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梅花茸
⑴ 你能連續寫出兩句與杜鵑有關的古詩句嗎
杜鵑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內杜鵑,雲安有杜鵑。
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
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我容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喂其子,禮若奉至尊。
鴻雁及羔羊,有禮太古前。行飛與跪乳,識序如知恩。
聖賢古法則,付與後世傳。君看禽鳥情,猶解事杜鵑。
今忽暮春間,值我病經年。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
聞杜鵑
作者:李洞
萬古瀟湘波上雲,化為流血杜鵑身。長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輪。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聲聲猶得到君耳,不見千秋一甑塵。
杜鵑行(一作杜甫詩)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曙
原文:
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
搶翔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自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穿皮啄朽觜欲禿,
苦飢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乾垂血轉迫促,
似欲上訴於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遺風。
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
⑵ 梅花茸片怎麼用
鹿茸乃補品
蒸肉候放幾片起蒸食宜應適量
煲湯亦仍需注意用量
泡酒服用功效更佳
⑶ 杜鵑 月季 荷花 梅花 山茶 水仙 牡丹 桂花 這些花的別稱是什麼
杜鵑——花中西施
月季——花中皇後
荷花——水中芙蓉
梅花——花中魁首
山茶——花中珍品
水仙——凌波仙子
牡丹——花中之王
桂花——今秋驕子
⑷ 古詩中子規的意象有哪些
1、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宋代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意思是松林間沙路潔凈得不沾泥土,瀟瀟的暮雨聲和布穀鳥的啼叫聲在回盪。
作者雖貶官黃州,但他從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樂趣,杜鵑鳥在這里烘託了作者傷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了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飛逝的哲理,表達了作者雖身處逆境,但胸懷曠達、信念堅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2、抒發鄉愁、思念之情
唐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
起句寫眼前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曲折地傳達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切同情。
3、傾訴悲苦、哀怨之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這里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事,詩人傷感萬分,再聯系自己,謫居卧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血,悲傷無限。
4、感慨險峻、亡國之情
唐代李白《蜀道難》中有:「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聽見杜鵑鳥在月夜啼叫,彷彿是對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
詩人借景抒情,「子規啼月」是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象,在這里烘託了凄涼的氛圍,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涼、危乎高哉的險峻雄奇景象,因而成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
(4)杜鵑梅花茸擴展閱讀:
古詩中「子規」的意象:子規,杜鵑鳥的別名,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國、故鄉和親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貞,誓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子規,是杜鵑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凄苦,臆想出來的故事。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一年地四處飄盪。這個悲劇性的經歷。
由於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紅色,舊時又有杜鵑泣血的傳聞。人們借取這個傳聞發揮想像,把原野上的紅花說成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增強了形象的感染力。
關於子規的神話故事:
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當時有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當了宰相。而那時洪水為災,民不聊生,鱉靈鑿巫山,開三峽,除了水患。望帝見他功高,便把帝位讓於他,自己隱居於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務農,死後仍不改其本性,他化為子規鳥(即杜鵑鳥,又叫布穀鳥),每到春天,總要呼喚人們「布穀」、「快快布穀」,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
而此時,正是杜鵑花開放之時,古人因見杜鵑嘴上有一塊紅斑,認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鮮血,故有「盡是冤禽血染戊」,俗稱杜鵑花。
⑸ 杜鵑 月季 荷花 梅花 山茶 水仙 牡丹 桂花 這些花的別稱是什麼
杜鵑(映山紅)
月季(勝春、廋客、長春花、四季薔薇、月月紅)
荷花(內芙蓉)
梅花容(疏影、暗香)
山茶(曼陀羅)
水仙(金盞銀台、玉玲瓏)
牡丹(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葯、百兩金、洛陽花、富貴花)
桂花(木樨、丹桂、金桂、岩桂、九里香)
⑹ 描寫冰雪,梅花,草木,杜鵑的詩詞。
1.月——思鄉,懷人
懷鄉: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懷人: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4.松——孤直傲岸,歲寒三友之一
例:豈不罹嚴寒,松柏有本性。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5.蓮——愛的象徵
蓮與憐諧音,所以可藉以表達愛情。
例: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凄涼悲傷
例: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淚夢三更後。
7.杜鵑鳥——凄怨哀傷,鄉愁鄉思
相傳,蜀王讓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到春天,杜鵑會一直啼叫到滿口是血。另外,杜鵑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也叫子規,常喚起遊子思鄉之情。
例: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8.秋蟬——高潔,悲涼
秋後的蟬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後,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懷親,羈旅之悲
(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例:雁字歸時,月滿西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0. 柳——離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長亭——送別之所
例: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道遠。
13.芭蕉——孤獨與憂愁
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14.羌笛——凄切之聲
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5.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例: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詩詞常見意象集釋
2002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7題,鑒賞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許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張冠李戴。
由於「折柳」的寓意又影響了第二個問題的思考,因此此題得分普遍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詩詞的許多意象有著特別的含義。
「折柳」為什麼「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試題答案)?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原來,「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漢樂府就有《折楊柳》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園情」呢?弄懂來龍去脈,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啟發我們,在2003年古詩鑒賞備考復習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
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
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
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下面,筆者就把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學們復習備考之用。
1、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
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2、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4、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5、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6、梧桐---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
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7、杜鵑鳥---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
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8、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9、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
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10、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
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11、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12、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
冰 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對月思親一—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和送別之所。
蟬
以蟬喻品行高潔。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南浦
水邊的送別之所。
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所。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梅花
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松柏
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徵高潔的品質。
桃花
象徵美人。
牡丹
寄寓富貴。
楊花
有飄零之意。
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准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
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鴻雁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子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司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後來因此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連理枝 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戰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沒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後來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青梅竹馬
用來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逐鹿
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
稱「三尺法」。
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
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結為婚姻,後便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彭祖
傳說中長壽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
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
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豆蔻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精衛 古代神話。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玉成
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璧還
敬詞,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青鳥
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先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後來青鳥成為傳書的信使。
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以喻堅守信約。
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
問鼎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
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還珠
古時合浦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金雞
古代傳說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
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青眼
相傳三國時魏國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
牙彈琴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盪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雅。
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0)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
蒓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菰菜羹:菰菜、蒓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
代指書信。
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採薇
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卻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懷橘
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紅葉
代稱傳情之物。
崑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
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
柳營
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太許可,才可入營。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南冠
代指囚禁而不變節操的品格。
⑺ 馬茸功效與梅花茸功效的區別
烤箱烤後 用打粉機打呀或用錘子捶呀
⑻ 杜鵑花,梅花,菊花,牡丹的稱呼
杜鵑花被贊譽為「花中西施」。 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版,用途最為廣泛。白居權易贊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葯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杜鵑花匹敵
梅花為中國的十大名花之首,被稱為花中君子.花中狀元.花魁。
牡丹花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菊花 有花中隱士」的稱號。黃花晚節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徵人的品質的高潔。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逸者也」。
⑼ 請問這是什麼花 杜鵑花 還是 梅花
應該是桃花
⑽ 杜鵑和梅花盆景哪個好
杜鵑盆景,在開花的時候非常搶眼好看,不開花的時候就只是綠植了。
梅花盆景,有花看花,無花看樹,而且比較有文化氣息。
個人建議選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