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旭之湊茶花

旭之湊茶花

發布時間: 2025-10-04 07:21:30

A. 關於植物的著名散文有哪些

《落花生》〈許地山)
《松樹的風格》(陶鑄)
茶花賦》(楊朔)
《白楊禮贊》(茅盾〉
《囚綠記》(陸蠡)
《紫藤蘿瀑布》(宗璞)
《楊柳》(豐子愷)
《合歡樹》(史鐵生)
《說荷》(趙文美)
《綠天》(蘇雪林)
《窗前的樹》《牡丹的抗拒》(張抗抗)
《石縫間的生命》(林希)
《黃山絕壁松》(馮驥才)
《泉》(賈平凹)
《老家的樹》(郭楓)
《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易宗明)
《榕樹,生命進行曲》(劉再復)
《離太陽最近的樹》《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畢淑敏)
《風與蘆葦》(趙麗宏)
季節的
生活的蘭幽草(外一章) 王維仁
生活的蘭幽草
王維仁/文
告別冬季,你走進三月,開始擁抱屬於自己的春天.
此時,暖暖的風拂去眼中的沙礫,晶瑩的蔚藍昭示了廣闊的忠誠,使你更相信生活的回報,更相信土地的深情.於是,旋轉的人生,重新昂起你高傲的頭顱,灑一片充滿陽光的歌聲……
讀你一次次來信,讀你一頁頁心曲,我的感懷和著你的旋律,柔柔曼曼,生長出一茬茬綠絨絨的蘭幽草——
那沒有忘懷的記憶,真真切切如眼前的台歷;那沒有割斷的情感,清清晰晰如鍾表的回聲.……五月的草原,牛羊在牧馬的驅趕下狂奔,塗寫著天真的足跡,卷騰起一線彌漫的風塵.沒有自己的信仰,只有盲目的使命,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的變奏.然而,你的愛仍然如清澈的老哈河,總是綠意濃濃地流淌,不管流經多少曲折的路程,也要投身澎湃的大海,獲得永恆的新生.
終於,你告別了冰雪封凍的冬季,走進萌動希望的春天.從你信中的描述,從你編撰的著作,從你創作的小說……我千遍萬遍地相信,那〔紅山晚報〕上刊登的專題報道,把你重登「演講台」的形象,極其鮮明地刻在春季的窗口,同時也把你的信念和忠誠,植進千萬頃人心的田地.
春天的蘭幽草呵,就這樣在你的心裡生長.那一縷縷沁人心脾的幽香,把你延續的青春寫在歷史的斷層,寫在生活的草原……
春的消息(散文詩)
●姜旭光
又是一年春打「六九」頭,又是一年鵝黃柳綠時,在北國冰雪覆蓋的晶瑩屏幕上,春風互動,發送著春天的簡訊.汩汩的春潮在地下涌動,蓬勃的生機在枝頭跳躍,乍暖還寒的季節里,到處都能打聽到春天的消息.
羊年的春天孕育在馬年的隆冬,還未「數九」,神州大地就已剪開了春的窗花.在黨的「十六大」擂響的春雷里,春風夾寄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聲音,郵給了大江南北;「三個代表」的實踐者們揮舞了九州雲,沸騰了三峽水,織開了西部錦,唱響了復興曲.
春的消息和著山村屋檐下報曉雄雞的鳴啼,在囤滿金燦燦麥穗的豐收里,准備早耕的農民們揮舞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犁鏵,在世代耕耘的土地上,播種小康的期冀.
春的消息伴著民族工業崛起的足音,我們滿懷信心浩浩盪盪跨入「 W T O」 的門檻,國企改革的腳步同春天一起出發,站在世界發展經濟的前沿,我們將高奏凱旋.
春的消息送來了科技興國的春天,回頭望,「神州號」穿越雲層飛上藍天,磁懸浮列車一路轟鳴承載著第一生產力的實踐;向前看,科技藍圖打造的世紀宣言,用一個民族的氣魄換來了世界科技之林的請柬,揮舞科技創新的大旗,我們一路豪情,挺直了腰桿.
春的消息在獵獵的軍旗上舒展,吹響質量建軍的號角,在完成「雙重歷史任務」的使命中,我們的腳步像開江的冰凌一路磅礴、浩浩向前.
春的消息飛躍長城內外,綠了大江兩岸;春的神韻鼓起沖天干勁,醉了軍營兒男;春的消息讓我們在奮起的季節里,有所作為,不斷登攀……
◇散文詩箋
春的序曲
□錢珍賜
喧天的鼓點,開心的爆竹,繽紛的色彩,布置著祥和歡樂的氛圍.
家鄉的元宵節便宛如俏麗娉婷的仙女,滿面春風地款款而來.
三通禮炮,發射著家鄉人民的激情、盛情和希冀,點亮了燈籠一叢
叢熱切的眸光.五光十色的魔術彈,發著笑,閃著光,飛上天;五顏六
色的「鴛鴦蛋」,樂顛顛,地上滾,院中翻,大地上栽滿了童話般的故
事.盞盞燈籠詮釋頁頁輝煌;聲聲爆竹彈笑朵朵心花;陣陣歡歌放飛釅
釅詩興……
這游燈隊伍是長龍還是巨蟒?這良辰美景是人間還是天堂?
醉了,家鄉醉了.她醉在搖曳多姿的聲色中,醉在元宵佳節的臂彎
里.「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家鄉,你的元宵是一枚橄欖,一杯醇酒.
春風
被你親過的臉,暖暖的;被你吻過的心,酥酥的.豎著的衣領放下
了;縮著脖子伸長了.如果說春雷是春天的吹鼓手,那麼,你便是春天
的旗手.
不是嗎?站在雲頭,你放牧著浪漫.亮出綠色旗語,大地便滿懷激
情地重溫五荊公的《船泊瓜洲》;亮出紅色的旗語,桃樹便笑吟吟地重
操繁忙的花事.一幅絢麗多姿的春的畫圖,在你的手中徐徐舒展.
春雨
一腔液化的情感,終於耐不住綠色的誘惑,毅然躍下雲頭.
為了釣一個春天.春風把你捻成長長長長長長長的線,爾後拋向人
間.於是空白的大地便有了一行行膾炙人口的詩句,一曲曲扣人心弦的
強音.
抓一把春雨,鳥語花香便從指縫中溢出;呷一口瓊漿,心瓣便落滿
蜜蜂.呵,春雨!自然界的美容師,大地因你而豐滿,人間因你而鮮活.
晨舞擠開了門,將清香濕我一身.是天邊的彩雲?是柳梢初綻的嫩晴?晚了,我成了追春的人.
匆匆的早晨,匆匆的車流,匆匆的行人.都市一夜的風塵,郁悶,此刻被晨霧洗的乾乾凈凈.
霧飄緲地行.越來越濃,迷了路,潤了花,酥了心,舔綠了萬戶千村.
春霧是一個謎,朝陽揭開了迷底.
撲向綠色的懷抱,擁抱火紅的艷陽春.
不知是人催綠了春,還是春喚醒了人.

B. 請問岕茶的產地是哪裡為什麼叫岕茶,有什麼歷史,最好提供相關的資料

中國第一歷史名茶
岕茶
岕茶之源
「岕」通「嶰」地名,意為介於兩山峰之間的空曠地。普通話芥讀「jie」「介」音。宜興、長興比鄰皖南都有帶「岕」地名,當地人有二種發音,一念「岕」為「ka」「卡」音,另是「ko」 「跨」。
江南之茶,首稱陽羨。為什麼呢?就要從岕茶的生長環境來說了。二山之間,中間有條大澗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潤著山澗二邊的茶樹,洗漱著茶根。山土特別的肥沃,到了晚上,明亮的月光灑滿了峽谷,生長在澗溪邊的茶樹,吸納了天地間的精華,長在這里的茶,就被稱為岕茶。
宜興的茶呢,主要生長在宜興南部山區,處處是修林茂竹,處處有名泉。岕茶就生長在山泉流水之間,有太湖水的滋潤,金沙泉的浸潤,再加上極佳的土壤條件,可謂是鍾靈毓秀的「尤物」。
岕茶之史
芥茶是明清時的貢茶。宜興產的茶在唐宋稱之為陽羨茶,到了明清稱之芥茶。
陽羨茶和岕茶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
宋,趙明誠《金石錄》中記載:「宜興的貢茶不是現在才有的。唐朝御史大夫李棲筠在典藉中有明確記載的。當時有個和尚把茶葉進獻給了在常州做刺史的李棲筠,就在會客的時候讓大家品嘗,陸羽品了後認為芳香甘鮮,冠於他境,認為此茶可以向皇帝推薦。李棲筠聽從了後,才開始作為貢茶每年進獻萬兩。」
唐•陽羨茶成就皇帝宮廷第一貢茶地位。中國到處有貢茶,而真正是皇室貢茶的,陽羨茶是公認的第一貢。
那麼當時由陸羽推薦成為第一貢茶的陽羨茶就是後來同被列為貢茶的岕茶呢?
在據宜興縣志載:章山有茗嶺,以產茗得名。岕片之美,陸鴻漸(羽)所稱圈嶺茶是也。茗嶺,於宜興西南七十里。
明末四公子之陳貞慧在《秋園雜佩》里也談到岕茶:「陽羨茶數種,岕茶為最,岕數種,廟後為最。」
所以,陽羨茶到明清時已是稱為「奇珍異草」的岕茶了。
那麼,岕茶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名茶」呢?
中國自漢代到清末,論述茶葉的茶書典藉只有四十多部,而其中論述岕茶的書就有6部。最早的距今四百多年了,中國十大名茶,除了龍井在清末有一部專著外,其餘還都沒有。
明清著述岕茶的就有:
明:許次紆《茶疏 岕中製法》 1597年
熊明遇《羅岕茶疏(論)》 1608年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1644年
馮可賓《岕茶箋》 1642年
周慶叔《岕茶別論》 失傳
清:冒辟疆《岕茶匯鈔》 1683年
中國歷代名茶,唯有岕茶是有人專門為其作傳的。作為明清時的茶中極品,岕茶才有
中國第一歷史名茶的尊崇地位!
岕茶之本
芥茶有什麼主要特點呢?我們就從色,香,味,形上來看,都有與我們現在看到的綠茶是不盡相同的。
色白 茶色貴白。古人在評定好茶的第一標准就是白,只有是精晶者,也就精品的茶,不僅外觀是白的,而且在沖泡了後,投葉放的多,放少,放長,湯色都要是白的。這樣的茶,不僅香氣好,味道也足。
古人評判色白的標准說明了什麼,那就是色白了,說明茶質鮮嫩,焙制茶的火候恰到好處。只有這樣的茶,滋味才味覺甘鮮,香氣撲鼻。

據《洞山岕茶系》岕茶描述,一品岕茶為葉脈淡白而厚,湯色柔白如玉露,二品岕茶為「香幽色白味冷雋。」
乳香:據《岕茶匯鈔》中對香氣描述「作嬰兒肉香,芝芬浮盪。」
岕茶不僅有花香,更有奇妙的嬰兒體香。
而且這樣的香氣,不會隨著時間放久了之後而消失,而是越來越烈。尤其是過了霉雨到了秋天,它的香氣更是如剛剛焙出來的新茶一樣。
金石性:就是說岕茶的味了,岕茶產於山間,渾是岡露清虛之氣,非草非木,稍具金石氣,這就是說,岕茶不僅有其它茶的好滋味,更帶有一種靈氣,品嘗岕茶的靈氣,是需要人心清的時候品飲才可體會到的,因為這種靈氣,又若又無,化而載之,所以說,能不能品出靈氣,存乎其人,就在於品嘗的人了。
品飲岕茶,不僅能益生氣,育和氣、增活氣,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熱腸」,於養生也不無脾益。
鮮活:岕茶在形上的主要體現就是鮮活。據《岕茶匯鈔》中對鮮活描述:貯壺良久,其色如玉,猶嫩綠。
沖泡的岕茶,不僅葉底鮮活,久不變色,栩栩如生,更保持了茶湯的原汁原味與新鮮。
一杯鮮活,生機盎然的岕茶,展現在眼前時,那生機勃勃的景象,能夠讓眼睛特別舒服,讓心靈為之舒展。擁有鮮活,就是得到健康,看到鮮活,就是看到希望。
岕茶可以在常溫下保鮮了,無需再到冰箱冷藏都可以做到不再變色。
岕茶之制
岕茶盛行於明萬曆年間,失傳於清雍正年間。
如此的奇茶為什麼會失傳了呢?主要就是因為岕茶的工藝過於復雜了。岕茶最主要的製作工序就是焙茶,做時極為講究工與時。
好茶是焙出來的。
我們現在的制茶,從殺青到乾燥,前後二小時就可以做出成品,焙茶也就一二十分鍾。而岕茶的製作前後要歷時近三十個小時。那麼岕茶是怎麼焙的呢?
清冒辟疆《岕茶匯鈔》中有詳細的岕茶製作工藝。
「焙數則首面干而香減,失焙則雜色剝而味散」就是說焙茶不能幹,幹了香氣就減了,更不能斷火,失焙了茶葉的味道就不純正了,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後,要復焙,復焙要明火,而且是通宵進行,前後要近三十多個小時。
正因為這樣,一是焙茶的人工成本高,二是技術含量高。特別是第二點,焙茶是制好芥茶的關鍵,火候,溫度,程度,時機這些過程純人力,由制茶人的經驗來操作,所以最後也就失傳了。
岕茶,先為「吳中所貴」,成為明清二朝時貢茶,被譽為茶中極品。
這曠世仙品有著怎樣的風神仙骨,作為生於茗嶺山下的趙永靈,一直對美譽燦若繁星的岕茶充滿期冀,偶得古籍:清 冒襄的《岕茶匯鈔》,以尊重歷史,按古籍的記載,從採摘、製作到蒸作,不斷摸索、實踐,參閱大量古典茶學文獻,前後歷時三年試制,於08年秋制出了明《洞山岕茶系》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貢品岕茶。在遵循古法的同時,加以現代工藝,做到了岕茶與眾不同的鮮活嫩白,讓清新活力的生機之感在手中展現,那美妙的鮮活意境,使人看著清爽,喝著舒服。
岕茶之能
「飲岕茶益智長壽。」摘農業考古2007第5期 樓明初著。
岕茶製作奇巧,因茶特別鮮活、翠綠,最多的保留茶葉中的葉綠素、茶多酚、蛋白質、氨基酸等,通過對茶樹體內PPU、POD、CAT和SOD等氧化酶的活性測定,在抗逆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醫學研究發現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抗腫瘤、抗輻射,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及抗病毒作用。而作為綠色植物中一種獨特而主要的營養物質的葉綠素,除了抗輻射,強健肌肉外,還有造血作用,提供維生素,消炎解毒之功效。
現代科學測定指標如下:
水浸生物含量——(42.5+1.7)%
蛋白質含量——(15.1+2.1)%
水溶性糖含量——(8.2+0.2)%
多酚含量——(16.6+1.3)%

氨基酸含量——(10.7+0.4)%
酚氨比—— (1.8+0.1)%
岕茶之贊
「茶之為類不一,岕茶為最。」摘 清•冒辟疆《岕茶匯鈔》首語。
「閩之清源,武夷,吳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龍井,新安之松蘿,匡廬之雲霧,其名雖大噪,不能與岕茶相較也。」摘 明•沈周題岕茶《岕茶別論》
明代唐伯虎,在陽羨品岕茶,興之所致,作《詠陽羨岕茶》,詩雲:「千金良夜萬金花,占盡東風有幾家。門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須賒。碧紗籠罩層層翠,紫竹支持疊疊霞。新樂調成蝴蝶曲,低檐將散蜜蜂衙。清明爭插西河柳,穀雨初來羅岕茶。二美四難俱備足,晨雞歡笑到昏鴉。」 明代祝枝山,品岕茶,憶唐代盧仝在羅岕洞山課童藝茶的典故,作《和竹茶爐詩》四首。《中國茶詩》載第二首雲:「嘗遍江南七品泉,浙游復汲玉河煎。瀟灑夜雨來窗外,岕谷秋雲起座前。翰苑曾消司馬渴,書齋每消老韶眠。盧仝素識茶中趣,此趣多應識未全。」明代文徵明,曾和詩唐代皮日休、陸龜蒙在顧渚的《茶事十吟》。在一次友人聚會中,以惠山泉烹白峴茶,作詩《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餉白峴茶,適吳宗伯寧庵寄陽羨茶亦至白峴,烹以飲客命余賦詩》雲:「諫議印封陽羨茗,衛公驛送惠山泉。百年佳話人兼勝,一笑風檐手自煎。閑興未誇禪榻畔,月明還到酒樽前。品嘗只合王公貴,慚愧清風被玉川。」明代徐渭,詩吟茗嶺,嶺南羅岕,嶺北宜興。《中國茶詩》載《茗嶺篇》雲:「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嶺家。入澗遙嘗水,先春試摘芽。方屏午夢轉,小閣夜香賒。獨啜無人伴,寒梅一樹花。明代天門學派首領、京中重臣鍾惺,作《七月十五日試岕茶徐元嘆寄到二首》,其一雲:「江南秋岕日,此地試春茶。致遠良非易,懷新若有加。咄嗟人器換,驚怪色香差。所賴微禁老,經時保靜嘉。長興明代文人臧懋循送岕茶給「吳興四子」的茅維。茅維作《友人餉岕茶歌》雲:「乍傾色若無,稍貯味逾迥。七碗清風颼,一啜胸滓冷。何用金沙水,自陋建陽餅。世以方虎丘,品置豈平等。不願封雲溪,願得岕一頃。」明代長興文人徐中行,官至江西布政使,送岕茶給浙江按察副使。明代馮夢禎在《快雪堂漫錄》中記錄道:「李於鱗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與(中行)以岕茶最精者餉之。比看子與於昭慶寺問及,則已賞皂役矣。蓋岕茶葉大梗多,於鱗北人不相遇宜也,紀之以發一笑。」汪道會《和茅孝若試岕茶歌》雲:「評者往往為吳興,請盧淡穆有幽致。去年春盡客來泠,茅君遺我岕一器。更寄新篇賦岕歌,蠅頭小書三百字。為言明月峽中生,洞山廟後皆其次。」明時在宜興為官的熊飛有長篇詩歌《座懷蘇亭,焚北鑄爐,以陳壺徐壺烹洞山岕片歌》中說到「閑煮惠泉燒柏子,梧風習習引輕裾。吁嗟!洞山岕片不多得,任教茗戰難相剋」。明代宜興進士方逢時《宜興八景詩•陽羨茶泉》雲:「乘風便可游三島,錫貢應先上九重。欲識山中清絕處,試將標品問盧仝」。
岕茶之典
茶葉因沸水才能釋放出深蘊的清香,人生只有經過多重的歷練,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個屢試不第的王秀才迢迢來到南嶽寺,慕名尋到老僧釋然,沮喪地對老僧釋然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靜聽著這位秀才的嘆息和絮叨,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然後用溫水沏了,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些茶。」 秀才俯首看看杯子,只見杯子里微微地裊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不解地詢問釋然說:「貴寺怎麼用溫水沖茶?釋然微笑不語,只是示意秀才說:「施主請用茶吧。」秀才只好端起杯子,輕輕呷了兩口。釋然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秀才又呷了兩口,細細品了又品,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釋然笑笑說:「這是一品岕茶,怎麼會沒有茶香?」秀才聽說是一品岕茶,又忙端起杯子吹開浮著的茶葉呷兩口又再三細細品味:「真的沒有一絲茶香。」老僧釋然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說:「再去膳房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稍頃,便提來一壺壺嘴吱吱吐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
釋然起身,取茶用沸水重泡,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里溢出來。聞著那清清的茶香,秀才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
釋然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縷沸水。秀才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地升騰出杯子,在禪房裡輕輕地彌漫著。那綠綠的一杯茶水,沁得滿屋津津生香。釋然笑著問道:「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秀才思忖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釋然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葉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平地懸浮著,彌漫不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人,坎坷和磨礪一次又一次襲擊他們,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他們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於是像沸水一次次沖沏的茶一樣溢出了他們生命的脈脈清香。是的,浮生若茶。而命運的價值,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磨礪和忍耐,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王秀才下山,潛心苦讀。後得進士及第,為官一方,廉潔自律,因性耿直,於官場不融恰,有生退意。
多年後,又上南嶽寺,尋到老僧,鬱郁對老僧釋然說:「上次承蒙教誨,了有小成,可感現世態炎涼,自己無所適從,為何進退皆不如意呢?」老僧如前般定做,只是吩咐小和尚說:「官人遠來,燒水上好茶。」
稍許,水沸,釋然抓茶葉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微微笑之:「請用茶。」官人問之:「此還是一品岕茶否?」「非也,此乃斗品貢茶,天家清貢之物,本廟監制,稍有餘。」官人肅然起敬,徐徐咽下,口舌生津,香余滿口,仔細審視碗底,茶芽細嫩,湯色柔和淡雅,如冰類玉。
三水畢,「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絕不一樣。」釋然笑道:「味覺如何?」「此茶清淡,似甘醇,似有物,似無牽,讓人似覺身清欲飛。」 「再泡一巡如何。「釋然吩咐小和尚,「施主再品。」生再飲,哪種輕洌的甘甜仍然綿長不絕,釋然說道:「官人可覺滋味不同?」生若有所思,說:「岕茶色白,味淡、香美。初入口,過一下,覺得甘甜入喉,靜入心脾,過一下,清新的感覺直透骨髓。淡的味道,從來沒感覺到與今日的不同。」釋然微微一笑,說道:「淡者,道也。」
人淡若茶,飲茶至淡處方可悟茶之道,友交往,親近之人交往,淡濃自有分說。香淡、味淡、色淡、人淡、心淡,然至淡處,猶有甘淡在口,此中況味,非精於道者可語也。
歲月如梭,且從容。

宜興盛產茶葉,且品種較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許多宜興人,喝著香噴噴的本地茶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歷史上宜興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稱它是「第一名茶」。宜興人讀「岕」為「卡」,意為介於兩山峰之間的空曠之地。宜興南部山區有很多地名里帶「岕」字,岕茶就生長在那裡,在金沙泉水的滋潤下,再加上極佳的土壤條件,可謂是鍾靈毓秀的「尤物」。在中國古代有關茶的書籍中,其中有六部書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書中說:羅岕有岕八十八處,其中以洞山為最。所謂羅岕茶、洞山茶,產於茗嶺南坡,史稱茗嶺茶。明末四公子之陳貞慧在《秋園雜佩》里也談到岕茶:陽羨茶數種,岕茶為最,岕數種,廟後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徵是色白、味香。我們通常喝的茶葉其顏色都是綠色(紅茶除外),而岕茶的顏色卻是奶白色的,其香氣撲鼻,並略有嬰兒的體香。此外,岕茶極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會變質。喝岕茶也極有講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後放茶葉,稱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葉後再倒滿水,稱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葉後倒水,稱下投。

對岕茶的贊美,歷代留下了許多詩詞。明代唐伯虎在陽羨品岕茶,興之所至,作《詠陽羨岕茶》,其中雲:清明爭插西河柳,穀雨初來羅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後作詩曰:瀟灑夜雨來窗外,岕谷秋雲起座前。明代「吳興四子」的茅維,喝了岕茶後稱:不願封雲溪,願得岕一頃。

岕茶還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傳說。一個秀才姓王,屢試不第,慕名來到宜興的南嶽寺,沮喪地對一老僧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不一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在溫水裡,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茶。」王秀才見茶葉靜靜地浮在溫水上面,不解地問:「貴寺怎麼用溫水沖茶?」老僧微笑不語,王秀才只好端起壺輕輕呷了兩口。老僧問:「這茶可香?」王秀才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老僧說:「這是第一品岕茶,怎麼會沒有茶香?」於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燒一壺沸水送來。沸水來了,老僧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往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絲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里溢出來。老僧又往杯子里注了一縷沸水,只見那些茶葉上下浮沉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地升騰出杯子。老僧問:「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後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會散發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釋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王秀才終於在這沖沏茶中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潛心苦讀,終於進士及第,為官一方。

那麼,岕茶如此之好,為何會失傳呢?岕茶失傳的主要原因是製作成本高,工藝復雜。岕茶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極講究工時。製作其他茶葉,通常從第一道工藝到茶葉烘乾,只要幾個小時就可完成,而岕茶僅僅焙茶就要三十多個小時,而且其中的火候、溫度、時機等稍有一點掌握不好,就會前功盡棄。正是這一原因,岕茶工藝製作於清朝中期失傳。

近年來,宜興市龍背山森林茶場場長趙永靈按古籍的記載,不斷摸索岕茶的製作工藝,終於少量製作出了《洞山岕茶系》中所描述的第一品、第二品及貢品岕茶。他相信,只要不斷探索,消失已久的岕茶一定會重新出現在宜興。

岕茶匯抄

□ [清] 冒襄 輯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又號朴巢,江蘇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負時譽。史可法薦為監軍,後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後無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繪園、深翠山房諸勝,擅池沼亭館之景,四方名士,招致無虛日。晚年結匿峰廬,以圖書自娛。有《水繪園詩文集》、《朴巢詩文集》及《影梅庵憶語》等傳世。
《岕茶匯抄》大半取材於馮可賓《岕茶箋》,還鈔於許次紓《茶疏》和熊明遇《羅岕茶記》。刊本有昭代叢書本,張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種本,光緒乙酉(1885)刊;有冒氏叢書本,光緒己亥(1899)刊。
本書以冒氏小品四種本為底本,參校他本。

小引

茶之為類不一,岕茶為最,岕之為類亦不一,廟後為佳。其采擷之宜,烹啜之政,巢民已詳之矣,予復何言,然有所不可解者,不在今之茶,而在古之茶也。古人屑茶為末,蒸而范之成餅,已失其本來之味矣。至其烹也,又復點之以鹽,亦何鄙俗乃爾耶。夫茶之妙在香,苟制而為餅,其香定不復存。茶妙在淡,點之以鹽,是且與淡相反。吾不知玉川之所歌、鴻漸之所嗜,其妙果安在也。善茗飲者,每度卒不過三四甌,徐徐啜之,妙盡其妙。玉川子於俄頃之間,頓傾七碗,此其鯨吞虹吸之狀,與壯夫飲酒,夫復何姝。陸氏《茶經》所載,與今人異者,不一而足。使陸羽當時茶已如今世之制,吾知其沉酣於此中者,當更加十百於前矣。昔人謂飲茶為水厄,元魏人至以為恥甚,且謂不堪與酪作奴,苟得羅介飲之,有不自悔其言之謬耶。吾香三天子都,有抹山茶,茶生石間,非人力所能培植,味淡香清,采之甚難,不可多得。惜巢民已歿,不能與之共賞也。心齋張潮[1]撰.

環長興境,產茶者曰羅嶰,曰白岩、曰烏瞻、曰青東、曰顧渚、曰筱浦,不可指數,獨羅嶰最勝。環嶰境十里而遙,為嶰者亦不可指數。嶰而曰岕,兩山之介也。羅氏居之,在小秦王廟後,所以稱廟後羅岕也。洞山之岕,南面陽光,朝旭夕曄,雲滃霧浡,所以味迥別也[2]。

產茶處,山之夕陽勝於朝陽。廟後山西向,故稱佳。總不如洞山南向,受陽氣獨專,足稱仙品[3]。

茶產平地,受土氣多,故其質濁。岕茗產於高山,澤是風露清虛之氣,故為可尚。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羅岕立夏開園,吳中所貴,梗粗葉厚,有蕭箬之氣。還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佳,最不易得。

江南之茶,唐人首稱陽羨,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貢茶兩地獨多。陽羨僅有其名,建州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勝。近日所尚者,惟長興之羅岕,疑即古之顧渚紫筍也。介於山中謂之岕,羅隱隱此故名羅。然岕故有數處,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雲:明月之峽,厥有佳茗,是上乘品。要之,采之以時,制之盡法,無不佳者。其韻致清遠,滋味甘香,清肺除煩,足稱仙品。若在顧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與岕別矣[4]。

岕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試摘者,謂之開園。采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須待時,此又不當以太遲病之。往日無有秋摘,近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也[5]。

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後烘焙。緣其摘遲,枝葉微老,炒不能軟,徒枯碎耳。亦有一種細炒岕,乃他山炒焙,以欺好奇。岕中惜茶,決不忍嫰采,以傷樹本。余意他山摘茶,亦當如岕,遲摘老蒸,似無不可。但未試嘗,不敢漫作[6]。

岕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後則梗頁太粗。然以細嫰為妙,須當交夏時。時看風日晴和,月露初收,親自監采入籃。如烈日之下,又防籃內鬱蒸,須傘蓋至舍,速傾凈匾薄攤,細揀枯枝病葉、蛸絲青牛之類,一一剔去,方為精潔也[7]。

蒸茶,須看葉之老嫩,定蒸之遲速,以皮梗碎而色帶赤為度,若太熟則失鮮。起其鍋內湯頻換新水,蓋熟湯能奪茶味也[8]。

茶雖均出於岕,有如蘭花香而味甘,過霉歷秋,開壇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湯色尚白者,其洞山也。他嶰初時亦香,秋則索然,與真品相去霄壌。又有香而味澀,色淡黃而微香者,有色青而毫無香味,極細嫩而香濁味苦者,皆非道地。品茶者辨色聞香,更時察味,百不失矣[9]。

茶色貴白,白亦不難。泉清瓶潔,葉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鬱,徒為目食耳。

若取青綠,天池、松蘿及下岕,雖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稱妙。莫若真洞山自穀雨後五日者,以湯薄浣,貯壺良久,其色如玉,冬猶嫩綠,味甘色淡,韻清氣醇,如虎丘茶作嬰兒肉香,而芝芬浮盪,則虎丘所無也[10]。

烹時先以上品泉水滌烹器,務鮮務潔。次以熱水滌茶葉,水太滾恐一滌味損,以竹箸夾茶於滌器中,反復滌盪,去塵土、黃葉、老梗盡,以手搦干,置滌器內蓋定,少刻開視,色青香洌,急以沸水潑之。夏先貯水入茶,冬先貯茶入水[11]。

茶花味濁無香,香凝葉內。

洞山茶之下者,香清葉嫩,著水香消。

棋盤頂、烏紗頂、雄鵝頭、茗嶺,皆產茶地,諸地有老柯嫩柯,惟老廟後無二,梗葉叢密,香不外散,稱為上品也。

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一壺,任獨斟飲,方得茶趣。何也,壺小香不渙散,味不耽遲。況茶中香味,不先不後,恰有一時,太早未足,稍緩已過。個中之秒,清心自飲,化而裁之,存乎其人[12]。

憶四十七年前,有吳人柯姓者,熟於陽羨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際,為余入岕,箬籠攜來十餘種,其最精妙不過斤許數兩,味老香淡,具芝蘭金石之性。十五年以為恆。後宛姬從吳門歸,余則岕片必需半塘顧子兼,黃熟香必金平叔,茶香雙妙,更入精微。然顧、金茶香之供,每歲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隴西之倩姬與余共宛姬,而後他及[13]。

金沙於象明攜岕茶來,絕妙。金沙之於精鑒賞,甲於江南,而岕山之棋盤頂,久歸於家,每歲其尊人必躬往採制。今夏攜來廟後、棋頂、漲沙、本山諸種,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極,真極妙,二十年所無。又辨水候火,與手自洗,烹之細潔,使茶之色香性情,從文人之奇嗜異好,一一淋漓而出。誠如丹丘羽人所謂,飲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稱心樂事也。

又有吳門七十四老人朱汝奎,攜茶過訪,茶與象明頗同,多花香一種。汝奎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結齋於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奪食色以好之。有子孫為名諸生,老不受其養,謂不嗜茶,為不似阿翁。每竦骨入山,臥遊虎虺,負籠入肆,嘯傲甌香,晨夕滌瓷洗葉,啜弄無休,指爪齒頰與語言激揚贊頌之津津,恆有喜神妙氣,與茶相長養,真奇癖也。



吾鄉既富茗柯,復饒泉水,以泉烹茶,其味大勝,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予曾以詩寄巢民雲:君為羅岕傳神,我代松蘿叫屈;同此一樣清芬,忍令獨向隅曲。迄今思之殊深,我以黃公酒壚之感也。心齋居士題。

C. 台灣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台灣省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僅佔全國的0.38%,全省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島海岸線長達1600多千米,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也是中國東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門戶。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3952米,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台北:
台北是台灣北部的旅遊中心,市內有很多名勝古跡。台北市區的旅遊景點十分密集,可以徒步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進行游覽。喜歡古跡老街的遊客,迪化街的老商家及其附近的霞海城隍廟、保安宮及孔廟都是不錯的選擇,艋舺(萬華)的古跡也很多,龍山寺及清水岩為其中最著名的。對於博物館愛好者,台北有許多全省首屈一指的地方,其中首推位於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其次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郵政博物館等也值得一游。台北近年來開發了不少公園綠地,如大安森林公園、基隆河濱公園、華江河濱公園及華中河濱公園等,再加上既有之青年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提供遊客休閑遊憩的場所。

台中:
台中市高樓聳立,呈現出一幅現代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 探訪台中市,可選擇火車、開車,或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南北兩大都會區還可搭乘飛機前往,交通十分便利。台中市的旅遊資源以藝術人文展示館為主,如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美術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台中民俗公園、豐樂雕塑公園等;若要欣賞自然風光或享受娛樂遊憩,則須至東北郊的大坑風景區一帶,當地以亞哥花園、東山樂園最具知名度。

台南:
台南市是台灣省最古老的城市,在台北市作為省城以前,台南一直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荷蘭人占據台灣時,稱當時的安平為「台窩灣」,台窩灣對岸則稱為「赤嵌」。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在安平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清順治七年(1650年),荷蘭人又在市中區建「普羅民遮城」(赤崁樓);還開辟了第一條歐式街道--普羅民遮街(民權路)--該街道後來成為台南市街的中心。

花蓮:
花蓮市是東部第一大都市,若將中橫、蘇花、花東海岸與花東縱谷等公路比喻成繩子,那麼花蓮無疑是一個繩結頭。這個保有原始純朴風味的城市,除了秀麗山水令人心曠神怡外,臨海而建的「海濱公園」、立有許多海洋生物塑像的「南濱公園」、可踏浪撿石的「七星潭」海濱、仿照夏威夷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設計的「東方夏威夷游樂園」與寧靜庄嚴的道場「靜思精舍」(慈濟功德會發源地)等,均值得一游,而大理石與花蓮薯則為花蓮的特產。

熱點內容
月季玫瑰辨 發布:2025-10-04 08:49:19 瀏覽:558
紙花玫瑰 發布:2025-10-04 08:39:08 瀏覽:438
蘭州百合基地 發布:2025-10-04 08:38:34 瀏覽:654
櫻花紅茶泡 發布:2025-10-04 08:38:25 瀏覽:850
三代梅花鹿 發布:2025-10-04 08:32:33 瀏覽:899
百合貓中毒 發布:2025-10-04 08:31:56 瀏覽:497
喜歡蘭花樹 發布:2025-10-04 08:31:45 瀏覽:114
山茶花段 發布:2025-10-04 08:31:34 瀏覽:701
優秀插花師 發布:2025-10-04 08:06:58 瀏覽:582
玫瑰幽香 發布:2025-10-04 08:02:33 瀏覽:182