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生態園
A. 梅花山草莓園在哪
五十年後,賈子龍與真生再度重逢,二老對酒當歌,談笑風生。
B. 梅花山簡介
梅花山原是三國吳大帝孫權的葬地。孫權18歲掌握東吳政權後,為對付曹魏,他聽取了諸葛亮等人建都秣陵的建議,並改秣陵為建業。孫權對古代南京城市的發展貢獻很大,他大大拓建了南京城,從當時建業的規模來看,「東憑鍾山,北倚後湖(玄武湖),南近秦淮,西臨石頭。」孫權還疏浚和拓寬了秦淮河,開鑿了青溪、運瀆和破崗瀆等運河,同秦淮河溝通在一起,解決了南京的排水和用水問題。根據文獻記載,孫權死後葬在朝陽門外第三個山崗,這個山崗因而被稱為孫陵崗。孫陵崗葬有孫權和他的夫人步氏及後妻潘夫人,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
相傳朱元璋修建地宮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奉命把附近所有建築遷往別處,孫陵也在這一范圍內。李新為慎重起見,就遷移孫陵的問題專門請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說,孫權是一位好漢,把他的墓留下來,給我看大門吧。這樣,孫陵得到完整保存。
梅花山因梅花聞名,山上植梅數千株,品種繁多。春天梅花盛開時,遍山梅花爭芬斗艷,遊人如織。1982年山上新建一組清新淡雅的仿古建築,名「暗香閣」,取自北宋詩人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詩句。此閣造型優美,獨具特色,把梅花山點綴得更加豐姿多彩。
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後,當時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栽培了大片梅花,後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成為廣大遊人賞梅勝地。孫陵崗一名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湮沒,代之而起的名稱是梅花山。今日梅花山上的「觀梅軒」所在地,原是汪精衛的墳墓。1946 年1月,何應欽派74軍工兵炸墓開棺,平掉墓地。1947年春,陵園在此建亭,名日「觀梅軒」,上有一聯:「天闕遠瞻鳴鶴舞,孝陵啁望伏龍眠」。
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春季都舉辦國際梅花節。通過一系列大型旅遊、商貿、文化、娛樂活動,向世界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示南京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京市民喜歡探梅、賞梅。梅花迎雪怒放,百折不撓,被人們譽為高潔的化身。1982年,南京市將梅花定為「市花」。
C. 梅花山虎園的地理環境
梅花山虎園位於福建復省龍岩制市上杭縣境內。方園220多平方公里的梅花山,境內絕大部分為原始森林,植被群系30多個,其中列入國家第一本《紅皮書》保護的珍稀植物19種;森林動物中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等 26種,
外國專家梅花山尋虎的經歷,告訴了我們考察野生華南虎異常艱辛,也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野生華南虎的神秘。國際機構和地方政府巨額懸賞拍攝野生華南虎,至今一照難求。但屢屢披露報端的華南虎現身消息,仍吸引著不少人走進梅花山尋覓虎蹤。不過,要一睹神秘的華南虎雄風,今天已無須爬山涉水、千辛萬苦地去尋找,只要走進梅花山華南虎園就可了卻心願。
D. 梅州梅縣梅花山公園在哪
從梅縣人民廣場上去,有石階,在第一個峰頂向右後有第二個峰頂,向左則是下山的另一條路,到山腳後向左則回到廣場,向右則向扶大方向(出口較遠)。
E. 蚌埠市梅花山林業生態園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蚌埠市梅花山復林業制生態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6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園林綠化、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郭廣勝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13905526685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釣魚台生活城1單元15層011510
F.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幾個景區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小興安嶺腹部,伊春東28千米處。公園佔地7815公頃內,有森容林5900多公頃,草地660公頃,河流460公頃。
最高峰海拔約1千米。
公園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棲息著許多珍貴野生動植物。這里山形地貌獨特,氣候四季分明,松濤陣陣,古木參天。可分為紅松原始林景區、虎臀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娛樂區4個景區。著名的景點有24處。
G. 梅花山在哪裡
在南京市中山門外鍾山南,處於明孝陵神道環抱中。因山上多紅梅而得名。舊名孫陵崗,亦名吳王墳,因東吳 的孫權葬在這里而得名。三國時吳帝孫權與步夫人葬此。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汪墳炸毀,並在墓地建了一 座「觀梅軒」即現在上頂上的這座建築。梅花山 位於明孝陵、石象路旁,內外梅花繁茂 現有面積近140000平方 米,栽植了200多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花。 ,每當春日,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梅花,是南京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八屆二次會議通過)。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鍾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鍾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 中山陵園管理處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後,開辟了一百多畝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跳枝、千葉紅、長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貴品種,其中「別角晚水」全國獨此一株,尤為珍貴。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香飄數里。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為了方便遊人,1982年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北新建了一座旅遊餐廳,以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命名為「暗香閣。」餐廳為二層建築,用餐時可憑窗欣賞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樓下還有詠梅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閣之間有曲折、跌落的迴廊相接,整個建築面積約1540餘平方米。 1992年以來,中山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側開辟了一座新梅園。新梅園是梅花山的延續,又是自成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梅花專類園。全園面積72309平方米,新植梅樹2500餘株,與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畝園萬株梅。同時,新梅園還配植了櫻花、合歡、池杉等觀賞植物,並鋪設草坪,彌補了季節變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園四季有景。園內還開辟了人工水面6672平方米,分成若干小的池塘,形成獨特的水景。臨池還築有一座香無涯亭和一座冷香亭,均飾以彩繪,亭頂覆蓋黃色琉璃瓦。 史料記載,梅花山原為東吳孫權墓所在地。為了紀念這一史跡,1993年,陵園在梅花山東麓新建了一座孫權故事園。同時在孫權故事園中還引種了一百多種日本的梅品種,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現在梅花山佔地420畝,擁有梅花品種200餘種,梅花1.3萬株,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