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介休鲜花

介休鲜花

发布时间: 2023-02-19 13:30:40

1. 介休老爷庙后面还有卖的么

题主是否想询问“介休老爷庙后面还有卖花的么”?没有。介休老爷庙作为介休市的日常休闲场所,在后面有一个专门售卖鲜花花店来让人们游玩后可以购买鲜花留作纪念,但是由于该花店店主转行创业,所以该花店已经没有卖花的地方了。

2. 风景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景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风景的作文1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几朵淡淡的白云,在空中飘啊,飘啊。一群大雁排成“人”字从空中飞过,它们鸣叫着,向南方飞去。一阵秋风吹过,使人感到神清气爽。远山,失去了夏日的浓绿,换上了金色的秋装。不知什么时候,路边,坎坡上钻出一簇簇紫盈盈的野菊

花,使人真真切切地感到——哦,秋天来了。

秋天的田野里,高梁挺直了腰,涨红着脸,胖胖的玉米棒脱去了绿衣,换上了黄白色衣裳,沉甸甸的谷穗低垂着头随风摇摆着,一块块棉田,像给大地铺上了片片白云。

一块块农田里,到处是农民热火朝天过大秋的景象:这边,人们正弓着背,弯着腰,挥动着月牙银镰,收割稻、谷;那边传来“唰唰——”削玉米秸的声音,棉田里姑娘们的笑声在空中飘荡;路上大车小辆络绎不绝,有拉庄稼的,有运粮的,有运肥的……

啊,秋天的田野,欢笑的田野,沸腾的田野,丰收的田野……你是多么美丽!

关于风景的作文2

我的家乡十分美丽,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树木换上了新衣,新衣是绿色的,上面透着一点花纹,再看看天上,那是老虎吗?不,那是豹子吗?不,原来那是一朵一朵洁白的云,各种各样的云,过了一会儿,再看看天,云是看不见了,只有一片暗蓝色的天,从里面微微透出了光,是月亮,那月亮是多么的圆,是多么的亮,真是太美了!

夏天,树木又换了一套更深的衣服,叶子更加茂盛了,坐在树底下,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歌声,夏天就是它们的舞台,你坐在那儿,都可以安然入眠了。

秋天,树木又换了衣服,那衣服是红色的,是黄色的,鲜得格外美丽,那时,天气十分凉爽,还有好多水果,有梨,有葡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冬天,树木脱下了外套,安然入眠了,一个个小雪花,活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寒冷中飞翔、舞蹈,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堆积在地面上,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雪人,守在别人家的门口,不让寒冷靠近房屋,为人们无私奉献。

家乡真是美丽啊!

关于风景的作文3

“醒醒,快到家了。”我缓缓睁开眼,金黄晨曦射入眼帘,有些刺眼,我的双眼微眯成一条线,我由车窗望向外头,窗外景色快速交替,一年四季,不分昼夜,这扇窗总引领我走向不同的惊奇。

春日,山道旁杜鹃齐放,娇嫩的粉、庄严肃穆的白、钟形的、漏斗状的,如展示柜中的模特儿搔首弄姿;夏天。莲花盛开,万物充满生气,是个好读书的季节,一 只豆娘在我的窗外打转,邀我一同去赏花,我阖上书本,仔细地打量阳光在身上形成的刺绣;秋分,蜿蜒的小径,满山满谷的枫红,湖面上一艘艘赤色小船,承载着梦想和希望,航行至远方;冬季,雾气爬满车窗,我呼了口气,将窗面拭净,才得以看清这一片朦胧的景色,四周鸦雀无声,但见一棵棵松树在风中摇 摆,他的俐落,亦是另一种静默。

从奶奶家回广州,一路上车子摇摇晃晃,窗外景色快速更替,从乡村到都城,从过去到现在,从熟悉到陌生,从幻想到真实,这扇窗总带领我走向不同的惊奇。

关于风景的作文4

春,夏,秋,冬,乡村都是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乡村到了春天,春姑娘悄悄的走来,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小溪融化了,小动物们已经纷纷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成群的大雁,燕子等许许多多种鸟儿成群的从北方飞回来了。春天正是个百花齐放的季节,杜鹃,海棠等许许多多的花都争先恐后地来展现自己的美丽。

到了夏天,正是长西瓜的季节,田野中一个个小西瓜都好像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一样长在藤上。

到了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在果园里,橘子都争先恐后得让人们摘取。

到了冬天,大地换上了白皑皑的冬装,脱下了那件极为珍贵的春装。

乡村一年四季都是这么美丽,富饶。

关于风景的作文5

我读书的学校叫二小。这里风景优美,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地方。这最美丽的地方当然是长60多米的文化长廊了。

文化长廊的前面一有高大的樟树和挺立的桉树一起保护我们的文化长廊。大树的旁边有着一排长方形的花圃,给文化长廊增添了一番景色。文化长廊有一排长长的水泥凳子,一根根的柱子把水泥凳子隔成一节一节的。活动节时,经常有同学到文化长廊写作业呢!文化长廊的墙壁是分成一格一格的,上面有高年级同学自己画的板报,有许多名人名言,还有安全教育三字经呢!

文化长廊不愧是文化长廊,只要去文化长廊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学到知识呢!

我爱我们的校园,更爱我们的文化长廊!

关于风景的作文6

天,阴沉沉;风,冷偏偏。下雪了,好大的雪呀。似鹅毛,像芦花,还有的如针尖,细细的。在寒风的吹送下,雪花钻进河里,顿时不见了;躲进衣领里,感到凉丝丝的;铺在路上,一片银白。

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它们的踪迹。雪,不紧不慢稀稀松松地下个不停。雪越下越大。一朵朵的雪花满天飞舞,忽而在空中转几下,忽而在风里打几个滚,最终还是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中。别看它们小,它们可是高明的服装师。它们帮小树设计了银白色的上衣;它们给小草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它们还为大地妈妈缝制了高雅的新装。

关于风景的作文7

秋天有蔚蓝的天空,有洁白的云朵,有五谷丰登的喜悦。

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呢?哎!你们肯定猜不出来,因为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乐乐去摘果子了。

果园里的果子可真多啊!满满的果子挂在枝叶上,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着急的要到你的怀抱。我们赶紧采摘,不丢下他们每一个,而且我们比赛着,让他们快快的进入到我们的篮子里。我摘了10个,她摘了11个;我又摘了5个,她又摘了6个;你追我赶,不亦乐乎。

很快我们知道秋天要想收获,就要付出努力。

关于风景的作文8

在我的家乡山西,有很多古建筑,有四大佛教胜地之一五台山,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还有风景秀丽的绵山。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绵山吧。

绵山,又称介山,山古水活,古迹众多,有大量的古老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跨身于我国名山之列。

绵山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海拔20xx米。以其形势绵亘gen而得名。绵山山势巍峨,古木繁茂,溪流屈曲,鸟语花香,多悬崖绝壁,同蒲铁路沿山直去,汾河依峡南流。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雄壮宏伟,自然风光优美,无水不秀、无景不典;气势恢弘,巧夺天工,苍松翠柏,山环水绕,人称是北方的九寨沟。

那里有许多有名的岩石,千年而不衰,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关于风景的作文9

盼望着,盼望着,温跟的春天迈着亲切的脚步走来了。

“轰隆隆”,雷公公大吼一声,唤醒了可爱的小青蛙,他连忙跳到荷叶上,“呱呱”地唱起歌来。也唤醒了小草,小草悄悄地从土地里探出了头。

春雨打到杜鹃花上,杜鹃花马上变红了,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啊!春雨也打到了树梢上,树梢变绿了,好像给树戴上了一顶绿色的大帽子,漂亮极了!

春风吹拂过柳梢,仿佛在梳着柳树的头发。春风吹过小草,小草跳起舞来,他们的舞姿多么优美啊!

看,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也高兴起来,快看,小喜鹊跟大树在捉迷藏呢,她一会儿藏在白杨后面,一会儿藏在桦树后面;小蝴蝶跟小蜜蜂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像在谈话似的。它们玩得多开心啊!

小朋友们也在这个好日子里跳绳,做游戏,都长高了许多。不过,我们不能贪玩,也要好好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在春天,好好去享受生活哦!

关于风景的作文10

温暖的春天来了,春暖花开。大地重新穿上了碧绿的大袍,原来枯落的叶子,重新在树梢抽了出来。草地是绿的,树木是绿的,感觉世界的万物都是绿的。每月我都会去家乡的田野和山上。

春来,田野上,山坡上春意浓浓,阵阵暖风,夹杂着花朵的芳香,使人很心怡。

早晨,我踏在软软的田间小道上,露水润湿稻草,也润湿了我的鞋和裤子。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穗,我想着秋天的到来:一片黄澄澄的稻穗映入在我眼前。

山上的春色更浓。我穿过田间小路,来到山坡上,只见山坡上有一排排花映入我眼前。

花园里,凤仙花争芳斗艳,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春天,虽然没有丰硕的果实,但它却有耀眼的鲜花,我喜欢春天,很喜欢鲜花。

关于风景的作文11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群山环绕,风景如画,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

来到我们的小村庄,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排排高大的楼房。村子的东边有一条小溪,春天到了,小溪的冰融化了,鱼儿从水草里钻了出来,小鸭子大摇大摆地跳进水里游了起来。小溪边开满了大片油菜花,远远望去,好像金色的海洋。

村子的西边有山坡,山坡上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草呢!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配上那绿绿的树林,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村子的北边有一口古井,那是乡亲们的水资源。古井旁边有一棵大樟树,它枝叶繁茂,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到了夏天,乡亲们就喜欢坐到大樟树下乘凉、拉家常。

村子的南边是一条公路,公路上的车子犹如川流不息的小河。

啊!家乡多美呀!我爱美丽的家乡!

关于风景的作文12

秋天来临了,农民伯伯非常高兴,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春天种的种子成熟了。现在,果实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在收果实呢!

冷瑟瑟的风吹来了,大地上许多黄色的叶子被风吹向四面八方,枫树的叶子在寒风中变得通红通红,好像是小脸蛋被寒风吹得冷冰冰的。

“哇!好漂亮啊!在秋天,居然还有这么美丽得花啊!”忽然看见一群穿着棉衣的的漂亮的小姑娘,正守在一堆彩色的菊花前观赏。是啊!在这样寒风瑟瑟的天气里,没有一朵花开放,但只有这不是很美丽的菊花,在寒风中争相开放。

走进果园,看见好几十个人影正在果园中忙碌,他们没有穿厚厚的棉袄,只穿了薄薄的布衣,果园里的果实的香味香飘十里,看见一位阿姨正挎着篮子在摘苹果,那满满一篮子的苹果,红红的脸蛋让人看着舒适,咬一口。好甜!自己种的就是好吃!

秋天的景色有很多,如果一一给你说出来,看来要说好几天了,如果想听,我再跟你一一道来!

关于风景的作文13

黄河滩风景区在我的家乡,所以我对那里的景物是再熟悉不过了,每次放假的时候爷爷总会带我和弟弟到那里去玩,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夏天的风景是最美的了 ,你一到风景区首先迎入你眼前的是一排排垂柳,它们像一排排士兵保护着黄河,是两岸的水土不容易流失,这就是人们栽树的原因,而且还绿化了周边的环境。风景区还有许多人们乘凉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就更美了,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好看极了,在沙滩上玩累的人总会到这儿来休息。

我们这儿是鱼米之乡,所以说黄河滩也是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呢!黄河里的鱼那是又大又肥,一年四季这儿总会有钓鱼的人,一大早岸边坐满了钓鱼的人 ,傍晚时分他们都是满载而归,鱼网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黄河大鲤鱼。每到秋天黄河两岸那是一片金黄,一阵风吹过留下了稻香的味道,这个时候正是收获的季节。

你如果这个时候来,这里的老乡很是热情好客一定会让你把这里的鱼和米吃个够。

关于风景的作文14

我们终于跨过大河,开过沙路,终于来到了这里。

下了车,一进到景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超级可爱的大黄鸭,往前走几步有一片金黄色的沙滩,阳光把沙滩照得闪闪发光,沙滩旁有着一条小路,走在小路上,右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右边沙滩上有的人在堆沙堡,有的在打沙滩球,有的在搭帐篷……

继续往前走,看见一条清澈透底延绵不断的小溪,像极了一条青色纱带,因为景区被群山环绕,所以小溪倒映出来的是群山,小溪上还有些人划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小船。

走到景区的尽头后,会看见一个大瀑布,瀑布的石壁非常光滑,比玻璃还光滑,从瀑布上方还会源源不断地流下泉水,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水墨画好似仙人用笔画上去的,美丽极了,我好像也融入在山水画里。

关于风景的作文15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它在山东泰安市,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最险要的一段,共有一千五百四十多个台阶,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淡黄,又由淡黄变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间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云海日出。

泰山真美啊,我爱泰山!

3. 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民俗学家:立春是重要岁时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三月三拜祖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专家称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腊八节已有千年历史

4. 做文明工商人800字作文

创和谐城做文明人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题记
风靡世界电影《罗马假日》而声名鹊起的奥黛丽•赫本给她的女儿的遗言里有这样几句话:
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
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若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若要美丽的头发,就让小孩子一天抚摸一次;
若要优雅的姿态,就记住路上行人不止你一个。
是啊,路上的行人确实不止你一个,而且我们介休的路并不宽,但闯红绿灯却是我们这里的顽症。尤其是见缝插针的自行车。这是个人素质的问题吗?恐怕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更重要的原因是习惯。
如果一个小路口没什么车流量,红灯了,汽车都停下来了,你骑着自行车也停下,而旁边其他的骑车人纷纷从你身边毫不在乎的骑过去,只有你“傻傻的”等在那里。自己都觉得别扭,有的时候还要受人驱逐,因为你的自行车道也是人家右转的汽车道,这时你很想回头骂他“按什么喇叭,显你有钱?这是我该呆的地儿!”不尴不尬得在那等红灯,还得给后面的汽车让路,让人觉得根本没有自行车的路权。
而且我们珍惜时间都体现在自己给红绿灯掐点了,你不必看红绿灯什么时候变换,只要是别的车子开始动了就说明要变灯了。而另一方向高速行驶的车辆不想错过这个变灯期间的擦边球。还有直行,左拐,右拐都听一个绿灯的,但是开起来,路口混乱不堪。
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可以改进的。首先是要将直行,右拐,左拐分开指挥,有些路口已经这样做了,但是显然还不够多。红绿的时间分配也不合理,小路口,车流量小,绿灯时间就分配得短,让另一个方向更多直行的人通过减少等待时间。
其次是要修建更多地下停车场,减少汽车随意停车占道的现象,汽车占了自行车道,自行车就被挤到中间快速路上去骑,一来危险,二来汽车司机也不能开得再稍微快些了。
接下来是应该实现立体交通,平面立交,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道而行,减少擦碰事故。
有些行人乱穿快速路,是因为有穿越的需要,但是却没有斑马线,没有行人天桥,没有地下通道。我们交通应该更人性化,交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人受制于交通路线。
在我们介休还有这样一种城市顽疾——“城市牛皮癣”。
几乎在每一个小区都有一大堆有关疏通下水的、换煤气的、家教家政等等广告喷涂在各个单元的墙面上;在路旁的电灯杆上,树干上经常贴有招租信息,卖房信息;在沿街的墙面上,小区的大门上,通常会看到代办学历证的广告……
对于这些“城市牛皮癣”人们一直是看到眼里,恨在心上,却一直没能被彻底根除。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处罚权限不够。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城市牛皮癣”,我觉得有很多部门都可以管它,除了城管部门要经常抓、严格抓外,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都可以用相关的法规予以惩罚。公安部门可以依据治安处罚条例处罚;工商部门可以依据非法经营处罚;税务部门可以依据偷税行为处罚。当然治理“城市牛皮癣”最根本还是要靠法规,有关部门的法规应当尽快出台,而且处罚不能过于宽松。
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清除这种小广告其实相当简单,只要在每个社区固定设立公告栏,愿意贴广告的都可以无偿宣传,每隔一定时间清理一次旧的,失效的。请问这样一来,“牛皮癣”还会是问题吗?又起到了方便群众的作用。那些广告如果真的要铲是铲不干净的,凡事应该是多寻求双赢的方案,为何一定要用压服的手段呢?
让我们共同树立“介休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观念,全面了解介休,大力宣传介休,不断拓展介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知介休、爱介休、建介休、美介休”的美好风尚。
让我们共同打造“天蓝、地绿、街净、路畅、城美”的城市形象。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修身之本。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一棵树开了花,这棵树就有了神采;一条路上绽满鲜花,这条路就会充满诗意。
总之,只要我们热心,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付出,用我们的决心和行动,用我们的勤劳和汗水,争做一个文明市民,创建一个和谐介休!

5. 有谁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和传说的,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烤饼 在四川一带都用清明菜和面粉辣椒等混合烤制清明饼,色香味极佳。
清明菜粑:贵州安顺屯堡一带把一种在清明节时期才会有的一种野生植物-----清明菜(本地话又称为毛毛花,因其形似一朵花,且杆上面有许多小毛毛)和面粉混合,通过一种独特的手工工艺做成“粑粑状”,再包上陷(一般是本地春菜拌肉、“引子”(苏麻籽)拌红糖,酸辣子炒肉等),通过屯堡一带一种独特的土砂锅在煤火上煎烤而成。清明节屯堡人每家每户都会做,由于清明菜是一种纤维植物,一口咬下去会有“拔丝”的现象,口感极佳。可当零食,也可当主食,可放置时间极长,据说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百姓为行军打仗之时士兵随带方便而做。

热点内容
海棠绿眼膜 发布:2025-07-22 23:08:27 浏览:806
北京牡丹江机票 发布:2025-07-22 23:03:59 浏览:820
花卉施工组织方案 发布:2025-07-22 23:00:04 浏览:491
盆景开花了 发布:2025-07-22 22:48:52 浏览:128
玉兰花车 发布:2025-07-22 22:41:00 浏览:818
荷花窑门票 发布:2025-07-22 22:26:36 浏览:269
攀枝花阳光水艺消费 发布:2025-07-22 22:22:16 浏览:694
盆栽桔子树掉叶 发布:2025-07-22 22:20:35 浏览:278
自然堂玫瑰果系列图片 发布:2025-07-22 22:19:47 浏览:623
七夕去看看 发布:2025-07-22 22:19:46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