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屋前鲜花图

屋前鲜花图

发布时间: 2023-01-31 17:58:41

⑴ 关键语句在小学几年级出现

一、语文要素解读及目标确定

《乡下人家》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古诗外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写景文。作者陈醉云抓住乡村真实的植物、动物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进行描写,描绘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竹笋、鸡鸭成群、门前晚餐、月夜虫鸣六幅乡村生活画面,最后由衷感慨“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显然,本课的关键语句是最后这个总结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关键语句”并不陌生,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过“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但“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课还要求“积累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和“用一段话写写自己眼里的乡村景致”。教学时,须把这些内容与要求有机整合。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前提是能走进文字描绘的图景,真切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为此,教师教学时还应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语句,通过多形式朗读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经验辅助想象、对比事物展开想象等,从不同的图景中感受乡村景致的独特、迷人,从而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迁移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思想感情。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把根据单元语文核心要素分解确定的目标称为“发展性教学目标”,其他需要落实的目标称为“基础性目标”。基于以上理解,本课“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借助预习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构、芍、朴、附、捣、绘”等生字,理解“攀上、率领、倘若、捣衣”等词语的意思,会写“率、序”等15个常用字。

(2)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2.发展性目标

(1)认识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区分思想感情与文章主要内容。

(2)能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并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村独有的景物和画面,初步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恬静和独特迷人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联系生活,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致,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设计及思考

本课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四大板块。

第—板块,检查预习,紧扣关键语句感知景物。

教师可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出示—些具有乡村特色的图画,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想一想在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唤起生活的记忆,推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门。借助预习单的反馈,读准“芍药、朴素、附上、绘成、纺织、攀上、率领、倘若、捣衣、秕皆”等词语,识记“率、朴、素”等生字。课文能读正确后,再找出文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读一读,想一想: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里,都有哪些景物和人物的活动?请学生圈出来后进行整理归纳:课文中写到的瓜、花、竹都是植物,鸡、鸭是家禽,吃饭、睡觉是生活场景。原来作者在选择素材时,既考虑到了具有乡下特色的景物和活动,又有—定的分类。最后请学生结合景物和活动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先总后分地说,也可先分后总地说。

第二板块,再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明晰画面。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学时,可借着问题“这么多独特、迷人的景物和活动,构成了乡下人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课文都写到了哪些画面呢”,请学生再次走进课文,欣赏文字带来的一幅幅乡村美景图。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读出画面,并用简洁凝练的文字来表达,是需要学习的。怎么学?可先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根据文字再现画面,读完后,说一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比如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门前的瓜架上爬满了细长的藤蔓,绿色的叶子在随风飘动。一个个青的、红的瓜,像小铃铛一样跟着摇摆,有趣极了!”再让学生抓住“屋前”“瓜架”等关键词给这幅画面取名—屋前瓜架图。有了这样的示范后,学生的迁移运用就有了基础,就可以学着把后面文字读成画面,再给每一幅画取—个自己喜欢的名字:门前鲜花图、屋后竹笋图、鸡鸭成群图、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等。课文变成了一幅幅可以感知的具体画面。

第三板块,品悟语言,借助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这一板块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板块。本课的关键语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但是在这一关键语句中,“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独特”“迷人”都是概括性词语,在课文描绘的每一幅画面上的具体形象各不相同。学生只有对“这一画面”的独特、迷人有所体悟,产生亲近喜爱之感,才能产生共情,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这一重点板块,可以分步骤分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步,示范学习“屋前瓜架图”,抓蕴含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因为有了第二板块的“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练习,学生已读懂课文的内容。读不懂的,是蕴含着作者情感的语句。“屋前瓜架图”,作者的情感重点蕴藏在“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一句中。“装饰”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风趣”是“风味情趣”。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起到什么美化作用,又有何风味情趣?显然,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是不会去深入研究、仔细琢磨的,对作者与乡下人家那份热爱之情的体悟,也不够真切与深入,恰如轻风拂水,不能激起波澜。

因而,教学中需要把此句的理解进行具象铺排,让学生走进这一图景的深处,走进这一画面的不同季节,看到画面带来的那些细节美和变化美。可请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想象自己的家在乡下,一号学生家的屋前有一架丝瓜,二号学生家的屋前有一对石狮子,三号学生家屋前有—根旗杆。教师按季节转换提示,请三位学生想象,一年四季各自家屋前的景色是怎样的。如教师提示“春天来了,你们三家的门前是怎样的景色”,一号学生家门前的丝瓜藤开始往架子上爬了,嫩嫩的丝瓜叶在风中摇摆着,像许多只小手在欢迎来做客的朋友;而二号学生家门前的石狮子兀自蹲着;三号学生家门前的大旗杆兀自立着。教师再提示:“夏天来了,你们三家的门前又是怎样的景色?秋天呢?冬天呢?”在具象铺排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瓜架因四季变化而变化,自然又别有风趣,而石狮子和大旗杆一成不变,了无生趣。这样就对“屋前瓜架图”的“独特、迷人有了感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初步体会了。 第二步,基于文字、深入文字去体验后,学生对什么是“课文内容”,什么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认知和了解。再请他们来判断,下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在描写“屋前瓜架图”的内容,即“课文内容”,哪一句是“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青的、红的瓜衬着长长的藤和绿绿的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2)由青的、红的瓜衬着长长的藤和绿绿的叶构成的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令人喜爱。

显然,第一句是描绘的画面;第二句“令人喜爱”直接表达了思想感情。在讨论交流中明晰,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展开想象,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第三步,走进其他图景,多角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里描绘的每一幅画面,都可以从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着手,通过展开想象、联结生活等方法,感受乡下人家景致的“独特、迷人”。如:

“门前鲜花图”抓住花名间的逗号和“依着时令”等词语,感受农家门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欢喜之情。

“屋后竹笋图”抓住表示颜色的词和“常常、许多、成群、探出头”等词语,感受竹、笋旺盛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欢欣喜悦之情。

“鸡鸭成群图”抓住“肯定、率领、大踏步、游戏、从不吃惊”等词语,感受鸡鸭生活的自由自在和彼此信任,体会作者对乡下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门前晚餐图”“月夜虫鸣图”则可抓住“常常、天高地阔、赛过催眠曲、甜甜蜜蜜”等词语,感受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第四步,选择,在表达课文思想感情的句子后面打上钩。在选择过程中,进一步区分“课文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差异。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和天高地阔吃晚饭的人儿,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我”多想生活在乡下,去领略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以上两个句子,第二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第—句写出的是具体内容。

第五步,回扣全文,小结体会。抓住全文的关键语句,结合前面的画面,请学生说说自己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的课文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板块,迁移运用,写能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段话。

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紧扣关键语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引导思考:你发现作者都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时候和季节?发现写法秘密:作者是抓住乡下人家的“春、夏、秋”和“白天、傍晚、夜间”这些不同季节不同的时间来写的。那在你眼里,乡村景致又是怎样的?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用—段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乡村景致。可先请学生想一想,自己对乡下人家印象最深的景致是什么;再品一品,自己对这一景致的感情又是怎样的;然后写一写,学习课文中某一幅图的写法,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处景致,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后评一评,改一改,同桌交流,互相评议,根据同学意见和建议修改所写内容。

当然,虽然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但生字书写等基础性教学目标还是要落实到位的。如本课的15个生字,就可分组书写练习。“构、饰、蹲、例、踏、倘、绘、谐、眠”等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归为一组。其中“蹲”字笔画较多,“酋”中的“短横”容易遗漏,可引导学生先书空,再自主书写,“构”的右半部分容易与“勺”混淆,可作讲解区分。“率、觅、耸、寄”等上下结构的字可以归为一组,其中“率”字笔顺易出错,强调“点、横”之后先写中间的“绞丝”,再写两边。总之,基础性教学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⑵ 求美丽鲜花图片!

⑶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

炮仗花

俗名:黄金珊瑚

栽培难度:容易。光照喜光向阳,土质有机质砂质,通风良好。

可用大盆栽植,置于花棚、花架、茶座、露天餐厅、庭院门首等处,作顶面及周围的绿化,景色殊佳;也宜地植作花墙,覆盖土坡、石山,或用于高层建筑的阳台作垂直或铺地绿化,显示富丽堂皇,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攀援花木。矮化品种,可盘曲成图案形,作盆花栽培。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花:甘,平。

茎、叶:苦、微涩,平。

「功能主治」

花:润肺止咳。

茎、叶:清热,利咽喉。

用于肺结核,咳嗽,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0.5~1两,或研粉,每次1钱,温开水送服。

⑷ 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描写了生活场景有: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4)屋前鲜花图扩展阅读

写作手法

本文在语言上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景物的拟人化描写,关键词在于每种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动词。

第1自然段写的是“种瓜”,有两个特点,一是瓜藤的动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作者用了一个“攀”,一个“爬”,写出藤的生命力。二是瓜的色彩“青的、红的瓜……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作者极为重视写景时点彩的搭配。

第2自然段写种花、种竹。作者例举了四种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令”即季节情的时间,“顺序”在这儿当动词用,是“顺着一定的序”的意思。写竹“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字把“新生的竹笋”写活了,显得羞涩,胆怯,同时又充满渴望。

第3自然段写养鸡,“率领”把母鸡写活了,写出了母鸡的那种责任感,也写出了小鸡的幼小,需要母鸡的照顾。再如,写公鸡的“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公鸡那种骄傲跃然纸上。

第4自然段写养鸭,“游戏水中”,即在水中游戏之意,把鸭子的悠闲自在表现出来。“它们也从不吃惊”中的“从不吃惊”,表现出动物与人、自然与人的和谐。

第5自然段写得是傍晚吃饭的情景,“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空成乡下人家餐厅的天花板,大地成了乡下人家餐厅的地板,乡下人家与自然溶于了一体。

第6自然段写乡村的夜景,主要写了纺织娘的声音,作者用了“唱起歌来”、“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把纺织娘的鸣声比作了很美的音乐。同时又很自然地带出了“辛苦一天的人们”在这美好的“音乐”中进入了梦乡。

⑸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1课的每个自然段描写了什么生活场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瓜架图,第二自然段四季鲜花图·雨后春笋图,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鸡鸭觅食图,第五自然段门前晚餐图,第六自然段秋夜梦甜图。

⑹ 乡下人家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乡下人家描写了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六幅画面。文章乡下人家的风景和生活给人最大感受是自然、和谐。

自然是指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装饰是农家生活的体现,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那样淳朴,毫无人工雕琢之感。“和谐”是指人与景相融合,意境和谐,突出了一种和美的生活。

简介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原名陈英儒,中国著名书法家。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居美国,定居旧金山。他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的拓荒者,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其主要作品有《寒星集》《爱的乐章》《醉云集》等。

《乡下人家》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⑺ 乡下人家的课堂笔记

本文通过对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的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下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第一段是屋前瓜藤图,第二段是门前鲜花图,第三段时除磷机群图,第四段是门前晚餐图。

乡下人家原文

作者:陶凯月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⑻ 屋前瓜架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门前吃饭图,月黑睡梦图

1.瓜藤攀檐图: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点瓜果,搭些瓜架,碧绿的藤蔓顺着棚架爬上屋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红绿相间,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瓜藤攀檐图。2、鲜花绽放图:门前栽种各色的花,这些花依着时令顺时开放,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宛若一派独特的鲜花绽放图。3、雨后春笋图:屋后劲竹,绿叶青竿,浓荫蔽日;更可贵的是几场春雨过后,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形成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图。4、鸡鸭觅食图:房前屋后,会有成群的鸡雏跟在鸡妈妈身后四处觅食,还有那骄傲的雄鸡耀武扬威的走来走去的;石桥旁边,绿树阴下,还会看到三三两两成群的鸭鹅在水中嬉戏、寻食;这些构成了妙趣横生的鸡鸭觅食图。5、院落晚餐图:夏天的傍晚,农人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饭,边闲话家常,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院落晚餐图。6、月色睡梦图:秋夜,月明人静,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勾画了一幅优美的月色睡梦图。

⑼ 乡下人家课文里有几幅图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描绘了7幅图,分别是: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内图、容群鸡觅食图、鸭群禧戏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课文主要讲了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屋后种瓜、养花、种笋、养鸡、养鸭;乡下夏天的傍晚非常和谐,秋天的夜晚非常恬静。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9)屋前鲜花图扩展阅读

《乡下人家》全文总共7段:

第1、2自然段写乡下人家屋前色彩斑斓的瓜架、鲜花,以及屋后的青竹和鲜笋;

第3、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房前屋后自由觅食的鸡鸭;

第5、6自然段写乡下人家夏天傍晚和秋天夜里的美好景象;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都有独特、迷人的风景。

作者利用分——总的结构,为读者描绘了五幅农家房前屋后的独特风景图,然后总结:“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其实还有“乡下人家还有许多独特的风景,等待你去发现、叙写”的意思呢。

热点内容
制作花卉标签 发布:2025-07-29 04:13:49 浏览:491
叶圣陶海棠 发布:2025-07-29 04:13:48 浏览:533
张植绿大尺度作品 发布:2025-07-29 04:05:56 浏览:605
百合花透视 发布:2025-07-29 04:00:58 浏览:976
lol白色情人节限定皮肤 发布:2025-07-29 04:00:51 浏览:552
纸质木兰花 发布:2025-07-29 03:55:05 浏览:539
十一节兰花 发布:2025-07-29 03:54:32 浏览:198
有樱花的网名 发布:2025-07-29 03:41:14 浏览:569
微型果树盆景 发布:2025-07-29 03:39:06 浏览:85
石榴盆栽剪枝视频教程 发布:2025-07-29 03:34:45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