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传统花艺
① 泰国的花环是什么花
睡莲来是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自多年生水生植物,水生花卉中的名贵花卉。睡莲与荷花相似,但其叶子和花朵都浮在水上,加上睡莲具有白天开放而晚上闭合的特性,因而得名睡莲,又被誉为“花中睡美人”。睡莲用途十分广泛,可供药用,食用,制茶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有关睡莲的各种知识。
② 花尔花艺和媞亚花艺有什么不同
两家花艺培训的风格不同。花尔的风格融合了法式的浪漫和韩式的清新,高档却不俗气,非常受年轻人喜欢。媞亚花艺的风格就是传统类型的。具体你可以去看看他们的官网。
③ 传统古典插花与现代化插花异同点
花,顾名思义,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换言之,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和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而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插花的主要类型: 1.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2.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又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西洋式插花主要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3.以花材性质分类:鲜花插花、干花插花和人造花插花等。 那么什么是花艺呢? 花艺就是广义的插花。更确切地讲,就是用剪切下来的各种花材和其他装饰性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创作活动,也可称为切花艺术造型。因此,它与插花艺术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基本相同。 花艺简单的说就是把不同的鲜花和辅助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其在颜色和造型上产生一种人为的艺术美。 日本的“花道” “花道”是日本对插花艺术的特有称呼,实际上就是插花之意。 日本习惯将品茶、习武、书法与插花等传统技艺称之为“道”,即“茶道”、“书道”、“花道”等。正如我国唐宋时代盛行的“点茶”、“挂画”、“燃香”及“插花”被称之为“四艺”一样。 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 即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炎黄子孙,只限于继承民族的传统是不够的,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之发扬光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水平,才是通往这些艺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花艺与插花之间的不同点: 1.插花必须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艺”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挂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台面上。 2.插花必须以植物材料为素材,而“花艺”除用植物材料外,还可用许多非植物的装饰性材料,如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绸织品等。 3.“花艺”创作在选材、构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广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览和比赛场合,它被广泛应用,造型趋于大型化,很有气势,这是插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花艺是传统婚礼上最隆重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婚礼中最耀眼的装饰元素。与华丽的婚纱和璀璨的戒指不同,它以自然柔美的姿态、奔放的热情,演绎着每一场婚礼的盛大场面,也衬托着每一对新人的光彩夺目。它们更以自己短暂的生命,见证着每一对有情人的海誓山盟、地久天长。
④ 两个外圈圆内圈菱形的传统花艺
根据分析画图如下,红色线段记为剪线:
⑤ 花艺的流派
花艺抄流派: 花艺流派繁多,按区域划分,有欧洲花艺,日本花艺,西方现代花艺,中国传统花艺等。
日本花艺代表:千景花艺(草月流)千景花物语的艺术设计总监饭冢千景老师把日本草月流花道与欧洲花艺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了个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千景花艺。
日本池坊流花艺是日本花艺的起源,是日本所有花艺流派的基础。
西方现代花艺是技法与材料的结合。相比传统花艺来说,现代花艺作品的造型、设计方式、花器搭配等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说它在设计与创作方面有无限可能。
中国传统插花是日本插花的始祖,唐朝时期中国插花开始传向日本。
⑥ 泰国玫瑰鲜花怎么样真的不凋谢吗
应该是真的吧。特立屋看到的,很漂亮。抽真空的,保存时间很长。
我昨天刚买的,就是价钱小贵。近7张。
⑦ 自己自学花艺需要多久
插花蛮讲究的哦,但是简单说的话,要点就是:自然,高低变化,远近有致,就是不要把花插成一团像球一样。不过打工的话应该不会要求很多的,你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平时有空就多搜索一下插花的图片看一看。 一.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二.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也称欧式插花,它的特点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块面和群体的艺术魅力,作品简洁、大方、凝练,构图多以对称式、均齐式出现,色彩艳丽浓厚,花材种类多,用量大,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时尼罗河文化时期。从古希腊直到罗马后期,经历了中世纪的文化停止时期,十四至十六世纪才奠定了现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础。 西洋式插花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形式即为(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一)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 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 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 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 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 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 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 优雅豪华的造型。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 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零基础学花艺,多长时间可以入门?
花艺入门培训的时间是越长越好吗?当然不是。花艺是一门重实践而轻理论的艺术,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并不见得就是件好事,特别是零基础的花艺入门者。那么究竟多久才能入门呢?
先来看看学习这些知识能否满足你的要求:
【每天4-5个作品成果,全部18个教学案例 】
【涵盖中、英、美、法、日、韩的潮流花艺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满足婚礼、庆典、商业、居家等各类需求】
【亚洲最大拍市及全国最大花市现场调研】
【与万达商场合作教学,毕业即带万达商场花艺商业项目经验】
【花店运营管理】
第一 教学内容满足婚礼、庆典、商业、居家等各类需求
第二 花刺养护及花艺基本知识
第三 欧式高端花束手法及构造
第三 专业色彩学及设计理论基础
第四 现代商业包装技巧、包装及花市
第五 亚洲最大拍市及全国最大花市现场调研 (斗南)
第六 自然系婚礼拱门设计与制作
第七 穿戴花艺视频设计:新娘手捧、头饰、胸花、手腕花
第八 商业庆典开业花篮设计、酒店、居家宴会花艺设计
第九 花店经验基础知识
所有这些基础知识与技法,在爱佰合的专业花艺课中,是小班制的教学,由国际认证的花艺师一对一教学,更多问题能够当面交流拓展,而时间只需要5天,更重操作实践,节省大量时间、金钱、精力。
其实,学习不在于你要学多久,而是你能学到什么,能否掌握!长时间的培训不仅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不过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知识呢有的人又可能消化不了,具体还是要仁者见仁,看看那种情况适合自己。
还有,傣族泼水节来啦!!!!!!
西双版纳的花艺游学,就在泼水节期间,约不约?
爱佰合带着你去,你带着美,一起去西双版纳万达过泼水节学花艺去。不仅能过足泼水节的瘾,还可以学到很多的花艺知识与技法,欧式的、韩式的、日式的,更还有泰式的花艺等着你。
⑧ 中,西方花艺风格的不同
欧式插花,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几何形状,讲究造型艺术。
中国传回统插花答,从一生产就带有浓厚的中华古韵,体现了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品德和崇尚自然的古风。中国诗、书、画的“言志、言情、喻人”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花艺的发展,使花艺既追求绘画式的构图虚幻、线条飘逸,也追求以花喻事、拟人、抒情、言志、谈趣。
⑨ 花艺的简介
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支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作一简介,以供参考。目前,关于插花艺术起源的论述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来说,另一方面是从插花艺术的起源地来说。 这方面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源自供花,另一种则源自民间风俗。
(一)、源自佛教供花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认为,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庭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中引证。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媛尝病危,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人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胡文证。
3、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修行本起经》讲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佛时与花有关的故事。《魏书·释老志》中有:“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称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宝瓶,竭香、华、致敬意。”东晋僧人法显著《佛国记》也提及,所到之处,都有以花供养者。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佛教供花主要有三种形式:皿花、拈花和散花。
(二)、源于民间风俗
这是从广义的范畴来定义插花,认为插原始形式是从不使从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身(头)上的花。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
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是可以驱魔祛邪,得以平安。后逐渐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虽然其中渗有一些迷信色彩,但非因某一种宗教而起,只是人们对冥冥宇宙的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如在中国,远在佛教传入之前,民间就有用祭祀和赠花的风俗。最早的传说是《山海经》称:东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垒捉鬼的故事。黄帝立大桃人于门户,画二人象与虎、苇索以御鬼,后人皆仿之。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诗经》是记载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时期的民间诗集。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有男女手持兰花到溱河洧水去祭祀、嬉戏的记载,临别时还互赠芍药。这种大型的宗教活动形式集春游、男女择偶为一体,都是以花为媒介.类似的情形,《诗经·陈风·》也有记载,如“视尔如,贻我握椒”。
意即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香花椒。这些都可视为插花(广义)的一种原始形式。稍后,屈原的《楚辞·九歌》有:“瑶席兮玉,盍将把兮琼芳”。盍是合之意,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鲜花,这不已接近插花的形式吗?《楚辞·山鬼》是以披花带绿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思:“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思美人》中虽是屈原借题发挥,但也说明当时的人早已有折枝花卉进行玩赏的风气。“(孽)大薄之芳兮,搴长洲之宿莽,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又如晋人陆凯的梅花诗:“折花逢驿使,寄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友人相赠的花枝,插于盛水器皿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正是插花艺术的起源。而这些都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已有的。佛教传入中国较晚,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始闻有浮屠之教(即佛屠),至东汉,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应汉使者的邀请(公元)67年来到洛阳,明帝为他们建筑了白马寺,请他们翻译经典,才开始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而当时,儒家学说仍占统治地位,佛教的影响并不大。三国时期魏开创了清谈学的风气,学又占了统治地位。西晋佛教依附学,还不能独立发展。东晋,佛教的社会地位影响超过了玄学。到了南北朝,佛教才大为流行。后来又消沉了一段,到隋朝时才正式盛行全国。所以,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不能说是源自佛教供花,佛教供花只是插花中一种形式而已。 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
文插花书刊中有这种提法,其根据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有插花图案的壁画。文物的证据是无可否认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莲瓶壁画,并在墓中发现有鲜花随葬,这可谓是世界最早制作的“干燥花”了。据说古埃及人把莲花看做爱西斯神,并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这些都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鲜花祭祀的仪式。 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继创立的几何学,对西欧的建筑和艺术风格都极有影响,而西方传统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主的大堆头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样的对称、均衡和重量感,可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所以说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据的,起码可说是西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
源自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赠花枝(束)的风俗,而且玩赏花木的风气甚浓。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过去人们对插花意识淡薄,曾认为是盆景,但现在看来,甚似插花。这和北周时庚信的一首杏花诗极其相似。诗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前,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荡江湖,寄情花草,与山水花草为友,他们不仅赏花,还有探花、采花的逍遥游。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上说:“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于焉消遥、聊以娱情”。东晋的陶渊明有诗:“秋菊有佳色,损露掇其英,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采花、折枝的兴致历久不衰,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等,正因中国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国的插花艺术既具自然写真的风格又具浓郁的文人气息,融诗、书、画、花于一体,不拘一格,谦洒自如。这是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入的,因此也渗透着不少这种特色。此外,中国人很早就研究延长切花花材寿命的方法,对花枝插置的布局,与花器和周围环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专学。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还有罗虬的《花九锡》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说是最早的插花专著。所以说,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