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法海花卉

法海花卉

发布时间: 2022-03-24 12:52:09

① 描写花草山风海的成语

描写花的成语:
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鸟语花香;馥郁芬芳; 暗香疏影;傲雪欺霜、含苞待放、花团锦簇

描写草的成语:草长莺飞、奇花异草、绿草如茵、疾风劲草、寸草春晖、郁郁葱葱、荒草丛生、生机盎然、翠色欲流

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孤峰突起、重峦叠嶂、壁立千仞、万仞摩天、山明水秀、安如泰山、大好河山、江山如画、突兀森郁、连绵起伏、湖光山色、郁郁苍苍、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穷山恶水、悬崖峭壁、险峻巍峨

描写风的成语:风和日丽、云淡风轻、飞沙走石、狂风暴雨、飞沙扬砾、凄风冷雨、青萍之末、微风习习、风起云涌、风平浪静、风调雨顺、瓦釜雷鸣、细雨斜风、月晕而风、树欲静而风不止、饕风虐雪

描写海的成语:一望无际 汪洋大海 波涛汹涌 无边无际 浊浪滔天 白浪滔天 奔腾不息 浩瀚无垠
一碧万顷
挨山塞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才大如海 醋海翻波
沧海横流 沧海桑田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沧海遗珠
曾经沧海 辞金蹈海 持蠡测海 愁山闷海 春深似海
地负海涵 荡海拔山 倒海翻江 东海鲸波 大海捞针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东洋大海 恩山义海 法海无边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翻江搅海 放龙入海 福如东海
放鱼入海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 海不波溢 河奔海聚
海北天南 海不扬波 韩潮苏海 胡打海摔 海底捞月
海底捞针 海沸波翻 海沸河翻 海沸江翻 黑风孽海
海沸山崩 海沸山裂 海沸山摇 河海不择细流 海涵地负
火海刀山 宦海风波 宦海浮沉 河涸海干 恨海难填
河海清宴 韩海苏潮 海涸石烂 航海梯山 后海先河
海怀霞想 海角天涯 海角天隅 海枯见底 海枯石烂
海阔天高 海阔天空 河落海干 河溓海晏 河溓海夷
海立云垂 河目海口 河门海口 侯门如海 侯门似海
海盟山咒 海纳百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鼎沸 海内无双
河清海竭 河清海晏 河清海宴 浩如烟海 海水不可斗量
回山倒海 海桑陵谷 海水难量 海水群飞 海市蜃楼

② 法海寺森林公园的简介

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壁画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最完好而鲜明的明代壁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深受文物界和美术界推崇。所绘内容全部是佛教世界中的十方佛众、二十诸天、天龙八部、飞天仙女、动物花卉等,面积达236.7平方米,由明代宫廷画师绘制,手法高超,线条流畅,神韵生动。法海寺周围群山环抱,山势和缓,漫山遍野覆盖着苍松翠柏和其它树丛,郁郁葱葱,清凉幽静。现已建成森林公园,内设景点多处。园内有一处冰川擦痕遗迹,集园林、文物、地质、文学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园,是郊游、探古、赏秋的好去处。

③ 法海寺壁画的法海寺

名称:法海寺壁画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完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至正德元年(1506年)曾进行过重修。修建者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御用监太监李童,英宗亲赐“法海禅寺”匾额。当时的寺院包括大雄宝殿、伽蓝、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钟楼、鼓楼等,现只存大雄宝殿一处。 大雄宝殿内壁画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殿前部,共六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祥云,中间为佛国人物,下部为牡丹、莲花等各种花卉,面积60.72平方米;一部分在三世佛像龛背面,分三组,一组为水月观音,韦驮、善财童子、金毛吼、鹦鹉分列四隅,间以清泉、绿竹、牡丹为衬,一组为文殊菩萨,旁立青狮、驯狮人、信士,一组为普贤菩萨,有六牙白象、驯象人、信士相伴,水月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居于左右,画面三等分,面积60.75平方米;一部分在大雄宝殿北壁(后壁)东西两侧面上,即法海寺主体壁画“帝释梵天图”,“帝释梵天图”东侧由西向东包括大梵天与持珊瑚瓶、撑幡、捧盘三天女、持国天、增长天、大自在天及天女、功德天及天女、咒师、日天、摩利支天、地天及天女、水天、密迹金刚;西侧由东向西包括帝释天及持花钵、捧盘、撑幡三天女、多闻天、广目天、菩提树神及天女、辩才天、月天、诃利帝母及毕哩孕迦、风天、焰摩天、密迹金刚,面积44.8平方米。
《中国壁画史纲要》中说到明代的寺观壁画,首举就是宫廷画师所画的法海寺壁画:“线条流畅,色彩浓丽,天衣飘动,漫笔生辉,诸如梵天肃穆,天王威武,金刚刚毅,天女妩媚,鬼子母慈祥,儿童天真,都真切生动……”

④ 石景山法海寺导游词400字

法海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明正统四年(1439年)创建,五年建成。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本寺的宝贵遗产和主要特色,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
壁画分布在殿内墙壁上,共有9铺,佛龛背壁的3铺,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
殿北两铺,为“礼佛护法图”,有30多个人物,刻画生动,肌肉、服饰都富有质感。这些壁画是明朝宫廷画士和民间画士精心绘制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至今虽已500多年,仍色彩鲜明。1988年1月,法海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佛神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神怪、禽兽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庄严肃穆、或清新明净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于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牟尼佛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这些精美绝伦壁画的作者,从法海寺附近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冬日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上发现,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的题名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人的题名。经幢是法海寺修建完工后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副京囗陈敬所书,幢上所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属下修建法海寺的工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相比较,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宫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比永乐宫确实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欧洲15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
法海寺与白龙松
法海寺为明英宗正统皇帝的亲信大太监李童所主持修建。相传李童在梦中受仙人的指点,说在京西翠微山麓有一仙境可为佛门圣地。李童就率宫人前来寻找,果然在模式口村北找到蟠龙山麓和古刹龙泉寺。在龙泉寺东边的翠微山麓他们找到一块宝地,这里三面有山环抱。李童请示明英宗后,十分信奉佛教的明英宗下旨在这里修建法海寺。寺建成后,明英宗亲题“敕建法海禅寺”,所以法海寺为皇家寺院。法海寺的寺名“法海”,在《佛学大辞典》上解释为“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法海寺坐北朝南,山门殿为天王殿,前院东西有钟鼓楼,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法海寺内有著名的“四绝”。即大雄宝殿内著名的明代壁画,殿外的两棵明代的巨大白皮松“白龙松”以及铸有汉文梵文的大铜钟和曼陀罗藻井。法海寺在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大雄宝殿的明代壁画是驰名于世的,堪称为“国之瑰宝”。得到了文物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如徐悲鸿、叶浅予、张仃、侯仁之、罗哲文、单士元等的一致认可。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都是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笔法细腻,用色考究。殿内计有大幅彩绘壁画十幅,有“佛会图”二幅、“祥云图”三幅、“三大士图”三幅、“ 礼佛护法图”二幅。其中水月观音像被我国美术界认为是佛教绘画中的珍品。其画像面目端庄如月,显得大慈大悲。尤其是水月观音的披衫,线条精细,显得薄如蝉翼,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更觉观音的慈悲可亲。
法海寺的古树名木很多,如在山门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小石桥。小石桥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在法海寺的山门前,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西边的一棵干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干周长5米。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著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五百六十多年。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为“白龙松”。这两棵白皮松为京城名松,白干绿冠与大雄宝殿相映相辉。白皮松自古就被我国人民视为“白龙”或“神龙”,多植在宫殿、园林、陵寝、寺庙中。
郑板桥到过模式口法海寺吗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三次进京,与法海寺仁公上人、瓮山无方上人、卧佛寺青崖和尚有过交往,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尤其是有关法海寺的诗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撰文,说郑板桥到过模式口的法海寺。
京西有两座法海寺:一在香山公园以南的万安山,俗称北法海寺;一在模式口以北的翠微山,俗称南法海寺。郑板桥到的是哪个法海寺呢?
郑板桥首次进京,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写了《燕京杂咏》三首,从诗的内容分析,此次他没有到法海寺。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二次进京,在礼部会试时中了进士,他在诗中写道:“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以表达当时兴奋的心情。然而,中了进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没有“靠山”的郑板桥,只好在京闲居。到哪里去打发时间呢?他想到了无方上人。早在郑板桥漫游江南之时,两人就在庐山相识。郑板桥找到了无方上人。他在《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当时还没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御园”当指圆明园。瓮山之阳,有圆静寺,无方上人在该寺出家。故友重逢,十分高兴,有诗为证:“一见空尘俗,相思已十年。补衣仍带绽,闲话亦深禅。烟雨江南梦,荒寒蓟北田。闲来浇菜圃,日日引山泉。”无方上人虽住在御苑附近,但生活却很艰苦,过着“补衣”“带绽”的生活,还要浇田种菜。看到老朋友生活如此清苦,郑板桥无限感慨:“初识上人在江西,庐山细瀑鸣秋窗。后遇上人入燕赵,瓮山古瓦埋荒庙。”
无方上人有位好友,名叫青崖和尚,在碧云寺出家,二人过从甚密。青崖和尚邀郑板桥到碧云寺一游,郑板桥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在《寄青崖和尚》诗中写道:“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对卧佛寺的秀丽风光进行生动的描绘。郑板桥在卧佛寺居住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户部郎中伊福纳(字兼五,姓那拉),在伊福那的携同下,郑板桥到香山观赏红叶,“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正是此行的真实写照。香山以南,翻过一道山梁,有法海寺。寺中仁公上人与郑板桥谈话极为投机,相见恨晚,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宾主吟声合,幽窗夜火燃。风铃如欲语,树鹤不成眠。”法海寺坐西朝东,是观看日出之所,郑板桥自然不放过这一机会,星光满天,他就起床了。“重帛那禁寒,拥裘坐岩前。露重如小雨,径危滑难陟。”秋天的北京,对于郑板桥来说,极为寒冷。郑板桥在京闲居一年,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只好南归杨州。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第三次进京,被慎郡王看中,委以范县令,后又做过潍县县令。此次进京,他没有到西山游览。
郑板桥到过的法海寺,为什么说是北法海寺,而不是南法海寺呢?理由有四。其一:郑板桥游卧佛、法海二寺,均以圆静寺为“根据地”。瓮山距北法海寺近,距南法海寺远,岂有舍近求远之理?其二:郑板桥游法海寺的时间是乾隆元年,北法海寺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的,至乾隆元年,只有76年,寺庙应属完整,正是寺院的鼎盛时期。而同时期的南法海寺,自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已多年没有重修, 当时法海寺有无僧人,还很难说。其三:北法海寺是顺治皇帝敕建的,至今寺址尚存顺治御笔“敬佛”碑。南法海寺是座太监庙,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对明代太监墓、太监庙持消极态度,进京求官的郑板桥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四:郑板桥曾在法海寺观日出。北法海寺坐西朝东,一望无垠,是观看日出的绝妙所在;坐北朝南的南法海寺,三面环山,不宜观看日出。

⑤ 断桥残雪西湖边 花草凋零摇晃落谁家 打一生肖


“断桥残雪”中的断桥,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中,
白娘子和许仙邂逅之处。

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
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
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

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
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
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

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
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
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
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
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
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
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
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
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
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
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⑥ 中国最委屈的寺庙“法海寺庙”,藏着莫高窟都没有的明代石窟壁画,为何法海寺却鲜有人知

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的瑰宝,里面珍藏着许多的壁画。敦煌地处于丝绸之路上,因此,敦煌壁画也充满着异域风情,珍藏着魏、晋、隋唐、五代、宋、元七个朝代的壁画,十分绚丽壮观。有一个地方,藏着莫高窟都没有的明代石窟壁画,但是知名度确极低,鲜有人知,它就是北京的“法海寺庙”。

当时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画师工匠共有169人,耗时4年8个月完工。其中,宫廷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等15名作者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寺门前的《楞严经幢》上,至今仍保存完好,这种为画士留名的做法在明代非常罕见,足见法海寺壁画地位之崇高。

热点内容
生活家绿植 发布:2025-09-21 03:59:10 浏览:276
随意插花 发布:2025-09-21 03:51:54 浏览:569
荷花的果实叫什么名字 发布:2025-09-21 03:25:15 浏览:308
黄县花卉市场 发布:2025-09-21 03:25:14 浏览:135
花卉绿植盆栽百货 发布:2025-09-21 03:05:47 浏览:613
茶山荷花池 发布:2025-09-21 03:04:41 浏览:260
满墙绿植 发布:2025-09-21 02:58:35 浏览:298
阿狸h情人节攻略 发布:2025-09-21 02:49:21 浏览:995
水仙花绿植 发布:2025-09-21 02:45:44 浏览:797
养成盆景 发布:2025-09-21 02:42:48 浏览: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