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山茶花雕塑

山茶花雕塑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31:51

A. 七夕送朋友什麼花

當然是玫瑰花了(白玫瑰、或者粉玫瑰、藍色妖姬、紫色的玫瑰都是不錯版的選擇,),雖然說送權花有點俗 但其實研究調查 絕大多數女性都希望自己收到花 會滿足女人的審美 換個角度說 你是個女人 你男朋友送你鮮花 你也會很高興吧 不過送鮮花的同時 你要加送一樣精緻的飾品 買純銀的 又漂亮又劃算 然後再去看上一場浪漫的電影 應該是個不錯的建議吧 !

B. 牡丹花、桂花、菊花、茶花的開放時間及特點

牡丹花.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原產中國,為落葉亞灌木。 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 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花期在每年的4月份的中下旬,受氣候影響可能提前或退後幾天,花期大約為1個月。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屬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樹冠圓球形。樹干粗糙、灰白色。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現廣泛栽種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耐寒,為溫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湖北咸寧地區成片種植甚多,是桂花之鄉。成都、杭州、桂林亦是丹桂成林,蔚為壯觀。桂樹木質細密堅韌,有多種用途。桂花氣味辛溫、無毒,入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採摘新鮮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等。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原產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寒也有分布。為常綠灌或小喬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不耐寒。適生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壤土,忌鹼性土和積水。通常可連續開花兩次,前後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桂花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仙酒嫂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而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果不出所料,關干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日,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那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菊花
【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等
【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屬】菊科菊屬
【生態習性】菊屬30餘種,我國原產的有17種。菊花適應性強,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攝氏度,最高32攝氏度,最低10攝氏度,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為-10攝氏度。花期最低夜溫17攝氏度,開花中後期可降至13~15
攝氏度。喜充足陽光,也稍耐陰。較耐旱,忌積澇,喜地勢稍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鹼性土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秋菊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h以上的黑暗與10攝氏度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長日照下進行花芽分化和開花。菊花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茶花原產地:中國長江、珠江流域、雲南;朝鮮、日本、印度
分類:山茶科,常綠灌木、小喬木
別稱:海石榴
花型:碗形花瓣;單瓣或重瓣
花色:紅、粉紅、深紅、玫瑰紅、紫、淡紫、白、黃色、斑紋
花季:冬~春
花語:謙遜、理想的愛、美德、可愛
英文名稱:Camellia
山茶

山茶別名山茶花,耐冬,古名海石榴.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山茶是中國傳統名花,世界名花之一。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全世界園藝界的珍視。

我國山茶的栽培早在隋唐時代就已進入宮廷和百姓亭院了。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風日盛。南宋詩人范成大曾以「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況。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群芳譜》,清代朴靜子的《茶花譜》等都對山茶花有詳細的記述。到了七世紀時,山茶首傳日本,十八世紀起,山茶多次傳往歐美。

C. 茶花牌塑料熱飯盒不放水能用嗎

花盤塑料飯盒不放水,一般是也能食用的,因為這款飯盒的保溫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你可以趁熱放在裡面,一般來保持可以在12個小時左右

D. 我想學石雕,雕點簡單的小玩意,求推薦一本簡單的小掛件雕刻圖譜,或指導一下下入門之法

學石雕首先得學習石料,還得會畫圖,會看圖。

E. 雕刻山茶花

自己選吧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q_%E9%A3%9F%E5%93%81%E9%9B%95%E5%88%BB_orderby_1_page_1.html

F. 玫瑰花和茶花哪個難雕刻

茶花麻煩些,不透心的已層層分明,露心的就更費力了。

G. 一篇拙政園的導游詞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後,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後任永嘉知縣,罷官後居家,心裡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徵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岳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於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復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徵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巋然兀立,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開門進去,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這段描寫,用在這里非常貼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兩園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

過了假山,來賓們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禎年間,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後,建造"歸田園居"。園內有山島、荷池、松岡、竹塢,好一派田園風光。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物,除了"蘭雪堂"外,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築在荷花池邊上的水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一種類型,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朝霞初現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甚為珍貴。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蓮花。毛澤東主席詩詞中"芙蓉國里盡朝暉",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後是一堵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託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前面是一泓池水,後面是一堵高牆,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如果您走過去再看看仔細,又可以發現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兩岸桃紅柳綠,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天泉閣",矗立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上,攢尖戧角,重檐八面,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格外醒目。相傳,這里原來是元代大弘寺的遺址。築園時,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閣"。這座建築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里邊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里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現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外形很像一隻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開闊,四周灌木叢生,不遠處有幾株蘆葦,正像太湖邊上一個小小的港灣。古代蘇州園林的園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縣,也曾經"安邦濟世",勞碌了一陣子,因為種種原因卸任還鄉,在遠離京都的蘇州,他們找到了安靜的"港灣"。這里風俗清雅,物產豐富,既可以享盡清福,又可以避開政敵,成了達官貴人隱退後選擇的最佳地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們對佛教的"空無學說"、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隱逸主張"特別欣賞,就以"避世、淡泊"為主題,營造山林野趣,想在獨立的小天地里實現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謂,"扁舟一葉,浪跡天涯,人跡罕至,方為我家"。

拙政園東部和中部,是用一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走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就像精雕細作的剪紙圖案,鑲嵌在長長的畫軸上面。人們信步走在游廊里,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園內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這種現象,稱作"移步換景"。如果您再仔細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圖案,所表現的都是水波紋和冰棱紋,池中歡快的漣漪疊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紋上,更加渲染了蘇州水文化的氛圍。

當我們打開復廊里的黑漆大門,就來到了中部花園。來賓們站在倚虹軒旁,向西眺望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這里池面寬廣,景色秀麗。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現,在亭台樓閣之旁,在小橋流水之上,在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是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於是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里的建築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每一個建築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而每一個建築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拙政園的中部花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來賓們通過游覽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游興可逐步達到高潮。

第一個景區,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雲蔚"等景點。池島假山,也稱為水陸假山,是中部的主體假山。這"一池三島"基本上是蘇州假山的傳統格局,其要領是:"池岸曲折,水繞山轉"。這座假山設計極佳,確實是"大手筆",完全符合我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用繪畫術語來講,分別是"深遠山水""平遠山水""高遠山水",表達的是宋代蘇東坡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面,同"倚虹亭"相鄰。"倚虹亭"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復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別致,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梧竹幽居"的楹額。梧桐,是聖潔高昂的樹;翠竹,是剛柔忠義之物。正所謂:"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兩旁有一副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眼前似乎出現了兩幅山水圖畫:一幅是皓月當空,夜色朦朧,清風徐來,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心動水動,心靜山靜。用心琢磨一下園主此時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張大千講的"心似閑蛩無一事,細看貝葉立多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來賓讀過孔子《論語》,看了這副對聯,可能有另外一種心得。孔子講:"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那麼,是否可以講,這副對聯的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遊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來賓們才會逐步領悟到蘇州古典園林既要模擬自然山水之美景,以達到"悅耳悅目"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創造詩情畫意的韻味,以追求"悅心悅意"的心理感覺,再升華到"悅志悅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會到了這種韻味,那麼您就開始入門了。

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迎面見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我們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來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在這里向周圍瞭望,覺得中部花園像一幅蒼勁古樸畫卷,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這幅畫軸上,有高有低,有近有遠,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疏有密,有鬧有靜。"雪香雲蔚亭"還有"山花野鳥之間"的楹額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如果坐在這里歇歇腳,看看景,靜靜心,真有點超塵脫凡的感覺,自己的身心已經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來了。《小城故事》歌詞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用在蘇州拙政園里真是恰如其分。是否可以說,"山花野鳥之間"是對蘇州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審美觀念,最通俗、最絕妙的註解。

當來賓們在第一景區游覽,游興到達高潮時,園主又及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角度,從山上移到了池塘。這就是中部花園的第二個景區。第二個景區是以荷花池水為中心,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有"荷風四面亭",這里四面環水,三面植柳,真是絕佳的風景點。"荷風四面亭"上掛有一副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其妙處還有,聯中蘊含著一、二、三、四的序數。這副對聯的上聯,仿照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的下聯,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內容略作改動,用在這里,恰到好處。

"香洲"同"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築物,可稱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隻官船在荷花叢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樓、閣、榭五種建築種類。船頭為荷花台,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實際上,在蘇州諸多園林中,幾乎都建有石舫。從地理原因來講,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在花園里建石舫以應景。從建築角度來講蘇州園林建築的種類有亭台樓閣,廳堂館齋,軒榭廊橋,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築物形狀多樣,多姿多彩。再從政治角度來講,石舫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園主想藉此表白自己"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著游廊走,就來到了"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三面環水,似乎蒼龍嬉水。"見山樓"是龍頭,爬山廊是龍身,雲牆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須。"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明式桌椅茶幾,樑上懸掛小方什景燈,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

從"見山樓"沿著游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見山樓"位於第二景區的北部,是主景區,視野開闊,"疏可走馬"。而"小滄浪"、"小飛虹"、"得真亭"這一帶是第二景區的南部,是次景區,空間窄小,"密不透風"。"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准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隱退逍遙自在。"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閑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裡,水波盪漾,猶如彩虹。這里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餘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於"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了"遠香堂"。欣賞"遠香堂",可以使來賓們的游興達到游覽這一景區的最高潮。"遠香堂",位於中部花園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條小河種有蓮花,後面有一片水池,廣植荷花。夏天荷花盛開,清香一陣陣飄到堂內,所以取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一文中"香遠益清"之句成了堂名。"遠香堂"四面都鑲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廳里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一邊看景。廳的南邊是一座峻峭的黃石假山,北邊是池島假山,東邊山坡上有"綉綺亭",西邊池塘邊有"倚玉軒",給人以近山遠水,山高水低的感覺。"遠香堂"的楹額,早先是乾隆年間著名學者沈德潛的手筆,因已佚失,由近代書法家張辛稼補寫。兩邊有一副對聯,共有80字,是蘇州諸多園林中最長的對聯,記載了當年八旗奉直會館達官貴人聚會時的盛況。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物,十分重視意境的設計,往往在園中的主要景點上,配以古詩古文中的詞句,用大量的匾額楹聯來點綴。這些匾額楹聯,立意深遠,意境含蓄,情調高雅,文字雋永,書法美妙,既記述了名園的歷史,又點明了景點的精華,還抒發了園主的情懷。

拙政園中部花園的第三個景區是"枇杷園"。"枇杷園"位於"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里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枇杷園"的園門設計得很巧妙。來賓們走到這里,見到前面一道雲牆,兩面種有牡丹,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真沒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發現,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隨著人們一步一步走近,門洞就一點點擴大。到了門口,才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雲牆上。過門洞後再往前走,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著月洞門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閉月羞花"的典故。這個月洞門又像一個巨大的寶鏡,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園主巧妙地選擇了辟月洞門最佳位置,使"雪香雲蔚亭""月洞門""嘉實亭"三點同處在一條視線上,並通過月洞門聯系前後佳景,從而組成一組對景。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辟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採光外,尤其注意擷取畫面,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第三個景區是以庭院建築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築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雲牆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海棠春塢"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里,一邊品嘗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劈里啪啦"的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這里似乎是中部花園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可稱為"高山之顛";第二樂章,可稱之為"滄海之濱";第三樂章,可稱之為"天倫之樂"。"嘉實亭"里有一副對聯"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這里,惟妙惟肖。

當來賓們從中部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築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建築物是美化了的"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里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里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說,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這個大廳建於清代,精雕細刻,擺設考究,氣派非凡。北廳的楹額"卅六鴛鴦館"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南廳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館,是賓客聚會的地方,寬敞而幽靜,四通而八達。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據印光法師編撰的《阿彌陀經注釋》中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羅花。當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壽的人才能見到。傳說,曼陀羅花與山茶花相似,所以,這里種十八棵寶株山茶應景。這個大廳造型別致,椽子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傳是園主聽崑曲的地方。史書記載,補園主人張履謙特別喜歡崑曲,經常同"曲聖"俞粟廬先生在這里切磋曲藝,每當清唱演出進入高潮時,總有一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員換妝,傭人居住的地方。這里的藍白相間的玻璃窗很雅緻,每當盛夏烈日時,陽光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一陣陣寒意。如果來賓們有興趣的話,可以用眼睛靠近藍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層白雪。

"留聽閣"位於"卅六鴛鴦館"的西面,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留聽閣"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圖案,據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倒影樓"位於"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徵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說,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說,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並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沈石田先生曾經是文徵明先生繪畫方面的指導老師。他們對蘇州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貼著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軒,是形似車廂的建築物,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隨意進出;兩旁牆上開有窗口,以便觀景。"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是蘇東坡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藉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細再看,"與誰同坐軒",好像一把扇子,軒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H. 怎麼雕刻山茶花

不知道你具復體是什麼意制思,是菜雕,木雕,核雕,還是石雕……
如果是木雕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把你要雕的圖案畫在要雕的材料上,然後安著輪廓線將線條雕去。不過這只是簡單的圖案,要想調出立體效果需要有專業的工具和一定的技術,這個不知道你會不會。但如果是別的,我就不會了,抱歉。

I. 關於荷花的文化,急!!!!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芙蓉、水華、水芙、水旦、水芙蓉、 澤芝、玉環、草芙蓉、六月春、中國蓮等
科名:睡蓮科、蓮屬。本屬植物含兩種,另一種為美國黃蓮N.pentapetala 產於美洲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荷花為竊根水生花卉。藕是荷花橫生於淤泥中的肥大地下莖。藕的 橫斷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孔道,這是荷花為適應水中生活形成的氣腔。此種氣腔在葉 柄、花梗里同樣可以見到。 在莖上還有許多細小的運輸水分的導管,導管壁 上附有 增厚的粘液狀的木質纖維素。它具有一定的彈性,當折斷拉長時,使出現許多白色相 連的藕絲。老藕的絲尤多於微藕。 種藕的頂芽叫"藕苫",被鱗片包著。它萌發後抽出白嫩細長的地下莖,稱為 "藕帶"。藕帶分節,節的周圍環生不定根。節上抽葉和花。從藕帶先端形成的新藕叫 主藕,旺盛者有4-7節藕筒,簡長10-25厘米,直徑約6-12厘米。主藕 上分出支藕叫子藕;從子藕再長出的小蔥稱孫藕,常僅1節。藕的大小、形態、色澤、生 藕的遲早、入泥深淺、品質風味等,均因品種而異,又受栽培和條件的影響。 葉大,直徑可達70厘米,全線,呈盾狀圓形,具14-2l條輻射狀葉脈。葉面深綠色、 粗糙、滿布短小鈍刺。刺間有一層蠟質白粉,故能使雨水凝成滾動的水珠。
所謂"掉拂 珠碎卻圓"(唐·杜甫詩句),贊美的正是雨後荷花特有的動態景觀。葉背談綠,光潔無毛, 脈隆起,中央有圓柱狀葉柄挺舉荷葉出水。柄上倒生較密剛刺,葉柄與地下莖相連處呈白 色,水中及水上部分則為綠色。
葉分三種:以頂芽最初產生的葉,形小柄細,浮於水面,稱為錢葉,或叫荷錢;最早 從藕帶上長的葉略大,也浮於水面,叫浮葉;後來從藕帶上長的挺出水面的葉叫立葉。無 論是錢葉、浮葉或立葉,出水前均相對內捲成棱條狀。立葉依生長早晚,其大小、高矮、 順序表現出明顯的上升階梯和下降階梯。在新藕形成時抽出的立葉,比前張大而剛刺較短, 叫"後把葉",在其前方再出現一張形小、柄短、葉背微紅的葉,叫"終止葉"。人們只 要辨別出終止葉,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荷花的花原基著生於藕帶處芽內、幼葉基部的背面;花單生、兩性;萼片4-5,綠色, 花開後脫落;營長桃形、桃形或圓桃形,暗紫或灰綠色;花有單瓣、復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深紅、粉紅、白、談綠及間色等變化;花期6-9月,單朵花期只3-4天,多展開 午閉,千瓣類能開10天以上;花徑最大可達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 瓣化,花葯之附屑物多黃色,花絲白色;校頭頂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數分離,散生於碗 形、喇叭形的綠色花托內。花謝後膨大的花托稱蓮蓬,上有3-30個蓮室,發育正常時,每 個心皮形成一個橢圓形小堅果。有時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實。 果實俗稱蓮子,青熬時果皮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深藍色。果皮表面有氣孔和保衛細胞, 表皮下有堅固而緻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有一條氣孔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縮得很小, 不讓空氣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進入。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就保證了蓮子 的長壽。它可埋在地層中千百年,而不致損壞,甚至還可用來播種發芽。
荷花與花中君子-菊花、花中仙子-荷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君子-梅花、天下第一香-蘭花、九里飄香-桂花、花中西施-杜鵑、花中皇後-月季、花中珍品-山茶花、凌波仙子-水仙並稱為中國十大名花。

自北宋周敦頤寫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荷花便成為「君子之花」。據史書記載:遠在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離宮(今江蘇吳縣)為寵妃西施欣賞荷花,特自修築「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可說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實錄。至今南北各地的蓮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我國最大的荷花生產基地。每逢仲夏,采蓮的男女,泛著一葉輕舟,穿梭於荷叢之中,那種「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的情景多麼美妙。至於旅遊賞荷的去處就更多了。諸如濟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慶七星岩等都可看到連片荷花的芳容。昔日曾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山東濟寧微山湖竟有10萬畝野生荷花的壯麗景觀,年年花繁葉茂,吸引無數遊人。真可謂「多情明月邀君共,無主荷花到處開」了。
荷花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和大洋洲。除中國外,日本、蘇聯、印度、 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均有分布。在人工栽培前,早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曾於40年前在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該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萬年。1973年在浙江餘姚縣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紀),古人食用蔬菜約 40餘種,藕是其中之一。《峪經》中有"腮有荷華"之句,意指祖國大地上凡有沼澤水 域的地方,都生長著荷花。中國是世界上栽培蓮花最多的國家。在江南蘇州一帶,農歷6月24日為觀蓮節,稱為荷山生日。屆時人閃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觀賞荷花。特別是佛教徒對它最為尊崇,如觀音菩薩坐的就是蓮花。1990年被人暗殺的印度總理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魯在獄中時給他取下的,按印語為「潔白無瑕的白蓮花」之意。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澳門的區旗和區徽也用蓮花為圖案,表達當地人民特別崇尚蓮花,以象徵純潔和高貴。由於荷花是花卉王國里的名門望族,它經群眾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1989年在北京專門成立中國荷花協會,促進它在中華大地上碧波萬頃,香飄無涯。
中國的荷花品種約有200多個。分為花蓮、藕蓮和子蓮三大類。花蓮多用於觀賞,常見的有宮粉、桃紅、純白等色。 民間最喜愛一梗能開雙花的並蒂蓮。但急促的生活旋律,常令人們難以出外賞荷,那麼,改在家居植養缸荷也別有一番情趣。
中國有八大荷花觀賞地:新都桂湖、湖北洪湖、杭州西湖、武漢東湖、岳陽蓮湖、山東微山湖、濟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
http://109335.ccnpic.com/user/User_Templet/3/Article.htm?userid=109335&typeid=3&topicid=2559
荷花的用途很廣,它可以供食用、葯用和觀賞。蓮蓬子含的澱粉很多,營養豐富。剝開蓮蓬,一粒粒的蓮子,就像翡翠玉一樣,再剝去外皮和一層薄膜,裡面就是雪白可口的蓮子仁。荷藕是一種美味的蔬菜,它含各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等成分,既可以當水果吃,也可以烹飪成熟吃。

荷花還是一種很有價值的中葯。我從媽媽的口中和某篇文章得知,原來荷葉能請暑解熱;蓮梗能通氣寬胸;蓮瓣能治暑熱煩渴;蓮子能健脾止瀉;蓮心能清火安神;蓮房能消淤止血;藕節還有解酒毒的功用呢!自葉到莖,自花到果實,真是無一不可入葯的。

荷花更是綠化、美化,凈化我們環境的花。遠望它,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看荷葉點綴著綠波,有風作飄搖之態,無風呈裊娜之姿。

自古至今,詩詞間、文章中對荷花的贊美數不勝數,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就是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對荷花君子品格的贊美,而它也是從荷花的崇高品格中對其贊美的。

荷花用途之廣,品格之高,無花可比擬的。它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人類。
參考資料:http://www.ywtd.com.cn/act/scrap/title.asp?id=18120

熱點內容
黃葉草花語 發布:2025-05-14 13:10:38 瀏覽:441
重現荷花池 發布:2025-05-14 13:05:22 瀏覽:907
梅花園28號 發布:2025-05-14 12:59:39 瀏覽:279
萬象花卉多肉植物網 發布:2025-05-14 12:54:21 瀏覽:657
2017河南牡丹節 發布:2025-05-14 12:54:21 瀏覽:30
墨彩梅花花盆 發布:2025-05-14 12:36:55 瀏覽:578
贛州櫻花公園 發布:2025-05-14 12:31:13 瀏覽:8
北海黃蘭花 發布:2025-05-14 12:30:15 瀏覽:213
簡單畫梅花的圖片 發布:2025-05-14 12:22:23 瀏覽:551
七夕買牛兔 發布:2025-05-14 12:12:49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