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兵花卉
1. 东江的东江开镇
天启二年八月,东江开镇,地盘包括皮岛等一系列的海上岛屿,陆上则借有朝鲜的铁山和义州的大片耕地。
既然说开镇,就要谈谈怎么该开法。让我们具体的一项项的来看吧:
首先,地盘从哪来?毛粉自豪吧,没有毛文龙逃到朝鲜祸水东引,也就没有“寒朝鲜之胆”,不把朝鲜吓怕,朝鲜也不会献出皮岛,还划借出义州和铁山的大片耕地。从这一点上来说,皮岛是毛文龙赖来的,我相信毛毛虫粉们不会反对吧?
第二,人从哪来?石景山断臂一口咬定,毛文龙身边带了万人,前面指出过,这是一个两头找抽的说法。而且可惜的是清方和朝鲜的史料都一致指出“仅以身免”这个毛文龙实际已经呈裸奔状态的事实。
那么人从哪来呢?分两部分。第一,是毛文龙在开镇以后自己募集的辽东难民。辽东的难民很多,但能将兵变民和民变兵的戏法玩到毛粉的境界,也算是少有,以后再讲。
“(天启二年十月) 辽东南路行监军道梁之垣题:‘今毛文龙新旧辽兵虽号四千,多赤身徒手之残疲。王绍勋等船兵未及三千,皆柔脆无用之水卒。自立且难,何以庇民而鼓其向化?无论东山拒贼之豪杰,已化为刀头之鬼!’ ”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另外一部分呢,则是朝廷出的。
“(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部议以闽兵三千过海,宜催之速来,淮兵八千已至登莱,并贾祥所领浙兵三千一百,同闽兵俱当速发,为文龙用。又多运米豆布疋以为军饷,衣装之资庶足从彼制。奴不敢窥关,而关上守备益易修矣。上是其议”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昨登莱巡抚袁可立有甚言粮饷之无处,海道之艰危,五千淮兵之渡海者率飘泊于各岛,未有一到。而文龙有亦云,必得兵四万而后可以有为。”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天启三年四月初八)登莱巡抚袁可立具疏为请,且言各岛守冻淮兵已报,开洋、三山岛未发之众亦已陆续登舟,总兵沈有容统率精锐于三月十二日出海,舳舻相接,奴酋胆寒。但恐粮糈匮乏,兵难用命。乞敕该部及山东布政司将应用钱粮速行给发。上命兵部知之,仍谕海上传报情节虚实不得发抄。 兵部尚书董汉儒上言:“奴谋叵测,总该在该镇密侦探防奸宄,若能得彼中真消息,暗结辽人之义勇者为我内应,一举歼奴足称奇绩。若犹未也,或且广屯种以足食,厚抚恤以附众,相机观变,务出万全。不然实著既疎,虚声未可长恃也,愿抚臣(袁可立)与该镇(毛文龙、沈有容)熟思之,”上从部议。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
而朝廷为了给毛文龙的东江调兵,是很下了本钱的。
“先是,经略王在晋、津抚毕自严各请以闽兵、淮兵渡海接济毛文龙,兵部覆议言:‘ 闽兵原议防津,故仅给安家银六两,兹欲令渡海,各宜补四两,以足十两之数,仍照例各钦赏一两。’”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
为了给东江调兵增援,三千闽兵的前期花费就要一万五千两。一万六千的朝廷援兵加毛文龙自己的四千的难民兵,合计两万,和后来的“毛文龙海上兵二万名”的奏报正好相符。
我们不得不惊叹毛粉的大胆。朝廷出了一万六千的兵,而且是战斗力远超毛文龙募集的难民军的正规军,毛文龙自己也不敢贪这份功劳。可怜虽然朝廷出的是主力,却被毛粉一口吞没,统统变成了毛文龙自己“创造”的。
第三,器械钱粮。
1,钱,这个毛文龙不断伸手向朝廷要的东西,却通通被毛毛虫粉无视。因为东江开镇第一年是不发饷的,所以无耻的毛毛虫粉就大肆宣扬,说东江一年就只有五万军饷。而事实呢?
“乙亥,太学士叶向高等题:‘西虏抚赏之费,部中无此旧额,故臣承宗以发帑为请。此外最急者,如毛文龙招募辽兵,须饷三十万,蒙给帑银十万,而前银已尽。’”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登州通判王一宁奉,委领海兵三千,饷金五万,渡海接济毛文龙。”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第一年前后最少说也发了十八万,还有没算进去的,后面再讲。天启帝如果知道今天的毛毛虫粉可以无耻的把自己发的内帑完全吞没成毛文龙“自力更生”,只怕要气的在地下再杀毛毛虫一回。
2,粮草器械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经略辽东王在晋以毛文龙孤悬海外,宜速接济,疏言:‘海上孤臣,潜师久住,当发
饷遣兵,以资犄角。闽兵三千,皆习于惊涛骇浪之中,当速遣渡海接□毛文龙。再于登津
发粮二十万,豆十万,买布三万疋随东江,庶可以壮声援,而潜捣巢。’疏下部议。”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之二十三》
“(天启二年十二月)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以地震再儆疏陈修备实事:一设将领,谓登莱之皇城岛两游击及成山威海等处俱系紧关冲要,宜添设钦依以重事权;一定边饷,谓登莱水陆分防以二万兵为额,每兵月饷一两五钱,岁计费饷银三十六万,马料操赏修船诸费不下数万,新饷四十万留用尚存见少。又请修战舰、备器械、预筹毛帅之接济、严诘辽人之渡海。疏下该部。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
“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给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又言:‘天寒冰结,奴必驾祸江东,乞速发川浙精兵四万以图恢复。’上以文龙立功海外,忠勇可嘉,所奏即令部覆管运各官,从优叙录。”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东江开镇,朝廷出了多少力。朝鲜起码还出了皮岛和耕地,而毛文龙呢?四千难民兵吗?如果没有他的四千难民兵的话,一万六千朝廷正规军就支撑不出东江了?要我说,没毛文龙还可以少了四千的冒领军饷的。可以说下一个结论,东江完全是朝廷开起来的。我不知道毛粉的良心究竟在哪里,居然可以贪天功为毛文龙所有,硬生生的YY出一个毛文龙自力更生开创东江的神话。
而东江军的战斗力,也是十分低劣,而他们的首领毛文龙人品更加低劣。
2. 南京叫金陵,以前的南唐朝在此,想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在南京地区设立的一个府,是南京在南唐、北宋、清朝时期的名称,治所在江宁县和上元县。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在金陵建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江宁府是南唐的国都,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溧阳县、句容县、广德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六合县、铜陵县、青阳县等县。
北宋时期,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升州为江宁府。江宁府是江南东路的首府,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南京),传三世三帝,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1] 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2] 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3] 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58年李璟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4] 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灭亡。[5-6] 南唐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对后世宋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唐与南唐名义上复辟并延续了由陇西李氏开创的大唐帝国。公元974年9月,北宋派兵攻打南唐,并于次年11月攻破其首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南唐由此宣告灭亡,大唐皇祚彻底终结。
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等县。
3. 阮元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
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
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
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
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
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
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
”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参考译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皇上召见阮元,让他回答有着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对”结束后)皇上高兴地说:“想不到朕八十岁以后又得到一个人才。”
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
(当时)海盗袭扰浙江沿海已经很多年,并且与沿海土匪相互勾结成为祸患。
阮元征求、收集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
嘉庆五年夏天,海寇大举袭扰,阮元赶赴台州督军征剿,请求(朝廷)让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统一指挥三个镇的水师,同时调遣广东、福建的军队联合剿匪,浙江沿海一带的洋面慢慢变得清静。
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守孝。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
阮元先后两次治理浙江,有很多德政,(其中)平定海寇的功绩尤其突出。
当年阮元在宁波督师征剿盗匪时,上奏朝廷请求由浙江学政刘凤诰代替他担任浙江乡试的监临(“监临”负责乡试监察工作,一般由主要官员担任)一职,(乡试时)发生了串联舞弊的事件,阮元被谏官弹劾,进行派使臣来调查审讯,从实了案情,皇上下诏斥责阮元徇私包庇,剥夺了阮元的职务,让他改任编修,在文颖馆(“文颖馆”指朝廷编纂馆。乾隆下令编《皇清文颖》,嘉庆下令编《续皇清文颖》,故名)参与相关工作。
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嘉庆二十二年,调任湖广总督。
(在他任湖广总督的)前一年,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礼起来。
阮元(到任后)扩建大黄滘、大虎山两处炮台,分别派兵把守。他连续上疏陈述要提前防备外国人引发的祸患,主要内容为:“英吉利依仗国力强大桀骜不驯,其本性又贪图利益。应当用威力镇住他们,不能完全用恩德来安抚。
他们的舰船坚固,大炮厉害,在作战技能方面擅长海战而不善于在陆地作战。按惯例外国的货船是不许擅自进入内海的,如果违反例行的禁令,我们就应该随机应变,适当加以惩戒。各国也会知道是他们违反了我国的禁令,不是我国轻率地挑起事端。
一直到阮元任职结束,外国的兵船没敢来。道光六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云南盐政久已衰敝,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弹劾罢免了贪污的官吏,全力杜绝盐政的漏洞和走私,(各地)盐井产量衰减和丰产情况不等,官府就出面进行调剂补充,过了一年税收除了上交的还有盈余,酌情调拨为边防费用。
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僳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抵御外土人的袭扰,就用盈余的盐税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逐年增加。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
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皇上下诏给以高度评价和优厚抚恤,谥号文达。
(3)闽兵花卉扩展阅读
《阮元传》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和全面评价阮元一生的专著。作者王章涛致力于阮元研究,撰有《阮元年谱》(一百万字)。今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演绎成《阮元传》,填补了这门空白。
《阮元传》虽是“一人之史”,但传 主历乾嘉道三朝,是“乾嘉学派”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师友交往频繁、学术交流甚多,从政涉及面广,所以此书能显示出有关的人物、事件、学术,以至时代背景的概况,使其具有史料价值。
阮元被誉为“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宦迹遍天下,曾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两湖、两广、云贵总督。
所到之处,启迪学风,勤政爱民。雪泥鸿爪,以详赡的考证资料为依据,论人论事信实可靠,不失为文史、方志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作者:王章涛1944年生,江苏扬州人。致力于清代学术史、园林史、书画史研究三十余年。现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扬州市民俗学会理事。扬州学术旅游学会副会长、扬州学派研究会理事。扬州市史学研究会会员。扬州市儒商学会会员。
有专著《阮元传》、《阮元评传》、《阮元年谱》行世,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影响颇深。另有论文三十余篇,四十余万字。
主要研究课题:
1、清代扬州文献学综论
2、清代淮扬地区的民俗与经济。
3、焦循学术评议。
4、凌廷堪学术评议。
5、扬州学派研究。
成果:
1、《阮元传》黄山书社出版。1994年10月版。1997年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1994-1995年度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奖。
2、《阮元年谱》黄山书社出版。2003年3月版。国家赞助出版学术著作。
3、《阮元评传》即将出版。
参考资料来自:网络-《阮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