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设色技法
『壹』 国画有哪些技法
古代中国的技法可以概括为:勾、皴、点、擦、染。
然而现代中国画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吴冠中所说“笔墨等于零”,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搞到很多著名画家极不舒服。
『贰』 李长白的人物简介
李长白(1916-2005)浙江兰溪夏李村人(李渔第九代嫡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回系,其西答画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李超士;国画得潘天寿、李苦禅、张红薇、吴茀之指教,画艺益进。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在1937年学生时期,他的《双栖图》就被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兼工诗词、书法,尤以工笔花鸟著称。是20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要的代表人物。结合教学,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上下册》、《花卉设色技法》、《鸟禽工笔写生设色技法》、等三部教学专著,为教育界、学术界所重视。
『叁』 海上画派的风格
明末清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有:“清末海派四杰”: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赵之谦的作品,善于将篆隶书法功力融入画面,风格浑朴秀劲,花卉设色浓艳,宏伟富丽,以象征吉祥。吴昌硕也以书法、篆刻入画,作品金石味浓郁,风格沉着雄肆。他除花卉外,兼长人物、山水,画面题诗文以吐泄豪情,即使意境丰富。吴昌硕治印也很出名,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四任”中以任颐(字伯年)最著,他善于画人物、花鸟,所作受陈洪受影响,略作夸张,线纹坚劲凝练;而又吸收民间设色技法,色彩明丽。任颐好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入画,如《钟馗》、《凫荷图》、《风尘三侠》、《吕布与貂蝉》等,雅俗共赏。
两个画派皆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而岭南画派吸收西画与日本画的元素更多一些,更注重实景写生,较之传承性强的海上画派,其绘画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感更为强烈。
金石画派者
融书法写意为主,虽也具文人画意或形式,更为重要的也是使中国画形式化的开端。作者计有虚谷,画作以写意为主,将自然景物变形、简化、书写化。
『肆』 水墨、设色、墨笔、泼墨、白描有什么分别
水墨,即“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
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白描作品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白描作品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设色,1. 敷彩;着色。 唐 柳宗元 《省试观庆云图》诗:“设色初成象,卿云示国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人家端午日画的 钟馗 ,不过是用朱笔大写意,钩两笔罢了;他又偏是要设色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幅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 2. 比喻以词藻文采渲染。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黄少司马》:“[其奏牍]情辞恳挚,不必以设色为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 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 工笔花卉设色,注重物象的固有色及固有色明度的变化,不追求光影效果。设色是在熟宣或绢上进行。从配彩类别上可分为:墨彩、淡彩、粉彩、重彩。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又分单色渲染、淡彩渲染、重彩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烘托等。
墨笔,1.濡墨于笔。
2.毛笔。
泼墨,1.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泼墨 唐 陆龟蒙 《和五贶诗·华顶杖》:“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宣和画谱·王洽》:“ 王洽 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 王泼墨 。”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画油画,他搞素描;你长青绿,他擅泼墨;你雕版画,他凿大理石。” 2. 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 宋 陆游 《雪中》诗:“暮云如泼墨,春雪不成花。” 清 黄景仁 《真珠帘·花朝雨》词:“春阴泼墨人愁坐,把雨丝、牵下春雪如磨。” 吴组缃 《山洪》十:“近处山上茂密的树林蔚成大块大块的重色泼墨。”
『伍』 工笔步骤是怎样的
一般工笔画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内要求。
二、过容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小叶筋等均可)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做品称为白描。
三、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五、勾线: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的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
用墨技巧:墨分五色,干黑浓淡湿。古人说运墨而五色具矣。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工笔画的过程和技法非常复杂多样,这只是基本的过程。
『陆』 中国画的技法有哪些
中国画技法主要:勾、皴、点、染。强调用笔、用墨,设色则重视随类赋彩。
《古画品录》说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用笔。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赭;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2)中国古代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
用墨:墨色有焦枯浓淡干湿之分,作书使毫行笔燥润相间的技法称为“用墨”。《续书谱》称:“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竹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元代赵孟頫称:“古人作字,多不用浓墨,太浓则失笔意。”明代李君实则认为:“羲之书,墨尝积三分,何也?东坡真迹墨浓如漆,隐起楮素之上,山谷亦谓其用墨太丰,而风韵有余,然则松雪所云,特楷书耳,行书则不然。”明代董其昌对用墨独多心得,曾称:“凡强纸用墨,使墨有余,浓墨用笔,使笔勿竭。饮墨如贪,吐墨如吝,不贪则不赡,不吝则不清。”又称:“磨墨须奢,用墨须俭,渍墨须涂,用墨须浅。”其作书浓淡互用颇得用墨之秘,清代王澍评董曰:“始以画法用墨,初觉气韵鲜妍,久便黯黮无光,然其着意书究未有不浓用墨者,观者未之察耳。”用墨作风,往往因人而异,如刘墉喜用浓墨,王文治专尚淡墨,故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近人吴昌硕则善用焦墨,另具一格。
设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
工笔花卉设色,注重物象的固有色及固有色明度的变化,不追求光影效果。设色是在熟宣或绢上进行。从配彩类别上可分为:墨彩、淡彩、粉彩、重彩。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又分单色渲染、淡彩渲染、重彩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烘托等。
『柒』 李长白的人物年表
1916年(民国5年丙辰)1岁。5月1日(农历三月廿九)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县水亭镇下李村(1610年李渔出生于该村)。起名“辅臣”(小学用名),又名“寿青”(上大学时用名)。后抗战爆发因仰慕长白山抗日志士而自己改名为“长白”。父亲李松林,母亲刘氏,皆务农。
1923年(民国12年癸亥)7岁入下李龙门小学学习。
1927年(民国16年丁卯)11岁入邰家村私塾读诗书。母亲刘氏病故。
1928年(民国17年戊辰)12岁入浙江兰溪著存高小学习。该年3月1日林风眠被任命为国立艺术院院长。
1929年(民国18年己巳)13岁继续在兰溪著存高小学习。10月国立艺术院该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制由五年制缩短为三年制),林风眠为校长。
1930年(民国19年庚午)14岁入浙江金华中学学习。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17岁1月浙江金华中学毕业。2月在浙江巨州峥嵘小学任图画教员。8月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因只有初中文凭,所以考的是选科生,学制六年。在预科上了三年基础课后升入本科绘画系。选科一年级主科(素描、油画)教师是吴大羽,二年级是方干民,三年级是李超士。本科一年级主科(油画)教师是林风眠,副科(国画写意)教师是潘天寿,工笔教师是张光。
1934年(民国23年甲戌)18岁参加由潘天寿领导的国画研究会,作品《松树李铁拐》刊登于《艺风》杂志。又参加张光老师组织的“罗苑工笔画社”,有张枕江、程尚仁等会员十多人,在杭州湖滨开过一次主要是花鸟画的展览会。
1935年(民国24年乙亥)19岁由国立艺专助教邱玺介绍加入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
1936年(民国25年丙子)19岁作品《二只小鸟》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刊登于第二次全国美展画刊。参加抗日游行,在日本领事馆前呼口号。夏天,参加浙江省大专院校军训三个月。
1937年(民国26年丁丑)21岁抗日战争爆发。9月参加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抗日宣传队,其中的队员有张枕江、程尚仁、黄世华、章西厓等。画宣传画,内容有“打倒日寇”、“抗日去”、“皇军的暴行”及抗日故事等;唱歌,内容有“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工农兵学商”等;演戏有“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
1938年(民国27年戊寅)22岁1月浙江中国青年励志会抗日宣传队改为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抗日第二宣传队,队长卢炘,副队长张枕江,5月由金华出发到青田、所水、温州、平阳一带的县城和乡下做抗日宣传工作,7月到温州。8月任浙江省文化教育委员会艺术干事。小诗《别了故乡》刊登于金华《东南日报》副刊。10月接学校来信说“凡是在外参加抗日工作的时间都可以算学籍”(国立杭州艺专已于2月迁赴湖南沅陵,3月与北京国立艺专合并,改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于迁校经费及学潮等问题,林风眠辞职返上海。约6月聘滕固为校长),即赴湖南沅陵。11月到湖南沅陵学习。因当时日寇轰炸了常德、桃源,有向沅陵来的趋向,而学校决定搬迁昆明。搬迁途中在贵阳,参与张枕江等人组织的“高原”文学社,并出版社刊,所编社歌由集体填词、鲁野谱曲,歌词为:“高原高,高原好,高原上的朋友肯向前跑;生活是痛苦和动摇,但我们要笑。谁能说黑暗永远不去,光明永远不到?我们凭着热血斗争呼号,要追逐失去了的自由,只有向前跑。”
1939年(民国28年己卯)23岁初春,背着行李从贵阳走到昆明,同行的有李霖灿、夏明。不久,学校开学,入国画专业学习。老师是潘天寿、吴茀之,课余跟潘天寿学诗词、学下围棋。9月在国立艺专毕业。因昆明工作难找,就向潘天寿借了50元钱到重庆。在重庆“一心花园”看望从上海来后方的原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10月至12月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第四巡回戏剧教育队”队员兼研究组长。临摹北宋郭熙、许道宁及南宋刘松年、马远笔意的山水画,临摹元代任仁发《秋水凫翳图》。创作了人物作品《胡人牵马图》、《临古图·白马》、《临宋人画<斗茶图>》。
1940年(民国29年庚辰)24岁。3月任“重庆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艺术干事(会长是邵力子),主要画反侵略战争的宣传画。因日寇轰炸重庆而写了诗作《炸》,刊于“重庆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会刊。7月为中华民国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兼研究组长。9月任四川成都南虹艺职教员。11月任四川成都西南美专教员。临摹北宋郭熙、许道宁及南宋刘松年、马远笔意的山水画,临摹古画《芭蕉仙鹤》。创作人物画《观音像》、《仙女飞天》。
1941年(民国30年辛巳)25岁2月任“眉山师资训练班”图画、体育课教员。9月任四川彭县成都女中图画、劳作课教员。创作人物画《访赵孟頫》。
1942年(民国31年壬午)26岁2月任成都师范图画课教员。6月任“华阳中学”图画课教员。10月任空军士校教育处绘图员,在关山月介绍下,为了饭碗参加了国民党。年底,因父亲重病而辞职。
1943年(民国32年癸未)27岁3月任重庆杨公桥妇女工艺社设计员。9月任重庆络绩国立女师图画课教员。父亲李松林病故。
1944年(民国33年甲申)28岁潘天寿在重庆接任国立艺专校长。9月被潘天寿聘为国画讲师,教工笔花鸟课。在重庆的国立艺专期间每周除上课外就是画画,常住在当时在沙坪坝的重庆大学任教的吴冠中那里。
1945年(民国34年乙酉)29岁3月在重庆开第一次个人展览会,共有40多张画,题材是工笔仕女、花鸟、山水。因出售了一批作品而坚定了继续创作的信心。又在成都、西安和张枕江一起举办了两次联展。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第二次重庆个展,内容为山水、人物、工笔花鸟。
1946年(民国35年丙戌)30岁在昆明开个展,内容为山水、人物、工笔花鸟。国立艺专迁回杭州,8月初飞回南京而去杭州。回到杭州后,住在丁家埠郭庄国立艺专的教职员宿舍,同住的有邓白、程尚仁等六、七人。除了上课教工笔花鸟外,就是画画或下棋。创作工笔花鸟《青莲》。
1947年(民国36年丁亥)31岁9月在杭州与汪采鸾结为伉俪。装饰画《箫声群鸟》刊于杭州《东南日报》的副刊版。潘天寿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
1948年(民国37年戊子)32岁汪日章来接任国立艺专校长的职务。等到潘天寿发的聘书期满,离开国立艺专。8月到苏州岳母家,开始酝酿“孓民艺术研究所”成立事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年己丑)33岁1月回杭州,建立“杭州孓民艺术研究所”。自任导师兼教务,同事者有连枝、俞乃大、郑迈、沈涛、张伯安、金秋、张君川等12人。设立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系,总干事和总务由连枝担任,西画由连枝负责,国画由李长白负责,图案由金秋负责,音乐由俞复堂负责,语言文学由张君川负责。国画系聘请潘天寿等为名誉导师,学生最多时近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开过一次实习画展,建国后,历史改变了,“杭州孓民艺术研究所”结束。8月参加杭州市中等学校教师学习班。9月在杭州初级中学任图画课教员。11月21日长子李小白出生。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年庚寅)34岁在杭州初级中学任图画教员。12月次子李采白出生。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年辛卯)35岁3月在“浙江干部学校”第五期学习班学习。8月在杭州初级中学图画教员的任职结束。9月在杭州女中任制图、图画课教员。创作人物画《幸福》。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年壬辰)36岁住上海高阳路进行绘画创作。时与林风眠往来。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年癸巳)37岁住上海高阳路进行绘画创作。时与林风眠往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年甲午)38岁2月任无锡华东艺专国画讲师。3月女儿李莉白出生。创作人物作品《女人坐像》。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年乙未)38岁参加“反胡风”学习。创作人物画《海边小憩》、《男人白描》、《戏剧人生》、《收获》。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8年丙申)40岁担任无锡华东艺专国画教研组组长。创作工笔花鸟画《鸽子牡丹》,人物画《打渔帘》、《男子头像》、《西厢记系列一至十一》。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9年丁酉)41岁教育部决定无锡华东艺专迁往西安,因大多数教职员工不愿意去西安而没有迁成。人物画《喂小鸡》刊登于《江苏文艺》。创作工笔花鸟画《水仙》。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0年戊戌)42岁2月无锡华东艺专搬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校筹办了染织专业,任代理教研组长,办印染工厂,并在专修科织绣专业教课。作品《昙花》刊登于新华日报。任教工笔花鸟画课,开始酝酿工笔花鸟画教材的编写思路。创作工笔花鸟画《牡丹飞碟》、《月季》,人物画《老农》。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1年乙亥)43岁任织绣专业教研组长。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2年庚子)44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作品《山茶寿带》(又名《祝寿图》)被江苏省立美术馆收藏。创作工笔花鸟《牡丹绶带》、《水仙》、《玉兰》、《牵牛花》、《舞春风》、《樱花小鸟》,其中《牡丹绶带》、《舞春风》个人风格开始显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3年辛丑)45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创作工笔花鸟《牵牛螳螂》、《碧桃花》、《斜爪兰》,画白描《盆菊》。跟广陵派琴家刘少春先生学琴。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4年壬寅)46岁在织绣专业教工笔花鸟。创作工笔花鸟《两只黄鹂》、《牡丹》、《玉簪花》、《松鹤图》、《仙鹤朝阳》等,画白描《大丽菊》、《曼佗罗》、《盆菊》等。指导助教朱修立进修工笔花鸟,至1964年结束。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5年癸卯)47岁受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院长邀请去浙美主持工笔花鸟画教学。浙江美术学院想调李长白去任教,南艺未同意。创作工笔花鸟《绣球花》、《月季(春意闹)》,白描《鸡》等。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6年甲辰)48岁6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10月起参加农村“四清”运动,被分配在陈师公社刘洪大队胡庄生产队,具体负责生产方面的事情。创作工笔花鸟《绣球花》。
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7年乙巳)49岁7月结束农村“四清”运动回到南京艺术学院。
创作工笔花鸟《蝶恋花》。初步写出《花卉写生处理》、《花卉设色》、《翎毛表现》、《工笔花鸟画创作》四方面的论述,并积累了一定的写生图稿;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了很多。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8年丙午)50岁文化大革命开始。接受政治审查,被造反派诬为牛鬼蛇神并强制劳动;与张道一一起做木工。
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2年庚戌)54岁创作工笔花鸟《芍药》。临摹傅抱石山水《雨花颂》等数幅,临摹宋人花鸟《八哥》、《枇杷小鸟》、《苹果小鸟》、《小鸡》、《杏花双鸟》、《竹子白头》、《鱼》等作品。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3年辛亥)55岁临摹宋人花鸟作品《荷塘清趣》。创作工笔花鸟《春暖》、《浪里飞燕》、《盆花》、《蜻蜓》、《丝瓜蝈蝈》。9月5日潘天寿辞世。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4年壬子)56岁创作工笔花鸟《石竹花(墨彩)》、《烘晕》,白描《大理菊》、《菊花》、《月季》。接受文化部的国礼任务创作《风竹锦鸡》、《牡丹绶带》,作为邓颖超第一次出访日本的国家礼品送给日本首相。后应国家博物馆要求复制《风竹锦鸡》一幅被收藏。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5年癸丑)57岁创作工笔花鸟《流云弄月》、《昆虫画法》,白描《菊花》,山水画《黄山松石图》。出席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代表会。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6年甲寅)58岁再次进行《花卉写生处理》等工笔花鸟教材的文字编写工作。创作工笔花鸟《玉兰小鸟》,山水画《猴子观海》、《黄山》、《黄山云海》。
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7年乙卯)59岁创作工笔花鸟《茶花》、《灯花》、《郁金香》、《月季》,山水画《散花烟雨》。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丙辰)60岁《白描花卉写生》由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工艺美术公司出版。创作工笔花鸟《石蜡红》、《月季》、《墨荷》、《粉蛾》、《百合花》、《白紫藤花》、《蝴蝶染法》、《平涂(红叶)》、《石竹花(接染)》,山水画《黄山》。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29年丁巳)61岁感文化大革命结束而创作工笔花鸟《晴空》、《山茶寿带》,白描《月季》。其《晴空》自题:“晴空一鹤排云上”。创作山水画《黄山(春光云影)》、《黄山(石上清流)》、《雨雪霏霏》、《云间送客》。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戊午)62岁5月起指导助教李小白,10月起指导助教张晓星、江宏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助教张桂贞进修工笔花鸟;至1979年2月结束。创作工笔花鸟《芙蓉》、《茶花》、《绿梅》、《水仙》、《石竹花》、《先铺后染》和山水画《壮志凌云》、《秋林》、《黄山》、《黄山秋》。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1年己未)63岁创作工笔花鸟《白茶》、《大理花》、《杜鹃》、《腊梅》、《芍药》,白描《水仙》。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2年庚申)64岁6月担任工笔花鸟班导师,这是新中国以来全国艺术院校开设的第一个工笔花鸟班,学生七人:徐利明、孔六庆、徐南、曹建宁、胡承华、康卫东、张承志。7月8月放大临摹《八十七神仙卷》。9月作品《壮志凌云》编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国画选》。新华日报刊登作品《秋林》、《新晴》。创作工笔花鸟画《白牡丹》、《百合花》、《春风》、《石蜡红》、《蝶恋花》、《茶花》、《黄杜鹃》、《秋菊》、《荷包牡丹与热带鱼》、《月季》、《杏花小鸟》。重画1960年创作的《山茶寿带》。创作写意花鸟画《秋色》。10月至12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3年辛酉)65岁3月至5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指导湖北轻工业学院讲师璇风、苏州刺绣研究所设计员黄河、丁一萍进修工笔花鸟。10月至12月给工笔花鸟班上课。创作工笔花鸟《灯笼花》、《金钟花》、《春兰》、《牡丹》、《荷包牡丹》、《茶花》、《墨竹》。《山茶绶带》发表于《金陵书画》。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4年壬戌)66岁3月至5月间带领工笔花鸟班赴广州华南植物园写生进行毕业创作。7月起指导助教孔六庆、张承志进行工笔花鸟画备课与上课,至1984年结束。创作工笔花鸟《白荷》、《映山红》。创作写意花鸟《艳阳》、《幽香带路开》。编写完成《花卉设色图谱》的文字。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5年癸亥)67岁2月指导苏州丝绸工学院助教李采白进修工笔花鸟画备课,至1984年结束。3月《花卉设色图谱》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两次印刷发行了4万册。4月带领助教孔六庆、张承志赴山东荷泽写生牡丹;李小白带领的中国画专业学生同行写生。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6年甲子)68岁作品《白荷》刊于《中国画》第1期,《墨荷》为北京出版社出版。指导助教孔六庆、张承志的工作结束。创作山水画《武夷月色》及写意花鸟画《幽香度竹来》。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7年乙丑)69岁作品《绶带茶花》、《昙花》被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李长白艺术人生”为题作了专访广播。8月21日—23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李长白艺术人生”为题作了专访广播。山水作品《又一峰》、《飞瀑》、《雨霁》、《云涛》、《骤雨》刊登于香港《美术家》第四十七期。创作工笔花鸟《风竹锦鸡》、《牡丹》。创作山水画《黄山(云漫天都)》、《山在虚无飘渺间》、《松鼠跳天都》、《黄山松》。创作写意花鸟画《芭蕉樱桃》、《画到淡处方赏味》、《映日荷花别样红》。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8年丙寅)70岁评为教授。创作工笔花鸟《白玉兰》、《二月春风》、《蝶恋花(月季)》,山水画《双龙入海》、《武夷山》,写意花鸟画《风霜不改春》、《千年柏树系列》、《竹》,与李小白合作《金鱼》。作品《绶带月季》被苏州刺绣研究所绣出。进行《翎毛表现》的编写工作。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39年丁卯)71岁8月退休。创作工笔花鸟《蝶恋花》。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戊辰)72岁创作写意花鸟《竹林风雨色》。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1年己巳)73岁1月在英国的格拉斯歌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创作山水画《观海图》、《西海云峰》,个人山水画特色初见形成。创作写意花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夜浓春雨》、《雨雪飞飞》。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2年庚午)74岁3月《荷花》刊于“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精选”。4月在英国的格拉斯歌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创作四尺五联屏工笔花鸟《风动绿荷香满溪》及与汪采鸾合作《蝶恋花》。创作山水画《双剪晨姿》、《雨后黄山》。创作写意花鸟《春风》、《兰竹》、《月传神》、《兰》、《幽香度竹来》、《月光曲》、《春风和煦》、《春兰》。创作人物画《观自在菩萨》、《济公活佛》。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3年辛未)75岁继续创作四尺五联屏《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工笔花鸟《白牡丹》,创作山水画《黄山(浩波荡漾)》、《松映祥云》、《千山云起》、《雨霁》、《宿雨初收水绕滩》,创作写意花鸟《皓月淡竹影》、《一夜浓春雨》、《秋声》、《喜雨》等,创作人物画《布袋和尚》。8月12日林风眠辞世。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4年壬申)76岁创作工笔花鸟《白荷》、《春韵》、《红梅白头》、《树梅寿带》、《双栖》、《野趣》。创作山水画《风回云转》、《观海图》、《清凉云变》、《山走云飞》、《云海茫茫》、《云涛一》、《松映祥云》、《幽谷风云》、《玉屏月冷》、《云飞谷底》、《云涛二》、《风云幻变》、《漓水清清齐月明》、《漓江月》。创作写意花鸟《风竹》、《兰竹图》、《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喜雨》、《学步》、《竹系列》、《竹花风雨色》、《竹雀图》、《幽兰》、《竹荫听鸟声》等,人物画《晨》、《济公图》、《梦蝶》、《生与死》、《坐看云起时》。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5年癸酉)77岁1月底赴美国。2月6日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中正美术馆举办“李长白、李小白、李采白父子三人联展”。4月2日美国纽约黄河画廊举办“李长白山水近作展”。《白牡丹》等10幅作品在纽约被私人收藏。7月赴台湾。“李长白、李小白父子画展”在台湾台北远东画廊、台中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与蒋纬国、郎静山等聚会一堂。《山茶寿带》等8幅作品在台湾被私人收藏。10月台湾出版《李长白、李小白、山水、工笔花鸟、人物》画集。创作工笔花鸟《并蒂莲》、《牡丹双飞图》,山水画《彩浪滔天》、《风回云转》、《观海图》、《云蒸霞蔚》、《山雨欲来风满楼》、《烟雨蓬莱》、《艳阳》、《云飞天都》、《云涌莲台》、《大黄峰日出》、《天籁》。创作写意花鸟《绿竹助秋声》、《秋兴摇苍翠》、《竹》等。创作书法作品《墨云翻天》,人物作品《看你横行到几时》。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6年。甲戌)78岁《花卉写生构图》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作品《风竹锦鸡》编入《江苏花鸟画集》。7月在英国爱丁堡举办“李长白、李莉白父女国画展”。10月“李长白、李小白父子画展”在台湾高雄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创作工笔花鸟《母与子》,山水画《风起云涌》、《观海图》、《晨曲》、《落日奇观》、《迷茫的山谷迷人的太阳》、《蓬莱三岛》、《神龟渡海》、《雨后林间》、《云海》、《云漫千山》、《排山倒海》、《千山云起》、《云涌峰浮》、《桂林山色》、《江风拂面送归鸟》、《桂林山水(细雨蒙蒙)》、《山山画秀辉》。创作写意花鸟《山禽枝上乐》、《喜雨》、《雪竹》、《一夜浓春雨》、《雪竹》、《风竹系列》等,人物画《空山松子落》、《钟馗图》、《醉仙图》、《顽石点头》。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7年乙亥)79岁《华山》等10多幅作品被香港私人收藏。作品《浪卷放飞任自由》为江苏电视台收藏。4月《花卉设色技法》为台湾雄狮美术出版(在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卉设色图谱》书稿基础上增加了图例)。5月《云之外——李长白水墨画展》在香港一画廊展出并出版画集。创作工笔花鸟《春暖》(又名“桃花斑鸠”)、《松鹰图》,山水画《飞来石》、《晨》、《黄山云海》、《月光曲》,写意花鸟《墨竹》、《百草干花日夜新(兰竹)》、《春风和煦》、《春江水暖》、《翠竹》、《满林秋露香》、《清品(兰竹)》、《竹》等,书法作品《林景熙·咏荷花》、《难得糊涂》、《水一重》、《知足常乐》、《宋徐积咏白荷》,人物画《不可一日不此君》、《海蟾图》、《寒山拾得》、《南海观音》、《偶来松树人》、《拾得图》。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8年丙子)80岁7月23日兰溪电视台首播“兰溪籍著名艺术家李长白山水画作品欣赏”。创作工笔花鸟《绿牡丹》、《鱼乐图》、《舞长空》,与李小白合作《荷花双鱼图》、与李采白合作《香满溪》。创作山水画《彩浪滔天》、《飞瀑》、《观海图》、《黄山云海之奇观》、《黄山云雾一》、《黄山云雾二》、《黄山云雾三》、《黄山云雾四》、《黄山云雾五》、《梦笔生花》、《山色空蒙雨亦奇》、《山在虚无缥缈间》、《松下问童子》、《云涌峰浮》、《云雾玉屏》,创作《火山风云》与《雪山风情》,并开始创作《高原风情组画》。创作写意花鸟画《风竹系列》、《兰竹图》、《细雨含香送风暖》,书法作品《孟浩然·春晓》等,创作人物画《傲子御风》、《但愿人长久》、《布袋和尚》、《一叶渡江》、《一落叶》、《醉仙图》。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9年丁丑)81岁作品《白牡丹》入选5月现代中国画名家研究论集。创作工笔花鸟《春趣》、《叶硬经霜绿花肥映雪红》,山水画《云雾》和《高原风情组画》,写意花鸟画《风竹》、《兰竹(亭亭月下)》。12月定居苏州。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戊寅)82岁7月22幅白描入选《当代中国线画》。《莲花峰》、《水仙图》入选“江苏当代国画赏析”。作品《黄山飞来石》入选《金华书画作品选集》。12月《山茶寿带》于入选《周积寅美术文集》。创作工笔花鸟《白牡丹》,与李小白合作《山茶绶带》。创作山水画《高原风情组画》十五幅,这是山水画达到高峰的标志;又创作《春到武夷》。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1年己卯)83岁9月《山茶绶带》编入《江苏美术五十周年》。12月《黄山烟云》于入选澳门《“99回归”中国名家书画集》。创作工笔花鸟《荷花鹭鸶》。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2年庚辰)84岁6月“李长白父子画展”在美国纽约法拉胜美术馆展出。与李小白合作工笔花鸟《玉兰绶带》。创作写意花鸟画《清风》。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3年辛巳)85岁构思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写意花鸟《墨竹》。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4年壬午)86岁全家合作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创作写意花鸟《墨竹》。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5年癸未)87岁全家合作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10月《花卉设色技法》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在前二次出版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新作品)。创作《荷塘清趣》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6年甲申)88岁全家合作的巨幅工笔画《风动绿荷香满溪》完成。12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李长白中国画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冠中、张道一、李小白,所长李采白,副所长黄艾;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道一,副主任廖军,委员周积寅、黄惇、黄鸿仪、孔六庆、诸葛铠、张朋川。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7年乙酉)89岁5月21日在苏州辞世。7月“李长白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黄牡丹》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捌』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
1、“s”线构图法
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内图法方向正好相容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成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摭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
2、自由式构图法
自由式构图法如同中国画里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
3、叠层式构图法
形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在视野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相互连接,互有穿插和对比。
(8)花卉设色技法扩展阅读: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国画
『玖』 国画学习方法,详细的,能不能给出一些图呢谢了。
上海儒鸿书院国学培训班老师的意见:无论学习哪一种,素描、色彩都是基础,国画练的是笔法,素描练的是绘画基本功,国画虽然讲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素描是属于对形体感受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对于把握对象的体量及其明暗关系的分析都有相当大的帮助。素描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简单静物,逐步开始画一些石膏头像,然后到真人头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练习素描对国画起的作用:1:空间关系,也就是绘画中常说的“近实远虚”“近大远小”2: 造型能力,在创作或者写生当中能够很好的把握型的能力。色彩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可以从开始训练小的色稿(16开就行)训练小色稿能够更好的提高一个人在绘画当中的色彩整体把握能力。然后逐步的简单的静物到多个静物。到人像写生~~练习色彩对国画起的作用:1:纯度在国画中做到“近纯远灰”补充一点还有就是明度上的关系。也就是黑白关系一定要拉开~~速写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过锻炼你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素描 色彩 速写3着之间有着不可分的练习。以我多年学习绘画的经验,在学习一段时间的色彩之后会多素描上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速写也是,画的多了,素描也就进步了。书法学过了,你学国画的话,会比较得心应手,因为你大概的空白关系,章法,和对毛笔的使用方法都会比叫顺手,学得自然要比直接学国画来的快,效果好. 只是国画当中多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入“意蕴”“气息贯通”“夸张”“写意”之类的画的多了这些都是在以后绘画国画当中逐渐慢慢领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