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花卉
⑴ 韩语晚春中一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态不写花草下凡之情春晚春晚之风采的诗句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⑵ 涡阳有什么好玩的
涡阳天静宫
安徽涡阳县天静宫坐落在涡阳城北的闸北镇郑店(正殿的谐音)村,距县城中心五公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纪念我国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厉乡曲仁里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盖因当地地方官为纪念老子建庙立祠,祀奉老子。并命陈相边韶撰《老子铭》碑。此后,曹魏黄初三年(222年),隋开皇元年(581年),都奉敕修建过,庙的规模渐大。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崇之极,屡加册封,并尊此庙为祖庙,大兴土木,隆重兴建。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太宗贞观六年(627年)、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曾相继于此营建宫阙殿宇,其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不逊于帝王之都。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钦封此宫为太清宫。唐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间奉敕重建,宫貌比唐时有加。翰林学士盛度撰碑。靖康之乱中,先遭兵劫,后遭火患,宫观面目全非。金代虽屡加修建,与唐宋盛时相比,规模差之甚远。元世祖以来,道教再度兴盛,此宫得之新建,并根据道教教义易名为天静宫。至顺三年再次大规模敕建,天静宫重现昔日宏观。翰林学士张起严为此撰文立碑,碑文载入多种典籍方志。明正德崇帧年间和清康熙八年均进行过装修。时至乾嘉年间,尚称殿宇弘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清末战乱频仍,殿宇日趋颓废,始有“烧丹灶冷余荒草,问礼堂空剩石牛”之叹。
天静宫在唐宋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布局恢廓,风光秀丽,环境清幽,海内无匹。元、明两代,宫观尚蔚为壮观,老君殿居中,高大崇隆为宫中主殿。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现在的天静宫尚存有天静宫、天齐庙、九龙井、老子娘坟等多处于老子有关的建筑和遗迹。天齐庙又称东岳庙、老子“老庙”,是元代天静宫建筑群旧址中保存至今、结构完好的地面建筑。
为了纪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扬道家文化,抢救和恢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扩大与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赞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一景点。经过数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东岳庙等十余座殿堂己相继展开和完成,天静宫又复屹于古相大地,重现昔日风采。天静宫建筑群是主体标志性建筑,目前已完成了老君殿、道观中轴线上的灵观殿、三清庙等殿堂的建筑。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规模及宋代规制修复,九脊重檐,东西长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堪称道观第一殿。殿内屹立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堪称中华第一。九龙井是天静宫建筑群中的又一主要景观,现已探明九龙井位于天静宫围墙的东侧,其中一口井经考古鉴定,系春秋时期的“瓦圈井”,如今已修建了井亭,加以保护,九龙井堪称中华第一。说明涡阳当地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纪念老子了。
气势辉煌,堪称华夏道观之首的天静宫今年拟上马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主要是保护九龙井,恢复古流星园,再现古时的情景。目前天静宫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不久的将来,天静宫将成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胜地。
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
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坐落于涡阳县新兴集,距县城20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原为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1994年5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来新兴集故地凭吊,命名并题写了“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占地12亩,馆房34间,专职人员3名。
1939年月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6日,刘少奇同志化名“胡服”来此视察,1940年2月1日,接新四军命令,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6月底,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二纵队黄克诚部合编为新四军第四纵队,1941年1月2日,新四军重建军部时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1941年5月初,彭雪枫率队转移至津浦路东。
彭雪枫率部驻扎在新兴的一段时间里,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缅怀彭雪枫的光辉业绩,牢记新四军的不朽功勋,1992年在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省、市、县的重视下,决定维修建设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由省文物局、阜阳市委、涡阳县委、新四军老战士、各大企业集团及当地人民政府集资筹款16万元,修建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作战室、机要室、彭雪枫旧居16间,面积320平方米。 1996年省、市、县政府共拨款28万元,修建了刘少奇旧居、张震旧居、参谋处、拂晓报社旧址,共18间,面积约350平方米,这期工程与92年工程分东西两个院子,新建了院墙和大门,使东西两院内分而外合。
1998年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和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60周年,阜阳市和县、镇政府共拨款50万元,重塑了高3.5米的彭雪枫将军骑马铜像,张爱萍将军为铜像题写了“彭雪枫同志”五个大字,同时,布置了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展,增设了栅栏、钢窗、铺设了院内水泥路石,院内进行了绿化。
2004年,为纪念彭雪枫将军抗日殉国60周年,涡阳县委、县政府号召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共捐款20余万元,对纪念馆和陵园进行维修,组织有关人员到西柏坡等地参观纪念馆建设及室内布展,对各展室进行了高规格的布展,充实了文物、安装了封闭窗、增添了围墙、对34间馆室全部整修、加固了水泥地面、完善了院内绿化,新的维修和布展结束后,每天前来观展的人员络绎不绝。
近年来,为建好新四军第师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涡阳县委、县政府以及新兴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现已完成了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在积极扩大纪念馆面积,充实展览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景区内涵,提高接待水平,力争把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打造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让这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我省一道靓丽的风景区,让彭雪枫将军的光辉业绩和新四军的优良传统永远昭示后人。
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
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始建于1997年,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涡阳县城西郊7.5公里处,省道307线南侧1.5公里处,陈大镇境内。该庄园总面积675亩,其中:一期工程395亩,投资135.5万元,现已完成,二期工程即将启动。目前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道路畅通,水面和园区绿化交错有致,现有可利用水面200余亩,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园圃65亩,数量达2.5万棵,收集地方土树种达16类,近2万棵,引进各类绿化苗木近5万棵,花卉13类,21个品种,近万株。现已经对游客开放的项目有:垂钓、休闲、餐饮、娱乐、采摘果实、游船等。多年来,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在地方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努力培育我市旅游业的新亮点。该庄园于今年9月份顺利通过省旅游局专家验收组的验收,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省旅游局、省农委联合授予全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称号(皖旅计财字[2006]33号),这是我市首家获得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景区。
红城子遗址(北平城遗址)
位于涡阳县曹市集北。汉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墙,有东西二门。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 城址面积约1.3平方公里,长方形外城为夯土筑成,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1430米。西城墙今平整作大路,残高1.7米,上宽7米,下宽19米余。其余三面城墙均成农田。内城地势较高,俗名小城墙,面积约1897平方米。北面城墙残高1.5米余,于庄庄东200米处地势最高,当地群众呼为“金銮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
又称天齐庙,位于太清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东岳庙坐北朝南,有山门3间,东西厢房各7间,主殿5间,为砖木结构,灰墙圆窗。其主殿5间为宋代建筑,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18年再次重修,是安徽省少见的宋代砖木结构殿宇。现已按原貌修复加固,在殿内陈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装修太清宫的石碑20余块,其中较为著名的元代翰林张起严的“敕建天静宫兴造碑”和明代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园”石匾额、“敕建”、“混元降诞”残片、蟠龙碑帽、大型石桥拱圈、大批汉砖等。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乐行故居
位于涡阳县城西北张老家村,张乐行1810年诞生于此;在早期结捻活动中,张乐行常与龚德树、苏天福等人在家中聚会议事,计划如何起义抗清。张乐行故居属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间,其中前排堂层5间,后客厅5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重梁起架,雕梁画栋,明柱走廊,花格门窗,建筑雄伟。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捻军会盟旧址
位于涡阳县西关“山西会馆”院内。咸丰二年(1852年)张乐行等各路捻军聚集在山西会馆会盟,公推张乐行为盟主,进行武装抗清起义。 捻军会盟旧址之山西会馆,是山西商人集资所建,整体建筑雄伟。大门面向南,前后3排房屋,两进院落。大门两旁有石狮一对,门上石质匾额横刻“山西会馆”四字。二道大门两旁有石鼓一对,穿中堂可达后院;后殿5间,砖木结构,上覆五色琉璃瓦;大殿前置一铜香炉,捻军结盟时在此焚香立誓,祭告天地。旧房屋在清军剿捻时多次遭到破坏。1938年又遭日军轰炸,解放初期,仅剩有石刻匾额和石碑各一块,石狮子和石鼓各一对。1962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拨款在旧址重建房屋5间,作为捻军会盟起义纪念建筑。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⑶ 安徽利辛有什么值得去玩下的地方
这些还是不错的
【伍奢冢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位于利辛县西北20公里,孙庙乡庙李自然村东北500米,老母猪港南岸。遗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积层为38米,冢下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处遣仍土城墙,东西长140米,基宽3米,高出地面半米许,城墙北侧发现有古井,锅灶遗迹等。六十年代,曾发现有石斧、骨针、陶网附、红烧土等。1980年以来,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标本,经专家鉴定,为大汶口文化晚期遗物。其上层夹杂着东周至汉代遗物。该处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禅阳寺】位于马店乡沈营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邻黑土沟,遗址现状为一处中间略高、四周低缓的坡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集有鸭嘴形、扁凿形(表面有凹槽)、圆锥形鼎足。器形有夹砂红陶蓝纹罐形鼎,腹饰宽凹蓝纹的夹砂厚壁缸等。时代稍晚的陶片,其纹饰有大方格纹、方格填线纹、小方格纹、蓝纹和绳纹等。陶色以红陶为主,黑陶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红烧土,可能是陶窑或房屋遗迹。从采集标本分析,禅阳寺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二期,其早期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属河南龙山文化。在遗址中曾采集到铜箭镞、蚁鼻钱、楚国货币等东周文化遗物,说明该遗址亦有东周文化层存在。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溪“阴阳城”】乾溪在张村南70里,俗称“乾沟”,位于西淝河北岸自管台子至亳州城父南有一条大沟叫“乾溪沟”;西淝河南岸自管台子至王人乡南储寨有一条小沟,亦称“乾溪沟”,俗称“乾沟”、“赶鸡沟”。北乾溪沟较直、较深,且河道变迁不大;西淝河以南河道变迁较大,南乾溪沟自西淝河至老母猪港上段被填塞,仅余王人乡至永兴15公里东西横沟。春秋晚期吴楚之间频繁交战,争夺徐、陈、蔡、州来诸国,乾溪地方属吴楚贯例部,楚国为北宋、郑,东防强吴,常陈兵于淝淮之间,于西淝河乾溪入口处筑城屯兵,宜攻宜守,实为战略要地。当地居民相沿传呼乾溪入淝口两岸叫“阴阳城”。在周家欢村与白庙村之间,多次发现陶网坠、蚁鼻钱(楚国货币)、铜鼎、铜镜、铜剑、车马器等。在南至庄汝、西至魏楼、北至管台子、东至赵楼,跨河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过3座木桥遗迹,桥礅全是柏树,每根直径70厘米。
【东城西城】东城位于县城西13公里,城址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呈长方形,土城墙已夷平,而东、北两方城河尚存。城中曾发现灰陶圈井。城东有一处西汉墓群。墓葬出土随葬器物有灰陶鼎、豆、壶、舫、罐、铜釜、洗及灰陶俑等。西城位于县城西27公里王人集东侧。城址南北1.5公里,东西0.5公里,城墙已夷平,西、北两方护城河尚存。西城河沿岸,暴雨后常可拣到蚁鼻钱(楚国货币)。城东500米的李寨村有一处汉墓群,出土有新莽货币,并书生发现有绳纹陶圈井。
【纪家塔】位于利辛县西北195公里,孙集镇孙园村东南700米,纪大庄西100米。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体七层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长148米,塔高约10米。塔房原有一寺庙,已毁。此塔系仿木结构砖塔。第一层高约2.2米,其他各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二、三层外檐口及六角转变处,均砌一砖挑檐和一砖挑出飞檐。塔身第一层东南距地表64厘米处嵌青石碑一块,碑高42厘米,宽82厘米,碑文字迹不清,只落款处有“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尚可识。第二层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额一块,镌刻隶书“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层至第七层东南方向,每层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龛。塔身无窗,塔内中空,无塔心柱,每层只有“十”字形横木交叉支撑。塔顶为绿红彩柚葫芦形按尖,中心以铁钎贯穿巩固。全塔玲珑剔透,保存基本完好。是全省现存最小的古塔。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节孝坊】位于利辛县西北18公里,孙集镇政府西700米,孙集至叶马刘公路北侧。是清代光绪皇帝为表彰孙兰芳之母陈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御批“圣旨”所立。整体结构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组成,高3.26米、宽1.08米、厚0.39米,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顶部为透雕“二龙戏珠”雕工精湛,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否具有中携刻楷书“圣旨”二字,字体庄重边刻有“二龙戏珠”与顶部相呼应。中段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石碑两边竖有对联,对联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图案,碑文略。下段为“节孝坊”底座。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桥古桥】位于利辛县东25公里,望疃镇芦沟集东北600米,胡桥庄西南100米。该桥横跨工、芡河之上,全长14米,桥梁为5孔,桥面宽4米,砖石结构。桥面用长方条石铺成,桥礅呈梭状形,底部用圆柱状基石铺垫,上部用青灰砖砌成。整个建筑古朴庄重。自明嘉靖时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间屡有修葺,现有清道光贰拾壹年五月《重修胡家桥碑记》供考。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伶墓】民国乙丑《涡阳县志》:“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今三里湾乡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集侧有一荒冢,当地居民皆指称为刘伶墓。刘伶,西晋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沛国,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东汉改为国,东晋复为郡。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县地。刘土楼位于西淝河东、北各11公里,当在沛国境内,典籍注为宿县人,未闻宿县有刘伶墓。
【刘廷墓】位于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廷,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廷死,举朝大悚。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旧城】位于利辛县城东北18公里,芡河东岸。城址东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采集到灰陶四分式卷云瓦当,绳纹简瓦,几何形空心砖侧表摸印菱形,方援纹砖等汉代遗物。城址外曾发现规模较大的汉砖石墓。墓葬石门,雕刻有朱雀图案及铺首街环。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着:越王坐旧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桥,御花园,报恩寺,四门出棺越王死。东部大蒋湾,南有云蒙山,西靠运粮河,北边老龙滩。
【傅营六地委驻地】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柳西乡傅营庄。1946年11月底,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1947年10月12日,豫皖苏军区党委根据中原局“变淮河为内河,使平汉路东西连成一片,并使豫皖苏与鄂豫皖确实相接”的指示,决定成立六分区、六地委。10月22日,在亳县立德寺召开六分区第一次会议;0月24日,分区机关活动在张村铺、高公庙一带,六地委、六分区驻于傅营。1949年1月,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国解放区行政管辖省县原边归界》的指示,豫皖苏六分区、六地委随之撤销。驻地原有一个院落,现仅存旧房两间。
【刘家集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分析敌情后,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进犯。苏区十一团团首长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天的激战,终以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政府于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地面积较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99年利辛县政府决定将陵园迁移新址。该烈士陵园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凭吊祭扫,缅怀先烈。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政府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⑷ 徐州都市圈的其他城市
萧县
萧县位于徐州市区西1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防腐产业基地和防腐产品出口基地。郑徐高铁,G30、G3高速,310、311国道等交通动脉纵贯全境。是“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水果生产大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省文明城市。是坠子戏、龙城画派的起源地,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和圣泉寺等旅游景点。
连云港
连云港市是中国江苏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全国首批沿海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水晶之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2县相连。连云港市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古迹较为丰富,历史久远,是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江苏3大旅游区之一。
宿迁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州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宿州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山芋之乡”、“泗州戏之乡”、“中国山芋之乡”(泗县)。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市”,1994—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淮北
淮北市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一县三区。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建材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是中国能源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淮北矿产颇丰、品种繁多,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滕州
滕州,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位于山东省南部,面积14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框架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市区常住人口近80万,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城区在黄淮冲积平原之上,遥望龙山,荆河穿越而过与美丽的微山湖相连。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岚曹高速公路、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滕州还是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境内著名景点有古滕八景、微山湖红荷湿地、微山湖古镇、盈泰温泉、龙山、莲青山、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龙园、荆河、龙泉塔、毛遂墓、滕国故城、薛国故城。
微山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江苏省交界处,是中国荷花之都,山东省经济强县。辖15 处乡镇(街),70万人,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积1266 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她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富饶的自然资源被誉为“鲁南明珠”“齐鲁灵秀”。 微山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伏羲文化、秦汉文化、运河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文化源远流长。微山岛上存有商代仁人微子的墓园,微山岛、微山湖、微山县因此而得名。 亚洲第一湿地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此,微山湖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GDP310亿元,人均达7000美元。
永城
永城市,河南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素有“豫东明珠”之称。永城因汉高祖刘邦在境内的芒砀山斩蛇起义而被誉为“汉兴之地”,因拥有出色的面粉加工能力成为国家唯一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城市。 永城矿藏丰富,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与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拥有两家中国500强企业: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和神火集团。永城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5平方米 ,是河南省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同时是中国百强县市。
⑸ 安徽豫皖天图园林景观有限公司怎么样
法定代表人:程绍定
成立日期:2014-04-24
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安徽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401000986800315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置地广场柏悦公馆3#楼西
经营范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环保工程施工;河湖整治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技术咨询;苗木花卉培育。(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⑹ 七七牙的又名是不是叫灯笼花草
七七牙的又名不是灯笼花草。
1.七七芽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 小蓟。
2.灯笼花又名倒挂金钟、吊钟海棠,柳叶菜科为多年生草本花卉。
小蓟
⑺ 牡丹几月开花
据资料显示,中原牡丹一般农历4月—5月、阳历5月到月开,而甘肃牡丹要推迟1个月,一般农历5月到6月开,中原牡丹到菏泽牡丹园和洛阳牡丹园观赏佳,甘肃牡丹到甘肃兰州中川牡丹园观赏最佳。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彭州、北京、临夏、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拓展资料: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
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
花期5月;果期6月。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