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梅花消暑
1. 對聯 孤山月下看梅花
雨嶺風前聽落木,孤山月下看梅花。
(月下梅花,好!獻丑了。。)
2. 梅花絕句六首詩意陸游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復詩,這是其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陸游寫這首《梅花》詩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八歲的老人,此時他被罷官閑居在山陰老家已經十多年了,鬱郁不得志。聽說梅花在早晨的風中綻放了,一樹樹的白梅就像一堆堆的雪一樣遍布在四面的山上。看到如此美麗的白梅漫山遍野而開,詩人心中尤為激動。此時他恨不得把自己的身體化作千千萬萬個放翁,好在每一樹梅花前都站著一個自己,這樣就可以全部盡情地欣賞這些美麗的梅花了。可見詩人對於梅花的喜愛已經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恨不得佔有所有的梅花。詩人如此喜愛梅花就是因為他和梅花是同道中人,他們精神相通。
3. 關於梅花的整首古詩
1、點絳唇·蹴罷鞦韆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白話翻譯:
盪罷鞦韆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2、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話翻譯:
一旦成為貶滴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3、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翻譯: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4、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王維【朝代】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白話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5、清平樂·年年雪裡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白話翻譯: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卻使得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開放的時候,我卻一個人住在很偏遠的地方,而我耳際短而稀的頭發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4. 自己跌倒自己爬 雪後看梅花。這是一首詩的其中一句,全詩有人造嗎
觀人情
遠觀山色,年年依舊如新。
近觀人情,漸漸不如往日。
花開時,蝴蝶內至,人困時容,親戚疏。
酒肉朋友日會上千,知己者百無一二。
時來誰不來,時不來誰來?
自己跌倒自己爬,靠人扶都是假。
親戚朋友說的都是隔山話。
已挨過三冬四夏,雪後再看梅花。
這是原詩地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17/23/693122_173052192.shtml
5. 梅花古詩開花季節和地點
梅花開花主要在冬春季節。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版2~3月,華北地區3~4月開花。權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5)觀梅花消暑擴展閱讀
1、南京梅花山梅花2月份開放
南京梅花山,是內地的頭號梅花基地,種植的梅花數量由一萬五千株,倍增至三萬多株,品種也由二百餘個增至三百五十多種。
2、上海植物園梅花2月份開放
全園展出、游覽區域約60萬平方米。展出區域沒有照搬一般植物園通常的分區方法,既宣傳植物的科學知識,又展現多彩多姿的園林風貌。
3、浙江超山1月下旬開放
超山的梅花已有千年歷史。超山北坡方圓數里,盡是梅林,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譽。梅林之中,有兩株古梅,一唐一宋,尤為珍貴。
4、西溪濕地梅園
春季,湖畔梅花盛開,西溪與孤山、靈峰並稱為西湖的「三大賞梅勝地」。西溪主要栽植的是「綠萼梅」,明清時被稱為西溪梅,是梅中極品。
6. 觀於梅花的的詩句
疏影橫來斜水清淺,暗香浮動自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 梅》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7. 梅花在幾月開放梅開二度是何意
梅花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紅梅、綠梅等.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見圖2—1)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相關故事: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英文名】 FLOS MUME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乾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 ,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 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1 ,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功能主治】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用法用量】 3~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葯典》
[栽培技術]
繁殖:梅花繁殖以嫁接、壓條為主,也可扦插、播種。
(1)嫁接:以切接為主,也可用芽接和靠接,砧木有梅花實生苗及桃、李、杏。
切接:在春芽即將萌動時進行,以雨水節前後為宜,多用一至二年生的毛桃和杏作砧,用桃作砧木的優點是生長快,缺點是壽命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讓介面靠近地面,成活後培土,促進接穗根就可克服這一缺點。
芽接:在8月進行,取用當年生枝條的芽來嫁接,採取丁字形芽接式盾狀嵌芽接的方法。一般當年不萌發,翌春才萌發抽葉,應及時於抽葉後對砧木進行截梢並隨時抹砧芽。
(2)扦插:於秋分或早春花後,截取一年生粗壯枝條,長10—15厘米作為插條。成活率一般較低,只有20—80%,其中宮粉梅易成活,綠萼梅次之,硃砂梅最難。
(3)壓條:2—3月選生長健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於枝彎曲處下方淺切三刀,然後覆土,上面壓磚生根後截離母體,亦可採取高壓法。
(4)播種:果實成熟後,採收攤放室內,使其充分後熟。洗出種子晾乾備用,秋播較為理想,可免去層積過程。如果必須春播時,就應該用濕沙層積種子,早春取出條播。
管理:梅花的栽培方式與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露地栽培:露地栽培忌積水,不幹不澆。過於過濕易使其早期落葉。每年開花前施肥一次,花後放葉需水肥更多,每月應施肥水1—2次。五至六月花芽形成前,則應適當控水,以促花芽形成。秋後施肥1—2次,促使花蕾肥大;每年開花前修剪枯枝和小枝;開花初期再修剪整形,又可獲得切花;梅樹最好整成自然開心形,修剪以疏剪為主,截枝時以輕剪為宜,以免導致主枝長而影響下年開花。開花後的枝條留基部2—3芽短截,以促發新枝,平時加強管理,注意澆水,除草防治病蟲害。
(2)切花栽培:將母株集中成片栽種,株行距為3米X 3米,主幹留30厘米高,並多施肥,適當重剪,促進發枝。梅花切花生產可在溫室較低的條件下進行以節約能源,所以在當今能源危機時代,梅花等木本切花是一個發展方向。
(3)盆栽:在年前上盆時,在盆底加入基肥,然後帶土移栽人盆中,盆土保持半干半濕。當樹根長滿盆中時即換盆,剪去死根。如要提前開花,可在初冬移人溫度催化,要常在枝頭噴水,以免乾枯,這樣可提前到春節開花,但對樹勢有影響,所以在花謝後仍要下地栽培,恢復樹勢後再上盆。
梅花蟲害多,但主要以蚜蟲危害為主,應及時用100倍「敵敵畏」噴灑。家庭養花可用100倍煙水加適量洗衣粉防治,不宜噴用「樂果」乳劑。
[用 途]
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
果子人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開二度就是好事成雙的意思 進了兩個球叫梅開二度 再嫁再娶也可以說梅開二度
8. 梅花歡喜漫天雪、風物長宜放眼量
七律·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內
獨有英雄容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9. 如何觀賞梅花
梅花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趨向、情感脈絡和道德標准。
梅花是中華民族之魂,尊為「國花」,理所當然。 梅花自身的形態之美
引起人們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態,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個性明顯,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中國美學又十分強調「以形寫神」、「神采為上」,因此總有浪漫的想像與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現。
色
梅花色彩眾多,而人們偏愛白、紅、黃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潔與冰雪相和諧。「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應運而生:
「冰花個個團如玉」。
「姑射仙人冰雪膚」。
「一枝寒玉澹春暉」。
冰天雪地中的紅梅,象火炬、彩虹與綺霞般奪目鮮艷。頗具「紅裝素裹」的美: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薄醉當春斗綺霞」。
香
梅花的香,有「清」、「幽」的特點:
「天與清香似有私」。
「風遞幽香去」。
而中國人以其細膩、微妙和豐富的審美感受,浮想聯翩,將嗅覺的感受轉向視覺、味覺和觸覺。「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覺紛至沓來:
「孤香粘袖李須饒」。
「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點酸香冷到梅」。
形態
梅花的形態可用:「疏」、「瘦」、「古」三個字來概括。「疏」不僅指出梅花的疏密程度,而且與中國人「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的審美習慣相一致:
「疏影橫斜水清淺」。
「疏枝橫玉瘦」。
「瘦」也是中國人崇尚的一種美,「書貴瘦硬方通神」(杜甫詩),「瘦骨清相」是魏晉風度的典型形象。
「尚餘孤瘦雪霜姿」。
「蕊寒枝瘦凜冰霜」。
「古」指梅花歷數百年風欺雪侮而產生的「柯如青銅根如石」的剛強、沉雄和堅毅之美。
「氣結殷周雪,天成鐵石身」。
「鐵干銅皮碧玉枝」。
古到極至,老乾虯龍,欲騰空而起:
「他年長就鐵龍干」。
以上詩句中,描述梅枝之橫斜、鐵龍,雖出於美學要求,但也道出了植物學特性。因為梅花在品種分類系統中,其枝型可分為直枝、垂枝和龍游三類。
梅花與其他景物組合共造意境之美
中國人在創造梅花美學時,除體現梅花自身的形態美之外,還藉助與其他景物的組合,創造更豐富、廣闊的意境之美。所謂意境是由客觀景物的誘發而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境象。物以類聚,與梅花組合的景物也超脫不凡,充滿詩情畫意。
與水石、雪月等自然景物的組合
水是生命之源,「智者樂水」,「山無水而不活」。梅花開時,溪水淺而清,與高潔、疏瘦的梅花有一致的審美意向。在清亮柔緩的溪水映照下,梅花更加堅勁突出。
「水邊籬落忽橫枝」。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梅花草棘間」。
石為大地之骨,其堅貞、剛硬與梅花同格。
「又道寒岩放早梅」。
巨石為崖,將梅花置於幽崖空谷之中,意境更加清幽、氣勢更為宏大:
「幽崖斑白點疏條」。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雪是純潔的化身、嚴寒的使者,雪為梅花鋪開了宣紙般的銀白世界。
「冰雪林中著此身」。
「梅花歡喜漫天雪」。
因雪與白梅在色彩和形狀上非常相象,詩人常以此來大做文章。有時故意將兩者相混淆: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似雪是花花似雪,梅花又向雪中開」。
有時又讓梅、雪進行比賽: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樣,雪與梅的關系就顯得既緊密又風趣了。
邀月為伍,是園林借景理論在梅花美學中的大手筆體現:
「庭空月無影,夢暖雪生香」。
「一枝清冷月明中」。
與松竹、水仙等植物的組合
梅與「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的松與「凌霜雪、節獨完」的竹合稱「歲寒三友」,它們相互聚首,當是情理中的事了。
「松篁晚節應同操」。
「自是歲寒松竹伴」。
「予交三君子,氣韻各有適,及其風雪中,同凜歲寒色」。
開花「早於桃李晚於梅」的水仙,以其凌波仙骨與梅花氣味相投:
「一樹梅花伴水仙」。
與鶴、雀等鳥禽的組合
「羽毛似雪無瑕點」的白鶴,因林逋「梅妻鶴子」的佳話,而與梅結下不解之緣:
「花落不隨流水去,鶴歸常帶白雲來」。
「笑問梅花肯妻我,我將抱鶴家西湖」。
為了表現天寒地凍的程度和歌頌梅花凌寒不懼的品質,詩人畫家常以寒禽的畏縮哆嗦來進行反襯,產生妙趣橫生的效果。
「霜禽欲下先偷眼」。
「翠羽亦有心,忍凍先偷眼」。
梅花生發精神之美
著名國畫大師崔子范在談到世界藝術之差異時說:「黃種人的藝術,注重哲學和文學入畫」[1]。因此,中國美學所追求的不是對外界事物的模擬再現的真實,而是具有哲學高度的人生境界[3]。從梅花的題詠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孤清高潔
梅花的孤清高潔,與隱士高人崇尚的「遺世獨立」品格相吻合。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只有橫斜清淺口,澹然標格映須眉」。
凌寒報春
梅花凌寒不懼,報天下春然後隱去,直是仁人志士的化身了。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花的這種「寒徹骨」經歷,既包含革命者的樂觀精神,又具有植物學屬性。因為梅花在滿足了開花所必需的需冷量(0℃~2℃)充分休眠之後,才會開花。
天人合一
中國哲人意識到人的倫理道德與自然規律有一種內在的密切聯系,兩者在本質上是互相滲透、協調一致的。因此總是從人與自然的統一中去尋找美。梅花是草木中的傑出代表,她蘊含著自然的運動規律: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數點梅花天地心」。
中國詩人不滿足於以旁觀者身份欣賞自然,有時乾脆「上下與天地同流」,將自身溶於自然之中:
「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
「還疑孤影是前身」。
對梅花之美的發掘愈深,愈加體會到其與中國的哲學、倫理學、美學、文學和繪畫等學科聯系的緊密程度。審美是發動於客觀存在,升華於主觀創造的一個有機整體的流動過程。此文雖掛一漏萬,但若能擴展審美之門,放飛我們的願望、情感和理想,則這種認識意義得益的不僅是梅花,而且是一切藝術的了。
10. 一年級關於寫邯鄲的詩歌
五絕 夜送趙縱
(唐)楊炯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日滿前川。
七絕 照眉池
(唐)李白
清虛一鑒湛天光,曾照邯鄲宮女妝。回首叢台盡荊棘,翠娥無影亂寒塘。
七古 邯鄲客舍姬
(唐)岑參
客從長安來,馳馬邯鄲道。傷心叢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門臨漳水邊,垂楊下系釣魚船。邯鄲女兒夜沽酒,對客挑燈誇數錢。酩酊醉時月正午,一曲長歌壚上眠。
五絕 逢俠者
(唐)錢起
燕趙悲歌士,相逢劇孟家。寸心言不盡,前路日將斜。
五律 邯鄲郭公祠
(唐)溫庭筠
金笳悲故曲,玉座積深塵。言是邯鄲伎,不見鄴城人。青苔竟埋骨,紅粉自傷神。唯有漳河柳,還向舊營春。
七絕 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節經行虜障深,馬頭釃酒奠疏林。茲行璧重身如葉,天日應臨慕藺心。
五古 答杜仲觀登叢台見寄
(宋)賀鑄
高風盪河漢,白露被寒菊。下有絡緯蟲,凄酸生意促。華年不相待,去我何流速!老步失騰驤,短轅甘局蹙。伊人濮陽秀,方厭折腰辱。仕道塞榛蕪,低徊避蚖蝮。邯鄲古都會,陳跡武靈築。興發即登臨,西南幾窮目。新詩琢璠琰,疊寄兩三幅。一聽郢中歌,陽春回草木。行將及瓜代,暫喜擺羈束。鞍馬徑相過,連朝奉游矚。只雞與斗黍,禮意未為足。何以遇高陽,多營瓮頭 。
七絕 過渚河
(金)元好問
川原落落曙光開,四顧山河亦快哉!前日少年今白發,只應孤塔記曾來。
七絕 詠藺相如
(明)高啟
危計難成五步間,置君虎口幸全還。世人莫笑三閭懦,不勸懷王會武關!
五律 謁趙王陵
(明)張錫
落日一登台,山河四望開。英雄悲往昔,冠蓋入蒿萊。樹古風霜慘,秋深猿鶴哀。有懷吾不盡,杯酒重徘徊。
七絕 詠酒務泉
(明)曹瓚
一脈甘泉灧玉肥,釀成佳醞世應稀。當時魯酒皆言薄,底是邯鄲反見圍?
七律 舞劍房
(明)盧龍雲
七十齊城仗劍收,金台無計挽君留。豐城似待延津合,抵掌翻為繞指柔。昌國但能延世賞,華成何用再封侯!千年靈物今安在?紫氣徒勞望鬥牛。
七律 登紫山
(明)鄭銘
紫山之上石嵯峨,紫山之下雲蹉跎。孤村雨後紅塵少,百里煙中綠樹多。入眺晴嵐遙荏苒,臨歸佳氣晚婆娑。不知匹馬逢秋健,醉把瑤鞭獨放歌。
七古 藺相如宅
(清)英肇
書生手無縛雞力,書生寸舌能扶國!扶國胸藏十萬兵,隻身入嬴秦域。怒叱秦王慷慨談,秦庭一時皆失色。秦國強橫吞諸侯,壯士氣盛秦難逼!不辱君命不辱身,應變惟仗膽與識。有膽懷璧竟完歸,有識回車能屈抑。強秦不敢問連城,老將負荊亦屏息。上全國體下全交,憑將剛克與柔克。卓哉相如能兼得!
七律 邯鄲道上二首(之一)
(清)鄭燮(板橋)
銅台西北又叢台,泱漭塵沙?E水回。笑武靈王無末路,愛廝養卒有英才。青山易老人長在,白發無權志不灰。最是耳餘堪借鑒,千秋刎頸有疑猜。
七絕 瀏覽(選一)
(清)紀曉嵐
桃花馬上舞驚鸞,趙女身輕萬目看。不惜黃金拋作埒,風流且喜見邯鄲。
五絕 樂毅舞劍房
(清)裴大鵬
仗劍齊城下,藏鋒趙國中。無聊時自舞,四壁起秋風。
七絕 滏水春帆
(清)裴大鵬
一灣春水漲玻璃,片片懸帆映綠堤。細雨吹來風勢順,沖煙已到畫橋西。
七古 邯鄲花謝曲為廬江應彤賦
(清)金農
月頭月尾花謝開,春雨春風客去來。治游潛在邯鄲陌,酒卷白波一百杯!而今剩有衫痕濺,題字柱心空照面。可憐掃地軸簾人,前閣後堂都不見!建安才子動嫌猜,那復聞歌阿鵲鹽。久虛消息通魚鑰,枉說清陰窺畫檐。簸錢聲寂莎階黑,隻影相思長悵憶。隱語徒教休洗紅,燕支山遠無顏色。勸君收淚莫偷啼,手弄狂塵為破迷。畢竟東南孔雀故巢好,雙飛終解共雙棲。
春日游龜台寺
(清)張箴
香剎崔嵬出薜蘿,登臨眼界闊如何。幾家籬落環春水,一帶閭閻倚曲阿。寺古到來人跡少,台高攬得物華多。水村當日居伊邇,不識新詩幾度哦。
劍池懷古
(清)張箴
磨劍池邊綠草平,望諸長此著英名。處囊應笑三千客,仗策曾收七十城。失意去燕非得已,潔身居趙詎邀榮。至今長鋏歸何處,惟見寒煙野岸橫。近當代詩歌選錄
軍次游趙故城邯鄲宮感賦
(當代)張學良
沽酒邯鄲大道旁,村人都說武靈王。英雄應有笙歌地,不比吳宮響?牙取9饢浼枘訊? 中,滹沱一飯困英雄。當年天下歸心日,都在邯鄲古趙宮。
題邯鄲十景(十首)
(當代)梁辰
滏水春帆
三月桃花水滿堤,滏波瀉碧綠煙低。輕帆數片天津去,便寄相思到衛西。
沿堤柳色
寒食春郊柳色勻,兩行堤樹碧無垠。步橋半隱垂楊里,啼鳥嬌聲喚舞人。
紫峰晚霞
峰巒四季彩霞圍,緣有奇人隱翠微。長與古都傳紫氣,鄉賢輩出競出輝。
葛山紅葉
石徑連雲入望幽,菖蒲葉底細泉流。葛荊霜後如丹火,乘興騷人競樂游。
叢台久照
重台雄峙傲罡風,千載興亡落照中。胡服射騎全趙日,居民仍說武靈功。
箭嶺晴嵐
鑄箭當年霸略多,朝嵐猶護舊山河。精兵利器埋芳草,尚許耕樵拾斷戈。
古城積雪
繽飛龍甲遍天涯,玉堞銀垣鎖萬家。初霽板橋留屐印,伊誰策杖看梅花。
繞郭荷香
沁水清流曲岸長,城濠十里芰荷香。傍途店肆堪消暑,行客先沽趙酒嘗。
仙境黃粱
邯鄲道左小蓬萊,紅白蓮花對映開。遠客紛紜求好夢,可曾自帶枕頭來。
劍池新月
劍光起處孛星沉,舞罷將軍淚滿襟。秋水一泓寒月影,至今明鑒是忠心。
趙王城懷古
(當代)梁辰
堵山沁水界墟都,奢牧功名在碧蕪。籌算縱然嘉斗鼠,廟謨無奈任藏狐。武安瓦振秦威逼,代北煙迷趙埸虛。一國多金文信笑,郭開為賈太區區!
回車巷
(當代)朱煜
怒斥秦王不顧身,真情感悟莽將軍。而今漫步回車巷,羞煞爭名奪利人!
學步橋
(當代)朱煜
莫將學步事當真,寓意分明誡後人。亦步亦趨成笑柄,敢於擇善貴精神。
西江月·贊公僕
(當代)孫永振
邑民幸遇趙公,治縣昇平繁榮,邯鄲百姓慶盛世,交口贊董公。艱朴勤政事,平易察民情。綜觀歷代州縣令,君有寇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