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花卉枕
⑴ 三彩的历史
继唐代之后,宋代仍继续生产三彩器,磁州窑系各窑及河南的登丰、修武、宝丰等地为其主要生产区域,在河南巩县芝田村也曾发现宋三彩窑址。
与唐三彩相比,宋三彩以生活用具为主,有枕、洗、盂、盆、盘、佛塔及一些玩具,陶俑相对较少。宋三彩的胎质有的粗松,含杂质较多;有的细密坚硬,胎色白中泛灰或呈浅红色,表面敷有一层化妆土。彩釉以绿、黄、褐为主,还有艳红、乌黑及翠绿等,蓝釉几乎不见。其釉色虽不及唐三彩斑驳灿烂,却显得非常浑厚、凝重,幽深古朴,颇具特色。
宋三彩的装饰技法较唐三彩丰富,有划花、印花、模印、堆塑和贴花,纹饰多花卉乌禽、人物及波浪纹等,风格清秀典雅。
宋三彩中常见的器型为枕头,有陶制及瓷制。枕,起源于隋,流行于唐、宋、金、元各代,主要用做寝具,同时也用以辟邪、行旅、按脉及随葬等,造型有腰圆、长方形、如意头形等多种。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宋三彩枕,如意头形枕面,绿釉画荷花水波纹,枕身施黄釉,相间堆塑三个狮面、两个舞人,舞人挥舞彩带,仿佛正在要狮。整个器物纹饰线条流畅,釉面莹润,画面充满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给人以明快之感。1 9 6 6年河南密县北宋法海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宋三彩舍利塔,造型与釉色相互映衬,鲜艳夺目,反映了宋三彩高超的工艺水平。 辽三彩受唐三彩的影响很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主要产地为辽宁林东南山窑、辽阳江官屯窑、内蒙古赤峰的缸瓦窑。辽三彩胎质细软,呈淡红色,少数胎质呈淡黄色,胎上挂化妆土,再施彩釉。辽三彩有单彩、双彩和多彩器物,釉色以黄、绿、白为主,不见黄色,从出土物看,其白釉与绿釉微闪黄。许多器物施釉较薄,釉层易脱落,底足无釉。只有少数精品挂釉至底足,且釉色浓重,光艳娇美,可与唐三彩媲美。
辽三彩的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有穿带壶、龟形壶、兔形壶、鸡冠壶、海棠式长盘、莲花式碟、印花暖盘、三角形碟等,这些器型都具有契丹民族风格,这是我们鉴定辽三彩的一个依据。1997年12月25日在科左中旗出土了一件交颈鸳鸯壶,壶身施黄、白、绿色釉,鸳鸯体形肥硕,交颈环绕,双翅并拢,短尾下垂,足曲于腹下。此辽三彩交颈鸳鸯壶,实为辽代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辽三彩的装饰有划花、印花和贴花。一般盘、碗、碟等多用印花,纹饰多以牡丹花为主,还有一些水纹、草花纹、双鱼纹等。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中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辞海》中“素三彩”的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
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代康熙时继续烧制”。除此之外,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认真说来,“素三彩”一词最初就没有严谨定义,所以至今仍具有很大笼统性。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1.传统素三彩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创新素三彩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
⑵ 为什么古代会用瓷器做的枕头,有怎样的作用呢
贞观末期,御史向李世民提到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个小偷被抓住了,按理说小偷多得是,没什么好提的,但是这个小偷比较特别,因为他在辩机和尚的住处偷了一个金宝神枕。金宝神枕是皇家的东西,自然小偷偷来没法处理,很快就被抓住了。
这倒很像从前上学的时候,在书桌上刻字,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之类的,瓷枕上的文字也是这样,因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在睡觉的时候看一看枕上的文字,也算是睡前的一个小功课,提醒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等等。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瓷枕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毕竟瓷枕真的是太太太高了,说实话睡时间长了真的对身体不好,就不说硬硬的瓷枕,即便现在我们这种硬度不大的枕头,高了都难受,时间长了都损害身体,更不用说是瓷枕了,瓷枕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观赏品,真用在了生活中,就是华而不实,甚至还有害处。
⑶ 唐三彩美人枕对颈椎病有帮助吗
外用产品对颈椎病作用不大,因为椎间盘突出主要原因是肾虚造成肝不藏血,血不养筋,筋包不住骨头自然就容易膨出或突出,时间久了压迫神经就会酸痛或者疼痛,所以有这病建议内服中药进行调理,中药汤药是要根据个人舌苔以及症状情况来开处方用药!不明白的可以追问追答!
⑷ 这是清代的三彩瓷枕头吗还是民国的三彩瓷枕头啊,就这玩意好歹也是清代的古董吧,怎么就值500元
像是现代仿的,太新了,这玩意,都是从墓葬里挖出来的,就是真的,价格也不高,一看就是冥器,放家里,不好。最好用神像镇压一下。
⑸ 明代三彩枕
您的这一个明代三彩枕,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真品完整地市场上一般喊价在3000元左右;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最好是不要出手;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真品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⑹ 求瓷器大师鉴定一下这个是不是唐三彩是从墓里挖出来的。
这不是唐三彩,而是镂空花卉琉璃枕,属于民间安葬用品。从花纹造型来看,年代为晚清到民国初年的制品。目前没什么收藏群体,故市场价位不高,但以后会有一定升值空间。
⑺ 枕头高还是低好
这个要适合自己,在古代宋 珍珠地划花八方竹节枕(山西交城窑)47×22×17cm唐 戳宝相花纹三彩方枕(河南巩县黄冶窑)长11.5厘米、宽10厘米、高5.5厘米。金 三彩刻花子母狮形枕(山西长治窑)长24厘米、宽13.5厘米、高11厘米。金 绿釉划鱼纹镂空栏杆花卉枕(河南辉县窑)长41.6厘米、宽22厘米、高12厘米。宋 珍珠地划花八方竹节枕(山西交城窑)长47厘米、宽22厘米、高17厘米。唐·黄釉绞胎倭角方枕(河南巩县窑)长15厘米、11厘米、高7.5厘米
⑻ 用瓷器做得枕头,在古代仅仅是用来睡觉的吗
贞观末期,御史向李世民提到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个小偷被抓住了,按理说小偷多得是,没什么好提的,但是这个小偷比较特别,因为他在辩机和尚的住处偷了一个金宝神枕。金宝神枕是皇家的东西,自然小偷偷来没法处理,很快就被抓住了。
这倒很像从前上学的时候,在书桌上刻字,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之类的,瓷枕上的文字也是这样,因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在睡觉的时候看一看枕上的文字,也算是睡前的一个小功课,提醒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
不过到了明清时期,瓷枕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毕竟瓷枕真的是太太太高了,说实话睡时间长了真的对身体不好,就不说硬硬的瓷枕,即便现在我们这种硬度不大的枕头,高了都难受,时间长了都损害身体,更不用说是瓷枕了,瓷枕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观赏品,真用在了生活中,就是华而不实,甚至还有害处。
⑼ 枕头 标准尺寸
40*80 高度一般10到15 枕头长宽比2:1益健康 (2002年07月02日 11:34) 据新华社电 德国专家近日发现,该国传统的80厘米×80厘米的正方形枕头并不能够使人放松地睡眠,反而会导致睡眠者肩部和颈部肌肉紧张。 德国耶拿大学整形外科和特别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延斯·安德斯在该国拜尔布伦市出版的今年第6期医学杂志《 ApothekenUmschau》上撰文指出,长宽各为80厘米和40厘米且内部填充物结实的枕头比较好,因为这种枕头可以为头部提供支撑,并确保脊柱能够保持其自然形状。
⑽ 请老师看看,这个唐三彩小脉枕,是否到代谢谢。
唐三彩在唐朝一般只用做冥器,即随葬品,这种枕很少见。
而且你这枕面一眼看上去就很新,至少不可能是千年以前的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