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插花之美
1. 请简要论述茶艺的内涵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
2. 茶室插花的目的是为茶室增添色彩,对吗
一直以来,茶艺跟花艺都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东方式插花。
在日本的茶室(不知内道日本是不是这容么叫,还是应该叫道场?)也一定会看到花艺作品和茶具的组合。
考高级茶艺师的时候,有一个项目叫茶案布置,很多人也会选择插花来布置。
茶室插花能跟让人身心愉悦,为茶室增添色彩。
3. 古代的官家小姐为什么要学习插花、茶艺,却不学习
因为古代的达官贵族十分重视女德的培养,而插花、茶艺是能够陶冶情操的项目。不过不是所有古代女子都有机会学得插花、茶艺,也就那些达官贵族的小姐才有机会, 毕竟要请专业的老师教学,这学费就是普通人家出不了的。至于为什么不学习,当然是遵循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这里的学习,是指不像男子那样学习,饱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可能也会要接受一些女德的教化吧。
学习插花、茶艺的官家小姐,说得好听叫陶冶情操,磨练心性。其实也不过是有钱人的玩意,像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为了一种门面,而注重的礼仪。
4. 简述茶艺的意境之美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魂宝。饮茶品茗,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一项颇具典型意义并富有特色的生活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凝结着千千
万万爱茶之人的智慧。“美感尽在品茗中,雅趣亦从盏中出”。在饮茶品茗中。接受茶礼的教化。沐浴茶香的熏陶,走进茶艺的境意,推崇茶德的品位。本文谨从品茗文化及其美育功能上作些浅浅的探讨。
饮茶礼仪与美育:数千年的中国饮茶史中,积淀着深厚的礼仪文化。这种礼仪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饮茶礼仪是大众化的,以茶敬客,是每个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起码礼节,客来敬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注重友情的传统美德。
中国自古便有浅茶满酒之俗成,饮茶讲究浅斟慢饮。若满杯茶递与客人,便有欺客逐客之嫌,谓之不礼或失礼,浅浅一杯茶,浓郁着人情美,反映了宾主之间和谐温馨。一杯茶,七分满。宜浅泡三开,慢饮细品,以显示文雅与修养。浅茶慢饮,作为一种审美状态,茶人是把它作为一定程度,一定分寸来把握的,含有我们东方文化中简约、含蓄、宽容,自律的处世哲学。饮茶礼仪之美,可以高雅人的气质,规范人的言行举止,优化人的艺术教养,达到美育之目的。
茶艺之美与美育:茶艺是以茶为载体,经茶人和艺人审美加工使二者珠联壁合之产物。它以茶音乐,茶诗画,茶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茶对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种对人产生精神鼓动,情感愉悦并具审美效应等文化功能的艺术。
茶音乐是以茶为内容创作的词曲,惜以抒发情思引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如《采茶扑蝶》《茶之舞曲》等。清茶一盏香自幽,悠扬乐曲常相伴,卢士七碗荡诗腹,《茶中杂咏》流百世。历来的文士茶客对茶进行了出神入化的品饮活动。吟诗作赋状茶之妙,言茶之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成为我国博大精深的茶艺大观园中一枝极富特色的奇葩。
“乐声扬,茶艺小姐步出堂,调、沏、端、泡皆文章,水纯茶且香”,茶艺表演顺应人们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将茶礼茶俗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美感,训练有素的茶艺小姐以准确规范的程序。净具、勺茶、斟茶、敬茶。手势轻柔利落。举止优雅端庄,茶技师傅当堂表演制茶工艺,揉、搓、翻飞,令人眼光缭乱,茶业专家坐堂咨询。介绍茶业史话,传授茶叶知识,吸引更多的人识茶、爱茶,弘扬茶文化。茶艺之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听茶歌,观茶画,吟茶诗,品茶味,使人对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从而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以美启真,乐趣无究。
品茗意境与美育:饮茶雅称为品茶,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美的艺术活动来刻意追求,欣赏和创造的。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闲来独坐,沏上一杯茶,观杯中汤色之美,亦浓亦淡,如酽如醇;看盏中叶芽之美,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赏手中茶具别致,或古朴大方,或精巧玲珑,香雾缭缭,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颊留香,清幽扑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矜持不燥,物我两忘。
品茶可雅志,在品茶的意境中,人们追求的是和、清、静、寂的根本精神,他能使人跨越时空,摆脱人生烦脑,不为名利所累,在超凡脱俗中享受人生的美丽。
品茶可纯情。尤如一杯见底的清茶,平淡而磊落,没有杯来盏去的油腻与嘈杂,更无世俗势利的虚枉和矫饰,如同茶一样的品味纯正,真切实在。昭示了宾主的修养与品行,以诚挚纯化人际温情。
在品茶的美的意境中品出岁月的艰辛,人生之真谛,生活的美丽。它对于我们的品格修养具有极其丰实的内涵。
茶味之美与教育:当人们以审美的方式饮茶时,特别欣赏茶的内质。茶香寓于味中,茶味以浓鲜、甜、醇为特点,这种绝妙的滋味纯属天然。难以合成,爱茶之人常将不同茶所独具的风味称为韵味。茶之韵味,美在不同品种。各有千秋,绿茶味浓烈而后回甘,红茶味浓厚,黑茶味醇清甘,青茶鲜浓甘纯,白茶清凉甜爽,花茶芬芳清雅,茶韵各异,均味浓香永。饮茶之风尚独领风骚数千年,全在于茶之灵味的诱惑。
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恰如人生之壮美,它启示我们格守这样的人生信条,人生之航旅,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浪与挫折相伴。
人生如茶,有淡淡的愁苦,亦有咀嚼不尽的温馨甘甜,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后终会归于平淡,正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壮观辉煌,最终总不失质朴与平凡的本真,茶味之美,启示人们把苦涩吞噬在心田,以浓郁的清香与甘甜怡人,以美启智,创意出乐观向上奉献的高尚情操。
中国茶德与美育:“茶能性淡为吾友,从来佳茗似佳人”。无论在文人雅士的视野中,还是在普通百姓的民俗风情里,茶都被认为是纯洁高尚人格的物质载体。茶德之美,成为人类备受崇尚的道德风范、著名茶业专家庄晚芳教授以精辟的语言概括了中国茶德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①茶品性纯廉俭育德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造化,秉性高洁,不入俗流,告诚人们“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寻常百姓家,行廉俭之道,信奉粗茶淡饭,清静为怀。在艰苦的劳作中安守本分,不慕荣华富贵的虚荣,面对物欲得失的诱惑,不计较更不趋炎附势,清净处世,持家创业,内心无愧人生坦然,文人雅士以廉俭昭示清高,清茶待客无须酒,既表现为对以利为朋小人之交的不屑一顾,更含有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深沉内涵。各类茶会茶宴更以其简朴脱俗之美,开廉俭务实之风尚。
②茶德之功,美真康乐
“仙山灵草湿行云”,茶由山野乡径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营养成份,药理特征,养生保健价值及美容功效正引起人们的倍加重视,日趋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同时,茶以其艺术的魅力进入人们的精神家园,迎合人们求真向善的心理需要,使整天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奔波的人们得以遣兴消闲,利心理轻松,忘忧去烦,茶德之功保健养生,求美向真,康乐身心,正是其它饮料所不可替代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效应的体现。
③以美扬善,和诚处世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饮茶的意境能孕育出良好的心态,净化并滋润着人的生命,“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情谊”之诚挚明伦,“此乃草中英,喜随众草长”的谦和之行,“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之为人分寸,茶以其谦卑至诚之美德寄托人的情操。
④茶之情怀,敬爱为人
茶香常伴人情味,茶品人格两相宜。茶韵致,极得人缘,它使我们在看待现实人生时,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理性的宽容,以一种高蹈轻扬。波澜不惊。爱心永存的审美眼光观看世界,敬爱为人,追求人类友爱的本性。
“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渗透在品茗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美的因素,能唤醒人之悟性。纯化人的心灵,茶文化之美启真扬善,端正人的信念与行为,强化道德自律,修心养性,优化人的精神品位。弘扬茶文化,能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
摘自360图书馆,谢谢。
5. 茶艺场所对插花的要求有哪些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最初源于礼佛供花,现在是人们装饰生活的重要方式。饮茶专与属插花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茶艺空间里的插花(茶花)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茶艺空间的环境特点选择花材,并根据茶艺空间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花器,插出符合茶室氛围的花艺作品。
②茶花要体现茶的精神,追求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并融入茶道的精神。
③茶花应突出意境的美感,富有诗情画意的韵味,给人想象的空间,并与茶艺空间融为一体。
④花材数量不宜多,以单数为宜;花材颜色不超过三种,清雅脱俗,体现纯真与清简;花材香型应选择具有天然青草之香的植物,以免夺了茶香。
⑤茶花适宜东方风格的瓶花艺术,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表现主题,造型简约、清新、质朴、复古。
⑥茶花应具有较强的季节感,顺应自然之势,体现植物的本真与简约。
6. 闲情逸致插花的感悟是什么
闲情逸致插花的感悟:
茶艺插花多沿袭了东方插花的风格,并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让我们在茶聚的过程中,品在嘴里,美在眼里,静在心里。顺应自然,是茶室插花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选材上,也应以古朴自然为主。
在游玩时,不妨捡拾可供创作的枯木、苔藓与老藤,收集生长着菌类的石头和树皮,用于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围。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陶、瓷、紫砂等为主。
竹制、木、草编、藤编采用自然的植物材质,本身便显拙朴,比较适宜自然情趣的造型,基本利用原纹原质的原色。瓷质宜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选深色。
陶器推荐选择素面并不添色的,茶席插花与一般的花艺不同,讲究的是素、雅、简和与茶席的和谐。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结合,讲究虚实相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左右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等审美原则。
中国古今文人追求居境的“清雅”、“脱俗”,和心灵上的“自由”、“性灵”,因而极为崇尚生活的闲情逸致。清代张潮在《幽梦影》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要点:
1、文人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文人生活极致风雅之事。明月临窗,清风入怀,相邀友人于中式古典之境,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便可超然物外,乘物游心。
2、其中的茶艺插花多沿袭了东方插花的风格,并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让我们在茶聚的过程中,品在嘴里,美在眼里,静在心里。
7. 为什么叫茶艺插花
插花茶艺的话,我想就是茶艺和插花结合一起,所以叫做茶艺插花。当然如果想要学习茶艺或者插花的,个人觉得最好是分开学,毕竟茶艺和插花本身就是两个概念。
当前,茶艺培训行业的不正之风,一味地追求拿来主义用教材上课的轻松教学,错把泡茶流程表演当作了茶艺,错把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写成茶艺师资格证或茶艺师证书当作是茶艺师,从不考虑茶行业整体大局,用急功近利和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能让考证就考证,不能考证就卖茶,多人上当利益大。
8. 初次接触茶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初次接触茶艺的话,我想你应该是被茶艺表演,或者是茶室设计,茶文化历史所吸引,想要去学习,了解认知中国的茶道文化,但是学习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什么是茶艺,当前很多的茶艺培训机构,对茶艺的定义其实都是错误的或者是误导大家的。所以想要成为一名茶艺师一定要知道,茶艺到底是如何定义的。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茶艺都是以“茶”为主题的表现形式,插花、挂画、茶席、境界等方面都不应超越茶这个主体,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这一点国人看起来似乎一点都不感冒,受台湾和日本的影响,在美学、空间上大做文章却能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中年妇女,因为,视频上美的享受让大家俨然忘记了“茶艺”,美胜过了一切,记得了学茶艺的初心了
9. 一名优秀的茶艺师因具备什么素质,与技能。
作为茶艺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茶艺师既要熟悉茶文化知识,又必须掌握熟练的泡茶技能。因为茶艺表演是茶艺师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所以对茶艺师来说,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要有规范的等级要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了,只要符合以下对茶艺师的要求,你就是一名优秀的茶世师了。
1.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形象要求
茶艺表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不同于一般的演艺表演。它侵润这中国的传统文化,飘逸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静、明净、自然的人文气息因此,茶艺师不仅讲究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不仅要注意泡茶过程是否完整,动作是否准确到位,而且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在茶艺表演的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并加深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关专家认为,初学茶艺者不妨可以从自然和谐、从容优雅等方面着手努力。
有茶艺表演,就有与观众的交流。茶艺师的举止是至关重要的。人的举止表露着人的思想及情感,它包括动作、手势、体态、姿态的和谐美观及表情、眼神、服装、佩饰的自然统一。因为成功的表演,不知是冲泡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的过程,同时表演本身也是一次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因此,茶艺师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全身心的投入,在动作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灵感受,体会茶的纯洁无私和奉献精神。
2.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气质要求
茶艺师的气质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艺术造诣。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此,中国的茶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就要求茶艺师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样才能表达出茶艺的“精、气、神”。
茶艺表演往往宛如一条清澈的小溪,让观赏者静静地体会出其中的幽香雅韵。如果茶艺师缺乏文化底蕴,只有“形似”,那么观赏者恐怕只能看到几个茶艺表演者在手忙脚乱地“做戏”,不可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谈不上美的熏陶。
3.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环境要求
古往今来,历代名家无不注重品茗环境的选择,企望能有个“景、情、味”叁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最佳的心境和精神状态。茶好,水灵,具精和正确的泡茶技艺是早就一杯好茶的重要条件,加上有一个清幽的环境,这是已不是单纯的饮茶了,而是一门综合的生活艺术。因此,茶的品饮,品茗环境的营造,都是很重要的。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是茶艺表演最为理想的环境品茗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组成。公共品茗场所,因其层次、格调不一,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大众饮茶场所,可用入乡随俗的方式来营造环境,其建筑物不必过于讲究,竹楼、瓦房、木屋、草舍等都可以为公共品茗场所,先决条件是采光好,让人感到明快,室内摆设可以简朴,桌椅板凳,整齐清洁即可。大碗茶也好,壶茶也罢,都应干净卫生,物美价廉。
总之,茶艺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四周可陈列茶文化的艺术品,或一幅画、一件陶瓷工艺品、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个盆景等,这些都应随着主题的不同而布置,或绚丽、或幽雅、或朴实、或宁静,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如阳台、门庭小花园甚至墙角等等,只要布置得当,窗明几净,都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茶艺表演和品茗环境。
4.茶艺师茶艺表演时插花的运用
茶艺表演插花的意境:茶艺表演插花崇幽赏静,清心寡欲,体会天地之道为旨趣,其艺术特质是“清”、“远”,追求恬静、简约、超凡脱俗的纯真之情,其手法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以平实为技法,把握花器一体,达到应情适意的目的。
在花材选择上,应选用时令花木,塬野和高山采来的野花或院子里种植的花均可。花形要小,以体现出谦美的风格。
5.茶艺师茶艺表演时中的服饰要求
茶艺师的服装应端庄大方,自然合体。女茶艺师的着装可以是色彩鲜艳的绸缎旗袍,或江南蓝印花布服饰,切忌穿轻浮的袒胸衣或无袖衣、半透明衣。男士茶艺师可穿西装打领带或中式服装。
茶艺师的服饰,还应该与表演的主题相符合,力求有效地衬托茶艺表演的主题。如“唐代宫廷茶礼”表演,表演者的服饰应该是唐代宫廷服饰;而“白族叁道茶”表演,应着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禅茶”表演,则以蝉衣为宜等。
6.茶艺师茶艺表演时中的音乐配合
茶艺表演,应有音乐相配合音乐响起,观众容易走入观众的角色,而茶艺师也容易进入表演者的角色如同服饰一样,所配音乐应与茶艺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正如“西湖茶礼”用江南丝竹的音乐;“禅茶”用佛教音乐;“公刘子朱权茶道”用古筝音乐等
7.茶艺师茶艺表演中的茶叶选择
茶艺表演中用茶必须精良,忌粗老,用知名度较高的名优茶更好,经讲解茶的品名后,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提高品茶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提高全场气氛。用名优绿茶、上等祁红、滇红、铁观音、茉莉花茶和白茶等均可。但不宜用红碎茶、袋泡茶、速溶茶、灌装茶和杂味茶等、因这些茶不易看清外形,会使表演逊色。
8.茶艺师茶艺表演中的茶具搭配
茶艺师茶艺表演中的茶具搭配宜协调和谐。泡什么茶就应选什么茶具与之匹配泡茶用具的选择既要注意观赏性,又要兼顾习惯性。选择茶具、首先讲究实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观。茶具或典雅、或古朴,各有韵味,不需追求奢华高贵。为了丰富茶艺表演的形式,增加观赏价值,茶艺师在茶具搭配时,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只要不打破其内在的科学性即可。
9.茶艺师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
茶艺师茶艺表演位置、顺序、动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的顺序;行走的路线、动作幅度;手拿器物的位置;沏泡茶的顺序、动作;敬茶、奉茶的顺序、动作;客人的位置;器物进出的位置、摆放的位置、移动的顺序及路线等等。
10.茶艺师待客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招待客人时,茶艺师的言谈举止应庄重得体,落落大方,在茶艺活动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言谈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