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梅花
A. 人參的營養成分表,只有這幾行嗎
人參,俗稱「棒槌」,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重要特產之一,也是馳名中外的珍貴葯材,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屬東北「三寶」之一。人參肉質根肥大,有細密的皺紋,呈圓柱形或錘形,色淡黃,常斜生,多須根。主根頂端有一根莖,俗稱「蘆」或「蘆頭」。綠色直莖,高約30—70厘米。葉輪生,掌狀復葉,其數目依年齡長短而不同。第一年只生3小葉,稱為「三花」;第二年生5小葉,成為一個完整的葉片,叫「巴掌」;第三年生兩個完整的復葉,叫「二甲子」;第四年生3個復葉,叫「燈檯子」,第五年生四個復葉叫「四枇葉」。以後隨年齡增長,復葉片增多,生幾片葉就叫幾枇葉,但最多隻能生30片葉,以後年齡再增長,葉片也不會超過30片。上部葉大,下部葉小,橢圓形,鋸齒邊,葉面深綠鐸,葉背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莖端,開淡黃綠色小花,花冠5瓣,雄蕊5枚,花柱2枚。結漿果,腎形,2室,成熟時為鮮紅色。每年6—7月開花,8—9月結果。人參性喜低溫,多分布在北緯39—48度、東經117.5—134度之間。在我國,東北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為主產地,尤以吉林省長白山區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故「吉林人參」名揚天下。它主要生於茂密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多長在陰坡密林下腐殖土層較厚、濕潤、少光、通風良好的地方。在我國,有關人參的歷史傳說很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寫。中豬八戒愛吃人參果,《紅樓夢》中王夫人翻箱倒櫃找人參,是人們所熟悉的故事。到了人參的故鄉——東北,有關人參神話般的有趣故事,出版部門已將它輯錄出版。在這些故事裡,人參常常作為正義和善良的化身,有時是一個穿紅兜肚、聰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時是一個頭簪紅花、身著綠襖的美麗姑娘,有時又是一個童顏鶴發的慈祥老人,有時還是射出一縷豪光的北斗星。這些故事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依然是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盡管這些傳說不一,都反映了人們對人參的了解、喜愛和珍視。人參在古代有許多別名和雅號。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黃精、血參、人銜、人微,等等。「百草之王「的稱號是從滿語中翻譯而來的。滿族人把人參稱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草類總稱,「達」是首領、頭人的意思,譯成漢語即「百草之王」。人們稱人參為「百草之王」,主要是以其本身價值來論的。在清代一株質量最佳的老山參(野生參謂之山參),可以大大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清帝乾隆在《詠人參》中稱贊它是「一穗垂如天竺丹」。在中國的醫葯史上,使用人參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叄的葯性和療效已有所了解。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把人參列為葯中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書113方,用人參的就有21方。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大量記載。相傳在400多年前,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專著《月池人參傳》。在元代以前,人參基本上是自由採挖、自由買賣。遼代曾在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石頭城子)設立過很大的人參集市,供人們進行人參交易。明代以後,由於人參聲價日益提高,採挖和買賣都由當時的統治階級政權控制起來,由政府確定每年挖參的人數,經過批准後發給紅票和腰牌方能進山採挖。但所挖人參必須首先供政府選用。當時的渤海國人一直把人參作為對中國中原政權進貢的珍品。採挖人參也是一種十分辛苦和異常艱險的事情。挖參人叫「刨夫」或「把頭」,他們須結伴而行,攜帶干糧深入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風餐露宿,辛苦備至,存亡難卜。每當發現一苗人參,須細心挖出,不能損傷一點根須。據理化分析,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人參寧、揮發油、人參酸(包括硬質酸、軟質酸、亞油酸)、甾醇(植物固醇),此外還有許多有機物和無機物,如磷酸、磷、鉀、鈣、鎂、錳、酵素、醣類、樹脂、澱粉、苦味脂,以及維生素A、B1、B2、C等。人參有野生和人工培植兩種,雖然功能大小有不同,但都是中葯中的珍品,有其他葯品所不能比擬的特殊療效。古人說,人參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返老還童,甚至長生不老、起死回生。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它確有強壯、大補、興奮之功能。經過中醫多年的臨床實驗,人參能夠補血養氣、固津生液、調節神經、開心明目、益智安神、降低血糖、健胃、利尿等;對於治療久病衰弱的患者,非常有效。主治神經衰弱症、各種神經病、植物性神經病失調、性神經衰弱、智力減退、貧血、糖尿病、胃病、肝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此外,適量久服,還可以使人增加對各種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對人體並不產生任何副作用和損害。人參不僅入葯有其特殊的療效,而且經濟價值極高。經過加工後的成品山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還要高,一公斤以上的大山參,雖不能象古人所說的「價值連城」,在當今世界上也是無價之寶。人工栽培的人參(園參)價格雖不如山參,但也相當高貴,出口1噸成品參能換回外匯幾十萬美元。農民若種1畝人參,每年收入可達數千元,約為種糧食收入數倍至十數倍。化學成份:人參根、莖、葉、花及果實富含多種人參皂甙,此外人參根含揮發油0.12%,莖葉含揮發油0.13%,花含揮發油0.29%。人參根的非極性部分含人參炔醇、α—人參萜、β—人參萜以及甾醇化合物。人參還含有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多種有機酸、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糖。人參屬植物均供葯用,按地下部分的外部形態和皂甙成分,可將人參屬植物分為兩個類群,一個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直立,肉質根發達,以含達馬烷型四環三萜皂甙為主,另一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發達、橫卧、呈竹鞭狀或念珠狀,肉質根較不發達,以含齊墩果酸型五環三萜皂甙為主。葯理作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人參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也有抑製作用,尤以興奮作用更為明顯。人參皂甙Rg類有興奮作用,Rb類有抑製作用。人參有益智作用,Rg1與學習過程有關,而Rb1與記憶和安定作用有關。人參皂甙能明顯降低小鼠由戊四氮引起的驚厥率及士的寧引起的死亡率。2、對免疫系統的作用。人參可全面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甙和多糖。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1)、強心作用。人參治療劑量可加強多種動物心臟的收縮力,減慢心率,在心功能不全時,強心作用更為明顯。(2)、抗心肌缺血。口服人參總皂甙對異丙腎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的心電圖及血清酶學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作用與心得安相類似。(3)、對血管、血壓的影響人參對整體動物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均有擴張作用,改善這些器官的血循環。4、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影響。人參皂甙能防止血液凝固、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增加血液的流動性,改善組織灌注。人參提取物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WBC、RBC、Hb及骨髓中有核細胞數顯著增加。5、對內分系統的作用。(1)、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適量的人參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表現興奮,使其功能增強。(2)、對下垂腦-垂體-性腺軸的作用。人參皂甙Rg1與Rb1可使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此外,人參可增加家兔的甲狀腺功能。6、對物質代謝的作用。(1)、對糖代謝的作用。人參對注射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有降糖作用。另外,人參也可升高注射胰島素而降低的血糖,表明其對糖代謝有雙向調節作用。(2)、對蛋白質及核酸代謝的作用。人參中的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及總皂甙均能促進蛋白質、DNA、RNA的生物合成,RNA集合酶活性及白蛋白、γ-球蛋白含量。(3)、對脂質代謝的作用。人參對高膽固醇飲食大鼠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LDL-C的增加和脂肪肝有改善作用,並能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膽固醇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7、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人參能加強機體的適應性,增強機體對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各種有害刺激與損傷的非特異性抵抗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即具有「適應原樣作用」。8、抗休克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過敏性休克和燙傷性休克動物的生存時間。使失血性急性循環衰竭動物心臟收縮力頻率明顯增加。9、延緩衰老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動物壽命和細胞壽命;抑制老年動物腦干中MAO-B活性,使大腦皮層NA水平接近青年動物水平;清除體內致衰老的自由基,保護生物膜。10、抗腫瘤作用。人參提取物、人參皂甙和人參多糖均有抗實驗性腫瘤的作用。11、其他作用。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抑制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醯胺中毒小鼠ALT的升高和肝中P-450、RNA及糖含量的降低。抗胃潰瘍。鑒定:[性狀鑒別]生曬參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紋,下部有支根2-3條,著生多數細長須根(全須生曬參),須根上偶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頂端根莖(習稱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習稱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習稱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處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散布及放射狀裂隙。氣微香而特異,味微苦、甘。紅參全長6一17cm。主根長3一10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可見環紋,下部有的具2-3條支根。根莖上有莖痕。質硬而脆,折斷面平坦,角質樣。白參主根長3-15cm,直徑0.7一3cm,表面淡黃白色,上端有較多斷續的環紋,下部有2-3條支根,全體可見加工時的點狀針刺痕,味較甜。生曬山參主根粗短,多具2個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圓柱形,長2一10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細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須根稀疏而細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點)。根莖細長,常與主根等長或更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附蘆生有1-3個不定根,較粗短,兩頭尖,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莖較光滑而無莖痕(習稱圓蘆)。生曬參、紅參、生曬山參均以條粗、質硬、完整者為佳。白參以條粗、完整、皮較細、淡黃白色者為佳。[顯微鑒別]主根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側有數列栓內層細胞。②韌皮部中有樹脂道散布,內含黃色分泌物,近形成層處有較多樹脂道環列。初生韌皮部常有裂隙。韌皮射線寬3-5列細胞。③形成層成環。④木質部導管多成單列,徑向稀疏排列。木射線寬廣,中央可見初生木質部導管。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細小澱粉粒(紅參已糊化)。栓內層、木薄壁細胞及木射線中含有草酸鈣簇晶。粉末:淡黃色(生曬參)或紅棕色(紅參)。①樹脂道碎片呈管狀,內含黃色滴狀或塊狀分泌物。②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稜角銳尖。③澱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2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6個分粒組成。④導管多網紋或梯紋,稀有螺紋,直徑17-50μm。根莖中導管旁偶有木纖維。⑤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帶棕色。[理化鑒別]①取粉末約0.5g,加乙醇5ml,振搖5分鍾,過濾。取濾液少量,置蒸發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飽和的氯仿溶液,呈紫色。②取人參粉末(40目)2g,加甲醇25ml,放置過夜,加熱迴流6小時,過濾,取濾液12.5ml,蒸干,溶於水15ml中,用乙醚提取2-3次,棄去醚液,水層再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合並正丁醇液,用水洗2-3次,最後將正丁醇液減壓濃縮至干,即得總皂甙,溶於甲醇2ml中,吸取10μl點樣。吸附劑用G。劑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距11cm。顯色劑為硫酸-水(1:1)噴霧。顯色後在105℃烤10分鍾,與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可見7-8個斑點,根據文獻所載圖譜對照,由下往上依次為人參皂甙Ro、Ra、Rb、Rc、Rd、Re、Rf、Rg1。炮製:1.生曬參取原葯材,除去蘆頭,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2.紅參取原葯材,經蒸制處理為紅參。用時除去蘆頭,蒸軟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直接搗碎、碾粉。加工:紅參的加工技術一般每年9月中旬進行人參收獲,同時開始加工,季節性很強,質量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事先准備工作要相當充分,妥當才行。紅參是當前最主要的加工品類,其主要工藝流程是選參、下須、洗參、刷參、蒸參、曬參、烘乾(烤參)、打潮、下尾須、再烘乾、選支分級、包裝等。(一)選參加工紅參要求的原料鮮參條件是漿氣足(挺實、飽滿、硬度好);體長、形美、無病疤、無腐爛、無損傷和無缺蘆斷腿者均可加工紅參。(二)下須又稱下白須,系指把主根和支根上的毛毛須全部掐掉,留有0.2cm左右長的楂,嚴防生拉硬拽撕破參皮或造成傷口,以免蒸參時破肚子或打拌子(崩裂),也要防止漿液外溢流失,大艼須不下,小艼須下掉後與毛毛須分放,以便加工直須和彎須,下須時既要動腦又動手,考慮參形美觀又照顧支頭大小,按商品規格要下好參須。(三)洗參將鮮參裝在小圓筐里,浸入水中輕輕左右搖擺,使參根在振動中互相沖撞摩擦,把泥土洗凈,俗稱謂「撞水子」。近年來有滾筒式或高壓水噴射式的洗參機進入大人參加工廠,不僅節約人力而且提高工作效率。(四)刷參經過人工洗或洗參機洗過的鮮參,基本上把表面泥土已洗凈,但在根莖的蘆碗處,病疤和支根交叉處還有殘留泥土,需進行進一步人工刷洗,用竹刀刮除病疤。刷參時不要碰斷支根,也不要刷破皮,不要把周皮刷掉變薄,防止蒸參時參根崩裂。主要去凈泥土達到潔白為度。把洗好的鮮參按大、中、小、老、嫩分別放置,待裝屜蒸參。(五)捋白須將清洗好的白須,根據根須和艼須種類,按直徑粗細和長短分別攢成直徑4-5cm的小捆,然後用馬藺或撕取玉米棒的包葉將小捆紮綁起來,以便蒸參。白混須、彎須要一團團地捆綁起來,亦准備蒸參。(六)蒸參目前有鍋灶蒸參和蒸參罐蒸參兩種,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掌握蒸參時間、溫度這兩個參數。時間長、溫度高,則成品紅參色澤不亮變黑,質地輕;若時間短,溫度低,蒸不透出白心(又稱生心),色淺。1.鍋灶蒸參法(1)裝屜按參根大小分別裝屜。先鋪好屜布,然後將鮮人參一把把地蘆頭朝下,參須朝上,順序挨著擺滿參根為止,用屜布包蓋好。(2)蒸參把大鐵鍋裝足水,水面距屜底約25cm,將水燒開,再把屜抬到鍋口上,蓋嚴。開始用武火(火力猛)約30min便上圓汽,維持圓汽2h30min或3h;停火30min到1h即可出屜。①蒸參時間從上圓汽開始計算,參須和8-10年生的鮮人參大貨需蒸3h左右,6-7年生的頭路貨需2h50min,二路貨需2h40min,三路貨需2h30min。②蒸參溫度上屜時溫度達80℃左右,上圓汽時達到95-99℃,從圓汽到停火保持溫度99℃左右,停火至下屜,令溫度逐漸下降。③火力的控制上圓汽前可用急火(大火),從圓汽至停火都是用文火(緩火,小火),用以保持溫度。燒火時不準隨便加火或撤火(扒火),避免火力忽大忽小。火力過大溫度急劇上升容易造成參根崩裂(破肚子),跑漿(漿液流失);若火力不足,鮮參蒸不透容易出生心和白皮,影響成品紅參質量。(3)下屜將屜從大鍋上抬下來,放在事先准備好的屜板上,防止冷空氣從屜底竄入,也不要急忙拿開屜布使屜溫急劇下降,以免參根破裂。停20一30分鍾,待溫度緩緩下降後再揭開屜布取參,取參時要輕拿輕放,一支支擺在曬參盤上,進行日曬後再烘烤。2.蒸參罐蒸參是目前國內採用的一種較為先進的蒸參方法。蒸參罐分為兩種,一種是水泥蒸參罐,另一種是金屬蒸參罐,兩者性能相近,效果相同。(1)裝盤(擺簾)按鮮參等級分別裝盤。首先在盤子一端橫卧放一行,然後把鮮參蘆頭朝下,參須朝上挨著擺,擺的角度近似45度,一直擺滿為止。邊裝邊將參須理順好,嚴防橫躺豎卧,松緊適當,太松影響每罐蒸參數量,易折蘆斷腿;過緊透氣性差,蒸不均勻易出白皮。裝盤之後,碼入蒸參車架上,每盤子上要苫一塊白布,以便收取蒸參油。每罐可裝13一15盤大約每罐蒸制鮮人參750-1000kg左右。(2)蒸參把蒸參車架推入蒸參罐內,關好罐門,封閉,打開供汽閥,使高壓蒸氣通入罐內,開始控制緩慢升溫,30min左右使罐溫達到90℃然後給大汽,使罐內溫度達到80-100℃,然後改給小汽維持溫度98-100℃100-120min,然後停止供氣,再維持30min,共需150-180min。當溫度緩緩下降,減少內外溫差後再開罐門排氣,稍停10-20min拉出蒸參車,擺盤晾曬。另一種是低溫長時間的蒸參方法,溫度由30℃→60℃→90℃→98℃→60℃出屜,蒸5-6h。按鮮人參等級把蒸參時間、溫度,按順序要求編成軟體程序,輸入計算機,在蒸參時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這樣出來的紅參外觀色澤和質量能夠一致,不致於參差不齊。(3)揀參與晾曬把蒸參車拉出後,稍微冷卻一下,將參盤子抬到室外放在晾參架上,開始揀參,也稱「倒盤子」。要按蒸參前裝參時的方向,先裝的後揀,後裝的先揀,按順序一層層地輕輕地拿下,不準拉蘆扯腿,要拿主根的上半部往後拉取,保護好參須,大支頭人參要用手托起拿出,拿下來的人參要一行行擺在另一個盤子里,擺時要須子壓根,不可根壓須,擺好後把盤子抬到晾曬架上,晴天晾曬6-8h,使表皮水分蒸發。(4)人參露的收集人參露是蒸參過程的副產物,蒸參露中含有揮發油,由倍半萜和芳香醇、醛酮類化合物組成,具有特異香氣,香味物質還有吡嗪類化合物和麥芽酚等,它們是高級滋補飲料的優良的填加劑。收取參露的時間一般在給氣蒸參30-40min時,此時溫度達70-80℃,收集參露約15min左右,這樣的參露質量最好。但是很多試驗證明收集參露,可使紅參減產5-7%,若是蒸參罐圓汽時收集7-8min,每罐400kg水參,大支頭人參可收13-14kg的參露,參須可收15kg參露,這樣不但使紅參減產影響不大,而且參露質量也高。收取的參露要裝入清潔經過消毒的容器內,置冷涼處存放,注意防止發酵變質。如果無限延長收入參露時間,不僅造成紅參減產,參露質量也明顯下降。(七)烘乾也叫烤貨,目前國營參場都採用硬氣乾燥法,部分集體經營的小參場仍然應用土法乾燥進行乾燥。1.土法乾燥主要利用火牆、火爐、炭火等加溫乾燥法,該法缺點衛生條件差,勞動強度大。(1)溫度第一次乾燥,前8h溫度在65-72℃,以後保持50-60℃約4h。第二次乾燥,前8h溫度在50-60℃,以後4h保持49-50℃。(2)排潮在乾燥過程中,每經2h排潮一次即可。2.硬氣乾燥法採用鍋爐供氣,通過管道通入排管,放出熱量進行乾燥。有既安全,衛生又易於控制溫度的優點。(1)第一次乾燥也叫濕貨乾燥。被蒸制後的人參經一天的晾曬,即可抬入烘乾室,為了防止人參發酵變酸,因此第一次乾燥溫度要高些,烘乾室內溫度保持70一72℃,烘烤時間8-10h,在烘烤的過程中每隔30min排潮一次,每隔2h左右,把參盤子上下調換一次位置,以使人參乾燥均勻,嚴防烤焦。如果烘烤過度色發污不光澤、顏色變黑,同時易出空心,既減產又降低質量。當主根達到半干,支根和須根全部干時,時逢第二天早晨,就應將參盤抬出乾燥室,放到晾曬場上放露,以增加人參的光澤。(2)打潮主要目的是使乾燥了的支根和參須濕潤軟化,防止折斷支根,弄碎了須根,便於下須整形。打潮通常有以下三種方法。①把盤子里的人參揀成小把,用雙手輕輕掐住主根上部,然後把參浸入溫水片刻,然後放入木箱中,當木箱裝滿後用潮濕的麻袋蓋在上面,悶潤10-12h,使支根、須根達到軟化。②另一方法就是把參根蘆頭朝下斜擺在木箱底部,再在人參的上面輕輕擺上一層參,然後用濕麻袋蓋好,放在室內經過16-24h可悶潤達到軟化程度,這樣打潮紅參色澤好。③再一個方法,就是用噴霧器直接向參盤子上的人參噴灑溫水,噴完水之後把參盤子一層層垛起來,待1-2h,當參須不易折斷時,再將盤子中的人參盛入木箱中蓋上潮濕麻袋,進行悶潤。此法簡單,易於操作,損失也較小。(3)下剪子又稱下紅須或下中尾。按規格要求,把軟化後的紅參毛毛須全部剪掉。剪支根時,較粗的支根可留長一些,細的支根留短一些,要考慮參形勻稱美觀,靈活掌握。下掉的須根按大小分別存放,須根長度夠3cm以上者,要整齊堆放捆成直徑4cm左右的小把,做紅直須,剩下不能做的破須、毛須做紅混須或紅彎須。(4)第二次乾燥下紅須完畢的紅參,按支頭大小分別擺在不同的盤子里,把捆好的紅直須也擺好,拿到晾曬場上晾曬,然後抬入乾燥室溫度控制在40-50℃,直至干透為止,大約需48-72小時。把乾燥好的紅參,可放在通風良好的庫房中,紅直須可直接裝箱入庫。(八)挑選分等按紅參規格等級標准進行挑選。1.普通紅參分為20支、32支、48支、64支、80支,每個規格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此外還有小貨,共分為六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2.邊條紅參等為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各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還有邊條小貨等七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九)包裝按選好的規格等級分別包裝。一般分為大包裝,每箱20-25kg。紅參小包裝,每盒為一司碼斤(相當1.21市斤)。綜合利用:人參除葯用外,尚可為滋補品和制備多種化妝品,如人參與大棗、當歸、甘草、枸杞等配置的人參棗汁是高級滋補品。加工紅參時,收集揮發性的人參油,具有特異香氣,可製成人參露、人參雪花膏及人參牙膏等,加工糖參所剩餘的糖汁,可製成人參糖等。人參葉含有大量人參根中類似的活性物質,可做茶飲料。人參茶色墨綠、芳香,味微苦,有健胃、提神、清涼祛暑、滋補強身之功效。如與暴馬丁香的葉、花配合製成「人參丁香茶」,更增加其健胃、祛痰潤肺的作用。人參花也含有較高的人參皂甙類成分,用它可製成茶、參花精等高級補品。人參果紅色,將種子搓洗供繁殖用後,含有多種化學成分的果肉汁液可制人參果汁、釀造人參果露酒等。資源分布: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人參屬全世界8種,我國有6種,5變種。《中國葯典》記載僅人參1種。本品經培育和選擇,形成多個農家品系:馬芽品系、長脖品系等。從種的分布來看,人參產於我國東北、朝鮮及前蘇聯遠東地區。野生人參的分布局限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及小興安嶺地區。在遼寧的綏中、河北的青龍、興隆及內蒙古的喀喇沁旗山區也有零星分布。人參生長於山地林下,為陰生或半陰生植物。人參生長主要在針闊葉混交林及雜木林中。前者主要組成樹種有紅松、油松、色木槭、紫椴、糠椴、黃檗、青榆等。後者組成主要樹種有蒙古櫟、栗樹、色木槭、紫椴、青榆、春榆、楓樺等。灌木叢主要有忍冬、山梅花、東北山梅花、刺五加、龍芽楤木。伴生草本植物有假茴芹、山尖子、美漢草、堇菜、銀線草、透骨草等。臨床應用: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咳喘,津傷口渴,內熱消咳,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1、心律失常。人參片劑口服對流行性出血熱之心律失常有一定療效;含服人參飲片,對房顫、病竇綜合征、室內亦有一定治療作用。2、心絞痛。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控制心絞痛發作有一定作用。3、白細胞減少症。人參注射液對腫瘤患者放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有一定的升白作用。4、肝炎。齊墩果酸片對急性肝炎患者有較好的退黃、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人參多糖對慢性肝炎患者有一定的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恢復T淋巴細胞功能的作用。5.腫瘤。人參提取物Prostisol用於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肉瘤等,能改善臨床症狀,延長腫瘤患者生存率。6.糖尿病。人參浸膏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症:與胰島素合用,可減少胰島素劑量,延長降血糖作用時間。7、延緩衰老。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改善老年病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
B. 人參補什麼的 人參內含有什麼營養
人參,俗稱「棒槌」,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重要特產之一,也是馳名中外的珍貴葯材,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屬東北「三寶」之一。
人參肉質根肥大,有細密的皺紋,呈圓柱形或錘形,色淡黃,常斜生,多須根。主根頂端有一根莖,俗稱「蘆」或「蘆頭」。綠色直莖,高約30—70厘米。葉輪生,掌狀復葉,其數目依年齡長短而不同。第一年只生3小葉,稱為「三花」;第二年生5小葉,成為一個完整的葉片,叫「巴掌」;第三年生兩個完整的復葉,叫「二甲子」;第四年生3個復葉,叫「燈檯子」,第五年生四個復葉叫「四枇葉」。以後隨年齡增長,復葉片增多,生幾片葉就叫幾枇葉,但最多隻能生30片葉,以後年齡再增長,葉片也不會超過30片。上部葉大,下部葉小,橢圓形,鋸齒邊,葉面深綠鐸,葉背淡綠色。傘形花序,單生於莖端,開淡黃綠色小花,花冠5瓣,雄蕊5枚,花柱2枚。結漿果,腎形,2室,成熟時為鮮紅色。每年6—7月開花,8—9月結果。
人參性喜低溫,多分布在北緯39—48度、東經117.5—134度之間。在我國,東北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為主產地,尤以吉林省長白山區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故「吉林人參」名揚天下。它主要生於茂密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多長在陰坡密林下腐殖土層較厚、濕潤、少光、通風良好的地方。
在我國,有關人參的歷史傳說很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寫。中豬八戒愛吃人參果,《紅樓夢》中王夫人翻箱倒櫃找人參,是人們所熟悉的故事。到了人參的故鄉——東北,有關人參神話般的有趣故事更多,出版部門已將它輯錄出版。在這些故事裡,人參常常作為正義和善良的化身,有時是一個穿紅兜肚、聰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時是一個頭簪紅花、身著綠襖的美麗姑娘,有時又是一個童顏鶴發的慈祥老人,有時還是射出一縷豪光的北斗星。這些故事不知流傳了多少年,依然是娓娓動聽,引人入勝。盡管這些傳說不一,都反映了人們對人參的了解、喜愛和珍視。
人參在古代有許多別名和雅號。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黃精、血參、人銜、人微,等等。「百草之王「的稱號是從滿語中翻譯而來的。滿族人把人參稱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草類總稱,「達」是首領、頭人的意思,譯成漢語即「百草之王」。人們稱人參為「百草之王」,主要是以其本身價值來論的。在清代一株質量最佳的老山參(野生參謂之山參),可以大大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清帝乾隆在《詠人參》中稱贊它是「一穗垂如天竺丹」。
在中國的醫葯史上,使用人參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戰國時代,良醫扁鵲對人叄的葯性和療效已有所了解。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把人參列為葯中上品。漢代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書113方,用人參的就有21方。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大量記載。相傳在400多年前,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專著《月池人參傳》。
在元代以前,人參基本上是自由採挖、自由買賣。遼代曾在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石頭城子)設立過很大的人參集市,供人們進行人參交易。明代以後,由於人參聲價日益提高,採挖和買賣都由當時的統治階級政權控制起來,由政府確定每年挖參的人數,經過批准後發給紅票和腰牌方能進山採挖。但所挖人參必須首先供政府選用。當時的渤海國人一直把人參作為對中國中原政權進貢的珍品。採挖人參也是一種十分辛苦和異常艱險的事情。挖參人叫「刨夫」或「把頭」,他們須結伴而行,攜帶干糧深入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風餐露宿,辛苦備至,存亡難卜。每當發現一苗人參,須細心挖出,不能損傷一點根須。
據理化分析,人參中含有人參皂甙、人參寧、揮發油、人參酸(包括硬質酸、軟質酸、亞油酸)、甾醇(植物固醇),此外還有許多有機物和無機物,如磷酸、磷、鉀、鈣、鎂、錳、酵素、醣類、樹脂、澱粉、苦味脂,以及維生素A、B1、B2、C等。人參有野生和人工培植兩種,雖然功能大小有不同,但都是中葯中的珍品,有其他葯品所不能比擬的特殊療效。古人說,人參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返老還童,甚至長生不老、起死回生。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它確有強壯、大補、興奮之功能。經過中醫多年的臨床實驗,人參能夠補血養氣、固津生液、調節神經、開心明目、益智安神、降低血糖、健胃、利尿等;對於治療久病衰弱的患者,非常有效。主治神經衰弱症、各種神經病、植物性神經病失調、性神經衰弱、智力減退、貧血、糖尿病、胃病、肝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等。此外,適量久服,還可以使人增加對各種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對人體並不產生任何副作用和損害。
人參不僅入葯有其特殊的療效,而且經濟價值極高。經過加工後的成品山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價格還要高,一公斤以上的大山參,雖不能象古人所說的「價值連城」,在當今世界上也是無價之寶。人工栽培的人參(園參)價格雖不如山參,但也相當高貴,出口1噸成品參能換回外匯幾十萬美元。農民若種1畝人參,每年收入可達數千元,約為種糧食收入數倍至十數倍。
化學成份:
人參根、莖、葉、花及果實富含多種人參皂甙,此外人參根含揮發油0.12%,莖葉含揮發油0.13%,花含揮發油0.29%。人參根的非極性部分含人參炔醇、α—人參萜、β—人參萜以及甾醇化合物。人參還含有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多種有機酸、黃酮類化合物以及糖。
人參屬植物均供葯用,按地下部分的外部形態和皂甙成分,可將人參屬植物分為兩個類群,一個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直立,肉質根發達,以含達馬烷型四環三萜皂甙為主,另一類群植物的根狀莖發達、橫卧、呈竹鞭狀或念珠狀,肉質根較不發達,以含齊墩果酸型五環三萜皂甙為主。
葯理作用: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人參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也有抑製作用,尤以興奮作用更為明顯。人參皂甙Rg類有興奮作用,Rb類有抑製作用。人參有益智作用,Rg1與學習過程有關,而Rb1與記憶和安定作用有關。人參皂甙能明顯降低小鼠由戊四氮引起的驚厥率及士的寧引起的死亡率。
2、對免疫系統的作用。人參可全面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皂甙和多糖。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強心作用。人參治療劑量可加強多種動物心臟的收縮力,減慢心率,在心功能不全時,強心作用更為明顯。
(2)、抗心肌缺血。口服人參總皂甙對異丙腎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缺血的心電圖及血清酶學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作用與心得安相類似。
(3)、對血管、血壓的影響人參對整體動物的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均有擴張作用,改善這些器官的血循環。
4、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影響。人參皂甙能防止血液凝固、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增加血液的流動性,改善組織灌注。人參提取物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WBC、RBC、Hb及骨髓中有核細胞數顯著增加。
5、對內分系統的作用。
(1)、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適量的人參對下垂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表現興奮,使其功能增強。
(2)、對下垂腦-垂體-性腺軸的作用。人參皂甙Rg1與Rb1可使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釋放增加。此外,人參可增加家兔的甲狀腺功能。
6、對物質代謝的作用。
(1)、對糖代謝的作用。人參對注射腎上腺素和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有降糖作用。另外,人參也可升高注射胰島素而降低的血糖,表明其對糖代謝有雙向調節作用。
(2)、對蛋白質及核酸代謝的作用。人參中的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及總皂甙均能促進蛋白質、DNA、RNA的生物合成,RNA集合酶活性及白蛋白、γ-球蛋白含量。
(3)、對脂質代謝的作用。人參對高膽固醇飲食大鼠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LDL-C的增加和脂肪肝有改善作用,並能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膽固醇血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7、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人參能加強機體的適應性,增強機體對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各種有害刺激與損傷的非特異性抵抗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即具有「適應原樣作用」。
8、抗休克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過敏性休克和燙傷性休克動物的生存時間。使失血性急性循環衰竭動物心臟收縮力頻率明顯增加。
9、延緩衰老作用。人參皂甙可明顯延長動物壽命和細胞壽命;抑制老年動物腦干中MAO-B活性,使大腦皮層NA水平接近青年動物水平;清除體內致衰老的自由基,保護生物膜。
10、抗腫瘤作用。人參提取物、人參皂甙和人參多糖均有抗實驗性腫瘤的作用。
11、其他作用。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抑制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醯胺中毒小鼠ALT的升高和肝中P-450、RNA及糖含量的降低。抗胃潰瘍。
鑒定:
[性狀鑒別]
生曬參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紋,下部有支根2-3條,著生多數細長須根(全須生曬參),須根上偶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頂端根莖(習稱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習稱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習稱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處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散布及放射狀裂隙。氣微香而特異,味微苦、甘。
紅參全長6一17cm。主根長3一10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褐色斑塊,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可見環紋,下部有的具2-3條支根。根莖上有莖痕。質硬而脆,折斷面平坦,角質樣。
白參主根長3-15cm,直徑0.7一3cm,表面淡黃白色,上端有較多斷續的環紋,下部有2-3條支根,全體可見加工時的點狀針刺痕,味較甜。
生曬山參主根粗短,多具2個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圓柱形,長2一10cm,直徑1-2cm。表麵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細密而深陷的環狀橫紋,須根稀疏而細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點)。根莖細長,常與主根等長或更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附蘆生有1-3個不定根,較粗短,兩頭尖,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莖較光滑而無莖痕(習稱圓蘆)。
生曬參、紅參、生曬山參均以條粗、質硬、完整者為佳。白參以條粗、完整、皮較細、淡黃白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主根橫切面:①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內側有數列栓內層細胞。②韌皮部中有樹脂道散布,內含黃色分泌物,近形成層處有較多樹脂道環列。初生韌皮部常有裂隙。韌皮射線寬3-5列細胞。③形成層成環。④木質部導管多成單列,徑向稀疏排列。木射線寬廣,中央可見初生木質部導管。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細小澱粉粒(紅參已糊化)。栓內層、木薄壁細胞及木射線中含有草酸鈣簇晶。
粉末:淡黃色(生曬參)或紅棕色(紅參)。①樹脂道碎片呈管狀,內含黃色滴狀或塊狀分泌物。②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稜角銳尖。③澱粉粒眾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20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6個分粒組成。④導管多網紋或梯紋,稀有螺紋,直徑17-50μm。根莖中導管旁偶有木纖維。⑤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帶棕色。
[理化鑒別]①取粉末約0.5g,加乙醇5ml,振搖5分鍾,過濾。取濾液少量,置蒸發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飽和的氯仿溶液,呈紫色。
②取人參粉末(40目)2g,加甲醇25ml,放置過夜,加熱迴流6小時,過濾,取濾液12.5ml,蒸干,溶於水15ml中,用乙醚提取2-3次,棄去醚液,水層再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合並正丁醇液,用水洗2-3次,最後將正丁醇液減壓濃縮至干,即得總皂甙,溶於甲醇2ml中,吸取10μl點樣。吸附劑用G。展開劑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距11cm。顯色劑為硫酸-水(1:1)噴霧。顯色後在105℃烤10分鍾,與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可見7-8個斑點,根據文獻所載圖譜對照,由下往上依次為人參皂甙Ro、Ra、Rb、Rc、Rd、Re、Rf、Rg1。
炮製:
1.生曬參取原葯材,除去蘆頭,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
2.紅參取原葯材,經蒸制處理為紅參。用時除去蘆頭,蒸軟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直接搗碎、碾粉。
加工:
紅參的加工技術
一般每年9月中旬進行人參收獲,同時開始加工,季節性很強,質量要求比較嚴格,所以事先准備工作要相當充分,妥當才行。
紅參是當前最主要的加工品類,其主要工藝流程是選參、下須、洗參、刷參、蒸參、曬參、烘乾(烤參)、打潮、下尾須、再烘乾、選支分級、包裝等。
(一)選參加工紅參要求的原料鮮參條件是漿氣足(挺實、飽滿、硬度好);體長、形美、無病疤、無腐爛、無損傷和無缺蘆斷腿者均可加工紅參。
(二)下須又稱下白須,系指把主根和支根上的毛毛須全部掐掉,留有0.2cm左右長的楂,嚴防生拉硬拽撕破參皮或造成傷口,以免蒸參時破肚子或打拌子(崩裂),也要防止漿液外溢流失,大艼須不下,小艼須下掉後與毛毛須分放,以便加工直須和彎須,下須時既要動腦又動手,考慮參形美觀又照顧支頭大小,按商品規格要下好參須。
(三)洗參將鮮參裝在小圓筐里,浸入水中輕輕左右搖擺,使參根在振動中互相沖撞摩擦,把泥土洗凈,俗稱謂「撞水子」。近年來有滾筒式或高壓水噴射式的洗參機進入大人參加工廠,不僅節約人力而且提高工作效率。
(四)刷參經過人工洗或洗參機洗過的鮮參,基本上把表面泥土已洗凈,但在根莖的蘆碗處,病疤和支根交叉處還有殘留泥土,需進行進一步人工刷洗,用竹刀刮除病疤。刷參時不要碰斷支根,也不要刷破皮,不要把周皮刷掉變薄,防止蒸參時參根崩裂。主要去凈泥土達到潔白為度。把洗好的鮮參按大、中、小、老、嫩分別放置,待裝屜蒸參。
(五)捋白須將清洗好的白須,根據根須和艼須種類,按直徑粗細和長短分別攢成直徑4-5cm的小捆,然後用馬藺或撕取玉米棒的包葉將小捆紮綁起來,以便蒸參。白混須、彎須要一團團地捆綁起來,亦准備蒸參。
(六)蒸參目前有鍋灶蒸參和蒸參罐蒸參兩種,無論哪種方法都要掌握蒸參時間、溫度這兩個參數。時間長、溫度高,則成品紅參色澤不亮變黑,質地輕;若時間短,溫度低,蒸不透出白心(又稱生心),色淺。
1.鍋灶蒸參法
(1)裝屜按參根大小分別裝屜。先鋪好屜布,然後將鮮人參一把把地蘆頭朝下,參須朝上,順序挨著擺滿參根為止,用屜布包蓋好。
(2)蒸參把大鐵鍋裝足水,水面距屜底約25cm,將水燒開,再把屜抬到鍋口上,蓋嚴。開始用武火(火力猛)約30min便上圓汽,維持圓汽2h30min或3h;停火30min到1h即可出屜。
①蒸參時間從上圓汽開始計算,參須和8-10年生的鮮人參大貨需蒸3h左右,6-7年生的頭路貨需2h50min,二路貨需2h40min,三路貨需2h30min。
②蒸參溫度上屜時溫度達80℃左右,上圓汽時達到95-99℃,從圓汽到停火保持溫度99℃左右,停火至下屜,令溫度逐漸下降。
③火力的控制上圓汽前可用急火(大火),從圓汽至停火都是用文火(緩火,小火),用以保持溫度。燒火時不準隨便加火或撤火(扒火),避免火力忽大忽小。火力過大溫度急劇上升容易造成參根崩裂(破肚子),跑漿(漿液流失);若火力不足,鮮參蒸不透容易出生心和白皮,影響成品紅參質量。
(3)下屜將屜從大鍋上抬下來,放在事先准備好的屜板上,防止冷空氣從屜底竄入,也不要急忙拿開屜布使屜溫急劇下降,以免參根破裂。停20一30分鍾,待溫度緩緩下降後再揭開屜布取參,取參時要輕拿輕放,一支支擺在曬參盤上,進行日曬後再烘烤。
2.蒸參罐蒸參是目前國內採用的一種較為先進的蒸參方法。蒸參罐分為兩種,一種是水泥蒸參罐,另一種是金屬蒸參罐,兩者性能相近,效果相同。
(1)裝盤(擺簾)按鮮參等級分別裝盤。首先在盤子一端橫卧放一行,然後把鮮參蘆頭朝下,參須朝上挨著擺,擺的角度近似45度,一直擺滿為止。邊裝邊將參須理順好,嚴防橫躺豎卧,松緊適當,太松影響每罐蒸參數量,易折蘆斷腿;過緊透氣性差,蒸不均勻易出白皮。裝盤之後,碼入蒸參車架上,每盤子上要苫一塊白布,以便收取蒸參油。每罐可裝13一15盤大約每罐蒸制鮮人參750-1000kg左右。
(2)蒸參把蒸參車架推入蒸參罐內,關好罐門,封閉,打開供汽閥,使高壓蒸氣通入罐內,開始控制緩慢升溫,30min左右使罐溫達到90℃然後給大汽,使罐內溫度達到80-100℃,然後改給小汽維持溫度98-100℃100-120min,然後停止供氣,再維持30min,共需150-180min。當溫度緩緩下降,減少內外溫差後再開罐門排氣,稍停10-20min拉出蒸參車,擺盤晾曬。
另一種是低溫長時間的蒸參方法,溫度由30℃→60℃→90℃→98℃→60℃出屜,蒸5-6h。
按鮮人參等級把蒸參時間、溫度,按順序要求編成軟體程序,輸入計算機,在蒸參時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這樣出來的紅參外觀色澤和質量能夠一致,不致於參差不齊。
(3)揀參與晾曬把蒸參車拉出後,稍微冷卻一下,將參盤子抬到室外放在晾參架上,開始揀參,也稱「倒盤子」。要按蒸參前裝參時的方向,先裝的後揀,後裝的先揀,按順序一層層地輕輕地拿下,不準拉蘆扯腿,要拿主根的上半部往後拉取,保護好參須,大支頭人參要用手托起拿出,拿下來的人參要一行行擺在另一個盤子里,擺時要須子壓根,不可根壓須,擺好後把盤子抬到晾曬架上,晴天晾曬6-8h,使表皮水分蒸發。
(4)人參露的收集人參露是蒸參過程的副產物,蒸參露中含有揮發油,由倍半萜和芳香醇、醛酮類化合物組成,具有特異香氣,香味物質還有吡嗪類化合物和麥芽酚等,它們是高級滋補飲料的優良的填加劑。收取參露的時間一般在給氣蒸參30-40min時,此時溫度達70-80℃,收集參露約15min左右,這樣的參露質量最好。但是很多試驗證明收集參露,可使紅參減產5-7%,若是蒸參罐圓汽時收集7-8min,每罐400kg水參,大支頭人參可收13-14kg的參露,參須可收15kg參露,這樣不但使紅參減產影響不大,而且參露質量也高。收取的參露要裝入清潔經過消毒的容器內,置冷涼處存放,注意防止發酵變質。如果無限延長收入參露時間,不僅造成紅參減產,參露質量也明顯下降。
(七)烘乾也叫烤貨,目前國營參場都採用硬氣乾燥法,部分集體經營的小參場仍然應用土法乾燥進行乾燥。
1.土法乾燥主要利用火牆、火爐、炭火等加溫乾燥法,該法缺點衛生條件差,勞動強度大。
(1)溫度第一次乾燥,前8h溫度在65-72℃,以後保持50-60℃約4h。第二次乾燥,前8h溫度在50-60℃,以後4h保持49-50℃。
(2)排潮在乾燥過程中,每經2h排潮一次即可。
2.硬氣乾燥法採用鍋爐供氣,通過管道通入排管,放出熱量進行乾燥。有既安全,衛生又易於控制溫度的優點。
(1)第一次乾燥也叫濕貨乾燥。被蒸制後的人參經一天的晾曬,即可抬入烘乾室,為了防止人參發酵變酸,因此第一次乾燥溫度要高些,烘乾室內溫度保持70一72℃,烘烤時間8-10h,在烘烤的過程中每隔30min排潮一次,每隔2h左右,把參盤子上下調換一次位置,以使人參乾燥均勻,嚴防烤焦。如果烘烤過度色發污不光澤、顏色變黑,同時易出空心,既減產又降低質量。
當主根達到半干,支根和須根全部干時,時逢第二天早晨,就應將參盤抬出乾燥室,放到晾曬場上放露,以增加人參的光澤。
(2)打潮主要目的是使乾燥了的支根和參須濕潤軟化,防止折斷支根,弄碎了須根,便於下須整形。打潮通常有以下三種方法。
①把盤子里的人參揀成小把,用雙手輕輕掐住主根上部,然後把參浸入溫水片刻,然後放入木箱中,當木箱裝滿後用潮濕的麻袋蓋在上面,悶潤10-12h,使支根、須根達到軟化。
②另一方法就是把參根蘆頭朝下斜擺在木箱底部,再在人參的上面輕輕擺上一層參,然後用濕麻袋蓋好,放在室內經過16-24h可悶潤達到軟化程度,這樣打潮紅參色澤好。
③再一個方法,就是用噴霧器直接向參盤子上的人參噴灑溫水,噴完水之後把參盤子一層層垛起來,待1-2h,當參須不易折斷時,再將盤子中的人參盛入木箱中蓋上潮濕麻袋,進行悶潤。此法簡單,易於操作,損失也較小。
(3)下剪子又稱下紅須或下中尾。按規格要求,把軟化後的紅參毛毛須全部剪掉。剪支根時,較粗的支根可留長一些,細的支根留短一些,要考慮參形勻稱美觀,靈活掌握。下掉的須根按大小分別存放,須根長度夠3cm以上者,要整齊堆放捆成直徑4cm左右的小把,做紅直須,剩下不能做的破須、毛須做紅混須或紅彎須。
(4)第二次乾燥下紅須完畢的紅參,按支頭大小分別擺在不同的盤子里,把捆好的紅直須也擺好,拿到晾曬場上晾曬,然後抬入乾燥室溫度控制在40-50℃,直至干透為止,大約需48-72小時。
把乾燥好的紅參,可放在通風良好的庫房中,紅直須可直接裝箱入庫。
(八)挑選分等按紅參規格等級標准進行挑選。
1.普通紅參分為20支、32支、48支、64支、80支,每個規格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此外還有小貨,共分為六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
2.邊條紅參等為16支,25支、35支、45支、55支、80支,各支頭均以重量500g計,還有邊條小貨等七種規格,每一規格又分為1、2、3三個等級。
(九)包裝按選好的規格等級分別包裝。一般分為大包裝,每箱20-25kg。紅參小包裝,每盒為一司碼斤(相當1.21市斤)。
綜合利用:
人參除葯用外,尚可為滋補品和制備多種化妝品,如人參與大棗、當歸、甘草、枸杞等配置的人參棗汁是高級滋補品。加工紅參時,收集揮發性的人參油,具有特異香氣,可製成人參露、人參雪花膏及人參牙膏等,加工糖參所剩餘的糖汁,可製成人參糖等。
人參葉含有大量人參根中類似的活性物質,可做茶飲料。人參茶色墨綠、芳香,味微苦,有健胃、提神、清涼祛暑、滋補強身之功效。如與暴馬丁香的葉、花配合製成「人參丁香茶」,更增加其健胃、祛痰潤肺的作用。
人參花也含有較高的人參皂甙類成分,用它可製成茶、參花精等高級補品。人參果紅色,將種子搓洗供繁殖用後,含有多種化學成分的果肉汁液可制人參果汁、釀造人參果露酒等。
資源分布: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部。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
人參屬全世界8種,我國有6種,5變種。《中國葯典》記載僅人參1種。本品經培育和選擇,形成多個農家品系:馬芽品系、長脖品系等。
從種的分布來看,人參產於我國東北、朝鮮及前蘇聯遠東地區。野生人參的分布局限在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及小興安嶺地區。在遼寧的綏中、河北的青龍、興隆及內蒙古的喀喇沁旗山區也有零星分布。
人參生長於山地林下,為陰生或半陰生植物。人參生長主要在針闊葉混交林及雜木林中。前者主要組成樹種有紅松、油松、色木槭、紫椴、糠椴、黃檗、青榆等。後者組成主要樹種有蒙古櫟、栗樹、色木槭、紫椴、青榆、春榆、楓樺等。灌木叢主要有忍冬、山梅花、東北山梅花、刺五加、龍芽楤木。伴生草本植物有假茴芹、山尖子、美漢草、堇菜、銀線草、透骨草等。
臨床應用:
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咳喘,津傷口渴,內熱消咳,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1、心律失常。人參片劑口服對流行性出血熱之心律失常有一定療效;含服人參飲片,對房顫、病竇綜合征、室內亦有一定治療作用。
2、心絞痛。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控制心絞痛發作有一定作用。
3、白細胞減少症。人參注射液對腫瘤患者放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4、肝炎。齊墩果酸片對急性肝炎患者有較好的退黃、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人參多糖對慢性肝炎患者有一定的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恢復T淋巴細胞功能的作用。
5.腫瘤。人參提取物Prostisol用於胃癌、胰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肉瘤等,能改善臨床症狀,延長腫瘤患者生存率。
6.糖尿病。人參浸膏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症:與胰島素合用,可減少胰島素劑量,延長降血糖作用時間。
7、延緩衰老。口服人參蘆皂甙糖衣片,對改善老年病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有一定作用
C. 梅花牌人參酒有15年了還能喝嗎
沒有開封,當然能喝,越陳越好啊
D. 誰知道那裡能買到梅花牌人參補老草葯酒,是吉林長春市春城釀酒公司生產的產品
可以上萬能的某寶看看
E. 野生山參開花了還能吃嗎
一、發熱的時候不適合服用
這是因為在發熱的過程中身體會出現心悸的情況,而服用野山參之後體內的血液循環速度就會加快,這個時候服用野山參會導致心悸的情況加重,令感冒發燒問題更加嚴重,不利於病情恢復。
二、強烈過敏體質不宜服用
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不可服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
三、忌和葡萄一起服用
如果野山參和葡萄一起服用,會導致野山參中所含的營養價值受到損傷。這是因為葡萄中含有一定量的鞣酸,這種物質會和野山參中所含的蛋白質進行結合並且產生沉澱,這就會影響我們身體對於營養的吸收。
四、忌服用後吃蘿卜
野山參是大補的葯材,服用之後具有很好的滋補元氣的功效。建議服用野山參之後不要吃蘿卜,包括白蘿卜、胡蘿卜及綠蘿卜。 這是因為蘿卜具有消食利尿的效果, 如果兩者混合在一起服用, 會大大減少野山參對於身體的滋養功效。
五、忌服用後喝茶
如果在服用野山參之後喝茶,那麼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會和野山參進行結合,這就會降低野山參的滋補功效。
六、忌用五金炊具煎、燉
七、忌和藜蘆、五靈脂、皂莢同時服用,以免降低葯效
食用方法
編輯
人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等作用,自古以來被國人譽為進補佳品。服用野山參的方法主要有煎服、蒸服、泡水和葯酒、純粉進服等,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1.噙化含服
將野山參洗凈切成薄片,每次連續含服2~3片,每片置舌下含之噙化,完全依靠口腔粘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參片中的有效成分,一般20多分鍾即可奏效,相比腸胃吸收營養損失更小。噙化時間既可在早晨空腹,也可在感覺疲倦時。
2.切片泡水
將野山參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或杯中,開水沖後悶蓋約5分鍾即可飲用,同飲茶一樣,可重復沖服,直至沒有參味時,連參片慢慢嚼之食用,每日2~5克。
3.純粉進服
生曬野山參研磨成粉,易吸收且保證了野山參所含營養成分不受損失,無任何添加劑、安全。具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4.蒸服
將野山參切片,每天用2~5克,將參片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密封碗口,放置鍋內蒸架上,隔水蒸,水開後再用小火煮沸20~30分鍾。先服參汁,然後將參片吞服,早飯前半小時服用。取食量可根據個人體質及受納程度而略為增減。
5.煮服
將一支野山參掰碎置於砂鍋當中,加水煮至野山參變色、水含苦味時,再加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的有效成分合而為一。此湯稱為人參蜜湯,每天早晨飲一大盅。
6.燉服
取母雞1隻,將野山參5~10克切片放入雞腹中,縫合肚口放砂鍋中,加水及調味品,文火燉至肉熟湯濃,食雞、飲湯、吃參,每周1~2次。具有滋補強身作用。
7.浸酒飲服
白酒為「百葯之長」,具有散滯、開瘀結、消飲食、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養肌膚的功效,以酒為使,可將野山參營養成分全部析出。野山參酒多用於強身健體、大補元氣、延年益壽。
資源分布
編輯
世界上出產野山參的國家有中國、俄羅斯和北朝鮮三個國家。中國主要是出自吉林長白山脈;俄羅斯主要出自遠東地區;北朝鮮主要出自中朝邊境接壤的長白山脈。
野山參一般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的原始高山森林中,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於自然環境的變遷和人類不斷的採挖,目前野山參已經越來越少,所以野山參是珍貴難得的綠色天然補品,我國吉林長白山及其支脈生長的天然野山參更為參中珍品。
1、中國長白山野山參:長白山野山參主要產地為頭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畔的撫松、靖宇、樺甸、敦化、安圖,鴨綠江畔的長白、臨江、集安等地,沿江兩岸有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茫茫林海,山勢險峻,是歷史上遼東野山參的主產地。長白山野山參特點鮮明,參體靈秀、五形俱佳;「野性靈氣」體態精悍強健,質實玲瓏,須長彎繞龍蛇飛舞,珍珠點突出,蘆頭見長,二馬牙圓膀圓蘆多,自古皇帝對其贊譽有加,情有獨鍾,為皇室貢品。
2、北朝鮮野山參:北朝鮮與我國吉林省山連山,水連水;長白山主峰天池,地處中朝邊界一分為二,鴨綠江源自長白山,中朝兩國僅一江之隔,所以朝鮮也有野山參,鴨綠江以南為北朝鮮狼林山脈,赴戰嶺山脈、白頭山脈,均有野山參,但產量不多。由於這些山勢比我國集安山勢更陡,並以灰沙土為主,土壤較為乾燥,所以北朝鮮野山參大多須短、體短、表皮深棕色,加工成干貨顯老黃色,易識別,其餘特徵與長白山產野山參相仿。
3、俄羅斯野山參:俄羅斯野山參主要產自其遠東地區,高家索和烏克蘭的山區也有少量。俄羅斯地廣人稀,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基本上不準許採挖野生人參,尤其是遠東地區許多地方人跡罕至,建立了阿諾欽克人參自然保護區,成為世界野山參的主產區。俄羅斯林地土質為針闊葉混交林下的棕色森林土或灰壤土,比之長白山腐殖質層深厚,風化石礫少,生存條件優越,所以俄羅斯野山參基本特徵是: ①艼帽大,成蓑衣艼,主體皮白細嫩; ②順體多,皮稍粗,少光澤跑紋多; ③須條偏短,細而繁多,直而少曲,野趣少; ④大量養分靠艼須吸收,珍珠點稀疏不明顯,烘乾後少見痕跡; ⑤主根質輕,浸泡水中會漂浮。俄羅斯野山參外觀形態「靈氣不足」、「野韻略遜」,但在葯用價值上和長白山野山參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生長環境
編輯
野山參 的生長對環境要求十分嚴格,自然條件、植被條件、林象條件、林地條件以及空氣、土壤、溫度、光照、水分等等都必須具備其生長要求,否則,野山參很難存活。野山參生長的自然條件生長范圍:東經117o~134o,北緯40o~48o海拔高度: 300米以上高山年降水量:500~1000mm生長期平均濕度:70%左右氣候條件:生長期林下透光率10~15%,分布地區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不少於90天年有效氣溫≥10℃,積溫2000~3300℃。野山參生長的植被條件野山參的生長地域,必須具備以喬木樹種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及其所在生長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等),具有隨時間、空間不斷進行能量轉換、物質循環、信息傳遞的有生命及再生能力的、完整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野山參的生長環境中有許多伴生植物,這正是野山參生長的奧妙所在。伴生植物主要有:喬木、灌木(如榛樹、胡枝子、刺五加、雞樹條、山梅花、龍牙木、金剛鼠李)、草本植物(如:東北茶、尖葉白前、山芍葯、掌葉鐵線蕨、東北山梅花、老山芹、小葉芹、細辛、百合、粗莖鱗毛蕨、山艾蒿、野豌豆、寬葉台草等)、藤本植物(如:木通、五味子、山葡萄等)。地面蕨類(如:風尾蕨、粗莖鱗毛蕨、猴腿子等)、苔蘚(如:葫蘆蘚、金發蘚、萬年蘚等)、真菌(如:松蕈蘑、掃帚蘑等)。野山參生長的林象條件野山參生長地域是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樹種一般為蒙古櫟、槭樹、柞樹、紫椴、糠椴、紅松等10餘種。形成高、中、低3層自然屏障,郁閉度(是指林地間樹冠相互銜接的程度,樹冠在林地投影所佔面積與林地總面積之比稱為郁閉度)0.6-0.8。森林全蔭蔽或無蔭蔽、陰森森或少見陽光的原始林野山參都不能生長。它喜歡生長在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下,周圍群巒起伏,河谷縱橫,水流不斷,窩風向陽,緩坡林下。陽光穿過林木的間隙,隨風吹盪、搖搖晃晃,散射和直射在野山參葉上,給人參適宜的光和熱;每當山雨驟降,緩坡的水流順勢而下,起到天然的抗澇效果;每當久旱無雨,氣溫升高,大地龜裂,疏鬆的腐殖土依然潮氣蒸騰,供給野山參根部水分,它才能正常生長發育。
服用禁忌
編輯
純正野山參葯效猛烈,每日服用據自身情況而定,切勿亂自服用。
F. 什麼花的人參最名貴
在遼闊的土地上,不論是山山嶺嶺、溝溝坡坡,還是田間溪畔,都生長著無數千姿百態
、各種各樣的植物。據統計,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萬種左右。在如此眾多的植物中,有許
多植物既是食物又是葯物,自古以來就有「醫食同源」的說法,食物可以葯用,葯物也可以
食用,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能夠用來治病的草葯大多都能吃。有的雖帶有微毒,卻不
致於對人體造成損害。
我國民間使用草葯治病歷史悠久,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深得百草之益。可以說,中
醫中葯是中華之瑰寶。多少年來,人們就經常利用百草來防病療疾,保護自己的健康。其實
,既可葯用又可食用的植物不勝枚舉,現僅介紹幾種,可略窺一斑。
人參。人們譽之為百草王和神草,俗稱棒錘。人參為名貴中葯,在我國應用已有4 000
多年。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其列為上品,據載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
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有輕身延年」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參不僅含有
人參皂甙,而且還含有脂肪、糖類、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強壯
、提高體力和腦力、降低疲勞度、提高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對
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臟疾病、糖尿病、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症以及各種神經病等均有
顯著療效,還能加強新陳代謝、調節生理機能,特別是對年老體衰、久病體弱無力者,在恢
復體質和保持身體健康上有明顯作用。研究表明,人參的根、莖、葉、花和果實中都含有人
參皂甙,尤以葉、花和果肉中含量為高,各部分均能加工成各種葯品、食品和高級補品,諸
如人參大補膏、人參酒、人參茶等,利用人參作為配料的美味佳餚就更數不勝數了。
黃芪。由於黃芪產於北方,故人們又稱黃芪為「北芪」。黃芪是最常用的益壽中葯,古
代葯典對黃芪的作用曾有精闢的概述,「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
;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聖葯,五也」。黃芪主要是根部
入葯,性味甘、微溫,含有蔗糖、皂甙、多種氨基酸、黃酮類化合物、膽鹼、硒、鋅、鐵、
錳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具有延緩衰老、延長細胞壽命的作用,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黃芪的食用方法很多,諸如黃芪粥、黃芪大棗粥、黃芪陳皮粥、黃芪燉鯉魚、黃芪燉
母雞、黃芪燉肉等等,均有滋補作用。
魚腥草。俗稱折耳根、臭菜、豬母草、狗貼耳等,因鮮草有魚腥味而得名。魚腥草是良
好的中葯,具有解熱、消炎、利尿消腫、抗菌、抗病毒、抗感染的功效,用於治療乳腺炎、
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尿路感染等。古代葯典中說它可「治五淋、消水腫、去食積、補虛弱
、消膨脹」、「行水、攻堅、去瘴、解暑、療蛇蟲毒」等。現代研究表明,魚腥草的主要成
分是櫟素、甲基壬酮、羊脂酸、香葉烯、葵醛等,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的抑製作
用。另外,魚腥草還是一種上好的蔬菜,葉、莖皆可食用,既可涼拌生食,又可用來炒食,
諸如「魚腥草炒肉片」、「魚腥草炒牛肚」、「魚腥草炒臘肉」等等。用魚腥草製成的營養
保健酒,食用、葯用均佳。
蒲公英。俗稱婆婆丁,是山野路邊常見的小草。春天,蒲公英會開出金黃色的花朵,看
上去好像是一朵花,其實,那是由許多小組組成的。秋天,花朵變成了小種子,活像一群「
小傘兵」,只要風輕輕一吹,這些「小傘兵」就會飄向遠方。蒲公英葯用具有清熱解毒、消
痛散結等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諸如瘡癤痛腫、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感冒發
熱、支氣管炎等,蒲公英的某些成分還可抑制和殺滅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蒲公英
還是營養豐富的山野名菜,其食用部分為葉,既可生吃,又可做湯,味道鮮美,可增進食慾
。
桔梗。又名和尚帽、土人參、四葉菜,朝鮮語叫「道拉基」。桔梗的根、莖、葉均含多
種桔梗皂甙、桔梗糖、胡蘿卜素、維生素C、果膠等。性平,味苦辛、微溫。有宜肺散邪、
清熱祛痰、解毒排毒之功效,具止咳、健胃、強壯之作用,是常用葯材。桔梗還可食用,既
可涼拌、炒食,又可腌製成鹹菜或做湯,味道鮮美,乃為山野菜中的姣姣者。
現在,雖然科學發達,新的化學合成葯物不斷問世,但中草葯仍有它獨特的優點。我們
深信,即使將來,百草的葯用與食用優勢也是任何化學合成葯都不能取代的,而且還會有更
加廣闊的開發前景。
人參是東北「三寶」第一寶,為百草之王。野生的稱「野參」,較名貴,栽培的稱「園參」。人參含有人參甙、人參酸、芳香油、植物甾醇、維生素配糖體等成分,具有興奮中樞神經,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糖等作用。祖國傳統醫學有人參為甘、大補元氣之說。是舒筋活血、提神壯力、補脾健胃的名貴葯材。人參不但可以入葯,還可用於烹飪、製糖、浸酒、制煙及製成營養性高級化妝品等用途。目前在東北市場已開發的人參系列製品,很受海內外旅遊者的喜愛。
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五加科人參屬。
人參的別名有:神草、地精、天狗、王精、孩兒參、人銜、黃參等。由於它的根部類似人形,故而,人們把它稱為人參。人參通常主要以根入葯。近些年,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它的莖、葉、種子也可入葯,可以提煉人參皂甙。人參的主要功效:能有效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心臟的收縮能力和頻率,刺激內分泌系統,降低血糖,增進性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強化骨髓的造血機能。另外,人參外用還可促使傷口及潰瘍迅速癒合。所說的東北人參,主要產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其中,尤以小興安嶺南麓,張廣才嶺和長白山地區出產的人參品質更優。當年,轟動一時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裡面的盲女就是被地主婆熬「山參」時燙的。所謂「山參」就是指野生的人參。野生山參多生長在氣溫低、光照長、土壤肥沃的山坡上。由於它生長極其緩慢,且多藏於深山老林之中,加之多年的採挖,現在的野生山參,已極其稀有,其價值甚至超過黃金。所以非常珍貴。人工栽培的人參稱園參,一般6年以上就可採收,葯效不如野山參。
一向被稱為「中葯之王」的人參,主要產於吉林省長白山區一帶,是中國「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之一,名聞世界。
人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約40—50厘米,輪生掌狀復葉。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果實呈扁圓形,大小如豆粒,秋天成為鮮紅色的漿果,內有兩顆種子。地下有紡錘形的肉質主根及分枝,形似胖娃,被當地人稱為「人參娃娃」。野生的山參,多生長在氣溫低、光照長、土壤肥沃的山坡上。它生長緩慢,採取困難,療效很高,所以非常珍貴。1981年8月,吉林省長白山區撫松縣有四位農民,在深山老林中採到一支百年野參,重達287克,主體長9.5厘米,稱為參中之王,現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吉林廳中。
人工栽培的人參叫園參,一般6 年以上就可採收,葯效不如野山參。人參在中葯學上有大補元氣、治療久病虛脫、大出血、大吐瀉等危重病症以及健脾益肺、安神增智的奇功。
人參含有多種皂苷、人參醇、人參酸,多種氨基酸、糖類、維生素類、植物甾醇和揮發油等。具有增強人體防禦系統、抗衰老、抗腫瘤,加強大腦、心臟、脈管的活力和造血功能;刺激內分泌機能,興奮代謝以及顯著的抗疲勞等作用。中醫還用「獨參湯」挽救垂危病人,民間傳為「救命湯」。
我國傳統習慣用人參的根入葯,常見的有加工成深棕色的紅參、黃白色的生曬參和白參,以及用白糖灌制的糖參。據中外專家研究證實,人參中起治療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人參花的皂苷含量比根高五倍,人參葉中皂苷含量比根高兩倍。經葯理試驗表明,人參的根、莖、葉、花都有明顯抗缺氧、抗疲勞的作用。人參花的滋補強身作用超過人參根。
【食用方法】
我國食用人參的歷史悠久,對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據史書記載:人參對人體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講究:
(一)燉服。將人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燉4~5小時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三)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五)泡酒。將整根人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燉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
另外,無論是紅參或是生曬參在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節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宜食用西洋參。總之,只要我們掌握了上述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小小的人參就可以使我們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東北三寶」之一的鹿茸,主要有產於大興安嶺的馬鹿茸和產於長白山的梅花鹿茸。鹿茸的葯用價值很高,可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療身體虛弱、耳聾目暗等症。除外,鹿角、鹿腎、鹿胎、鹿尾、鹿筋、鹿骨、鹿血、鹿皮及鹿肉都是珍貴的葯材。可以說,鹿的全身都是寶。
據我國葯典記載,梅花鹿和馬鹿茸均可入葯。鹿茸作為醫療保健品,具有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之功效。
移山參:是指幼小山參在其生長過程中被採挖,因其重量小而又被移植於山林中,任其自然生長而成的山參,通稱"移山參",俗稱"移山趴"或"山參趴貨"。人參為五加科,屬多年生宿性根雙子葉植物,為「東北三寶」之首。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葯材。東北是我國出產人參最有名的地方,而真正人參的老家又在長白山上,這里出產的野山參幾乎佔全國的90%以上。野山參一般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的原始高山森林中,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於自然環境的變遷和人類不斷的採挖,目前野山參已經越來越少,所以野山參是珍貴難得的綠色天然補品,我國吉林長白山生長的天然野山參更為山參中的珍品。
長白山野山參是馳名中外稀世珍品。其五形完美、參體靈秀、富含多種人參皂甙、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是歷代皇室的珍稀貢品。長白山野山參具有大補元氣、強心固脫、益血生精、養心安神、益腎助陽等功效。久服可預防各種疾病、增強人體免疫力、強身健體、美容駐顏,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是現代人類養生保健、滋補強身的天然綠色珍品。兒參等。明清以來有人按產地賜名如:紫團參、遼參等。近代通稱東北產的為吉林人參。山林里自然生長的稱為山參。
參花是我國名貴葯材之瑰寶:含有二十種皂甙活性物質、十七種氨基酸、十一種 微量元素、三種抗癌活性硒及粗蛋白等。具有益氣活血, 調節內分泌, 促進新陳代謝.
功效:清熱消炎、平肝清火、解毒利咽、降血壓、頭昏、目眩、失眠、耳鳴、暗瘡、青春痘、急性咽喉炎等諸多醫療保健功能。也是一種招待貴賓的高檔次食用茶。
本草綱目記載:人參花性溫和,味甘微苦,其營養價值高於人參3.2倍,其中含有豐富的鍺元素, 每一百公克就有11,189個ppm,是靈芝的3倍、大蒜的6倍、蘆薈的55倍。鍺被醫學界譽為「神奇元素」 ,具有極好的活性,能幫助消除體內自由基,改善機體內環境,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避免細胞老化,令人精力充沛,同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腫瘤。人參花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更可強心、益智、通神。愛心貼:微苦,餐後熱飲為宜,人參花性涼,所以對於陰虛火旺不宜用人參滋補者,可飲用人參花茶。
G. 人參10克黃精15克 蛹蟲草10克 枸杞20克 肉桂10克,海參2個梅花鹿鞭15克腎陰虛有什麼功效
人參10克黃精15克 蛹蟲草10克 枸杞20克 肉桂10克,海參2個梅花鹿鞭15克腎陰虛有什麼功效?這裡面補陽滋陰的葯都有了,從劑量上看治療腎陰陽兩虛症患者服用!
H. 有一瓶長春春城釀酒廠的梅花牌特級人參酒,不知是何年何月的
你把酒瓶的商標輕輕剝開,在商標背面有生產年月日。
I. 梅花牌人參靈芝酒價格
人參靈芝酒:每次1匙,日飲1~2次 配方:大隻人參1支,靈芝草30克,白酒750毫升。 主治:失寢,食慾不佳,冠心病,病後年老體弱 做法:人參、靈芝一起浸入白酒中,7天以上即可飲用。
J. 梅花鹿肉可以和人參一起燉湯嗎
你好,梅花鹿肉是性溫的,有補陽的作用,人參也有補陽補氣的作用,是可以一起用的,有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