯黑或者深暗背景能将浅淡的主体衬托出来;第三,采用侧光或侧逆光照,这些光位从镜头方向看,主体受光面积较小,且为轮廓光,很容易获得深暗影像;第四,减少曝光量,应在正常测光值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0.5~1.5挡曝光,能将背景压暗下去;第五,光比要大,光比可大于1∶4甚至1∶8;第六,利用阳光背阴之面作衬托,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大山、墙体等阴影作为背景,将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

在自然风光拍摄中,获得低调效果的照片多在特殊天气或时段,比如,阴云密布、乌云翻滚下的景物,呈现的就是悲壮、大气、沉重的低调意境。在早晨或傍晚,来自低矮角度的阳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光的投影长,阴影面积大,能把各个景物投影平面分开,突出画面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从而呈现立体的、影调深沉的景物照片,这些时段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拍摄低调照片。还有,借助夜晚灯光拍摄。与白昼不同,夜晚除了微弱的月光和灯光、焰火等外,大面积地面呈现黑暗。借助脚架和快门线采用长时间曝光,能拍摄到低调效果的夜景照片。

虚实并用拍溪瀑

瀑布和溪流是自然山水中最富有诗意的景观——大山深处,飞流直下,雪涛横披,殊瀑平泻,丰采瑰丽。

选择合适的季节,寻找有特色的溪瀑,是拍摄一幅好照片的前提。在画幅的选择上,为表现溪瀑宽广湍急奔腾的气势,多采用横画幅;为表现高深、落差大的溪瀑,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多采用竖画幅;而展现平缓舒展,则采用中规中距的方画幅。溪瀑多在山谷之中,拍摄时往往没有回旋余地,求得全景应使用中广角镜头;取其局部及特写,则又离不开长焦镜头。关于拍摄高度,平拍接近通常的视线,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俯视时,溪瀑的画面在透视上变化大,利于表现层次、数量;仰拍时,溪瀑在画面透视上的高度比实际感觉要雄伟、高大。拍摄方向多采用稍侧的方位,不宜过正,以免画面显得呆板。

除了上述几点,拍摄溪瀑更为主要的是画面的虚实处理。如梦如幻、诗意盎然意境的获得,依赖于虚实并举、虚实相生。实和虚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画面上全是实景,会给人以憋闷之感;反之,画面上全是一片虚乎,一点实的地方都没有,又会令人感到空虚。因此,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虚与实的互相补充、互相陪衬、互相生发,才能做到画面的妙趣无穷。这主要体现在相机快门速度的选择上。要是拍摄水花飞溅的画面,为了显示水珠,可以采用高速快门。但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为了显示溪瀑的动势,看起来轻柔飘逸,必须想方设法将快门速度降下来,以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而且快门速度越慢,溪瀑越有流动感,越足以夸张和表现。常用的快门速度为1/2秒至1秒甚至长达几秒。实现慢速快门的方式通常有4种:一是收缩光圈,相对延长曝光时间;二是选择光线暗淡的阴雨天或早晚时间拍摄;三是通过设置选用较低的感光度;四是加用中性灰镜(一块不够则两块叠加)。为了避免采用慢门速度时容易出现的抖动,务必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快门线开启快门。若无快门线,则可以启用自拍功能。

寻找黄金点

首先要选定一个准备拍摄的全景画面,然后开始搜索有价值的主题:你要在脑海里把风景想像成带有多个四边形的网格,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关注到风景中的每一个元素。

专业摄影师会在取景器中使用一个带有水平和垂直线条的毛玻璃。一些数码相机已经把这些辅助线条用电子方法投影到液晶屏幕上了。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个功能,你也可以用一个可擦掉的软笔帮忙,用这支笔把线条标记在液晶显示屏上。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地把拍摄题材分成若干份,还有助于寻找“黄金点”。

为了找到拍摄主题,也可以“在手指中观察”。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长方形,虽然样子可能有些滑稽,但是这样可以快速找到主题。当然,也可以使用折成一定角度的纸板或者空的幻灯片边框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热点内容
艺绘花艺 发布:2025-10-01 15:06:10 浏览:439
紫藤微型盆景 发布:2025-10-01 15:03:53 浏览:910
北师大牡丹 发布:2025-10-01 15:01:21 浏览:47
婆罗洲玫瑰 发布:2025-10-01 14:37:03 浏览:909
梦见玫瑰苗 发布:2025-10-01 14:22:58 浏览:307
樱花觉醒cg 发布:2025-10-01 14:18:23 浏览:831
卡纸手工玫瑰花的做法 发布:2025-10-01 14:04:15 浏览:802
不死盆景 发布:2025-10-01 14:04:09 浏览:321
一拳超人第二季樱花动漫 发布:2025-10-01 14:03:23 浏览:279
家常盆栽花 发布:2025-10-01 14:01:51 浏览: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