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圆弧形
1. 花饰图案在设计与生活应用中的发展历史与重要性.
花饰应该只针对于一些装饰品或者一些家具或一些建筑.它应该是狭义的花饰. 而花式的面就相对比较广义.包含了花饰的内容而且还有别的意义.比如什么花式篮球等等...
1.埃及、希腊、罗马家具 首次记载制造家具的是埃及人。古埃及人较矮(人均约1.52m),并有蹲坐的习惯,因此座椅较低。
(1)古埃及(公元前3100~前311年)家具特征:由直线组成,直线占优势;动物腿脚(双腿静止时的自然姿势,放在圆柱形支座上)椅和床(延长的椅子),矮的方形或长方形靠背和宽低的座面,侧面成内凹或曲线形;采用几何或螺旋形植物图案装饰,用贵重的涂层和各种材料镶嵌;用色鲜明、富有象征性;凳和椅是家具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为数众多的柜于用作储藏衣被、亚麻织物。 埃及家具对英国摄政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及法国帝国时期影响显著。
(2)古希腊(公元前650~前30年)人生活节俭,家具简单朴素,比例优美,装饰简朴,但已有丰富的织物装饰,其中著名的“克利奈”椅(Klisn1os),是最早的形式,有曲面靠背,前后腿呈“八”字形弯曲,凳子是普通的,长方形三腿桌是典型的,床长而直,通常较高,且需要脚凳。
在古希腊书中已提到在木材上打蜡,关于木材的干燥和表面装饰等情况,和埃及有同样高的质量。 19世纪未,希腊文艺复兴运动十分活跃,一些古典的装饰图案,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例子中看到。
(3)我们对古罗马(公元前753~公元365年)的家具知识来自壁画、雕刻和拉丁文中偶然有关家具的记载、而罗马家庭的家具片段,保存在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的遗址中。
古罗马家具设计是希腊式样的变体,家具厚重,装饰复杂、精细,采用镶嵌与雕刻,旋车盘腿脚、动物足、狮身人面及带有翅膀的鹰头狮身的怪兽,桌于作为陈列或用餐,腿脚有小的支撑,椅背为凹面板;在家具中结合了建筑特征,采用了建筑处理手法,三腿桌和基座很普遍,使用珍贵的织物和垫层。
2.中世纪(1~15世纪)高直和文艺复兴时期(800~1150年)的家具在中世纪,西欧处于动乱时期,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社会的家具也随之消失。中世纪富人住在装饰贫乏的城堡中,家具不足,在骚乱时期少有幸存者。拜占庭时期(323~1453年),除富有者精心制作的嵌金和象牙的椅子外,家具类型也不多。
(1)高直时期(l150~1500年)家具特征:采用哥特式建筑形式和厚墙的细部设计,采用建筑的装饰主题,如拱、花窗格、四叶式(建筑)、布卷褶皱、雕刻品和镂雕,柜子和座位部件为镶板结构,柜子既作储藏又用作座位。
(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400~1650年),为了适应社会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家具靠墙布置,并沿墙布置了半身雕像、绘画、装饰品等,强调水平线,使墙面形成构图的中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的特征是:普遍采用直线式,以古典浮雕图案为特征,许多家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装垫子,家具部件多样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丝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节约使用木材,大型图案的丝织品用作椅座等的装饰。
(3)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年)的家具许多是原始的,特征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结构简单,缺乏运用建筑细部的装饰,有铁支撑和支架,钉头处显露,家具体形大,富有男性的阳刚气,色彩鲜明(经常掩饰低级工艺),用压印图案或简单的皮革装饰(座椅),采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图案包括短的凿纹、几何形图案,腿脚是“八”字形式倾斜的,采用铁和银的玫瑰花饰、星状装饰以及贝壳作为装饰。
(4)法国文艺复兴时期(1485~1643年)的家具的特征:厚重。轮廓鲜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制成,在后期出现乌木饰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状、螺旋形或栏杆柱形的腿,带有小圆面包形或荷兰式漩涡饰的脚,使用上色木的镶嵌细工、玳瑁壳、镀金金属、珍珠母、象牙,家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产的科尔多瓦皮革、天鹅绒、针绣花边、锦缎及流苏等装饰物装饰,装饰图案有橄榄树枝叶、月桂树叶、打成漩涡叶箔、阿拉伯式图案、玫瑰花饰、漩涡花饰、圆雕饰,贝壳,怪物。鹰头狮身带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状的人物图案,女人像柱,家具连接处被隐蔽起来。
3.巴洛克时期(1643~1700年)
(1)法国巴洛克风格亦称法国路易十四风格,其家具特征为:雄伟、带有夸张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致优美重于舒适,虽然用了垫子,采用直线和一些圆弧形曲线相结合和矩形、对称结构的特征,采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欧锻和梨木,嵌用斑木、鹅掌锹木等,家具下部有斜撑,结构牢固,直到后期才取消横档;既有雕刻和镶嵌细工,又有镀金或部分镀金或银、镶嵌、涂漆、绘画,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原为直腿变为曲线腿,桌面为大理石和嵌石细工,高靠背椅,靠墙布置的带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撑的蜗形腿狭台;装饰图案包括嵌有宝石的旭日形饰针,围绕头部有射线,在卵形内双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线,海豚、人面狮身、狮头和爪,公羊头或龟、橄榄叶、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榈和睡莲叶不规则分散布置及人类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国安尼皇后式(1702~1714年):家具轻巧优美,做工优良,无强劲线条,并考虑人体尺度,形状适合人体。椅背、腿、座面边缘均为曲线,装有舒适的软垫,用法国、意大利有着美丽木纹的胡桃木作饰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榉、紫杉、果木等。
4.洛可可时期(1730~1760年)
(1)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特征:家具是娇柔和雅致的,符合人体尺度,重点放在曲线上,特别是家具的腿,无横档,家具比较轻巧,因此容易移动;核桃木、红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制品和麦杆;华丽装饰包括雕刻、镶嵌、镀金物、油漆、彩饰、镀金。初期有许多新家具引进或大量制造,采用色彩柔和的织物装饰家具,图案包括不对称的断开的曲线、花,扭曲的漩涡饰、贝壳、中国装饰艺术风格、乐器(小提琴、角制号角、鼓)、爱的标志(持弓剑的丘比特)、花环、牧羊人的场面、战利品饰(战役象征的装饰布置)、花和动物。
(2)英国乔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为浓厚的巴洛克风格, 1730年后洛可可风格开始大众化,主要装饰有细雕刻,镶嵌装饰品、镀金石膏。装饰图案有狮头、假面、鹰头和展开的翅膀、贝壳、希腊神面具、建筑柱头、裂开的山墙等。
直到1750年油漆家具才普及,乔治后期,广泛使用直线和直线形家具,小尺度,优美的装饰线条,逐渐变细的直腿,不用横档,有些家具构件过于纤细。
5.新古典主义(1760~1789年)
(1)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的家具特征:古典影响占统治地位,家具更轻、更女性化和细软,考虑人体舒适的尺度,对称设计,带有直线和几何形式,大多为喷漆的家具,橱柜和五斗柜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环饰有四周框架图案,座椅上装座垫,直线腿,向下部逐渐变细,箭袋形或细长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圆雕饰,顶点用青铜制,金属镶嵌是有节制的,镶嵌细工及镀金等装潢都很精美雅致,装饰图案源于希腊。
(2)法国帝政时期(1804~1815年):家具带有刚健曲线和雄伟的比例,体量厚重,装饰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铜支座,镶嵌宝石、银、浅浮雕、镀金,广泛使用漩涡式曲线以及少量的装饰线条,家具外观对称统一,采用暗销的胶粘结构。1810年前一直使用红木,后采用橡木、山毛榉、枫木、柠檬木等。
(3)英国摄政时期(18ll~1830年):设计的舒适为主要标准,形式、线条、结构、表面装饰都很简单,许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红木、黑、黄檀为主要木材。装饰包括小雕刻、小凸线、雕镂合金、黄铜嵌带、狮足,采用小脚轮,柜门上采用金属线格。
6.维多利亚时期(1830~1901年)
是19世纪混乱风格的代表,不加区别地综合历史上的家具形式。图案花纹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艺复兴、东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杂。设计趋于退化。1880年后,家具由机器制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金属管材、铸铁、弯曲木、层压木板。椅子装有螺旋弹簧,装饰包括镶嵌、油漆、镀金、雕刻等。采用红木、橡木,青龙木、乌木等。构件厚重,家具有舒适的曲线及圆角。
2. 白边小圆叶植物有哪些
1、棕竹:棕榈科棕竹属;观赏:棕竹株丛繁茂,掌状小叶排列有,,叶片深绿而光亮,茎杆细而有节,形似小竹; 用途妙用:可长期在事室内光线明亮出摆放,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南方多在风景区、庭院等处丛植或孤植。北方多盆栽,大型盆栽可摆放在会议室、宾馆门口两侧或大厅内;小型分株可摆放在客厅、走廊等处。棕竹的茎杆坚韧而富有弹性,是制作手杖的优质木材,经济价值很高;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潮湿、半阴和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冬季最低温度 不能低于4℃。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和排水良好的肥沃酸性土壤中。 养护管理:春季生长前栽植或翻盆换土。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栽植前在盆底反几片蹄片或施少量基肥则更好。生长期间盆土要湿润并经常喷施叶面肥。秋末控制浇水,停止追肥。
2、王棕:棕榈科王棕属; 观赏:羽状复叶大而浓绿,干径圆柱形,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变粗,基部常呈葫芦状,植株高大,观赏性强。 用途妙用:在南方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北方多盆栽,摆放与宾馆、会议室、客厅等处。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阴,怕强光暴晒。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左右,冬季应保持在 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5℃。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湿润几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 养护管理:4~5月或8~10栽植换土。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栽植前可先在盆底施入腐熟的饼肥或其他有机肥做基肥。生长期4~5月或8~10栽植换土。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栽植前可先在盆底施入腐熟的饼肥或其他有机肥做基肥。生长期每月施2~3次稀薄肥,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还需要向叶面喷水。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还需要向叶面喷水。冬季停止施肥,浇水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并摆放与室内明亮处。夏季要遮阴或放疏阴处。
3、散尾葵: 棕榈科散尾葵属; 观赏:茎杆光滑直立,呈圆筒状,叶痕明显,呈环纹状,颇具竹子的风韵。羽状小叶及叶柄稍弯曲,亮绿色,叶柄和茎杆金黄色,基部分枝较多,呈丛状。 用途及妙用:是优良的盆栽观叶植物,小型盆栽长用来布置客厅、书房、卧室等;大型可摆放与宾馆、商厦、车站的等公共场所,展现出生机蓬勃、典雅豪华的风姿。南方还可以与其他高大棕榈类风景树配置,呈现出一派热带自然风光。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高湿,半阴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左右,冬季应保持在8℃左右,最低不能低于5℃。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湿润几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 养护管理:3~4栽植换土。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高温需要经常喷水,但切忌积水,以防烂根;4~5月或8~10栽植换土。盆土采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栽植前可先在盆底施入腐熟的饼肥或其他有机肥做基肥。生长期每月施2~3次稀薄肥。盆土湿润,夏季还需要向叶面喷水。生长期每月施2~3次稀薄肥。冬季放入温室向阳处,并经常保持夏季要遮阴或放疏阴处。
4、酒瓶椰子:棕榈科酒瓶椰子属。 观赏:常绿乔木。茎杆圆柱形,基部较细,中部膨大,近冠处又收缩如瓶颈。淡绿色的羽状复叶簇生与茎顶。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观赏棕榈,它形如酒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用途及妙用:一年四季均可观叶。观花期为8月。盆栽可摆放在会议室、宾馆、大型商场,也可孤植与草坪或庭院中央。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热带气候环境,怕寒冷、怕涝、耐盐碱、生长慢、怕霜冻,冬季应需在10℃以上越冬,适宜向阳或半阴环境,以排水良好、湿润、肥沃、富含腐质的土壤或沙壤土为好。
5.金边富贵竹(DracaenaSanderlana)是百合科,龙血树属的一种。 观赏点:常绿小乔木,株形矮小,直立生长,没有分枝。叶上白色、淡黄色、银灰色的条纹与金黄叶缘相映,淡雅、清秀。 用途妙用:适合于中小型盆栽或花瓶水养,点缀厅堂居室,给人以吉祥、富贵的感觉。 生态习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在室内的任何地方都可摆放。对光照适应范围广;生长适温为20℃—25℃,最低越冬温度为5℃;水份掌握适中即可,夏季空气干燥,可每日喷水于叶面以增加空气湿度,秋天以后,减少浇水;基质要求排水良好。 养护要点: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高散射光下生长,所以5-9月,要避免烈日直射,曝晒或干燥都影响生长,会使叶面粗糙,锦少光泽,故平时要维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以保持环境有较高的湿度,5-9月,每月要施全2-3次次豆饼肥水。
6. 金边风梨:凤梨属为凤梨的一个变种,; 观赏点:其叶片剑形,呈莲座状排列,其叶片中间绿,两边呈金黄色,缘有锐利锯齿,苗期叶还带粉红色晕,很美观,观赏价值很高.其花茎直立,总状花序;红色,果熟时还有很浓郁的香味。它那艳丽的叶片,常年都富有逗人喜爱的图案,是室内盆栽的上品。 生态习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好阳光,较耐旱,不甚耐寒,对土壤没有很高的要求,在排水良好的肥活园土中就可以旺盛池生长。 用途妙用:摆放与客厅,书房,会议室等,且能在夜间净化空气。 养护要点:生性强健;易栽培,它除7-9月盛暑期间宜放半阴处外,其它时间都应有充足的光照。应尽量放在窗户附近、这样可使逗人喜爱的叶色鲜艳持久。若光照不足或施用氮肥太多,不但会使叶片徒长变窄,而且还会使金黄叶片的边缘变在黄绿色,失去原有明快的特色,降低观赏价值。浇水要间干间湿,经常保持盆土稍微湿润,稍干也无妨。每次浇水应在盆土较于时进行,同时在叶中心筒部灌些水,气温超过30度时,还应向花盆周围喷水降温。5-10月生长期内,每月要施饼水肥2次,适当增施磷、钾肥,有促进叶色艳丽的效果。冬季要适当扣水,让土壤稍潮润就行,气温宜保持在5℃以上,中午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喷水增湿降温。
7.金琥:仙人掌科、金琥属; 观赏点:密生黄色硬刺,球顶部密生金黄色的绵毛;花黄色,顶生于绵毛丛中,中等大小,非常美丽壮观; 生态习性:金琥性喜阳光充足,多喜肥沃、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夏季高温炎热期应适当蔽荫,以防球体被强光灼伤。 用途妙用:可置于客厅,书房 等,其抗紫外线辐射能力特别强。在计算机旁放置一二盆仙人掌,可以帮助人体尽量少地吸收计算机所释放出的辐射。 养护要点: 金琥喜含石灰质的沙壤土,可用等量的粗沙、壤土、腐叶土及少量陈墙灰混合配制。每年应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和剪除老根。3月中旬将球从盆中取出,剪除老根,勿伤主根。剪好后,把坏放在通风处晾4~5天,使剪口风干;翻盆使用的新培养土,宜用发酵后的畜、禽粪肥作基肥,加入煤灰、草木灰及少量动物骨粉等混合拌匀;盆要用阳光晒、蒸煮和喷药等办法进行清毒处理,以防烂球。夏季宜半荫,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中午前后应遮荫,避免强阳光灼伤球体。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可将它置于阳光下,促使多育花蕾,并可避免过分遮荫,球体变长而降低观赏价值。越冬温度保持8~10℃,并保持盆土干。
8. 吊兰:百合科吊兰属; 观赏点:株形丛生,叶长且呈圆弧形,柔细美丽,细长而悬挂的茎落地可成幼小植株,恍如流泉,飘逸浪漫;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它适应性强,较耐旱,不甚耐寒。不择土壤,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佳。对光线要求不严,一般适宜在中等光线条件下生长,亦耐弱光。生长适温为15—25℃,越冬温度为5℃。 用途妙用:仅形态似兰、四季鲜绿,而且具备强大的吸污本领。“家种吊兰,污鬼胆寒”。可吸收苯、三氯乙烯、甲醛等。全株可入药,具有养阴清热、润费止咳、活血祛淤之功效。 养护要点:吊兰宜盆大株少,喜排水、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如中等大的花盆种2~3株为宜。株数过多,水分需要也多,如盆小土壤含水量供应不足,也易叶片枯萎。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园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并加少量基肥作为基质。适宜排水良好而又肥沃的沙质土壤,不耐寒。
9. 芦荟:百合科芦荟属; 观赏点: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得人们的喜爱。 生态习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光,耐旱,忌积水,怕寒冷,当气温隐至0℃时即南遭寒害。对土壤要求不严,种在旱、瘠土壤上叶瘦色黄,在漫漫肥沃土壤中叶片肥厚浓绿。用途妙用:杀菌作用,抗炎作用,湿润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等药理作用,且还具有清除甲醛的功效。可置于客厅,书房,大厅等: 养护要点: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5℃,湿度为45—5%。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
10:万年青:百合科万年青属; 观赏点: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根状茎较粗短,节处有须根。叶基部丛生,矩圆披针形,革质有光泽。穗状花序顶生,花小而密集,花被球状钟形,白绿色; 生态习性:喜高温、高湿、半荫或蔽荫环境。不耐寒,忌强光直射,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用途妙用;盆栽观赏。适宜点缀客厅、书房。幼株小盆栽,可置于案头、窗台观赏。中型盆栽可放在客厅墙角、沙发边作为装饰,令室内充满自然生机。 养护要点:耐半阴,忌日光过分强烈,但光线过暗,也会导致叶片褪色。3-8月生长期要多浇水。夏季需经常洒水,增加环境湿度。喜高温,不耐寒,生长适温20-30℃。最低越冬温度在12℃以上。要求疏松、肥沃、排水好的土壤。生长期每月施氮肥,促其迅速长大,3-8月每两周施1次肥水。秋后减少施肥。
11. 发财树:木棉科、瓜栗属(中美木棉属)观叶植物。 观赏点:发财树树姿幽雅,色彩鲜艳,除编辫造型外,还可通过嫁接进行鹿、狗、海狮、游龙等动物造型。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壤排水性能好,生长适温中等即可。发财树对光照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强光下,还是在弱光的房间内,都能较好适应。 用途妙用:可用于各大宾馆、饭店、商场及家庭等场所的室内绿化装饰,气派非凡,且象征吉利发财、清新秀美。 养护要点:可单植也可丛植。生长期充分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偏干,保持空气湿度;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冬季少浇水,嫉多浇水,否则易烂根。
12.绿萝 科属天南星科。 观赏点:绿萝是非常优良的室内装饰植物之一,攀藤观叶花卉。萝茎细软,叶片娇秀。 用途及妙用:既可作图腾柱栽培,让其攀援生长,用来布置墙角或书桌茶几的一角;也可作悬垂装饰,用于布置墙面窗台阳台等处。可以去除甲醛、 苯、 一氧化碳、 尼古丁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潮湿环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养护要点:盆栽绿萝应选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腐叶土,以偏酸性为好。绿萝极耐阴,在室内向阳处即可四季摆放,在光线较暗的室内,应每半月移至光线强的环境中恢复一段时间,否则易使节间增长,叶片变小。绿萝喜湿热的环境,越冬温度不应低于15℃,盆土要保持湿润,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气生根的生长。旺盛生长期可每月浇一遍液肥。长期在室内观赏的植株,其茎干基部的叶片容易脱落,降低观赏价值,可在气温转暖的5、6月份,结合扦插进行修剪更新,促使基部茎干萌发新芽。
13.蓬莱松: 百合科天门冬属; 观赏点:枝干直立坚挺,有无数丛生枝,多分枝,灰白色,叶状体扁线形,丛生,呈球形,墨绿色,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用途及妙用:盆栽生机勃勃,富有绿意,适合在书房、客厅、窗台等处。布置景点,无论是成片摆放或作镶边,都栩栩如生,协调一致。蓬莱松也是良好的插花材料。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干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长适温为20~30℃。喜富含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养护要点:春季栽植或翻盆换土。盆土采用等量混合的腐叶土、园土和河砂。春夏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能积水以免烂根,没月施液肥1~2次。炎热夏季要注意遮阴,冬季需放入室内,温度保持在3℃以上。生长期随时剪除枯枝黄
14.彩叶草: 唇形科彩叶草属; 观赏点:彩叶草的叶片色彩丰富而艳丽,五颜六色,美丽无比。 用途及妙用:彩叶草是室内绿化的佳品,也是布置花坛、广场的理想绿化材料。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耐寒力弱,怕阳光直射,但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夏季高温时适当遮阴,在室内应放在光线明亮处,生长适温为25℃,冬季为15℃左右,最低温不低于10℃。要求疏松、肥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微酸性土壤。 养护要点:春季栽植和换土。盆栽土壤用腐叶土、园土和砂土混制而成,盆底增施有机肥。生长期要经常向叶面喷水,但不要过量以免植株徒长,保持盆土湿润即可。追肥一磷肥为主,每月1次。为保持叶色鲜艳,不仅要有充足的散射光照,还应对小苗摘心,促其分枝,可培养成圆头形或圆锥形,并及时摘除花茎,只留枝叶,促使叶色更加鲜艳。
15. 变叶木: 大戟科变叶木属; 观赏点:常绿灌木,单叶互生,叶面绿色、淡绿色、紫色,散布着黄色、红色斑块或斑点,其叶形态各异,而且叶色丰富艳丽,是自然界中叶形、叶色、叶斑变化最多的观叶植物。 用途及妙用;变叶木是观叶植物中姿色最美的种类之一,既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又是优美的园林绿化树种。变叶木是著名的观叶植物。南方可庭院内丛植或作绿篱。盆栽可点缀客厅、会场。叶片常用做切花材料。全株可入药,叶片有微毒,可外敷治疗痈疮红肿;蒴果具有清热理肺的疗效。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多湿的气候,不耐寒,不耐阴,喜阳光,不耐霜寒,生长适温为20~30℃,冬季温度不能低于10℃。适宜生长在肥沃、保水性好的土壤中。 养护要点:生长期栽植或上盆均能成活,盆上用黏质土、腐叶土和腐熟厩肥混合而成。生长期要求水分充足,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同时每月施2~3次稀薄的液肥,冬季应减少浇水,停止施肥。每年换盆是可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剪去枯病枝、过密枝,并打顶以扩大冠幅。
16. 果子蔓: 凤梨科果子蔓属; 观赏点:叶片翠绿光亮,管状苞片深红色或橘红色,色彩艳丽。 用途及妙用:果子蔓叶片翠绿光亮,终年常绿,花梗挺拔,苞片深红色或橘红色,艳丽夺目且观赏期长,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观叶植物。果子蔓还可做大型插花和花展的装饰材料.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喜散射光,忌烈日曝晒。生长适温为16~20℃,冬季应放入温室或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在16℃以上,最低不能低于8℃。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养护要点:春季栽植或翻盆换土。每1~2年换盆1次。盆土采用腐叶土、泥炭土和少量河砂混合而成。生长期应经常浇水。和向叶面喷水,保持盆土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莲座状叶筒内不可缺水,并定期换清水,以保持叶筒内水的新鲜。生长期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并增施1~2次磷钾肥。冬季严格控制肥水。春、夏、秋三季要避免阳光直射。每年换盆时及时剪除萌蘖芽。
17.虎耳草: 虎耳草科虎耳草属; 观赏点;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细长的匍匐茎,叶呈肾圆形,绿色中带白色条状脉,色形美丽,是极好的室内盆栽垂挂观赏品种。 用途及妙用;盆栽悬挂于窗前、檐下,任其匍匐下垂,清秀优雅,别有一翻情趣。植于院内、厂区、公共场所,具有较强的抗氟化氢的能力,可净化空气。虎耳草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 生态习性:喜凉爽、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不耐高温及干燥,不耐寒,喜半阴,炎热季节休眠,入秋后恢复生长。 养护要点:易栽于阴湿处,避免阳光直射,需经常喷水提高周围环境湿度。炎热的夏季要放置于通风凉爽处,控制浇水。入秋后,需增加浇水次数及浇水量,每周施稀薄液肥两次。注意肥水不要触及叶面,以免影响生长。
18. 燕子掌: 景天科青锁龙属; 观赏点:茎圆柱形,有节,叶扁平肉质,椭圆形,翠绿色,终年常绿。 用途及妙用:燕子掌叶片柔润光厚,四季青翠碧绿,为常见的观叶植物。小型盆株可放在窗台、茶几、书房等处,大型盆株可在办公室、客厅、会议室摆放。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耐瘠薄,忌阳光直射,受到曝晒易发生日灼病。生长适温为22~28℃,越冬温度为5℃。适宜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 养护要点:幼苗时期一般每年春季换1次盆,成形后2~3年换1次盆即可。盆土可用砂壤土。生长期保持盆土适度湿润,不能浇水过多,否则易烂根。炎夏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通风降温。生长旺季全年施2~3次薄肥即可。冬季要控制浇水,室温保持5℃以上即可,夏季需放阴棚下或疏阴处。平时剪去枯黄叶和过密枝,以保持丰满株形。
19. 星点木: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 观赏点:植株丛生,干茎细长挺拔,叶深绿,长椭圆形,叶面上散生着许多不规则的黄色至白色小斑点,非常醒目。 用途及妙用:若与其他观叶植物混栽或摆放一处,更显别致高雅. 养护要点:春季萌芽前翻盆换土,盆土用腐叶土、培养土和粗砂配制而成。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需经常向叶面喷水,但浇水不能过多,以免积水烂根。生长期每月施两次稀薄液肥。冬季控制浇水,施肥要适当,氮肥过多时叶片变大、斑点不清晰。
20. 文竹:百合科天门冬属: 观赏点:层层绿叶,平平整整的,高高低低的,疏疏密密的,似松非松,却有松之飘逸,似竹非竹,更有竹之秀丽,置之几案,十分清雅 用途及妙用:文竹姿态优雅,如云叠翠,精巧苍郁,加之耐荫性较强,尤适于案头摆放,可3~5株丛植于方盆之中,做为丛林状,覆以绿苔,则更显诗意,同时也是插花的良好素材。还可入药。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耐寒性较强,不耐干旱。文竹怕烟尘,若遇到有毒气体,则枝叶易发黄。喜半阴忌强光。喜湿、怕旱,忌过湿水涝,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养护要点:盆土宜见干才浇水。在生长期间要充分灌水,但不可浇水过多,否则容易烂根,应掌握以水分很快渗入土中而土面不积水为度。秋末后应减少浇水。在生长期间,每隔20天可追施一次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饼肥水。冬季应置于室内比较暖和的
21. 常春藤 : 五加科常春藤属 观赏点:为常绿攀援藤本植物,基部蔓枝密叶,叶形美丽,姿色俱佳。 用途及妙用:它蔓枝密叶,是最理想的室内外壁面垂直绿化材料,又是极好的地被植物。能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质。通过叶片上的微小气孔,常春藤能吸收有害物质,并将之转化为无害的糖份与氨基酸。常春藤全株可入药,有去风湿、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跌打损伤、腰酸腿疼、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生态习性:阴性藤本植物,也能生长在全光照的环境中,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不耐盐碱。 养护要点:夏季避免烈日曝晒,将植株放在室内凉爽通风处,或室外半荫处。七八月的时候它就停止生长。这时不能因气温高而频频浇水,要等盆土干了再浇水,做到“间干间湿”,同时应停止施肥,以免叶片焦枯。
22. 朱蕉:龙舌兰科朱蕉属 观赏点:株形优雅,枝繁叶茂,叶色绚丽多彩。 用途及妙用:朱蕉色姿俱佳,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耐水湿,怕强光曝晒,有一定耐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冬季温度保持在10℃以上。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 养护要点:冬季应放入温室或室内向阳处,夏季应遮阴。随着植株的生长,朱蕉茎干易出现“脱脚”现象,可结合扦插在5~6月进行修剪,压低株形,增加分枝量。平时要及时剪去枯叶,保持优美的株形。
23. 春羽: 天南星科喜林芋属 观赏点:茎粗壮、直立而短缩、丛生,萌生其生根,叶聚生茎顶,深绿色,有光泽,较大,叶形具有奇特多变的特性,幼叶三角形,不裂或浅裂,随着叶子长大,变成阔心形,羽状深裂,有不规则缺刻,大叶全长达1m。 用途及妙用:羽裂喜林芋叶态奇特,十分耐阴,适合室内厅堂摆设,特别适宜装饰音乐厅、茶座、宾馆休息室。 生态习性:较耐荫蔽。是本属中较耐寒的一种,生长适温18-25℃,冬季能耐2℃低温,但以5℃以上为好。要求砂质土壤。 养护要点:盆栽基质常用腐叶土、泥炭土与河砂配成,每次换盆时应施足底肥。生长季节可适当施一些淡肥,但不宜过多。平时多向叶面喷水,冬季应适当控制浇水。室外养护应置阴处,室内任何位置均能生长,但以光线明亮处较好。病虫害较少。
24.富贵竹: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 观赏点:茎有节,坚韧如藤状,,形似竹竿,小巧玲珑,叶观赏革质,四季常绿。 用途及妙用:小型盆栽放置于客厅、室内的茶文案上,显得富贵典雅,玲珑有致。可用富贵竹光滑翠绿的茎干,截成10~15cm、剪掉叶片扎成宝塔行,水养观赏,象征平安吉祥、富贵昌隆。富贵竹还可作插花材料。 生态习性: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水,耐阴,耐修剪,忌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冬季最低温不能低于5℃。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 砂质土壤上。 养护要点:春季萌芽前栽植翻盆换土。盆土用腐叶土、圆土和砂混合而成。生长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盛夏茎叶生长旺盛,应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并每月施1~2次稀薄肥。冬季移入温室或室内向阳处,夏季则需遮阴或放疏阴处。富贵竹生长迅速,当小苗高25cm时,进行摘心处理,促使萌发新枝。换盆时剪去枯枝、黄叶和杈枝。植株过高,可适当修剪,保持优美株形。
25.红背桂:大戟科土沉香属 观赏点:红背桂株形、枝叶均美观,特别是它的叶子独特雅致,叶面翠绿鲜亮,叶背鲜红艳丽,给人一种新奇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用途及妙用:在风景区成片栽植非常壮观,盆栽植株是优良的室内观叶花卉。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干旱,忌曝晒和高温,耐阴性强,不耐寒,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高于32℃停止生长,低于10℃易发生冻害。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土壤中 养护要点;一般春季萌芽前栽植或换盆。盆土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和粗砂混合而成,可加腐熟的饼肥或鸡粪作基肥。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需经常向叶面喷水,每月施2~3次稀薄肥。夏季放遮阴处,冬季放温室向阳处。较耐修剪,可在春季结合换盆对枝条进行修剪,幼苗需摘心,促使分枝。
3. 简述半圆形插花的特点及制作过程
圆弧形构图:此构图—般是采用不封闭的圆弧状或半圆形的造型手法.似圆非圆,线条流回畅。圆弧形插花是将答花叶综合利用的艺术形式,以花朵为主体,大花或花朵密集的部分为中心.圆弧状向外发展,最外部可以用细长的叶片勾形,创造延伸效果。 注意: 是四面观赏的低矮花型,适用点状花材,高、宽长度决定作品大小。
4. 插花材料怎么选择
插花材料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春季主要有玉兰、迎春、樱花、丁香、扶郎、杜鹃花、回芍药答、郁金香、紫罗兰等。夏季可选用荷花、夜来香、大理花、百合、扶郎、睡莲等。秋季有木香、桂花、月季、菊花、石榴等。冬季常用的有一品红、山茶、水仙、南天竹、火棘、康乃馨等品种。插花时先对剪来的枝条进行修剪,去除多余的侧枝,小枝和杂叶,然后对枝条进行弯曲加工,草本枝条比较难处理,弯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勾弯法,用铅丝把两端钩住成圆弧形。揉弯法,在需弯曲的部位用手慢慢揉擦,直至弯曲。卷弯法,和卷蛋卷一样慢慢卷起来。还有揿弯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需要弯曲的部位慢慢揿弯。
5. 古代唐装和现代唐装的区别
古代唐装的介绍
唐代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这三种差异特点的服装,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
♦ 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
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差异,后者就生长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有点类似的和服裙子。
♦ 方片裙:样式显得较机械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体现一种华美潇洒的优美风度。
这种裙子的结构必须和人体的主体结构有机适应,所以是一种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
♦ 袒胸露臂:在妇女中间,泛起了袒胸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气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女乐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黎民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其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禁绝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 短襦长裙: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受。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各处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职位的象征。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时社会思想开放的水平。
古代唐装的分类
分类
唐风汉服主要分为
1:襦裙
2:唐代大袖衫
3:幞头
4:圆领窄
5:半臂
:6:改良唐装(唐风汉服)
唐代祥瑞天女的衣饰装扮
唐代祥瑞天女的衣饰装扮已经完全中国化了,而且其服装、发式在切合中国传统审美看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牢固的程式,用以体现这一具有牢固身份的宗教人物,既不依照原本印度释教造像原则,也不受世俗人物服装款式流行与变化的任何影响,而是形成了中国式的切合此宗教人物身份与个性的特有装扮,自初唐到五代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恒定而又特殊的衣饰特点可以将祥瑞天女从壁画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区别辨识出来,不会与其他女性人物诸如菩萨、伎乐天、世俗供养人等相混淆。
从初唐开始,祥瑞天女的发式变为高髻或高鬟。早在两汉时期,贵族妇女就开始流行梳高髻,汉代民谣中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形容。并流行用假髻使发髻进一步增高。汉代文字纪录中有“凌云髻”、“望仙九鬟髻”等名,均是形容高髻之美。高耸的发髻从视觉上使身体显得增高,突出女性的窈窕,更重要的是讲明了职位的尊贵。“凌云”“望仙”等名,则更赋予了一层通神升仙的神秘意味。因此人间的贵妇,天界的仙女,无不以头上高耸的云髻来显示其职位身份的奇特。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即“头顶太华髻”,为三出高髻。汉代宫廷之中还流行一种“垂髾”发式,即在头后或两鬓垂下发缕,有时前面两鬓的发缕向上卷作蝎尾形,最早见于西汉画迹。[6]而敦煌初唐33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祥瑞天女,梳的正是这种汉代的发式。(图4敦煌334窟维摩诘经变初唐)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髻与高鬟越发流行,也更重视对发髻的装饰。“钗朵多而讶重,髻高鬟而畏风。”[7]髻与鬟的区别在于空心和实心,鬟是中空作环形,多为未婚年轻女子所梳饰,有垂鬟和高鬟之别。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头上梳的就是其时宫中贵族妇女流行的高鬟,以这种发式突出人物年轻貌美的特征。自唐代始,敦煌壁画中同为女神的祥瑞天女,大多也以梳一对高鬟的形象泛起,而且牢固下来,说明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继续与连续性。到了唐代,妇女的发式“造型之精美前所未有,崎岖错落婀娜多姿,华美繁复到达巅峰。”[8]有文字纪录的发式名称就有几十种,其中许多都在敦煌壁画中获得了再现。但无论新的发式如何层出不穷,自古对于高髻(鬟)的崇尚一直未变。唐诗中吟咏的“插花向高髻”、“峨髻愁暮云”、“翠髻高丛绿鬓虚”、“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东风”……等等,如实反映了其时的民风。中唐之后,贵族妇女特别流行梳高鬟发式,“高鬟在一般发环中以假发为饰,以铁丝为骨架支撑,高一尺有余。”[9]其中一种用发作环形并以金钗支架的高鬟,名曰“双鬟望仙髻”,在壁画中祥瑞天女即多梳这种发式,并加以更多的美化和夸张。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对于美的普遍认识和崇尚一直具有某种恒定的因素,由上述女性发式的分析研究可见一斑。将传统美赋予祥瑞天女这样一位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女神,反映了中国审美文化对传统的尊崇并一贯继续发扬的特点。
胡服
唐朝诸多新颖的衣饰中,胡服是影响最为巨大的一种。胡服,指胡人所穿的衣服,即西北地域少数民族(历史上称北方的民族为“胡”)的服装,与其时中原地域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多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运动方便,史称“胡服”。
唐代男子胡服
胡服是一个宽泛的衣饰看法,一般指汉民族以外各少数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衣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融合中,胡服都有差异水平和形式地渗入和融合,在唐代,胡服有更为广泛的特殊意义。唐朝时这种服制渗透与融合已经进行了数百年;流行于军队和男性穿着中。
胡帽不仅胡汉兼用,而且照旧男女通用的服装。主要指唐代及以前由西北或北方非汉族名族中传入,并在唐朝境内流行的皮帽或毡帽,又称“蕃帽”。它最明显的特点是顶部尖而中空。
圆领亦称团领,是唐代最典型的胡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男装。缺骻袍是在鲜卑旧式外衣的基础上参照西域胡服革新而成的一种北朝服装,圆领衣侧开衩,衩口最初较低,后渐高,直抵胯部,故称为缺胯。
圆领袍是圆领子的窄袖袍,是唐代无阶级、无性别之分的一种服装。曲领的外衣也称曲领。左衽的衣服是中原的传统交领,切合胡人的衣佩服势派头而并非是左衽,由于五胡乱华和西北朝破裂的两大变换,汉人的衣冠制度上受到胡人的影响。因为隋代是从北方撅起的王朝,所以衣冠也受到胡人的影响,穿盘领。唐代的服制继续了隋的窄袖盘领,但此时的衣服是胡人的左衽换为汉人的右衽。
唐代女子胡服
事实上胡服的传入,到唐代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唐代贞观到开元年间,胡服在妇女中迅速流行乃至成为了一种时尚。
从唐代出土文物来看,唐代妇女穿的胡服多为锦绣帽、窄袖袍、袖口、领子、衣襟多缘上一道宽锦边。胡服中的幂䍠有两种形制:一种为大幅方巾,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全身披裹,遮盖全身;一种以衣帽相连类似斗篷一类的装束。这种服装可能与阿拉伯的衣饰有关。由于西冬风沙很大,人们远行骑马用它围裹身体可以遮蔽沙尘。有人认为,只有妇女远行时才着幂䍠,以免男人窥视。也有人认为,它是男女通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唐人绘画《树下人物图》,图中一个妇女左手高举摘掉蒙在头上的面幕。这种面幕用玄色布帛制成,长度约在胸际,左右各缀一根飘带至腰间,面部开有圆孔以便目视。这是戴幂䍠的妇女形象。到唐高宗时,汉族妇女戴帷帽的增多,逐渐取代幂䍠。《新唐书·车服》纪录:“初,妇女施幂䍠以蔽身,永徽中,始用帷帽”帷帽是一种高顶宽檐,檐下垂一个丝网的帽子。它比幂离更具有点:一是摘戴方便,不像幂䍠那样重新蒙到胸前,二是外形比力美观,三是缀在帽檐上的网随时可以撩起。废幂䍠兴帷帽,反映了唐代妇女挣脱束缚、追求自然的思想。到武则天时,岂论宫女照旧民妇,骑马外出多戴帷帽。真可谓“帷帽大行,幂䍠渐息”(旧唐书·舆服志)。
唐代胡人俑衣饰装束很是引人注目,如梳辫盘髻,卷发虬髯、高尖蕃帽、翻领衣袍、小袖细衫、尖勾锦靴、葡萄飘带、玉石腰带等等,都在陶俑塑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时尚是社会变化的缩影,服装的流行趋势随着社会在不停的变化,胡人服装对汉人的影响肯定是这一时期胡人进入中原社会后的融入结果。特别是唐代流行的女扮男装或是女穿胡服均是其时社会民俗体现的特征,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还成为时髦装束之一。
“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衣饰。
“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玄色布帛。唐代是“撰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频频较大的变化。唐代的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所,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其他则以“幞头袍衫”为尚。袍服的用途很是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因北地严寒,未便接纳大袖,而接纳紧裹双臂的窄袖。随着南冬民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分类
唐代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唐代女装
1、窄袖衫襦、长裙;2、胡服;3、女着男装。这三种差异特点的服装,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现代唐装的介绍
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著的中式服装叫做“唐装”。现代唐装来源于清代满族衣饰,与古代唐朝服装无任何关系。
凭据APEC聚会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的意见,“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因此当初设计好服装后,设计组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的时候,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的历程即是深受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对“唐装”的解释的影响。现代寿衣衣饰也是现代唐装的一种形式。
满族入关后,于顺治元年(1644年)厉行“改冠易服”执法,有些乡间黎民,因不知执法,偶尔穿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被剥得全身精光,咸以保全性命为幸。清政府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满族衣饰,尽管汉族和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对这种大规模的改冠易服难以接受,但由于清王朝的屠杀zhen,所以才被迫穿满族的装束。
现代唐装的分类
1、寿衣
因为清朝初年的剃发易服,汉族和部门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衣饰(即现代唐装马褂),久而久之满族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寿衣的尺度形式。
现代唐装寿衣有三大功效:
♦ 给老人家添寿;
♦ 给病危人保运;
♦ 给刚刚去世的人上装入葬。
寿衣套件
殡用寿衣量身定制出来的都是不及格的,殡用寿衣是有牢固尺码的。内行人拉开卷尺就知道尺子上有“添丁”、“失脱”、“横财”、“死绝”、“离”、“害”等字眼。
殡用寿衣中有一件纻衣,活人是不穿纻衣的,这一点只有行家才懂,一般人不懂。
喜庆类礼仪用寿衣,也称中式礼服。逢年过节族长等会穿大袍。我们以后会上架。一般选寿衣中的“福”衣大寿贺寿时用寿衣,这与殡用寿衣有些相同,又有些差异。最主要一点就是有没有纻衣。一般50大寿以上可以穿寿衣。一般选“寿”衣。
平时穿的就叫唐装。可以量身定制,可以做得很合身,也可以做得很宽大。
特点
这种“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显然这种“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不外是经过清朝中期汉人改良过的立领时装而已。
新唐装
新唐装是指2001年APEC聚会会议20位中外领导人服装。此次APEC领导人的服装款式外型概况表述如下。
这种“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显然这种“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不外是经过清朝中期汉人改良过的立领时装而已。
♦ 外套(男):
立领、对襟,领口与门襟止口处用镶色料滚边;前衣片二片不收省不打摺、前门襟处钉一排七粒葡萄纽扣,后衣片二片、背缝拼缝,二片袖装袖,肩部处内装垫肩,左右摆缝处开摆叉。
♦ 外套(女):
立领、对襟,袖口、领口和门襟止口处用镶色料滚边;前衣片二片收腰省打胸摺、前门襟处钉一排六粒葡萄纽扣,后衣片二片收腰省、背缝拼缝,二片袖装袖,肩部处内装垫肩,左右摆缝处开摆叉。
♦ 衬衫(男):
立领、对襟;前衣片二片、左胸袋一只;前门襟处钉九粒蜻蜓纽扣排列成三个“王”字,后衣片一片、肩部二层幅势,一片袖长袖,宽袖口订三粒蜻蜓纽扣排列成一个“王”字。
♦ 衬衫(女):
立领、对襟;袖口、领口与门襟止口处用镶色料嵌线;前衣片二 片收腰省打胸摺、前门襟处钉五粒蜻蜓纽扣;后衣片一片收腰省、一片袖短袖。
看似简朴实际不简朴的外套和衬衣的款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幸运之外,最大的乐成之处就是在于紧紧抓住了传统服装的特征。立领、对襟及手工制作的布纽扣。中国传统服装几千年历史,就是唐宋元明清也有近千年历史,但是不管朝代年代如何变,服装款式如何变,有些部位就是基本是稳定的。好比,领子只有立领、无领,门襟只有对襟、斜襟,袖子只有直袖、连袖,纽扣绝大多数都是用布料制作的。而这些基本稳定的传统服装特征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虽然,如果此次服装的款式只有传统特征而没有现代造型也是不乐成的。如由于传统服装的肩与袖是不支解的,因此它的前后衣片也是联体的,虽然穿起来较舒服但看起来却不那么美观。而现代服装则把美观放在突出位置,强调的是服装造型与人体体型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在肩袖部位更是现代造型对传统造型的一种创新。因此,这次把现代肩袖造型合理的组合到传统服装上也是值得可圈可点的。
综上所述,2001年APEC领导人服装的款式设计的乐成之处,一是充实反映了传统服装的特征,二是准确地借鉴了现代服装的造型。
“唐装”只是源自清朝马褂的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吸取了清代以来传统服装具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接纳了西方衣饰的元素。
商海搏弈中,避开喧嚣, 添一丝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儒雅, 和气生财,年年有余,洪福齐天,人生如意 -------这是新商务唐装的内涵。
现代唐装的生长
唐装“是清代马褂的衍生品。它吸取了马褂的特点,使马褂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 现有”唐装“已经进行了许多改良。好比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即是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后,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已往的裙子下摆很是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已把裙摆做大了,便于运动;另有像旗袍,清代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已往开放得多,但穿起来照旧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
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皮质面料和制作工艺使”唐装“显得挺括。中式的”唐装“被赋予了一些西式特征,使”唐装“得以走出礼仪服装、节日服装的小空间,日常生活以及事情中都能穿,拓宽了唐装的穿着场所。
6. 玄关装修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玄关布置四要素:
1、为何要设玄关?
按《辞海》中的解释,玄关是指佛教的入道之门,演变到后来,泛指厅堂的外门。现在,经过长期的约定俗成,玄关指的是房门入口的一个区域。设玄关一是为了增加主人的私密性。为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整个室内一览无遗,在进门处用木制或玻璃作隔断,划出一块区域,在视觉上遮挡一下。二是为了起装饰作用。推开房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关,这里是客人从繁杂的外界进入这个家庭的最初感觉。可以说,玄关设计是设计师整体设计思想的浓缩,它在房间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客人一进门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三是方便客人脱衣换鞋挂帽。最好把鞋柜、衣帽架、大衣镜等设置在玄关内,鞋柜可做成隐蔽式,衣帽架和大衣镜的造型应美观大方,与整个玄关风格相协调。
2、如何进行玄关装潢?
首先,在装潢前要对玄关的设计及形式有所认识,从玄关与房子的关系上,玄关装潢可分为以下几种:
(1)独立式:一般玄关狭长,是进门通向厅堂的必经之路。可以选择多种装潢形式进行处理
(2)邻接式:与厅堂相连没有较明显的独立区域,可使其形式独特或与其他房间风格相融。
(3)包含式:玄关包含于进厅之中,稍加修饰就会成为整个厅堂的亮点,既能起分隔作用,又能增加空间的装饰效果。
由此可见,玄关的设计应依据房型和形式的不同而定。可以是圆弧型的也可以是直角型的,有的房型入口还可以设计成玄关关走廊。式样有木制的、玻璃的、屏风式的、镂空的等。
总的来说,由于玄关的面积一般都不大,所需费用也就不太高。因此,主人尽可以多花些工夫装饰玄关,能起到花钱不多、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3、门厅如何选择照明?
在目前修建的单元住宅中,一般都有面积不大的门厅,却连系着卧室、厨房、厕所的过渡空间,而且又是一个家庭的门面,给人们以第一印象。因此,一般家庭都非常重视门厅的装饰和摆设,使其尽量整洁雅致,庄重大方。为了创造这种光照环境,一般照明可采用吸顶荧光灯或简炼的吊顶,也可以在墙壁上安装一盏或两盏造型别致的壁灯,保证门厅内有较高的亮度,使环境空间显得高雅一些。
4、过道与门厅如何进行绿化?
居室的大门入口,是开门后给人第一印象的重要场所,也是平时家人出入的必经之地,不宜把插花、盆栽、盆花、观叶植物等并陈,既阻塞通路,也容易碰伤植物。若是门厅比较阔大,可在此配置一些叶植物,叶部要向高处发展,使之不阻碍视线和出入。摆放小巧玲珑的植物,会给人以一种明朗的感觉,如果利用壁面和门背后的柜面,放置数盆观叶植物,或利用天花板悬吊抽叶藤(黄金菖)、吊兰、羊齿类植物、鸭跖草等,也是较好的构思。
二、玄关设计形式要素
A、地坪
人们大都喜欢把玄关的地坪和客厅区分开来,自成一体。或用纹理美妙、光可鉴人的磨光大理石拼花,或用图案各异、镜面抛光的地砖拼花勾勒而成。在此,我们需把握三大原则:易保洁、耐用、美观。
B、顶棚
玄关的空间往往比较局促,容易产生压抑感。但通过局部的吊顶配合,往往能改变玄关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而且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玄关吊顶往往成为极具表现力的室内一景。它可以是自由流畅的曲线;也可以是层次分明、凹凸变化的几何体;也可以是大胆露骨的木龙骨,上面悬挂点点绿意。这里我们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简洁、整体统一、有个性。要将玄关的吊顶和客厅的吊顶结合起来考虑。
C、墙面
玄关的墙面往往与人的视距很近,常只作为背景烘托。设计师选出一块主墙面重点加以刻画,或以水彩,或以木质壁饰,或刷浅色乳胶漆,再设计一个别致的大理石摆台,下面以雅致的铁花为托脚。这进而我们应该把握;重在点缀达意,切忌堆砌重复,且色彩不宜过多。
7. 插花怎么做
(1)我国梅花插花的历史 我国梅花插花的最早记载,至少应在魏、晋之际。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风甚盛。李嵩画有《花篮图》,在此画中,一个精致的藤篮中插有梅花、蜡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丰满、细腻。张道洽的《瓶梅》诗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陆游作有“瓶里梅花夜来香”的诗句,戴复古作有“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吾家劝酒人”的诗句,杨万里作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的诗句。明、清梅插花及艺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现插花的专著,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节云:“余之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品第”一节云:“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使令”一节云:“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瓶史》很快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为主,如陈书绘制《瓶供》图,梅花与牡丹交辉,更显得梅花插花的清丽高洁。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丰硕,如《芥子园画传·梅菊谱序》就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之句。其他还有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应用在规模、风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举办的梅展,据考证,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届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成立后举办过九届全国梅展,均设有梅花插花展区。
(2)插梅的构图与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须显出富丽堂皇;玉兰洁白、清丽,插玉兰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娇艳、缤纷,插桃杏可烘托热闹的气氛……梅花,不以华丽取宠,而以韵格为胜,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及风格。所以插梅的构图与立意与众花不同。
人们爱梅,不只是欣赏梅的外在风姿,更在于梅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人们视梅为坚贞、顽强、幸福及友情的象征。因此,我们插花之前应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里开花的梅花为主体,配以苍松、翠竹,构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或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为题来歌颂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陆凯)以寄予友人之情谊;或以“赏梅倍思亲”来抒发亲人团聚的愿望;或以“喜迎佳节春意闹”,象征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于梅花的插花艺术,《瓶史》中谈到:十一月插红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挂式插梅3种: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净者均可,铜质和陶瓷的古朴花瓶更能显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华丽的花瓶,以免喧宾夺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摆动,可剪几根短枝架设瓶口,也可将花枝基部的中间切开,使它能夹住瓶内的小横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较轻不易立稳,瓶中可投铅、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红、白、绿等色,可一色单插,也可几色合插,但必须以一色为主,以免纷杂。插梅时也可适当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调和色彩与层次。
盆景式插梅:一种插器是浅身阔口的水盆器皿,一种是用以制作小型写意盆景的各种观赏浅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须借助于花插座(也称剑山),这是由金属铸制而成的,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较多针刺,用来固定花枝之用。根据自己的立意要求进行构图,在插“岁寒三友”图时,由于竹枝易干枯,必须将它尽量低插,近于水面为好。若松枝过于笨重粗大,不能平稳放置,可先将其基部钉在方块木板上。置于盘中后用卵石盖压木板,这样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较粗,可在花枝下中间处,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应比剑山的针约长两倍,切好后再插。挑选好横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咏梅的佳句名言为意境,创作寓意深刻的写意盆景,置于书房几案,以假乱真,同样可收到极好的观赏效果。其制作方法为:用湿棉花或湿纱布将梅枝基部缠绕,用塑料布包好后,根据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于盆中,并适当点缀一些蕨类、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类的小配件,再用土铺成起伏不定的山峦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体,最后用苔藓将土体全部铺盖;这样,一盆梅花写意盆景就制成了,只要经常在苔藓上喷些水就可欣赏数日之久,花谢后可再换梅枝。
壁挂式插梅:采用竹器、陶瓷等悬挂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长蔓,这样刚毅的梅枝与摇曳的长藤在合适的背景前交相辉映,一刚一柔,别有风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适宜弯曲处,锯1~2个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巩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鲜技术 花瓶口小身高,水应盛至瓶身最宽阔处,使水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以雨水为佳,河塘水亦可,浑浊者须澄清方可使用。自来水中因有氯气,须贮放数日再用。唯井水碱性大,切勿使用。水温应与气温相一致。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盐或1/4000的高锰酸钾或适量的硫磺,并注意经常换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时空气侵入枝茎导管中,利于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扩大吸水面积,增大吸水量。在切口处多开裂缝,也可达到此目的。用厚报纸将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许食盐或明矾的沸水中10秒钟左右,这既可排除切口细菌,又能将导管中所存空气排出。或者将梅枝切口用火烧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国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鲜措施,如宋代范成大云:“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浊气煤烟,皆时杀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煮鲫鱼汤可插梅。”清代陈淏子《花镜》载:“梅宜用猪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结冻,虽细蕊皆开。”明代《瓶花谱》载:“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三二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烧折处,固渗以泥。”又云:“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气,可不冻。”大家不妨一试。
8. 插花最基本要准备哪些材料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性胶带
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或铜丝)
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花剪 花刀
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
花泥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 干花泥用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9. 墙角怎么设计怎么装修才不浪费空间
总是听到很多人抱怨家里的空间不够用,很多东西都无处收纳。但是你确实你有将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给充分利用起来吗?例如墙角,由于它两面碰壁,很难施展,所以在装修布置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如果能够对墙角进行有效的利用,相信一定会为你节约出不少的空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个墙角利用的案例,一起看看吧。
螺旋造型的楼梯间与墙角是彼此的匆匆过客,而额外设计的墙角搁架,让楼梯小角落惊艳,弧形的人性设计,让行走时不会被碰到,不仅可以摆上插花作为楼梯间的装饰,还能放上几本小书让脚步留住,坐在楼梯上随意阅览。
挂壁式餐桌像一只蟹脚般牢牢的夹着墙角,桌面圆润、大小适中,能容2人就餐。这样的设计在不影响增添空间的情况下很巧妙的为其增添了一组额外的功能性家具。
对厨房操作台进行了转角设计,让更多厨房家电填入,墙角处摆入的正是迷你灶台,120度的转角设计,使台面更有条理,也让操作台两边拿取更为便捷。
卫浴柜紧紧的填入了墙壁一角,而柜体的圆弧形设计,不仅减少了活动时棱棱角角的触碰,还让空间节约更为极致,而梳妆镜在墙角的悬挂不仅不显奇怪,还略感有趣。
这款案例中的墙角,还占了地理优势,倚靠着飘窗,角落明亮而美好,平行于窗台以下的部分被设计成了转角沙发椅,带来餐厅般的设计享受,餐桌、座椅的填入,让角落化身超舒适餐厅。
这款靠壁工作台特地在转角处做了特殊设计,转角处成了工作台的椅座区,桌面的向内圆弧设计,让角落的每一个细节趋于完美。
淋浴房中增添的墙角台,不仅可以作洗护用品的收纳所用,还能作为座椅,台面特地和淋浴房采用了一样的瓷砖,从而不会显得突兀。
转角抽屉比较少见,看上去是不是有6个小抽屉?实则为三个大抽屉,特地设计在转角处,当中是打通的,这样一来,扩大了每个抽屉的面积,转角的每寸地方也不被浪费,殊不知转角之处能放入这么多零散厨房用品。
由于户型问题留下的凸型墙角,用挂壁柜予以填补,一侧为挂壁柜一侧为嵌入式橱柜,两块小墙面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对于一旁的操作台来说也是种便利。
转角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空间死角,位于儿童房的这款案例,利用垂直角落,正好将矩形搁架置入,三层搁架的设计,很好的为空间腾出额外收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