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楚雄插花节

楚雄插花节

发布时间: 2022-04-03 03:33:10

1. 农历2月初8的插花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每年旧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昙华山的“插花节”。 节日期间,昙华山的人群熙熙攘攘,人们一路行走一路歌,满山满坡出现动人场面,整个昙华山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相传很早以前,昙华山上有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妩媚动人的彝家姑娘,名叫咪依鲁。她在山上牧羊,遇到了凶恶的狼,豺狼露出狰狞面目扑向羊群。在这危急时刻,青年猎手朝列若赶到,击毙豺狼,化险为夷,咪依鲁含情脉脉地亲手采摘象征纯洁的白杜鹃花献给他。青年猎手又饱含真情地将鲜花插在姑娘头上。从此,两人相爱了。爱得那样真挚、热烈。当时,昙华山有一残暴荒淫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园”专供土官淫乐,期间逼死了许多彝家姐妹。咪依鲁为了挽救彝家姐妹。在二月初八这一天,只身闯进“天仙园”,取下头上带有剧毒的白花泡进酒里,与土宫共饮,毒死了土宫,也牺牲了自己。猎人朝列若得知姑娘只身闯入虎口,便手提弓箭,身背快刀,冲进“天仙园”。朝列若抱着姑娘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流出来的一滴滴鲜血将漫山遍野的白杜鹃染成了红色。
人们为了纪念咪依鲁,便把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每逢节日,昙华山的马樱花迎春开放,人们穿着民族服装,到采花地点采来花,在村前寨口搭起牌坊,把马樱花插在房前房后,男女老少人人头戴鲜花,手挽手,肩并肩地跳起歌舞,表示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

2. 楚雄有啥好玩的景点

10.石羊古镇
石羊古镇
石羊古镇是云南第一批公布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处于楚雄、大理、攀枝花三座城市之间,在昆明、大理的中程旅游距离之内。古镇的孔庙中现存当今保存最完好,体积最大的孔子铜像。

9.紫溪山风景区
紫溪山风景区
紫溪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主峰海拔2500米,为云南省最大的天然公园。整座山峰郁郁葱葱,森林密布,古刹林立,景观独特,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植物王国和百余种鸟兽聚居的世界。

8.黑井古镇
黑井古镇
黑井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黑井古镇历史悠久,经济繁盛,文化深韵,被誉为“失落的盐都、明清建筑的活化石”。

7.元谋人博物馆
元谋人博物馆
元谋人博物馆距今170万年,是中国人类历史上的先祖。元谋人博物馆像人们展示了谋史前文化旧石器、新石器、细石器,共展出1500件文物标本、500余张图片。

6.彝人古镇
彝人古镇
彝人古镇是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其以古建筑为平台,彝文化为“灵魂”,将文化景区、旅游集散地、城市会客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楚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5.元谋土林
元谋土林
走进元谋土林,看见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新奇的天地。说起以土为林的奇景,元谋土林实属珍宝,它成群的柱状地形,远望宛如森林,十分奇特。

4.武定狮子山
武定狮子山
武定狮子山主峰海拔2419.8米,年平均气温13.2°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以一山一湖一箐为主体,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人文地质、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3.楚雄州博物馆
楚雄州博物馆
楚雄州是中国人最早的老先祖,也是禄丰恐龙的故乡,也是迄今发现铜鼓最早的地方,不管是文物还是文化都十分的丰富。

2.姚安光禄古镇
姚安光禄古镇
姚安光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大理国的八大名府之一。姚安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更是中原进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1.禄丰世界恐龙谷
禄丰世界恐龙谷
禄丰世界恐龙谷是一处以“中国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石阶级的恐龙化石埋藏遗址为依托的,科普旅游基地和恐龙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走进恐龙王国,穿越侏罗纪世界,解读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

3.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3、跳公节

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

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节日。

4、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

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5、赛装节

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4. 插花节是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插花节是彝族的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楚版雄彝族人民一年一权度的插花节。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5. 楚雄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楚雄汉代属益州郡,蜀汉、西晋属云南郡。晋咸康三年(338年)爨酋威楚筑土城于峨碌,为楚雄建城之始。东晋属建都郡,隋朝属昆州,唐朝属览州,南诏属弄栋节度,宋朝为白鹿部属威楚府,元朝设威楚县隶威楚路。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威楚,辖富民、净乐2县。元朝二十一(公元1284年)撤销2县,复置威楚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楚雄县,隶楚雄府。民国三年(1914)裁府为县。1949年12月9日,楚雄全境解放,1950年1月25日,楚雄县人民政府成立。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86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楚雄市为乙类开放城市。
楚雄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在禄丰发现了生活在800万年前的禄丰腊玛古猿化石,在元谋县发现了生活在300万年前的元谋竹棚人猿超科化石。1965年,在元谋县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并发现了打制石器和用火的痕迹,证明元谋人不但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还掌握了用火的技能。1975年,楚雄万家坝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 楚雄全景
最早的铜鼓,证明早在2500年前,楚雄地区的先民便创造了以铜鼓为特征的青铜文化。先秦时期,楚雄地区活动着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至西汉中期,中原王朝相继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至隋唐时期,州境经长期民族融合,形成以乌蛮、白蛮为主体的居住区域。唐宋时期"南诏三十七部"在州境有白鹿部(楚雄)、罗部(罗次)、罗婺部(武定)、华竹部(元谋)以及抬萼部(牟定)、易裒部(广通)、摩刍部(双柏)等以彝族先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明初大量移民屯垦之后,汉族逐渐成为楚雄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 楚雄州境自古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4世纪,楚庄蹻通滇,楚雄属滇地。汉代分属益州郡和越巂郡。蜀汉时分属建宁郡、越巂郡和云南郡。西晋时分属晋宁郡和云南郡,南北朝时分属晋宁郡、兴宁郡和建宁郡。唐初属戎州都督府。南诏时属拓东节度和弄栋节度。大理国时期属姚府、威楚府。元初分属威楚万户府、罗婺万户府和大理万户府,后改设路、府、州、县,分属中庆路、威楚开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明代分属云南府、楚雄府、姚安军民府和武定府。清代分属云南府、武定直隶州、楚雄府。民国时分设楚雄、镇南、牟定、姚安、大姚、盐丰、永仁、元谋、武定、罗次、禄丰、广通、盐兴、双柏等县。新中国成立后,分设楚雄、武定两专区。1953年,两专区合并为楚雄专区,辖楚雄、镇南、牟定、姚安、大姚、盐丰、永仁、元谋、武定、罗次、禄丰、广通、盐兴、双柏、禄劝、富民、安宁17县,1954年改镇南县为南华县。1957年划安宁县归昆明市。195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并盐兴县入广通县,合并楚雄、南华、牟定、双柏4县为楚雄县,合并姚安、大姚、盐丰、永仁4县为大姚县,合并罗次、禄丰、广通3县为禄丰县,合并武定、元谋2县为武定县,划富民县归昆明市。1959年至1961年间,先后恢复永仁、姚安、南华、双柏、牟定、元谋6县。1983年9月改楚雄县为楚雄市,10月划禄劝县归昆明市。至此,形成了9县1市的格局。 楚雄州境各族人民具有可贵的抗暴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清咸、同年间,声势浩大的彝族、回族、汉族等民族大起义席卷全州,给腐朽的封建王朝以沉重打击。哀牢山以李文学、杞彩顺等为首的彝族农民大起义,坚持斗争20余年。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中,州境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有的驰骋疆场,有的运筹帷幄,有的兴办实业,有的致力革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批游学外地的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有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和宣传委员张经辰、组织委员毕昌杰等,他们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35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楚雄州境,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州境万人从戎,前仆后继,同雪国耻。解放战争后期,州境反蒋浪潮风起云涌,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南山区、东山区、滇北游击区等革命根据地,配合野战军为解放云南作出了贡献。 楚雄州的文化,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其发展呈现出丰富性、开放性与单一性、封闭性的双重特征。在坝区和交通沿线,由于邻区文化的影响与历代中原王朝的开发,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方文化;在山区各少数民族地区,因与外界相对隔绝,保留了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但两种文化又长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楚雄州多元一体的民族地方传统文化。 远古时期文化丰富灿烂。流传至今的有大量彝族人民关于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等各种神话、传说和史诗,如《梅葛》、《查姆》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从流传至今仍盛行不衰的民族歌舞海洋中,既可以感受到彝族人民对生活的艺术提炼与表现,还可以归纳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彝族远古十月太阳历和与此相关的彝族虎宇宙观、阴阳(雌雄)观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明代大量江南移民流入州境,汉文化在城镇、坝区内逐渐普及,本地文人大量涌现,如姚安的二陶(陶珽、陶珙)与稍后的高 映,楚雄的刘联声、池生春等,于文、史、哲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清末至民国,社会急剧变革,伴随着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传入,楚雄地区的文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并始终和社会的变革与救亡运动结合在一起。一些楚雄籍学生外出留学,投身各种新文化运动,推行社会改良,提倡文明风气,接受马列主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抗战时期,内地大量文化人涉足境内,电影、摄影、报刊、文艺、戏剧演出等新兴文化活动开始出现,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于一时,医疗、体育、自然科学也相应得到发展。 汉文化在坝区广泛传播的同时,山区少数民族亦"渐习汉学","间有中科第者"。各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的交往过程中逐渐使用汉族语言,吸收汉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汉文化同时亦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如花灯在坝区广泛流传,元谋、禄丰花灯,姚安花灯及莲花落各有不同的风格,还产生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彝族花灯。各地都有风格不同的山歌、秧歌、民歌,滇剧在州境亦有变异。但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偏见,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却始终未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彝文彝书大部分仅在民间流传,保存于毕摩手中;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则仅由人民世代口耳相传,有的自生自灭。武定凤氏土司曾兴办彝学,刊刻彝文典籍。流传至今的大量古彝文经典记载了包括历史、天文、文学艺术、医学、习俗、政事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发展各民族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科技等项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全面的繁荣和发展。建国初,对旧的教育文化制度进行根本改造。1953年后,教育事业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纷纷以各种艺术形式歌颂新中国,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民歌采风盛极一时,文化团体、机构相继建立,图书、电影、广播、文博等事业从无到有。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一些流行病、地方病得到重视和治疗。科学技术事业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逐渐繁荣。“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想影响,全州文化事业遭到极大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振兴彝州,教育先行”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文化活动日愈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各种民族节日逐渐恢复。彝族火把节成了全州法定节日,此外还有大姚插花节、牟定三月会、禄丰高峰花会、姚安龙华会、永仁赛装节等民族节日和民间集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中医、彝医彝药为政府所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人才,产生了蒋绍敏、蒋绍玉、陈小红等全国知名的体坛名将。

6. 彝族有哪些节日

彝族的传统节日很丰富,根据节日的性质可分为生产性节日、社交游乐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庆祝性节日和祭祀性节日等五类。而每一类又包括5—10个节日。如以发展、促进生产为目的生产性节日有剪羊毛节(流行大凉山,一般为农历六月中旬)、采药节(流行云南小凉山,每年农历五月初日,主要是采、卖药材)、黑井灯会(流行于云南牟定县黑井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产盐)、羊年(云南牟定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和初一给羊吃年饭,贴对联)、巴乌节(流行于云南鹤庆县东西山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主要是欢庆和祈望狩猎丰收)、颂牛节(云南西北山区彝族每年立冬举行)、拉麻节(拉麻彝语意为贺牛神,彝族支系黑话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和护山节(流行于广西隆林彝族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又如以歌舞、游艺、集会形式进行交往娱乐为目的的社交游乐性节日有赛歌会(云南九江县彝族支系腊鲁人每年农历二月举行)、情人节(广西那坡县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情人互送礼物)、姑娘节(云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赶场日,到街场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赛马节(贵州威宁,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赛装节(云南永仁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着盛装,比试谁的服饰漂亮)、赶花街(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处的彝族支系勒苏人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举行二次,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机会)、串会节(云南漾濞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人们聚集篝火旁跳舞对歌)、搭清节(云南曲靖市白水区彝族妇女节日。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妇女们打扮后带上食品聚集于当地的密集山上,一边唱歌,一边品尝食品,直到明月当空才各自离去)、开新节(云南峨山彝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集日,过完节日就要春耕了)、拜姑爷节(云南峨山一带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为单位,邀请3—5年内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接回本村进行团拜)和斗牛节(每年农历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举行);再如以追念民族英雄、纪念某个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节日有插花节(云南楚雄彝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以纪念传说中为妇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鲁)、服装节(云南大姚县三台山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行,以纪念心灵手巧的女服装师阿米尼、二月八(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期三天,以纪念智斗强敌英雄密枯)和牟定三月会(云南楚雄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期3—5天,以纪念传说制服蛟龙的胜利);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兴旺、平安幸福为内容的庆贺性节日有彝年、老年节、尝新节、新米节、沙户比节等;最后就是以祭祀神灵、祈禳凶邪的祭祀性节日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公节和跳公节等。其中以彝年和火把节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节日。�

(一)彝年

彝语称“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内择吉日举行。彝年前,人们打过年柴,准备过年的食物,精心地催养年猪。过年三天,第一天:“点烟火”,清晨用袅袅的青烟通知祖灵回家与后代共渡佳节;“逐户杀年猪”,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气洋洋簇拥着杀猪能手“翁色尔古”逐户宰杀年猪,杀猪的顺序以村中辈份的高低长幼而定;“松母”即献祭,取部分猪肝、猪肉烧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祭祖,此后,大家吃年饭,太阳落山时,以煮熟的砣砣肉和荞粑粑再次祭祖,以祈来年丰收、平安。第二天:孩子们做“翁西那姑革”游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在一起,伴着口弦、月琴、胡琴欢歌舞蹈,进行赛马、荡秋、蹲斗、角力等娱乐活动。中年男子成群成队到各家互贺新年,妇女留在家中招待客人。第三天:“送祖”,人们早早起来,热饭菜以送祖灵归祖界,并为祖灵备好路途中需要的盘缠、干粮,还把燕麦倒在畜槽中象征喂祖灵的灵马。送祖灵时,男主人向祖灵祈求保佑来年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发展。�

(二)火把节

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崇除邪是火把节的重要民俗内容。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合村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要抱鸡到田里祭田公地母。而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苦蒿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节行列,到村头寨边、田野山坡耍火把。有说火把能灭虫害,有说可驱灾去邪。如今,火把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磨儿秋等各种娱乐性活动,有的地方还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彝族节日一览表

★彝族年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若来年为丰收年,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举行。

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贺新禧,祝吉祥庆丰收。人们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户拜年,用不同程度的吆喝声唤取主人不同档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则狂呼,以示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不出门,留守在家招待客人。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转“磨秋”、“蹲斗”(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尽情尽兴。。

★跳公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争中吃了败仗,敌方乘胜追击,无奈,九公钻进一片金色竹林暂避。敌人用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形成天然屏障,无法杀伤,恼怒之下,散人欲竹进军。九公急中生智,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蔸以示纪念。世代相传,形成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届时,人们穿着特定的服装,姑娘穿白色短衣,青布裤,打着绑腿,佩戴项圈耳环,腰束彩带。小伙子穿四件崭新短衣,件件衣领外露,有九个小伙子手持长竿(象征祖先使用的长茅),外披蓝色长袍,聚在广场上。“师公”率众用猪头祭祀祖先,并登上竹台正式宣布开始跳金竹舞。“麻公巴” ——领舞者头戴白高帽,身着长袍,脚穿新鞋袜,带领众人,踩着芦笙、锣鼓点翩翩起舞。舞蹈持续两天,第三天中午,所有男女老少一同登上高山之巅,在“师公”主持下又祭祀祖先一次,然后纷纷离去。

★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传统节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相传很早以前,昙华山上有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妩媚动人的彝家姑娘,名叫咪依鲁。她在山上牧羊,遇到了凶恶的豺狼,豺狼露出狰狞面孔扑向羊群。

在这危急时刻,青年猎手朝列若赶到,击毙豺狼,化险为夷,味依鲁含情脉脉地亲手采摘象征纯洁的白杜鹃花献给他。青年又饱含真情地将无瑕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头上。从此,两人相爱了,爱得那样真挚、热烈。当时,县华山有一个凶残的土司(元、明、清王朝在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是个骄奢淫逸的家伙,谎称在家中修了一座”天仙园“,请来了仙女织锦绣花,选择各个村寨最美丽的姑娘侍奉仙女。

结果,很多不幸的彝家姑娘,从此失去了少女的纯洁、天真。味依鲁为了除积怨,拔祸根,在二月初八这天,头戴有剧毒的妖艳鲜花,佯装与土司成亲。土司一见婀娜多姿的咪依鲁,高兴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姑娘乘机将花泡在酒内,与土司共饮,荒淫无度的土司立即身亡,咪依鲁也从此闭上了天真、无邪的眼睛。英雄的猎人朝列若得知心爱的姑娘只身闯入火坑,便手提弓箭,身背快刀,冲进“天仙园”。

不堪忍睹的惨状映入眼帘。朝对若抱着姑娘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流出来的一滴滴鲜血将漫山遍野的白杜鹃染成了血红色。从此,当地彝族人民将这凝聚着忠贞爱情的红杜鹃作为传情的信物、吉祥的象征。

★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四川两省的彝、白、佤、布朗、纳西、拉枯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由于语言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各民族的火把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仪式和娱乐方式。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在彝族人民当中流传最广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经常来到人间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榨勒索,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

为了战胜凶神,大家推选了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那个凶神作战。拉巴和凶神斗了九天九夜,终于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闻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庄稼,妄图把人们饿死。此时正值彝历“虎丹”时节,洋芋结薯,养麦开花,包谷“背地”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上旦。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商量高举火把,烧死“天虫”的对策。

于是,彝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大部分“大虫”,保护了庄稼,夺取了丰收。少部分“天虫”躲进了庄稼地,为了预防它们再次遗害于民,每年“虎丹”时节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这样年复一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也是彝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

届时,彝族、白族家家户户门前都要坚起一个火把。在广场中央堆砌起一个宝塔形火矩。选一根三、四丈高的青松立在中间,四周用干柴分层堆砌成宝塔形,顶端放一根挂满红花、白饼、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随锣声、号角声汇集于广场,将树塔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干柴烈火僻啪作响,与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撼山岳。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二月八年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哀牢山区彝族人民的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前,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牛祭祖,酿米酒,春粑粑,烹鸡炖鸭欢庆家人团聚。饭后,人们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到了晚上魁伟英俊的小伙子陪伴着婀娜多姿的彝族姑娘信步来到村寨的广场,参加盛大的“踏歌”(亦称“打歌”,即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活动,边歌边舞,多色布的百褶裙有节奏地摆动,银制领花与黄火交相辉映,头顶的花布帕迎风飘扬,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传古时候,有个足智多谋的彝族首领,临危不惧,在重兵压境的关键时刻,率领众将土围着一堆堆篝火纵情歌舞,锣鼓声、歌声、欢呼声,犹如千军万马,威震四方。敌军误判对方援军已到,慌忙撤退。彝族人民乘胜追击,获得全胜。从此.彝家用“踏歌”形式纪念这次胜利。

届时,山区彝族青年比赛荡秋千,用山上的野藤在两山之间架起秋千,由这山荡到那山,飞越深涧,男女老少皆来祝兴。姑娘们夹在观看的人群中,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勇敢的“荡者”受到姑娘们的青睐。活动多以村寨为单位。为保节日期间村寨的安宁,有“扎大路”的风俗,在每个人寨的港口,用树枝、石头等把路堵死,严禁外人进入。现在“扎大路”已逐渐变为象征性的。

★都阳节流行于雷波县一带。

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的端午节相近。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赛马节”

时间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日,数千匹马江集在一起,开展竞赛,小伙子往往借此显示其剽悍、顽强和骑术,老年人则以此显耀自己自己饲养的经验和高超的驯马术。场上你追我赶,欢腾雀跃,热闹非常,最后由年长者给优胜者披红发奖。

★“祭山节”

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天,停止劳动,准备酒饭,燃放鞭炮,一齐祭山,显然,“祭山节”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

7. 大姚有什么风俗

大姚有很多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昙花“插花节”赵家店“火把节”龙街“太子会”湾碧“窝巴节”铁锁“冬街”等等。城区有“孔子文化节” “核桃美食节”

8. 楚雄州下辖哪几个县市

截至2019年,楚雄州下辖9县1市: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

1、楚雄市

楚雄市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也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东接昆明、西连大理、南至普洱、北达攀枝花,东距昆明152公里,西距大理179公里,320国道、108国道、G56杭瑞高速以及成昆铁路、广大铁路穿境而过。

2、双柏县

双柏县是云南省楚雄自治州下辖县,建于西汉,古属益州郡,辖今易门、双柏二县及新平县的西北地区。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距州府楚雄58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210公里。

3、牟定县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境内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县城所在地共和镇平均海拔1758米;牟定县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

4、南华县

南华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原名镇南,1954年改为南华县,意为“西南美丽的地方”。南华县位于楚雄州西部,东接牟定县,东南连楚雄市,南连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邻弥渡县,北毗祥云县与姚安县。县城距州府楚雄市33公里,距省会昆明市192公里,距大理市175公里。

5、姚安县

姚安县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牟定县,南枕南华县,北接大姚县,西与大理州祥云县隔一泡江相望,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姚安县县城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

9. 彝族有哪些节日

1、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3、跳公节

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

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节日。

4、补年节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

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5、赛装节

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10. 楚雄是哪个族的

云南楚雄介绍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滇中高原,土地面积29258平方公里,其中,大多数地区海拔在-1900米之间;总人口为245万多人,其中彝族人口60多万,占总人口的24.6%;州府楚雄市距昆明只有160公里。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楚雄素来有“千里彝山”、和“中国人内的发祥地”之称。

楚雄旅游资源以“恐龙之乡”、“腊玛古猿”、“元谋猿人”、元谋土林、狮山牡丹、紫溪山茶、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风情和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而著称。踏上楚雄这块神奇的土地,在禄丰恐龙山,你会看见全球保存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你甚至会有一种站在恐龙骨架上的感觉;在元谋,你不仅可以目睹距今170万年以前元谋猿人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通过土林发现地表的苍桑之变及其根源。

(一)楚雄民族简述:
楚雄州是以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州内共有彝、汉、僳僳、苗、傣、回、白、哈尼、壮等36个民族。在这36个民族中,已在楚雄州境定居百年以上的有彝、汉、僳僳、苗、傣、回、白、哈尼8个民族,人口均在4000人以上。其中汉族和回族主要聚居于城镇、坝区或交通沿线,彝族、白族、僳僳族、哈尼族主要聚居或杂居于山区和半山区,苗族主要聚居于冷凉或高寒山区,傣族主要分布于武定、永仁、大姚3县的金沙江河谷地带。其余28个民族在楚雄州境定居时间一般在百年以下,大多数是在本世纪50年代前后来州境经商、教学、服兵役、当工人或干部而定居下来的,因而也主要分布于城镇、矿山或交通沿线。就民族人口分布的总格局而言,约占人口总数70%的汉族居住于全州总面积不到30%的坝区和半山区;而占总人口30%的各少数民族,居住于占全州总面积70%以上的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区。相对他说,汉族聚居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水利、交通条件较好;而各少数民族地区则地广人稀、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但资源比较丰富。

楚雄州境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怠,相互依存,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楚雄州境活动者氏羌、百淄、百越三大族群,他们频繁迁徒、融汇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以滇文化(其后是辍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唐宋之际,各民族渐次进入封建领主制阶段,元、明时期实行土官制度,楚雄州境分布有楚雄高氏、姚安高氏和武定凤氏等40多个土官。明初以来,大量汉族进入州境屯垦,带来了较领主制先进的地主制经济,以及先进的农耕技术,促进了楚雄州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此汉族人口剧增,成为州境人数最多的民族。并逐渐演化成了大致与现今相同的民族分布格局。

楚雄州境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历来是不平衡的。相对而言,居住于坝区的汉族与回族发展较快,明代地主经济已经形成,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基本完成后,地主经济得以确立。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矿产(主要是盐、银、铁)的开发,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居住于山区、半山区与河谷地区的彝、僳僳、哈尼、傣、苗等民族,则相对地后进,这些地区的封建领主制被长期延袭下来,土司制度到本世纪30年代末才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地域分割,信息闭塞,长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生产力十分低下。直至50年代前,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高寒山区,仍是刀耕火种,迁徙无常,加之土司、地主或头人的重重剥削和压迫,生活极端困苦。

(二)楚雄少数民族节日:
火把节
六月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哈尼拉祜普米等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间,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活动内容应民族而不尽相同,但点火把则无一列外。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虎节
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
居住在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属罗罗濮支系,自称“阿罗”。据说阿罗人的祖选居住再生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惊扰,阿罗人防不胜防。后来阿罗人把猎到的虎皮剥下来,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卫寨子,并表示阿罗人都像虎一样勇猛,不惧怕任何邪恶,阿罗人得到动物之王的守护,寨子安宁了,庄稼有了好收成,牛羊也平安了,寨子中出现一片吉祥景象。从此他们就把跳虎作为节日固定下来,并伴以乐曲和大锣笙,使之更生动活跃。
虎舞(又称老虎笙)从正月初八开始,每日增一虎(伊始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执以“崩咚”铃的长者作前导(也称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纹,披虎皮。如一时难得众多虎皮,就用毡子代替。跳虎节时,前村户户敬香供“虎神”,每户从门前到屋里都要跳一场虎舞,以驱邪除祟,求虎神守卫。夜晚,田间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喻后又来着)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彝族虎节属虎图腾的遗风,作为民族民间活动,跳虎笙受到群众喜爱。

插花节
农历二月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县华山开满了山花。当地彝族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昙华山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赛衣节
大姚彝族的赛衣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撒上松毛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
到彝族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次赏心悦目的享受。赛装场上,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鲜艳服饰,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其构图上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上的对比反差,令人叹为观止。

花山节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对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跳狮子舞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如果哪一架狮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猪头奖赏;节日期间还进行斗牛,届时,斗牛爱好者从各地牵来高大雄壮的大黄牛,一头头精神抖擞,开上去难估胜负。优胜牛由主人牵到花杆前,绕杆一周,然后披红挂彩。

(三)彝族三道酒介绍:
彝族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
第一道酒为栏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则表明要客当场回唱一首酒歌。
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吉利的话语。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也数人集体唱。
第三道酒为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主人的牵挂、挽留。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敬三道酒是彝家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

地里概况:

楚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干夏湿,温度平稳,雨季集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42天,四季如春。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已达32%以上,境内有哀牢山和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78万亩,林地5.96万亩。其中常绿阔叶林5.8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9%。由于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料丰富,人迹罕至,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区内有鸟兽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并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紫溪山自然保护区离城20公里,总面积2.61万亩,森林覆盖率91%,地下水补给量1231.5万立方米,是城区主要水源之一。除此之外该保护区楚雄山茶花更为出名,经调查,仅树龄在200年以上人工栽培的茶花母树有60多株,特点是叶厚、枝壮、品种多、花期长,成为特有品系,为云南茶花中的奇葩。有一株“童子面”茶花母树,基围285公分,树龄在600年以上,一树开红、白两色花,蔚为奇观。城区的文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明代建筑,南山雁塔与西安大雁塔同属一个时代,新建和修复的龙江公园、峨碌公园、灵秀湖、西灵宫、兴隆寺等风景名胜令人向往。

地理资源

据普查,在楚雄这块44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云南松、华山松、油杉、栓皮乐、麻栗、清香、红椿、红椎、香樟等40多种珍贵木本植物和旱茅、茜草、古野、龙须、蕨类等20多种草本植物及641种中药材。香菌、木耳、鸡纵、松茸等近30种可食菌,一直畅销国内外。

热点内容
花艺扇型 发布:2025-09-24 04:08:13 浏览:447
用花盆栽花 发布:2025-09-24 04:08:09 浏览:92
玫瑰糠疹能喝酒 发布:2025-09-24 03:44:21 浏览:424
花卉长出黏胶 发布:2025-09-24 03:37:53 浏览:888
米蒂花艺 发布:2025-09-24 03:08:55 浏览:21
长濑百合 发布:2025-09-24 02:56:43 浏览:267
画兰花技巧 发布:2025-09-24 02:31:16 浏览:743
茶花是死人 发布:2025-09-24 02:18:22 浏览:938
百合紫色 发布:2025-09-24 02:13:53 浏览:68
荷花的蓬 发布:2025-09-24 02:13:05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