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技法表现
1. 什么是中国写意花卉的技法
何水来法的书。
何水法, 字何雁源,斋号燕庐、桃园居、流霞斋。浙江绍兴人。擅长花鸟画。何水法曾对两宋的花鸟画作过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笔花鸟结构严谨,用笔圆润自如,设色典雅秀逸,写意则受青藤、八大之影响,因而所作写意花鸟 气旺神畅,笔墨华滋,浑然天成,厚实灵动,相映成趣。 何水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军委、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勤政殿、怀仁堂、钓鱼台国宾馆和毛泽东纪念堂及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美协、澳洲东方艺术家协会所收藏。出版有《何水法花鸟画集》、《何水法作品》、《何水法牡丹》、《何水法画花》、《当代艺术家画库——何水法》、《百杰画家——何水法》《水墨状态——何水法》、《工笔荷花技法》、《流霞斋谈艺录》、《何水法——跨世纪杰出中国画家作品集》、《走进画家——何水法》、《何水法国画解析》、《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含CD—ROM光盘)、《何水法——四季花语》、《中国画精品系列丛书——何水法工笔花鸟画》、《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何水法》等二十余部。
2. 写意花卉技法分哪三大类
大概是:大写意 小写意 兼工带写
3. 插花艺术有几种表现形式
插花就是把鲜花、枝、叶、果实等植物材料作为素材,经过构思和加版工,用一定的技权术(修剪、整枝、弯曲、造型等)合理配置,插在花瓶或浅水盆等容器中进行水养,使之成为景观绮丽、色彩鲜艳、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插花作品应具有“三美”,即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role="figure插花插花形式按艺术风格分为自然式插花、规则式插花、线条式插花、趣味式插花、壁挂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及悬垂式插花等7种形式。
4. 欣赏花卉应该从哪五个方面
花卉是自然的精华,是美的化身,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花为什么美,美在哪里,怎样去欣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欣赏花卉因人而异,这和每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生活经历,习惯,个人爱好以及内心情感世界都有很大关系。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领略花卉的自然美与内在美。
(1)自然美:
①色彩美。欣赏一种花不能不谈色彩,因为花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鲜艳的色彩。花卉通过浓淡、冷暖的组合调和,使其色彩变化无穷。在群芳谱中,牡丹“艳”压群芳,它可以吐露出红、黄、紫、白、墨、绿等各种瑰丽色彩,其中红色就因浓淡不一而分为紫红、桃红、粉红、玫瑰红、墨红等。月季,它的花色之丰富,几乎无与伦比,红、黄、紫、白、蓝、绿一应俱全。有的月季会变色,其中黄色就有全黄、橙黄、橘黄、乳黄、深黄、淡黄之分,而且复色品种很多,有的红中泛黄,白中泛红,黄底晕红等,有的品种从开到落会变换好几种颜色。菊花也不甘落后,菊花中有许多珍贵的绿色品种,如绿朝云、绿牡丹、春水绿波等都是百花中较少见的。众多的观叶植物中,也不乏斑斓的色彩,如红叶朱樵、红线竹芋、孔雀竹竽、红杯凤梨以及龙血树、秋水海棠类植物等,都有丰富的色彩。
②形态美。花的姿态变化多端,是形态美的另一种表现。每一种花卉都有自己的姿态,即使没有花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文竹,枝挺拔,体态轻盈飘逸,其叶状枝片玲珑清秀,层叠如云,四季常青,幼芽初绽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风姿绰约,惹人喜爱。久负盛名的菊花更是仪态万千,独冠群芳,其花型变化之大是其他花卉中少有的。管状花瓣式、卷抱式,飘洒若飞若舞,管瓣细长下垂,瓣端弯曲如钩,似十丈珠帘,金丝贯穿;有的外软花瓣平展,中央管状花密集,犹如银盘托挂,月明星稀;有的花瓣层层抱叠,井然有序,端雅大方;有的细管如丝,放射或驰奔如流星闪电;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似舞带飘扬。纷繁的妙态奇姿,让人目不暇接。
③芳香美。花的香味也有独特的魅力,那馥郁清香也是赏花的内容之一,有人谓之嗅觉美。花的香气往往有强大的诱惑力,不但蜜蜂,就是人也常会寻芳而至。
腊梅花染似烟,瓣薄如翼,虽无骄艳富豪之气,却幽香沁心,恬静雅致。而米兰、桂花、栀子、茉莉等会毫不吝惜地向你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馨香,使你留连、陶醉。在众香国中,要数兰花最为超凡脱俗,幽香清远,被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它不仅碧叶修长,文静素雅,清秀不俗,其香气也独具韵味,芳香怡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使人犹如进入奇异梦幻般世界的感觉。
④质地美。花的质地不同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月季花中,有的花瓣如绢似缎,有的带有鲜艳夺目的绒光,真的反倒似假的一般。腊梅花晶莹透亮,宛如蜡质。
一盆完美的花卉,应该足盆株、叶花比例恰当,色泽协调统一。如果一盆花植株细而高,就会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一盆完美的案头菊,不但花要大,而且花叶的大小比例乃至株高都要协调,脚叶也要完整,哪一部分有缺陷,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形象美。
(2)内在美:
花卉除了比较直观的外在的形态美、色彩美、嗅觉美外,许多花卉在特定的环境下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境,可谓之意境美。这种内在的美,是我们几千年来养花、赏花中将人的品格赋予花卉而得来的,使得许多花卉具有了神奇的、特定的内在美。历史上,有人把花以“客”“友”称之,宋人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姚宽在《西溪丛话》中载有三十客,两宋时三柳轩增至五十客。如牡丹为贵客,梅花为清客,兰为幽客,莲为溪客等,荷花为净友,梅为清友,茉莉为雅友等等,细细品味,确有妙处。只有真正钟情于花木的人,才会有此感识,这恐怕是西方人所无法体会的,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发扬光大。
松树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因其寿命长,常用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表达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愿望。但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又赋予松树以新的风格。
同样一种花卉,由于欣赏者所站的立场、角度和赏花的心情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联想,发出不同的感慨。唐刘禹锡有诗云“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立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人见桃生愤,棱角分明,用桃花比喻鄙薄无节献媚权贵而升官的人。而杜甫在《题桃树》中曾写道:“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作者见桃思仁,想到民食之艰,诗中说春天到来,满树桃花,年年开花结实,为穷人提供桃实充饥。当然还有许多以桃花比喻美女的浮艳之辞。同是咏桃,感慨却大异。
花开花落本是常理,但在林黛玉眼中却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令人悲绝断肠。“感时花溅泪”,诗人忧国忧民,笔下的花似也颇通人情。
可见人们赏花的情趣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古人把杜鹃作为表示深切怀念和寄托哀思的东西,把鲜红的杜鹃花看作是“疑是口中杜鹃花。”在战争时期,满山盛开的杜鹃花,使人联想到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岗。而今天人们看到盛开的杜鹃,怕是很少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取而代之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幸福、愉快、美好、蒸蒸日上的象征。
5. 花卉养殖技巧有哪些
就说一些通常的技巧:浇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水温一定要和花土的温度接近才能浇水,建议早晚温度低时浇水,其次要做到浇水要见干见湿,即等到盆土干了后,才浇水,这样才能保证养好花。其它的都是如何让花更好。
6. 花卉纹样的变化手法有哪些
花卉分类方法 花卉的种类极多,范围广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还回有苔藓和其栽培应用答方式也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装饰室内及庭园冬季它们能在室外,近年来,花卉立体装饰在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中越来越受重视,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城市绿化的主旋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花卉立体装饰的概念、特点、常用花材和发展历史。
7. 中国画写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为哪三类
大写意、小写意、墨骨。
白描也叫浅描,原是一种工笔技法,也可用来作写意画,放清笔墨,可单以不同墨线构成形象,也可用一种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给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画谱》中说:“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徐熙)落墨以写其枝叶蕊萼,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
可见水墨赋彩之法始于五代。特点是把物象形体、质感和色彩的表现分而治之,易于掌握,具有清丽、俊雅之感。
勾花点叶:此法传为明代画家周之冕的创造,是以上三法的综合。徐悲鸿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点后勾的方法,可以说是勾点画法的发展。
晚清兴金石学,一些画家从中得到启示,熔金石、书画于一炉,参酌水墨、没骨诸法创大写意的新形式,后人称为点垛,赵之谦、吴昌硕为其代表。
元代张退公《墨竹记》说:“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后传肖悦,因观竹影而得意”。也有说始于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来。
虽然这些说法都无画迹可证,但水墨画这个艺术形式是受竹影启示而来是可信的。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兴起,水墨画已成为国画的一种主要形式了。
单以水墨点画,不施丹青是其特点。排除色相,洗尽铅华,只从笔情墨趣中创造出美的境界也确乎不易,难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画推为上品。工笔画中也有单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画的一种。
8. 花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1) 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花卉为园林绿化、美化和香化的重要材料;
(2) 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室内装饰,装饰生活环境,丰富日常生活;
(3) 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能提供各种经济类产品。
花的保健用途
桃花:利水、通便、活血,有祛斑之效。
梅花:可解缓肝胃气痛、毒疮。
桂花:开胃理气、化痰宽胸、芳香辟秽、除臭、解毒,适用于口臭、实火、牙痛、咳嗽痰多、经闭腹痛。
玫瑰花:对雀斑、皱纹有明显的消除作用,同时还具有养颜消炎润喉、月经不调、跌扑伤痛之效。
茉莉花:肠胃不适、胃痛、理气、火晕、安神、开郁、辟秽、和中、下痢腹痛,还有美白肌肤之效。
熏衣草:舒解压力、松弛神经、帮助入眠。
合欢花:改善睡眠、宁静安神。
雪中情:清热解毒、清心润肺、清肝明目、降血脂。
玉蝴蝶:美白肌肤、降压减肥,常饮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勺药花:具有护肤、美容养颜、清火解毒、平肝明目之效。
含笑花:滋润肌肤、清心除烦、治虚安神、美容消斑。
七彩菊:护肤养颜、清心润肺、调经活血。
对露地花卉进行的栽培管理
1、定期对露地花卉进行整地做畦对花卉进行定期的整地做畦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地物理结构,使其通风透气,有利于花卉植物的根系的生长。同时,为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创造一个适合的土壤环境。土壤在进行翻耕中,由于土壤中的病菌被翻到土地表面上,通过日光照射、换气通风等自然条件也达到了有效杀菌的效果。在对土地进行深翻时,翻耕深度要达到30cm,畦面要保证平整,土壤要上虚下实。
2、在育苗期对露地花卉进行间苗间苗是指将生长、排列过于紧密的花卉幼苗进行拔出,也可以称之为疏苗。因为,一旦花卉幼苗生长过于密集,就会造成花卉幼苗发育细弱不利于花卉幼苗的生长。而在花卉的育苗期利用间苗手段,即可以增加单位花卉幼苗的营养面积,又能加强幼苗通风、透光等自然条件,有利于育苗的生长发育。通常在花卉子叶出现后,既可以根据花卉幼苗实际长势及疏苗程度进行间苗,对病弱的花卉幼苗进行拔出,留下强壮的花卉幼苗。
3、在花卉生长期进行移栽在花卉生长期对花卉幼苗进行移栽主要是为幼苗更换培育的地方,进行继续培育的过程。移栽有利于加大花卉幼苗之间的植株行距,增强单体幼苗的营养面积和光照。同时,能够抑制幼苗徒长,而在移栽时会切断幼苗的主根,从而起到促进根系发育、侧根快速生长的作用,有利于花卉幼苗的健康成长。在花卉移栽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幼苗进行裸根移栽。将花卉幼苗的根系直接从土壤中拔出,不连带一点土块,选取其他育苗地点进行后续育苗;另一种是,对幼苗进行带土移栽。将幼苗根系周围的土块连带着根系一起拔出,选取其他育苗地点连土块一起移栽到新制定地点。移栽时好选择在水分蒸腾量小的时候进行,如晴天的傍晚,避免在阴天、雨天进行。
4、对露地花卉进行施肥管理对露地花卉的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基肥和肥两种。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在实际花卉施肥中可以更具土地和花卉的需求,选取不同肥力、不同种类的基肥,也可以在基肥中适当的添加一些无机化肥撒于地表。而对花卉进行追肥,主要是为了满足花卉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可以选用“沃叶水溶肥”追肥主要可以通过沟施、喷施、撒施、穴施、条施等等手段进行。
9. 花卉拍摄常用的构图形式有哪五种
构图的方式五花八门,良好的构图会使照片能清楚地表达意境和现场环境氛围。“ 要透过摄影眼的训练,强化你的思考创作,这些学习就会潜移默化成为你的内在影像资料库,以后面对各种摄影题材时,都可以自动融入你的拍摄技巧内。
下面分享一些自己常用的构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起用手机拍出美美的照片,一起来分享手机拍照的乐趣。
一、三分法:又有名九宫格法,将拍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线,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这是我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法,也是比较容易掌握驾驭的一种构图法。
二、水平线构图法:具有平静、安宁、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辽廓无垠的草原等。十分适合于手机全景拍摄。
三、引导线构图法:利用画面里的线条、色块引导观者的目光至焦点。
四、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可以提增照片活力,不至于呆板。
五、框架构图法:仔细观察现场,充分利用画面里的框架元素,比如窗口、门、洞等等。
六、主眼置于画面中心线构图法:拍摄人像是,将人物主眼放在照片的中轴线位置。
七、对称构图法:最简单和原始的构图方式,有效增加照片平衡感,百试不爽。
北京食尚摄影希望这些常用的构图可以帮到大家拍出更好的照片。
10. 各种花卉,,花朵的色彩,水粉画法
画出优秀的水粉画及花卉要注意一下几点:
1-调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水粉画经典《天河白马》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的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易于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是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水粉画作品欣赏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水粉画》(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
3-用笔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4-衔接
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5-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水粉画作品欣赏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着色
6-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
水粉画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1 )起稿开始象画素描一样,先用铅笔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损坏纸面,影响着色效果。接着用颜色定稿,根据静物的色调,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线可略重一点,并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为下一步的着色作铺垫。造型能力强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线起稿,不示明暗,直接着色。
(2 )铺大色调定稿之后,迅速地观察一下整体色调和大色块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尽快地薄涂。此刻不要考虑形体与笔触,根据新鲜的色彩印象大胆挥洒,造成画面的色彩环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后,就急于具体刻划。应进一步调整大色块的关系,使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总的色调,与实际感觉相吻合。
(3 )具体塑造在大关系比较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塑造,从画面主体物着手,逐个完成。集中画一件物体干湿变化易于掌握,也易于塑造其受光与背光不同面的色彩变化。此时眼睛要随时环扫周围,从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顾此失彼。要看该物体与背景和春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细节可留下一步刻划。这一遍色用色要适当加厚,底色的正确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4 )细节刻划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固然可省略,但对表现物象特征与质感的重要细节应加强刻划,画龙点睛。细节要综合到整体之中。最后的笔触最为重要,它将不被覆盖而显露给欣赏者。
(5 )调整、完成画室外一幅静物写生,作为基本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熟练之后三、四个小时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充分。作画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刻划又容易忘记整体。在写生接近完成的时候,恢复一下第一印象,检查一下画面:在深入刻划时是否有些地方破坏了整体,局部和细节的色彩有没有“跳出”画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检查后,调整、修改、加工。错误之处,如画得太厚,要洗掉再画,直至完成。水粉画中干和湿的技法应控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应用范围?水粉画运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指调色时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7-着色方法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8-干湿技法
干画法
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干画法运笔比较涩滞,而且呈枯干状,但比较具体和结实,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与色彩,如物体凹凸分明处,画中主体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这种画法非常注重落笔,力求观察准确,下笔肯定,每一笔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体与色彩关系。干画法也有它的缺点,画面过多的采用此法,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枯和呆板。但干画法的色彩干后变化小,对于练习色彩收效较大,也容易掌握。
湿画法
水粉画作品欣赏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有关湿画法的控制及实际操作运用,上述画法步骤中已讲得很多,不再一一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