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任丘
㈠ 校园新风貌作文
这几年,任丘的变化可真大,马路宽了,楼房高了,商铺也多了,就连我们的学校也面貌一新了。
站在学校的大门前,第一眼看到的是两牌小树,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柳枝婀娜多姿,
进入大门,你的眼前一亮,一幢崭新的教学楼耸立在校园里。明亮的铝合金窗户,大方而美观。白色的瓷砖从地面一直贴到楼顶,使大楼显得庄严而气派在教学楼前面高高的国旗杆巍然屹立,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走进教学楼,脚下是平整光洁的水磨石地面。四周的墙壁洁白无瑕。,神清气爽。整个教学楼一共有四层,每层有五间办公室和六间教室。一楼有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和。这“三室”可是我们“风水宝地”:图书室有上万册的各类图书,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是我们拓展视野的窗口,淡淡的书香常常让我们陶醉;噢,对了,微机室更是妙趣横生,手握鼠标,轻敲键盘,我们的眼前,是一个有声有色,自由施展才华的空间。
一同茁壮成长,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走出教学楼,耳边会不时传来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面貌一新的校园,正在焕发着它勃勃的生机,为我们早日成才奉献着一份力量。
㈡ 唐山火车站24小时咨询电话
摘要 亲亲,这种情况下的话,帮您查询到这个热线电话为
㈢ 任丘到呼市用做核酸
摘要 [鲜花]
㈣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1、木来板大鼓源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
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5、泥玩具
泥玩具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
㈤ 有谁去任丘一凡鲜花店买过花有谁去他家买过花,他们那是批花的吗便宜吗
这是哪个地方的花店啊?
㈥ 河北名小吃
很多,很多
㈦ 任丘去天津曹庄子花卉市场 导航
你可以做火车,到天津站(也叫天津东站),然后下车做公交车过去
㈧ 任丘有送鲜花的快递吗
快递公司不送吗
㈨ 写夸任丘的美丽景色50字日记
美丽的家乡
朱子易
我的家乡在广州,那风景优美,我来说说家乡的大夫山吧!
进了大夫山大门,一阵浓浓的清香扑面而来。啊,花开了,的白如雪的菊花,有粉红色的带着幽香的桃花,还有紫色的满期天星。
往前走,骑上单车,走进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来到一个花草树木的世界。到了那,盛开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鲜花,千奇百怪,有的耷拉着头,像害怕被人笑的小姑娘;有的花抬着头,挺着肚子,像个神气的小士兵;有的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真像个舞蹈天才。大夫山的花是不可漏下的景点。
沿着一条宽广明亮的石板路,到了我早就想到的山顶。那可热闹了!有的人在闻着花的淡淡清香,有的人在一边骑车一边观赏四处的景物,有的人坐在大树下一边大口大口地喝水,一边乘凉,还有的人来到小道上散步,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走廊边上有个湖,湖水又清又绿,绿得让人感觉里面有数不清的绿叶,清得让人感觉能直接喝进肚子里,你不细看一定看不到里面还有小鱼,它们摇摇金色的尾巴,一会儿东看看,一会儿西游游,像是在找食物呢!
这就是美丽的大夫山,我爱家乡的大夫山,我更爱美丽的家!
㈩ 流亡三部曲的重新唱响
人们大多听到过《松花江上》这首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两个姊妹篇流亡三部曲之二《流亡曲》、之三《复仇曲》。10月26日,在高阳县石家庄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记者有幸听到包括后两首在内的许多现在已经或正在失传的抗战歌曲,这些歌曲由一位84岁高龄的老革命高声唱出。虽然时光已走过60多年,但这些歌曲却深深扎根于老人的脑海里,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2010年已经84岁的宫天才老人,1921年秋天出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高阳县石家庄村,当时他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一家人借住在别人家的土坯房里,兄弟姐妹7个中有3个夭亡。宫天才只上过一年学,15岁时父亲去世。宫天才当过学徒,做过童工,1937年和本村同学一路乞讨到徐水,参加了吕正操的东北军五十三军一团。宫天才因为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被安排做了通讯员。部队在行军休息时,一有时间就学唱抗日歌曲,当时唱的有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流亡曲》《复仇曲》和《五月的鲜花》等。 1937年8月宫天才加入共产党,跟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团宣传队长学唱《国共合作歌》。1937年10月,在晋县小樵镇的一个大土围子里,吕正操宣布全团脱离五十三军,改编成“人民自卫军”,从此部队真正成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在此后的岁月里,宫天才又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
1938年冬天,部队在驻地任丘县李庄举办了一次军民大联欢,通讯连推荐宫天才参加唱歌比赛。宫天才满怀对日本侵略者的怒火,演唱了《复仇曲》:“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你是黄帝的子孙,我是中华的遗胄,锦绣的山河,怎不叫人愁……拿起我们的枪杆笔杆,举起我们的锄头斧头,打倒日本强盗,争取我们的自由。看!光明已在向我们招手!”一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最终评比结果,宫天才得了第一名,奖励品是两个白报纸本和一支黑色钢笔。
此后,宫天才更加喜欢唱歌,先后学的歌有《大路歌》、《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叫老乡快去把兵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海燕之歌》、《冀中人民离不开共产党》、《快举起抗战的战旗》等,总共有几十首。 10月26日,在老人家中,宫天才老人动情地为记者唱起了《流亡曲》:“离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已无处逃亡。”一曲还没有唱完,84岁高龄的宫天才老人声音已有些哽咽,最后竟动情地哭起来。宫天才老人想起了往日烽烟岁月,想起了为抗战死难的战友。
在记者的一再恳请下,宫天才老人唱了一首又一首,把他会唱的抗日歌曲几乎全部唱了一遍。老人边唱边和着节拍挥动着右手,看得出来,此时的老人又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60多年过去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宫天才老人,对那段历史记忆如此深刻,完全铭记在脑海中。老人的子女说,老人没有什么爱好,每天除看看书、听听广播之外,就是哼唱抗战时的老歌了,现在还能完整地唱出16首抗战歌曲。 30年前,宫天才患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很长时间只能躺在床上,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每天柱着拐棍在院子里或到家门口走一走。2003年,高阳县在整理地方文史资料时,评论家冉淮舟被邀请回到家乡,他听到老人的战斗经历后,鼓励宫天才的两个女儿把老人的事迹记述下来写成一部回忆录。
从此,由宫天才口述,三女儿纪斋和二女儿冀莲记录,把老人经历的近70个故事一一整理,编辑成册。由老人歌唱,女儿录音整理的抗战歌曲一首首被记录下来,这些歌曲大部分已被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今年年初,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老人的回忆录。101岁的吕正操上将闻讯亲笔题词“勿忘历史”,评论家冉淮舟亲自做序,并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