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花卉
㈠ 红楼梦中人物和花卉的搭配
林黛玉--芙蓉
薛宝钗--牡丹
史湘云--海棠
麝月--茶縻花
香菱--并蒂花
探春---杏花
李纨---梅花
袭人---桃花
㈡ 人和花卉能住一间房吗
室内花卉摆放注意事项
花卉在居室中的装饰作用有着鬼斧神工的效果,在精神上即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美好情感。花卉种类繁多,有的在医学上可入药,有的在环保中是净化大师。但也有一些花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我们在室内摆放花饰的时候一定要趋利避害,选择对身体有益的花卉,营造一个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
室内适宜养吸毒能力强的花卉。很多装修产品都携带有害毒素,例如油漆、家具、甚至窗帘中也残留着甲醛,这让人们防不胜防,尤其是新装修的屋主更是烦恼,我们除了在挑选商品时候要注意外,还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植物来快速的将那些有害毒素消灭殆尽。据研究,水仙、紫茉莉、菊花、虎耳草等能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吊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
二宜养能分泌杀菌素的花卉。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三宜养“互补”功能的花卉。大多数花卉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仙人掌类则恰好相反,白天则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将“互补”功能的花卉养于一室,既可使二者互惠互利,又可平衡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此外,室内花卉摆放数量过多,会减少夜间室内氧气的浓度,影响夜晚睡眠的质量;室内应该远离散发浓烈香味和刺激性气味的花卉。室内如果摆放香型花卉过多,香味过浓,会引起人的神经产生兴奋,对人不利;水仙花的鳞茎中含有拉丁可毒素,如果小孩误食后会引起呕吐等症状,
含羞草接触过多易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时引起毛发脱落等。种养这样的植物,不但对健康不利,反而有害
㈢ 养花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吗
㈣ 花卉与人类环境的意义(关系)
想象在一个光秃秃的世界吧!
参考一下《寂静的春天》。
㈤ 花卉和人的结合变形图
好看,漂亮。
㈥ 各种花与人日常生活的关系
玫瑰是情人间表达爱意的方式。
朋友间可以送一些常见的花卉装饰,如吊兰、水仙
看望父母可以送康乃馨
㈦ 哪些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中:黛玉——芙蓉(木芙蓉,又称“拒霜花”,不是荷花),宝钗内——牡丹,探春—容—杏花,湘云——海棠,李纨——梅花,妙玉——梨花,元春——昙花,迎春——迎春花,惜春——曼陀罗花,可卿——仙客来,凤姐——罂粟,巧姐——牵牛花,麝月——荼蘼,香菱——并蒂花,袭人——桃花,晴雯——荷花,司棋——柱顶红,金钏——水仙,紫鹃——杜鹃,岫烟——兰花,宝琴——芍药,龄官——蔷薇,芳官——野玫瑰,尤二姐——樱花,尤三姐——虞美人,平儿——凤仙,小红——含笑花,娇杏——凌霄花,鸳鸯——女贞花,蕙香——夫妻蕙
㈧ 花卉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什么作用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无处不在。既可美化、净化环境,又可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花卉的颜色对人体作用的效果,目前无法用数值和语言来描述,但其实效是可以体现在实践上。如在发烧病人床头摆上一盆盛开的蓝色鲜花,则足以使病人镇静爽神。长期用眼用脑的劳动者若经常面对一丛绿色的盆景,翠嫩欲滴,沁人心肺。顿时会消除身心疲劳。此外,白色花卉令人见之感到神圣纯洁、宁静消暑。而红、橙、黄诸色则使人精神亢奋热烈,心旷神怡。人们若有机会经常观赏山色、花园或庭院,室内为绿色烘托的形形色色的朵朵花卉,其乐无穷、其益大焉。
花卉所散发的各种袭人香气,可通过鼻道嗅觉神经直达大脑中枢,起到改善大脑功能,激发欣快感,对疾病康复和预防疾病有一定作用。花香之分子颗粒,既有杀菌效能,又可净化环境。不同的花香可对不同疾病发挥疗效。
例如,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其香气可镇痛镇静;桂花有解郁避秽之香,有助于治疗狂躁性精神病;薰衣草之香气,对治疗心律过速有效;茉莉花和米兰花之香气可驱蚊、防治疾病等等。花卉之所以香气四溢扑鼻,令人沉醉欣快之迷,原来是在花蕊和花瓣上含有大量的制造香气的油细胞,而且不断地释放芳香油,借助空气弥散所致。
花卉既可作为保健食品摆上筵席和家庭饭桌,又可全花入药,或提取花粉花蜜,用以健身益寿。花卉虽与健康有益之处甚多,但也应注意在花卉栽植莳弄时,防止蚊虫污染和农药中毒。室内养花不宜过多,植物在生长中,白天发生光合作用,晚间则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室内氧气减少,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复发。
㈨ 形容花草与人的句子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㈩ 人与种植物之间的故事
位于黑龙潭畔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内,一棵水杉树的树脚前竖立着一座巨大的花岗岩,岩面镶嵌着一块青云色的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着:“1911—1981蔡希陶教授纪念碑”。
1981年3月9日傍晚,植物学家蔡希陶停止了呼吸。再过三天,就是他70岁诞辰的日子!
蔡希陶于1938年2月到达昆明,以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名义建立工作站,不久由他领导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正式成立。因经费无着,生活困难,蔡希陶就约几个朋友集资开办小农场,靠种菜养花到城里出售来维持生活。一次,他听说美国的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想购买一批云南的山茶花,便与冯国楣等同事东奔西跑收购了一些茶花航邮寄去,想不到事后却收到从美国汇来的900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款了。蔡希陶没有用它添置生活用品,却买下100多亩土地扩大了农林所的科研种植基地。此后,云南农林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希陶任所长。研究所逐步发展壮大,无论是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都处于领先地位,还培养了不少植物科研的栋梁人才。1958年蔡希陶离开他创办了20年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远赴西双版纳,在荒凉的小勐仑葫芦岛上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小勐仑热带植物研究所,亲任所长。几十年来,蔡希陶出入于高山峡谷、茫茫林海,生前默默地倾心于植物研究,去世之后默默地与绿树为伴。
1981年3月21日,在蔡希陶逝世后的第12天,遵照他生前的愿望,请来自1931年起就从四川宜宾金沙江边跟随蔡希陶50年的老工人邱炳云,用蔡希陶生前种过地的锄头,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里的这棵由蔡希陶亲自从湖北移植而来的水杉树下,掘开了红色泥土的表层,把蔡希陶的一半骨灰,播洒在水杉树的根系上……
蔡希陶的一生,在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是重要而巨大的;在植物花卉比如橡胶、美登木、油瓜以及云南多种名花的开发利用上也有卓越的成就和辉煌的贡献。但他为什么特别珍爱水杉树呢?这是因为植物学教科书上曾经写道:几十万年前的北半球北部降临冰川,水杉类植物从此灭绝了。人们只能从中生代下白垩地层中采掘到它的化石。可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我国植物学家却在湖北利川县找到了水杉活立木。并非化石复活,而是水杉依旧。这棵水杉树就是当时蔡希陶从发现地移来种植的。我最难忘的是蔡希陶曾经站在这棵树下,用双手抚摸着树身对我说过:水杉树活立木的发现,其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古今中外植物学上的某种定论,改写了历史,更在于表明植物的生命是多么的坚强,无论多么沉重的灾难都无法灭绝它们。可能它们会倒下,会暂时死去,但几十年后,几百年后,它们也许又会逐渐苏醒,恢复生命,重新站立起来,在地球上保持着它们物种的存在和尊严。
在蔡希陶这位植物学家的心里,植物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是同等的重要,同等的宝贵;人类与植物应当成为相亲相爱的朋友,在地球这座大家园里相依为命,和谐共处,因而蔡希陶把他的一半骨灰贡献给水杉树,让水杉树继续接受他对植物的热爱之情,以宣告他的生命已经转移到植物的生命线上,并未从此安息。
那么,蔡希陶的另一半骨灰又埋在哪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远在云南边境的孟连讲起了。在孟连娜允古镇傣族土司署宫殿后面的龙山上,有一片生长着龙血树的原始森林。从龙血古树身上采下的红色树脂,就是珍贵的血竭。血竭和用血竭配伍的几十种特效药材的施治运用,在我国传统医药史上,始于南北朝时期,自唐代起便有文献记载。《本草纲目》有权威的条目,称血竭为“活血圣药”。但1500多年来,我国用量很大的血竭都要从阿拉伯各国进口,而且外国药学专家也曾说过:中国不可能有生产血竭的资源。可是这个断言却被蔡希陶否定了。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蔡希陶刚刚从“文革”的浩劫中解脱出来,便带病去深山密林中查访,终于在孟连龙山的这片热带雨林中发现了龙血树。当时他惊喜得抱住树身流出了眼泪。
后来,蔡希陶从孟连龙山上将一株龙血树移植到小勐仑热带植物研究所植物园里。
1973年5月,我在《云南日报》当记者时,来到小勐仑植物研究所植物园采访,蔡希陶曾用双手抚摸着这株龙血树的树身对我说:这树从孟连移栽时已有上百年的树龄了,但对龙血树来说还只是童年时代。因为它的寿命可长达六千多年啊!
蔡希陶去世后,他的另一半骨灰,就埋在这棵龙血树下!在这棵龙血树前自自然然地座落着两尊岩石,右边的岩石上同样镌刻着“1911—1981蔡希陶教授纪念碑。”这个史实只有当年的当事者知道。根据蔡希陶生前的遗嘱,当时只有少数亲属朋友来完成他这特殊的简朴而隆重的葬礼。有人记得,在掩埋蔡希陶这另一半骨灰的时候,龙血树的树身上沁出一滴滴红色树脂,犹如悲痛的血泪;龙血树那低垂着的长长的叶片,在风中摇荡着,仿佛是一面绿色的祭旗。
如今,这棵龙血树长得更加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到西双版纳傣历新年,傣家人在欢度盛大的泼水节时,常常要敲打着象脚鼓和芒锣来到龙血树跟前,他们用红绿黄蓝等各种颜色的塑料小桶从水池里提起一桶桶清水,一齐向龙血树、纪念碑石和掩埋着蔡希陶骨灰的这片黑色的土地泼起水来,表示怀念。傣族乡亲们说:蔡希陶老波涛(傣语:大爹),1958年到这座荒岛上建起植物园以来,在研究植物、保护自然、发展生产、参观旅游等方面给傣家人带来的好处是多多的罗!给蔡老波涛最喜欢的龙血树泼水,也是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呢!
在傣家人泼出祝福水的同时,用棕叶扇遮住半边脸的老赞哈(傣族歌手)在龙血树前深情地唱道:
蔡老波涛啊,
龙血树生长在你的心上,
你也活在龙血树的绿叶子上……
相信此时远在昆明黑龙潭畔的昆明植物园里的那棵水杉树,也一定听见西双版纳小勐仑植物园里的傣家人的歌声了。因为这两棵树并不是蔡希陶的坟墓,而是蔡希陶的化身;它俩虽然相距很远,但却亲如一人,同属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