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花卉图
A. 傅抱石画作的价格
傅抱石作品的市场价是55万一平方尺
你的那个应该有两三平尺.如果题材好的话,一百多万.
顺便说一版下.
书画的权价格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题材很重要
由于中国画的局限,人物画最难.也就最稀少
傅抱石 画的人物是很有古风的.也是最为著名的.
因为这个,他的画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才如此之高
如果你的画里有人物做点缀,并且呼应的很好,会给你的画增值
如果是单纯的山水, 画面的 兴趣点比较少,价格也会相应的降低.
平方尺是一个参考价
B. 五代董源夏山图的《夏山图》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创作出代表作《夏山图》,这件作品是难得一见的落拓大幅,狭长高旷,说是表现唐人诗意,更多的还是蜀中山水秀美的景致,用笔潇洒,用墨酣畅,并将水、墨、色融合一体,尤其是作品中的墨色表现,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体现了傅抱石用笔经典特征,也组成了作品画面的有机节奏,正如画家张安治所评论的:“一大片大片的水墨,简直是西洋印象派以后的作风,画山石的皴法亦前无古人,随意纵横,信笔点染,却已做到物我忘我,离形去智的超然境地。是“前无古人的奇特之作,画风雄肆奔放,笔飞墨舞,皴法则师心独创,於古人几无迹可求”。此幅《夏山图》作者自识“甲申九月新喻傅抱石写唐人诗意于重庆西郊金刚破下山斋”。为傅氏“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创作之代表。“金刚坡”时期傅抱石也迎来了其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抗战爆发之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1939年傅氏携全家迁往重庆,寓居沙坪坝金刚坡下,直至抗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傅抱石,全力以赴投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这一时期的作品,皆会题署“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的字样。《夏山图》亦如是。在“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中,[2]堪称大尺幅,而其题签也为傅抱石亲自书写,可见对其重视程度。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7年,这件作品就曾由上海某知名拍卖公司拍卖,并以图录封面的形式重点推荐。当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还未对近现代书画做出限制出境的具体规定,但在那次拍卖时这件作品却被打上了星号,寓意其极为重要,要留在国内。据了解,傅抱石《夏山图》在十几年后重返拍场,估价超过三千万元。
自从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杜甫诗意图》拍出6002万港元、刷新画家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之后,傅抱石作品价格就一路走高。2010年春拍,傅抱石的《东山丝竹》镜心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1466万港元,他1944年创作的《湘夫人》立轴在上海工美以3136万成交。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一样,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作品。7月底上海崇源的春拍中,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另外一件佳作——《夏山图》(局部见左图)将引发其作品拍卖又一轮高潮。这是上世纪90年代某拍卖公司的图录封面作品。
由于离世较早,傅抱石与同一时期的齐白石、张大千相比,存世作品数量较少。经过专家考证,傅抱石存世作品包括没画完或基本画完但未落款的,总计约3000件,全部画作中可报出画名的约1000件。这些作品中60%在国内,40%散落在海外。其中1939年春至1946年秋,他一直居住在四川重庆郊区金刚坡下。这段时期他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这时期的作品一向是藏家追逐的对象,也被称为“金刚坡时期”。
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已经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征,即在继承宋画宏伟章法与元人水墨逸趣的基础上,注重畅写山水神情,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同时画法也一变传统的笔墨皴法,以散峰、乱笔来表山石的结构。此次拍卖的《夏山图》表现蜀中山水的秀美景致,用墨酣畅,并将水、墨、色融合一体,尤其是作品中的墨法表现,浓墨处浓黑而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体现了傅抱石的用笔特征,也组成了画面的有机节奏,其款识为“申申九月新喻傅抱石写唐人诗意,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在“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中,《夏山图》堪称大尺幅,达到了191×61厘米,其题签也为傅抱石亲自书写,可见其重视程度。从近年来拍场看,有他亲自题签的画作更受追捧。像今年春拍中,傅抱石亲自题签的《山阴图》立轴估价500 万至800万元,成交价达到1792万元。
C. 我国著名画家傅抱石的作品有 --- --- ---
傅抱石仕女
傅抱石人物
傅抱石(1904~1965)镜泊飞瀑图立轴
傅抱石(1904~1965)湘夫人图镜片
傅抱石读画图
傅抱石听琴图
傅抱石夕阳如血
傅抱石游春图
傅抱石松林高士图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湘夫人
傅抱石人物
傅抱石论道图
傅抱石1949年作山瀑清会图立轴
傅抱石1947年作观瀑图立轴
傅抱石1944年作折柳送别图立轴
傅抱石1962年作二湘图立轴
傅抱石金刚坡下
傅抱石人人送酒不曾沽
傅抱石金陵玄武湖畔
傅抱石山水
傅抱石虎溪三笑
傅抱石石涛造像
傅抱石今古输赢一笑间
傅抱石(1904~1965)东坡观砚图立轴
傅抱石湘夫人
傅抱石高仕图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二湘图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红梅图
傅抱石山水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高山观瀑
傅抱石山水
傅抱石高山飞瀑图
傅抱石煮茶图
傅抱石观瀑听涛声
傅抱石人物
傅抱石人物四屏
傅抱石春风杨柳
傅抱石金陵秋色
傅抱石三高图
傅抱石松下高士
傅抱石听瀑图
傅抱石苍山如海
傅抱石秋荫高士
傅抱石二湘图
傅抱石(1904--1965)云中君图镜片
近现代傅抱石东山携妓图
近现代傅抱石嘉陵景色
近现代傅抱石井冈山黄洋界
近现代傅抱石擘阮图
近现代傅抱石洗手图
近现代傅抱石仕女
傅抱石作品79
傅抱石作品78
傅抱石作品77
傅抱石作品76
傅抱石作品75
傅抱石作品74
http://artist.artxun.com/F/17-16326/zp/2.html
D. 例举林风眠、徐悲鸿、刘海栗、吴作人、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的代表作品
林风眠抄《立》《浴女图》
徐悲鸿
<奔马>
吴作人
《人体》
吴作人
《齐白石像》
刘海粟《黄山图》
《雍和宫》
他画的梅花也有特点
齐白石
《墨虾》
《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太多了……
黄宾虹
《川蜀记游图》
《山水四屏》
潘天寿
《灵岩涧一角》
《清气》
傅抱石《九歌图》《不辨泉声抑雨声》
E. 傅抱石绘兰亭修禊图的介绍
此件《兰亭修禊图》手卷的创作完成时间为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其时抗日战争刚刚取得了胜利,傅抱石复员南京有望,多少国仇家恨,别情离意缠绕在心头,傅抱石怀着激动的心情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F. 画山不画水,画树不画云,是不是傅抱石说的
傅抱石:中国画画山不画云 画岸不画水
傅抱石 1962年作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色纸本
G. 傅抱石怎么死的
傅抱石因脑溢血来病逝。
60年代初,傅源抱石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同时他的生命也走向了低谷。1962年,病臂使他竟夜难寐,饮食不安。10月,浙江有关方面安排他全家到杭州休养。然而在杭州的半年时间内,傅抱石并没有停止创作,从后来出版的《浙江写生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勤奋。
1963年,他专程赴井冈山、瑞金,革命圣土这行虽然时间短暂,但《井冈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现,才让人们理解了他此行的真正意义。从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艺术家作为一个人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的选择。
这一时期,傅抱石又集中创作了《冬云》、《咏梅》、《登庐山》等一系列毛泽东的诗意画。与50年代相比,这些毛泽东诗意画已经失去了那种早期朴素的情感,一种装饰化的倾向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但是傅抱石在时代的感召下,以其不懈的努力和不间断地创作,使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新山水画也因毛泽东诗意画的表现而在国画中得到了少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影响。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
H. 傅抱石作品侍女图一平尺价格多少
他与齐白石,徐悲鸿其名。差一点几十万一平尺,好的呢就有过百万的。
I. 古玩老刘刘lv8傅抱石图看吗
古玩老刘刘lv8傅抱dfsf
J. 傅抱石绘兰亭修禊图的来自巴山蜀水的灵感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一个地区能让几乎全国的文化艺术名流在—较长时期聚集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莫过于抗日战争中的四川了。当时中国画坛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大师们几乎都客居过四川,如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黄君壁、谢稚柳等。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借鉴、学习各流派风格的大好机遇。在他们之中,四川对于画家傅抱石的影响最为深远。入蜀八年,是傅抱石绘画大变的时期,在巴山蜀水的滋润中,他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傅抱石于一九三九年一月率全家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抵达四川重庆。但由于日本军队在重庆市的狂轰乱炸,全家人又不得不由重庆下乡,寓居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下一农舍。傅抱石自署“金刚坡下抱石山斋”,又称“抱石斋”。这里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傅抱石曾在自己的一幅画作上题到:余以艰苦之身,避地东川。岳母李太夫人俱来,战时一切,均极激荡,而我辈仍不费笔墨丹青,所居仅足蔽风雨,所衣皆丁丑前之遗,真如大痴家无担石之储也。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艺术思潮等因素必然对艺术家们有所影响,也必然反映在其作品之中。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六年,傅抱石定居在重庆歌乐山的金刚坡长达八年之久,正是他三十五岁至四十三岁,是艺术发展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里,博抱石把传统呆滞的勾、皴、擦、点染一气呵成而创立了著名的抱石皴,使其画风流畅淋漓、空灵多变。完成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重要突破。蜀中山水的苍茫翠润给予了傅抱石许多绘画创作的素材和灵感,特别是金刚坡一带竹林茂盛、松荫蕨被,郁郁葱葱,与晋-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诗中所描绘的景致实无二致,这为傅抱石创作《兰亭序》绘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记载中的三件傅抱石《兰亭图》
傅抱石一生曾创作多幅以“兰亭序”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但目前有详细文字记载的仅有三件,以时间为顺序,分别是:
1、创作于1942年的《兰亭图》,目前无图片资料,此件作品曾参展于《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据傅抱石为画展所作自序中记载,此图中所画主要人物约为三十三人,服装、道具参考刘松年的作品。
2、创作于1945年7月25日的《兰亭图》,立轴(133.5 x 44 cm.), 图中所绘三十六位主要人物,侍从8人。人物隐现于茂林之中,行止未见细节描绘,以意取胜。曾见于北京拍卖会中。
3、创作于1956年12月31日的《兰亭图》,横幅 (60.8 x 100.2 cm. ),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共画主要人物40余位,侍从约10人。画面注重人物面部细节描绘,用色明快。
与文征明的《兰亭修楔图》渊源
自古以来,《兰亭修禊》就是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北宋的李公麟、南宋的刘松年、明朝的仇英等都有创作。而在本幅卷尾徐悲鸿题跋中提到的文征明《兰亭修禊图》乃属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此画是文征明73岁时用他擅长的青绿浅绛画法绘制而成。图中树木扶疏,幽篁处处,间以环山流水,两岸有上古衣冠数十,或立或坐,虽只用线条勾勒,但各具情态。曲水之中更有红觞点点。设色明丽丰富,浓而不失雅致,艳而独具秀润,一幅气势爽朗、水秀山明的暮春佳景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