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纹样花瓶

花卉纹样花瓶

发布时间: 2022-04-18 03:39:57

① 中国的剪纸文化~!(急急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历史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寝,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金银花团花;菊花团花;八用形团花。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奁,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剪纸的表现方法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又分:

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剪纸的派别

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磁性剪纸

剪纸·蔚县剪纸
河北省蔚县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经刘老布等剪纸艺人共同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改革,部分纹用刻刀由单幅剪转变为成批刻,使蔚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人的带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走出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
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吉禽瑞兽等多方面的内容。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它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青睐。
在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艺坛上,蔚县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由表现形式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剪纸·中阳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辽宁省锦州市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但内容丰富,且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世代相承。在许多城乡地区,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产生出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目前,尚有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等十余家谱系仍在传承相续。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逝去,将后继乏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随时都可能走向衰亡。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对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实施保护。

剪纸·扬州剪纸
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
现代扬州剪纸的主要传承人为张金盛(艺名“老张三麻子”)和张永寿(艺名“小张三麻子”)父子俩。张永寿从艺七十多年,其剪纸已从实用性的花样转入富有装饰性的主题性创作,作品显现出写实、变化、概括、夸张的风格特点,总结有“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等剪纸要诀,为后辈剪纸艺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张永寿毕生创作了数千件作品,其中的《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艺术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1989年,张永寿先生逝世,其第三代传承人虽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功力和灵气都无法超越前代。到目前为止,扬州剪纸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扶持。

② 谁知道上面的花是什么花上面的图案有什么讲究寓意

上面的图案是“牡丹花”和几个“花瓶”,
牡丹花象征着花开富贵,花瓶象征着平平安安,合在一起为“富贵平安”。

③ 古代手帕花卉的含义

1、莲花

莲花属于睡莲科水生宿根植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分圣、 俗两个方面。佛教中的莲花与俗界不同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家乡盛植莲花 ,有多种类型 ,他与弟子以莲花为喻 ,用来解释佛教。所谓 “佛陀之净土 ,以莲花为所居” 指称佛国 ,并喻之为 “莲花藏界” ,赋予莲花以神圣的意义。佛经称 “莲经” ,佛座称 “莲台” 、“莲宇” ,袈裟称 “莲花衣” ,莲花形的佛龛称 “莲黹” 。佛教中所谓的 “莲花三喻” 者 ,以 “为莲故华” 、现莲” 、“华落莲成” 比喻佛教的发展与兴衰。因此 ,莲花成为佛教的一种标志 ,凡是佛教的建筑、 造像、壁画、 器物上 ,都有莲花的形象。在世俗人间 ,莲花成为人们欣赏、 采摘的对象 ,并被赋予文化的象征意义。 《本草纲目》 称莲花为 “花中君子” 。 《群芳谱》曰: “凡物先华而后实 ,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 ,万窃玲珑 ,亭亭物华 ,出于淤泥而不染 ,花中君子也。 ”周敦颐的 《爱莲说》 概括了莲花的姿容和品德。因而把莲花作为一种吉祥物 ,在中国传统的图案中被广泛应用。在刺绣的图案中 , “一路连科” 以莲花和鹭鸶象征仕途高升; “一品清廉” 以莲之高洁比喻为官清廉; “连年如意” 以莲花和如意草表示平安吉祥;“连生贵子” 以莲花和童子象征早生贵子、 多子多福;“花蝶戏荷” 、“鸳鸯戏莲” 、“双鱼戏莲” 、“因荷得偶” 等 ,以莲花与各种动物或自身产物喻示“福到吉祥” 、“五福捧“渔翁得利” 、“莲座” ,佛寺称“华开“蜻蜓荷花” 、爱情幸福、 婚姻美满。 “童子戏莲” 、蒂同心” 、“连年有余” 等 ,寓意多子多福、 男女好合、财富有余、 平安富贵。


2、牡丹

牡丹属于毛莨科灌木 ,被称为 “花中之王” ,又有“鹿韭” 、“鼠姑” 、“百两金” 、其独特的品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 ,成为一种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传统的图案中 ,牡丹多以大富贵的象征出现 ,单独或与动物、 植物、 文字、 几何形组合表意。 “富贵绵绵” 、“平安富贵” 、“富贵吉祥” 等纹样 ,以牡丹和牡丹与佛手、 花瓶、 几案、 几何形的组合 ,象征吉祥富贵、 平安如意。 “富贵长寿” 、“耄耋富贵” 等纹样 ,以牡丹与寿桃、 猫、 蝴蝶组合 ,寓意长寿、 富贵。 “白头富贵” 、戏牡丹” 、“花蝶牡丹” 等纹样 ,象征婚姻美满、 夫妻恩爱、 白头偕老。 “富贵花开” 、年” 、“满堂富贵” 、“富贵长春” 、爱情、 婚姻、 平安、 财富、 长寿等文化含义。


3、梅花

梅花为蔷薇科落叶乔木 ,果实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不仅可以生吃 ,还可制作成干果食品 ,有解热镇咳的功效。梅在中国已经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 ,发源于四川 ,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成为人们观赏的主要花种。古人认为梅花 “禀天质之至美 ,凌岁寒而独开” ,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象征了中国文人品格的最高理想。梅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古今文人雅士都喜欢栽培。梅花岁寒开花 ,寒梅报春 ,预兆吉祥喜庆。梅花分五瓣 ,象征五福 ,即快乐、 幸福、 长寿、 顺利与和平。民间刺绣图案中的 “岁寒三友” ,以梅、竹、 兰表示 ,象征友情长久 ; “兰梅争艳” 寓意才智竞比、 前途光明; “喜鹊登梅” 、到来 ,又喻高洁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 “红梅吐艳” 、“踏雪寻梅” 、“梅竹争艳” 、“梅竹迎春” 、等 ,象征美好春景 ,多用于结婚喜庆。


4、石榴

石榴属于石榴科落叶乔木 ,又名安石榴、 丹若、涂林、 金罂、 天浆 ,每年农历五月开花 ,时值夏季 ,人们便把石榴花与兰花、 蝴蝶花、 海棠花并称 “四季花” 。史称石榴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从安石带回 ,故称“安石榴” 。石榴的果实多子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中象征多子多福。在刺绣图案中 ,以石榴或与牡丹、蝙蝠等组成象征多子多福、 富贵吉祥的图案 ,有 “榴开百子” 、“多子多福” 等纹样。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李宏复

④ 纺织品美术设计的图案纹样

图案纹样的来源不外乎自然形象和几何原理纹样。纺织品图案内容主要有:①花、草、叶、果纹样,特别是花,从古到今应用最多。花的形美、色美、姿态美,一向被人们作为幸福的象征,因此牡丹、月季、菊花、莲花常被作为纺织品的图案,最富于装饰性。此外,用纺织品制做衣服须经裁剪,因而对图案造型又有倒和顺的要求,用花卉作题材影响尚小。②动物纹样,如龙凤、麒麟、狮、虎、孔雀、鸟类、家禽等纹样在古代织物上作为主题最为常见。龙凤图案应用在丝织被面上较多,以之作为吉庆的象征。现代的印花布也常用凤凰、孔雀、鹤、鹿等作为主题;儿童花布常以小狗、小猫、小鸟等作题材。这些动物图案多数与花、草、果、叶配合使用。③天文现象,如日、月、星、云纹、水纹、雪花等也是纹样的题材。云锦上采用大量的云纹,蜀锦上大量采用水纹,在印花布上采用雪花纹,且往往与其他纹样相配合。④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是以某些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吉祥如意的憧憬和追求。如以青松配仙鹤称为“松鹤长春”,表示延年益寿。以喜鹊立于梅花枝上称为“喜鹊登梅”,寓有喜上眉梢的意思。又如以两条鲤鱼连结在一只磬上,称为“双鱼吉庆”。蜜蜂与竹配合称为“丰衣足食”,等等。还有一种以莲花与枝叶连接,可以上下左右伸延组成图案,叫缠枝莲,也称宝相花,是传统的纹样。这些纹样应用在民间织物上较多。⑤以文物、生活用品、建筑物等组成的器物纹样,如花瓶、花篮、景泰蓝、扇子和亭台楼阁、车船飞机等都能作为图案题材。有一种传统的“暗八仙”图案,是用神话中“八仙”手中所执的宝物:扇子、宝剑、渔鼓、玉板、葫芦、洞箫、花篮、荷花代表“八仙”,在古代织锦中常常采用。⑥几何纹样,几何图案的变化丰富多彩,用途也很广泛,在纺织品上大量用作装饰。如中国传统的织锦图案中有不少是六角形、菱形、寿字形、回纹形等。一般运用点、线、面单独地或交叉地组成变化无穷的几何形状。有的以几何形作为地纹,中间辅以各种自然纹样,使几何图案更为变化多样。

⑤ 由粽子,杏子,花瓶中插有艾草、花卉,这样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什么寓意瓶中的花是什么花

粽叶艾草都是辟邪的,杏子有多子的寓意,上图啊!

⑥ 什么是花坛花卉

花是指高等植物繁殖后代的器官,卉是百草的总称。花卉一词,从字面上讲,就是开花的草版本植物。人们常说的花权卉,是指在花、叶、果等某些部位,或因其色彩艳美,或因其叶色斑斓,或因其果实奇特,或因其气味芳香,而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被人们通过一定技艺进行栽培及养护的植物。
不论是高等植物中的草本、亚灌木、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还是低等的蕨类植物,甚至观赏藻类等都可以包括在花卉的范围之中,其范围之广几乎与观赏植物近于等同。
近年来不少园艺专家指出,广义的花卉概念,是指凡是花、叶、果的形态和色彩、芳香能引起人们美感的植物,都包括在花卉之内,统称为观赏植物,并认为观赏植物这个名称比花卉一词更恰当。

⑦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为何会后来居上,它有何独特的魅力

元青花梅瓶在收藏界为何会后来居上,它有何独特的魅力?(五)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七)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⑧ 内部有龙凤图案的瓷瓶的相关资料

2002年秋,我去成都三星堆游玩。游玩完毕,就在展区外的小摊上闲转。有一家经营旧货的摊位,除了卖一些旅游纪念品之外,还卖一些文革时期的纪念章、语录之类的东西。我翻翻看并没有想买什么。摊主见我要走,就对我说: “您要瓷器吗?我这有一件好东西。”说着她从摊后的杂物堆里拿出了一个报纸包着的东西,挺神秘的把我拉到一边,说:“这是我从农村收来的。这个瓷瓶里有一条龙,一只凤。因为我不做瓷器生意,也不懂,所以您随

便给个价给您拿去得了。”

我仔细看了一下瓷瓶,这是一个淡青色瓷瓶,像观世音用的宝瓶形状,有一个可转动的底座,胎较薄,瓶面上有鹤及花卉的浅浮雕。最为奇特的是,从瓶口向里望去,透过外边透射到瓶内的光线,可以看到瓶壁上有一条蓝色的飞龙和一只飞凤图案,龙凤下面还有一圈赭红色的火苗状图案。瓶底座上有一个篆书“官”字(瓶高22cm,最大直径11cm)。我问摊主要多少钱,她说三十元。我对瓷器是一无所知,但是看到此瓶造型线条流畅,瓷胎较薄,工艺还算精细,特别是这个活动的底座,当初烧制上去一定挺不易的,再加上里面奇特的龙凤图案,更是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想既使这只瓶是假的,造假成这样也不容易,三十元也值了。所以我连价都没还,就说给我包上吧。摊主就又用报纸给我包上,塞给了我。

回到家里,拿出了自己的“宝瓶”又仔细观赏了一番,还在宝瓶里灌上水反复晃动把瓷瓶里面清洗了一番,坦白的说,我一直怀疑这龙凤图案是人用蓝色颜料画到瓷瓶上去的。但清洗过后,龙凤仍在,而且似乎更清晰了。但我也没有做更多的非分之想,摆在了家中的书柜上。有时朋友来了,偶尔给朋友讲讲这个“宝瓶”的来历,让他们看看瓶中的龙凤。妻买了鲜花,花瓶紧张了,也有时用它充当一下花瓶。

“宝瓶”在家已搁了几年了,常有朋友说你可以去找专家帮忙鉴定一下,或上一下电视台的鉴宝类的节目。但我总觉得这只瓷瓶来得太容易,买时的价钱又太低,总怕拿出去让人贻笑大方。但此瓶的奇特之处确实也是我心中的一个迷。

更让我吃惊的是,为写此篇文章,今天我透过台灯又仔细观察瓷瓶内部,发现不仅龙凤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我还惊讶的发现在瓶的内部有“内府”二字。了不得了!

今天将此瓶的照片及一些特征公布到网上,但遗憾的是因设备所限,瓶里的龙凤图案拍的不是很清晰,“内”字只拍了一半儿。有懂瓷器的朋友不妨先给我指点一二,也说不定我拣了个大漏,甚至收藏了了一件国宝呢。当然,若是个一文不值的东西,就全当给大家讲个笑话了。

见笑!见笑!

⑨ 中国传统花纹有哪些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⑩ 这个花瓶是什么时期的,图案有什么含义有收藏价值吗谢谢!

这是一件满地开窗粉彩牡丹花卉螭龙耳花口瓶,做工不错,釉色层次分明,釉质温润,彩绘很好,底足没看到,无论是官窑民窑瓷器均有收藏价值。谢谢

热点内容
牡丹品种视频 发布:2025-09-28 06:17:02 浏览:539
西丽的深港花卉中心 发布:2025-09-28 06:12:47 浏览:77
荷花开教程 发布:2025-09-28 06:12:08 浏览:658
插花花篮教程 发布:2025-09-28 05:55:48 浏览:677
064期正版四字梅花诗 发布:2025-09-28 05:33:23 浏览:687
什么花语直接 发布:2025-09-28 05:32:46 浏览:494
安宁樱花 发布:2025-09-28 05:30:50 浏览:464
形容樱花的优美句子 发布:2025-09-28 05:27:50 浏览:702
金镶玉玫瑰图片大全 发布:2025-09-28 05:27:17 浏览:18
像棕树的盆栽 发布:2025-09-28 05:19:43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