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插花枝条
1. 日式插花与中式传统插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式插花
(一)起源
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源。隋唐时期花卉艺术兴盛。中国佛教礼仪中的插画,是日本花艺起源的最初研究对象。后来,除了宗教活动之外,插花艺术的发展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门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的特殊艺术。中国传统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达。不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类的情感,每一种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满了中国的诗歌和绘画。
中日插花的区别
从中日插花的整体结构来看,虽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源于中国最早的景观审美意识,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这是东方独特的自然哲学观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许多特点基本一致。
2. 中式插花与西式插花的区别
中式简练追求意境,西式繁复追求效果
3. 中国明代插花最具代表意义的“十全瓶花”中采用的十种花材及寓意
十种花材、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有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长10,须有二丛或三丛,屈曲且回心为妙;心为5应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于极点,切勿绑成一株再插。注意整体的平衡感与色彩的分配。错综八方、色体壮厚、架构分明才有气势与格局。
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为正宗。使枝可插于屋漏点(宧点)或北点,视使枝的生态而定。
2.层次空间的安排是经验体证的累积,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无非用心体会。
3.理念花端庄严谨,枝条须先整理,允许加架铁丝以驾驭枝干走向。
4.盘主体主花长为3,南面而王,倾斜角度之投影长度勿大于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与高低层次。
4. 如何通过中式插花体现节气特点、插花与诗词的结合
您好,中式来插花一般自都包含有强烈的国风氛围,根据时节选择花材,体现节气特点.
例如常见的中式插花点缀 梅兰竹菊,就能很好的体现中式插花氛围
从造型上,中式插花一般以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为主。
于诗词的结合就要看你选择的哪句古诗词了,一般已经描写或者直接诗词里就带有花名的,会很好的联想结合到一起
望采纳
5. 插花中的主枝,客枝,辅枝怎么理解
插花(floarr)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汉族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主枝】在果树上直接从中心主干(中心领导干)上分生出来的大枝条叫主枝。它是构成树冠的永久性骨干枝之一。有中心主干的果树,经过层式整形,主枝是成层分布的,可从下向上分为第一层主枝、第二层主枝等等。果树的主枝,要求向四周均匀分布,同层主枝要求粗细长短和生长势互相均衡,并与树干成一定角度。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
插花,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么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6. 中式插花的基础布局技巧是什么
中式插花的花型简单来说一般是以三个主枝条骨架(第一主枝A、第二主枝B、第三主枝C)然后版再在各权个主枝的周围插辅助枝条来填补空间,最后的花型要丰满、有层次感。
第一主枝A高度一般来说是花器单位的1.5-2倍(花器单位是指花器的高度与直径之和),盆插1.5倍瓶查2倍,第二主枝B一般是A的1/2-3/4,第三主枝C是B的1/2-3/4,中式插花里面一般AB多用木本枝条,C的话可木本可草本,ABC是骨架,其次从枝补枝基本都是草本枝条,且一般不超过ABC的长度,主要是陪衬作用。
主要的花型就是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
C在右侧是是顺位插法,在左侧就是逆位插
直立型:
A在花器中线左侧10-15°,B与A同侧,左前45°,C右前75°,
倾斜型:
A在中线左前45°,B在中线旁15°,C在中线右侧75°
平展型:
A在倾斜型的基础上继续下斜到基本和中线垂直,B在中线右侧65°左右,C在中线前倾75°
7. 中式插花容器怎么选
中式插花容器怎么选?这个插花容器的选择就是要看它的孔多孔多了,容易拆的很多的花
8. 插花前要怎样处理花枝
花材经过加工后,在插花前还要进行如下处理:(1)热处理法:分为浸烫法和灼伤法。浸烫法,一般是将草本花卉(如唐菖蒲、晚香玉、大丽花、菊花等)的枝条基部,用纸包住切口,浸入80摄氏度热水中,2~3分钟取出插入瓶中,这样可起到梗塞切口作用,防止花枝组织中的汁液外溢,从而延长花期。灼伤法,是将木本或近木质化的花卉,或茎含乳液或多汁的花卉的枝条或茎的末端放在蜡烛或酒精火焰上烧焦,然后再将烧焦的部分剪去一些,放入酒精中浸泡约1分钟,取出放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后插入瓶中。这样既可避免花枝的输导组织被堵塞,又可抑制汁液外溢,并能防止枝条切口被细菌感染,使花朵不断得到水分供应,以利保鲜。
(2)末端击碎法:一些木本花卉,如玉兰、木绣球、丁香、紫薇等,均可将其枝条基部约3厘米处轻轻击裂,对于木质致密坚硬的,还可劈裂成十字形,中间加上一石砾,以扩大吸水面积,延长插花寿命。
(3)深水急救法:当花枝刚刚开始萎蔫时,可剪去花枝末端3~6厘米放到盛满冷水的容器中,仅露出花头于水面,1~2小时,花头就会恢复过来。草本、木本花卉均可使用此法延长花期。
花枝除采用上述物理方法处理外,还可用化学方法处理,如将少许酒精、薄荷油、醋酸、稀盐酸、硼酸等涂于切口上防腐,或在插花容器中加入少量食盐或食糖,两者的浓度均不能超过0.1%,以上几种方法均能延缓鲜花衰败时间。
9. 中国插花的特点及形式有哪些
中国插花线条简洁,通过线条的直、曲、刚、柔体现其含蓄之美,并且讲究色彩专淡雅、虚实结合。枝条疏密横属斜,俯仰高下,使用花材数量少,但精致考究。中国古代的插花形式有瓶插、筒插、篮插等。现代插花的形式及器皿非常广泛,除了保留古代插花形式外,还有盆艺插花、抽象插花等。
10. 中国传统插花中什么叫十全
十种花材、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有松、版竹、梅为“岁寒三友”;权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长10,须有二丛或三丛,屈曲且回心为妙;心为5应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于极点,切勿绑成一株再插。注意整体的平衡感与色彩的分配。错综八方、色体壮厚、架构分明才有气势与格局。
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为正宗。使枝可插于屋漏点(宧点)或北点,视使枝的生态而定。
2.层次空间的安排是经验体证的累积,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无非用心体会。
3.理念花端庄严谨,枝条须先整理,允许加架铁丝以驾驭枝干走向。
4.盘主体主花长为3,南面而王,倾斜角度之投影长度勿大于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与高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