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繪畫

梅花繪畫

發布時間: 2021-02-09 01:22:19

梅花怎麼畫

梅花的畫法
一、梅干畫法:
1.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類的二號提斗筆從暗面入筆,邊勾邊皴,筆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畫出。
為了表現老乾邊緣的毛、澀質感,宜用側鋒逆行運筆。在暗面一側面好之後,隨即順勢用不同長短的弧線逐漸畫出老乾的主體形態,並勾出亮面部分老乾的輪廓線,此條線的行筆不宜過實,可有斷續以顯示筆意的靈活。待干後加點焦墨苔點就全部完成了這棵主幹。
老乾中伸出的粗枝可用雙勾加皴的辦法畫,也可用潑墨畫法一筆寫出。畫細枝嫩莖時行筆用濃墨中鋒,柔中寓剛,線宜光潔勁健不宜澀滯,長線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體現嫩莖的柔韌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與「之」字的結合,兩枝不能並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實在難以處理,可在粗細、長短及墨色的濃淡上求變化。
2.潑墨法
潑墨法畫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濃淡干濕的變化,處理好調墨和蘸墨之間的關系,用大號硬毫提斗筆飽蘸墨色側鋒逆行運筆,隨筆勢的發展筆鋒亦隨之相互轉換,通過提按、頓挫以及筆的順勢強化筆法上的變化,要一次蘸墨一氣呵成。對行筆當中出現的散鋒或枯澀筆墨,要順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後通過罩色全其神貌。主幹可用復筆畫法,左右兩筆並行排列,先左後右依次畫出。主幹完成後順勢寫出粗枝及嫩莖,其畫法同於勾皴畫法部分所述。
二、梅花畫法
梅花畫法分勾花和點花兩種,現分述如下:
1.勾花
勾花亦稱圈花,用硬毫勾線,用淡墨勾其輪廓。用筆要有提按粗細的變化,圈出的花要似圓非圓,意在方圓之間。要有正、側、背的各個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態變化,畫梅多取側面、半側面,這樣易於體現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態。點蒂用濃墨,正面瓣四至五筆,背面瓣五筆,側面瓣三筆。點蕊、勾蕊絲亦用硬毫小筆蘸濃墨從內向外勾挑,示意性地點入八九點即可。白梅畫好後用「倒暈」法蘸淡赭或淡草綠沿花的輪廓暈染,其方法是用大白雲蘸清水,再於筆尖上蘸淡色,沿花的周圍暈染,隨染隨將筆肚下按,使筆上的清水著於紙面,干後不留淡色痕跡,從而起到烘托作用。花蕊部分亦用淡色點染局部即可。
2.點花
點花用大白雲兼毫筆(禿筆為宜),蘸色由淺到深。以紅梅用色為例:
淡硃磦蘸曙紅是一種蘸色;第二種是在前一種蘸色基礎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種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種是淡色鋅鈦白蘸淡曙紅(嫩梅)。
重色瓣蘸色宜濃、宜厚,淡色瓣可在涮去筆尖部分余色後再蘸清水點瓣。
點花瓣的形態亦求方圓之間,一筆點一瓣,自瓣梢入筆從外向里點,當中空出白心。瓣與瓣之間要有透視形成的角度變化,即大小、寬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幾個圓點,既無深淺又無大小的排列。 圈梅、點都有一個組會穿插上的疏密問題,一般講密易疏難,講密要密而不亂,講疏要疏而不散,要密中見疏,要留出「活眼」。另外用色的濃淡虛實也關繫到整體構圖上的輕重和層次上的變化,亦須重視。
點花、圈花之後還有一點,就是用濃墨穿小枝連接花,使花花都有著落。通過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筆的作用,又可增加畫面的生氣。

紅梅《俏不爭春》的繪畫步驟
步驟一:先用硬毫二號提斗筆,以勾皴法畫出左側的一塊石頭,以簡潔的勾、皴、染,確立石塊的三大面,再以焦墨點苔,加些苔草。 步驟二:用硬毫二號提斗筆,灰墨蘸深墨,自右側下角起筆朝左方向石塊後面,再折回朝右上寫潑墨梅干,濃墨穿插畫嫩莖,焦墨點苔。
步驟三:用兼毫大白雲筆曙紅蘸胭脂,濃淡相間點垛梅花,待花瓣半干之際用硬毫勾線小筆蘸濃墨絲蕊、點蕊、點蒂。

❷ 國畫梅花的畫法

枝乾的畫法

畫梅應先從出枝入手。出枝講的是畫枝幹,枝幹穿插得當,筆墨用得好,版整幅梅花即完成了大部分權。關於出枝,古人有「無女不成梅」之說,用書寫的「女」字較為形象地說明枝乾的交叉、組合。學畫枝幹,必先從第一筆枝幹練起。

出枝幹第一筆要知道在紙上下筆的位置,一般來講,應從紙邊的1/3位置入筆。此處入筆相比較紙角處或紙邊中央處入筆在視覺上感覺舒服。這也與西方繪畫「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基本接近。這個位置在畫花鳥畫中都是適用的。

❸ 梅花怎麼畫繪畫

梅花,怎麼畫繪畫要畫梅花那首先要體現它的枝幹?然後再激情畫眉畫眉畫有五個花瓣進行點是進行其他的拖筆大一筆的形式

❹ 我國歷代梅花繪畫有什麼特點

梅作為繪畫題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張僧繇畫過《詠梅圖》,張僧繇,即「畫龍點睛」傳說中之畫龍者。到了唐代,花鳥畫已獨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來,這時畫中的梅多伴有禽鳥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畫有《梅花圖》,是梅獨立入畫的最早記載。宋代,畫梅在花鳥畫中比較普遍,而且出現了專一畫梅的畫家——華光。華光以墨暈作梅,即墨梅,有人認為墨梅畫始自華光。得華光親傳的有6人,其中揚補之最為突出。宋代出現了梅譜,這標志宋代寫梅、畫梅從理論到技法都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譜中以《華光梅譜》最受推崇,歷經千年傳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是我國歷史上以圖著譜的第一部梅譜。該譜畫有梅花自蓓蕾、欲開、爛漫、欲謝、就實等各種狀態,共100幅圖,每幅圖各綴五言絕句詩一首。

元代畫梅,是華光、補之的繼續。王冕博採眾長,墨暈、圈花俱佳。這時的整體畫風是文人筆墨極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筆梅有所發展,唐寅、項聖漠、陳洪綬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於理論技法的完善,畫梅逐漸進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風盛行。清代中期畫梅在個性上有所發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較典型地出現在揚州畫派,代表人物是金農。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現了虛谷、趙之謙和吳昌碩等畫梅高手。清《芥子園畫傳》是著名畫譜,有三集。第二集為蘭竹梅菊,其中梅譜收集有畫法歌訣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圖畫共25幅,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畫梅,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才濟濟,風格多樣。齊白石、潘天壽傳統功力深厚;徐悲鴻、劉海粟溶進了西法;黃賓虹、石魯突出個性;董壽平、關山月生機蓬勃等。他們的探索實踐,給畫梅帶來了光輝前景。

❺ 中國古代梅花繪畫作品有哪些

王冕 《 墨梅》

❻ 現代擅長畫梅花的畫家是誰

南嶺梅,1938年生於廣東汕頭,家在梅州南嶺下。印度歸僑。董壽平弟子。潛心於梅花詩書畫回的創作實踐答。著力贊美「梅花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崇尚君子之風,讓作品承載多一些社會正能量的信息。借古開今,繼承中華文化傳統,追求中國畫的審美情趣,藝術風貌別具一格。而知名海內。
畫家南嶺梅堅定民族文化自信,以弘揚中華梅花文化為已任,努力藝術實踐,贊美梅花純潔高尚的品格,和凌寒傲雪的精神。他以精深的藝術思想和精湛的繪畫技藝,用畫筆潛移默化的來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出版有《南嶺梅畫集》、《南嶺梅博文選》、《南嶺梅題詠手書》《南嶺梅九九梅花中國畫作品集》等。他的18次梅花專題個展把梅香撒遍北京、南京和晉、粵、瓊等省。
2017年4月28日葉劍英元帥誕辰120周年之際,成功舉辦了「九九梅花久久懷念」南嶺梅中國畫作品展。全部展品被收藏,畫家捐資百萬給東山中學。
巨幅為諸多省市領導機關、公私機構、博物館及我駐外使館,僑領僑團珍藏。作品入藏釣魚台國賓館並為國家領導人及高層人士收藏,廣受各界關注。

熱點內容
五月20號是情人節圖片 發布:2025-05-13 22:45:48 瀏覽:438
櫻花台灣紅 發布:2025-05-13 22:45:03 瀏覽:377
大樁盆景園 發布:2025-05-13 22:36:57 瀏覽:476
葡萄籽玫瑰顆粒 發布:2025-05-13 22:32:41 瀏覽:374
情人節表述 發布:2025-05-13 22:31:07 瀏覽:869
玫瑰黑糖孕婦可以喝嗎 發布:2025-05-13 22:08:46 瀏覽:960
瑪瑙盤牡丹 發布:2025-05-13 21:44:49 瀏覽:845
梅花到樂昌的汽車班次 發布:2025-05-13 21:44:15 瀏覽:899
散步插花 發布:2025-05-13 21:25:44 瀏覽:102
家庭玫瑰插花 發布:2025-05-13 21:18:58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