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王莲英插花员

王莲英插花员

发布时间: 2021-02-20 08:11:15

1. 王莲英的主要经历

1956年考入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园林学院前身);
1959年因教学需要提前抽调出来工作;1960年分配在园林树木教研室工作,后调入花卉教研室至今,主讲花卉学、花卉应用、鲜切花新技术以及插花花艺等课程;
1979年,率先开展花卉染色体组型研究,探明了一些花卉学中不明白的基础理论问题。率先开出了鲜切花新技术以及插花花艺设计两门课程;
1987年开始,王莲英积极在本校并先后在海淀区其他13所高校开设了插花花艺课程,在自己的花卉学教材上,看到“插花的形式和技法”这一章,善于究根问底的她希望能为学生透彻讲解,自己课下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有两个发现让她难以平静,一是中国人自古对花的感情就浓烈、深厚,到了六朝时期,文人墨客的插花已经极富诗情画意;二是反映中国传统插花的资料少而零散,造成今天的教学体系几乎是空白。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王莲英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中国传统插花的研究中。原本学园林的她,废寝忘食地查阅史书,研究古代绘画、工艺美术、园林、建筑等艺术,从构图、主题、技巧等各个方面,与插花相结合,揣摩中国插花的原理和文化。这一年,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时任花协副秘书长的夏佩荣鼓励王莲英组织其中的国际插花展览,并邀请了日本、香港的花艺展团。在当时,组织这样的展览在王莲英看来是条件欠缺,很难想象的,然而重任在肩,深感压力的她于是亲自跑到上海、广州等地,请来当地的花艺领军人物蔡仲娟、王绍仪等率团助阵。没想到,插花展览在社会上反响很大。不久,王莲英在中国花协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并任第一任会长。同一年,她又组织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并任会长。
1987年到1990年,她组织研究会成员研究中国古典插花名著《瓶史》和《瓶花谱》,古文理解上有疑难,就请教古典文学教授;理论上不清楚,就学习现代插花。三年的心血,凝聚成了《中国插花名作名品欣赏》,这是建国以来国内首次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传统插花的力作,在业界至今影响深远。
1995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亲自主持教学活动并授课,先后举办了几期培训班,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先后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评委、历届全国插花大赛评委。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她分别受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劳动部的委托,主持了“国家插花员职业标准”的制定。

2. 几何式花型插作的步骤有哪些

可以抄通过平移把其中一个端点移至圆心。由于在圆内任取两点所得的线段最长就是直径,那就以原来的圆心为圆心、以原来的圆的直径为半径画一个更大的圆。如果另一个端点落在原来的小圆中,那么线段长就小于半径;如果另一个端点落在小圆之外且在大圆之内,那么线段长就大于半径。这样就可以通过面积之比来反映概率了。

3.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

我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新近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个项目是由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联合申报的。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市级文化遗产,专家们的心情十分复杂。在他们看来,保护这一濒危的优秀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据现有资料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经过了汉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发展阶段、隋唐的兴盛期、宋代的极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后期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发展至今。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七大价值显著
极高的史学价值传统插花艺术在3000多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具有极高的史学与民俗研究价值。
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它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绘画、文学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突出的艺术价值 它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与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仅仅是手工艺作品,而且是一种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自娱娱人的高雅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很好的社会价值 它不但对古代东方插花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还被西方现代插花所借鉴。
除此之外,传统插花艺术的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也十分显著。
传统插花艺术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色鲜明 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同于现代西方插花。与现代西方插花相比,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而是顺乎花枝的自然之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讲求以花传情;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四是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五是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寄托情思;六是注重将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七是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传统插花艺术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临近濒危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但如今说到东方式插花,世人只知道日本花道。实际上日本插花缘于我国隋唐时期,在各个发展阶段受到中国插花艺术的不同影响。自20世纪以来,日本将插花作为国粹极力提倡,其文化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西方以及日、韩等凭借经济强势抢占了插花艺术的话语权,甚至操纵了世俗的审美观。相形之下,我国作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传统插花艺术却几近断流。
由于国人对传统插花艺术缺乏了解,专业研究人员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以及深入资源普查、挖掘难度大等原因,使得传统插花艺术还未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大陆研究发展传统插花艺术的学术组织只有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家。系统梳理与传承、保护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据了解,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牵头成立了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传统插花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20年来,在挽救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这一瑰宝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专家们编辑出版了<中国插花>、《传统插花艺术》和《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等书籍;挖掘、整理了历代插花艺术图片百余幅;培训了两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学员共40余人;3次在全国插花大赛上专门设立传统插花艺术形式的作品展览,并以图片展的形式展示了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连续4年举办牡丹专题的传统插花艺术展览;多次举办传统插花艺术专题报告会,还在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国进行专题讲座和插花表演。
资深插花艺术家王莲英教授、秦魁杰教授是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研究、保护和传承的带头人。他们发表了大量论著,王教授作为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在对传统插花历史、理论与技艺进行挖掘与整理的同时,极力弘扬与传承,并带领多名研究生对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与技艺进行研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据悉,北京林业大学已提交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证报告,详细制定了从2008年到2012保护的五年计划。领军人物王教授等寄希望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得到国人的关注与政府的支持。

4. 东西方插花的区别。

东方:注重线条、讲究意境、色彩朴素。
西方:注重几何丰满造型、色彩艳丽、花数量多,以多取胜。

【中国式插花】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 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 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尼罗河文化时期。从古希腊直到罗马后期,经历了中世纪的文化停止时期,十四至十六世纪才奠定了现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础。 西洋插花与中国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较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

5. 哪位大侠知道有关盆景艺术 营养 养护和管理类的书 介绍几本

学习本章可使学生明确插花艺术定义、范畴及特点,并从总体上对插花艺术有一概观的了解。应结合插花作品的照片或实物,用优秀作品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插花艺术及其特点

二、插花艺术分类

三、花艺设计与花道

第二章:插花艺术基本知识(3学时)

本章介绍插花艺术的一般知识,其中基本技能应示范讲解。花材的基本知识为本章重点。

一、花材

二、插花器具

三、插花的基本技能

四、学习插花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章: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3学时)

本章为重点章之一。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应利用照片或实物以加深学生理解。

一、造型的基本要素

二、插花造型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1学时)

学习本章可使学生从纵向上掌握插花艺术发展的历史,重点讲授中国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以激发学生对弘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责任感。

一、插花艺术起源

二、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三、日本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四、西方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第五章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1学时)

讲授本章,重点讲授西方传统几何式插花造型设计的要求,并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花型的插作。

一、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二、传统几何插花造型设计的要求

三、基本花型插作示例

第六章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2学时)

讲授本章应重点介绍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创作理念及表现技法,并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花型的插作。

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二、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三、写景式插花的表现技法

四、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示例

五、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理念

六、日本传统插花的主要花型及表现技法

第七章 现代插花艺术(4学时)

讲授本章应加强示范教学,其中现代插花的设计技巧为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现代插花艺术的特点

二、现代插花的设计技巧

三、东西结合的现代插花

四、自由造型的现代插花

五、花篮插花

六、小品花、微型花、敷花、浮华、壁挂花

七、手扎花束与包装

八、人体花饰

九、丝带花、缎带花的制作

十、花车的制作

十一、人造花与干花的插制

第八章 插花艺术作品的应用、鉴赏与评比(1学时)

插花作品的评比条件是衡量作品优略的标准,又对作品插作有指导意义,应作为本章重点讲授。

一、插花艺术作品的应用

二、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

三、插花作品的评比

中篇 盆景艺术

第九章:盆景艺术概述(2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及其艺术特点、盆景的作用及盆景类别与流派。学习本章可使学生对盆景艺术有一概观的了解。讲授本章应结合照片或盆景园的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

一、盆景定义、其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二、盆景分类

三、盆景流派

第十章:盆景发展史(1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发展史。讲授本章应使学生了解中国盆景的悠久历史,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盆景的热爱。

一、盆景起源

二、中国盆景发展史

三、日本及欧美盆景史

第十一章:盆景理论基础(2学时)

了解盆景美学特点、掌握盆景造型基本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对盆景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和制作能力至关重要,本章为重点章之一,讲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一、盆景美学特点

二、盆景制作原理

第十二章:树木盆景制作(3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植物材料获得、树木盆景制作的一般技术及不同类型的树木盆景的技术特点。本章教学应注意示范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盆景植物材料的获得

二、树木盆景设计与造型技艺

三、不同类型树木盆景制作特点概述

第十三章:山水盆景制作(3学时)

本章介绍山石材料特点、山水盆景制作的一般技术及特殊类型山水盆景的制作。

一、山石材料与制作工具

二、山水盆景设计和制作技艺

三、特类山水盆景制作

第十四章 水旱盆景制作技艺(1学时)

本章讲授水旱盆景的风格特点与制作特点。应注意讲清水旱盆景与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主要区别。

一、 水旱盆景特点及其发展

二、 水旱盆景制作特点

第十五章:盆景养护管理(3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养护的原理和一般技术,讲授本章应注意与花卉栽培学、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相关课程的衔接,避免重复。

一、树木盆景养护管理

二、山水盆景养护管理

三、水旱盆景养护管理

第十六章:盆景题名、陈设与鉴赏(2学时)

本章介绍盆景的题名原则和方法及陈设、鉴赏方面的内容。

一、盆景题名

二、盆景陈设

三、盆景鉴赏

下篇 压花艺术

第十七章 压花艺术概述(2学时)

本章讲授压花艺术的特点与应用,压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等。本章教学可使学生对压花艺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一、 压花艺术及其特点

二、 压花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三、 压花艺术的应用

第十八章 压花作品的设计与制作(6学时)

本章讲授压花花材的采集加工与压花作品的构图设计及制作,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应结合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常见压花花材的采集加工方法及各种压花作品的设计技巧与制作技术。

一、 压花花材的采集与加工

二、 压花作品常见构图形式

三、 压花作品的制作技术

实验实习部分

一、半球型、水平型插作(2学时)

二、三角型、扇型插作(2学时)

三、倒T型、圆锥型插作(2学时)

四、L型、不等边三角型插作(2学时)

五、弯月型、S型插作(2学时)

六、东方式盘花插作(2学时)

七、东方式瓶花插作(2学时)

八、花束及胸花制作(2学时)

九、山水盆景制作(4学时)

十、常用压花花材的识别与分类(4学时)
十一、压花叶材的采集、制作与分类(4学时)
十二、压花书签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三、压花贺卡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四、压花风景图案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五、组合式压花画的设计制作(4学时)
十六、山水画型压花画的设计制作(4学时)

四、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理论课教材:

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彭春生,李淑萍主编《盆景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应锦凯《压花与干花技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实验课教材:

柴慈江,刘峄,赵国防 编著《花卉艺术学实验指导》,天津农学院,2003年

主要参考书:

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王莲英,秦魁杰,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王莲英等编著,插花艺术问答,金盾出版社,1993年

王绍仪,实用插花花材,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蔡仲娟主编,插花员:初级、中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马文其. 盆景制作与养护.修订版, 金盾出版社,2000年

耐翁著,盆栽技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年

赵庆泉,汪传龙,赵庆泉盆景艺术,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6. 从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与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区别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一、自然之“真”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为最佳的艺术追求和表现。
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袁宏道:使观者疑花丛生于碗底方妙
二、人文之“善”
受儒家以“善”为宗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花卉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意,意必吉祥 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
三、艺术之“美”
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
素材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
布局讲求画理书法,如“画苑布置为妙” 。
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艳而不俗、雅而不淡
造型上不求规则化,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
追求整体艺术美四、“圣”洁之尊
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 。 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二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1.起把紧: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一株生长着的植物,以显示其自然生机。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态。
二、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
1:重视线条的应用
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线条形态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2: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插花的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有所变化 。
3:虚实结合,刚柔相济
A.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也不要平均间隔.要上疏下密、上散下聚。
B.浓淡适宜
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和。
C.留空白
如盆景式插花,一侧布置插花,另一侧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观赏和想像的余地 。空白出余韵 。
4:呼应关系
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浑然融为一体,从而生机勃勃,开合自如。
5:对比关系
通过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突出,或使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有对比才能使构图显得生动活泼,不致平铺直叙。对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虚实、色彩的对比等等。
6宾主关系
插花时要确立宾主关系,可使主题更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
主,是作品的中心内容。而宾则处于衬托的地位,无论从色彩、趋向,都是把主摆在显要的地位为目的。
三、讲求意境,寓意于花,更赋命题
1:意境
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
2:寓意于花
人们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言志或抒发情怀,寓教于花。故有所谓花意与花语。花木象征含义的由来有 :
1.以花名的谐音定意
2.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3.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
4.按传说、时令定意
3: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
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
命名方式有两种:
1.规定命题命名
先命名,然后再根据命名进行创作
2.自由命题命名
创作完成之后,根据其表现的题材、主题及意境等内容再命名
以花材的象征含义和特性来取名
如以竹、松、兰、菊、桂花等花材创作的“君子之尊”
罗宁作
引自赖尔聪主编《昆明世博会插花大赛获奖作品集2》
借助植物的季相景观变化来命名
如作品“秋色正酣”
薛立新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以插花作品的造型命名
如作品“腾飞”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以自然界山水风光来命名
如“漓江春色”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作品以一种情愫和情感来命名
如“水结同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以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命名的自由度更大
如右图,有如蜻蜓点水,让人联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三节写景式插花的表现技法
1、布局的要求
写景式插花讲求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运用透视的角度用“远近法”来布置景物。多株布景时要分组处理,四株要三株密集,一株分开,五株时按三株二株分组,三株也按二株一株分开。高矮各异,不可平齐,也不排列于同一直线上,且姿态变化,相互呼应,生动有趣。
2、花材的选配
写实景基本忠实于自然景象,用景中之花材;写意景则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湖光山色、雪雨风霜等自然景象。
选材广泛,可用山花野草配以清奇枝杈,或选用有代表性的植物来表现大自然的无穷变化。
3、容器和配件的陪衬
写景式插花使用的容器多是深度较浅而宽大的广口浅盆。写景时往往选用一些恰当的配件来烘托气氛、渲染景观
4、写意写景的表现技法
除了写实写景之外,还可以用概括的、抽象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如用粗放的线条模糊地勾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似像非像,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这种写意的手法往往比实际景观更加感人
四 东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
1、基本花型的结构
东方式基本花型一般都由三个主枝构成骨架,然后再在各主枝的周围,插些长度不同的辅助枝条以填补空间,使花型丰满并有层次感第一主枝决定花型的基本形态,如直立、倾斜或下垂,其长度取花器高度与直径之和的1.5-2倍。
第二主枝一般与第一主枝使用同一种花材,以弥补第一主枝之不足,向前倾斜的空间伸展,使花型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呈现立体感。其长度应为第一主枝的1/2或3/4。
第三主枝作用是使花型得以均衡。可与第一、第二主枝取同一花材,也可另取其他花材,若第一、第二主枝用了木本花材时,则第三主枝可选草本花材,以求形体和色彩有所变化,它的长度应是第二主枝的1/2或3/4。

从枝是陪衬和烘托各主枝的枝条,其长度应比它所陪衬的枝条短,辅助于各个主枝的周围,数量根据需要而定,能达效果即可。一般选用与主枝相同的花材,若三主枝都选择了木本的花材,则辅助枝应选草本花材。
各枝条的相互位置和插枝角度不同,则花型就有所不同,可以变换出许多花型,增加作品的变化性。
2、东方式常见基本花型
A.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现刚劲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态,给人以端庄稳重的艺术美。宜平视观赏。
“和顺团圆” 王莲英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
B.倾斜型
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C.平展型
平展型是将主要花枝横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着重表现其横斜的线条美或横向展开的色带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与花器成水平状造型。
“醉世第一娇” 王莲英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D:下垂型
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动而富装饰性。 右图引自黎佩霞著《实用插花要领与实例》
E.合并花型(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作品 。
“春” 谢晓荣作
引自赖尔聪主编《昆明世博会插花大赛获奖作品集1》
F.写景式插花
写景式插花是在盆内的方寸之间表现自然景色的一种插花形式
“幽静” 王路昌作 西方式插花具有西方艺术的特色。它的造型较整齐,多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与平衡,色彩浓烈,用材较多,插作繁密。所选花材有一定礼仪含义.西洋式插花的花色通常艳丽明快,花型规整。西式插花的特点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丰富。西方插花的原则和艺术特点西方插花讲究几何造型,下面就均衡、调和、韵律和意境四个方面探讨它的原则和艺术特点: (一)均衡均衡即作品的稳定感,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之分。因为西方插花是规则的几何构图,所以均衡问题很容易解决。为达到均衡常用方法有:1、将主调花材对称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构图上,达到均衡的效果;2、构图中心部分花材采用花大、色深、排列密、质地厚的花朵,边缘用花材与中心部分相反,这样便突出了主题及重心,达到构图的均衡。由于西方插花花材用量多,易形成头重脚轻而失去均衡感。故常使用体积较大,质地厚重的广口容器,如陶瓷、金属材料等。大堆头插花和餐桌插花常常利用在中、下部插几朵大花或在基部插一些丝状,穗状叶片等附属物(如松柏类)。利用附属物的自然、飘逸来突出重点,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 (二)调和调和既有对比又有变化,给人以和谐统一感。插花的调和包括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等等,这里主要探讨花材之间的调和问题,影响花材调和的主要因素是形和色,其中以色为主,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法:1、用同色的同一种花材,色彩上变化不大,仅形状和大小有变化,无对比可言,自然就达到了调和。2、花材用色调和色相相近的材料,形状上有一定的变化或相近,如红色和粉色,在色彩上自然是调和的。常采用同一种花相对集中和逐渐过渡来解决。3、形状相同、颜色上使用对比色、如红与白、绿与红、黄与紫等。如构图中两种颜色花材相对均匀布置,或一种颜色相对集中,如亮黄色集中到中部,向外逐渐过渡为紫色,使两种颜色在对比中达到调和。4、花材无论颜色还是形状都有较大变化,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大堆头式插花中。此类作品采取调和的方法是:首先以形和色相协调的较大型花材为主体,数量上占优势。插制时又使其占据主要位置,并分布于构图的各部分,再用白色加以调和。借用丝带,金、银色容器等也有助于调和。 (三)韵律韵律即有组织有节奏的变化,主要是形和色的变化。西方插花(尤其是大堆头式插花)作品无论在形状和色彩上都要有一批主花(焦点花),然后再配2、3级花(线条花)及配料(补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逐一插制,体现出静中有动、主次分明的韵律。 (四)意境西方插花直接热烈地表达人们的感情世界。如母亲节用香石竹,复活节用百合花,表达爱情用红玫瑰,月桂枝代表胜利,橄榄枝代表和平等。圣诞节人们都喜欢用一品红为主花、配以绿色的松枝、冬青叶,白色的香石竹和红色的果实,体现出圣诞节火热欢快气氛。

引自蔡仲娟主编《中外现代花艺——花之韵作品精选》

7. 西方与东方的插花技术有什么区别求答案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8. 插花师的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回为职业教育培答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写和审定的主要人员有:王莲英、秦魁杰、虞佩珍、王绥枝、罗宁、翟兰生、童春华、陈汉民、刘永澎。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2年9月29 日起施行

9.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不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一、关于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不同的形成原因详解如下:

  1. 综述: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2、东方插花艺术形成原因和历史简介: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3、西方插花艺术简介: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二、补充解释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2)、西方插花艺术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10. 简述东西方插花特点与差异

插花分为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插花两大流派。东方式插花艺术可以说起源于中国。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以草月流、小泉流、古派流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可以说,中国、日本的插花构成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则以欧美大陆国家为代表。
1.东方插花的艺术特点
(1).重视已经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东方汇花"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吟采取时,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同,俯仰相应,顾盼相互.
(4)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用自然的材料来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非常重视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
(6)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作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
2.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的讲究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式建筑艺术有相似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认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和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热点内容
牡丹亭古琴 发布:2025-05-21 11:28:38 浏览:522
樱花绽放bt 发布:2025-05-21 11:28:33 浏览:418
领绣荷花 发布:2025-05-21 11:24:20 浏览:26
山竹樱花 发布:2025-05-21 11:18:36 浏览:660
西兰花藕片 发布:2025-05-21 11:11:17 浏览:719
情人节o2o 发布:2025-05-21 10:22:46 浏览:814
小盆景沙盆 发布:2025-05-21 10:22:00 浏览:617
盆栽大叶栀子 发布:2025-05-21 10:16:56 浏览:23
化学七夕节 发布:2025-05-21 10:16:53 浏览:679
百合网内幕 发布:2025-05-21 10:15:32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