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櫻花
⑴ 現代詩《櫻花》的賞析與作者 急求!~
《櫻花》賞析 孫章存
(茅盾先生的《櫻花》)這篇散文作於1929年,其時,作者正避居日本。大革命失敗後沮喪的心情,政治黑暗產生的壓抑,遠離祖國的孤獨以及暫時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交織成一張灰網,罩在他眼中的一切事物上,由是產生了《賣豆腐的哨子》《霧》《虹》《櫻花》一類調子低沉的散文。
象徵和借景抒情是本文的基本特點。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象徵是總手法,它寓於借景抒情之中,而借景抒情又是完成象徵意義的手段。作者的目的並不是向讀者展現櫻花的絢爛多姿,而是借櫻花的形象一吐胸中郁悶之氣,抒發難以排遣的寂寞、孤獨和惆悵。因此,作者筆下的櫻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芳香和妖媚。作者首先把櫻花置身於一種孤單凄冷的環境里,它們兀立於「門前池畔」,一任「寒風凍雨」抽打,「只剩著一身赤裸裸的枝條」。它暗示了作者一類流亡者坎坷的經歷和現時的不利環境。這一段描寫所造成的意境,使我們油然想起了陸放翁「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名句。接著,作者又用「煙霧樣的春雨里」,「一枝樹開放著一些淡紅的叢花」象徵作者孤獨的心情。「忽然」、「驀地」說明這些櫻花樹不為人關注,只是不經意的一瞥偶然被人發現而已,真有點「悠然見南山」的韻味,所不同的,前者孤寂,後者怡然,前者凄蒙,後者明朗。就是嵐山盛開的櫻花林也不是使人欣悅的景象,它被作者置諸遊人的喧囂中,「窒息人的」黃塵里。這種嘈雜黃蒙的景象既令作者煩躁,又令作者惆悵。當盪舟者「悠閑地吹著口琴」的景緻進入作者眼簾的時候,他的內心有一種「煩渴中喝了水那樣的快感」。這反映了作者不滿現狀,嚮往新生活的心態。
語言平淡板拙是本文的又一特徵。該篇一反寫景抒情散文自然流暢的慣例,刻意創造一種和文意相合的語言風格。文章開頭的「艷說」、「抽繹」、「失敗」一些仄聲詞造成低沉的調子。它們又有一些故意文縐縐實則刻板呆拙的意味。「門前池畔有一排樹」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地步。「假想它莫就是櫻花樹吧!」造成無可無不可的情調。不用半片嫩葉,綠葉一類具有輕快優美的詞彙,而偏用「半張葉子」、「綠葉子」這等別扭的詞藻。而「一堆堆」、「撞腿」雖寫出人多但完全充滿了煩意。「到此時我方才構成了我的櫻花概念」,「山邊有寬闊的湖泊一樣的水」又是多麼地繞嘴。此外,文章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冷嘲的口氣,觀花宣傳,日人賞櫻兩節便是明證,結尾更是顯而易見。上述語言盡管讀起來繞口,缺乏音響美,但它正是作者追求的藝術效果,顯示了作者多方面的語言能力。這種本事非打手筆不能隨意而為的。
虛實結合是它的又一特點。作者一反寫景狀物散文的老套子。把大量筆墨放在虛寫上。全文共十二個自然段,實寫櫻花的只是六、七兩節。(第三節寫的是櫻花樹,而且是假想的)其餘的全是鋪墊和襯托。但無論虛寫還是實寫,始終都是以櫻花為線索展開的,一點兒也沒有跑題。這種虛實交叉,以虛為主的寫法的好處,在於能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題,絕不是作者的失誤。
⑵ <<讀者》雜志里的一篇散文:《手帕,請為我停留》
那一年,我所就職的那家苟延殘喘的單位終於宣布破產。在絕境中,我揣著4000元積蓄來到省城,在W大學附近租了一個地下室內的單間。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復習備考,期待有一天能成為W大的研究生。這所聞名遐邇的學校,曾是我整個中學時代的夢想。
白天我必須起得很早才能在圖書館佔到一個座位。晚上我踩著月光回「家」。因為每天只在地下室度過七個小時的睡眠,所以我和鄰居們幾乎沒有什麼交往。我只知道他們身份復雜,有彈棉花的異鄉人,有做早餐的,有賣狗皮膏葯的。每晚回到地下室,他們都已熟睡,只有我對面的房間還亮著燈。
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我刻意保持了一份自閉,我不希望自己寧靜忙碌的備考被外人干擾。有時候我想,我大概是這里唯一一個還心存夢想的人。
一天晚上,天空難得下了場大雨。感謝這驟然而至的涼爽,我終於睡了一個悠然的長覺。醒來後我到地下室盡頭的水槽邊刷牙,發現住在我對門的那個身材單薄的女孩也在刷牙,動作幅度很大,急匆匆的樣子。我注意到她用一塊白手帕很隨意地將長發紮成一束,這種素潔簡練的裝扮使她有了一種干練和靈動的氣息。她比我先整理好內務,搶先一步跨出了地下室,我在路過她時被她撞了一下,手中的考研資料散落一地。她抱歉地朝我吐吐舌頭,蹲下幫我收拾,突然她抬起頭,古怪地看了我一眼:「你也是考研的嗎?」
一個「也」字讓我明白她是我的同路人。
不久,我們便熟絡起來。
這個叫駱小魚的女孩是山西人,中文大專畢業後自修了本科文憑,在一家雜志社做編輯。那家雜志沒什麼名氣,好幾次我說把你編輯的雜志帶來給我拜讀拜讀,她卻扭捏著不肯答應。她不是正式編制,雜志社給的待遇很苛刻,沒有底薪,每個月就指望著微薄的編輯費。她在生存的夾縫中刻苦學習,夢想著能進入W大讀研究生。白天幾乎沒有時間復習,她要不停地審稿,不停地催作者。每個夜晚是她學習的黃金期,這也是為什麼每晚我回到地下室,都發現對面的房間還亮著燈的原因。駱小魚刻苦的程度令我汗顏。她的英語單詞手冊已經被翻成破爛,而這樣的破爛她擁有兩本,一本是放在家裡看的,一本是在公交車上看的。她的夜宵一般只是一個麵包,為了節約時間,她連麵包的吃法都另闢蹊徑:她把蓬鬆的麵包捏成一團,這樣只需幾口就可以下肚。麵包被捏後,其實就成了一團死面,可她居然甘之若飴——或許她認為食物的口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和節約盡可能多的時間。
有一次,我對她說,我喜歡你的名字,小魚,很像我目前的生存狀態。她就肆無忌憚地笑,笑聲里有一種壓抑至久的釋放和蒼涼。那一瞬間,我領悟到我和她都是落魄潦倒卻保留著一份真性情的人,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很安全很溫暖。
認識駱小魚一個月後,我無意間在報攤上看見她所就職的那家雜志。我饒有興趣地駐足翻看,是一家法律雜志,登著一些聳人聽聞的案件剖析和曖昧的訪談實錄。我終於明白駱小魚不願把雜志帶給我看的苦衷。她在雜志上署的不是原名,但我一眼就看出,那個叫「櫻花夢」的編輯應該就是她。
一本雜志,讓我看到了一個身處異鄉的弱小女子的自尊、無奈和夢想。站在八月炙熱的陽光里,我忽然有一種想落淚的感覺。
如果不是那個驚險的夜晚,我和駱小魚大概還要在逼仄陰暗的地下室住下去。
那天晚上我入睡後,迷迷糊糊中感覺到對門發出打鬧聲,我打開門,看見駱小魚正和一個蓬頭垢面的老頭廝纏在門口,我大喝一聲:「你干什麼!」老頭看見我,連滾帶爬地跑出了地下室。我從駱小魚斷斷續續的抽泣中明白了事情經過:她看書看到凌晨一點,然後出門洗臉刷牙,出來時她順手虛掩了門;回來時,就看見一個揀破爛的老頭正抱著她的電飯煲和單放機從房間里走出來,她當時腿都嚇軟了,但還是奮不顧身地和他廝打起來——因為那是她僅有的兩件值錢的寶貝。
這件事情使我們意識到這個地下室絕非久留之地。第二天,我們就在外面合租了一個套間,她住卧室,我住客廳。月租四百,兩人平攤。
我不知道自己對駱小魚的感情是從何時開始的,但這次搬家無疑是一個重要契機。合住之後,一種淡淡的情愫在我和她之間滋生蔓延著。兩個人一起看書,為了一道英語題的答案爭論半天;周末一起做飯,甚至,一起出門逛街。因為都是囊中羞澀的人,常常地,我們什麼都不買,就這么逛著看著把售貨員折磨得氣急敗壞——即使是這樣,依然讓我感到了一種平淡的幸福。
很快就到了冬天。我們考得非常如意。考研很費錢,當時我只剩下500元積蓄。我在一家皮包公司找了一份文秘的工作,薪水微薄,離住所也很遠。在那段清苦的日子裡,我每天的幸福都凝聚在踏進家門的那一刻:溫馨的燈光,冒著熱氣的電飯煲,駱小魚那並不美麗卻極富滲透力的笑容……很多次,看著眼前的情景,我的內心不禁有些恍惚,以為這真的是我的家,而那個坐在橘黃色燈光里等我回來的人,是我的妻。這種錯覺使我明白:我愛上她了。
考研成績終於出來了,我和駱小魚都考得很理想。那是一段陽光普照的日子,所有吃過的苦,在一夜之間全部得到了回報。三月,W大的櫻花正在怒放。周末,我和駱小魚結伴去賞櫻花。我給她照相,她站在櫻花樹下,我隱約可以看見她長發上系著的那塊白手帕。一朵櫻花隨風而落,靜靜地棲在她的肩頭,陽光給她的皮膚鍍上了一層檸檬色的光暈,她的雙眸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神采。那一刻我突然領悟到駱小魚的美,那是一種堅韌卻溫柔、滄桑卻純潔的美。
晚上,我們坐公交車回住所,駱小魚靠在我的肩頭上睡著了。汽車顛簸著,我努力調整坐姿以便讓她睡得更舒服些。在汽車經過一個拐角時,一包東西從她口袋裡滑落出來。我微微側身將它撿起。是一包櫻花。白天在校園里,駱小魚用自己頭發上的手帕包了一些櫻花,說是要拿回家夾在書本里,以紀念這么多年來自己的心路歷程。
她的長發因為缺乏束縛而顯得有些凌亂,幾縷發絲甚至拂到我的臉上,我聞著她淡淡的發香,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我把手帕放進自己口袋裡。決定暫時不把這塊手帕還給她,等我們都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我要拿著這塊手帕,對她表明心跡。
車到站時,駱小魚才醒過來。她看見自己的頭枕在我肩上,立刻挺直了身子。下車後,她有些惆悵地說:「如果以後每天都這么開心就好了。」我嗯了一聲,心裡有一絲慌亂。
幸運的是,駱小魚並沒有發現自己的手帕不見了,進房門後她就直接去洗漱,從衛生間出來時,我看見她的長發紮上了一塊新的手帕。
那夜,我睡得很晚。
那包手帕就壓在我枕頭下,淡淡的櫻花香盪漾在夜色中。我在黑暗中睜開眼,想著自己的心事。從小我就是靦腆的人,加上事業不順利,所以我一直沒有勇氣去尋找愛情。可是駱小魚,這個見證了我生命中最落魄時刻的女孩,卻在我的心海泛起了波瀾。
正當我沉浸在對愛情的美好遐想中時,命運正悄然露出波譎雲詭的一面。駱小魚復試發揮失常,名次急劇下滑;更慘的是,由於是同等學力,復試還沒開始,她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按照校方規定,同等學力考生要被扣去10分基準分。這樣一來,原本排名很靠前的她,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當時,她很痛苦,而我又何嘗不是?我很想對她說跟我走吧,可是,我是一介窮困書生,拿什麼來維持安定的生活?拿什麼來呵護她羸弱的雙肩?
忐忑、猶豫、彷徨。
終於,五月到了。我被錄取,駱小魚落榜。
九月,我如願跨進W大的校門。
但是,我並不快樂。
我永遠記得駱小魚離去的那一天。那天我一大早就上班去了,駱小魚留在家裡整理稿件。傍晚我回到家,發現她的房間里空空如洗。在客廳桌子上,放著W大的錄取通知書。
我去駱小魚所在的雜志社找她。他們告訴我,她辭職了,至於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這原本就是一個流動性很強的工作。
更讓我難過的是,我沒有駱小魚老家的通訊地址。
就這樣錯過了。
她留在我這里的,只剩下一塊白手帕,和幾朵已經萎黃的櫻花。
我在W大靜靜地讀了三年書,畢業後到廣州一家高校工作。閑暇時給時尚雜志寫文章,偶爾地,會去網上瀏覽徵稿信息。
那天,我看見一家山西報紙的約稿函。編輯的網名叫「櫻花夢」。
這個網名像一粒火種,瞬間將我的記憶點燃。那漫山的櫻花,那張掩映在櫻花中的笑顏,以及那個夜晚,從她口袋中滑落出來的手帕包。一切,都似乎近在咫尺,又遠隔天涯。
我給「櫻花夢」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對她說了一個男子怎樣將那個夜晚的秘密細密綿長地縫在記憶里。不久,我收到一封平信。信封上娟秀的字體是我所熟稔的。我在同事訝異的目光中哆哆嗦嗦地拆開信封。她在信中說——
「回山西後,我在一家報社工作,生活依然不安定。當時,報社老總的侄子對我很好,可我不喜歡這個人。一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坐在考場里,門突然被推開,房東搶走我的試卷,我大汗淋漓地醒來。擦掉眼角的淚水,我對自己說,就這樣吧,一切都該結束了。
「婚後的生活很平靜,報社解決了我的編制,我漸漸遠離了青春時代的夢想。
「我一直想告訴你,這么多年,生命中的瞬間,我只記得兩個,都和你有關。一個是那天夜裡你幫我趕走那個老頭,而另一個,是賞花那天回到家裡,我看見你口袋裡露出的半截白色手帕。那塊白色手帕,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秘密。
「不知道你是否能夠理解當時我內心裡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斗爭。事實上,從賞櫻花回來的那個夜晚開始,我一直在等待。我一直以為,你會在某個時刻把手帕還給我,並且對我說一句可以安定我一生的話。可是一直等到復試結果出來,我落榜了,你都沒有找我。其實那時,我心裡的希望仍沒有泯滅,我依然在等待,因為我不相信你是一個世俗的人。但我終究沒有等到。
「你的錄取通知書寄來的那天,是我幫你簽收的。在看到那張印著W大校徽的紅色信封時,我突然意識到你我之間已經有了距離。終於,我被自己古怪的自尊和矜持打敗了。我用了好幾個月,讓自己確信,你是不會拿著手帕來找我了;我又用了好多年,來將你遺忘。其實,這樣也好。真的,這樣也好……」
往事穿越無涯的時空,潮水般猝不及防地將我淹沒。恍然間,彷彿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彷彿又看見了那些包裹在手帕里的櫻花,我彷彿又聞到了在黑夜中暗涌著的花香。我多麼想告訴駱小魚,我們的錯過,只是緣於命運的輕佻作弄。然而,屬於我們的季節已經走過,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那個不曾開啟便已凋落的櫻花夢,在歲月的嘆息中寂寞轉身,留給我一抹如此靜默的背影。
⑶ 邯鄲讀者蔡玉泉問題:北方栽培櫻花應注意什麼
答 ①移栽時,種植穴要挖大一些,換上松針土或泥炭土,使土壤呈微酸性。②發現專葉子發黃或生長屬不良時,應及時澆灌硫酸亞鐵500倍液或噴施0.2%磷酸二氫鉀。③春季乾旱天氣,要經常往樹冠上噴灑清水,防止葉面附著粉塵。④栽培後幼葉可適當修剪,大樹盡量少修剪,因為花芽是由頂芽或幾個側芽分化形成的。⑤幼樹需適當施少量追肥,天旱時澆灌幾次水,促使其茁壯生長。⑥敵敵畏、樂果等農葯對櫻花有明顯葯害,施用後會引起焦葉,甚至落葉,故不能使用。
⑷ 之前在《讀者》上看到的一篇散文《春天》,求作者和出處
我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但我也看到過,在《讀者》2011年第6期上。
春天——於堅
經常會有這樣的春天,你呆在屋子裡無所事事,看著窗子外面的藍天發呆。鳥一閃而過,去了你永遠不知道的地方。你知道在雲南北方的崗子上,一樹樹梨花象白色的火把那樣斜插在紅土山地中,猛烈地燃燒,大風吹過,遍地是白色的火星子。你知道與此同時,在雲南之南,大河滾滾,波瀾是藍色的。兩岸的低處和高處,陽處或陰處,乾地或潮地、全都已經被花朵佔領,它們正開得一片稀爛。花的脂肪從樹枝上淌下來,阻塞了大河兩岸的那些細小的支流,也阻礙了其它植物通向陽光的道路。蜜蜂像轟炸機那樣嗡鳴,沿著道路,到處可遇見牧蜂人黑色的蜂箱。你當然曾經像一隻幸福的蜜蜂那樣闖入過這樣的春天,但你畢竟不像蜜蜂那樣,和花朵是一種在家人的關系。你進入春天,但你是出家的人。你的道路與一隻蜜蜂正相反。它偶爾撞入你的房間,它最終要找到返回春天的道路。所以,你一生中,雖然每個春天都聽見花朵在山崗上嚎叫,但你只有很少的時間能親抵現場。大多數時間,你只是知道事情正在發生,你通過藍色的天空和風的速度知道事件在發展。是豹子的身上布滿花朵,是蛇在花的洞穴中睡眠。而你遠離現場,想像著那殘酷的美。你恨不得立即就鑽進一隻花蕾,在裡面腐爛掉。或者成為一隻毛絨絨的屎克郎,在那蓬鬆的,被花朵的脂肪泡脹的紅土壤中,扒個洞一頭鑽進去。但你僅僅是坐在屋子裡,無所適從,渴望著無事生非。哦,那一切與你毫無關系。即使花朵把山崗壓塌,把蜜蜂嗆死,這一切也與你毫無關系。我曾經強烈地體驗過這種殘酷的無關,那時我在芒市附近的森林中,春月無邊的夜晚,我獨自一人,走過一座又一座鋪滿去年十二月落下的,尚未腐敗的樹葉的崗子,地面被月光戳出無數的斑塊,蜜蜂不知到哪裡去了,一路上遇見無數的花叢,它們中的一些當著我的面打開,撬開烈酒罐子似地把氣味放出來,香得令我惡心。這些花朵有些在月光中,有些在暗處,拚命地開放著,前仆後繼,枯萎的才垂下,掉下,新的骨朵又打開了,彷彿有什麼不可抗拒的誘惑在外面吸引它們,其實什麼也沒有,它們僅僅是要打開,要犧牲在盛開之中。在這美麗無比、安靜、涼爽的春夜裡,我卻忍受著煩躁、悶悶不樂、像一頭找不到活乾的狼。我又聽見一朵馬櫻花「叭」地一聲解放了,忽然明白,我的煩惱的根源是,我不想當人,我想當花,我要開放。我渴望作為花朵之一,與這春天的故鄉,吻合。
摘自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於堅大地隨筆》一書.
⑸ 櫻花贊 讀後感
你可以選擇性的摘抄
《櫻花贊》-讀後感 開篇第一句就說「櫻花是日本人的驕傲」,年少讀之,心生嚮往,今日讀之,竟生發出去東京看一看的決心來。「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櫻花;到了之後,首先要談到櫻花。」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自己必然是這樣的。而之所以這樣迫不及待,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冰心給「贊」來的。冰心又說「若你是在夏秋之間到達的,日本朋友們會很惋惜地說:」你錯過了櫻花季節了!『你若是冬天到達的,他們會挽留你說:「多待些日子,等看過櫻花再走吧!』」櫻花的神秘和美麗,日本朋友的熱情在冰心與朋友交談般親切周到的口吻中產生一種「抓住讀者的心」的效果。 作品
接著寫「我看櫻花」,從東京的青山墓地到千烏淵,從山櫻、吉野櫻到八重櫻,「雨里看,霧中看,月下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彌漫的櫻花氣息里!」作者的筆觸生動曼妙,還不忘憶起清代詩人黃遵憲的櫻花歌,繼而引出日本的「十日之游舉國狂,歲歲歡虞朝復暮」,以及日本文人看櫻花的心態「早開早落」、「人生短促」。當然作者並不這么覺得,在作者眼裡櫻花是美麗的。自然,愉悅,水到渠成。
從日本的櫻花寫到日本的人,是內容的升華,金澤市的出租汽車司機的罷工居然為著送中國作家代表團上車站而改動時間,「我的心猛然地跳了一下,象點著的煙火一樣,從心靈深處噴出了漫天燦爛的火花……」這樣的情形不論過去讀來,還是今日讀來,都是讓人激動的事情,中日人民的友誼始終是兩個民族共同關注的話題,兩國人民的友誼之花若能象春天的櫻花那樣美麗和絢爛該是怎樣的美好。作者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因日本朋友的友好,而俞發覺得櫻花的美好。只覺得:「這櫻花,一堆堆,一層層,好象雲海私德,在朝陽下緋紅萬傾,溢彩流光。當曲折的山路被這無邊的花雲遮蓋了的時候,我們就象坐在一隻首尾相接的輕舟之中,凌駕著宜盪的東風,兩舷濺起嘩嘩的花浪,迅捷地向著初升的太陽前進。」
這作者所謂的「從未見過的奇麗的櫻花」,已經不僅僅是過去的美麗,更是「璀璨」、「庄嚴」、「華光四射」的。這段對櫻花的描寫是全文最華麗的一段,在全文平淡的敘述中突顯出別樣的光彩,櫻花在「四月十三日」這天的特別光環更是亮麗奪目,在這里,全文進入了高潮,作者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點。最後由日本朋友的話來點題,使得主題更加明確。櫻花究竟美在哪裡?「世界上沒有不美的花……至於對某一種花的喜愛,卻是由於個人心中的感觸。」日本文人想到人生的短暫,武士想到捐軀的壯烈,日本人民想到春天的喜悅,而冰心,想到的自然是日本朋友的熱情,以及兩國人民深厚的情誼。全文到了這里,讀者對於櫻花的感受已經不再停留在感官的享受上,而在心裡幻化做兩國友誼的神聖圖騰,正如作者所說的,是「庄嚴」的、「華光四射」的。
任何作品都需要有豐富的感情,而冰心散文訴諸感情的成分更多,往往不需要通過事物發展的邏輯推理就可以收到說服讀者、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這在《櫻花贊》中也格外的明顯,對於櫻花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隨著作者的眼界和情感對櫻花產生別樣的感情。冰心在許多作品中創造的意境,具有「靈犀一點」的特色。我們通過感情上的共鳴,進入的作品的意境中去,又藉助意境的啟發,創造出形形色色新的意境來。她的創作,文思如萬斛泉涌,沒有精雕細刻,也沒用濃彩重筆。深刻的抒情往往是用非常平淡的手法開始的。 《櫻花贊》
她在語言的應用上有著詩的特質,一個極普通的詞,一個極普通的句式,一經出現在她的筆下,便煥發出光彩,散發出芳香,浮雕般的表現出她的思想。她的語言之所以是詩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作者的強烈情感和她採用的語言形式完美和諧地統一在一起。魯迅說:「我以為情感正烈的時候,不宜做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魯迅《兩地書。三二》)。換言之,詩人(或作家)要善於抑制情感的沖動,使感情接受理智的駕馭,絕不可在作品中號天呼地。控製得恰倒好處的文章最能讓人感到感情的分量。這也是冰心先生《櫻花贊》的閃光點,對櫻花的贊美顯得從容得體,一步步的引人走到最高點,再留給你極深的思索去回味。
冰心的《櫻花贊》如許多「五。四」時期的作品一樣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但冰心在作品中更多的表現了個人的思想,筆調也是輕松而明快的,不給讀者任何壓力,這是難得的。仔細回想一下這個世紀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它留給個人的時間和空間竟少得可憐。更多的情況下,人們被時代驅趕著前行,像趕赴一個個盛大的集會,停不下來,也來不及思量。如我在一篇文章里講到的:「在20世紀中國,一般人恐怕不必指望去逃避歷史強加給他的規定性成長。」我們只聽得到群體的口號,而聽不到個人的聲音。政治空間對心靈空間、公共空間對私人空間的擠迫,幾乎成了本世紀的標志性景觀。
而冰心,這位身著舊式旗袍的新式女性,自新文學發軔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在荒蕪的心靈園林里打掃塵垢,鋤草施肥了。她試圖以智慧的繁星和純真的春水,焐暖世紀冰冷的胸膛。與名字相反,冰心是溫暖的,她沒有染上那個時代的女子特有的閨閣式的自憐,而純然是一塵不染的潔凈與正直。她外表的單薄與弱小,更凸顯出她精神的偉岸與不凡。
冰心與魯迅形成了一種「互補關系」。魯迅代表了新文化中陽剛的一面,冰心則代表陰柔的一面;魯迅是一柄鋒利的社會手術刀,冰心則是慈愛的靈魂佈道者。學者李吉力在論說《紅樓夢》時曾指出,女人是水性的,男人是泥性的,「這兩種特性表明:女人是自然的作為審美向度出現在歷史中的,而男人是社會的作為力量的象徵從事於歷史的創造的。」如果說魯迅是荒野上的戰馬,冰心則是河流邊的水車,她承繼的是中國文化中嫻靜的部分,依靠的全然是自然的力量,澆灌心靈的沃土;如果說魯迅是以超人的力量肩起歷史的閘門,冰心則是於不動聲色中改造世道人心。冰心的存在,豐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維度,使中國的精神啟蒙不是一種簡單的線性結構或平面結構,而呈現出迷幻復雜的姿態。
茅盾在《冰心論》中寫道:「在所有『五四』時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屬於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會,卻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沒有。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她的散文的價值比小說高,長些的詩篇比《繁星》和《春水》高。」茅盾是典型的政治型作家,他的小說如社會學論文一般謹嚴縝密。他對文學價值取向與己截然相反的冰心作出這樣的評說,絕對非同小可。
「世紀老人」冰心先生的一生都是光輝的,她的《櫻花贊》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如果可以,我願意做這樣的比喻——冰心奶奶正如那漫天美麗庄嚴的櫻花,開在每個人心中的春天。當然,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驕傲。
⑹ 上海讀者劉承森問題:盆栽櫻花有大量斑衣蠟蟬危害,應用哪種農葯防治
答 採用50%殺螟松乳油1200~1500倍液或2.5%魚藤精乳油600~800倍液或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殺除。防治櫻花害蟲時要慎用敵百蟲、敵敵畏、樂果等易產生葯害的農葯。
⑺ 冰心的寄小讀者通訊幾選自其散文櫻花贊
冰心的《寄小讀者復》制第47章《樂幽人生》選自其散文《櫻花贊》。《寄小讀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學期間寫成的,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別發表了通訊集《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三部通訊集雖然發表的時間不同,但主題都是自然、童真。
⑻ 《八重櫻下》是《讀者》那一期上的文章
1995·5的《讀者》雜志刊載過。
———————— 《八 重 櫻 下》 ——————
馬 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時候,1934年日本橫濱的一所教會中學,老師叫他保羅,叫她蘇珊娜。出了
校門,同學們叫她小林加代,叫他大島一兵。而他對她:「最好,你還是叫我鄭左兵,
那是我父親給我取的名字。」加代黑色的鳳眼一低,濃濃的睫毛拂過,哈哈腰鄭重地說
:「哈依。」
兩個人一前一後地結伴回家,左兵在前,加代在後。他高高瘦瘦的個子晃晃盪盪地
走,有一種桀驁不馴的氣質。她雖然穿著學校的制服,依然是微微地弓著背,像是那個
時代典型的日本少女,踩著小碎步。要過那道橋的時候,他會站定,扶她一把,兩人並
肩走上十幾步,然後下了橋,再一前一後地走。互相不說話,然而走得很安然。
市場附近的那條街。街角,一株很大的八重攖。枝丫重重疊疊的,平日不惹眼,一
開起花來,滿樹的緋紅竟熱鬧出萬種風情。走到樹下,他站一站,等她趕上來,二人客
客氣氣地說:「沙揚那拉。」然後他向右拐,進入一條青石板巷,回家。她則繼續往前
走,二十幾步遠近就是她家的米店。女傭人迎上來接過她手中的書包,熱情地向拉門里
喊一聲:「二小姐回來啦!」
左兵家裡迎接他的只有母親。
左兵的父親鄭孝仁是在中國和日本兩地經商的廣東人。他在橫濱開一間食雜店,專
賣中國南貨,生意很好,於是就在橫濱買下了16歲的大島由紀子作為外室。雖然談不
上感情,但由紀子日本式的溫柔順從較廣東老家的兩房妻妾要讓人舒心得多,所以兩人
生活一直很平和。鄭孝仁每年在日本住4個月,自從由紀子生下小左兵就住5個月。他
在,由紀子穿戴整齊殷勤服侍;他不在,由紀子卸下釵環勤儉度日。左兵4歲時,廣東
家中連著催請鄭孝仁回去。這一回去就不知怎麼再不回來了。日本的生意由管家代做。
由紀子每月去帳房領一小筆錢,僅夠糊口。一年半載才收到信,信上沒有稱呼,只再三
叮囑好好照料左兵。到了左兵該上學的年紀,就收到帳房轉來的一個紅包,包里有一疊
錢,紅紙上寫:左兵的學費。
********************
日月如流,轉眼左兵17歲了,在教會中學里是一貫優秀的學生。因為是個中國人
,還因為沒有父親,他沒少受同學的欺侮,但是他不怕。他雖然瘦,然而經打,也會發
瘋似地還擊,漸漸地也就有了名氣。那一次,小林加代在校門口迎住他,說:「放學後
我們一起走好嗎?我一個人走僻靜的路,有些怕,拜託了。」其實加代一向是由家中女
佣接送的。左兵當時一口就答應下來,覺得有個弱小的日本女孩子居然請求自己的保護
,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那時候,加代是情竇初開的少女,而左兵仍是未諳世事的少年。
每天,清早,左兵走到巷口,遠遠地就會看見加代在櫻樹下等著,見了他,微微一
笑彎一彎腰,就跟在他的後面走。日久成了習慣。左兵喜歡下雨天,下雨天加代穿木屐
,噼噼啪啪地在身後響著,有板有眼有韻律。雨大了,加代還會半踮著腳,在側後方舉
著傘,給他遮一下。左兵喜歡加代那種半羞半喜的樣子,覺得女孩子真好玩。
那一年的聖誕節,學校組織晚禱,允許大家穿校服以外的正式服裝。左兵一出巷子
,眼前竟是一亮:櫻樹下的加代穿了一件白底織淡淡櫻花的和服,紅底織銀的襁褓,又
因為雨絲霏霏,還撐著一把紅色油紙傘。左兵第一次意識到加代有多美,不知怎的就心
慌意亂起來,有一種馬上想逃掉的沖動。少年的心啊,真是理不清楚。
********************
1936年底,市面上的流言已經很多,大批華人開始返國。在湧向碼頭的人潮中
,左兵緊隨著父親的管家,覺得自己是一滴水。母親哀慟地哭著,鄭孝仁沒有讓她一起
走,她抓著左兵的衣服,泣不成聲。
將近中午船快開的時候,加代突然嗚嗚咽咽地出現在艙門前。她是臨時知道消息的
,費了一個上午的周折才找到這里。加代筋疲力盡,她撲跪在左兵面前,只會說一句話
:「可是,鄭君,我喜歡你啊……」一時間,左兵的心中一片茫然,好象雨中加代的木
屐一下子踏在了腦子里,每一下都無限悲凄地重復著:「可是,鄭君,我喜歡你啊……
」
一直到多年以後,左兵才意識到加代說出這句話要有何等的勇氣,無望中的堅持,
不奢望結果的表白,在最後的時刻不顧一切,清清楚楚地說:「我喜歡你啊。」
日本在左兵的記憶中,便是兩個女人,頭發凌亂、哀痛欲絕地站在細雨中的碼頭上
,她們互相扶持,呼喊,可是一切都是無聲的,背景上,一樹重重疊疊的櫻花,靜靜地
如雨落下……
********************
然後便是49個年頭。左兵在中國流亡、讀書、工作、娶妻、生子、喪父、解放、
大躍進、當右派、平反、添孫、喪妻。和同時代的人們經歷著差不多的悲歡,磕磕絆絆
地,卻也沒什麼值得過多抱怨。中日建交後,通過紅十字會,他知道了母親的下落:自
1937年開始當看護,1946年死於疾病,簡簡單單,也沒什麼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情。 倒是時常,他的記憶中會出現一種聲音,但是想不起來是什麼聲音,他老了。
1985年他因一些產權問題回了一次日本。中學時代的老同學去飯店看他,走時
留給他一張名片和一個返老還童式的鬼臉——名片是加代的。於是他終於記起了縈回在
腦際的原來是加代的聲音,加代撲跪在船艙中央,淚流滿面,無限凄絕,無限熱烈:「
可是,鄭君,我喜歡你啊!」
他撥了加代家的電話號碼,憑著一種沖動,這沖動已經多年不見了。歲月沖走了許
多東西,但是最純凈的留了下來,那因為缺憾造就的純凈。
沒有驚叫、眼淚、嘆息、懊悔和掩飾,平平淡淡的,他約她出來喝茶,說:「我回
來了,茶社見好么?」——好象他不過昨天才離開,而一切均可以從現在開始。她說:
「好的,但不必喝茶了吧,我實在不願毀去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在櫻樹下等我,我
會從你身旁走過,請別認出我……」他答應了。他們——兩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在電話
中平靜地相約:「再見,來生再相認,來生吧。」
正是櫻花庄嚴凋落的季節,橫濱一株古老的八重櫻下,站著一位老人。他穿著租來
的黑色結婚禮服,手中一大抱如血的玫瑰,49朵,距那個銘心刻骨的時刻,已有49
年。老人站在如雨飄落的櫻花中,向每一個路過的老婦人分發他的紅玫瑰,同時微笑著
說「謝謝」。49朵,總有一朵是屬於她的吧,不管她現在消瘦還是富態,不管她現在
兒孫成行還是獨自寂寞,不管她淚眼模糊還是笑意盈盈,此生此世,總會有一朵花是屬
於她的吧。老人遵守約定,不去辨認,只是專心致志地分發著他的花。有的老婦人坦然
地接受了,客氣地道謝;有的老婦人滿懷疑慮,可還是接下了,匆匆走過。老人信心十
足地向每一位老婦遞過紅玫瑰,他知道她會從他身邊走過,她會認出他,她會取走一朵
遲到了半個世紀的花, 而來生,他們會憑此相認,一定。
摘自《讀者》1995·5
⑼ 江蘇讀者程偉武問題:櫻花新葉片有大量毛蟲,並有絲網狀物,啃食嫩葉,施用何種農葯效果最好
答 為害櫻花的毛蟲有多種,常見有天幕毛蟲、梅毛蟲、黑條紋毛蟲等,從介紹有絲網狀物看,應為天幕毛蟲。
防治方法:噴灑50%殺蟲螟乳油1200~1500倍液或15%殺蟲畏乳油800倍液殺除。
⑽ 茅盾《櫻花》的賞析
《櫻花》賞析 孫章存
(茅盾先生的《櫻花》)這篇散文作於1929年,其時,筆者正避居東洋。大革命敗績後懊喪的心緒,政治黑魆魆萌生的壓抑,遠離祖國的伶俜以及短時間之內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交織成一張灰網,罩在他眼中的一切事情上,由是萌生了《賣豆腐的哨子》《霧》《虹》《櫻花》一類調子低沉的散文。
象徵和借景抒發情感是本文的基本獨特的地方。二者水乳融合不可以分。象徵是總手法,它寓於借景抒發情感當中,而借景抒發情感又是完成象徵意義的手眼。筆者的目標並不是向讀者展出櫻花的燦爛多姿,而是借櫻花的形象一吐胸中煩悶之氣,表達難於消除的寂寞、伶俜和悵惘。因為這個,筆者筆下的櫻花就錯過了它原有的芳馨和妖媚。筆者首先把櫻花存身於一種孤獨凄冷的背景里,他們兀立於「門前池畔」,一任「寒風凍雨」鞭打,「只剩著一身赤裸裸的枝子」。它暗中示意了筆者一類逃亡者坎坷的經歷和當前的不順利背景。這一段描畫所導致的意象,使我們油然想起了陸放翁「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傍晚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著名的句子。繼續,筆者又用「煙霧樣的春雨里」,「一枝樹開放著一點淡紅的叢花」象徵筆者伶俜的心緒。「突然」、「驀然」解釋明白這些個櫻花樹不為人關心注視,只是不注意的一瞥偶然性敗露罷了,真有些「悠閑見南山」的韻致,所不一樣的,前者孤寂,後者怡然,前者凄濛,後者光明開朗。就是嵐山開得茂盛的櫻花林也不是使人欣悅的景象,它被筆者置諸遊客的喧囂中,「窒息人的」黃塵里。這種雜亂黃蒙的景象既令筆者焦躁,又令筆者悵惘。當盪舟者「悠然地吹著口琴」的景色進入了筆者眼簾的時刻,他的心裡頭有一種「煩渴中喝了水那樣子的快感」。這反映了筆者不滿意目前的狀況,憧憬新生存的心態。
語言平常板拙是本文的又一特點標志。該篇一反寫景抒發情感散文天然流暢的向例,用盡心思發明一種日文意相合的語言風格。文章開頭的「艷說」、「繹」、「敗績」一點仄聲詞導致低沉的調子。他們又有一點故意文縐縐其實雕版呆拙的意味。「門前池畔有一排樹」平常到不可以再平常的境地。「想像它莫就是櫻花樹吧!」導致無可無不可以的思想格調。無須半片嫩葉,綠葉一類具備輕快優美的辭匯,而偏用「半張葉子」、「綠葉子」這等咯囊的辭藻。而「一堆堆」、「撞腿」雖開具人多但絕對飽含了煩意。「至此時我方才構成了我的櫻花概念」,「山邊有寬敞的湖泊同樣的水」又是多麼地不順口。這個之外,文章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冷嘲的話口兒,觀花宣傳,日人賞櫻兩節便是明顯的證據,結末更是顯而易見。上面所說的語言盡管讀起來拗口,匱缺音響美,但它正是筆者尋求的藝術效果,顯露了筆者各方面的語言有經驗。這種能耐非打手筆不可以隨心而為的。
虛實接合是它的又一獨特的地方。筆者一反寫景狀物散文的老套子兒。把數量多筆墨放在虛寫上。全文共十二個天然段,實寫櫻花的只是六、七兩節。(第端午中秋年節寫的是櫻花樹,並且是想像的)剩下的全是鋪墊和襯托。但不管虛寫仍然實寫,始末都是以櫻花為線索展開的,一點兒兒也沒有跑轍。這種虛實交錯,以虛為主的寫法的益處,在於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正題,絕不是筆者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