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鲜花开反思
⑴ 中班 春天的花草 教学反思
当温柔的春风轻抚我的脸颊时,我很快乐;当调皮的春雨打湿我的脚丫时,我很快乐;当威武的春雷震动我的耳朵时,我很快乐……
春,四季最美的季节,生命从这里开始,单调的世界从这里开始上色。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早,我安静了一个寒假的心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当我闻到了青草泥土的香味,便更加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想探出脑袋去瞧瞧今年的春姑娘。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走出了家门。一个股凉凉的轻轻的风吹动了我几根发丝。仔细用鼻子闻一闻,会闻到风中还夹着新生命的气息。我不禁沉浸在其中,仿佛所有的喧嚣在此刻都变得安静了起来。心里有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快乐。往前走,走向茂密的树林里。啊,春天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了。大树褪去了原来灰棕色的树衣,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竟然变得年轻起来,活像一个小伙子。嫩嫩的小叶芽东一点西一点的缠在细长的枝条上,焕发出生命的气息。蹲下身来,我发现从泥土里居然冒出了一个个小尖脑袋。仿佛就要脱土而出了似的,让我忍俊不禁。藏在草丛中几朵小野花,若隐若现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拨开草丛,仔细瞧瞧这花。花苞还未完全盛开,藏着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不就是春天最美的点缀吗?
这时几只小鸟唱起歌来,它们也在庆祝春天的到来吧!
眼睛看着这一切景色、耳朵听着这一切歌声、双手摸着这一切全命。这个春天,我真快乐!
⑵ 我是一名中班的实习老师,公开课我想上音乐《鲜花开》 但是我没有详细的教案,你们可以帮我么顺便提些意
鲜花开(音乐)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用欢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2.感受音的厚与薄,发展听音能力。
准备:
各种节奏乐器、磁带、手偶燕子。
活动与指导:
1.幼儿听音乐《小声轻步》,用前脚掌练习轻步走,愉快地进入教室。
2.听音练习:要求幼儿注意力集中,反应准确。
(1)教师在钢琴上弹单音、合弦让幼儿听,比较哪个音薄,哪个音厚,感知单音与合弦的不同,反复听练习。
(2)用动作表现单音:轻拍(弱),合弦音厚强。
3.歌曲:鲜花开
“花园里的花开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别的可爱,像我们小朋友漂亮的脸蛋,咱们快来用最好听的歌声来唱鲜花开吧!”
(1)为了帮助幼儿记住歌词,按内容画一幅《鲜花开》的图片。
(2)集体听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儿要接好前奏、间奏。分清蜜蜂采花蜜、蝴蝶采花粉。
(3)教师用清唱的方法辅导幼儿唱准音调和吐字。
4.复习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两句请一名幼儿领唱,后两句集体接唱,接唱要衔接紧凑,唱准,唱齐。一字两音要唱清歌词。
(2)幼儿利用手偶边唱边表演,还可以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节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狮子
(1)老师编故事,幼儿用乐器打节奏,讲到狮子得意的时候停下,让幼儿继续编故事,打节奏。
辅导幼儿选择乐器要符合模拟的声音。
如:大鼓(雷声)x x—∣
或沙球 X X X X X X X X ∣
沙球(雨声)X X X X X X X X ∣
木鱼(老鼠)X X X X ∣
双响桶 (马跑) xxx xxx∣ xxx xxx∣
响板(鸭子)X X X X∣ X X X X ∣
木鱼(兔子)xO xO∣xO x0∣
小动物们一起唱歌跳舞用铝板琴或木琴敲击,
∣:13 56∣53 1:∣
(2)幼儿自由结伴分成3个组,每组选一名幼儿讲故事,其他幼儿用乐器伴奏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节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结束部分:一人用乐器敲击,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自然地离开教室。
⑶ 幼儿园语言花开的声音反思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不尊重老师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非常羞愧,老师费尽心机教育我们,为我们操心劳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知识分子,懂道德,讲文明的人!而我的态度让我现在感觉真是惭愧.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行为.平时对这件事的认识不深,导致这件事的发生,在写这份检讨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我的错误,违犯了学校规定,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之间造成了极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做为学生本应该听从老师教导,服从老师的安排,尊师重教.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学风建设 老师是多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而我却给老师找烦恼,添麻烦,所以我今后要遵守学校规定,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的要求,并保证以后尊师重教.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这种败坏学风的行为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保证以后尊敬师长,不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检讨人您的学生
年月日
希望稍作修改补充,能对你有帮助,祝学习进步!
⑷ 幼儿教案幼儿园里的花圃的反思和反馈
活动目标: 1、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尝试设计不同的四季花圃。 2、在看、说、贴中,进一步感受四季花卉的丰富多彩。 活动准备: 圆形、正方形各种形状花坛卡片若干、剪刀、固体胶、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花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 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 脸蛋儿朝太阳,籽儿香又香。(猜一种花的名称)(向日葵)猜对了,正是夏天怒放的向日葵,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你喜欢什么花?它在什么季节开放? 小结:春夏秋冬,百花绽放,各种各样的花装扮着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圆形花坛的四等分 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的四份,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1、集体讨论演示 怎么把圆形花坛分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份呢? 小结:对折两次的方法,把圆形花坛分成了大小、形状形同的四份。一个大花坛变成了平均的四份,叫做四等分。 2、分辨四季的花 圆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还种上了四季花卉。 谁能告诉大家都种了哪些四季的花? 小结: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每个季节都有鲜花陪伴,真是风景宜人。 三、正方形花坛四等分 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种上四季的花。 1、幼儿操作 要求 (1)把花坛四等分,并分别种上四季的花。 (2)多分几个花坛,试试不同的分法。 (3)音乐停止,停止操作,拿着作品马上集中。 2、讨论 关键提问:四等分后变成了什么形状?你都是怎么分的?你喜欢这个花坛里的花吗?为什么?我们把正方形花坛四等分,一共想出了几种分法? 小结: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把正方形花坛进行了四等分,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长方形,还有的平均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在不同四等分的花坛里,四季花卉交替开放,装扮着我们的春夏秋冬。 活动延伸: 三角形花坛怎么四等分?你想种上哪些四季花卉? (对角折, 上下对边折, 左右对边折等) 活动反思: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设计等分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本次数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四等分。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中,通过谜语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四等分。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操作。操作完,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从而掌握四等分的方法。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环扣一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⑸ 角色游戏花店反思与推进
1、让幼儿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能按意愿选择提出、专选择游戏的属主题,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用语言进行交往。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内容。学习用语言、动作来进行交流。
4、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让其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以物代物或一物多用地进行游戏,由此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7、巩固原有常规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遵守新的游戏常规。
⑹ 中班五大领域的四季花儿的反思和感想
进入游戏。(预先在教室后的地板上铺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种颜色板。带领幼儿围圈拉手。一面转圈一面读儿歌。读到最后,老师说那个季节来了,幼儿就要做那个季节的动作跑到那个季节的颜色板中去,做错的就淘汰。)
小结:我们学习了这节课,以后就能更好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爱生活。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景象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⑺ 中班花儿大不同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在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后,本次活动中,我有选择性地展示了几种有特点的花卉让幼儿进行观察,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能从花儿的形状、颜色、叶子等特征来区别花儿的不同之处,并能加以描述,对花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花儿和我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花,并能加以实践。幼儿对花朵在生活的用处还是不太了解,应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拓展,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⑻ 中班棉签点画迎春花反思笔记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对真、草书体关系的简单论述。
他反对如绘画般写字:“巧涉丹青功亏翰墨,”他对历代书法审美趣味的变迁见解是“古质今妍”。他认为学书要“趋变适时”,追求形质与性情。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尤其重视书法的抒情性:“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论及真、草书体的关系时他认为“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
要了解草书就必须同时了解它的对立面真书。然而要了解草书和真书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两者的同一性及其差异;而能表现这一特征的东西就是它们的点画和使转。孙氏把草书与真书的用笔特点归结为“点画”与“使转”,并由此推及书写对象的形质,与主体用笔所展现出来的内在情性。点画和使转既是真书与草书在概念方面的同一,又是它们在用笔方面的区别。即真书之形质,或汉字结字必须以点画为基础,真书之形,即点横撇捺竖弯钩,而此点画在唐朝已发展成熟。然而在甲骨文,金文的形质中,其点画尚在发展之中。故先秦之真书其形质未熟,不可与唐楷一概而论。而真书之质者,当指用笔之提,按,顿,挫,粗,细,轻,重。或以用笔为质,以点画为形。故孙氏真书之点画形质,实乃写字与书法第一需要把握的理论基础。或书之第一原理。
孙氏认为真书之使转表现情性,或曰:真书在其使转之中包含情与性。如使转之“快,慢,急,缓”等。而性之于使转,又在快慢急缓之笔调之间;或在其使转之间闪烁个性,人品,书风等内在气质。真书以使转而显情性,此真书之内涵,此内涵之延绵可以跨越数千年时空。故甲金简,楷隶草在其使转之情性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使转之相同,而点画之区别,或情性之相通,形质之相别,是孙氏对真书的精典表述。
而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把真书与草书的内在矛盾概括于点画和使转并以形质和情性做对比,这便是孙过庭《书谱》中最深刻之处。真与草在在结字方面的区别,即真以点画为形质,草以使转为形质,真书用笔的特征是笔笔断开,故以点画为形质。草书用笔特征是笔笔连,故以使转为形质。书以言志,墨迹自有墨迹所要表现的情性,故真与草自有真与草各自的情性。即真以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此乃断与连之用笔,在点画和使转过程中以笔黑形式所传达的主体之内在精神或情或性。
真与草在点画和使转方面的对立,不过是笔墨在形式上的对立,这种形式的对立,表现的是主体通过不同形式,或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性情或情怀情致等等。草书之以使转为形质,这是因为草书是书法的纯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不是通过汉字的原始点画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草书符号,通过草书的纯艺术语言,所以书法的纯艺术就是草书艺术。真书以点画为形质,这是因为真书是书法最基础的艺术,它第一不是以艺术审美为目的,而是以实用为目的,它因此必须以汉字的原始结构为书写对象。从这方面看,真书作为基础艺术,以实用为目的,以汉字的原始点画为形质达到自身基础和实用的目的。而草书,则以书法审美为目的,不以那实用的原始的点画为形质,而以自身的符号体系,纯书法艺术使转的符号体系为形质,通过草书自身的符号体系或艺术语言,草书把中华书法艺术推向世界顶级艺术之极至。证如,东汉——草圣张芝《冠军帖》、唐——张旭《古四帖》、怀素《自叙帖》等等,皆可谓世界唯一能直接用精神自身真接表现精神现象的顶级的精神现象的艺术。
从真书之实用的点画形式,过度到草书之纯艺术的符号形式,是汉字书写发展的必然结果。然真书之形点横撇捺竖弯钩,为书之静态,而草书之用笔变其静态为动态。故草书之使转实乃真书之点画向其自身理想过度的现实。如我在《战国竹简书法研究及中国书法史论反思》一书中所说,草书:“在飞动中,或在使转中见其点画。此点画非彼点画,真之形质,因点画之静态而清楚明白,一点一画皆在规矩之中。而草书之形质,由于点画在使转之动态中,只见点画之间的使转与连接;点寄于画中,画寄于点中,故草书之形质见使转而不见点画。而草书之情性却见点画而不见使转。此点画又非彼点画,此点画乃内在之情性,彼点画乃外在之形质。或此点画在狂风中窥电闪,雷鸣,如张芝,张旭,怀素点画;而彼点画则如清晨见山水树木,其轮廓线条,五色分明。观草书之点画而见情性,方知点画实乃书法艺术之灵魂。”
⑼ 中班秘密花园主题反思
我一直在为自己现在所教的班级苦恼着,总是烦恼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的不爱学习呢?虽然教他们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是依然觉得和他们在一起,自己是个“局外人”。在这个班级的教学中,我有过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但是静下心来仔细的想想,想想每个孩子的模样和表现,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和关心,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多。记得在鲍勃的督导过程中,我一次次听到他说的这番话:“一旦你和来访者的咨访关系建立的很好了,当来访者觉得有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后,他会对你说出更多的真实的想法。”这使我猛然想到自己现在班级的状态,孩子们似乎总是游离在我身外,与我没有心灵的接触。而再往深里想想,今天的局面,我有很大的责任。虽然我很想把孩子们教好,但是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想起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感谢潘老师,为了我们每节课都做了精美的PPT。下课之后,总是看到她匆匆离去的身影……”孩子们一直都在小心翼翼地、静心地观察着,等待着。而我在责怪他们不积极配合时,忽视了自己在除了教学之外所应该下的功夫。“亲其师信其言”的道理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在“亲师”上,自己则做的还不够。没有和孩子们足够的时间相处,没有真正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其实放弃了许多次机会,比如孩子们满怀好奇地加我的QQ号时,我则没有利用着方便的资源去关注他们、影响他们。甚至,我还在因为看到孩子们聊天的话题“不像话”时,不是积极地介入,而是选择了将他们的名单从我的QQ名单中删除了。这是我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了,不是他们拒绝了我,而是我在排斥着这些孩子们。我觉察到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我其实一直在等待孩子们主动的来“粘”自己,来以我为中心的向我看齐,我还抱着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窠臼,端着自己是老师的架子呢。试想,这样的一个老师,还怎么让孩子想亲近的起来呢?因为不想看到那几个令人心烦的“调皮鬼”而不想多待一会儿;回家里总是在抱怨着那几个“老油条”,却忽视了其他双渴望老师关注的眼睛;虽然会找学习吃力的孩子谈话,但是并没有花时间给他们做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总是让他们就从自己的身边“溜”走,然后看着他们“越滑越远”。我常会说,有的孩子不是不想好,而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好,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也没有督促他们该怎么做,陪伴他们怎么做。
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是我下定决心要终生从事的事业了,现在才说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多么可笑啊。但是,我确实是在这些年里,才逐渐觉醒的。以前,我只是把它当做任务,满足于在到了时间结点了完成该做的事情。现在,我则很清楚的意识到,我想做的、想获得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了。我渴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在铸造着孩子们的生命,也在铸造着自己的生命。这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让我开始对自己曾经认为正确的、知道的东西开始动摇。我发现,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必然也会苦乐相随,要多吃许多的辛苦,可正因为如此,这条路才那么的令人着迷,这是一条的的确确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成长的道路。我感谢自己,正行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