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男子头上插花

男子头上插花

发布时间: 2022-04-02 06:11:39

Ⅰ 唐朝男人流行头上戴花吗

唐宋时期男子流行带花。
唐、宋年间,男子戴花,风靡盛行,随处可见,不足为奇!说唐、宋年间盛行男人头戴鲜花,并非空口无凭,有古代诗人、小说家们的美诗、妙句为证。
晚唐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诗句中“插满”表明,唐朝男子不光戴花,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满头插花戴花。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时当地的习俗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要登高,要品饮菊花酒,男人们要将茱萸草茱萸花插在头上。从诗句里,也可窥见一斑,起码,在当时,男子有戴花的习惯,加上又是传统节日,并且不必担忧受任何人的指责与嘲笑!

Ⅱ 北宋男子有头顶带花的习惯,看了新版的水浒传很是不解

引用处:http://bbs.hb163.cn/read-htm-tid-108210.html

[天下杂烩] 宋代文治怪现象:满城男人都戴花?

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不过,不甚普遍。明清时期,偶有为之。惟有两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风。不信,回头再去读一遍《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简直就是“花团锦簇”:
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于是人家干脆叫他“一枝花”蔡庆……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大宋民间敢如此肆意地戴花,当然是有官方的时尚潮流在前面引领。其中最具时尚标杆作用的当数风流君主宋徽宗。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他赐给随身的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男人簪花发展到宋朝,几近极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在宋代重要的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话》里,对此有详细的记录。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宫廷会宴和新进士闻喜宴等,皇帝都要赐花给臣僚。皇帝赐给臣僚们的簪花还分品位:生辰大宴又有辽使在场时,用绢帛花;春秋两宴,用美丽的罗帛花;陪同皇帝游玩的小宴,则用珍巧的滴粉缕金花……赐花时,还按官员的品阶决定多少。可谓尊卑有序、多寡有数。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这是诗人杨万里的戏作,而我却从中看到一个被花海浸泡、淹没的大宋王朝。
一个男人戴花,可以看作别有风情;一群男子戴花,可以视为别有习俗;一个国家的男性都戴花呢?为别有国情?
两宋的国情似乎确实有别于前后朝,那就是以文治国。这是大宋开国皇帝、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方针。为了让后世子孙彻底贯彻他的精神,他还留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训,并将其刻在一块石碑上,藏于深宫密室。每当新帝即位时,一个秘密仪式便是恭读遗训。密室只有皇帝可以进入,因此包括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遗训”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后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皇宫遭到蹂躏,这块石碑才被发现。
宋太祖留给子孙的遗训是什么呢?
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
遗训只有两句,这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一位君王在为自己安排后事时,该有多少千叮咛万嘱咐的事啊,可宋太祖偏偏留下了这么一句“传家宝”。可见他有特殊用意。或许他认为,文人再怎么胡说八道,也不会扛枪造反,所以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言?不管怎么说,这个遗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文人扬眉吐气,翻身作主。宋人争做文人,并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学艺术。文人气氛如此之浓,所以很难不把一切事关风雅之事都发展到极致。这其中便包括把原本属于风情、爱好、习俗的男子戴花,演变成为一个国家的礼制。而且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怎样生活,偏安一方的南宋还怎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从南宋杭州是如何全面翻版东京汴梁就知道了。
说到簪花,除了鲜花,宋人还戴人造花。有一种是用琉璃即玻璃制成的,度宗时,宫中即流行簪戴琉璃花,世人争相仿效。有诗人便赋诗道:“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琉璃——流离,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流离之兆”。确实,度宗逝后五年,南宋即告灭亡。这是否可以说是文而误国呢?

Ⅲ 宋朝男人为什么都喜欢在头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来人最为时尚的装饰。自
在宋朝,男女都爱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风。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门会友时,常会在帽后面的折角处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苏轼也爱戴花。宋词中常有花被风吹掉之类的诗句。甚至每逢重大节庆,皇帝都要赐花给臣僚。历史记载,宋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制定规则,他赐给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
细读《水浒传》会发现梁山好汉也是“花团锦簇”: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

Ⅳ 古代人有的时候会在头上插花,插草,这代表什么意思

插草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草市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等城市之外,所以市场周围遍地皆野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
那时的古人大多不识字,不会像现今这样标注他们的商品要卖多少钱,而且,不同村落的语言也不同,为了避免在讨价还价中产生误会,就以野草的数量来代表要卖的价格。比如:一堆青菜上插一根野草,就代表这堆青菜的价格是一文钱。若是两文钱,就卖两文钱。
这种习俗发展到后来,就演变出自卖者在自己的头发上插一跟野草,表示自己不值钱,只求有人买下他就可以了。
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佩戴鲜花的习俗,到了唐代,开始在妇人之间流行簪花之风,但这只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而已。从宋朝开始,男人簪花除了代表着这人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外,也暗含着“才俊”的含义。
《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过这样一件趣事。相传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的官署后花园中种着一种名叫“金带围”的芍药。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王珪、王安石两个人同在大理寺供职,便应韩琦之邀一同去其府邸赏花。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恰逢诸司使身体不适,便临时邀请原本路过扬州的陈升之参加。陈升之与其他二位同在大理寺任职,也可谓是同僚一同饮酒赏花。赏花之余,韩琦突发雅兴剪下了四朵金带围,给大伙儿一一戴上。
无巧不成书,往后的三十年间,这曾经头戴金带围的四位好友竟先后做了宰相,自此“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不仅如此,“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听完这个故事还特地以此为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男子簪花的故事也成了佳话。

Ⅳ 宋朝时期男人头上为什么会插上一朵花

男子簪花,时尚啊,而且礼制也允许!从唐宋到元明无不流行,直到清朝这风俗才衰败下来。

先看民间
北宋苏轼在吉祥寺观赏完牡丹后,诗意大发,“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扶归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表现出作者超然洒脱的自然品性。南宋陆游亦作有簪花诗:“春晴闲过野人家,邂逅诗人共晚茶。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其实,簪花在古代是男女老少皆宜之事。引用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里的记载来概括古时的簪花风俗再恰当不过了,“春初,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再看官方
据《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皇帝给大臣们所簪之花的种类,也会根据官员品阶的高低而有所区别。所戴的花可以是时令鲜花,如牡丹、芍药、荷花等,也可以是用罗帛、绢等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皇帝赐花百官,以罗花最贵,宰执以上官方可得之;栾枝次之,赐以卿监以上官;绢花赐以将校以下官。
簪花在宋代,俨然成为了一种标志身份的象征。另外,皇帝为了笼络臣子,常会在节日宴请中大量分发簪花,以示恩泽。《舆服志》卷五中就记录了这样一则簪花轶事:“按照宋制,新考中的进士要参加闻喜宴,皇帝会赐花给他们戴。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中进士时,在闻喜宴中,同榜进士皆把花给簪上了。偏他不动,旁边有人就劝道,君赐不可违也。司马光这才勉强把花戴在头上。

现今社会,即便是时髦的妙龄女子,头上簪花也会被看成是“少见多怪”之举,倒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传统婚礼中,还能见到新郎在礼帽两侧插上金花的景象,这应是古时男子簪花旧俗遗存的一种体现吧。

Ⅵ 古代男子头上戴花吗﹖

古代年轻男子遇上年节、喜庆和高兴事,常有戴花的。至少在唐宋时男子戴花。
我们都知道古代进士及第前三甲为状元、榜眼、探花,而在唐代,探花并不专指进士及第第三名,唐代新科进士赴琼林宴时都要戴花,赴宴前挑选一两位年轻英俊的新进士去采花,称探花郎。
到了宋代,男子戴花的文字记述在诗词中俯首可拾。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皆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是苏轼被贬杭州时所作《吉祥寺赏牡丹》,记述自己和朋友赏花饮酒,喝得差不多了摘花戴在头上回家去,一路磕磕绊绊,路人都围观取笑,沿街的人家许多妇女也卷起珠帘看他。不管其情景可否当真,至少能说明男子戴花。虽然自称老人,当时苏轼其实并不老,只是他一惯喜欢以老自居。他写“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不过三十岁。
最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这是南宋抗金名士张元干在秦桧死后重新被朝廷起用时所作,虽然胡子都白了也无所谓,照样“插花又起舞”,因为高兴。

Ⅶ 水浒传中,为什么有的男人头上插花像西门庆,和施恩都有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宋朝,在当时男人带花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上层内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容征。而且宋人觉得戴花会官运亨通,大吉大利。
有个典故是“四相簪花”
古时候,扬州的芍药非常出名,与洛阳牡丹并称于天下。相传,韩琦在扬州任职期间,他的官署后花园里有一株芍药分开了四杈,每杈各开了一朵花。这四朵花颜色十分特别,花瓣上下都是红色,中间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宋朝官员,因此,当时的人们便称这种芍药为“金缠腰”,也叫“金带围”。“金带围”的偶然出现,是品种产生变异的结果,十分罕见。民间流传,扬州一旦发现了“金带围”,城中就要出宰相了。
韩琦觉得园中开出“金带围”,机会难得,想邀请三位客人一同前来观赏,以应四花之瑞。当时王珪、王安石都在扬州城,韩琦便将二人请到府上。可这时还缺少一个人,怎么办呢?韩琦就临时找来一位路过扬州的朝官陈升之凑数。四人于花下饮酒作诗,还把四朵“金带围”摘下,各自簪戴在头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四人,竟先后都做了宋朝的宰相,“四相簪花”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

Ⅷ 古代男子为什么头上爱插花》一文中提到的是哪个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多故事深受大家的喜爱,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Ⅸ 古代男子为什么头上爱插花》一文中提到的是哪个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 建议你看下新版的水浒传!~更真实

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轼一个大男人为何要把花戴头上

并不是真的带花,只是诗词而已,出自吉祥寺赏牡丹,译文:诗人赏花开心,饮酒助兴。喝得酩酊大醉,一路磕磕绊绊,头上又满插鲜花,活脱脱的一副傻态,自然会引得别人的围观和哄笑.

大家看看这幅场景吧:苏轼喝得酩酊大醉,一路上东倒西歪,瞧,头上还插着牡丹花。好家伙,十里长街的珠帘一半都挑起来了,人们勾着头,捂着嘴,争相看着醉归的苏轼。

热点内容
百合台酒官网 发布:2025-09-23 20:05:23 浏览:91
樱花直播大 发布:2025-09-23 19:58:51 浏览:476
兰花开屏 发布:2025-09-23 19:56:24 浏览:930
兰花楼靠谱吗 发布:2025-09-23 19:54:03 浏览:487
荷花当帽子 发布:2025-09-23 19:43:55 浏览:945
竹叶松盆景 发布:2025-09-23 19:36:36 浏览:828
盆栽油甘 发布:2025-09-23 18:56:54 浏览:738
开红色茶花 发布:2025-09-23 18:45:40 浏览:751
张饭郎休丁香 发布:2025-09-23 18:41:14 浏览:982
给人玫瑰手有余香 发布:2025-09-23 18:39:49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