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燒梅花參
『壹』 我想買海參,但是發現梅花參比較貴;梅花公參的價格只有梅花參的一半或更低,請問這兩種海參有什麼區別
梅花參是海復參的一制種。
『貳』 梅花參怎麼發
先將干制的海參放入清水鍋中略泡,接著將鍋上火,燒沸後離火,將海參用版熱水浸泡約12小時權(鍋要加蓋),然後再換清水,將鍋重上火燒沸,再離火繼續浸泡至海參發軟後,將海參撈出,剖腹除去內臟和泥沙,沖洗干凈,將海參重新放入清水鍋中,再上火燒沸,直至海參完全發透。 一些外皮堅硬、肉質較厚的海參(如岩參、大烏參等無刺參),在漲發前還須先放在火上將外表粗皮燒焦,再用小刀颳去燒焦部分,然後再進行漲發,否則不易發透。 總之,漲發海參應採用少煮多泡的方法,每次煮的時間僅為幾分鍾,接著才是長時間的浸泡。如果煮的時間過長,海參的表面可能已經煮爛,但內部肉質卻仍然沒有發透。 還需要注意一點,在海參的漲發過程中,切忌接觸油、鹽及鹼類物質,否則會使海參難以發透,而且海參還有可能產生收縮和失去彈性,甚至腐爛。 海參漲發好後,應漂在溫度較低的清水中待用。最好是海參發好後立即使用,而且一次用完。如果不能一次用完,也必須繼續漂在清水中(須經常換水),決不能放入冰箱中保存。否則極易造成海參脫水且烹制後難以成形。
『叄』 梅花參怎麼吃最有營養拜託各位大神
梅花參是海南省特有的海珍,三亞「三絕」之一。主要產在南海諸島海域。海參為「海產八珍」之首,尤以梅花參為最珍貴。梅花參最長可達1.2米,重12至13千克,故稱「海參之王」。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參的泄殖腔內有一種魚共生。 梅花參對環境變化敏感,當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臟。排臟後的海參,在良好水質條件下,又會再生。 此魚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紅色,頭部稍大,身體光滑細長,約20厘米左右。當它感到水惡化時,會從參體內部伸出頭來。因而,憑它可觀察梅花參對環境變化反應。 梅花參經濟價值很高,既是滋補品,又可治病抗癌,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梅花參可用雞湯清燉,也可切片加輔料清沙,還可以甜吃,即用海參、雞蛋、桂圓加冰糖清燉。 海參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1100種,分布在各海洋。 這么多的種類中,要數梅花參的個體最大。它的體長一般是60--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者體長可達90--120厘米,故名「海參之王」。 梅花參形似長圓筒狀,背面的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連在一起,有點像梅花瓣狀,所以人們稱它為「梅花參」;又因為它的外貿有點象鳳梨,也稱它為「鳳梨參」。 梅花參多生活在有少量海草、堡礁的沙底,以小生物為食。它的色彩十分艷麗,背面上顯現出美麗的橙黃色或橙紅色,還點綴著黃色和褐色的斑點;腹面帶紅色;20個觸手都呈黃色。 以下有幾種做法:紅燒梅花參、蝦子梅花參、蔥燒梅花參等。 紅燒梅花參 這道菜的主料為水發梅花參,主要配料有油菜和百靈菇等。把泡發後的梅花參從中間切成兩半,用開水燙透,然後將水控凈。經大廚烹飪,色澤紅亮,再配上新鮮的百靈菇,味道嫩滑鮮甜。裝盤時,在盤中擺入一圈已經烹好的油菜。翠綠的油菜配上紅亮的梅花參,一盤嬌艷欲滴的紅燒梅花參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嘗一口,味道醇厚、鮮美,具有滋陰補腎,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據介紹,梅花參又稱「鳳梨參」、「海花參」等,是三亞三絕之一,主要產自南海諸島海域,因其鮮活的時候,橙色的背部生滿了梅花瓣狀的肉刺而得名。 梅花參是滋補品,還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可以用雞湯清燉,也可以切片加輔料清炒。 蝦子梅花參 主料: 梅花參一隻(干)、蝦子10克、老母雞一隻、醬油30克。 方法: 1、將干參經水發後,復成原狀。 2、將老母雞放入清水中製成高湯。 3、將發好的梅花參一起放入高湯中套湯。 4、將蝦子、套湯過參一起下入鍋中,放入調料,燒干鹵法即可。 特點:造形美觀,營養豐富,是菜餚中的上品菜。 蔥燒梅花參 主料:水發梅花參1條,約350克. 輔料:菜膽100克,澱粉適量. 調料:精鹽5克,蔥段30克,味精3克,糖5克,醬油3克,東古一品鮮5克(1湯匙),色拉油50克,蚝油10克,高湯適量. 特點:蔥香濃郁,肥嫩醇厚,色澤紅亮. 技法:蔥燒. 營養成分: 含蛋白質,低脂肪,糖類,多種礦物質及獨特的維生素A,A.有補腎壯陽,益氣生精,通腸潤燥,止血消炎,延緩衰老之功效. 製作: 將發好的梅花參提前加精鹽,白糖,醬油,蚝油,一品鮮煨透備用,菜膽根部切成十字刀後氽水放入盤邊擺成形狀備用.鍋內放色拉油燒熱,將蔥煎成金黃色,加入主湯,放入梅花參調好味,勾濕澱粉芡成後裝在盤中間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