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店知识 » 划拳鲜花的酒

划拳鲜花的酒

发布时间: 2021-02-22 23:18:07

⑴ 求喝酒划拳手势图,还有那些口诀怎么叫啊

划拳的一到十手势:
1.伸出食指
2.伸出食指和中指
3.伸出食指、中指和大拇指
4.伸出除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
5.伸出五个手指
6.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7.食指、中指和小指
8.伸出食指、无名指和小指
9.中指和无名指和小指
10.握拳

⑴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仙寿,九连环,全来到。

⑵零:宝一对,一:一心敬 ,二:哥两好,三:三三元,四:四季财,五:五魁首,六:六六连,七:巧七个,八:八仙到,九:九长久,十:满堂彩。

⑶零是不来拳,一是头一顶,二是哥俩好,三是三桃园,四是四季财,五是五魁首,六是六六顺,七是七个巧(乞个巧),八是八匹马,九是九要九(就要酒),十是全场开。

⑷哥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顺风,七个巧,八匹马,久久久,十全美。

⑸铃铛对锤,一根筋,哥俩好,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魁手,六六大顺,巧七枚,八抬手,快升官,满堂红。

⑹一敬你,二兄弟,桃园三,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八仙飞。九到了,十圆满。

⑺一点通,歌俩好,三星照,四喜财,五魁首,六高升,七个巧,人马双,九连环,全来到。

⑻一点点,二好好,三星照,四喜财,魁五首,六六六,七巧巧,八马跑,快喝酒(九),全到了。

⑵ 划拳歌有一句是哥哥来进酒啊妹妹来接杯啊

鲜花的酒呀,两朵梅呀,二红四喜,两朵梅呀,新柿花的酒呀,请呀,醉呀,回新柿花的酒呀。

甲:六位高升答,新柿花的酒呀。

乙:八匹马,新柿花的酒呀……至胜利。

赢方(举杯唱):兄弟来敬酒呀,哥哥来接杯呀,喝了这杯鲜花酒呀,再来两小拳呀,请呀,醉呀,再来两小拳。

输方接杯唱:兄弟来敬酒呀,哥哥我接杯呀,喝了这杯鲜花酒呀,再来两个小杯呀

⑶ 武汉人划拳那个“黄梅花的菜”怎么说,怎么玩.

红梅花的菜

文/小引

武汉人喝酒,喜欢行酒令。这个习惯全国人民都知道。如果你在武汉街头巷尾的夜宵摊子上去转转,就经常可以看见一桌子的人围看两个人,他们把手伸到对方的眼前,掳拳奋臂,口中念念有词的吆喝出一长串句子,同时不停地变化手势。赢者得意洋洋,输者满脸不服,围观者或鼓掌,或雀跃,或挺身接而战之,或端酒一同饮之,男男女女,旁若无人,煞是热闹。
这就是武汉酒桌上最热闹也最舒心的划拳定江山的场景。
许多人都知道,酒令这个东西,大概起源于西周。以前古人玩的是投壶、射覆、流觞曲水这些东西,大多来源于文人雅士的聚会,所以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比如李商隐写:“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又如白居易写:“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我猜想,大约是乐天先生喝痛快了,起身去折了一捧花枝来,请在桌诸位一人抽取一枝,花枝最短的那位,对不起,当浮一大白。现在武汉人玩不起那个了,除非你在自己的后花园中去采,但似乎没有几个人有自己的后花园。否则一般情况下,随便去公园采花是要罚款的。于是乎在稍微文雅一点的场合,马马虎虎就用牙签替代。虽然听起来,已经不那么浪漫了。
但魏晋时流觞曲水的影子,在武汉今天的酒令中,还多多少少可以看到一点。所谓“流觞曲水”,就是几个朋友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大家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游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武汉的酒令中亦有此类似之规。比如一个基本规则就是,桌子上的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不管你会哪一种酒令,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流水关是人人要过的,此其一。其二就是,为了公平起见和持续性,必须按照顺或逆时针的方向顺序进行,拳打胜家,不得空缺,跳跃,赢了就跑。这个倒是应和了《红楼梦》中鸳鸯的一句话:“酒令大如军令!”。
武汉酒令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简单像北方人那样,上来就是“个俩好、五魁手、八匹马”,也不像蒙古、西藏、新疆那样,给你唱歌,直唱到你喝醉才罢手。武汉的划拳酒令容花枝令、谜语令、典故令、拆字令、骰子令、不语令、急口令与一体,颇有古风,在全国各地并不多见。
就以唐人称为“招手令”的划拳为例来说,武汉的划拳是全国类似酒令中最有音乐性和观赏性的。首先,在进入主题之前,要念一首类似诗歌一样的过门,划拳中拆字、联诗,各种暗桩陷阱不一而足。最通俗的一句过门是:“请啊,派啊,红梅花的菜啊!”(派,请客的意思)两厢一唱和,节奏和切口对上了,才能继续下面的数字比拼,否则无法游戏。以前就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武汉人划拳,每句后面都要带个“红梅花的菜”?根据我的了解,武汉这样的一路拳法,最开始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间加上“红梅花的菜”这个过门,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菜”在武汉方言中的意思是“不行”、“一般般”的意思。比如武汉人说“某某很菜”,意思是你不是酒,你只是小意思,是盘下酒菜。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全国各地流行的一首苏联歌曲《红梅花儿开》中曾经这样唱到:“田野小河边啊,红梅花儿开。”大批上山下乡的青年,唱着这首歌曲奔向了祖国的边陲之地,多年之后,慢慢就把武汉的一句酒令演变成了“请啊,派啊,红梅花的菜啊!”,其间包含了许多辛酸、许多无奈,但似乎又有那么一点豁达,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玩世不恭。
在武汉,故老相传的切口酒令,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能够听到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精彩联句。仔细听,像诗。又因其来自民间,同时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楚地本来就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市井小巷中的唱词,也多少带有点浪漫的文学气息。不信你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楚文化出土的兵器上都是雕龙画凤,精美的像是艺术品。这一点比不上秦,兵者,凶器也。杀人的武器上,秦兵刃是质朴简单的,把它的审美功能降低到了最低处,无形中提高了它精神和文化上的杀伤力。无外乎秦能一统江山,完成大业。但话说回来,还有一句古话是:“楚虽三户,忘秦必楚!”,楚文化造就的浪漫主义文化氛围,宁折不弯,却同样具有另一种伟大的力量。正所谓流水不争先,道法自然才是自然之道。
“一根扁担光溜溜,挑担大米上成都。成都的姑娘爱大米,我爱成都的花溜溜。”这是一首古老的湖北酒令。行令者一人念一句,如果有接不上来的,就已经输了一筹,酒当然也就跑不脱了。古时候,饮酒行令者必须是机智敏捷,有一定的文学才华,而酒令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诗、词、曲、赋、花鸟、景物,知识广泛,无所不包,极多采多姿。及到现代,中国的酒文化已经逐渐让位与商业、官场,不复当年之盛况。但我们依稀还可以从这首流传于湖北民间的酒令中看到,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四川的盛况以及湖北和四川两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了解了这段历史,你就知道这样的酒令出现在湖北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一些著名的老酒令也值得说一说。产生在文革其间的“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很明显的带有知青风格。而“雄赳赳,气昂昂,刘闯走进韩英的房,东瞄瞄,西望望,……”则是套用了《洪湖赤卫队》的唱词来调侃解闷。而“江汉关的钟,是么点钟,三红四喜是两广东”,只怕跟汉口开埠,辛亥革命时期广东与武汉的政治地位的转换有着莫大的关系。
近二十年来,武汉的酒令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因为1983版本的《射雕英雄传》,在武汉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人物版酒令。“东邪西毒欧阳峰,南帝北丐洪七公。杨康郭靖老顽童,人人都想娶黄蓉。”及时而迅速准确的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状况。近些年来,武汉的酒令已经更加趋向于个人化和私密性,公开流传的酒令,已经很少听说。类似于“爬楼梯,摸平台,这么大的元宝滚进来,恭喜恭喜你发财。”其来源是武昌监狱,而“东湖的水,绿又绿,我们俩的感情才开头。”恐怕跟武汉大学的青年学生们脱不了关系。
当然所有这些酒令,都还只是划拳之前的切口和唱词。这些唱词或婉转,或铿锵,需双方熟悉,一人一句的接口或共吟,很有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意味。其后在每一拳的争斗中,拳拳不离大拇指,尾巴上一定要带上帽子,也就是带上这酒令的最后几个字。比如双方如果念“请啊,派啊,红梅花的菜啊!”,则在猜拳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七个巧呀,红梅花的菜啊”。依次类推。
再说近一点,新的娱乐方式改变了许多传统对酒的理解,同时也改变了许多喝酒行令的方式。现在酒桌之外最多容易见到酒令的地方就是各类酒吧。坊间流行的东西,有日本拳、韩国拳、香港拳和台湾拳。比如最流行的“两只蜜蜂令”,充满了童趣,据说来自香港。具体的口令是:“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石头、剪刀、布,然后猜赢的一方就做打人耳光状,左一下,右一下,同时口中发出“啪、啪”两声,输方则要顺手势摇头,作挨打状,口喊“啊、啊”;如果猜和了,就要做出亲嘴状还要发出两声配音、动作,任何方面出错则必须饮酒。这类游戏适合两个年轻人玩,有点打情骂俏的味道,玩起来特别逗。老同志大概不合适,否则你五十多岁了,做出亲嘴状还要发出两声配音,只怕是真的有些古怪了。
其余比较流行的酒令也不独武汉才有,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相同的游戏。像骰子之789、骰子之大话(这是个古老的游戏)、虎棒鸡虫、比扑克、逢7过、十五•二十、青蛙跳、美女与英雄等等。其中一个游戏叫“开火车”,颇有意思。游戏方法是,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武汉,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武汉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
这让我想起唐朝一个叫《申屠澄》的传奇故事。传说一个叫申屠澄的布衣秀才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只是,这样的故事在两只小蜜蜂的年代里,永远也不会发生了。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70112.html

⑷ 鲜花的酒啊两朵梅啊

鲜花的酒呀,两朵的梅呀,二红四喜两朵梅呀,鲜花的酒呀,请呀敬呀,鲜花的酒呀。哥哥来敬酒呀。输家接酒唱:弟弟来接杯呀。合唱:喝了这杯弟兄酒,下次再相会呀,请呀,醉呀,下次再相会呀。

⑸ 云南人的划拳口诀

呵呵,好像有很多抄种哦,方言的所以你感觉有点像山歌。视频要等有机会录给你。说实话我就不善于化拳呢。
划拳的前奏,也就是真正酒令的铺垫有很多种,而且我觉得这个是精华部分,要唱出来,所以你听起来像山歌,最有文化,真正酒令就单调了点。我把我能记住的说给你,剩下的你再收集完善吧。等想起来再告诉你
输了喝酒时这样唱:哥哥来敬酒啊,兄弟来接杯啊,二红西丝两朵妹啊兄弟来接杯啊``
旁着就来,兄弟两好,四季发财,(5 一般不喊出来,因为和“武”同音,怎么避讳我不记得了,因为只要手势出来所以就少关心了)六六大顺,七巧七巧,八马双杯

⑹ 喝酒划拳轩花酒

传说中国最早的酒味道并不是很好
酿酒者便向仙人求教
仙人告诉他
只要在酒里滴入他明天早晨最先遇到的三个人的各一滴血即可
酿酒师在第二天早晨依次遇到了秀才、武士和疯子
说服他们后
将他们的各一滴血滴到了酒里,果然酒里充满了芳香与醇厚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三个不同人的血
才使得中国的酒文化中有了饮酒三部曲

饮酒的第一部曲
温文尔雅,如同文人
刚开始喝酒时一般由宴席的主人或德高望重者致祝酒词
然后再依次展开
所有人都会表现出儒雅的绅士风度
庄重而层次分明
酒席之间充满了谦谦之辞
简直就是一群秀才在饮酒高谈
这也许正是酒中滴入了秀才之血的缘故吧

饮酒的第二部曲
酣战淋漓,如同武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
人们的大脑都有了些兴奋
话语渐渐增多
于是觥筹交错,杯来瓶往进行激战
初相识要好事成双
哥俩好要感情深一口闷
有瓜葛要以酒释前嫌
甚至有人说酒风就是作风
酒品就是人品…………
总而言之
不管和谁都有喝酒的理由
好象一切真的都在酒中
这部曲就像是一场混战
个个狭肝义胆
个个像武士要拼死疆场一样一往无前
要不是酒中融入了武士的血怎有如此的激情?

饮酒的第三部曲
热烈无忌,近乎疯狂
“酒潭”的深浅总是有别的
所以几轮较量之后
总会先有人不胜酒力败下阵来
但武士的杀身成仁思想怂恿着他不能言败
于是赤膊上阵继续厮杀…………
酒过量了
头有些晕
话有些失控…………
疯狂状态随即出现
已经过量还冒充酒仙
已经迷糊还不停叫嚣
平时不敢说的话敢说了
不该说的话也说了出来
不敢做的事做了
不该做的事也做了
你说不是疯子是什么?

历尽千难万险
终于东倒西歪地回到家里
半夜醒来头昏脑涨
胃裂肠断
思维开始回归正常
由仙境回到现实
眼前山河依旧
于是开始后悔
喝那么多酒干吗!
硬充英雄干吗!
说那些话又干吗!
可是一切都已过去
覆水难收,追悔莫及

这样的三部曲虽然有些拘泥
却是顺理成章的
如果你上来就像武士一样
会吓跑了人
如果人们胆敢留下来
那你就必死无疑了
酒桌上真正的胜者是厚积薄发,后发制人的
一上来就暴露目标
恐怕你有再大的酒量也禁不住车轮大战的轮番进攻
不要树敌太多
不仅是人生的箴言
也是酒场上的箴言

一开始就进入疯子阶段那就更错了
因为所有的人都还非常清醒
如果说出不三不四的疯话来
伤人太深
以后还怎么做人?
酒是麻醉剂
喝多了可以说话不算
同样的伤人的话让人感觉也不那么疼了

人生如酒
酒也有规律
有其自身的文化
我们常嗤笑别人
后悔自己的酒后失态
但依然是夜夜笙歌,涛声依旧
每天都有从文人,武士到疯子的三部曲在一幕一幕地上演…………

⑺ 鲜花拳怎么划就是喝酒的时候别人叫猜拳…

两人同时唱:鲜花酒呀,两朵的梅呀,二红四喜两朵梅呀,新柿花的酒呀,请呀敬呀,新柿花的酒呀。甲:三心照,新柿花酒呀。乙四季财,新柿花的酒呀。(双方划至一方胜利)嬴家抬起酒杯唱:兄弟来敬酒呀。输家接酒唱:哥来接酒呀。合唱:喝了这杯良心酒呀,再来两小拳呀,请呀敬呀,再来两两拳呀。输家喝酒后再从头开始。

⑻ 喝酒划拳那个口令怎么说啊就那个什么五魁首六六六那个

通行拳令:豁拳喝数时,只喊“一”、“二”、“三”有些单调,人们便用一些合辄押韵的吉利话将数字包装起来。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令辞。
一心敬:其意源自杜甫诗《高都护骢马行》中“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表示诚心敬酒,饮自同心,众人一心。(这句令辞还有一枝花、一条龙、一飞冲天、一点点等)。
二郎担山:古太平歌词《二郎劈山救母》中说:“二郎爷爷本姓杨,身穿道袍鹅蛋黄,手使金弓银弹子,梧桐树上打凤凰。有心打它三五只,怕误担山赶太阳。(这句令辞还有哥俩好、并蒂莲、二度梅等)。
三星高照:一是福星,二是禄星,三是寿星。也有呼“三元”的,指古时科举中的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头名为会元,殿试头名为状元,合称“三元”。(还有叫三阳开泰、三清相随、桃园三的)
四喜临门:古人四喜诗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有四季发财、四方来朝等)
五魁首:古时学子必须苦读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年寒窗苦读,为取《五经》夺魁。(还有五子登科、五花骢等)
六顺:《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孔子也有“六十而耳顺”的名言。(还有六六六、六月雪等)
七巧:七月初七,天上银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间女子可在此夜,对星穿针,默祷上苍乞巧。(还有七仙女、七步才、七星北斗等)
八匹马:传说周穆王曾经驾驭八骏马: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飞至昆仑山瑶池与西王母相会,诗酒酬唱。唐李商隐有《瑶池》诗云:“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还有八斗才、八拜交、八面风等)
久常:《史记》:“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久与酒谐音,人酒常依,地久天长。有人直呼“九九九”。(还有九重阳、九重天、九五之尊等)
十全:取十全十美之意。清乾隆帝自诩为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备,号十全老人。有人呼“全来”。(还有十全大补、满堂彩、全家福等)
元宝:元宝自然是发财的代名词,猜拳时为数字中的“零”,也有人呼“宝一对”。
关于“误龙拳”的处罚:行拳令时,喝数与出拳有误,称“误龙拳”,是要受罚的。“误龙拳”分两种情况,一是出拳数大于所喝数,如喝“一心敬”,却出了三根指头,当然罚酒;二是所喝数目,大于自家所出指数加上对方最多指数,如喝“七巧”,自己却只伸了一个指头,除非对方是六枝的畸形手,否则怎能成“七巧”呢?在港式拳中,如喝十五,自己却出了两只拳,就有污蔑对方三只手的嫌疑了。所以,“误龙拳”是必罚的。
由于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行令者的素质、爱好、酒量不同,在“通行拳令”的基础上,衍化出多种多样的拳令。现在流行及见于典籍的拳令多达百余种,变化百出,如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堆放在一起,很难得其要领。笔者将现有拳令,按其内容变化,分为六类,便于酒令爱好者学习、选用以及创新。

⑼ 鲜花的酒完整版划拳

通行拳令:豁拳喝数时,只喊“一”、“二”、“三”有些单调,人们便用一些合辄押韵的吉回利话将数答字包装起来。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令辞。
一心敬:其意源自杜甫诗《高都护骢马行》中“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表示诚心敬酒,饮自同心,众人一心。

⑽ 喝酒划拳口诀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羊肉串挂前川,哈喇子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2、老婆是家情人是花,工资给家奖金送花,病了回家好了看花,离不了的是家忘不了的是花,常回家看看别忘了浇花!

3、下定决心去偷瓜,不怕牺牲地里爬,排除万难捡大个,争取胜利扛回家。

4、有一种女人叫秋水伊人;有一种账本叫秋后算账;有一种耳朵叫秋风过耳;有一种美色叫平分秋色;有一种等待叫望穿秋水。

5、一不许哭,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四不许放屁崩爆米花。

6、我不整理房间,我是乱室佳人。

7、有些事情无须争辩,表面服从,偷偷反抗。

8、刷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因为一手拿着杯具,一手拿着洗具。

9、我平胸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

10、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11、你的头,像皮球,一踢踢到百货大楼,百货大楼,有风扇,一扇扇到火车站,火车站,有火车,给你轧个稀巴烂!

12、东边有头驴,没人骑,今天我高兴,我来骑。 N驾,沃于,崩我一身泥。回家让妈洗, 妈说扒我皮,烧香拜佛,我再也不骑驴!

13、一年级死,二年级抬,三年级挖坑四年级埋,五年级哭的起不来,六年级的兔崽子他来都不来。

14、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匙儿,匙儿里有两花生仁儿,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15、把你的心,我的心,掰成瓣儿、剁成片儿、穿成串儿,再撒点儿胡椒面,拿去烤,羊肉串...(小虎队的《爱》)

拓展资料:

划拳又叫 豁拳、猜枚、猜拳、 拇战,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起源于汉代。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 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作为中国古传至今仍时尚流行的饮酒游戏,它增添酒兴,烘托喜庆,是一种中国民间的 酒令。其技巧性颇多。

热点内容
酒店管理花艺 发布:2025-07-27 21:13:48 浏览:503
金吉子盆景 发布:2025-07-27 21:12:11 浏览:927
丁香种子采集 发布:2025-07-27 21:01:20 浏览:92
荷花塘山洞 发布:2025-07-27 21:00:28 浏览:297
72朵花语 发布:2025-07-27 20:56:10 浏览:907
期盼花语银莲 发布:2025-07-27 20:53:14 浏览:43
艺木拳字花 发布:2025-07-27 20:48:17 浏览:292
牡丹花个人 发布:2025-07-27 20:26:15 浏览:813
百合绚斗 发布:2025-07-27 20:22:01 浏览:579
浓情花卉 发布:2025-07-27 20:19:43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