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鲜花惨淡
A. 生鲜行业的疫后重塑,双循环下“鱼和鲜花”如何兼得
文 | 王小胖
「双循环」火了。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持续扩大内需,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才能持续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作为受季节、物流影响巨大的生鲜行业,诸如水产、鲜花,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农产品、海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出去,而鲜花、水产也不像蔬菜水果那样是刚需,疫情之下面临市场需求萎缩......
这是很多传统行业的缩影,也是「双循环」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生鲜行业互联网化是个很大的难题。
互联网电商发展的成熟阶段,才开始了针对生鲜产品的进一步尝试。究其原因,是早期供应链和冷链物流技术不成熟,而中国幅员辽阔,如何以可控的损耗完成配送,是一大难题。
这个硬骨头,12 年前就有小型互联网电商公司易果网以及专做有机食品的康乐及沱沱公社等试图正面求解。然而由于货品难保鲜,以及当时不完备的物流,最终未能成功。
但是,生鲜产业一直被巨头们惦记着。
目前,国内生鲜市场的总体规模近 5 万亿,而生鲜电商的规模近 1000 亿,线上的渗透率并不高,只有 2% 左右,是所有行业里渗透率最低的,且相对于 3C、服装等成熟行业,增速也很缓慢。从这方面看,其可供行业参与者发挥的空间巨大。
入局者众,各大互联网巨头均有布局,但似乎仍然没有摆脱低速增长的桎梏,以盒马鲜生为例,2018 年也只开出了 20 家门店。
传统生鲜行业有自己的供应链。以鲜花为例,传统的鲜花供应链,要通过至少四级以上渠道:花农生产出来,运到交易市场或是采购商到田间地头收花,之后经过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批发商,才到达城市和花店。
这也带来诸多问题: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交易时间长,导致鲜花损耗严重;鲜花价格高,品质却难以保证。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每层批发商要加价 15%-20%,而花店零售环节至少加价 60%。而一旦链条中某一环出了问题,整个供应链就受阻无法运转。
这个供应链,在疫情下被打破了。农户们种出的鲜花由于运输问题,无法送到批发商的手中。更有甚者,即便是送到批发商手中,传统线下花店的需求也因为人们居家隔离而萎缩。
大量农产品被困在产地,消费者获取商品的难度和成本也在提升,这时候亟需一个破局者,把消费者依旧存在的需求,和农户之间对接起来,重新点燃内需引擎。
科技 真正的力量,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互联网直播开辟鲜花销售新局面
对于云南的花农来说,情人节本是个增长点。但是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让一切都有了不确定性。2 月 13 日,情人节前一天,京东收到云南昆明、楚雄、玉溪多个鲜花种植基地的紧急求助,涉及 3000 亩花田、45 个品种的 3000 万支玫瑰滞销。
花期不等人,京东第一时间开展「救花」助农行动,推动鲜花产业从线下走到线上突围。一方面,京东物流迅速部署供应链和冷链配置,解决鲜花从地里走出来、运出去的难题;另一方面,京东开辟绿色通道,让鲜花基地极速入驻京喜开店,两天后,2 月 15 日滞销鲜花便已在京喜上架。同时,针对鲜花生命周期短的问题,京喜发起了「鲜花助农」专场营销和 600 多场直播,尤其是京喜直播成为本次「救花行动」中重要的实时播报窗口,通过视频讲解、现场连麦,直观为消费者呈现真实的鲜花滞销景象,直播带货快速打开鲜花销路。
疫情期间,助农直播为滞销鲜花打开了新局面,而开辟日常鲜花消费的增量市场,才是京东为农户提供的「长久之计」。
鲜花市场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以节假日和庆典赠送为主的礼品鲜花,另一部分是以日常消费为主的生活鲜花。在中国市场上,前者占据主流,鲜花在非节假日备受「冷落」,从业者也面临旱涝不均的局面。根据荷兰花卉协会的统计数据,在日本、美国等对鲜花没有特别偏好的发达国家,日常消费占到鲜花市场的 30%—40%;而作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中心,我国的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仅为 5%。
在买花这件事上,存在一片巨大的日常生活鲜花消费蓝海。京东正「唤醒」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建立消费意识。
对于下沉新兴市场,人均鲜花消费显著低于一二线城市,京东通过有针对性的货与场的重构,释放新兴市场的鲜花消费力。在京喜、京东秒杀,通过产业带直播的方式省去中间环节,给予鲜花品类重磅资源和流量扶持,撬动供给端降低成本、提高备货效率。9 月 8 日,在京东 9.9 超级秒杀节的云南鲜花产业带直播中,消费者身临其境「走入」花田,加之低于日常价 50% 的京东秒杀价,大大激发了鲜花消费潜能。这一天并不是特别的节假日送花高峰期,但消费者当天买走了 20 万枝花,其中 70% 来自下沉新兴市场。
对于那些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京东在挖掘原有的节假日消费需求外,开辟了一块全新的日常鲜花消费增量市场。8 月底,京东 PLUS 会员上线了鲜花特权,向超过 1500 万会员提供每月一次的立减 30 元优惠,可享受 9.9 元、19.9 元的包邮月度定制鲜花。用半杯咖啡的价格,培养这群已接触过鲜花的品质型消费者,形成鲜花日常消费习惯。
「数字化卖鱼」拉动产业消费新趋势
其实不止是鲜花这样的非必需消费,包括像水产这样对冷链要求更高,消费需求也更刚性的类别,也在数字化手段的推动下,发生着「人货场」的重塑升级。
水产行业今年过的也不好。即便是有助农直播,渔民的苦衷仍旧显现的淋漓尽致:近日,一位渔民走进京东直播卖货,与其它品类在直播间的订单成交火爆相比,一些消费者并不愿意为鱼买单,评论区里充斥着拆台声:「无良商家,这个时候卖鱼安全吗?」……委屈的渔民抹起了眼泪,解释说「卖给大家之前都是经过安全检测的。」然而,还是有消费者不买账,情急之下,这位渔民在镜头前竟生吃鱼「以证清白」。
「渔民的无奈我们感同身受!」京东生鲜海鲜水产业务负责人李晓飞对此叹道。京东注意到这场直播,立刻联系这名渔民,包下了他今年所有捕捞上来的鱼。
「考虑到像他一样困难的渔民还有很多,京东生鲜当晚决定面向水产品全行业,推出包销国内 20 万吨水产品的计划,聚合京东全平台资源、全渠道能力帮助渔民摆脱困境,同时又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李晓飞表示。
20 万吨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2020 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预计在 36 公斤,京东包销的数量,相当于 550 万国人的年消费水产量。
京东生鲜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今年以来,京东生鲜已经通过产品创新开发、电商运营指导、营销资源倾斜等多维举措,成功帮助海南、福建、广东等水产主产区走出滞销困境,打造了诸多成功案例。
以海南水产龙头企业翔泰渔业为例,京东生鲜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用户需求,联合翔泰将罗非鱼大宗冻品开发成酸菜鱼、水煮鱼等新型方便菜产品,即便在疫情期间,翔泰的罗非鱼系列产品销售额也增长超 100%。
京东怎么让生鲜电商跑起来?
对于生鲜行业来说,京东的优势毋庸置疑。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数年来积累的智能供应链服务能力,尤其是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依托京东搭建的电商物流一体化体系,生鲜可以通过京东物流自建的干线、支线运输网络及 社会 化冷链协同网络,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
早在 2018 年 12 月,京东物流就推出了冷链卡班,以集散分拨的方式提供点到点的固定班次冷链运输服务,来满足商家多批次、小批量不足整车的冷链运输需求,这种模式非常适合鲜花、水产等生鲜商家。并且,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温度监控平台,可实现全流程的可视化溯源,以及温控冷链车全程「0 断链」、「0 腐损」,让鲜花、水产「鲜活」送达,解决生鲜电商历来存在的痛点难题。
在销售和品牌建设方面,京东更是经验丰富的好手。有许多生鲜企业或种植户、养殖户还未「触网」,不懂怎么玩转电商,京东为他们提供电商运营指导和电商直播培训。依托全渠道的销售方式,京东让鲜花、水产等生鲜产品在线上电商平台、线下生鲜超市都能买得到;针对生鲜产品缺少大品牌背书的问题,京东则利用线上线下全矩阵营销资源,推动各地区生鲜产品品牌建设升级。
在当前双循环的经济战略方针下,以京东为代表的零售平台,正在发挥既有互联网、又有供应链的长处,通过智能供应链升级传统生鲜行业,减少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提升消费增量市场。
行业震荡之下,把一二线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产地对接,让花农和渔民都能提高销量、创收增收,也让一二线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源头产品的实惠产地价。
依托京东强大的冷链网络和供应链一体化,疫情之下,京东平台上的线上花卉、水产商家受到的负面影响远低于传统的线下从业者。而这场疫情,也让包括花卉、水产在内的生鲜行业对供应链效率的需求和产业数字化达成了广泛深刻的共识。
互联网 + 的意义就是能在线上畅通数字渠道,让数据、网络为人服务,以人为本,把疫情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让技术落地,赋能产业的过程中,又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难题,包括调动资源、在供需两端的新通路切换、用户教育的成本等等。但是这些成本的付出,有利于把疫情造成的高额损失减小,这也是为什么,疫情显著加速了智能供应链的推广。
而在这样一个双循环时代,京东的实践还多了一层意义。通过建立起新的通路,在供需之间产生新的链接,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制造出一片增量市场、拉动内需——原本因为麻烦不常买花的人们,发现日常的鲜花消费也能愉快简单,原本水产消费频率较低的消费者,饭桌上也多了几道鱼鲜。
内循环,从不意味着在固定存量里零和搏杀,它可以在 科技 力量的推动下,做精做深,扩大边缘,打开一片广阔的新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等 科技 企业,在最艰难的时刻,「啃下最硬的骨头」,也是一种 社会 责任和商业效益的双赢。
B. 丽江200亩玫瑰花滞销,你怎么看
云南丽江,一村庄以种植食用玫瑰花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最近全村100多户花农的内200亩玫瑰花滞容销,每日损失10万元。
一户花农甚至烧掉5年的花苗,改种玉米,其他花农也在想尽办法销售或者制成干花,尽量降低损失。
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鲜花这种产品实际上并不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必需品,鲜花是一种点缀,生活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我们就能够发现大家购买鲜花最核心的关键节点,
就是说我家里平时放一些鲜花在自己家里面,会有一种比较好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鲜花消费并不是基础的生活消费,而是处于享受类消费的重要原因。
C. 云南养殖鲜花的鲜花园,是否已经饱和了呢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云南的花卉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春节、情人节等节日是卖花的最佳时机,但疫情导致鲜花需求锐减,价格大幅下跌。面对鲜花销售的困境,昆明市委网络办公室积极联系天猫、Zhubajie.com、Tik Tok、亚图快捷开展电商联动。
帮助花卉种植者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恢复生产。2月10日起,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会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为花卉种植者提供花卉栽培基质、土壤、灌溉水样免费检测服务及营养配方建议。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秘书曲表示:“花卉产业在这个季节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为花卉种植者提供免费的检测和营养配方咨询服务,希望能帮助花卉种植者在下一个季节积极调整和完善。产品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地已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在曲看来,疫情过后,更多的消费者会通过买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花市、批发市场、花店全面恢复后,下一季鲜切花价格还会上涨一段时间。对于疫情后云南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曲表示:“云南的花卉是外向型产业,所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物流,但是云南本土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其实是未来可以拓展的方向。”
有网友提出:“缓解花农危机,可以延伸产业链,做精油和香皂长期销售。”有网友表示:“虽然云南种植面积大,但出口量比荷兰少,主要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网友认为,主要原因是物流影响大:“物流造成想买的人买不到,想卖的人卖不了。”
D. 鲜花价格大涨!直接翻四倍!“花”生了啥
随着三八妇女节临近,鲜花需求量大增。近日,云南昆明的鲜花销售商都在积极备货,多种鲜花价格也在攀升。
在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鲜花交易如火如荼。销售商告诉记者,最近玫瑰花、洋桔梗、向日葵等鲜花纷纷涨价。
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售商:备货不多,今年因为价钱太高了,它一掉价就是80%。
那么为什么节假日鲜花开始涨价呢?
原因很简单。首先,各种节假日对鲜花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每次放假前,花店都需要提前到备货,一般在节前15天。而且节日那天花店生意很好。如果备货,缺货,花店需要继续进货。但是由于种花的问题,产量不能及时恢复,导致花卉短缺,从而价格上涨。
其次,花有一定的保质期。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最新鲜的鲜花,很多花商会在节假日前拿到货,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一般节假日花商的需求比较大),导致鲜花价格上涨。
另外,人在节假日的时候,都想买好花,表达对亲人或亲人的感情。但是好花的种植技术不是很先进,物以稀为贵使得“好花”的价格上涨!
这是市场供求不平衡时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经济现象。当假期到来时,人们倾向于再次购买鲜花。所以这几天市场需求大增,花的数量不会一下子剧增。所以出现了供不应求,供大于求,价格上涨的现象。节假日过后,人们的需求大大减少,大量鲜花滞销,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下降。
其实节假日鲜花涨价太正常了,而且,现在北方大部分市场上都是靠运输或者大棚种植的,因为天气刚刚回暖,所以很多地方还会更贵。
E. 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量异常火爆,为何它能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
来自荷兰、以色列、英国等18个国家的47家花卉园艺企业和国内的400余家花卉企业参展。本次展会在呈贡斗南设立的分会场,推出花艺冠军锦标赛、花拍之夜、花卉展销会、摩登鲜花生活集市等精彩活动。
东南亚是云南花卉的传统市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互开放的产业合作,为双方商贸活动注入新动力。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打通,经过采摘、分级、修枝、包装、拍卖等过程,云南鲜花只需近40小时的冷链运输便可抵达曼谷。本次展会期间,来自泰国的著名花艺师展示“泰国兰花”在各种场景的应用作品,通过“花拍之夜”促进中泰友谊,共谋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芬芳“云花”,香飘世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花卉资源,呈贡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力“云花”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向世界春城花都迈进。
F. 云南鲜花种类繁多的自然原因
云南地处喜马拉雅山东南,位于东经97°39′~106°12′和北纬21°09′~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中,地势多样,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在梅里雪山6740m,最低海拔在河口县南溪河口76.4m,高低悬殊较大,存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平均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因山脉多呈现蜿蜒,河流众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和生境。由于这些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为花卉普遍食用现象和习惯提供了条件。
云南食花文化的地理差异还存在以海拔高低为异的地域性差异现象,在滇南低海拔区域,食花习惯以傣味为主的酸辣味;滇中和滇西部分中等区域以煮食、炒食和腌制为主,味道大多为香辣,偶有酸辣;丽江、迪庆等滇西北高海拔区域的食花习惯较清淡,除了煮食、炒食以外,部分花卉常直接采食。
G. 云南鲜切花滞销,价格暴跌400%,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疫情,很多快递无法流通,所以说货物才会滞销。
一,云南鲜切花滞销。
价格直接暴跌400%,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利润空间,甚至是赔钱,那么,为什么云南鲜花的价格会下降的如此厉害呢?导致云南鲜花暴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因为疫情。云南鲜花在当地的价格是非常低的,所以说他们的鲜花都是销往全国各地的,现在因为受到疫情管控的原因,很多快递都无法流动。特别是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快递根本无法到达,所以才导致鲜花滞销,现在花农只能减慢采摘的速度,以此来降低损失。
H. 云南鲜花直播为什么便宜
因为云南有自己的花圃。
在云南,提起鲜花,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斗南花卉市场”。它位于滇池东岸,享有"金斗南"之称。
斗南花卉市场颇具盛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懂花的人常说:“中国每10枝鲜花,就有7枝来自斗南”。
斗南花卉市场的实力不可小觑。这里连续十多年销售量、交易量、人流量、现金流全国第一,被称为全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质量上乘的斗南鲜花,搭乘早班机飞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鲜花装扮了生活,治愈了人心。
每天都有众多游客慕名来到斗南,大家仿佛闯入了一个“世界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鲜切花。
各式各样的鲜切花整齐地排列着,呈现了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彩画卷,扑面而来的花香气息,让人沉浸其中,十分享受。
鲜花是主要用于美化环境、人际交往,而且还作为一种食物来源。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这一进程始于传粉,然后是受精,受精过后,从而形成种子并加以传播。
对于高等植物而言,种子便是其下一代,种子又长成鲜花,又传粉、受精,从而延续这个品种的花的生命。而且是各物种在自然界分布的主要手段。
同一植物上着生的花的组合称为花序。广义的鲜花卉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繁殖器官,而狭义上则单指所有的开花植物。
I. 全国多地生鲜快递包裹停运,导致云南鲜切花大量滞销,商贩们该如何破局
商贩们需要考虑冷藏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存鲜花,不然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因为新冠疫情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反弹的迹象,这也直接导致全国各地的快递物流停运,相关订单的商品没有办法正常交货。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鲜花生意本身非常依赖快递物流行业,很多花农们表示自己的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新冠疫情对鲜花领域的影响,新冠疫情已经导致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鲜花领域来说,来自云南各地的鲜花市场基本上都要靠快递物流来送货。快递和物流并不畅通,这也直接导致鲜花市场的销售情况暴跌,有些花农的收入甚至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基本的运营。
最后,商贩们也可以适当考虑出口市场的业务,通过出口市场来进一步打通自己的产品销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