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县花店
Ⅰ 河南省历史上发水的记录
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进入驻马店地区。
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中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2.2溃坝
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据记载,溃决时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81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入库洪水总量2.24亿立方米,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最大垮坝流量3万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洪量为8.86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50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8月5日17时,水库上游猛降暴雨,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已逾1米,库区内电话中断。管理局与水库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联系。
8月7日19时30分和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两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8月8日1时开始,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凌晨1时,板桥水库水位涨至117.94米最高值,超坝顶1.6米,超坝顶防浪墙0.3米,相应库容6.131亿立方米。漫过防浪墙的洪水先是掏空墙后坝顶的卵石路,继而推倒防浪墙,然后冲决坝体,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出板桥水库决口处,冲向下游。首当其冲的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到达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部分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3时左右,峰头高达7米到10米的洪水越过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下。
8月8日3时,驻马店地区的大型水库薄山水库,坝前洪水已经上涨到超坝顶0.4米,距离防浪墙顶0.6米,在水库职工、家属、驻水库舟桥部队、薄山林场职工及赶来抢险的确山炮兵第2师官兵40个小时奋战,堵住了防浪墙渗水,并在坝顶筑起了2米高子堤,最终保住了薄山水库不漫堤、不溃坝。薄山水库在暴雨前的水位低于汛限水位,没有像板桥水库那样超汛限水位蓄水1.4米,也是最后保坝成功的关键之一。
8月8日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
受灾情况
据统计,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Ⅱ 网上订购送花收费和范围
之前发现有一个roseplans玫瑰计划的,他们家情人节不涨价,但是要提前预定,以时间价值换取实物价值,对于情侣来说蛮有意思的
Ⅲ 1975河南驻马店特大暴雨的灾情回顾
1975年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进入驻马店地区。
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 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料的。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而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6.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3万立方米每秒。
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据记载,溃决时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81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入库洪水总量2.24亿立方米,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最大垮坝流量3万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洪量为8.86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50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8月5日17时,水库上游猛降暴雨,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已逾1米,库区内电话中断。管理局与水库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联系。
8月7日19时30分和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两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8日1时40分,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又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同时,水库驻军用信号弹向下游群众报告险情并紧急转移,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而未能如愿。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首当其冲道文城公社受灾最为严重,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遂平火车站50吨的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形。
板桥水库8日凌晨1时垮坝后,仅一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一些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
不到6个小时,板桥水库下倾洪水7.01亿立方米。遂平县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过处,大小村庄荡然无存。
在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劫后余生的人回忆,板桥水库高24.5米的大坝溃决时,出库洪峰声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到之处,建筑、树木一瞬间消失了踪影。干流水面上,人头攒动,拼命挣扎、呼救。遇难人的尸体和猪、羊、牛、马、鸡、鸭等动物尸体,顺水漂流。石磙碾盘被冲下沟河,链轨拖拉机、重型机械车床等随水翻滚。遂平火车站50吨的火车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形……
洪水过后,只留下一片灰蒙蒙的大地。河沟里、淤泥里,人畜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板桥水库东4公里的大路陈村村民后来形容:“远看白茫茫,近看空荡荡,进村没有路,只剩一棵树。”
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Ⅳ 1975年8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要发生事件:驻马店水库垮坝溃决,超过24万人死难
简介:1975年8月4日-8月8日 河南省驻马店突发暴雨,水库垮坝溃决,超过24万人死难。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30年后,反观这次决堤事故,从中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进入驻马店地区。
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普降暴雨。8月4日至8日,暴雨中心最大过程雨量达1631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暴雨的降水强度,在暴雨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记录——美国宾州密士港的782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记录。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
这场特大暴雨,是水库设计者们未曾预料的。
板桥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92亿立方米,设计最大泄量为1720立方米每秒。而在这次洪水中承受的洪水总量为6.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1.3万立方米每秒。
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到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时,大坝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据记载,溃决时最大出库瞬间流量为7.81万立方米每秒,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水头高达5—9米、水流宽为12—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至8日0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入库洪水总量2.24亿立方米,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最大垮坝流量3万立方米每秒,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洪量为8.86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50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因老王坡滞洪区干河河堤在8月8日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串入汾泉河流域。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阜阳地区境内,泉河多处溃堤,临泉县城被淹。
据了解,8月5日17时,水库上游猛降暴雨,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已逾1米,库区内电话中断。管理局与水库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联系。
8月7日19时30分和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两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8日1时40分,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又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同时,水库驻军用信号弹向下游群众报告险情并紧急转移,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而未能如愿。
-突如其来的洪灾
●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
遂平火车站50吨的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形……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首当其冲道文城公社受灾最为严重,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
板桥水库8日凌晨1时垮坝后,仅一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一些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
不到6个小时,板桥水库下倾洪水7.01亿立方米。遂平县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过处,大小村庄荡然无存。
在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劫后余生的人回忆,板桥水库高24.5米的大坝溃决时,出库洪峰声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到之处,建筑、树木一瞬间消失了踪影。干流水面上,人头攒动,拼命挣扎、呼救。遇难人的尸体和猪、羊、牛、马、鸡、鸭等动物尸体,顺水漂流。石磙碾盘被冲下沟河,链轨拖拉机、重型机械车床等随水翻滚。遂平火车站50吨的火车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形……
洪水过后,只留下一片灰蒙蒙的大地。河沟里、淤泥里,人畜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板桥水库东4公里的大路陈村村民后来形容:“远看白茫茫,近看空荡荡,进村没有路,只剩一棵树。”
据统计,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7503号”台风异动河南
●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引发水库溃决
气象资料显示,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 福建晋江登陆。此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突然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灾祸由此引发。
“停滞少动”的具体区域是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这里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也是造成水库溃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当时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只在该地区划了100毫米的降雨量,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可能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
-大修水坝,专家忠告无人理会
●“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在其《千秋功罪话水坝》一书中介绍,1950年夏的淮河水灾促成了同年十月国家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这个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具体制定了“上游应筹建水库,普遍推行水土保持,以拦蓄洪水,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和“低洼地区举办临时蓄洪工程,整理洪汝河河道”的战略部署。“治淮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治淮大战”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据介绍,当时水文资料很少,设计洪水及工程标准很低。工程运用中,板桥水库被发现输水洞洞身裂缝和土坝纵横向裂缝,于是,1955—1956年分别对板桥、石漫滩两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板桥水库洪水标准按照苏联水工建筑物百年一遇设计和千年一遇校核,决定大坝加高3米,坝顶高程为116.34米,防浪墙高程为117.64米;增辟辅助溢洪道,宽300米,底部高程为113.94米,连同原有的溢洪道、输水洞,最大泄洪能力为1742秒立方米,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75亿立方米。石漫滩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和500年一遇校核,确定大坝加高3.5米,坝顶高程达到109.7米,防浪墙顶高程111.2米。经过加固,最大库容为944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为7040万立方米,最大泄量390秒立方米。
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加固扩建后的三年间,中原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收。仅1957年到1959年两年间,驻马店地区就修建水库100多座。
1958年,河南总结了漭河流域地区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当时的河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陈惺当即反对: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
然而陈惺的忠告无人理会,“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便推及到安徽。在安徽境内,不仅丘陵地区涌现大批小水库,淮河流域的河道也被一道道“水坝”分割闸起,造成淮河流域在后来数十年间致命的“肠梗阻”。
陈惺是远东最大的平原水库——河南驻马店境内宿鸭湖水库的设计者。水库施工时正值大跃进,河南省水利厅原某领导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擅自作了几处关键的改动。例如:他认为“闸门设计太大”,便将原设计的12孔排水闸门砍去7门,仅剩5门。同此遭遇的是淮河豫皖交界处的班台分洪闸:该闸闸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设计,共为9孔,但由于“以蓄为主”的思想指导,水文数据被人为减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闸建成后,在1961又人为堵闭2孔。
在1961年开始的“纠偏”中,河南省对全省的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对一部分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有隐患的水库,包括一些大型水库予以废弃。
但是指导思想的失误并没有真正被扭转,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重兴利轻除弊的倾向依然顽强存在。到1960年代末,驻马店地区新增水库100多座,与此相对照,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一年年递减。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来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区,事实上已隐伏着严重危机: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许多“病库”隐患未除。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可能垮坝的潜在危险,人们并无警觉——准确地说,“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人们过于笃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等既定的洪水标准,自信石漫滩水库可驭控50年一遇的洪水,在5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能自保;板桥水库可以驭控100年一遇的洪水,在1000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无恙。谁也没有见过“千年一遇”的洪水,所有数据都是根据人们掌握的有限的史料推算而来。1975年8月,真正的大洪水来了。从天而降的大雨使人们瞠目结舌:它的雨量,竟相当于人们所说“千年一遇”设计标准的两倍!
-重蓄轻排必然会对水域环境造成破坏
●水利建设指导思想陷入某种误区
垮坝引起的冲击性灾害给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毁灭性一击,河道宣泄不畅、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灾害,更加重了这场灾难的损失——水利建设指导思想上陷入的
某种误区,无疑成为这场灾难的另一个源头。
当时,由于宿鸭湖水库尚未脱险,水利专家陈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开阻水部位,加速行洪。建议获得国家相关领导的批准后,8月14日,爆破正式开始,全部工作完成共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爆破之后,河南境内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倾泄,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势紧张。淮河多年受重蓄轻排指导思想之害,行洪道上早已围堰丛生,泄洪能力下降30—40%,沿途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险象环生。水利专家指出,多年来,重兴利轻除弊,重水库建设轻河道治理,让人们从对“水库”无休止的索取中尝到了“水火无情”的真正味道。
板桥、石漫滩垮坝14年后,曾担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锐在三峡工程论证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决不能片面强调水库的功效而忽略河道的治理,他说:“对河流防洪而言,堤防的作用是绝对的,是古今中外一切大江大河最有效的措施,是一件长年累月埋头苦干的工作,但显不出组织者的雄才大略、雄伟气魄,更不能扬名天下、流芳百世。但我相信,只要地球存在,河流存在,堤防的作用就是永恒的……”
专家们说,陈惺在20年前就指出过,无论使用了什么计算方法,如何完善已建水库的管理,也无论讯情出现时指挥多么通畅,重蓄轻排都必然会对水域环境造成破坏。但为什么陈惺的意见不但无人理会,而待其本人遭政治整肃后,直到大祸临头才起用?看来,决策与用人失误的制度原因值得深思。
-暴雨对全国水利工作提出警告
●当时的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说“责任在水电部”
197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电部在郑州召开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会议,钱正英部长说:“……责任在水电部,首先我应负主要责任。由于过去没有发生过大型水库垮坝,产生麻痹思想,认为大型水库问题不大,对大型水库的安全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二是水库安全标准和洪水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对水库安全标准和洪水计算方法,主要套用苏联的规程,虽然作过一些改进,但没有突破框框,没有研究世界各国的经验,更没有及时地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做出符合我国情况的规定。三是对水库管理工作抓得不紧。在防汛中的指挥调度、通讯联络、备用电源、警报系统和必要的物资准备,也缺乏明确的规定。板桥、石漫滩水库,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电讯中断,失去联系,指挥不灵,造成极大被动。”
钱正英还说:“板桥、石漫滩水库工程质量比较好,建成后发挥很大效益。但因兴建时水文资料很少,洪水设计成果很不可靠。板桥水库在1972年发生大暴雨后,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曾进行洪水复核,但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和提出相应的措施,所以防洪标准实际上很低。”
钱认为,“75.8”暴雨对治淮工作是一次严格的检验,对全国的水利工作也提出了警告。因此,必须认真地总结正反面的经验,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水平。总结治淮25年的教训,对洪水做出充分估计,从气象、历史等特点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各气象台无一预报出那场大暴雨
●驻马店老预报员至今感到内疚和遗憾
对于那场大暴雨,无论是从 中央气象台到河南省气象台再到驻马店地区气象台,均没有一家报出来。时至今日,驻马店市气象局70岁的老预报员孙令喜和汪根元提到那场没有预报出来的暴雨,心情还始终感到内疚和遗憾。
事后,专家对未能较准确预报“75.8”暴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7503”号台风行踪太诡秘,打破了台风在内陆地区大规模释放能量的规律性,使人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其次,预报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我国的气象科学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不少基层气象台站,预报天气还依靠压温湿曲线加看天的陈旧模式进行;再次,观测手段落后,通讯工具陈旧。之后,各级气象预报人员调整预报思路,采用联合攻关的方式,分析当地台风致洪暴雨的成因与防御对策,建立了多种致洪暴雨 天气预报模式。
据河南省气象台孔海江等人提出的观点,2008年河南省很可能出现一次有登陆台风造成的区域性暴雨,因此,河南省今后的防灾任务依旧艰巨。
-暴雨成灾不仅仅是预报问题
●当时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气象人员总结诸多经验
9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75.8”暴雨洪水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记者见到了长期从事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和科研工作,并曾亲历“75.8”救灾的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原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
李泽椿是事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气象预报人员。他在回忆当年情景时话语依然沉重,“这段经历让我深感气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李泽椿在随后的几个月做了许多调查,总结出的不少经验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他说,首先是必须重视气象研究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气象工作必须增强业务观念,进行完善的管理、长期积累和气象科研;同时,一线的气象人员都应该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水灾发生时,郑州有一处气象雷达,但却因停电,没有留下资料。”这件事让李泽椿至今耿耿于怀。他认为,气象、水文、环保、林业、农业各部门最好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然环境观测网站,最后把这些资料统一规范管理,为科学服务和应用。
“暴雨成灾,不仅仅是预报的问题。”李泽椿指出,那场灾难中“人祸”的因素同样突出。主要表现在当时水库建设中“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在部分水库建设中又搞“多快好省的典范”,违背了科学规律。此外,灾难发生时,社会组织同样存在问题,不知道该如何疏散群众及救灾。因此,各地领导部门要非常重视全社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同时进行科学救灾,并形成良好的科普舆论氛围。
李泽椿还指出,时下和今后的一些新情况值得警惕。“当年化工厂少,大水过后留下的后遗症相对较少,如今有些地方发展化工产业,工厂就建在坝区,一但出事,造成的污染难以估量。这一问题在新奥尔良风灾中已经出现。”他认为一些大化工厂的选址必须经过气象、水利等部门的综合评估。
Ⅳ 汝河的主要支流
汝河主要支流有象河、石河、黄溪河、赵文献河、练江河、吕岗河、奎旺河、北柳堰河、文殊河、慎水河、黄大港、臻头河、北汝河等13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臻头河和北汝河。
臻头河,源于确山县西部千年岭,东西折东北流,经竹沟、瓦岗、任店、留庄、刘店入汝南县境,过官庄、野猪岗,在沙口入汝河(一说在汝南县汇入宿鸭湖水库 )。沿途有西王楼沟、关沟、陈楼沟、古山冲、十里河、小沙河、吕岗河等100多条支流汇入。臻头河本干全长135公里,最宽处100O米,最窄处不足100米,最大流量764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877平方公里。河道全线无堤防,不通航,下游产河沙。夏秋洪水暴涨,冬季不结冰。 1954年在确山县建大型薄山水库。
北汝河,是汝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1054.6平方公里。上游有两支:南柳堰河(上游称奎旺河)和北柳堰河。 北支发源于西平县杨庄;南支发源于遂平县西的嵖岈山。在上蔡县汇合,流经汝南县,在沙口汇入汝河,河长59.6公里,流域面积1273平方公里。 在上蔡县境内,北汝河,从黄埠乡的高湾村起,东南经苑坡入汝南县,境内长8公里,流域面积为15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有境内支流南、北柳堰河及老北汝河3条,流域面积95.7平方公里。
练江河,发源于确山县大罗山北,流经驻马店市进入汝南县境,至大桂庄东入汝河。1958年建成宿鸭湖水库,练江河在大桂庄处被截断,河道至库区西隔堤止,长43公里,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
慎水河,慎水河古称慎水,在正阳县城南,上游分南北两支,于王楼汇合,至王岗入汝河故道,全长42.9公里,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
黄大港,发源于正阳县王勿桥乡马庄村,东流至岳城西入汝河故道,全长33.7公里,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
柳港,发源于平舆县李屯乡五龙口,经李屯乡、郭楼乡至辛店乡常湖入汝河,全长18.2公里,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
朱港,发源于平舆县辛店乡淇沟(淇沟店)北坡,至西洋店乡西洋潭入汝河,长15.8公里,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较小支流:方良河、詹港、董港、王港、甘港、黄破港、李港、丁港、王湾港、黄李庄港、黄寨东港、李寨港、刘金店港、张竹园港、郭滩港、肖柳河等。
斗刘河,源于五峰山东麓,经兴善寺、上曹、斗刘至大张庄入汝河。入河口以上河道长18.8公里,流域面积5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五峰山至上曹109.9/1000,上曹至入河口7.69/1000。河宽150-400米。卵石河床。1972年曾修建河堰,被75.8特大洪水冲毁。其支流是左岸的陈平河。
曹庄河,又名石河。源于下碑寺乡北境羊眼沟东麓,流经牛心山、红石沟口、石灰窑、郭庄、尚老庄至大孙湾入板桥水库,入河口以上河道长24.9公里,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河道比降:羊眼沟至上王60.9/1000,上王至入河口6.92/1000。河道宽150-400米。卵石河床。因泥沙冲积,河床加宽与地面相平,一遇洪水常泛滥成灾。其支流,左有东沟河、白沙坡河,右有红石沟河、中碑寺河。
林庄河,又名西石河。源于板桥乡北打虎山东麓。流经口门、李庄、林庄至五里河入汝河。入河口以上河道长22.3公里,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比降:打虎山至许老庄71.97/1000,许老庄至入河口6.6/1000。河宽50~200米。卵石河床,支流:左有陈沟河、刘河,右有秤钩湾河、石板冲河及葡萄架河。
张台河,又称东石河。源于遂平县天桥沟,流经本县沙河店镇周庄、赵窑、山湾及遂平县张台至沙河店镇小吉湾村入汝河。县境内河道长15.3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大纸坊至小店7.48/1000,小店至人河口5.8./1000。河宽100-200米,卵石河床,境内支流有闻沟河。
桃花店河,源于大寨子南麓,流经桃花店注入火石山水库。出水库至春水与北来的象河相汇,再东流入板桥水库。从发源地至春水,河道长20.3公里,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大寨子-至桃花店22.08/1000,桃花店至火石山水库2.39/1000。河宽100-150米。支流:左有石门口河、石人河,右有坡台河、路经口河。
贾楼河,源于二铺北岗,东北流向,经贾楼至宋河村北入板桥水库。河道一长29.5公里。流域面积270平方公里。河道比降:二铺至贾楼3.69/1000,贾楼至入河口1.88/1000。河道宽50-200米。支流:左岸有玉皇庙河、付庄河,右岸有双山街河、陡岸河及石崖口河。
付田河,源于茅草岭,向南流经陡沟,折向东北,再经稻谷田、火炎店、柿园、付庄至范庄入贾楼河。河道长20.6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比降:茅草岭至火炎店7.82/1000,火炎店至入人河口1.75/1000。河道宽50~150米。其支流:左岸有池沟河、楼房沟河、夏河、梅林寺河,林子沟河及小河。
老河,源于城顶寨东麓,向东北入老河水库。出水库东流至小子房庄出县界。经确山县文庄又入县境,又至小王庄北再出县界。流经黄溪河村至遂平县灵庄入汝河。县境内河道长19.2公里,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河道比降:城顶寨至老河20.12/1000,老河至小子房2.12/1000。河道宽80-150米。其支流,左有大顶沟河及泥河,右有大林子沟。
界牌河,因与舞钢市为界,故名。源于五峰山西麓上庄,流经郜家、刁庄至胡里岗北出县界,至方城县小史店北与源于泌阳境内的南冲寺河相汇称干江河。界牌河境内河道长6.6公里,南冲寺河长4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界牌河20.7平方公里,南冲寺河5.6平方公里。界牌河比降:上庄至郜家40/1000,郜家至胡里岗13.9/1000。河道宽30~50米,支流有左岸的关山河。
文殊河,发源于正阳县熊寨乡宋店北,从寒冻乡王岗东北流人汝河,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河长54.0公里。
Ⅵ 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
①行径诡异的75-03
1975年7月31日,“75-03号”台风形成于美国关岛附近的太平洋上空。由于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的北跃,使“75-03号”台风在登陆福建后,没有像普通台风那般在陆地上消失,而是越过江西湖南,突然转向,直入中原腹地。
当时的气象局始终关注着“75-03号”台风的走向,可到了8月5日,气象局发现,“75-03号”台风竟然从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了。当气象局重新找回“75-03号”台风行踪时,其移动路径已然发生了改变,开始在河南省境内停滞。
在大环流形式、天气尺度系统以及地形因素的三合一影响下,造成河南地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的中心,位于板桥水库的林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越了当时世界的最高纪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密士港)的782毫米。
据后来前去调查情况的调查组称,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由地方气象局接管检测,但当时的河南省气象局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开启雷达,而南阳气象局虽然监测到了台风的动向,但由于没有传输设备,导致未能及时发布信息。
Ⅶ 有临颍飞机落地的作文吗
1975年8月3日,当年第3号(7503号)台风在台湾花莲登陆,登陆时最大风速达55米/秒(风力16级),而后穿过台湾中部进入台湾海峡,4日在福建晋江再次登陆,登陆时最大风速有35米/秒(风力12级),当日在福建西部减弱成低气压并继续西北行,经江西、湖南进入湖北,后移至河南南部又折向西南部,8日在湖北境内消失。由于台风强度大,台风低压深入内陆区,停滞时间长,加之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大范围持续降雨,其中河南中部出现“75.8”特大暴雨,适今还保持 着中国大陆从20分钟到72小时各个时段降雨量的极值,泌阳县林庄6小时降雨量达830毫米。 此次特大台风暴雨给河南带来空前灾难,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两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57亿立方米的洪水,使驻马店地区的10个县(镇)尽成泽国,加上许昌、周口、南阳,受灾人数1100 万,亡人数24万(淹10万,后期由于缺粮、缺水以及疫病感染相继亡14万),京广大动脉中断行车达18天之久,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亡人数最多的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的教训。 此外,受7503号台风影响,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也不同程度受灾,受灾农田539万亩,亡208人,受伤560多人,倒塌房屋6万多间。
具体情况时过境迁,整整30年过去,让我们再回头凝望那已湮灭的滔滔洪水……
板桥水库始建于1951年。1975年8月,驻马店地区普降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860毫米为世界之最。入库流量超过板桥水库设计标准。8月8日凌晨1时,洪水以高出坝顶1.75米之势沿坝全线漫溢,造成溃坝。
事实上,大灾的发生是有预兆的。《驻马店地区“75.8”洪灾纪实》等许多资料中都做了记载:
1975年,在本该多雨的夏季,驻马店地区泌阳县板桥公社的人们却看到了小河断流、池塘干涸、禾苗枯的严重旱情。
8月4日,西平、临颍、泌阳、方城、确山等地观测到:日出日没显紫红色,乌云接日,南虹出现,蚂蚁搬家、老鼠上树、狗不吃食、鸡上树、蛇出洞等异常现象出现。 农妇们都奇怪:自己家的鸡鸭飞来跳去,惊叫连声;猪在圈内跑来跑去,不肯安静;狗则上蹿下跳,一条大黄狗甚至跃上屋顶,仰天狂啸。
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有一株合抱粗的老槐树,树上有多个碗口大小、一尺多深的树洞。这些树洞晴天干涸,阴天洇水,但从未有人见树洞中的水溢出过。可是8月4日上午,几个树洞中的水不停地外溢。
板桥水库的水也开始泛浑,大坝下遍地都是蚂蚁。板桥水库下游的坡地上,聚集着黑压压的乌鸦,驱之不去,聒噪不止。8时10分左右,天空中猛然劈开一道炫目的闪电,随之一个巨雷在半空中炸开,一时间,雷电交加。借助电光,人们发现天色已由靛青转为墨蓝,云团急剧翻滚着,像是要把雷霆和闪电送到地面。
一场大灾的前兆出现了。
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进入驻马店地区。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普降暴雨了。8月5日中午水势猛涨,出现第一次洪峰。暴雨倾盆而下,几步路外看不见人影。从房门口用空洗脸盆伸出去接水,伸缩手之间就能接满满一盆。入夜时分,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积水已逾1米,总机室等70多间房屋被淹塌,库区内电话中断。管理局与水库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火石山、蚂蚁沟、石灰窟、祖师庙等雨量站全部失去联系。
板桥街上平均积水二尺有余,供销社、银行等房屋皆被大水冲倒。坝外的大水因灌渠阻碍不能下泄,造成由东向西倒灌,淹没了水库大坝坝基。街上大片民房倒塌,居民哭喊之声此起彼伏。当地驻军与板桥公社干部在慌乱中组织力量抗洪抢险,并组织群众向北山撤离。
连续几天的暴雨使板桥水库水位暴涨,加之通讯不畅,水库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迅速流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
8月7日19时3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
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了板桥水库险情。同时,为及时报告水库险情,让下游群众紧急转移,在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在坝南端向下游发射两次红色信号弹,每次2发。又到北坝头发射3发信号弹,向下游告警。随后又发射信号弹10发,枪弹40发。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危急时刻的报警信号,下游群众看到信号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
悲剧让人刻骨铭心:
遂平县广大地区房屋都看不见,一片汪洋。个别地方看到一点树梢,还可以看到该县城一个工厂的高烟囱,其他都看不见了。
洪水一泻千里,从水库一直冲击到京广铁路50公里长的汝河两岸。被冲到宿鸭湖水库的3个60吨重的大油罐、被扭曲成麻花状的铁轨、被掀翻的遂平县京广公路大桥……都在向世人诉说洪魔的威力。记者从驻马店党史部门提供的资料中看到:洪水过后,村、房、路、桥、树,荡然无存,惨不忍睹。
时任泌阳县委书记的朱承朝虽已事前命令板桥和沙河店两个公社的社员紧急撤退,但洪水的速度远比人们逃生的步伐要快。板桥人悉数撤离,但沙河店公社有827人葬身洪水。
更为不幸的与沙河店公社一水之隔的遂平县文城公社,当泌阳境内的人在撤离时,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8日凌晨1时,60余米高的洪水如翻江倒海一般突然而至,文城,这座世代农耕默默无名的村庄就在顷刻间消失了!全公社3.6万人,有1.8万余人遇难!
板桥水库8日凌晨1时垮坝后,仅一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遂平县40万人,有半数漂没水中,一些人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一些人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泻7.01亿立方米洪水。至遂平县境内时,[color=red]水面宽10公里,浪头高3~7米[/color]。遂平县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过处,大小村庄,荡然全无。
板桥水库垮坝5小时后,库水泄尽。汝河沿岸14个公社、133个大队的土地遭受了罕见的冲击灾害。洪水过处,田野上的熟土悉被刮尽,黑土荡然无存,遗留下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鲜黄色。
8月8日23时45分,驻马店地区防汛指挥部向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汇报:“西平、遂平、泌阳3个县从昨天20时以后到现在,因线路中断,铁路、公路冲坏,一直失去联系,情况不明。据今日下午我们派人前往查看的结果,遂平县广大地区房屋都看不见,一片汪洋。个别地方看到一点树梢,还可以看到该县城一个工厂的高烟囱,其他都看不见了。”
据统计,这次洪灾使驻马店、许昌、周口、南阳的30个县(市)受灾。受灾人口1015.5万,受到毁灭性灾害的有[color=red]86.5万人[/color]。整个驻马店地区96%的面积受灾,许多地方一片汪洋,平均水深3~7米。板桥水库东4公里的大路陈村村民后来形容:“远看白茫茫,近看空荡荡,进村没有路,只剩一棵树。”
洪灾发生后,驻马店地委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河南省委及全国各省、市发出紧急求援电报,并组织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组成救援分队,深入抗洪一线,抢救人民群众。从8月8日到9月5日,各军区、铁道兵司令部、北海舰队、东海舰队、河南省军区等单位赶赴驻马店灾区抗洪抢险的部队,已达66个单位、42618人。
据灾后统计,在这次大洪水中,除国家援助驻马店灾区的3亿多元外,全国各界群众和人民解放军自发捐助的钱物,按当时价格计算也达3亿多元
洪灾之后痛定思痛......事过30年,现在的驻马店已经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1986年板桥水库复建工程被列入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
Ⅷ 有谁知道75.8大洪灾吗
1975年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30年后,反观这次决堤事故,从中折射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除了驻马店本地人
全国有几个认得这24万的生命 驻马店地区的数百万群众,就这样度过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洪水退去的地方,到处可见人畜的尸体——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地方罩起一层可怕的雾,一位曾经参加救灾的军人后来回忆,在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 8月13日———
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全区200万人在水中。
汝南:10万人被淹(指尚飘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肿腿肿,拉肚子,无药。
新蔡: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
上蔡:60万人尚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已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
宿鸭湖水库:大坝上5万人四五天没吃东西了。 平舆:还有40万人在水里,肠炎、脑炎流行。医疗队下去了,但没药物,很多地方出现了灾民有病哭、医生看了病没药也哭的情况。
Ⅸ 我是河南驻马店遂平县的,想在遂平开一个花店,求指教。
遂平卖花也可以啊?
咱遂平好像没有几家,纪念碑有一家,中心岗楼西面有一家,地理位置应选在中心岗楼东面,挨着岗楼,应该可以。我建议你从郑州花卉市场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