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纳兰鲜花
㈠ 这句话是纳兰哪首词里的
叫《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寓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采纳哦
㈡ 纳兰容若的≤虞美人≥ 欣赏
和朋友去K歌时,“十年”几乎是大家必点的歌。其实未必是每个人都经历着分手,或者此际逢着别离。但这首歌总是让不同的人一样很有感觉。歌词写得很好: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说“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够用来怀念”。一年两年太浅,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长,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经过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经心上生苔藓。十年,十年刚刚好,足够用来怀念,又不会太浪费。如果来得及,你我还可以赶在华发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词也是可以唱的。顾贞观就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么容若这阕“虞美人”, 也许当时和“十年”一样被唱成了街知巷闻的“流行金曲”。应该还有更久远的生命力。我们无法证明,再过三百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这首“十年”。不过,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容若这阕《虞美人》,记得那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尚有争论。但我可以确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里一定岁月沧沧,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
读这首词俨然看见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这是和她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
……
十年之后,苏轼对着万顷松涛,一座孤坟;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翘有恨不能言。但他们的身边都有了新人随侍在侧,真应了歌里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泪不只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说,没有人会喜欢乐意看到每天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还珍藏着十年前情人的旧物。每个人对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续而贪婪的,因此看见旧物,俨然是看见入侵者,会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才有“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苏轼在十年之后写下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已亥记梦》,其他的话还没开口,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而容若的结句说“十年踪迹十年心”,更将凄凉意深深蔓延。
看起来会很简单,悼亡词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辞藻,只需要人有真实切身的感受,可以将它饱满地付诸纸上。实际上却是从苏子开了悼亡词的先河,之后历代悼亡词就少有佳作出现,几乎成了真空,直到纳兰的出现。容若比苏子更投入地写悼亡,他生性没他洒脱豁达,在恋情的周折,襟怀未开的抑郁矛盾中辗转一生。
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亦是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伤。爱人,妻子,是温情的容若最坚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欢在她们身上获得滋养和绽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见的姿态慢慢萎谢,悼亡词是他最后的光华闪现。
㈢ 关于纳兰
纳兰的作品
1. 不是灰姑娘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已完成 81234 字
楚君宇作为成功人士的典范,带着支票和奋斗史回母校参加校庆,原本应该是春风得意的日子,谁知却成了生命中最狼狈不堪的一天!拜托,他不过是因为闷热而把衣服脱掉,她有必要把他当成大色狼和暴露狂吗?就算他要露,...
2. 出水荷花
类别:古风古韵 进度:已完成 91644 字 总
一直记得某年某月某天,银鞍白马上的少年,一低头,掠去了多少阳光。不是不心动的,只是,人世不是只有两情相悦那么简单。如果终生只能以仰视的姿势面对他,便不如相忘于江湖,在一切未发生前离开,在一切未结束前离...
3. 此情凝思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已完成 77779 字 总
她从知道他的名字时,就在心中无数次幻想他的样子,她还不知道他的长相身形,却已悄悄地在为他绣荷包、缝腰带。本以为洞房之夜可以细细凝视自己的英雄丈夫,一纸军令却将他调往征战海疆......她为他青丝变白发...
4. 大清夜宴3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已完成 194559 字
公元1771年,乾隆大帝贺六十寿辰,举国欢庆。时,国运昌盛,满汉芥蒂渐消。然而乾隆平事日高,在六十大寿期前脱口而出“禅位”两字。谁会成为下任帝王成为朝野焦点。顿时风起云涌,庙堂江湖如同春之惊蛰,野心和...
5. 妒妇
类别:古风古韵 进度:已完成 104177 字
显赫的家世、绝美的容貌,照样敌不过男人的花心。别人可能妥协,可能退让,但她毅然决绝地选择维护自己的自尊,哪怕付出血的代价……正当她无语问苍天之时,老天派他来了。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只要真心对待,它就能...
6. 宁携娇娥
类别:快意江湖 进度:连载中 80847 字
这个女人嘴里说着报恩,报恩报到用剑挟持下人也算天下奇闻。事情明明肇因弟弟的漫不经心不理后果,为什么要来负责任?看这丫头单“蠢”到如此,也算千古一人。好,很好,反正他的生活缺乏快乐趣闻,就让她的存在改变...
7. 世家少夫人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已完成 66138 字
就是他把她的恩人逐出家门的吗?太过分了!就算他人长得帅、武功高强,又是慕容世家的新当家,也不该把自己的亲人赶出家门啊!虽然他这么做是依循着他慕容世家的传统,但是他驱逐她的恩人,就是在跟她崔芷儿作对!她...
8. 现代美女与野兽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连载中 10786 字
谁说清纯的美女一定是温柔善良的?怎么他横看竖看,外加亲身体验,都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实属暴力一族!别人看到他这么魁梧、健壮的样子,都吓得退避三舍,能躲就躲,他不就是当了一回烂好人吗,怎么从此就这样纠缠不...
9. 愿娶丫环
类别:快意江湖 进度:连载中 85031 字
他洒脱无争,她安分随时;他胸无大志,她无心争强;他爱看青山绿水,她喜赏明月鲜花;他逗她说笑快意,她为他打点起居。他在状似失败的“胜利大逃亡”后,竟然得遇这样的一个女子,不是缘分难道还要生分?可是她却茫...
10. 绛雪挹青霜
类别:浪漫言情 进度:已完成 89554 字
那一个霜降,他是意兴飞扬的少年,她却是暗夜行刺,美艳冰冷的杀手,一瞬间的惊艳注定两人相缠的缘。当他乘月色归家,还是霜降时节,却看见她诛杀恶人的剑刺在父亲身上,从此他的世界只剩下冰冷霜降。这样生不能死不...
㈣ 纳兰容若的故事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4)弗纳兰鲜花扩展阅读:
纳兰性德是清词三大家之一,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高贵的出身,英才早逝的命运,令人迷醉的诗词,一直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纳兰性德的身世纳兰性德,最初的名字叫纳兰成德,因为要避皇太子允礽保成的名讳,改名为那兰性德,字曰容若,号楞伽山人。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父亲纳兰明珠,机敏睿智聪慧过人,精通满汉语言,深得顺治康熙的赏识,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康熙三年,明珠被提升为内务府总管,不久又调任弘文院学士,历任刑部尚书、都察院左督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累迁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权倾一时。
纳兰性德的母亲,也出身显赫而高贵,是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嫡孙女,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是一品夫人。纳兰短暂的一生中,他的家族声威显赫,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境界。很像《红楼梦》里的荣国府和宁国府。
梁启超也由衷称赞:“容若小词,直追李主。其刻《通志堂九经解》为经学家津逮。其纪地胜,摭史实,多有佳趣。偶评政俗人物,见地亦超绝。诗文评益精到,盖有所自得也。卷末论释老,可谓明通。
翩翩一浊世公子,有此器识,且出自满洲,岂不异哉。”总体的意思就是说,纳兰性德的词可以赶得上李后主,经学的成就,诗文理论的成就,也都不小,是满族人当中的翘楚。
㈤ 纳兰容若墓碑上的铭文记载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墓志铭
内阁壆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庻吉士昆山徐乾壆撰文内阁经筵讲官都詧院左都御史泽州陈廷敬篆盖内阁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壆士钱塘高士奇书丹内阁呜嘑!始容若之丧而余哭恸也。今其弃余也数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尝不悲来填膺也。呜嘑!岂直师友之情乎哉。余阅丗将老矣,従吾游者亦众矣,如容若之天姿之纯粹、识见之高明、壆问之淹通、才力之强敏 ,殆未有过之者也。天不叚之年,余固抱丧予之痛,而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涕也,又何以得此于人哉!太傅公失其爱子,至今每退朝,望子舍必哭,哭已,皇皇焉如冀其复者,亦岂寻常父子之情也。至尊每为太傅劝节哀,太傅愈益悲不自胜。余闲过相慰则执余手而泣曰:惟君知我子,僡邀君言以掩诸幽,使我子虽死犹生也。余奚忍以不文为辞。顾余之知容若,自壬子秌榜后始,迄今十三四年耳。后容若入侍中,禁廷严密,其言论梗槩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太傅属痛悼未能殚述,则是余之所得而言者,其于容若之生平又不过什之二三而已。呜嘑!是重可悲也。容若,姓纳兰氏,初名成惪,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惪。年十七补诸生,贡入太壆。余弟立斎为祭酒,深器重之,谓余曰: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明年,举顺天乡试,余忝主司,讌于京兆府,偕诸举人青袍拜堂下,举止闲雅。越三日,谒余邸舍,谈经史源委及文軆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明年会试中式将廷对,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于是益肆力经济之壆,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壆大成。岁丙辰应殿试,条对凯切,书灋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闭门埽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琹咏诗自娱悦而已。未几,太傅入秉钧,容若选授三等侍卫,出入扈従,服劳惟谨,上睠注异于他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上之幸海子、沙河、西山、汤泉及畿辅、五台、口外、盛京、乌刺及登东岱、幸阙裏、省江南,未尝不従。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搧之属甚夥。是岁万寿节,上亲书唐贾至《早期》七言律赐之。月余,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于是外庭佥言,上知其有文武才,非久且迁擢矣。呜嘑,孰意其七日不汗死耶!容若既得疾,上使中官侍卫及御医日数辈络绎至第诊治。于是上将出关避暑,命以疾增减报,日再三,疾亟,亲处方药赐之,未及进而殁,上为之震悼,中使赐奠,恤典有加焉。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羗,其殁后旬日,适诸羗输欵,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呜嘑,容若之当官任职,其事可得而纪者,止于是矣。余滋以其孝友忠顺之性,殷勤固结,书所不能尽之言,言所不能传之意,虽若可仿佛其一二而终莫能而悉也为可惜也。容若性至孝,太傅尝偶恙,日侍左右,衣不解带,颜色黝黑,及愈廼复初。太傅 人加飱辄色喜,以告所亲。友爱幼弟,弟或出,必遣亲近亻兼仆护之,反必往视,以为常。其在上前,进反曲摺有常度。性耐劳苦,严寒执热,直庐顿次,不敢乞休沐自逸,类非绮襦纨者所能堪也。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即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闲丰格。尤喜为词,自唐、五代以来诸名家词皆有选本,以洪武韵改并联属名《词韵正畧》。所著《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者,皆词也。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海内名为词者皆归之,他论著尚多。其书灋摹褚河南,临本禊帖,闲出入于黄庭内景经。当入对殿廷,数千言立就,点画落纸无一笔非古人者。荐绅以不得上第入词馆为容若叹息,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容若数岁即善骑射,自在环卫益便习,发无不中,其扈跸时,氊帐内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亱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鼾声相咊。闲以意制器,多巧亻垂所不能。于书画评鉴最精。其料事屡中,不肎轻与人谋,谋必竭其肺腑。尝读赵松雪自冩炤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或期许过当,弗应也。余谓之曰:尔何酷类王逸少?容若心独喜。所论古时人物,尝言王茂弘阑�阑�,心术难问;娄师惪唾靣自干,大无亷耻,其识见多此类。闲尝与之言往圣昔贤修身立行及于民物之大端,前代兴亡理乱所在,未尝不慨然以思。读书至古今家国之故,忧危明盛,持盈守谦、格人先正之遗戒,有动于中未尝不形于色也。呜嘑,岂非大雅之所谓亦丗克生者耶;而竟止于斯也。夫岂徒吾党之不幸哉!君之先丗有叶赫之地,自明初内坿中国,讳星根达尔汉,君始祖也,六传至讳杨吉努,君高祖考也。有子三人,第三子讳金台什,君曾祖考也。女弟为太祖高皇帝后,生太宗文皇帝。太祖高皇帝举大事而叶赫为明外扞,数遣使谕,不听,因加兵克叶赫,金台什死焉。卒以旧恩存其丗祀。其次子即今太傅公之考,讳倪迓韩,君祖考也。君太傅之长子,母觉罗氏,一品夫人。渊源令绪,本崇积厚,发闻滋大,若不可圉。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詧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封淑人;男子子二人,福哥、永寿,遗腹子一人;女子子一人,皆幼。君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戊辰,卒于康熈二十四年五月已丑,年三十有一。君所交游皆一时亻隽异于丗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秀水朱彜尊,慈嵠姜宸英尤所契厚,吴江吴兆骞久徙绝僿,君闻其才,力赎而还之。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以故君之丧,哭之者皆出涕,为挽辞者数十百人,有生平未识靣者。其于余绸缪笃挚,数年之中,殆日以余之休戚为休戚也,故余之痛尤深,既为诗以器之,应太傅之命而又为之铭。铭曰:天实生才,蕴崇肧胎,将象贤而奕丗也而靳与之年,谓之何哉。使功绪不显于旗常、惪泽不究于黎庻,岂其有物焉为之灾,惟其所树立亦足以不死矣,亦又奚哀!
㈥ 鲜花献给交警作文600
鲜花献给交警
如果你有留心观察过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令我们敬佩的人,或许,你最敬佩的是在那阳光下不辞辛苦的工人们;或许,你最敬佩的是路边默默无闻为美化城市的清洁工人;或许,你最敬佩的是舍己为人的解放军叔叔……虽然,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值得敬佩的人,但我最敬佩的还是身边那些坚守岗位,不断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
在我家不远就是公安局,公安局前,每天都会有一两个民警在巡逻,其中一个给我的印象犹为深刻,他五官端正,身材魁梧,一身笔挺的警服把他衬托得威风凛凛,肩上的臂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微微皱起的眉头显得无比严肃,让人敬畏三分!
民警巡逻倒没什么,可是,那些民警都是名副其实的“管路公”。好像他就是老师,路上的行人都是小学生,连交通规则都不懂。我上学从那里经过,总能听到几句:“什么转弯要打转向灯,十字路口要慢行。”之类的话。时间长了,我甚至能倒背下来了。有时我想骑车快点,不要听到他那些唠叨话,可是,结果更糟,每当那时他总会拦下我,苦口婆心地劝我,要注意路上安全,甚至好几次我差点上学迟到。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家看新闻,无意中在每月好民警排行榜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脸庞——那个整天在路旁的“管路公”。我心里愤愤不平地想:“凭什么他这样的民警也能上排行榜。”
第二天是周末,我一大早就来到那条路旁,想看看他是怎么得到那个称号的。这一看,我给看傻眼了。只见他目光炯炯,眼睛始终注视着人来人往的大街,生怕错过每个可能造成危险的细节,手里拿着警棍,嘴里还不停的提醒行人要注意交通安全。
天,突然阴沉了下来,眼看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雨可能马上就来了,反常的天气让行人急躁了起来,十字路口突然拥挤了许多,这时,我看见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小女生鼓着腮帮子,脸涨得通红,牵着一辆自行车急急的想横冲过马路,我不禁暗暗替她涅了把汗。只见那个民警叔叔快步的走到她面前,严肃而耐心地询问着。原来,那个女生把车停在路边,被人恶作剧的扎破了轮胎。我想:雨快来了,这么点小事,叔叔一定会置之不理吧!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拧起了自行车,牵着那女生,大步流星地走到边上一家修车铺,交代完了又飞快的回到了岗位。他说做的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这也许是他一天当中做的最平凡的一件事吧!可我却在这一瞬间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细微见真诚!这下我明白了,这位民警叔叔是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才不停地劝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我不禁为自己那些幼稚的想法儿感到惭愧。
从那天以后,我便很少见到那个叔叔了,有时还觉得挺不习惯的。结果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叔叔已经不能再站岗了。叔叔在扶一个老奶奶过马路时,正巧一辆大货车驶过,叔叔赶紧把老奶奶推到边上,自己的左腿却被压断了。听到这里我的心砰然一震,我久久地凝望着叔叔以前的岗位。心想:“一位平凡的民警竟有如此高尚的风格,竟有如此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那一刻我肃然起敬,他的影子在我心中永远的定格住。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耳边飘荡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此刻,我真想为他唱响,为所有为人民做出莫大牺牲的英雄们唱响!没错,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博得了千万母亲的微笑,博得了大地的丰收,他们永远是人民心中的好警察!
㈦ 纳兰容若词传 一样类型的书有没有写苏轼的
安意如的东西怎么能和《纳兰容若词传》比?《词传》是专业级的,见真功夫的,安意如对古典文学全然外行,错误百出,只是借着古典诗词写写自己的情调小散文罢了。
就看看这篇写《江城子》的,根本把苏轼夫妻写成现代爱情故事了,不懂时代背景,无论苏轼的悼亡词还是元稹的悼亡诗,都和现代爱情观相差很远。
㈧ 纳兰容若的词 虞美人*十年心 是什么
词从出现的时候就是可以唱的,曾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里说的是那个风流的柳永。而顾贞观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么,人人歌唱纳兰词,却不懂纳兰,更不懂纳兰的“十年”里究竟包含着哪些酸苦和甘甜。十年是可以用来怀念的,也是可以用来祭奠的。时间太短,感知太浅,时间太长,有些记忆已经模糊。十年正好,摸得住,记得住,伤感中容得下品味,感慨中犹记得珍藏。可以赶在华发未生,心血未涸之前,期待重逢。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曾经一起游玩。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不必当真,但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一定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物犹在人已老的感慨。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翘有恨不能言;十年之后,苏轼对着万顷松涛,看一座孤坟。纳兰词作中关涉到的女子不外乎三人:谢姓表妹、沈婉、卢氏。苏轼词中关涉到的女人却有很多,除了三位王氏,其他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当初在杭州向越老越风流的张先学词时,可能他没有想到香艳的词在他手中成了酒间宴上馈赠佳人的礼品,更想不到他的“十年”叹惋,令后人一直误以为就是写给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而容若“十年踪迹十年心”,更将凄凉意深深蔓延。浸润在每个感伤者的心里、情里。相隔几百年的两个文人,一起营造着“十年”的况味,令后人唏嘘感慨。【赏析二】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说“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够用来怀念”。一年两年太浅,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长,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经过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经心上生苔藓。十年,十年刚刚好,足够用来怀念,又不会太浪费。如果来得及,你我还可以赶在华发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词也是可以唱的。顾贞观就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么容若这阕“虞美人”, 也许当时和“十年”一样被唱成了街知巷闻的“流行金曲”。应该还有更久远的生命力。我们无法证明,再过三百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这首“十年”。不过,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容若这阕《虞美人》,记得那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尚有争论。但我可以确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里一定岁月沧沧,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 读这首词俨然看见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这是和她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 …… 十年之后,苏轼对着万顷松涛,一座孤坟;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翘有恨不能言。但他们的身边都有了新人随侍在侧,真应了歌里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泪不只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说,没有人会喜欢乐意看到每天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还珍藏着十年前情人的旧物。每个人对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续而贪婪的,因此看见旧物,俨然是看见入侵者,会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才有“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苏轼在十年之后写下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已亥记梦》,其他的话还没开口,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而容若的结句说“十年踪迹十年心”,更将凄凉意深深蔓延。 看起来会很简单,悼亡词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辞藻,只需要人有真实切身的感受,可以将它饱满地付诸纸上。实际上却是从苏子开了悼亡词的先河,之后历代悼亡词就少有佳作出现,几乎成了真空,直到纳兰的出现。容若比苏子更投入地写悼亡,他生性没他洒脱豁达,在恋情的周折,襟怀未开的抑郁矛盾中辗转一生。 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亦是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伤。爱人,妻子,是温情的容若最坚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欢在她们身上获得滋养和绽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见的姿态慢慢萎谢,悼亡词是他最后的光华闪现。
㈨ 纳兰写过的文言文
石鼓记
予每过成均,徘徊石鼓间,辄竦然起敬曰:此三代法物之仅存者:远方儒生,或未多见,身在辇毂,时时摩挲其下,岂非至幸?惜其至唐始显,而遂致疑议之纷纷也。《元和志》云:石鼓在凤翔府天兴县南二十里,其数盈十,盖纪周宣王田于岐阳之事。而字用大篆,则史籀之所为作也。自正观(影印版做正观,应是贞观吧)中苏勉始志其事。而虞永兴,褚河南,欧阳率更,李嗣真,张怀瓘,韦苏州,韩昌黎诸公,并称其古妙,无异议者。迨欧阳文忠,则疑自周宣至宋垂二千年,理难独存。夫岣嵝之字,岳麓之碑,年代更远,尚在人间,此不足疑一也。程大昌则以为成王之物,因《左传》成有岐阳之搜,而宣王未必远狩丰西。今搜岐遗鼓,既无经传明文,而帝王辙迹可西可东,此不足疑二也。至温彦威,马定国,刘仁本,皆疑为后周文帝所作,盖因史“大统十一年西狩岐阳”之语故尔。按古来能书如斯。冰,邕,瑗无不著名,岂有能书若此而不名乎?况其词尤非后周人口语。苏,李,虞,褚,欧阳近在唐初,亦不遽尔昧昧。此不足疑三也。至郑夹漈,王顺伯,皆疑五季之后鼓亡其一,虽经补入,未知真伪。然向傅师早有跋云“数内第十一鼓不类,访之民间,得一鼓,字半缺者,校验甚真,乃易置以足其数。”此不足疑四也。郑复疑靖康之变,未知何在;王复疑世传北去,弃之济河。尝考虞伯生尝有记云:“金人徙鼓而北,藏于王宣抚宅,迨集言于时宰,乃得移至国学。”此不足疑五也。予是以断然从《元和志》之说,而并以幸俱存无伪焉。尝叹三代文字,经秦火后至数千百年,虽尊彝鼎敦之器,出于山岩屋壁陇田墟墓之间,苟有款识文字,学者尚当宝惜其稽考之。况石鼓为帝王之文,列胶庠之内,岂仅如一器一物,供耳奇目异之玩者哉!谨记其由来,以告夫世人嗜古者。
自鸣钟赋
缅昔二仪肇判,三辰初曦。轩辕制器尚象。伊祁治历明时。岐伯铸钟而调嶰竹,挈壶司漏以协璇玑。用能揆合昏旦之盈缩,平章度数之精微。是以仲叔、羲和守之,百世而勿失。天官,太史用之,亿代而靡违者也。丕惟圣祖龙兴,造邦中宇。聪明时宪,风云应虡。改革制度,厘定规矩。历授西洋,法依古里。厥初爰有自鸣之钟。创于利马豆(是利玛窦的翻译哦,那时候的音译没有统一吧)氏。虽形体之大小多所殊,而循环于亥子初无异。至其后人之传教,推步益臻于神妙。帝乃命以钦天。纪官司于凤鸟;易刻漏以兹钟,建灵台于云表;显列众辰之圆,深藏运机之奥;抉《宣夜》之渊弘,殚《周髀》之浩渺尔。其外之可见者,加尺茎于圆上,俨窥天之玉衡;譬夸父之逐日,莫之推而勇行。辰标上下四刻之初正,刻著一十四分之奇赢。尺每交于一辰之疆界,则内钟之不可睹者,若为考,击而闻声。始则宫商间发,继则剽栈齐鸣。珰珰丁丁,鏦鏦铮铮。随烟高下,从风飘零。既犹伦、夔之和律吕,渐若襄旷之奏韶韺。逾半晷而稍歇,遇中正而愈鍧 。盖如龙吟寂而虎啸旋起,猿啼息而鸡号迭兴。实动仪苍昊健行之无息,而一准朱轮飞辔之均平。赐谷虞渊,蚤暮不差于累黍;昆吾蒙汜,书宵罔忒于权衡。故其为声也,不假鲸鱼之象,非由乐人之撞。四序流音于汉殿,奚关铜岫之颓;终年叶韵于丰山,岂尽繁霜之降。于以范围岁月,统章而无乖;消息寒暑,晦朔而勿爽。此其造历之密,不徒与太初、麟德为颉颃;制作之精,非仅同弘度、承天相揖让。知自此枫庭蓂荚,可勿生阶;彤陛鸡人,无烦戴绛,总由一机柚所自舒卷,若有群鬼神为之鼓荡。于是深宫听之。不失九重之宵旰;在位闻之,毋愆百职之居诸。纵令雨晦风潇,而惜阴之士自识晨昏而运甓;即使终霾且曀,而剌绣之姬应知中昃而添丝。或处深山幽谷之中,若聆音而起,当弗昧于茅索綯之候;或居修竹长林之内,若辨响而兴,亦勿迷弋凫与雁之期矣。余为辗转思维,末由悟其蕴,低徊俯仰,惟有叹其神。则知焉是钟者,诚默夺造化之工巧,潜移二气之屈伸。徇足媲铜仪玉箫,垂为典则而难改;且可配大挠章亥,祀之奕世而常新。迨将黜公输而褫子野,夫何《周礼》凫氏之足云。
㈩ 纳兰容若《虞美人》
悼念的是他死去的妻子卢氏。
写作背景: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性德与卢氏结缡。三年后,卢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哀思。
原文: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银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⑾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白话译文: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10)弗纳兰鲜花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鸣引发出对旧情的追怀,进而企图在旧地重游中寻觅芳踪。然而时过境殊,昔时采香之处已经杳非前日,何况情事隐秘,即使拾得旧情人的遗物,也只能徒增遗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纳兰的词中多次被提到,应和其早年的一段恋情有关。这个地方寄托着往日的甜蜜和此时的哀伤,是触发词人复杂情感的重要媒介。重游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结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和首句“银床淅沥青梧老”在时间上遥相呼应,在直抒胸臆中包含着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无尽悲哀。末句虽自竹屋词化得,用在此处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词抒情自然,采取的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纳兰性德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后又潜心经史。其词风哀婉动人,直追五代,著有《纳兰词》、《通志堂集》。另编有读书札记《渌水亭杂识》四卷,《通志堂经解》等,并收入《四库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