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阁花艺
A. 帮忙给 新战队 起个队员名字格式
统一格式还不够,连着队名前缀一起给统一了才好看。
比如你的队伍前四字是“八月未央”,那么队伍里的人都改个名——比如我有个账号的游戏名字是“红雷RL”,那么,如果我加你战队,我就会把名字改成“八月未央 丿RL”或者“八月未央 丿红雷”或者别的什么,反正名字的前缀是“八月未央”就OK,并且每个人的个性化后缀最好别超过三个字,否则感觉会有点怪。
这种方法的灵感来自于炫音狂龙(小炫)在CSOL里的战队,他自己叫“CSONLINE之小炫”,然后他旗下的队员,90%的名字都是“CSONLINE之××”,也有个别不是这种格式的,比如他队里另一个CSOL解说员“龙龙”在CSOL里的名字就是“龙龙TT”。
B. 求游戏战队名字
风炫灬梦之队
丿无敌狂飙灬战队
丨FRAT丨灬战队
Peak丶巅峰之神
津灬VIP丨龙之队
DGL丨梦之战队
JAKQ电击队
巛炷流艹灬情侣队
丿Razor丨灬战队
AmTy急速丿战队丶
ToTan丨战队丶
灬紫色金城灬战队
丿KeT1皇家战队
炎神战队
First◆战盟
fiy★实力派☆
Never丿Eterni
STX☆NewWay战队
【Move☆总集团】站队
Pop_蔚蓝一族
兄弟星歌
ZeRo、禁灭
G.J.W战队
艹Vip峰狂灬雪拼
血X色_战盟
super killer
丿sKy灬丨MACAU彡
C. 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附近有卖花及营养土的吗
摘要 万科森林公园附近有 唯一花艺, 女汉子鲜花坊, 馨隆花店, 木棉花艺, 尤爱花艺, 邻家花坊, 小方园艺, 国枫花木, 绿植到家, 园雅, 娜时光花艺生活馆, 尚艺鲜花盆景, 清溪花木文化园花卉馆, 瑞静花卉连锁店合肥NO.3, 醉花间花坊, 美迪园艺, 春一天盆业, 静听花开, 锦楠阁·园艺家, 清溪小镇综合馆 等花店,继续往下看,了解具体信息。
D. 九峰有那九座峰
九峰是松江境内十几座小山丘的总称。据松江历史上传统所称,九峰指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等9座山峰,实际上还有钟贾山、北竿山、卢山等。
佘山 位于松江县城西北约10.5公里,在佘山镇境内。相 传因佘姓者养道于此而得名。佘山多竹,所产竹笋兰花香味。清康熙帝曾南巡至此,品尝了佘山产的竹笋后,极为赞赏,即赐名为“兰笋山”。
天马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1公里,山形状 如行空天马,首昂脊弓,故名。原名干山,相传春秋时吴国干 将铸剑于此而得名。旧时,多琳宫梵宇,每逢阳春三月,松郡乡民,诣山礼于中峰东岳,香火特盛,故俗称“烧香山”。
凤凰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在县城北约11.5公里,东枕通波,西连玉屏(薛山),山形修峻,略呈十字形,宛若延颈舒 翼、凌空翱翔之凤凰,故名。山高海拔51.1米,山地面积约 40亩。山东部有悬崖一处,名青壁,高数十米,直如刀削。旧 时上有虬松古藤,苍森可爱。解放后,封山育林,林木蓊郁,景色清幽。清朝嘉庆《松江府志》载有山泉二处:一曰凤凰,一曰陆宝。陶宗仪诗:“丹泉陆宝秘精灵”,即指此。
小昆山 位于昆冈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0.5公里,地处 群峰的最南端。史称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出生于此。二陆文名远扬,后人以“玉出昆岗”来赞誉他们。王安石有诗 记:“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姿昆山阴”,可见昆山之名当在机山之前。后人为区别于今江苏昆山的马鞍山(又名昆山),故称小昆山。山高海拔54.3米,周长1.5公里,山地面积约500亩。山形圆秀而润,望 如覆盆,远望如卧牛,北峰形似卧牛之首,称牛头山,山上有 形似牛鼻、牛腿、牛角等景观。山上原有白驹泉、涌月台、神虎穴、红菱渡、杨柳桥、紫藤径、乞花场、玉光亭、七贤堂、 揖山楼涓秀泉、二陆宅、奕草堂、泗洲塔院、慈雨塔、夏忠靖公祠、张氏宗祠等景观和庙字。解放后,山上种植万余棵黑松 和其他树、竹,如今长势旺盛,望之盎然。
横山 位于昆冈乡境内,在县城西北约10公里。山形东西横卧,故名,又称扁担山。据宋《云间志》记,为纪念著名文学家陆云,于唐天宝六年易名横云山。山高海拔68米,东西长 约1.2公里,山地面积约800亩。山上原有白龙洞、联云嶂、丽 秋壁、碧岩、三冷涧、只怡堂、来谷潭、忠孝祠、黄公庐、得 月塔、小赤壁、横云山庄、宿云坞、陆机墓等景观。山景严壑 迥邃,透轩攒蔚,当地人皆乘秋兴萃至,习为重九登高。
辰山 位于佘山镇内,县城北9.5公里处。在九峰中因其 处于“辰”位(即东南方),故名。相传,自古有神仙寄迹山 中,故又名神山。唐天宝六年(747年),曾易名细林山。山高海拔69.8米,山地面积约 300亩。山东面有辰山塘,南麓便 是辰山镇。山上原有洞口春云、镜湖晴月、金沙夕照、甘白山 泉、五友奇石、素翁仙冢、丹井灵源、崇真晓钟、义士古碑、晚香遗址、九峰山人祠、四贤祠等景观遗址。
薛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县城北约11公里处,南与佘山对峙,东与凤凰山相望。旧志记,因唐代薛道约居于此,由此得名。据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古时山下掘地时得一石,上刻 “玉屏”二字,而山形也象屏风,故又称玉屏山。此山高海拔 74.1米,山地面积约400亩。
机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县城西北约11.5公里处,西麓紧 挨天马镇,东首与天马山相望。因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居此而命名。山高海拔约38.9米,山形小巧秀丽,由于山较小,又称小机山。山前有小河,民宅散居两岸。山原有坎离泉、双蚊壑、 鸡鸣岭、绿云河、真珠浦、吕公祠、吏部园、醉眠石、醉花阁等景。
厍公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县城北约11.5公里处,因其山 形如书轴,又位于凤凰山之南,恰如凤嘴,古人将厍公山比作 一轴宝书,与凤凰山一起被喻为“丹凤衔书”。清诸嗣郧《九 峰咏》载:“秦时元桑子(厍公)隐居于此,乃山名之源。”厍公著有《元桑子》三卷。原九峰第二峰为陆宝山,与厍公山隔溪相对,石少土美,人争取之,至明代时已夷为平地,后人 便以厍公山代陆宝山列为第二峰。
北竿山 位于佘山镇北部、青浦县交界处,离县城北约15公里。原名竿山,因土宜种竹,又称竹山,又因其在干山(天马山)之北,俗称北竿山。
钟贾山 位于天马乡境内,天马山之东,县城西北约11公里处,东隔沈泾塘与卢山对峙。相传,唐代有钟姓和贾姓人 士隐居于此,故名。因此山介于九峰中间,又名中介山。
卢山 位于佘山镇境内,官塘之东,县城西北面约10公里处。旧志记,以卢姓居此而得名,后讹称罗山。 卢山原为一小丘,面积0.23平方公里,从解放前开始炸山采石,现整个山丘已荡然无存,变成一个直径200米、深60米的大坑。 山下原有水一泓,清澈如泉。在卢山之阳有明陆孝廉之别业,称陆君策畸墅。
E. 古镜记梁无珏不在场证明怎么合成
方法如下:
1、打开古镜记,在地图里点击湖上客栈。
2、进入客栈后,点击桌子上的毛笔。
3、然后在右侧滑动收集到的线索。
4、点击底部的合成,即可获得重要线索。
《古镜记》是由胖布丁工作室研发、莉莉丝游戏负责发行的一款古风文字推理游戏,游戏采用艺术感十足的国风手绘美术风格,将舞台背景设置在明朝中后期的杭州、南京,为玩家讲述由一只金鸟引发的连环案件,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玩家会与古镜一起,揭开层层迷案的真相。
还原案件真相需要玩家与每一个角色对话博取他们的信任并找出台词中的线索。游戏场景取材于真实的苏杭园林,角色动作融合戏曲的动作表现,每一处建筑、装饰和文字都来源于真实的历史,玩家将会沉浸在历史的风情里,并最终在人性与选择中领略发生在烟雨潮湿的江南的一个传奇故事。
F. 橙光游戏觅食计攻略
1..
日日夜夜地揍它
1000个铜板够了
饱食度点到2
买纸墨,20份
画画
存档,去鼓楼和护城河各转一圈
2.
凑齐5个
练字
后面两天也这样循环
一共+8 还需要7点
存档。刷字帖。
4..
还有钱的去国子监点书法,没钱的去摄政王府两次拒领便当开始刷智力
傍晚去市场卖字帖
没字帖了就看书练智力
5.
再去买字帖
晚上能刷出字帖
晚上练字
没捡到随机碎片就去卖字帖
捡到了那一天就不卖,直接回家,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卖
这样有钱了之后画作的时候就顺便去买剩菜,每次都要买。没钱了记得去换铜板
智力刷到25以上,
1月18的时候把身上的钱存光,
1月19当天晚上就去救主线的男猪脚吧。
智力刷到30就去六部吧,报名科举。十天计时开始,你必须要在十天内把棋艺值刷到30
期间别忘了卖字帖或捡碎片,别乱跑
基本属性都达标了你就可以开始乱跑了,记得要存档。没事儿多去街道逛逛,可以遇到有爱的支线男角还有其他必要人物。
1)刘禹锡2)米什么忘了3)秦良玉4)宋襄公
支线任务下面说//////某天你会捡个10万大银子,去存,先别用
1)钱庄的那个帅哥,街道两次,相府一次,然后打住,
趁着不上班的时候存档先去皇宫刷比武公告
2),刷出来后去比武场观看比武,得到武力值+1,大概这样2~3次后有个女将军就过来邀请你学枪法。之后就轻松了,记得每天去军营学枪法,把枪法学到10,
3)记得按C查看人物属性。然后去护城河,把钱庄的帅哥救下来,好感度就会+20。
4)接着去买药品,20份。我建议提前买。然后到醉花阁给唯一的男妓- -送去。
5)第二天回到钱庄,你会被送5000银子。接着去杂货铺和珍宝阁,可以各加一点和帅哥的好友度。
6)再回到醉花阁,
次日去街道。帅哥问你跟不跟他浪迹天涯去
7)选小商在这里我不愿走,就会自动给你加5点小商的好感
8)你现在上朝了对不对,两次后会引发游猎事件
9)遇到灵兽笨狐狸。接着狸湾就开启了。这时候因为华山也开启了,出门的时候顺便一起去吧。
华山可以练剑术,狸湾可以增加和狐狸的好感,我只加到了15
在街道遇上杨未,跟他去质子府偷东西。顺便学缩骨术。对了,去摄政王府刷粉丝团,这回要领便当了哈。刷到5,
去妓院找楚楚,跟她一直刷好感度,刷到她说原来你也是摄政王粉丝团的一员,
我来教你易容吧。
然后刷可可,可可教你弹琵琶,
男妓教你弹古筝。目前不知道有什么用,未来应该会有用。
10)记得要去扩建书房和厨房
11)然后150天就过去了。作者就和你讲巴拉巴拉,然后游戏就结束了
3.1.【质子府支线】
街道【遇到杨末】——跟他去——混进质子府——密室——缝隙里有600两银子——分别可以发现任务物品,密道,打火石等【这里注意存档:武力足够可以通过密道逃脱,智力可以纵火】——顺利逃出后,交给杨末去卖——街道——拿钱【获得4000两】
市场——鱼铺——能不能再便宜点(省下20两,目前结余120两)
市场——商业街——杂货铺(10张纸墨)——国子监——书法(6-7次)——前三天晚上刷书法——第四天晚上开始存档刷——(白天)摄政王府——打酱油(智力刷到30)——(黄昏)卖字帖——(白天)兑换5000铜板,买纸墨,数量自便——坚持卖字帖,买剩菜,10天过后存不存档刷自便——存钱,身上不超过10两——(19天晚上)观察四周(救'回小商,记得去药铺还钱)——六部——报名科举——(智力满了30)国子监——棋艺(30左右,自便)——科举——答案:刘禹锡,朱茸,米(窝是文盲),秦良玉,宋襄公——状元(1000两银子)市场——杂货铺(增加好感)——市场——珍宝阁(可以选两次,随便选)——醉花阁——街道(选商角可以增加好感,选走
G. 清朝共有多少个宫殿乾清宫、养心殿、慈宁宫、坤宁宫……所有宫殿的功能是什么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四面围有高10m的城墙,城外有宽52m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北部是乾隆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北部除皇太后居住的寿安宫外,还有英华殿等佛堂建筑。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
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之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仍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其时武英殿尚存,因此“一切规橅殆依明制为之”。乾隆年间,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明清两朝,每岁春秋仲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掌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限较明代大为扩展。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于宫殿高大,空间过敞,皇帝在此居住时曾分隔成数室。据记载,明代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由于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寝之处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测。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后而移居仁寿殿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清代康熙以前,这里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极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直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于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
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
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一度住在宁寿宫,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
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
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
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寿安宫南北长107 m,东西宽78m,总占地面积8400㎡,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英华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整座院落南北长80m,东西宽约60m ,占地5000㎡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神武门内西横街。英华殿院落东西两侧原各有一座跨院,东跨院及内诸旗房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拆除,改为西筒子路北段,西跨院至今尚存。
英华殿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为槛窗,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殿内设佛龛7座,供西番佛像。殿前出月台,上陈香炉1座。台前有高台甬路与英华门相接。甬路两侧菩提树各1株,为明万历皇帝生母圣慈李太后亲手所植。殿前碑亭内石碑上刻乾隆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菩提树诗。殿的左右有耳殿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均明间开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为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
明代每年万寿节、元旦于英华殿作佛事,事毕之日有人扮作韦驮,抱杵面北而立,其余僧众奏诸般乐器,赞唱经文,并于当晚设五方佛会。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点“大不落夹”200对,“小不落夹”300对,供毕分别赐予百官。明慈圣皇太后薨,万历皇帝上尊号曰“九莲菩萨”,奉御容于殿中。
清代皇太后、皇后俱以此处为礼佛之所。祀神日于案下设小桌,供奉“完立妈妈”。平时每月供乳饼及水果,设太监专司香烛、扫洒、坐更等事。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亦曾亲诣此殿拈香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