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7个插花贫困县
㈠ 甘肃平川是不是很穷
不穷。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中部偏北,是甘肃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近年来,平川区围绕牛、羊、菜、果、薯、药、黑毛驴、小杂粮八大特色产业,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同时,补齐短板弱项,兜住兜牢困难户基本生活底线等,贫困户逐渐脱贫。2019年,平川区剩余贫困人口621人(动态管理9人),贫困面下降到0.64%。
㈡ 2018甘肃省公务员考试降低面试比例和职位合并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甘肃省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公告》,为最大限度地保障考生利益,尽量避免招录计划的浪费,经研究,决定对招录计划与面试人选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职位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办法如下:
1、对无人报考的职位,取消招录计划。
2、适当降低部分职位面试开考比例。根据《甘肃省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公务员考录报考条件办法》(甘人社通〔2014〕480号)规定,我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县及县以下招录单位和基层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专业性强、人才资源稀缺的职位,招录计划与面试人选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将面试比例由1:3调整为不低于1:2;根据《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甘办发〔2017〕68号)规定,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面向当地县乡事业编制人员和退役士官士兵招考的职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不设开考比例。
3、减少招录计划。对普通职位未达到面试比例的,采取减少招录计划的方法,直至达到1:3的面试比例。
4、合并职位。通过上述第二、三条方法无法达到面试开考比例的职位,以考区为单位,按照职位代码升序的顺序进行合并,直至达到面试开考比例。仍无法达到面试开考比例的职位,各市州考区统一上报与省直考区合并,按照《2018年甘肃省考试录用机关公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职位简表》中省直单位和市州的排序,以职位代码升序的顺序进行合并,直至达到面试开考比例。合并后的职位不改变考生原报考的职位意向。
以上信息可以参考
㈢ 甘肃省精准扶贫户上脱贫的12项指标是什么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12项指标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年贫困线,并达到或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2)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30平方米;
(3)饮用安全水,有条件地区接通自来水;
(4)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
(5)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
(6)有增收门路;
(7)全部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8)符合条件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9)有简易卫生厕所或卫生厕所;
(10)有通讯设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接通互联网;
(11)无因病、因学、因婚借贷;
(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大于等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
(3)甘肃省17个插花贫困县扩展阅读: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总的要求:
为实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㈣ 甘肃贫困人口有多少占全国总贫困人口多少
甘肃省552万贫困人口,全省58个片区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6220个贫困村的129万贫困户。甘肃省贫困发生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
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甘肃占全国总贫困人口7.9%.
㈤ 全面落实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其中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指
然后呢 问题解决了吗
㈥ 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
《甘肃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是甘肃省政府发布的一部关于扶贫的工作制度。
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1]
6、责任精准。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㈦ 甘肃省的58个贫困县和19个插花县是哪些
国家集中连片特来殊困难地自区贫困县(58个)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43个)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
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麦积区、张家川县
庄浪县、静宁县
榆中县
会宁县
古浪县、天祝县
武都区、宕昌县、西和县、两当县、文县、康县、礼县
临潭县、舟曲县、卓尼县、夏河县、合作市
仅是国家片区县(15个)临夏市
庆城县、正宁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
永登县、皋兰县
靖远县、景泰县
成县、微县
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
插花型贫困县(省扶县)(17个)
西峰区
秦州区
华亭县、崇信县
七里河区
白银区、平川区
民勤县、凉州区
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
玉门市、瓜州县
永昌县
㈧ 甘肃省大学生补助政策
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入学资助项目,解决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就读本省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每人1000元。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是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且不低于1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且不低于1000元。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贷款学生在读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毕业后三年间为还本宽限期。
㈨ 什么是1236扶贫计划(甘肃省)
“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这一最大难题,结合当前扶贫开发需要破解的重点难点,上半年以来,我省丰富和拓展扶贫攻坚抓手,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六大突破”,大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从而打响了甘肃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
“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2年底,我省仍有贫困人口692.2万,占农村人口的33.2%,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有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
面对扶贫攻坚的严峻现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从去年年初开始,我省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一超常规的创新之举,成为甘肃举全省之力开展扶贫攻坚的一次总动员。今年以来,在省领导深入全省贫困地区开展密集调研的基础上,6月份省委理论中心组会议专题研讨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确定并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力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突出问题。一是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农村能源等建设,下功夫帮助贫困地区“换穷貌”。二是围绕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应的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为突破口,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做好特色产业、劳务经济、调整结合、科技扶贫四篇文章。三是以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下功夫帮助深山区、林缘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地的贫困群众“挪穷窝”,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约112万有强烈搬迁愿望的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四是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创新全省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完善措施办法,更好地利用开发性金融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步伐,解决贫困群众融资难题。五是强化公共服务优先覆盖贫困人口的政策导向,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制度。六是以提高基本素质为突破口,通过加大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劳务技能培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使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对贫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大专以上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资助,培养能够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具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
㈩ 在辽宁大学就读的甘肃精准扶贫学生有优惠政策吗
根据《甘肃省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支持计划》,根据该计划,从2015年到2020年,甘肃要对被甘肃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录取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即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在甘肃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甘肃省属中专学校由中央和甘肃省按8:2的比例承担。市县属中职学校由中央和市县财政按8:2的比例承担),并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全部由中央和甘肃省财政按8:2的比例承担)。
对甘肃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范围内进入甘肃省内高职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甘肃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的比例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由政府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