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国画中的花艺

国画中的花艺

发布时间: 2022-04-24 13:05:04

『壹』 国画中植物的寓意

植物历来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通过: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态、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而进行艺术创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某一意境。

国画创作中,总会包含着梅花、竹、松树、兰花等植物,大多都代表着吉祥安康的寓意。

1,梅花
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又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2,竹
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
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塞三友”和“四君子”之列。
历史上许多文人爱为它们赋诗、投墨,
予以赞美。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3,松
松树的丰姿雄态醉人千古。它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不管冰冻风寒,依然苍茏茂郁。人们赋予它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与竹、梅一起比作“岁寒三友”。而予以敬重。民间更爱它的常青不老,在传统装饰中它是长寿的代表。

4,兰花
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

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
它的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

5,菊花。
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

『贰』 中国传统插花表现技法

1、写意与写实的技法

中国插花中的写意与写实的技法与中国画的意笔和工笔差不多,只是插花是用实物表达而不是用笔表现而已。插花写意的技法多是采用比较粗大的材料,如大片的蕉叶、芋叶、荷叶、干枯的树叶、枝条或一团草、一簇树根等,以其随便,粗放地表现事物的大概面貌,使人想象到那是山、密林、飞瀑等。这种写意的技法在插花作品中,多起衬托、布景的作用。而写实的手法是采用线条清晰可辨,色彩鲜明的花朵或叶子插花,用以表现事物的具体面貌。假若一件插花同时采用这两种技法,那就可使作品玲珑剔透,枝叶传神,虚实对比,远近分明了。

2、“破”的技法

若线条单一,颜色单调无变化会使人感到乏味。在传统的插花艺术里,常采用“破”的技法,使其产生起伏跌定的效果。如一组表示风势的线条,在其中加插一两支反方向的线条,就觉得奇兵突出,激动人心。一组圆形的线条(圆形的叶子,圆形的花),若用一两支别的形状的线条来破,就能使插花的内容丰富,增添生趣。如一支比较直的枝条,可以把其插得倾斜些,再用另一屈曲枝条破之,这就可以使整个构图活了起来。总之,直的常用曲的破,横的常用竖的破,圆的常用长的破,插花时瓶口的线条不能全露,也常用花或枝叶破之。颜色的处理也基本如是,方不显得平铺直叙。“破正求奇”就是中国传统插花的表现技法之一。

『叁』 国画中,各种花的意义

像这种东西多学学就行啦!
学国画时老师一般都讲得~~~

有很多的,比如说

牡丹:内花开富贵
茶花:容谦逊、理想的爱、美德
芭蕉:揭示隐藏在琐事中的希望
茉莉:忠贞、尊敬、清纯、贞洁、质朴、玲珑
水仙:美丽,清雅

还有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

梅:冷傲,清高
兰:清淡雅致
竹:高风亮节
菊:不拘与傲骨

基本上就这些了,你再多看看多查查

『肆』 中国画中孔雀和牡丹配画的寓意

中国画中孔雀喝牡丹配画代表着吉祥如意,富丽端庄,代表繁荣昌盛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孔雀常作为吉祥、美丽、富贵的象征,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经常出现在诗文和绘画中。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被誉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

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4)国画中的花艺扩展阅读:

牡丹的典故

1、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2、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3、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

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伍』 中国画写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为哪三类

大写意、小写意、墨骨。

白描也叫浅描,原是一种工笔技法,也可用来作写意画,放清笔墨,可单以不同墨线构成形象,也可用一种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给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画谱》中说:“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徐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

可见水墨赋彩之法始于五代。特点是把物象形体、质感和色彩的表现分而治之,易于掌握,具有清丽、俊雅之感。

勾花点叶:此法传为明代画家周之冕的创造,是以上三法的综合。徐悲鸿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点后勾的方法,可以说是勾点画法的发展。

晚清兴金石学,一些画家从中得到启示,熔金石、书画于一炉,参酌水墨、没骨诸法创大写意的新形式,后人称为点垛,赵之谦、吴昌硕为其代表。

元代张退公《墨竹记》说:“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肖悦,因观竹影而得意”。也有说始于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来。

虽然这些说法都无画迹可证,但水墨画这个艺术形式是受竹影启示而来是可信的。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水墨画已成为国画的一种主要形式了。

单以水墨点画,不施丹青是其特点。排除色相,洗尽铅华,只从笔情墨趣中创造出美的境界也确乎不易,难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画推为上品。工笔画中也有单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画的一种。

『陆』 国画牡丹的象征意义

牡丹是我国特抄有的名贵袭花卉,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之美称,被誉为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牡丹高贵的气质,以及姹紫嫣红的花色在历代的绘画作品中都是给人富贵祥和之感,画中的牡丹花与其它花鸟或是山石的组合,有着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同时也成为家居或一些公共场所装饰的艺术品之一。
“富贵长春”牡丹花与月季画在一起,因月季叫长春花,因此有富贵绵延的寓意。
“满堂富贵”牡丹和海棠画在一起,寓意富贵吉祥。
“四季富贵”牡丹与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有一年四季富贵吉祥的意义。
“神仙富贵”牡丹与水仙画在一起,寓意神佑富贵、吉祥幸福。

『柒』 想知道大家对中国传统插花有多少了解

中国传统插花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线条造型

中国插花艺术以自然式线条型为主,可以说线为中国插花造型之骨。线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不同线条表现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 刚劲;有的纤细,有的粗旷;有的秀雅,有的苍古。插花艺术利用自 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木枝叶,通过其线条长短,粗细,曲直顿挫,强弱相柔,虚实疏密,勾画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态的艺术 插花作品。

2. 讲究意境

插花要讲究意境,如同中国画使人看了 “画尽意在”。它是作者 主观意志与客观境物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即通过作者想像、联想和幻 想来完成形象思维过程。所以,艺术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简单重复, 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将意与境、形与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艺术作品由立意和立形两个方面组成。
诚然,艺术插花的创作活动,由于受到空间范围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达上不能像绘画那样丰富、自如。同时,在插花艺术构思立意中,同样也采用了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现高洁、 长青、刚强等题材;以竹表现刚直、清高、平安等题材;以梅表现坚骨、孤傲、迎春等题材;以荷表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等题材•,以兰 表现脱俗清雅、与世无争等题材。
3. 崇尚自然

中国插花以自然式为主。在艺术手段上,以装饰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通过曲、直线条的组合,表现诗情画 意,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各种花木虽然经过剪裁加工和艺术装 饰,仍不失其自然风姿。
由于中国式插花讲究自然,因此构图上多数采用不对称均衡手法,避免机械对称。植物材料注意表现单体姿态,即每朵花、每根枝 条、每张叶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因此,对中国插花而言,在一 件作品中,植物品种、用材数量、色彩变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国插花在取材上,花、枝、叶、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绽的花 蕾、半开的花苞、盛开的花朵并用,以此来表现植物生命过程的 变化。

『捌』 传统东方式插花特点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创作理念与法则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和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这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她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玖』 简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东方人性情稳重内向、委婉含蓄,艺术境界寓意隐含,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插花的创创作理念与法则上,其特点与风格可以用真、善、美、圣这四个字来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酷爱自然、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美最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象,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这是中国国画和插花艺术的理论基础。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含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正如袁宏道在书中所论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这样,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审美,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和表现,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灵的感染力,这是传统东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传统的东方插花又被称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思想是以“善”为宗旨,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也以“善”为核心,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义,义必吉祥,如生活中人们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品格,取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脱俗。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衬托“玉堂富贵”,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三、艺术之“美”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和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这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四、“圣”洁之尊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创作亦是神圣的,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东方人采用写实、写意或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花卉的姿态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艺术美。她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过程。

『拾』 中国插花的风格

1.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插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插花作品是人们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花、枝、叶、果、根等为素材,经过巧妙的构思,遵循构图原理而创作出来的花卉艺术品。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结晶。因此。中国插花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人为地刻意造作,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中国插花自然多变、既有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给插花作者以极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一切以顺乎自然之理、合乎自然之态、饱含自然之情、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
2.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美的创设
中国插花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内发心源”是讲插花创作中要注入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要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以“景”写“神”,形神兼备。这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插花作品,不只外在的造型,优美动人;其内在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更传达出无限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使人们在欣赏了作品外在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并得到视觉的美感享受之后,进而步入美妙的意境之中,在作品内涵的广阔天地里遨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诠释作品,实际是参与了作品的再创作,与插花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从而产生“文己尽而意无穷”,“神似胜形似,无声胜有声”的感叹。所以中国插花讲究含蓄,认为“藏之愈深,其境愈大”,会加强与加深意境的感染力。这与西方插花豁然率直的风格是全然不同的。在意境美的创设中,作品的标题和花材的寓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3. 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形式
东方式插花作品的造型常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虽然有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或称平展式)、下垂式等四类基本构图形式,但是,没有不变的格式,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直,各得自然之妙趣,正像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中说的“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在这四个基本构图形式的基础上,构成变化万千的不对称式自然构图。这类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不受任何形式和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据环境布置和主题的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创作才能。这正是中国插花引人入胜、独树一帜的突出特色。
有人说,日本古典插花有严格而固定的构图形式,各流派有各自独有的构图形式,这是日本古典插花的重要特色。日本现代插花对形式则没有什么严格限制。
4. 线条造型,追求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多用木本花材
中国国画采用线条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在插花创作中,花枝就像绘画中的线条,以优美自然、姿态多变的花材勾勒出插花作品的轮廓和造型,这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花材线条的粗细、平斜、曲直、张弛、高下等变化和这些线条的组合,能表现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反映深厚的情感和诱人的意趣。可以展现人间百态;可以描绘自然万象,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可表现入神;自然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可展现在眼前,其表现力是无穷的!所以中国插花十分考究花材的选择,它不以量取胜,注重花材的姿态和质量。由于木本花材具有优美多变的姿态,易于人为加工成有画意的线条,水养寿命长,所以在东方插花中多见应用。常用于作品外形轮廓的构成,可欣赏到作品中花材个体的线条美。
5. 强调花材的寓意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热爱真、善、美的民族,寄情树木花草之风代代盛行,在爱花、赏花、育花、用花的过程中,对之产生深厚的感情。以花为伴,将花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知心朋友,相知甚深!流传下来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酷爱菊花的陶渊明;如退隐山林,妻梅鹤子的林和靖;苏东坡与牡丹结缘等。中国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根据树木花草的习性、形态、开花季节等,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以花喻人,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期盼,用自然之理推及社会之理和人生之理。如荷花,根生长在污泥里,花和叶却高高挺立水面之上,视为“出污泥而不染”,称之为“净友”,是清净圣洁、品格高尚的化身。常用于佛教用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称为“贵客”,是富有显贵、兴旺发达的象征。曾作为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梅花,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为特征,“零落成灰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称为“清客”,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特征。另有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根据开花习性或品格特征等,组合一起,赋予一定的寓意。如玉兰、海棠和牡丹组合一起,合称“玉堂富贵”;冬季开花或常绿的松、竹、梅组合一起,名为“岁寒三友”;品格高雅的梅花、兰花、竹、菊花组合一起,合称“四君子”;还有一种“谐音花”,以花材名称组合的谐音,构成吉祥的意义。如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组合一起,谐音名为“前程万里”,是提职宴会的佳品;柏枝、万年青、荷花、百合的组合,谐音名为“前程万里”,是新婚插花的良好花材组合等。这些为中国插花意境美的创设和发挥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6. 季节特色的表现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材在开花,经过人们一代代的追寻和遴选,每一个季节都确认了其代表性花材。如兰桃迎春、荷榴庇夏、菊桂护秋、梅竹斗寒。表现什么季节的主题,就要用那个季节的花材来创作,这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使作品富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即时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该季节的动人景象。相反,若表现某季节的主题,而使用其它季节的花材,就被认为是用错了。
7. 重视作品与环境的统一
插花作品是为美化环境服务的,东方式插花特别重视插花作品与环境的完美统一。讲究环境、音乐、诗、书、画、配件与插花作品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是追求多感官美感享受的高雅艺术。我们把环境陈设包括在整个插花创作的过程中,是插花创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进行插花创作时就要清楚陈设环境的具体情况,将它考虑在插花设计之中,作品完成后,陈设在设计好的环境中,必然会起到最好的艺术效果。达到插花创作的目的,这时,才算全面完成了插花作品创作的任务。

热点内容
小孩花卉 发布:2025-09-30 05:08:30 浏览:66
佳艺花坊 发布:2025-09-30 05:04:19 浏览:907
牡丹江到韩国机票价格 发布:2025-09-30 05:04:10 浏览:101
网王三月樱花 发布:2025-09-30 05:03:39 浏览:628
捏茶花 发布:2025-09-30 04:54:26 浏览:443
茶花大修 发布:2025-09-30 04:53:44 浏览:889
茶花女月季的缺点 发布:2025-09-30 04:43:51 浏览:771
玫瑰代码 发布:2025-09-30 04:43:51 浏览:569
离边的玫瑰 发布:2025-09-30 04:42:23 浏览:286
岳阳樱花园地图 发布:2025-09-30 04:30:08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