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梅花
㈠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全詩
「梅來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明源·朱熹《增廣賢文.警世賢文》之勤奮篇。全文是:
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釋義:
有田地不去耕種糧倉就會空掉,有書不去讀的話子孫就會愚昧。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少壯的時候不懂得勤奮讀書,到老了再讀書就已經遲了。
(1)朱熹的梅花擴展閱讀
賞析
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經受住磨礪的寶劍才會更加的鋒利,全文其實闡述了一個很朴實的因果關系:想要糧倉滿,就要在有田的時候耕種;想要子孫聰慧,就要讀書;想要鋒利的寶劍,就要經得起磨礪,想要梅花芳香撲鼻,那得挨過三九苦寒!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毀於隨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梅花香自苦寒來
㈡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全詩是
全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出自明·朱熹《增廣賢文.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釋義:
有田地不去耕種糧倉就會空掉,有書不去讀的話子孫就會愚昧。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少壯的時候不懂得勤奮讀書,到老了再讀書就已經遲了。
(2)朱熹的梅花擴展閱讀
梅花的寓意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它象徵著鐵骨錚錚,不屈不撓,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艷的梅花,在儒家正繞觀念塗抹下,成為高潔守道的凜然君子,不畏嚴寒剛毅雄傑,驚頑起懦的勇猛鬥士。
梅花綻開五瓣,象徵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有梅開五福之說。喜鵲在梅枝上歡悅鳴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吉祥圖案還有「竹梅雙喜「,由竹梅和兩雙喜鵲紋圖,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
㈢ "梅花香自寒中來"出自哪首詩
《警世賢文抄》之勤奮篇。
㈣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全詩
1. "梅花香自苦寒來"出自明代朱熹的《增廣賢文·警世賢文》。
2. 全詩的完整內容是:「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3. 詩的譯文大意是:如果擁有田地卻不耕種,糧倉最終會空虛;如果擁有書籍卻不閱讀,子孫將會變得愚笨。
4. 寶劍之所以鋒利,是因為它經歷了不斷的磨礪;梅花之所以芬芳,是因為它經歷了嚴寒的考驗。
5. 詩中寓意著,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的辛苦,等到年老時才會後悔沒有早早地讀書。
6.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寓意著,要想擁有寶貴的品質或才華,必須經過努力和困難的克服才能實現。
7. 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准備好面對各種挑戰,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達到目標。
8. 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經歷磨難甚至失敗,才能保證成功的持久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