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枪炮与鲜花
Ⅰ 能不能说一下,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来说一位超级喜欢的女摄影师吧——莎莉·曼恩,美国人,在1992年因为出版作品集《亲密家庭》一炮而红。说到她,就不得不提她的代表作《亲密家庭》。这是一个写真集,莎莉曼恩把镜头对准自己的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让他们充当自己的模特,三个裸着小小身体的幼童定格在大片大片的枯木森林里或是散发着恶臭气息的湖水旁。而这个远离城市的充满原始死亡气息的拍摄地点,就是莎莉曼恩一家五口所居住的地方。照片里,孩子或是拿着死去的动物尸体,眼神空洞的看向镜头;或是身体沉入湖中,头发轻散着围住脸颊露在水面上;再或者,孩子一丝不挂,静静的站着,身后一大片一大片枯死的树木和飘落的树叶。
Ⅱ 马克·吕布的介绍
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1923年6月24日-),法国著弊汪名摄影师,出生于法国租正仔里昂。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中国三面红旗)、《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从那时起他先后多次访问中清坦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
Ⅲ 这张照片叫什么名字或者那部电影有这个画面
这张照片,是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作品。这张照片是和他的经典大作《枪炮与鲜花》同时拍摄的,是1967年华盛顿脊则反战游行的另一张记录。逗芦
Ⅳ 马克·吕布的简介
马克·吕布,1923生于里昂。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肢液氏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埋慧战后,马克·吕布进入位于里昂的EcsleCentrale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但到1951年,他决定放弃他的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历散影中。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9年,马克·吕布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的副主席,又于1975年、1976年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
吕布的照片在许多杂志上都有过登载,包括生活、Géo、国家地理、Paris-Match、Stern等。他曾两次获得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并在巴黎市立近代美术馆、纽约的摄影国际中心(ICP)办过回顾展。
Ⅳ 一张著名黑白照片,一个侧面的人捧了一朵小花,貌似是站在枪口,关于战争的 摄影师也很有名,求名字
马克·吕布的《枪炮与鲜花》
我正在写这个的图片分析,要的话追问就行了
Ⅵ 有谁能够给出《枪炮与鲜花》这幅照片中女孩的详细资料
这是17岁女孩简·罗斯(Jan Rose Kasmir)用鲜花对抗枪炮的经典时刻。
别问我她详细的资料,想必你也知道,她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马克·吕布的这摄影作品。
可以了解下这次事件的历史背景了:
1967年10月21日,数千名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成千上万的示威群众从美国各地涌向首都华盛顿,在林肯纪念碑前集合。他们高举着“立即撤回军队”“废除征兵制度”“我们不去越南(打仗)”等标语牌。下午,举行有10多万示威群众参加的大会,强烈谴责约翰逊政府执行的侵越战争,谴责征兵制度。
会后示威者高唱反战歌,高呼反对侵略战争的口号,向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进发。示威群众包围了国防部大楼,并向大楼冲击。他们与手持各种武器的军警发生了冲突,部分群众还冲进了五角大楼,在走廊里和军警进行搏斗。保卫五角大楼的士兵和联邦执法人员都装备了步枪和刺刀,他们组成警戒线防止示威者的冲击。而示威者仍勇敢地冲击着警戒线,警戒人员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枪托击打示威者。游行示威活动中有数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全国反对越战、结束越战组委会主席德林杰。入夜大规模暴力活动渐渐平息下来,只有数百人在重要地点举行抗议。
在这次反战大游行中,时年17岁,被寄养在马里兰的女孩简·罗斯出现了,她刚刚从大巴上下车就走进抗议的队伍中,最后直面荷枪实弹的军警。
她认为虽然军队是战争机器,但是士兵们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她试图劝说士兵放弃战争主张,后来,她手持鲜花站在全副武装的军警面前的历史瞬间被马克·吕布定格下来。
哦,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你真想查这女孩的资料,那最近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在华盛顿反战游行后36年之后,2003年2月15日的伦敦,简参加了伦敦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她站在自己当年的照片之下,再次主张她的反战和渴望和平的立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游行中,马克吕布就在她旁边。
Ⅶ 求评论: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枪炮与鲜花》(1967)
战争与和平
——《枪炮与鲜花》图片分析
这是一幅纪实类摄影作品。
在《枪炮与鲜花》中,一个少女举着一朵小花面对着一群手持来复枪的美军士兵,少女要在那些士兵面前温柔的亲吻那朵花。在这之中,最吸引人的是那朵花。
马克·吕布通过《枪炮与鲜花》向每一位观赏者表达着一种对于战争的控诉,在他看来军队是战争机器,但是士兵们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这是一种对于渴望和平的表现。
马克·吕布使用中景拍摄《枪炮与鲜花》。完美的向人们展现了当时的环境,表现出少女在手持来复枪的美军士兵面前亲吻鲜花的情景。花朵是柔弱的,是美丽的,当面临着战争之时,一切又显得那样美好与脆弱。每位观赏者能看出摄影师马克·吕布所希望表达的一种对于战争的唾弃,表达出对于和平的渴望与向往。
《枪炮与鲜花》中使用了小景深的手法。虚化了后景的士兵与其他游行示威的人群,使前景的女孩与士兵的对视更加清晰。形成一定的视觉冲突,使观赏者的目光更好的聚集在鲜花与枪炮之上,更好的表现女孩对于和平的向往,反映出马克·吕布对于战争的控诉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渴望。
采用逆光拍摄《枪炮与鲜花》,很好的展现了他们的轮廓,使士兵、来复枪、女孩、鲜花都有一层光环,表达出一种和平是美好的意思。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因战争而动荡不安,以及美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更好的反映了和平的美好。
在《枪炮与鲜花》中使用九宫格式构图,把鲜花和来复枪放在两个黄金分割点上,更好的突出鲜花和来复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和平与战争形成对比,表现马克·吕布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
摄影师马克·吕布通过《枪炮与鲜花》向人们表达着他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不论何时,何处,何人都应该是盼望着和平而不是战争。
求好评,谢谢
Ⅷ 求马克·吕布的作品及分析
在他14岁时,他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马克·吕布就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次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统治。战后,马克·吕布进入位于里昂的Ecsle Centrale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但到1951年,他和敏决定毕肢放弃他的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最初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布列松非常欣赏他。吕布到1952年加入到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9年,马克·吕布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的副主席,又于1975年、1976年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 马克·吕布的作品并不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他到世界各国旅行期间,他敏感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特别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内容。他不但用黑白材料拍摄新闻报道摄影,也用彩色材料拍摄,而他的这些彩色作品不但构图精彩,而且色彩优雅、细微。 马克·吕布出版了大量摄影作品专集,其中有《日本妇女》1951年,《加纳》1964年唤数枝,《北越:面孔》1970年,《中国印象》1981年,《火车和车站》1988年等。
Ⅸ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作者或编译者:(法)马克·吕布 翻译:孟 蕤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8209
原价:128元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装帧及开本:精装16K
页数:280页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影响一代中国纪实摄影
50年创作经典首次全面回顾
领略大师卓越影像之路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精选其中165张。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纳郑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洞友颂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
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作者简介:
马克·吕布(Marc Riboud)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告灶到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马克·吕布简介,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
马克吕布曾任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精彩内容及插图:
《枪炮与鲜花》。1967年10月21日,数千名 *** 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 *** 变成了暴力冲突。成千上万的 *** 群众从美国各地涌向首都华盛顿,在林肯纪念碑前 *** 。他们高举着“立即撤回军队”“废除征兵制度”“我们不去越南(打仗)”等标语牌。下午,举行有10多万 *** 群众参加的大会,强烈谴责约翰逊 *** 执行的侵越战争马克·吕布简介,谴责征兵制度。
Ⅹ 找一副画 一个女孩在一把枪上面放了一朵花 关于嬉皮士的 反战题材 曾经在历史教科书上也看见过~~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的名作《枪炮与鲜花》。
网址和图片都很容易被和谐吞掉。
网上一搜就有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