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鹿四川亞種

梅花鹿四川亞種

發布時間: 2021-02-10 14:05:08

❶ 鹿有那些品種

梅花鹿 梅花鹿:梅花鹿主要是茸用,家養的梅花鹿經過多年人工培育而形成的,已形成人工培育品種(品系)的有雙陽梅花鹿、西豐梅花鹿、長白山梅花鹿等優良品種。 1、雙陽梅花鹿:雙陽梅花鹿是在雙陽型梅花鹿基礎上人工培育的品種;具有早熟高產的特點, 成年公鹿體高101—111cm,體長103—113cm,體重130Kg;額寬平,胸寬深,白花大而鮮,茸粗長,肥嫩上沖。1—10鋸公鹿平均鮮茸重2.9Kg以上,58.2%的公鹿鮮茸達到3kg,母鹿繁殖成活率達82%,仔鹿初生重5.62—5.76kg,遺傳性穩定,具有較高的育種價值。 2、長白山梅花鹿是在撫松型梅花鹿基礎上人工培育而成。性情溫順,生產利用年限長。 成年公鹿體高95—117cm,體長95—115cm,體重134kg,頭大,頸粗短,胸寬腹大,鹿茸挺園上沖;1—15鋸公鹿鮮茸平均3.16kg,57.3%的公鹿鮮茸達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達80%,初生仔鹿體重5.2—6.2kg。 3、西豐梅花鹿也是人工培育品種,具有高產早熟,遺傳性狀穩定等特點。 公鹿體高98—108cm,體長102—109cm,體重110—130kg;四肢短而粗,胸腹圓大,頭額寬平眼大。1—10鋸公鹿鮮茸平均3.06kg,70.9%的公鹿鮮茸達3.0kg;母鹿繁殖成活率70—80%,仔鹿出生重5.8—6.1kg。 馬鹿 馬鹿又稱為赤鹿。體型較大,體重約160-300公斤,體高1.2-1.4米左右,背脊平直;耳大呈圓形;頸長,約占體長三分之一,頸下被毛較長,尾短,四肢長,蹄圓而大。 馬鹿冬毛厚密,有絨毛,呈灰棕色,頸及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條紋從額部開始沿背中線向後伸延,幼鹿的這一條紋比較明顯。夏毛較短為赤褐色,無絨毛;腹部及四肢內側被毛呈蒼灰色。 馬鹿的雄鹿有角,雌鹿無角。在角的基部即分出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幹成直角;主幹稍長,稍向後傾斜;第二枝緊接於眉叉後從主幹分出,二者間隔甚短;第三枝與第二枝距離較長,主幹末端有時再分出兩小枝;角基部有一圈小瘤狀突起。 馬鹿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近年來南方有些省也有引進飼養。 水鹿 水鹿又稱黑鹿,有的地方將其稱為「山牛」,在我國的南方分布較廣。水鹿的體形較大,體重約150-200公斤,體高1.3米左右,軀干粗壯,四肢細長。頸長,耳大直立,主蹄大,懸蹄小;尾基部扁闊肥厚,末端尖細,有黑色的長毛;頸、背及體側的被毛粗硬,腹毛則較軟;水鹿全身被毛大部分為粟棕色,從額部開始沿背中線直至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紋。雄鹿在角的基部周圍有密生被毛,並伸延至頰及眼圈,其毛尖為黃褐色;耳背的被毛為粟棕色,耳內的呈土黃色,邊緣則近白色;臀毛呈銹棕色;四肢外側有粟棕色的條紋自腿部直至足趾,內側被毛為黃棕色。 水鹿雄鹿有角,雌鹿無角;水鹿角長在額部的後外側,並稍向外傾斜,相對的角叉形成「U」字形。眉叉短,尖向上與主幹間形成一銳角;主幹可分枝兩次,整個角形成三叉;角基部也有一圈骨質的小瘤狀突起。

❷ 梅花鹿的種群現狀

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國已是高度瀕危動物,專總數量不到1000隻。華屬北亞種和山西亞種已經滅絕,華南亞種在安徽、浙江與江西的邊界有大約200隻,在廣西有不到100隻。四川亞種在四川北部和甘肅南部有大約500隻。東北亞種可能已滅絕。台灣亞種原本已經滅絕,不過後來將馴養的種群野化並釋放,現有大約200隻。
梅花鹿在韓國和越南已經滅絕,朝鮮有可能已滅絕。俄羅斯東部有9000隻左右,而日本則有30萬只左右。日本梅花鹿曾經瀕臨滅絕,不過在良好的保護以及日本狼的滅絕導致了種群的恢復。現在由於沒有天敵控制,梅花鹿數量過多而造成森林與農田的破壞。

❸ 鹿有幾種

鹿 lù

【釋義】①哺乳動物反芻類的一科,種類很多,四肢細長,尾巴短,一般雄獸頭上有角,個別種類雌的也有角,毛多是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長頸鹿|梅花鹿|麋鹿。②姓。

鹿〈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頭角四足之形。本義:鹿科動物的總稱。種類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同本義

鹿,山獸也。――《說文》

即鹿無虞。――《易·屯》

呦呦鹿鳴。――《詩·小雅·鹿鳴》

鹿中容八算。――《儀禮·鄉射禮記》

又如:鹿中(刻成鹿形的木器);鹿伏鶴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樣子)

比喻政權,爵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又如:鹿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湯陰朝歌鎮南,相傳為殷紂王所造。武王伐紂,紂兵敗,登台自焚而死)

方形糧倉

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鹿lù哺乳動物,要保護,禁止獵殺。它屬反芻類,尾巴短,腿細長。種類很多。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種類雌雄都有角或都無角。現已人工飼養。肉可吃,皮可製革。梅花~、馬~等的嫩角叫"鹿茸",是貴重的葯材。

鹿是偶蹄目的1科,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肝無膽囊。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公斤。共16屬約52種。梅花鹿是鹿科鹿屬的1種。因為身上有一些明顯的白斑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排列成行而得名。也叫花鹿。梅花鹿分7個亞種,中國有5個亞種。體型中等,體長約150厘米,肩高80~110厘米;鼻端裸出而呈裂縫狀;雄鹿有角,每年約4月脫盤長茸,其角一般到4杈為止,眉杈斜向下伸,第2杈與眉杈相距甚遠;冬天毛的顏色為栗棕色,白色斑點不顯,尾下部為白色,腹毛淡棕;夏天毛紅棕色,有的為暗灰褐色,背部中線地方為黑色,有的至尾部黑色線變細,尾上部黑色,下部白色。分布於西伯利亞東南方,日本,中國的東北、華北、東南和台灣。喜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一般不進入密林。冬季多在陽坡低凹背風處,春秋則在空曠少樹地區活動。夏季喜蔭涼,多在陰坡開闊透風的地方,有時為了避免蚊蠅叮咬也到高山草原活動。性機警,晨昏時結群。主要以青草、嫩芽、樹葉、沙參等為食。每年8~11月交配,懷孕期7~8個月,4~6月為產仔盛期,每胎1~2仔。梅花鹿為重要的經濟獸類,現今野生梅花鹿數量非常稀少;中國列為一類保護動物。鹿茸是名貴的葯材。國內已大量進行人工飼養,並進行活鹿取茸(對鹿不會造成傷害)。角是鹿科動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徵(個別屬無角,如獐屬),同時也是雄鹿之間爭奪配偶的武器。角的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2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剛長出來的角叫茸(我們通常叫鹿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時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鹿是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腿細長,善奔跑。雄鹿大於雌鹿,多數一雄多雌。
-----------------------------------------------------------------------------------------------

❹ 梅花鹿的種類有多少

梅花鹿現存種類以及分布情況如下:

日本亞種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日本本州、九州與四國島版
*東北亞種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我國黑龍江權、內蒙古和吉林,以及俄羅斯東部與朝鮮半島
*華北亞種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吉林、遼寧、河北、山東以及河南北部地區
*山西亞種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山西,陝西、寧夏以及甘肅東部
*四川亞種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四川北部與甘肅南部
*北海道亞種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日本北海道
*台灣亞種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台灣
*越南亞種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越南以及廣西南部
*華南亞種 Cervus nippon kopschi 華南以及西南各省
*琉球亞種 Cervus nippon keramae 琉球群島
*對馬亞種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對馬島

❺ 世界上的鹿種類有多少種

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屬約52種。

◆ 鹿 是鹿科動物的總稱。世界上有鹿科動物47種,我國有鹿科動物9屬16種,它們是斑鹿屬的斑鹿;鹿屬的梅花鹿。水鹿(黑鹿)、白唇鹿、馬鹿、澤鹿(坡鹿);糜鹿屬的糜鹿;狍屬的狍;駝鹿屬的駝鹿;馴鹿屬的馴鹿;麂屬的黑麂、小麂、赤麂;毛冠鹿屬的毛冠鹿;獐屬的獐(河麂)。現分別敘述如下。

◆梅花鹿 Sika-deer
梅花鹿是中型鹿,體重80-130千克,夏毛為棕褐色、黃褐色或棕紅色,周身布滿白斑,如梅花一樣,故稱梅花鹿。我國的梅花鹿共有6個亞種,現僅存原產東北長白山地區的東北梅花鹿亞種和四川梅花鹿亞種,四川梅花鹿亞種僅數百隻。東北梅花鹿亞種野生的已不多,較多的是家養梅花鹿,全國約有40萬~50萬只。
「馬身羊尾,頭側面長,高腳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則解,大如小馬,黃質白斑。」梅花鹿是中國最早利用鹿茸制葯和馴養的野生動物之一,因而古時就有確切的描述。
梅花鹿過去廣布中國各地,但現在僅殘存於吉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亦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棲息於灌林而有雜草叢生的丘陵區。群棲,常一、二十頭在一起活動。其活動范圍與植被、地形有關,一般為數十平方公里,棲息地較固定,在沒有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通常並不易地,即使受驚外逃,多數有不久便返回原地的依戀性。
雄鹿多單獨活動,秋末冬初繁殖季節,雄鹿經過激烈的斗爭,勝者佔有雌鹿群。四月至六月產仔,每胎一頭,偶爾二頭。

◆馬鹿 Red deer
馬鹿是大型鹿,體重150~250千克,是赤鹿的一種,因其像馬而稱為馬鹿。關於馬鹿亞種分類上尚存在分歧,馬逸清(1998)將世界馬鹿分為22個亞種。我國有8個亞種,分別是:天山亞種、葉爾羌(塔里木)亞種、阿爾泰亞種、東北亞種、阿拉善亞種、甘肅亞種、四川亞種和西藏亞種。
我國的野生馬鹿較多,主要在新疆、內蒙古和大小興安嶺。20世紀80年代尚不下30萬~40萬只,由於濫捕濫獵,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家養馬鹿大約10萬只。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型鹿類,體長180厘米左右,肩高l10~130厘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短,通體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馬鹿川西亞種,背紋黑色,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幾蓋整個臀部,與馬鹿其他亞種不同,故亦稱「白臀鹿」。

◆白唇鹿
白唇鹿也是大型鹿,生活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區,其茸骨化程度輕,茸皮含脂肪較少,因其特化性強,引種內地不易生活。
白唇鹿(Gervus albirostris),偶蹄目,鹿科,鹿亞科,鹿屬。青藏高原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又名黃鹿,白鼻鹿,因其角叉的分叉處特別寬扁,故也稱做扁角鹿。
白鹿鹿的毛被及色調在冬夏有差別。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彈性,毛形直,毛尖處稍彎曲,通體呈現一致的枯黃褐色,胸腹及四肢內側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黃淺褐色,臀斑黃白色;夏季毛被薄而緻密,通體色調多變異,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黃棕色。出生鹿羔毛被柔軟,在淺棕色的體背分布有不規則的斑點。
白唇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地區的山地動物,分布海拔在3500米以上,活動上限達5100米,在可可西里僅分布於東南部沱沱河沿到烏蘭烏拉山東端之間,保護區外圍通天河岸、雜日尕那等地有分布。白唇鹿姿態優雅,喜群居,除交配季節外,雌雄成體均分群活動,終年漫遊於一定范圍的山麓、平原,開闊的溝谷和山嶺間。主要在晨、昏活動,白天大部分時間均卧伏於僻靜的地方休息、反芻,在氣溫較高的月份,生活於海拔較高的地區,9月份以後隨著氣溫的下降,又慢遷往較低的地方生活。受到驚嚇時,雄鹿往高處跑,而雌鹿則向較低處跑。

◆木鹿
中型鹿,主要分布在雲、貴、兩廣及台灣省,其茸三尖骨化程度大。
此外,馴鹿、坡鹿、駝鹿、糜鹿也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❻ 梅花鹿現有幾只發原地在哪兒

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國已是高度瀕危動物,總數量不到1000隻。華北亞種和山西亞種已經滅絕,華南亞種在安徽、浙江與江西的邊界有大約200隻,在廣西有不到100隻。四川亞種在四川北部和甘肅南部有大約500隻。東北亞種可能已滅絕。台灣亞種原本已經滅絕,不過後來將馴養的種群野化並釋放,現有大約200隻。
梅花鹿在韓國和越南已經滅絕,朝鮮有可能已滅絕。俄羅斯東部有9000隻左右,而日本則有30萬只左右。日本梅花鹿曾經瀕臨滅絕,不過在良好的保護以及日本狼的滅絕導致了種群的恢復。。[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4]
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

分布於中國、日本、俄羅斯聯邦。
可能滅絕:朝鮮,越南;
區域滅絕:韓國;
重新恢復:中國台灣省;
引進: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美國。[4]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也分布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曾廣布中國各地,僅殘存於吉林、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❼ 梅花鹿習性特徵

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版窄而尖,權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

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強,成年雄性往往是獨自生活,夏季和冬季會做短距離的遷移,有一定的領地意識,特別是繁殖季節。發生爭端時,常以鹿角和蹄子作為主要武器 。

(7)梅花鹿四川亞種擴展閱讀:

梅花鹿的寓意:

梅花鹿是中國古代吉祥物的化身,由於鹿和祿的發音類似,而祿則代表著富裕,所以梅花鹿也被認為是富裕的代名詞。如果蝙蝠和梅花鹿同時出現,那就代表著福祿雙全。

此外梅花鹿還帶著地位和權貴,我們常說的逐鹿中原指的就是爭奪權位,因此梅花鹿的寓意中還有權位和榮譽。在古代還有將鹿作為瑞獸的傳統,傳言白鹿可以活上千年,在滿五百歲之後的鹿才會變為白色,因此鹿還代表著長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鹿 (鹿科哺乳動物)

❽ 梅花鹿的分布范圍

分布來於中國,日本,俄羅斯聯邦自。
可能滅絕:朝鮮,越南;
區域滅絕:韓國;
重新恢復:中國台灣省;
引進: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美國。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也分布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曾廣布中國各地,僅殘存於吉林、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❾ 鹿的種類有哪些

鹿的種類舉例如下:

1、梅花鹿

一種中小型鹿,雄性第二年起生角,雌性無角。梅花鹿群居性不強,雄鹿往往是獨自生活,活動時間集中在早晨和黃昏,生活區域隨季節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冬季喜歡在溫暖的陽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樹芽、樹、農作物為食。

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麋鹿

一種大型食草動物,是鹿類動物中較溫順的一種。雌性體形比雄性略小。雌麋鹿沒有角,雄性角多叉似鹿。尾巴長用來驅趕蚊蠅以適應沼澤環境。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類及其它多種嫩草和樹葉為食。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野外絕滅(EW)。

3、斑鹿

樣子與梅花鹿差不多,也長著一些白色的斑點。斑鹿生活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草原及森林中。喜歡群居,一般每群可多達100隻以上。斑鹿的樣子很漂亮,雄性斑鹿頭上長著可長達1米而且分出三叉的角。所有的鹿科動物都是人們重點保護的動物。

4、馴鹿,又名角鹿

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雌雄皆有角。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於半野生狀態。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

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中國鄂溫克族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

1996年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等級易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5、馬鹿

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雄性有角,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

中國國家Ⅱ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LC)。

❿ 梅花鹿的亞種分化

梅花鹿(14亞種)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梅花鹿日本亞種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2. 梅花鹿山西亞種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3. 梅花鹿東北亞種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4. 梅花鹿琉球亞種 Cervus nippon keramae 5. 梅花鹿華東亞種 Cervus nippon kopschi 6. 梅花鹿山東亞種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7. 梅花鹿宮島亞種 Cervus nippon mageshimae 8. 梅花鹿滿洲里亞種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9. 梅花鹿指名亞種 Cervus nippon nippon 10. 梅花鹿越南亞種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11. 梅花鹿對馬島亞種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12. 梅花鹿四川亞種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13. 梅花鹿台灣亞種 Cervus nippon taiouanua 14. 梅花鹿北海道亞種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熱點內容
人在變盆景 發布:2025-05-17 17:29:06 瀏覽:73
一朵飛雲 發布:2025-05-17 17:18:23 瀏覽:264
赤道型花卉 發布:2025-05-17 17:04:20 瀏覽:48
四季海棠水插扦行嗎 發布:2025-05-17 16:58:27 瀏覽:467
贊美荷花的活 發布:2025-05-17 16:50:55 瀏覽:388
蘭花花帶 發布:2025-05-17 16:50:51 瀏覽:950
趙家村荷花 發布:2025-05-17 16:49:27 瀏覽:523
下一個情人節是多久 發布:2025-05-17 16:49:22 瀏覽:374
盆景用哪個軟體 發布:2025-05-17 16:44:24 瀏覽:937
耶羅玫瑰多肉 發布:2025-05-17 16:43:3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